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师讲义带答案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师讲义带答案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师讲义带答案

第4章 相交线及平行线

一、知识结构图

余角

余角补角

补角

角 两线相交 对顶角

同位角

三线八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

尺规作图

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

(一)余角及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及角的度相交线及平行线

数有关,及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

(1)0000

∠+∠=∠+∠=则23

1290(180),1390(180),

∠=∠(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2)0000

∠+∠=∠+∠=且14,

1290(180),3490(180),

∠=∠则23

∠=∠(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是证明两角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对顶角

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的性质在今后的推理说明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依据及重要桥梁。

5、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这三种角只及位置有关,及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

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

(四)六类角

1、补角、余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六类角都是对两角来说的。

2、余角、补角只有数量上的关系,及其位置无关。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只有位置上的关系,及其数量无关。

4、对顶角既有数量关系,又有位置关系。

(五)尺规作线段和角

1、在几何里,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

2、尺规作图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作图方法,通常叫基本作图。

3、尺规作图中直尺的功能是:

(1)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

(2)将线段向两方延长。

4、尺规作图中圆规的功能是:

(1)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一个圆;

(2)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一段弧;

5、熟练掌握以下作图语言:

(1)作射线××;

(2)在射线上截取××=××;

(3)在射线××上依次截取××=××=××;

(4)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交××于点×;

(5)分别以点×、点×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6)过点×和点×画直线××(或画射线××);

(7)在∠×××的外部(或内部)画∠×××=∠×××;

6、在作较复杂图形时,涉及基本作图的地方,不必重复作图的详细过程,只用一句话概括叙述就可以了。

(1)画线段××=××;

(2)画∠×××=∠×××;

(六)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

行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及已知直线平行

【经典例题】

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如果是错误的,说明理由。

(1)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2)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3)两条直线相交,若有一组对顶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么相交,要么平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否清晰。(1)、(2)都是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描述,由“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可判断(1)、(2)都是错的;由对顶角相等且互补易知,这两个角都是90°,故(3)正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垂线是直线,它的长度不能度量,应改为“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不是指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本身,而是指垂线段的长度。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才是相交或平行。如果没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两条直线还可能是异面直线。

说明:此题目的是让学生抓住相交线平行线这部分概念的本质,弄清易混概念。

例 2. 如下图(1)所示,直线DE 、BC 被直线AB 所截,问∠∠∠∠1424与,与,∠∠34与各是什么角?

A

D

1

2 3

E

4

B C

图(1)

分析:已知图形不标准,开始学不容易看,可把此图画成如下图

(2)的样子,这样就容易看了。

A

D

1

2 3

E

4

B C

图(2)

答案:∠∠14与是同位角,∠∠24与是内错角,∠∠34与是同旁内角。

例3 如下图(1),

2

3

6

4 5

1 2 l 1

l 3

图(1)

(1)∠∠12与是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角。

(2)∠∠13与是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角。

(3)

∠∠34与是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___角。

(4)∠5及∠6是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角。

分析: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有关角的直线,因此可以得到∠∠13与是由直线l l 13,被第三条直线l 2所截构成的同位角,如下图(2),类似可知其他情况。

2

3

1 l 1

l 3

图(2)

答案:(1)∠1及∠2是两条直线l l 23与被第三条直线l 1所截构成的同位角。

(2)∠1及∠3

是两条直线l l 13与被第三条直线l 2所截构成的同位角。

(3)∠∠34与是两条直线l l 13与被第三条直线l 2所截构成的内错角。

(4)∠5及∠6是两条直线l l 12与被第三条直线l 3所截构成的同旁内角。

例4如图,已知∠AMF=∠BNG=75°,∠CMA=55°,求∠MPN 的大小

B F H

答案:50°

解析:因为∠AMF=∠BNG=75°,又因为∠BNG=∠MNP ,所以∠AMF=∠MNP ,所以EF ∥GH ,所以∠MPN=∠CME ,又因为∠AMF=75°,∠CMA=55°,所以∠AMF+∠CMA=130°,即∠CMF=130°,所以∠

CME=180°-130°=50°,所以∠MPN=50°

例5如图,∠1及∠3为余角,∠2及∠3的余角互补,∠4=115°,CP平分∠ACM,求∠PCM

答案:57.5°

解析:因为∠1+∠3=90°,∠2+(90°-∠3)=180°,所以∠2+∠1=180°,所以AB∥DE,所以∠BCN=∠4=115°,所以∠ACM=115°,

又因为CP平分∠ACM,所以∠PCM=1

2∠ACM=

1

2×115°=57.5°,所以

∠PCM=57.5°

例6如图,已知:∠1+∠2=180°,∠3=78°,求∠4的大小

答案:102°

解析:因为∠2=∠CDB,又因为∠1+∠2=180°,所以∠1+∠CDB=180°,所以得到AB∥CD,所以∠3+∠4=180°,又因为∠3=78°,所以∠4=102°

例7如图,已知:∠BAP及∠APD 互补,∠1=∠2,说明:∠E=∠F

解析:因为∠BAP及∠APD 互补,所以AB∥CD,所以∠BAP=∠CPA,又因为∠1=∠2,所以∠BAP-∠1=∠CPA-∠2,即∠EAP=∠FPA,所以EA∥PF,所以∠E=∠F

例8如图,已知AB∥CD,P为HD上任意一点,过P点的直线交HF 于O点,试问:∠HOP、∠AGF、∠HPO有怎样的关系?用式子表示并证明

答案:∠HOP=∠AGF-∠HPO

解析:过O作CD的平行线MN,因为AB∥CD,且CD∥MN,所以AB ∥MN,所以∠AGF=∠MOF=∠HON,因为CD∥MN,∠HPO=∠PON,所以∠HOP=∠HON-∠PON=∠HON-∠HPO,所以∠HOP=∠AGF-∠HPO

例9 如图,已知AB∥CD,说明:∠B+∠BED+∠D=360°

A B A B

E F E

C D C D

分析:因为已知AB∥CD,所以在∠BED的内部过点E作AB的平行线,将∠B+∠BED+∠D的和转化成对平行线的同旁内角来求。

解:过点E作EF∥AB,则

∠B+∠B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CD(已知)

EF∥AB(作图)

∴EF∥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D+∠D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BEF+∠D+∠DEF=360°

∵∠B+∠BED+∠D=∠B+∠BEF+∠D+∠DEF

∴∠B+∠BED+∠D=360°

例10. 小张从家(图中A处)出发,向南偏东40°方向走到学校(图中B处),再从学校出发,向北偏西75°的方向走到小明家(图中C处),试问∠ABC为多少度?说明你的理由。

解:∵AE∥BD(已知)

∴∠BAE=∠DB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AE=40°(已知)

∴∠ABD=40°(等量代换)

∵∠CBD=∠ABC+∠ABD(已知)

∴∠ABC=∠CBD-∠ABD(等式性质)

∵∠ABD=40°(已知)

∴∠ABC=75°-40°=35°

例11如图,∠ADC=∠ABC,∠1+∠2=180°,AD为∠FDB的平分线,说明:BC为∠DBE的平分线。

分析:从图形上看,AE应及CF平行,AD应及BC平行,不妨假设它们都平行,这时欲证BC为∠DBE的平分线,只须证∠3=∠4,而∠3=∠C=∠6 ,∠4=∠5,由AD为∠FDB的平分线知∠5=∠6,这样问题就转化为证AE∥CF,且AD∥BC了,由已知条件∠1+∠2=180°不难证明AE∥CF,利用它的平行及∠ADC=∠ABC的条件,不难推证AD ∥BC。

证明:∵∠1+∠2=180°(已知)

∠2+∠7=180°(补角定义)

∴∠1=∠7(同角的补角相等)

∴AE∥C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C+∠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ADC=∠ABC(已知),CF∥AB(已证)

∴∠ADC+∠C=180°(等量代换)

∴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C,∠4=∠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又∠3=∠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6(等量代换)

又AD为∠BDF的平分线

∴∠5=∠6

∴∠3=∠4(等量代换)

∴BC为∠DBE的平分线

例12 如图,DE,BE 分别为∠BDC,∠DBA的平分线,∠DEB=∠1+∠2

(1)说明:AB∥CD

(2)说明:∠DEB=90°

分析:(1)欲证平行,就找角相等及互补,但就本题,直接证∠CDB及∠ABD互补比较困难,而∠1+∠2=∠DEB,若以E为顶点,DE 为一边,在∠DEB内部作∠DEF=∠2,再由DE,EB分别为∠CDB,∠DBA的平分线,就不难证明AB∥CD了,(2)由(1)证得AB∥CD后,由同旁内角互补,易证∠1+∠2=90°,进而证得∠DEB=90°

证明:(1)以E为顶点,ED为一边用量角器和直尺在∠DEB的内部作∠DEF=∠2

∵DE为∠BDC的平分线(已知)

∴∠2=∠EDC(角平分线定义)

∴∠FED=∠EDC(等量代换)

∴EF∥D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EB=∠1+∠2(已知)

∵∠FEB=∠1(等量代换),∠EBA=∠EBF=∠1(角平分线定义)∴∠FEB=∠EBA(等量代换)

∴FE∥B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又EF∥DC

∴BA∥DC(平行的传递性)

(2)∵AB∥DC(已证)

∴∠BDC+∠DBA=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1=1

2∠DBA,∠2=

1

2∠BDC(角平分线定义)

∴∠1+∠2=90°

又∠1+∠2=∠DEB

∴∠DEB=90°

中考真题精讲

1.如图,AD⊥BC于D,EG⊥BC于G,∠E=∠1,可得AD平分∠BAC.理由如下:∵AD⊥BC于D,EG⊥BC于G,(已知)

∴∠ADC=∠EGC=90°,(垂直的定义),

∴AD∥E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1(已知),∴∠2 = ∠3 (等量代换)

∴AD平分∠BAC(角平分线的定义)

八年级二次根式(教师讲义带答案)资料讲解

八年级二次根式(教师讲义带答案)

第五章二次根式 【知识网络】 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是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等是二次根式,而,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知识点二:取值范围 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0时,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0时,没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是一个非负数,即0()。

注:因为二次根式()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 0,所以非负数( )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 0( ),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 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则 a=0,b=0;若 ,则a=0,b=0;若 ,则a=0,b=0。 知识点四:二次根式()的性质 ()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反过 来应用:若 ,则 ,如: , . 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 1、化简 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 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 本身,即 ;若a 是负数,则等于a 的相反数-a,即 ; 2、中的a 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 取何值, 一定有意义; 3、化简 时,先将它化成 ,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知识点六: 与 的异同点 1、不同点: 与 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表示一个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表 示一个实数a 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在 中 ,而 中a 可以是正实数,0,负实数。但 与 都是非负数,即, 。因而它的运算的结果是有差别的, ,而 2、相同点:当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即 时, = ; 时, 无意义,而 . 知识点七: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1)运算结果应满足以下两个要求:①应为最简二次根式或有理式;②分母中不含根号. (2)注意知道每一步运算的算理; (3)乘法公式的推广: 123123123(0000)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L L L L L L ,,,,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

使命·人格·爱心 老师们,你们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吗?这是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这是社会对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面我想从“五个一”说起: 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今天的教师应该定位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环节,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接班人之间的中介"。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社会赋予了这一职业的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我们教师不单是谋生的一种岗位,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社会兴旺发达的重要角色。要不然怎么整天自豪地说"教师这个职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二、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 理念,是与时俱进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理念。归结起来有以下五条: (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2)教育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发展;承认个体的差异,承认学生暂时的后进。对后进生更要有爱的付出,爱一个好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欢,爱一个“问题学生”这才是我们的重大考验,这是教师的天职。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思想品德优良的学生;也要爱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思想行为暂时偏差的学生。而恰恰是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5)教育要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 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界定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

基础知识;(2)扎实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3)全面准确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这就是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 今天当老师,论及文化科学和专业知识时,我们每一个人首先扪心自问:我在念中学时,念大学时是优秀毕业生?还是一般生?甚至通过补考,勉勉强强拿到一张大学毕业文凭呢?在起跑线上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就要求我们不断再学习、再提高。更何况,时代在发展,知识在"爆炸",即便原来是一位成绩优异的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也会碰到许多新问题,而且不断会碰到新问题。面对二十一世纪,创业社会的到来,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千万不要:语文教师词语贫乏,不会写工作小结;数学教师不会算思考题;音乐教师不会乐器,体育老师不会打球,美术老师不会画画。所以,重视终身学习,的确是今天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今天当老师,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育人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加大了开放力度,教室的面积已不再是原来的平方米。关键要记住:我是教师!教师是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殊要求。 四、要有一颗平常人的心 今天当老师,对心理的要求已凸现。其效果不仅仅对自已,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平常人的心",就是要正确地对待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真诚地理解别人;正确地对待成绩,积极地投入事业;正确地对待挫折,勇敢地接受挑战;正确地对待名利,泰然地淡泊名利等等。这种良好的心理素养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 五、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健康的身体是今天当老师的必备素质。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自己,请保重身体。教师的辛劳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我们许多中青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在学校里又往往是骨干力量"冲锋陷阵","敢挑重担",繁重的工作确实以健康的身体作保证。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教师事业心强,师德修养好,水平高,

专题: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思想方法(含答案)

思想方法专题: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思想方法 ——明确解题思想,体会便捷渠道 ◆类型一方程思想 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60°,OE把∠BOD分成两部分,且∠BOE∶ ∠EOD=1∶2,则∠AOE的度数为( ) A.180°B.160°C.140°D.120° 第1题图第2题图2.(2017·无棣县期末)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B, ∠AOD∶∠EOD=4 ∶1,则∠AOF的度数为________. 3.如图,已知FC∥AB∥DE,∠α∶∠D∶∠B=2∶3∶4.求∠α,∠D,∠B的度数. 4.(2017·启东市期末)如图,AD∥BC,BE平分∠ABC交AD于点E,BD平分∠EBC. (1)若∠DBC=30°,求∠A的度数; (2)若点F在线段AE上,且7∠DBC-2∠ABF=180°,请问图中是否存在与∠DFB相等的角?若存在,请写出这个角,并说明理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类型二分类讨论思想 5.若∠α与∠ β的两边分别平行,∠α比∠β的3倍少36°,则∠α的度数是() A.18°B.126° C.18°或126°D.以上都不对 6.(2017·玄武区期末)在直线MN上取一点P,过点P作射线P A、PB.若P A⊥PB,当∠MP A =40°,则∠NPB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 7.(2017·江干区一模)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①所示方式叠放,现将含45°角的三角尺ADE固定不动,将含30°角的三角尺ABC绕顶点A顺时针转动,使两块三角尺至少有一组边互相平行.如图②,当∠BAD=15°时,BC∥DE,则∠BAD(0°<∠BAD<180°)其他所有可能符合条件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已知直线l1∥l2,直线l3交l1于C点,交l2于D点,P是线段CD上的一个动点.当P在直线CD上运动时,请你探究∠1,∠2,∠3之间的关系. ◆类型三(转化思想)利用平移进行转化求图形的周长或面积 9.如图,直角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00,在其内部有6个小直角三角形,则6个小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________. 第9题图

八年级二次根式(教师讲义带答案)

第五章二次根式 【知识网络】 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是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等是二次根式,而,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知识点二:取值围 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0时,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 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0时,没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是一个非负数,即0()。 注:因为二次根式()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所以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则a=0,b=0;若,则a=0,b=0;若,则a=0,b=0。 知识点四:二次根式()的性质 ()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反过来应用:若,则,如:,. 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 1、化简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 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 本身,即;若a 是负数,则等 于a 的相反数-a,即; 2、中的a 的取值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 取何值,一定有意义; 3、化简时,先将它化成,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知识点六:与的异同点 1、不同点:与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表示一个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表示一个实数a 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 在中,而中a 可以是正实数,0,负实数。但与都是非负数,即,。因而它的运算的结果是有差别的, ,而 2、相同点:当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即时,=;时,无意义,而. 知识点七: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1)运算结果应满足以下两个要求:①应为最简二次根式或有理式;②分母中不含根号. (2)注意知道每一步运算的算理; (3)乘法公式的推广: 123123(0000)n n n a a a a a a a a a ?=????≥≥≥≥,,,, 2.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类比整式加减运算,明确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实质; 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首先要明确运算的顺序,即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整式、分式的混合运算有很多相似之处,整式、分式中的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要点诠释: 怎样快速准确地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明确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原来学过的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3.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加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可分解为两个步骤完成,一是进行乘法运算,二是进行加法运算,使难点分散,易于理解和掌握.在运算过程中,对于各个根式不一定要先化简,可以先乘除,进行约分,达到化简的目的,但最后结果一定要化简. 例如+进行化简,使计算繁琐,可以先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乘法运算, 4 3 +=+=+ (2)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如: 2 2 1+-= -=,利用了平方差公式. 所以,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借助乘法公式,会使运算简化. 4.分母有理化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演讲稿3篇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演讲稿3篇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演讲稿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有人说:“我们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是的,我们是孩子们理想风帆的导航者,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传播者。今天,我要用凝重的情感唱出我心中最美的颂歌——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衷情党的教育事业。 三尺讲台上学识渊博的老师是我学生时代七彩梦中最靓丽的风景,我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切实体会到了教师平凡而琐屑的生活,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巨大的压力。我苦恼、迷茫、动摇,但领导的谆谆教诲激励着我,周围同事们的工作精神感化着我、震撼着我,他们像春蚕,象蜡烛,无怨无悔地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神圣。 而今,我谛听着自己踩踏的足音,摇摇晃晃地在从教这条路上已走了五年,我被自己周围的人感动着:我喜欢走在路上,听学生们远远地面带微笑叫我“老师”;我喜欢登上讲台,看台下几十双期待和信任的目光;我喜欢拿起粉笔,为年轻的学子导航,为他们开启智慧之门,帮他们点燃理想之灯。而他们也在影响着我,他们丰富着我的生活,他们美丽着我的人生,他们让我更深的感

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 几年来,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作为一名教师,我爱我的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哪位学生病了,我就给他关怀和安慰;哪位学生生活有困难,我都想方设法解决;无论谁思想上有疙瘩,我都愿意帮助解开;无论谁有了点滴的进步,我都要送去一声鼓励,送去一片挚爱。 我本是一个极平常的人,因为做了一名教师,我的人生才有了不平常的意义。看看我们的身边,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一头黄牛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许许多多动人的事迹在激励和鞭策着我!他们就这样默默地、毫无怨言地辛勤耕耘着“半亩方塘”,坚守在三尺讲台。 我爱我的事业。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庆幸命运赐给了我这个职业。无论是这个职业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都应该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都应该让它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爱我的事业,就要爱校如家,关心学校的发展,是学校培养了我,也发展了我,听从学校安排,尽心尽力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坚持“学校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一原则,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主人翁作用。 我爱我的事业,就要力争做一个开拓进取,不断完善的教师.工作中,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工作之余,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全集汇编及解析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全集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12180∠+∠=?,3100∠=?,则4∠=( ) A .60? B .70? C .80? D .100?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证明a ∥b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3=∠6,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4. 【详解】 解:∵∠1+∠5=180°,∠1+∠2=180°, ∴∠2=∠5, a ∥ b , ∴∠3=∠6=100°, ∴∠4=180°-100°=80°.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 .垂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A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能判定EB ∥AC 的条件是( ) A .∠C =∠ABE B .∠A =∠EBD C .∠C =∠ABC D .∠A =∠AB E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复杂的图形中具有相等关系的两角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位角或内错角,被判断平行的两直线是否由“三线八角”而产生的被截直线. 【详解】 A 、∠C =∠ABE 不能判断出E B ∥A C ,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 、∠A =∠EBD 不能判断出EB ∥A C ,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 C 、∠C =∠ABC 只能判断出AB =AC ,不能判断出EB ∥AC ,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 、∠A =∠AB E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得出EB ∥AC ,故D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 4.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几个( ) (1)12∠=∠ (2)34∠=∠(3)5B ∠=∠ (4)180B BCD ∠+∠=?. A .4 B .3 C .2 D .1 【答案】B

相交线与平行线:经典专题训练及答案

} 专题训练: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2.已知∠AOB=30°,又自∠AOB的顶点O引射线OC,若∠AOC : ∠AOB=4 : 3 ,那么∠BOC 等于()。 A.10°B. 40°C.70°D. 10°或70° 3.一个角等于它的补角的5倍,那么这个角的补角的余角是()。 } A.30°B.60°C.45°D.以上答案都不对 4.用一副三角板可以作出大于0°而小于180°的角的个数()。 A. 5个 B.10个 C. 11个D.以上都不对 5.在平面上画出四条直线,交点的个数最多应该是() A.4个 B. 5个 C. 6个 D. 8个 6.已知三条直线a,b,c,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如果a∥b,b∥c,那么a∥c B.如果a⊥b,b⊥c,那么a⊥c C.如果a⊥b,b⊥c,那么a∥c D.如果a⊥b,a∥c,那么b⊥c ! 7.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8个角中,有一个角的度数已知, 则()。 A.只能求出其余3个角的度数 B.能求出其余5个角的度数 C.只能求出其余6个角的度数 D. 能求出其余7个角的度数 8.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B.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C.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D.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9.在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它们的交点个数是()。 ] A.可能是0个,1个,2个 B.可能是0个,2个,3个 C.可能是0个,1个,2个或3个 D.可能是1个或3个 10.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C.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下列关于对顶角的说法: 》 (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2)对顶角相等 (3)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4)不是对顶角不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

使命·人格·爱心 老师们,你们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吗?这是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这是社会对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面我想从“五个一”说起: 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今天的教师应该定位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环节,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接班人之间的中介"。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社会赋予了这一职业的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我们教师不单是谋生的一种岗位,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社会兴旺发达的重要角色。要不然怎么整天自豪地说"教师这个职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二、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 理念,是与时俱进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理念。归结起来有以下五条: (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2)教育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发展;承认个体的差异,承认学生暂时的后进。对后进生更要有爱的付出,爱一个好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欢,爱一个“问题学生”这才是我们的重大考验,这是教师的天职。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思想品德优良的学生;也要爱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思想行为暂时偏差的学生。而恰恰是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5)教育要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 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界定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

实以健康的身体作保证。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教师事业心强,师德修养好,水平高,教育教学效果又显著,但身体素质差,"二天打鱼五天晒网",他能胜任工作吗? 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般来说有四个因素决定:一遗传,二保养,三锻炼,四心态。后三个是我们能做到的,你做的怎样呢?请珍惜我们的生命,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吧! 我想,前面论及到的"五个一"归结到一点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要有三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危机意识。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与诸位共勉:“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谴责之中,他就学变得消极。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充实之中,他就获得了快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人类产生社会分工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培养造就劳动者的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造就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其保证在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 一、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尚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 二、教师的劳动任务,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上去造就完美的个性,塑造高尚的灵魂,而不是简单地从外部去“雕琢”对象。 三、教师的劳动“产品”具有全面性和高质量。

初中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三大技巧应用 我们已经学过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内错角度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下,如何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巧解试题. 一、三线八角必识记 所谓三线八角是指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形成八个角,如图⑴,其中, 同位角有: 与 , 与 , 与 , 与 , 内错角有: 与 , 与 ,同旁内角有: 与 , 与 . 1. 如图,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八个角中,有一个角的度数已知,则( ) A、只能求出其余三个角的度数. B、只能求出其余五个角的度数. C、只能求出其余六个角的度数. D、只能求出其余七个角的度数. 二、加平行线的辅助线 2.如图⑶,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过 湖通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是110°, 第二 次拐的角∠B是140°, 第三次拐的角∠C,这时 的道路与第一条路平行,则∠C是( ). A、120° B、130° C、140° D、150° 8 1 2 3 4 5 6 7 图⑴ 1 2 4 3 6 5 8 7 图⑵ A B C D E F

6.如图10,AD∥EG∥BC,AC∥EF,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含∠1)有_____个,若∠1=40°,则∠AHG=_________。 转折角处巧添辅助线 学习了平行线的知识后,我们知道平行线有三 条性质,当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因此,在求解有关平行线中角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在转折点处添加辅助线------平行线,从而构造出特殊位置关系的角,为解题架桥铺路。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1.如图AB//CD,?=∠?=∠721,120A 则D ∠的度数为 2.如图,己知 AB//DE,?=∠?=∠140,80CDE ABC ,则=∠BCD __ 3.如图,AB//CD, 若?=∠?=∠35,120DCE ABE ,则=∠BEC 度. F A B C D E H G 1 图10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总结(含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总结 一、知识点填空 1.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 对顶角的性质可概括为: 3.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 互_______. 4. 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 5.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6.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 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 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 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 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 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7.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8.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 11. 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 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常可以写成“如 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 ,“那么” 后接的部分是_________.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 叫做__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 叫做___________.定理都是真命题. 13.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 做平移变换,简称_______.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14. 平移的性质: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 全___ ___.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 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题型训练 15. 如图,,8,6,10,BC AC CB cm AC cm AB cm ⊥===那 么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点B 到AC 的距离是 _______,点A 、B 两点的距离是_____,点C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 16. 设a 、b 、c 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若//a b ,

中考动点问题专题 教师讲义带答案

中考动点型问题专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例1 (2015?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

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 思路分析: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结论. 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 (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 (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 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 这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结合题中各选项,只有B 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动点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解题过程中求出了函数关系式,这是定量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本题,如果仅仅用定性分析方法则难以作出正确选择. 对应训练 1.(2015?白银)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

【师德演讲稿】精选高校教师师德演讲稿

精选高校教师师德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作为教师,我们的师德就应当是这里所说的“榜样”和“阳光”吧。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自己都不具有那样的“榜样”和“阳光”,那你又如何在你的学生心中散播这些东西呢?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一个光喊破嗓子而不做出样子的教师是永远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旗帜,树立路标的。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职责首先是传道,其次才是授业、解惑。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则,那你又如何对你的学生进行传道呢?教师若不是路标,那不管你道理讲得多透,教育形式多好,艺术性多强,这些终究都只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在有意无意的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着指引。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至诚至真的爱,因为只有那样你才能让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一股排山倒海的内化力。“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源于高尚的师德,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从学生转变为老师,当我面对那么多同学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着他们还有些稚气的眼神,感觉自己仍和他们一样年轻,他们的朝气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他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 相交线 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注意点: (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例:如图,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任意找出图中的四对对顶角. 错解:如图,对顶角为:(1)∠AOC 与∠BOD ; (2)∠AOF 与∠BOD ; (3)∠COF 与∠DOE ; (4)∠AOC 与∠BOE . 错解分析:错解中把有公共顶点的角误认为是对顶角,导致(2)和(4)错误.如果对对顶角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 和掌握,在比较复杂的图形识别中会产生错误.对顶角就是: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正解:(1)∠AOC 与∠BOD ;(2)∠BOE 与∠AOF ;(3)∠COF 与∠DOE ; (4)∠COE 与∠DOF .(答案不唯一:∠ AOE 与∠BOF ,∠BOC 与∠AOD 也是对顶角) 5.1.2 垂线 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 如图所示: AB ⊥CD ,垂足为O A B C D O

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1、∠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 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2、∠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 3、∠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 例: 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 (1)∠1与∠2;(2)∠1与∠7;(3)∠1与∠BAD ;(4)∠2与∠6;(5)∠5与∠8. 解: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 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 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 不是,∵∠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a b l 1 2 3 4 5 6 7 8 1 6 B A D 2 3 4 5 7 8 9 F E C A B F 2 1 A B C 1 7 A B C D 2 6 A D B 1 A F E 5 8 C

中考专题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与平行线(解析) 尹分勇 辛显顺 一、选择题 1、(2009年山东省枣庄市)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 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12∠=∠时,a b ∥ B .当a b ∥时,12∠=∠ C .当a b ∥时,1290∠+∠= D .当a b ∥时,12180∠+∠= 【关键词】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对顶角相等。 【解析】观察图形知∠1的对顶角与∠2是同旁内角,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对顶角相等,可排除A 、B 、C 。 【答案】D 【点评】对于选择说法正确类的题目常采用排除法。 2、(2009福建省福州)已知∠1=30°,则∠1的余角度数是( ) A .160° B .150° C .70° D .60° 【关键词】互余及余角的定义。 【解析】由余角的定义可直接求∠1的余角=90°-∠1=60° 【答案】D 【点评】求一个锐角的余角可直接根据互余的定义带入求解。 3、(2009江西省)如图,直线m n ∥,?∠1=55,?∠2=45,则∠3的度数为( ) A .80? B .90? C .100? D .110? 【关键词】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 【解析】∵∠4是∠1和∠2的外角、?∠1=55,?∠2=45, ∴∠4=∠1+∠2=100°;∵m n ∥,∴∠3=∠4=100° 【答案】C 【点评】要观察出要求解的角与已知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 4、(2009年重庆市)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DF AB ∥.若100AEC ∠=°, 则D ∠等于( ) A .70° B .80° C .90° D .100° c a b 2 1 3 m n 2 1 (第3题)

一年级数学暑期讲义教师版,带答案

目录 第1讲数的点数与比较 (3) 第2讲分分类,找朋友 (15) 第3讲位置关系——上、下、前、后、左、右 (23) 第4讲 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 (30) 第5讲重量的比较 (44) 第6讲立体图形 (53) 第7讲暑假闯关 (53)

儿童诗sh ī 小xi ǎo 鸟ni ǎo 音y īn 符f ú 小xi ǎo 鸟ni ǎo , 小xi ǎo 鸟ni ǎo , 你n ǐ 们m én 为w èi 什sh én 么me 不b ù 坐zu ò 在z ài 高ɡāo 高ɡāo 的de 树sh ù 梢sh āo ? 小xi ǎo 鸟ni ǎo , 小xi ǎo 鸟ni ǎo , 你n ǐ 们m én 为w èi 什sh én 么me 在z ài 电di àn 线xi àn 上sh àn ɡ 来l ái 回hu í 跳ti ào 跃yu è ? 明m ín ɡ 白b ái 了le , 明m ín ɡ 白b ái 了le , 你n ǐ 们m én 错cu ò 把b ǎ 电di àn 线xi àn 当d ān ɡ 成ch én ɡ 五w ǔ 线xi àn 谱p ǔ 了le 。 小xi ǎo 鸟ni ǎo 音y īn 符f ú , 呵h ē , 音y īn 符f ú 小xi ǎo 鸟ni ǎo 多du ō 么me 美m ěi 丽l ì 的de 曲q ǔ 调di ào …… 第一讲 数的点数与比较 1. 单个物品点数;

2.多个物品点数; 3.画图法点数; 4.比多少——一一对应法。 一. 单个物品点数 标记法 小手眼睛配合好; 千万记得按顺序; 拿起小笔做标记; 数数真是太容易。 例题: 数一数、填一填。 西瓜()个 2 梨子()个 3 苹果()个 4 香蕉()个 6 同步练习 1.先数一数,再写数。 ()个 5 ()个7 2.数一数,有几个就圈几。 3.两堆蘑菇应该装进哪个小袋子呢?

教师职业道德的演讲稿

教师职业道德的演讲稿 教师职业道德的演讲稿 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演讲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演讲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演讲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的演讲稿篇1 教师是一个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认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以及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作用;认识教师的劳动特点及其应具备的素质,特点和条件;认识他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育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因为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方针、政策去培养人,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的要求方向发展,在教育过程当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而学生则知之在后,知

之较少,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进行一番取舍、组织、加工、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观点,教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观点哺育学生,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正确方法,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克实验证明:“学生的成优劣与指导多寡成正比,指导越具体、细致,成绩越优,缺乏指导,成绩最差,各组的成绩均因指导的增加而上升。” 第二,教师又是年青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意义?这就是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学生期间内,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地就是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人。” 儿童步入学校后,他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都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教师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者,这种建设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予莫大的希望。 此外,“凡是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都会产生‘学生感’,他要学习,要听教师的指挥。”这种属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主导作用,这有客观上也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起主导作用。但是教育起主导作用并不属于教师说的算,教师可以包办、代替,教师可以把学生当成“白纸”、“瓶子”、“罐子”,将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成果移植到他脑中去,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