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鉴别

合集下载

红花的薄层色谱鉴别

红花的薄层色谱鉴别

红花的薄层色谱鉴别
红花是一种常用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为了确保红花的质量和安全性,可以采用薄层色谱进行鉴别。

薄层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可以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并进行鉴定。

在红花的薄层色谱鉴别中,首先需要制备红花的提取液,然后将提取液涂布在薄层色谱板上。

接下来,将薄层色谱板放入色谱槽中,加入色谱溶剂,使溶剂沿着薄层色谱板上升。

在升程过程中,样品中的化合物会在不同的位置上出现不同的色带,通过比对标准品和未知样品的色带位置和颜色,可以确定红花的质量和真实性。

红花的薄层色谱鉴别需要注意样品的制备和色谱条件的控制,以保证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鉴别方法,如显微镜鉴别、化学成分分析等,综合判断红花的质量和真实性。

- 1 -。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

在给定的条件下(吸附剂、展开剂、板层厚
度等),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和展开剂移动的 距离之比是一定的,即Rf值是化合物的物理 常数,其大小只与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有关, 因此可以根据Rf值鉴别化合物。
比移值
组分二 组分一
被分离 混合物
薄层色谱展开示意图
薄层色谱法
优点
操作简单,定性结果直观
缺点
有一定毒性、定量方面的精密度 较差
却后使用。
固定相(吸附剂)的选择
纤维素、淀粉 硅酸镁 硫酸钙 硅胶 佛罗里硅土 氧化镁 氧化铝 对极性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增强
活性炭
2
供试品的制备:按照各药品质量标准规
定的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制得的供试品应放 置于密塞的小瓶中,防止溶剂挥发影响点样 量。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可按质量标准规定 精配成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置密塞小瓶 中备用。标准药材对照溶液,一般需照供试 品的制备方法制备。在使用对照品溶液时一 定要注意将取样的毛细管充分洗干净,防止 造成对照品污染。


二.展开室应放在水平、稳定的实验台上,不能有阳光直射, 也不能在通风处放置,离开热源,避免温度波动对分离不利; 光敏物质的分离应将展开室置于暗处进行。 三.点样时间不应超过三分钟。硅胶的硅醇基以氢键形式优 先吸附水,物理吸附使硅胶的活度降低,影响了弱极性物质 的吸附,化合物的Rf值相应地增大。硅胶薄层的吸水速度很 快,当用预先经过活化的薄层板,在点样过程中干燥的薄层 会立即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数分钟内达到平衡,吸附水 蒸气的量决定于点样速度即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和空气的相 对湿度。Dallas指出0.25mm厚、20cm×20cm的硅胶薄层 板在50%相对湿度中放置约3min就失去活性的一半,而放 置15min时吸附的水分已达到最大值。在用相同条件分离同 一组化合物得到的结果不能重现时,必须考虑到相对湿度对 展开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南北地区湿度相差很大;即使在同 一实验室冬夏季节不同湿度也有明显差别,如果不注意湿度 的影响就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鉴别操作规程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用于鉴别。

1.仪器与材料(1)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胶GF254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微晶纤维素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加水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板上。

使用涂布器徐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溃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2.操作方法(1)薄层板制备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

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损。

如在存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三氯甲烷、甲醇或二者的混合溶剂在展开缸中上行展开预洗,110℃活化,置干燥器中备用。

自制薄层板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或加有黏合剂的水溶液)在研钵中按同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烘30分钟,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

薄层色谱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薄层色谱法原理?
2、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二、引入课题
波曾色谱法快速、简便、灵敏,是目前中药化学学
[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法鉴定的实验技术。
2、掌握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3、熟悉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展开剂要求新鲜配制,不要多次反复使用。
丹参鉴定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4:1)
6、检测
如果化合物本身有颜色,就可直接观察它的斑点。如果本身无色,可先在紫外灯光下观察有无荧光斑点(有苯环的物质都有),用铅笔在薄层板上划出斑点的位置;对于在紫外灯光下不显色的,可放在含少量碘蒸气的容器中显色来检查色点(因为许多化合物都能和碘成黄棕色斑点),显色后,立即用铅笔标出斑点的位置。
2、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丹参粉末1g,加乙醚5ml,置具塞试管中,振摇,放置1h,滤过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
3、对照药材及对照品溶液制备
(1)对照药材溶液制备
取丹参对照药材,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制备。
(2)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丹参酮IIA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
4、点样
点样用的毛细管为内径<lmm的管口平整的毛细管。
点样前,可先用铅笔在薄层板一端距底边10mm处轻轻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起始线上小心点样,如需重复点样,则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点。若在同一块板上点几个样,样品点间距离为10mm以上。样点直径不大于3mm。
5、展开
薄层的展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先将选择的展开剂放入层析缸中(小板可用广口瓶代替),使色谱器内空气饱和5-10min,再将点好试样的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密闭,上行展开,薄层板浸入展开剂中的深度一般要求液面距离样点原点约5mm,也就是样点的位置必须在展开剂液面之上,展开至规定距离后(一般当展开剂上升到离前端5-10mm时),取出薄层板放平晾干,用铅笔划溶剂前沿的位置后,即可显色检测。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课件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课件

薄层色谱法用于药物成分的分析和鉴别, 可分离和鉴定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
食品安全
环境监测
薄层色谱法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添加剂 、毒素等的检测和鉴定,保障食品安全。
薄层色谱法用于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分离 和鉴定,如水体、土壤、空气中的有害物 质等。
02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操作
实验材料准备
薄层板
选择合适规格的薄层板 ,确保其质量可靠且无
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斑点的大小或使用紫 外可见光谱等方法,计算待测
物质的质量或浓度。
03
薄层色谱法的优缺点
优点
快速分离
薄层色谱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样品的分离 ,特别适合于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操作简便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 设备,容易掌握。
高分离效能
薄层色谱法具有较高的分离效能,可以分离 复杂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
改进方向
提高重现性和定量精度
联用技术
通过改进操作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 薄层色谱法的重现性和定量精度。
将薄层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 如质谱、光谱等,以提高分析效果和 分离效能。
拓展应用范围
研究和发展适用于大分子和极性物质 分离的薄层色谱技术,谱法的实际应用 案例
绿色环保
采用环保型溶剂和低毒性的分离 材料,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课件
目录 CONTENT
• 薄层色谱法简介 •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操作 • 薄层色谱法的优缺点 • 薄层色谱法的实际应用案例 • 薄层色谱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薄层色谱法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 分析技术,用于分离和鉴定混合 物中的化合物。

水分,灰分,薄层鉴别方法

水分,灰分,薄层鉴别方法

水分,灰分,薄层鉴别方法当涉及分析物质的组成时,水分和灰分测定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这两个指标能够提供有关样品纯度、含量和其他特性的宝贵信息。

同时,薄层色谱法作为一种简单且高效的分离技术,常被用于鉴别复杂混合物中的组分。

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些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水分测定的目的在于确定样品中存在的水或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含量。

这对于确保产品质量、监控干燥过程以及评估储存稳定性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常见的方法包括烘干法、卡尔费休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烘干法通过加热,使水分逐渐蒸发并测量重量损失来计算水分含量。

而卡尔费休法则利用试剂与水反应产生热量的原理,根据温度变化间接测量水分。

气相色谱法则能精确定量挥发分数。

灰分测定旨在测量样品燃烧后残留的无机物质的重量。

这些无机盐和矿物质可能源自原料本身,也可能来自工艺过程中的污染物。

灰分水平对许多产品的品质影响重大,如食品、药品和化工原料等。

通过灰化处理,有机物被完全氧化分解,剩余的灰分即为所需测量的目标。

灰分含量过高可能意味着污染或降解情况的发生。

薄层色谱不仅能够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更能检测和鉴定其中的组分。

它是一种平面色谱技术,利用毛细管作用力将样品溶液在固定相(薄层板)上移动分离。

不同组分由于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从而呈现出独特的迁移速率。

通过对照标准品的迁移距离,即可鉴别和定性分析待测样品中的组分。

同时,还可以通过测定斑点大小或颜色强度等特征,进行半定量或定量分析。

薄层色谱板的选择对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常见的固定相包括硅胶、氧化铝和纤维素等吸附剂。

它们的极性、离子交换能力和选择性需根据待分析物的性质加以匹配。

此外,不同的显色方法如紫外灯照射、碘汽渗染或者化学衍生等也能增强斑点的可见性。

薄层色谱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药物、色素和脂类等领域的分析鉴别。

综合运用这些分析技术,我们能够全面了解样品的组成信息。

水分和灰分测定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样品纯度和质量的重要参数。

薄层色谱则赋予我们对复杂混合物进行组分分离和鉴别的能力。

中药制剂薄层鉴别

中药制剂薄层鉴别
总结词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制剂,薄层鉴别技术可 以用于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保药品 质量。
详细描述
六味地黄丸的薄层鉴别主要采用硅胶G板,以三氯甲烷甲醇-乙酸乙酯-甲酸(8:4:8:0.5)为展开剂,通过观察 不同成分的Rf值和显色反应,鉴别六味地黄丸中的主要 成分,如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等。
总结词
黄连解毒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通过薄层鉴别可以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详细描述
黄连解毒汤的薄层鉴别通常采用硅胶G板,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0:3:1)为展开剂, 通过观察不同成分的Rf值和显色反应,鉴别黄连解毒汤中的主要成分,如黄连、黄芩、
黄柏等。
六味地黄丸的薄层鉴别
薄层板的厚度和均匀度对分离效果和 鉴别准确度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备过 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涂布的厚度和均匀 度。
展开剂的选择
展开剂的选择是影响薄层鉴别效果的 重要因素,需要根据不同中药制剂的 化学成分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常见的展开剂有石油醚、乙酸乙酯、 甲醇、乙醇等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 选择时应考虑溶剂的极性、溶解度、 洗脱能力等因素。
提高成分的分离度和鉴定准确性。
高通量薄层鉴别技术的研究
高通量薄层鉴别技术的需求
随着中药制剂市场的不断扩大,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和快速鉴 别需求越来越高。
当前研究进展
目前已有一些高通量薄层鉴别技术的研究,如自动化点样、快速分 离和多波长检测等,提高了鉴别速度和效率。
未来发展方向
进一步完善高通量薄层鉴别技术,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满足 大规模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需求。
丹参滴丸的薄层鉴别
总结词
丹参滴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薄层鉴别技术可以用 于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保药品质量。

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注意事项
1、有些溶剂,如氯仿或乙醚,常掺入痕量乙醇作为保护剂,使用前应将其蒸馏除去,否则不能得到重复的色谱图。

2、在不同的环境中保存的不同溶剂,水含量差别很大,特别是许多溶剂是亲水的,会受到环境湿度的影响,最好将其贮存在干燥器中。

3、要防止溶剂在贮存过程中受到污染.其中有些会自动氧化,右些则因贮器密封不好,受到大气污染物的污染。

污染程度与贮存条件及贮存时间有关。

4、移动相和镕质相互作用会改变色谱行为,而溶剂中的杂质有时会参与这种相互作用。

5、混合移动相中的各种溶剂也会相互作用。

如果溶剂不纯或各批混合溶剂组成不同,混合物的性质就可能改变。

6、薄层色谱混合溶剂在展开过程中可能发生分层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在弱溶剂和少量强溶剂混合时迟到。

一段开始阶段优先吸附强溶剂,于是前沿就是100%的弱溶剂了。

这种吸附剂被强溶剂饱和后,会出现由混合溶剂组成的策二个前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操作
实验仪器
⑴ 载板
⑵ 固定相(吸附剂)或载体 ⑶ 涂布器 ⑷ 点样器 ⑸ 展开室
实验操作
1 薄层板的制备
吸附剂(硅胶)
粘合剂、添加剂
调制
涂布
玻璃板
调制时慢慢搅拌,勿使产生气泡。 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摇动摊平,晾干。 使用前放入烘箱内,在105-115℃左右烘干40-50min。冷
(2)拖尾现象
(3)斑点形成念珠状
(4)同一块薄板上出现比移值相差悬殊
的斑点
(5)斑点比移值不稳定
(6)斑点异形
6 显色
A 光学检出法 a 自然光 b 紫外光 c 荧光 B 蒸汽显色法 C 物理显色法 D 试剂显色法
a喷雾显色
b 浸渍显色
( 通用显色剂 硫酸溶液、0.5%碘的氯仿溶液、 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碱性高锰酸钾溶液)
却后使用。
固定相(吸附剂)的选择
纤维素、淀粉 硅酸镁 硫酸钙 硅胶 佛罗里硅土 氧化镁 氧化铝 对极性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增强
活性炭
2 供试品的制备:按照各药品质量标准规
定的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制得的供试品应放 置于密塞的小瓶中,防止溶剂挥发影响点样 量。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可按质量标准规定 精配成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置密塞小瓶 中备用。标准药材对照溶液,一般需照供试 品的制备方法制备。在使用对照品溶液时一 定要注意将取样的毛细管充分洗干净,防止 造成对照品污染。
薄层色谱法
概念
薄层色谱法(TLC) 将固定相(如硅胶)薄薄地均匀涂敷在底板 (或棒)上,试样点在薄层一端,在展开罐内 展开,由于各组分在薄层上的移动距离不 同,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测定各斑点的位 置及其密度就可以完成对试样的定性、定量 分析的色谱法。
基本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它 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 移动相(溶剂)流过固定相(吸附剂)的过程 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 吸附,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自动点样器
毛细管点样
5
展开
展开室
展开剂(流动相)的选择:主要根据样品中 各组分的极性、溶剂对于样品中各组分溶解 度等因素来考虑。
展开剂的选择
正己烷 环己烷 四氯化碳 甲苯 氯仿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丙酮 乙醇 甲醇 水
溶剂的洗脱能力随溶剂的极性增大而增强
在一块薄层板上进行试验: 当一种溶剂不能很好地展开各组分时,常选择用混合溶剂作为展开剂。先 若所选展开剂使混合物中所有的组分点都移到了溶剂前沿,此溶剂的极 用一种极性较小的溶剂为基础溶剂展开混合物,若展开不好,用极性较大 性过强; 的溶剂与前一溶剂混合,调整极性,再次试验,直到选出合适的展开剂组 若所选展开剂几乎不能使混合物中的组分点移动,留在了原点上,此溶 剂的极性过弱。 合。 理想的展开剂应能使混合物分离后各组分的Rf值相差尽可能大。 各组分理想的比移值在0.2-0.8之间。
三用紫外仪
显色用喷雾器
举例
麻杏石甘冲剂中麻黄的鉴别 [处方] 麻黄31g 苦杏仁31g 生石膏157g 甘草 31g [鉴别] 供试品溶液制备:取本品10g,加水50ml使溶解, 加氨水1ml使成碱性,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10ml, 合并提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过滤,滤液挥去 乙醚,残渣加甲醇2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 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展开系统:硅胶板;以 氯仿-甲醇-浓氨水试液 (20:5:0.5)为展开剂; 显色:茚三酮试液,在 105℃加热至斑点清晰。 显色结果:供试品溶液 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 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 斑点。
盐酸麻黄碱
供试品
薄层色谱法
应用
1 食品和营养
2 药物和药物代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化学和化工
4 医学和临床 5 毒物分析和法医化学 6 农药
4 点样:按规定吸取溶液用定量点样毛细 管或色谱用微量注射器点样于薄层板上。 点样基线距底边的距离为1~2cm,点间距 一般为1.0-1.5cm。点样直径一般应小于 5mm。两个以上的点样应在同一水平线 上,并与薄层板的底边平行。点样时必须 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
供试品样
1-2cm
对照品 样
点样示意图 点样直径≤5mm 1cm≤点间距≤1.5cm
在给定的条件下(吸附剂、展开剂、板层厚 度等),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和展开剂移动的 距离之比是一定的,即Rf值是化合物的物理 常数,其大小只与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有关, 因此可以根据Rf值鉴别化合物。
比移值
组分二 组分一
被分离 混合物
薄层色谱展开示意图
薄层色谱法
优点
操作简单,定性结果直观
缺点
有一定毒性、定量方面的精密度 较差
展开剂要接触到薄 层板下沿,但切勿
接触到样点。
盖上盖子,展开。
1-2cm
观察展开情况。 取出薄层板
展开示意图
上升法
倾斜上行法
展开方式示意图
下降法
影响展开的因素 A 相对湿度的影响 B 溶剂蒸汽的影响 C 温度的影响 D 展距的影响
展开中斑点异常现象的探讨
(1)边缘效应:同一种化合物,在同一块薄层板上, 用同一展开剂,在同一层析缸内展开后,薄层中部的 斑点比薄层两侧边缘处的斑点的 Rf值小即为边缘效 应。 常用的解决办法: ①增加展开室(层析缸)中溶剂蒸气饱和度。 ②选用较合适的单一展开剂代替混合展开剂。 ③采用共沸混合展开剂代替一般混合展开剂。 ④在薄层板的两边各刮去约5mm的吸附剂有助于防止 边缘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