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指导


高考生物考前指导
一、答题注意事项:
刚拿到试卷,认真填涂信息。大体浏览试卷,页数,题数等,主要是看有无缺题缺页,答题卡是否有污点破损等问题。
按自己最习惯的答题方法依次做答,先易后难原则、追求总分最高原则。
要心无杂念,集中精力审题,我的考场我做主,除了做题,一切都不重要。
遇见卡壳题,不急躁,标记后勇敢跳过,最后再做,千万别和自己过不去--恋战。
相信高考题的正确性和严谨性,答案一定是唯一的、无歧义的,自己一时没思路,无从作答,可能是有的信息没看到或理解偏差。所用知识一定是在我所学范围之内,不会超纲。
对于难题不能花大量时间刻意钻研,但难题的前几问也可能不难。力求会的题不失分。
自己有把握的题一定不要在检查时更改答案,相信自己的第一次,不确定的题可更改答案,不会的题一定要留出时间来做。
认真读题,看清题意,前后句照应,一定要注意空后的限制条件。
选择题,多用排除法,四个选项都念完,选最有把握的。
解释原因之类的长空,准确而全面,多说点,必要时加括号,高考改卷找得分点。
信息题严格依据题干信息推导,依据曲线图表中的信息进行解释原因。
不明白小题如何回答,可回扣大题干,找出题意和隐含信息。
只有做才能得分,果真弄不明白,只要将自己理解的意思描述出来填在答题卡上,就有可能得分,高考阅卷相对较宽松,意思对就可给分,反正一个字不写一定是0分。
二、避免以下出错原因:
1、审题不慎,只求快,没有弄清题意就做答,尤其不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粗心大意,只看表面现象,被题目中的干扰因素迷惑;
3、相关或相似的概念混淆不清,如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自交与自由交配、遗传信息与遗传密码。
4、受思维定势影响,想当然地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习题、等“似曾相识”的答案或问题;
5、考试方法和策略不对,信心不足造成心理紧张,或有畏难情绪,打心底害怕某一类题或某一学科。
6、遇见新信息、新说法、新图形等,头脑发蒙,不会知识迁移。
7、遇到不会做的题,因恋战耽误了时间而急躁,导致后面该会的题也没答好。
三、调整好应考心理
1.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营养,劳逸结合,预防疾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应考。要调好自己的"生物钟",使大脑的兴奋点调至高考时间段,保证大脑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
2. 树立必胜的信心,克服怯场心理,对题目的难易不必介意,“我难你也难,你易我也易”。
3.考试进行中,不要受别人翻试卷声音的干扰,别以为他翻试卷是做的快,可能是他们把有难度的题都跳过了。
4.不要被某科某题未答好而烦恼,过去的不可更改,不要讨论上场题的答案,全心准备下场。
5.不要被非要考出多少分而压迫,不要被父母的等待和期望而压迫,全力发挥,无怨无悔。
6.考前一定去一下厕所,不要因入场检查而紧张,不要因安静的考场而紧张,不要因监考老师阅读严格的作弊惩罚而紧张,其实他们也不想读,只是例行公事而已。若紧张急躁,交感神经兴奋,很容易产生尿意,深呼吸,放松心情,
抬高视线,尿意会慢慢消退。把考场当作自己平时练习的教室,监考老师是为考生服务的,就是掉一块橡皮,原则上也应该是老师帮助捡起,哈哈。
四、审题能力归纳
1.提取信息的真实性
例:给含氨较多的土壤中耕松土,有利于提高肥力,其原因是()
A.有利于土壤通气,根呼吸作用强;
B.增加土壤氮气的含量;
C.有利于土壤通气,硝化细菌繁殖快,使土壤中硝酸盐增加;
D.促进氨的扩散
2.审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关键字词
限定条件的种类: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原因(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原因);
影响限定的程度: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最终选择的方向: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不正确的是
常见限定条件:一个细胞和一个生物体,叶片和叶绿体,种类和数目,染色体数目中的个数和对数,最多和最少,主要和次要,可能和最可能,一切和绝大多数,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等。
3.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1.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ml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则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试剂可能为()
A. 0.5g/ml蔗糖溶液
B.清水
C.10% HCl溶液;
D.纤维素酶
例2. 兔子的精子中DNA重量为4×10-12g,则其受精卵进入有丝分裂中期的DNA 重量为()
A、4×10—12g
B、8×10—12g
C、16×10—12g
D、大于16×10—12g
例3.下表列出了A、B、C、D四种鸟类的产卵、孵出和繁殖后代数,哪种鸟将会
得到更多的进化优势()
A. 产卵数:9,孵出数:8,繁殖后代数:2
B. 产卵数:2,孵出数:2,繁殖后代数:2
C. 产卵数:9,孵出数:9,繁殖后代数:3
D. 产卵数:7,孵出数:5,繁殖后代数:1
4.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切忌“想当然”。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干或选项中附加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故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题干,排除干扰。
例: 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其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无氧呼吸。细菌细胞中也没有线粒体,其呼吸作用的方式是()
A.只进行无氧呼吸
B.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一般不进行呼吸
D.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
5.全面准确理解概念、原理和规律和操作过程,切忌马虎。
例1.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组织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0
B.N/4
C.N/8
D.N/16
6.解决“不知所问”题目的关键是要“知其所问”、“知其所考”。
例1.以下所含DNA分子最小的是()
A.细菌
B.噬菌体
C.烟草花叶病毒
D.Y染色体
例2.农业生产中,常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育种方法来提高作物产量。在下列四组多倍体植物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组是( )
A、甘蔗和甜菜
B、水稻和棉花
C、玉米和高粱
D、油菜和大豆
7.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曲线;
例:分析右图的曲线,该图不能表示的是( )
A.PH值(温度)增大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
B.植物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C.ATP生成量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
D.在草→鹿→狼这一食物链中,大量捕杀狼以后,鹿的数量变化曲线
8.回答问题力求准确
(1)要用生物学术语,课本黑体字等组织语言(2)将新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
(3)答案组织要严密,语言有逻辑性,力求准确,不随意扩大范围。
例:果蝇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不要写成性染色体;果蝇缺刻翅是“染色体结构缺失”,不要答“染色体变异”;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病因是“基因突变(碱基对替换)”,不要答“突变”。
五、6道选择题:
→生物满分90分,选修占15分。对于选择题,其中含有1个教材实验题。
生物前3个选择题一般是简单题,不要把题想的太过复杂化。
细胞的结构是生物学的基础,所以其一可能考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相关知识),此题以知识点记忆为主,难度不大,注意原核细胞细菌和蓝藻的特点。另一可能会涉及细胞癌变或物质跨膜运输。
教材实验题多考必修一实验,质壁分离与有丝分裂实验是重点,再注意还原糖鉴定原理,此题是简单题,考查实验相关知识的记忆,不会挖太多陷井。注意实验材料的选择问题:需观察活细胞的是:叶绿体线粒体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酵母菌呼吸类型,减数分裂观察植物花药或动物精巢较好。
涉及必修三的选择题是对简答题未考查的知识点的补充考查,要注意神经调节和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知识。
对生物选择题的审题绝不能马虎大意,要力保生物选择题得满分。
六、简答题4+1:
1、光合呼吸题:
(1)多数以曲线形式考查,但今年也可能给出一个简单机理图,或表格数据形
式,无论哪种形式都是考查光合呼吸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中等难度。
(2)所以熟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机理图是理解所有问题的关键。
(3)注意以下几点:
①真光合与净光合的推理与计算:真光合=净光合+呼吸
真光合(实际光合、总光合)可以表示为:CO2的利用、固定、叶绿体CO2的吸收,O2的产生、叶绿体O2的释放,有机物的产生、制造。
净光合(表观光合)可以表示为:CO2的吸收,O2的释放,有机物的积累。
呼吸(有氧呼吸)可以表示为:黑暗中CO2的释放、O2的吸收、有机物的消耗。
②影响光合的因素分析:光照强度、CO2的浓度、水分、温度
干旱条件下,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受阻。原因是缺水时气孔关闭,CO2的吸收减少。
③C3、C5、ATP、[H]含量的即时变化:注意分析的顺序,例如光变化时,先分析ATP和[H]
④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在环境因素变化时的移动规律:
⑤光合的[H]是NADPH,呼吸的[H]是NADH
⑥光合色素4种,都可吸收光能,只有少数叶绿素a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⑦光反应的场所类囊体膜要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提取出的色素溶液不能完成光反应。
⑧三种呼吸的反应式一定要背熟。
⑨此题可能会涉及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内容。
2、稳态调节题:
(1)常以机理图的形式考查,属于简单题,只要看懂图中各结构,此题一般能得满分。
(2)再将血糖调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相关机理及琐碎知识点仔细复习一遍。(3)需要细心审题,一定要看清是膜外还是膜内,是电位变化还是电位变化为,是突触前膜还是突触后膜还是突触,是促激素还是促释放激素,是分泌部位还
是释放部位,等等。
3、生态题:
(1)题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增长速率曲线,食物网、物质循环图。
(2)此题也属较简单题,较易得分。对于一般同学只要有时间做,此题能得接近满分。
(3)注意以下几点:
①信息传递的功能:1.维持生物个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3.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一定要搞清包含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成分又包括4个“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2个“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3个“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物成分,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主要成分,指生产者。
③在答抵抗力稳定性高或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原因时,用“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④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⑤在生态农业的物质循环图中,箭头很多,但都是充分利用了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整个系统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生产者所固定能量的浪费,但不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例“桑基鱼塘”。
⑥某一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传给分解者,而是它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一部分直接传给分解者!例如,蜣螂获得大象的同化能为0。
⑦摄入能=粪便能 + 同化能;同化能=呼吸能 +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