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新城市规划解读高铁地铁房地产

合集下载

乌鲁木齐市(轻轨地铁)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乌鲁木齐市(轻轨地铁)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乌鲁木齐市(轻轨/地铁)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图片一、规划概况1、概况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共规划有5条线路,总长度151.2公里,本次建设规划拟先期实施其中的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4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规划长度52.7公里。

规划如图:附件1号线:起点位于主城区南部的三屯碑、南郊客运站,以地下线方式沿胜利路、解放路、新民路、南湖南路、克拉玛依东、西路、友好北路、新医路、北京路,过喀什路后过渡为高架线,跨铁路线至城北新区,终点止于种苗场北。

长24.2公里,设站21座,线路南端设南郊停车场,北端设中营宫车辆段。

2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安宁渠路与城北干道交叉口,沿城北干道、天津路、规划道路、乌奇路、稻香南路、谷牧地路、乌奇路布设,终点止于东山站。

长19.0公里,全部为高架线。

设站15座,线路西端设地窝堡车辆段。

4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新疆水泥厂家属院北的十二中站,沿过境路向北、经长江路、扬子江路、友好路,穿西虹路高架,终点人民会堂站与1号线平行换乘。

长9.7公里,全部为地下线。

设站9座,线路南端设仓房沟停车场。

2、规划主要内容(1)规划目标规划近期形成轨道交通线网基本骨架,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引导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线网基本构架形成后,2020年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交出行总量的比例达到10-14%。

(2)建设规划范围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建设规划包括1号线、2号线一期及4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规划线路长度52.9km。

(3)规划年限《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远期规划年限为2020 年,本次规划的规划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一致。

具体如下:近期规划年限:2015 年远期规划年限:2020 年。

(4)建设时间安排轨道交通建设的首期工程为1 号线,计划总工期为7.5 年,2015 年中开通运营;2号线一期的土建工程开始于1号线土建工程结束之后,计划总工期为6.5年,2018 年中开通运营;4 号线一期的土建工程开始于2016 年初,计划总工期为7 年,2020 年底开通运营。

乌鲁木齐城镇规划

乌鲁木齐城镇规划
400万人左右。 第55条 城市用地规模 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4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不大
于130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内, 人均建设用地不大于125平方米。 第二节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用地实行“南控、北扩、先两延、后东进"的控制原则。城市南部进行
4、新型工业化战略 利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西转移的契机,依托本地能源资源 优势和商贸服务条件,加快发展出几加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强工业 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使乌鲁木齐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5、建设“西域名城”战略 注重城市自然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突出乌鲁木齐 首府城市、天山绿洲城市和多民族聚居城市特点,建设西域名城。构 建与绿洲生态环境相适宜的城市景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优秀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繁荣现代文化,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2、远期发展目标(2016-2020年)
继续提升乌鲁木齐在国际国内的旅游地位,重点加强面对欧洲、中西亚和港澳台等地的旅 游接待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使旅游业发展为城市优势支柱产业,将乌鲁木齐建设成 为最佳民俗风情的国际旅游名城、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旅游名城。
旅游空间布局
依托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镇,以交通干线为主轴,形成“一心、二轴、八区”的旅游空 间布局。
三、市重点城镇发展规划
中心城区
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全疆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依托其区位、交通、科研、市场 与产业优势,重点建设成为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跨国区 域联络中心、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和外贸出口加工基地。
乌鲁木齐县(驻板房沟乡)
按县驻地不断完善板房沟乡配套设施,适时撤乡设镇,发展旅游服务、行政办公、农产 品加工等功能。

2024年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概览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

房地产市场在乌鲁木齐市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

二、经济环境1. 国民经济总体状况乌鲁木齐市的国民经济总体状况良好。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人均GDP逐年提升。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2. 政府政策扶持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乌鲁木齐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包括减税减费、优惠贷款等,引导并支持开发商开展房地产项目,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供需状况1. 房地产供应由于城市不断扩大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乌鲁木齐市的房地产供应相对充足。

不仅有大量的住宅项目在建和销售,还有商业地产和办公楼项目的供应。

供应充分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相对较高。

2. 房地产需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繁荣,乌鲁木齐市的房地产需求也逐渐增加。

居民对于改善居住条件和投资房地产的需求旺盛。

同时,商业地产和办公楼的需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

四、市场竞争乌鲁木齐的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

在市场上有许多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他们之间在项目规模、地理位置、装修等方面展开竞争。

购房者的选择范围广泛,市场竞争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五、投资风险房地产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

其中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

投资者在进行房地产投资时,需要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和风险,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六、市场前景总体来说,乌鲁木齐的房地产市场前景良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扶持也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的发展。

投资者在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在乌鲁木齐的房地产市场中进行投资。

注意:此文档仅为示例,文中所提及的数据及情况可能不准确,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乌鲁木齐地铁规划

乌鲁木齐地铁规划

乌鲁木齐地铁规划乌鲁木齐作为新疆最大城市,也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解决交通问题,乌鲁木齐市决定引进地铁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一、乌鲁木齐地铁的建设意义1.缓解交通压力: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鲁木齐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地铁的引入可以有效减少道路交通的拥堵,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2.提升城市形象:地铁交通是现代化大城市的标志之一,乌鲁木齐引进地铁系统将使城市形象更加现代化、国际化,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3.促进经济发展:地铁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二、乌鲁木齐地铁的规划方案乌鲁木齐地铁目前的规划方案是建设6条地铁线路,总长度约160公里。

1.一号线:乌鲁木齐火车站-南湖公园。

全长约30公里,设站26座,途经火车站、南门、香格里拉、人民广场等重要地段。

2.二号线:天山路-新市区南缘。

全长约35公里,设站28座,途经天山路、新南门、市政府等繁华商业区。

3.三号线:南湖公园-火车南站。

全长约25公里,设站20座,途经南湖公园、世纪广场、南山等热门景点。

4.四号线:新市区北缘-火车东站。

全长约20公里,设站18座,途经新市区、自贡路、火车东站等重要区域。

5.五号线:火车南站-沙依巴克区北缘。

全长约25公里,设站20座,途经火车南站、新华南路、沙依巴克区等重要区域。

6.机场线:新疆国际机场-市区。

全长约25公里,设站10座,途经新疆国际机场、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

三、乌鲁木齐地铁建设挑战与解决办法1.地质条件:乌鲁木齐地处高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铁建设受到地下水、地壳变形等因素的影响。

解决办法是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察,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材料,确保地铁的安全和稳定运营。

2.资金投入:地铁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乌鲁木齐市政府需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支持,同时还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开展地铁建设的融资合作。

新疆乌鲁木齐市投资环境分析(修改版)

新疆乌鲁木齐市投资环境分析(修改版)

新疆乌鲁木齐市投资环境分析第一章投资环境概况新疆占有全国六分之一的国土,而乌鲁木齐就是整个这片巨大区域的首府,是中亚地区最大、最繁华的中心城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乌鲁木齐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地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欧亚大陆中部重要的都市。

乌鲁木齐行政区总面积1.42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39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235万,全市常住人口311.0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4.6%,城市人口占95%以上。

改革开放及二十一世纪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战略以来,乌鲁木齐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现辖七区一县,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个出口加工区。

一、资源优势乌鲁木齐东有吐哈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北有准东油田,西有克拉玛依油田。

全市现有耕地90多万亩,天然森林145.25万亩,草场1200多万亩,主要农作物有蔬菜、小麦、水稻、玉米、油料、豆类等16种;乌鲁木齐南郊的乌拉泊——柴窝堡——达坂城是著名的百里风区,全年平均风速2——3米/秒,最大平均风速12.8米/秒,有取之不尽的风能可供发电,年风能蕴藏量为250亿千瓦时,建成了亚洲最大、位居世界第二的现代化风力发电厂水能理论蕴藏量18.5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18座,装机总容量1009千瓦。

新疆有着优质长绒棉、山羊绒、亚麻等珍贵的资源财富,棉花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

分布在乌鲁木齐河和头屯河上游的天格尔山以及东部的博格达山,天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被称为“天然固体水库”,储量73. 9亿立方米。

乌鲁木齐古迹甚多,各民族文化发展源远流长,著名的文物胜迹有:红山嘴、红庙子、鉴湖、巩宁城遗址、文庙、陕西大寺、乌拉泊古城、阿拉沟“石垒”、毛泽民烈士故居、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等。

二、政策优势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疆是重中之重,特别针对新疆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支持了乌鲁木齐加快发展。

2024年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房地产市场一直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增加,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特点和现象。

本文将对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 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特点2.1 土地资源稀缺乌鲁木齐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其土地资源相对有限。

这导致了房地产开发面临着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推高了土地和房价。

2.2 供需关系紧张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乌鲁木齐的房地产需求持续增加,而供应相对有限,造成了供需关系的紧张。

房屋短缺和高昂的房价成为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突出问题之一。

2.3 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乌鲁木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商业地产和写字楼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住宅市场的需求相对较稳定。

这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变化和开发重点的调整。

3. 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现状3.1 价格走势乌鲁木齐的房价水平相对较高,并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供需矛盾、土地资源稀缺以及资金等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

尤其是市中心地区的房价更加昂贵,向外围地区逐渐扩散。

3.2 供应结构近年来,乌鲁木齐市住宅供应逐渐增加,多个楼盘相继开工建设。

在供应结构上,中高端住宅产品占比较高,而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相对不足。

3.3 市场调控政策为应对房价上涨和需求过旺的局面,乌鲁木齐市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以抑制市场过热和风险的积累。

4. 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挑战和机遇4.1 挑战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先,土地供应不足和土地成本上升给开发商带来了压力。

其次,市场调控措施对于市场需求和发展也带来了不确定性。

同时,房地产市场资金来源和金融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的发展。

4.2 机遇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房地产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区

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区

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区在乌鲁木齐市的位置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的部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面积:规划总用地19.6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规划区东临城市快速通道河滩路,南起新医路,西临太原路,北至河北路。

用地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布局篇规划原则1、优化土地使用。

根据地区功能定位,不适宜保留的工业和仓储用地进行用途变更,由此提供的开发用地主要用于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公共绿地。

2、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住宅组团用地的规划布局和居住人口的基本属性及其变化趋势,利用旧区改造中工业和仓储用地提供的开发用地,从数量、规模和布局三个方面,完善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3、增加公共绿地。

利用旧区改造中工业和仓储用地提供的开发用地,增加公共绿地,在类型、规模和布局三个方面满足居住生活的需求。

4、补充交通设施。

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建设,增设公共停车场库;结合旧区改造,增设公交枢纽。

5、提升景观环境。

基于城市景观元素的公众感知调查结果,结合旧区改造进程,强化地区景观元素的城市设计控制。

6、提供就业岗位。

为了应对工业和仓储用地的用途变更导致地区就业岗位减少,应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布置商业服务设施,适当增加就业岗位。

规划范围此次规划范围包含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的部分用地。

规划区东临城市快速通道河滩路,南起新医路,西临太原路,北至河北路,用地面积为19.65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以商贸、商务、行政办公功能为主导,以总部经济为亮点,集居住、教育、科研、文体、生态等功能为一体的,环境优美、设施现代、紧凑高效的城市中心地区。

用地规模与规划结构用地与人口规模本次规划范围总面积为1965.41,城市建设总用地1963.45公顷,容纳人口为32.7万人。

规划结构采用“以点带轴、以轴带面”的空间发展模式。

规划形成“一个核心、四条轴线、七个组团”的规划结构。

乌鲁木齐市新城市规划解读(高铁、地铁、房地产)

乌鲁木齐市新城市规划解读(高铁、地铁、房地产)
和地质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拓展; 向东强化不市域北部地区的协调, 预留发展空间。
“一轴、双核多心、六组团”
一轴:规划连接老城区和三坪新 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轴。
双核多心:规划在老城区和三坪 新区形成两个综合性的市级公兯 服务中心;规划在高铁新区、西 山新区、红光山片区以及新市区、 米东区和头屯河区构筑多个与业 型公兯服务中心和区级综合服务 中心。 六组团:规划在中心城区范围内 形成六大功能组团。包括三坪新 区功能组团、米东区功能组团、 经开区(头屯河区)功能组团、 高新区(新市区)功能组团、老 城区功能组团、西山新区功能组 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市规模:
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人口 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 口将达到400万人左右,建设 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内, 人均建设用地125平方米。
“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
“双轴”为沿兮新铁路 和312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
展轴和沿216国道形成次要
城镇发展轴;“一城”即乌 鲁木齐城市及郊区;“一区” 即乌鲁木齐市甘泉堡工业区; “两群”即南山、达坂城两 个城镇组群;“多点”即市 域内其它多个独立工矿和城 镇型居民点。
高速公路环由东绕城和 西绕城高速公路组成, 环绕乌鲁木齐都市区, 长度约为156公里。
东绕城高速 西绕城高速
乌鲁木齐市新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 二、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报 1.道路交通
城市快速系统由两条快 速环线和四条快速放射 线组成。
东绕城高速
西绕城高速
乌鲁木齐市新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 二、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报 1.道路交通
城市轨道规划
1、沿城市南北发展主轴向, 布设1-2条骨干轨道线,覆 盖城市南北主要客运走廊。 2、沿西北轴向,布设1条骨 干线路,连接老城区-高铁 站-西北新区,在城北不主 轴骨干线衔接。 3、沿东北轴向布设1条骨干 线路,连接高铁新区-米东, 在城北不主轴向骨干线衔接。 4、沿东西向布设1-2条补充 线路,连接以上线路未覆盖 的城市功能片区和城市枢纽 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鲁木齐新城市规划解读
城市性质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 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面向中 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
城市职能
(1)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 际文化交流中心、跨国区域联络中心; (2)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能源资源合作 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 (3)我国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新型工业 基地; (4)我国西部重要的文化创意和科技研发 中心; (5)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 中心; (6)全疆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 (7)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 (8)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
“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
“双轴”为沿兰新铁路 和312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 展轴和沿216国道形成次要 城镇发展轴;“一城”即乌 鲁木齐城市及郊区;“一区” 即乌鲁木齐市甘泉堡工业区; “两群”即南山、达坂城两 个城镇组群;“多点”即市 域内其它多个独立工矿和城 镇型居民点。
城市用地规模:
住房建设规划:
1、住房建设规模 至2020年,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30平
方米/人,净增加各类住房面积约6000万平 方米左右,年均增加各类住房面积约400450万平方米。 2、住房建设结构
商品房开发面积占总开发面积的70%; 经济适用房开发面积占总开发面积的20%; 廉租房开发面积占总开发面积的10%。

中心城区现有道路总长 度为1598公里,由城市 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组成,道路系统以方格 网和放射线为主骨架, 整体呈扇形。
西绕城高速
东绕城高速
乌鲁木齐市新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
二、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2.轨道交通

乌鲁木齐轨道交通建设 规划布置5条轨道交通线 路,全长约158公里。
西绕城高速
Hale Waihona Puke 东绕城高速城市道路交通用地规划
2020年,规划道路广场用地
6237.97公顷,占城市建设
总用地的12.51%
道路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按照“快速路、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4 个等级,构筑“环形+放射 线”的快速路网格局。规划 城市道路总长为3210公里。 2、规划快速路由2条环线和 4条放射线组成,总长239公 里 3、中心城区干路系统以方 格网和放射线为主骨架,整 体呈扇形。规划主、次干路 总长1387公里

高速公路环由东绕城和 西绕城高速公路组成, 环绕乌鲁木齐都市区, 长度约为156公里。
西绕城高速
东绕城高速
乌鲁木齐市新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
二、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1.道路交通

城市快速系统由两条快 速环线和四条快速放射 线组成。
西绕城高速
东绕城高速
乌鲁木齐市新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
二、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1.道路交通
1、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公共设 施用地6804.2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 地的14.16%;人均公共设施用地 18.39平方米。 2、中心城区公共设施按照两类进行 布局:一是按照三级配置综合型城 市公共服务中心;二是培育新型专 业型服务中心。 3、配置三级综合型城市公共服务中 心 (1)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分别是南 部老城区中心和三坪新区的新中心。 (2)规划在各组团形成多个区级公 共服务中心。 (3)结合居住片区布置片区级公共 服务中心。 4、培育三个专业型服务中心 (1)三坪国际商贸中心 (2)高铁商务中心 (3)红光山文化会展中心
乌鲁木齐市新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
二、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1.道路交通
在乌昌地区构建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 国道主干线、高速公 路和省道为基础, “环路加放射路”的 乌昌道路交通骨架。 加强乌昌地区与各地 州之间以及北疆与南 疆之间的联系。
二、综乌合交鲁通支木撑体齐系 市新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
1.道路交通
新规划城区主要片区功能定位
“一轴、双核多心、六组团”
一轴:规划连接老城区和三坪新 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轴。
双核多心:规划在老城区和三坪 新区形成两个综合性的市级公共 服务中心;规划在高铁新区、西 山新区、红光山片区以及新市区、 米东区和头屯河区构筑多个专业 型公共服务中心和区级综合服务 中心。
六组团:规划在中心城区范围内 形成六大功能组团。包括三坪新 区功能组团、米东区功能组团、 经开区(头屯河区)功能组团、 高新区(新市区)功能组团、老 城区功能组团、西山新区功能组 团。
城市轨道规划
1、沿城市南北发展主轴向, 布设1-2条骨干轨道线,覆 盖城市南北主要客运走廊。 2、沿西北轴向,布设1条骨 干线路,连接老城区-高铁 站-西北新区,在城北与主 轴骨干线衔接。 3、沿东北轴向布设1条骨干 线路,连接高铁新区-米东, 在城北与主轴向骨干线衔接。 4、沿东西向布设1-2条补充 线路,连接以上线路未覆盖 的城市功能片区和城市枢纽 节点。
规划范围:
市域范围,总面积13787.6
平方公里,下辖七区一县。其
中,中心城区总面积1507平
方公里,包括安宁渠镇、古牧 地镇、铁厂沟镇、芦草沟乡、 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五一 农场、西山农场、104农场和 乌昌路街道办事处。
城市规模:
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人口 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 口将达到400万人左右,建设 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内, 人均建设用地125平方米。
居住用地规划:
1、2020年,规划中心城区居住用地为 142.69平方公里,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5.7平 方米,共划分为27个居住片区。 2、规划居住用地分为已建区、新区两部分 发展: (1)已建区按照“结合棚户区改造、老城 区人口疏散”的原则,重点对危房集中地区 进行改建 (2)新区建设按照“综合配套、有序推进” 的空间布局,合理控制住房建设规模和改善 人居环境,促进人口和职能的有效疏散。
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控制在44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 建设用地不大于130平方米; 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 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 设用地不大于125平方米.
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用地按照“南控、北扩、 先西延、后东进”的原则。向南 严格控制,优化和整治;向北为 主要发展方向;向西在保障生态 和地质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拓展; 向东强化与市域北部地区的协调, 预留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