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文化旅游品牌新媒体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大明寺为例

合集下载

扬州文化旅游品牌培育与发展研究

扬州文化旅游品牌培育与发展研究

扬州文化旅游品牌培育与发展研究作者:董长云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10期董长云扬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其文化绚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对促进扬州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扬州文化旅游品牌存在缺乏地域特色、有“牌”无“品”、品牌塑造和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要准确定位扬州文化旅游品牌,重点发展烟花三月、盐商园林、休闲名城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加强保护传统文化,培育新的地方特色,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节庆,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推广,提升扬州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扬州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品牌的必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品牌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经济的竞争将会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

扬州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业最终的取胜点就在于其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及吸引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在一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把扬州建成旅游强市,必须选择品牌发展战略,结合地域特色确定自己的品牌定位,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提升,培育若干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二、扬州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品牌的可行性(一)扬州文化深厚,特色鲜明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文化资源丰富,极具地方特色和开发价值,其地域文化表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历史文化悠久繁荣。

扬州有2 500年的建城史,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繁多。

以古城遗址、传统街巷、园林、运河及寺观、墓葬和名人遗迹为特色。

经历了西汉、唐、清三代的繁荣,历史为扬州留下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扬州沉淀出鲜明的特色和良好的声誉。

第二,艺术文化炫丽多彩。

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以标新立异著称;扬州漆器、扬州玉雕、扬州剪纸、扬州盆景享有盛名;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州弹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木偶、扬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扬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分析

扬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分析

972018年5月下半月刊扬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分析黄家美本文针对扬州全域旅游发展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论述。

现阶段,旅游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扬州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不错的机遇。

扬州作为中国最早的旅游城市,以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使用,需要积极创新,推动多远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依托大数据技术,推动全域旅游整体发展。

旅游业一直以来都是扬州市的永久性基本产业,不过从近年的发展态势来说,旅游客情不好。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2017年上半年,江苏各城市旅游游客接待量中,扬州所占份额仅为5%。

基于此,需要不断创新发展。

一、扬州全域旅游发展机遇目前,国家范围内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对扬州来说,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对提升自身的旅游市场竞争力,扩大城市影响力,进而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验收标准,在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产品特色等方面有着相应的要求。

扬州作为最早一批发展旅游产业的城市,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因此具有一定的优势。

除此之外,2018年省园会和世园会将会在扬州市举办;扬州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为扬州全域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二、扬州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扬州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着以下挑战。

一是如何把握全域旅游中的重要关系。

全域旅游发展具有时代发展的特点,若想获得不错的发展结果,则需要准确把握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项目建设,以及体制改革的关系等。

以利益主体关系的把握为例,若不能把握好旅游地居民和游客之间的关系,极易引发居民对游客的不满情绪或者其他问题。

在具体工作中,要合理处理各类复杂利益问题,推动全域旅游持续发展。

二是如何落实全域旅游发展观念。

从当前全域旅游发展实际情况来说,国家旅游部门贯彻全域旅游发展观念,以创建示范区域的方式为载体。

采取此类创建方式,引起了部分专家的非议。

对于全域旅游发展的全面推动,需要一个完善的工作平台,进而落实各项工作。

新媒体背景下扬州美食旅游营销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扬州美食旅游营销策略

Tourism Economy旅游经济丽乡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乡村旅游水电供给等方面的建设,改善乡村环境的卫生情况,促进旅游基础设施革新和升级。

四是建设信息化网络设施,加强智慧旅游信息的应用,运用高效快捷的大数据系统把握游客需求,为游客提供更为高级的智慧化服务。

(二)开展智慧营销,拓宽乡村旅游市场首先,搭建乡村旅游智慧营销平台。

利用新媒体营销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扩大宣传范围,通过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对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进行推广,提升知名度。

例如,东平镇多次举办莲藕文化节、开渔节、特色村庆等旅游节庆活动,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旅游知名度显著增强。

其次,借助智慧平台大数据,综合运用线上营销和线下渠道,对游客游玩全过程数据进行分析,结合不同市场需求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有针对性地推出旅游产品,提供丰富多彩的乡村体验活动。

再次,加强终端应用程序的开发,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与游客的互动,让游客能更生动、直观地感受景区的旅游资源,增加乡村旅游的体验。

(三)建立智慧管理平台,加快特色乡村建设一是通过智慧旅游平台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增加产业竞争力,把乡村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旅游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如大澳渔村依托海滨古村和渔村人文等旅游资源,围绕“古渔村、古港口、古商埠”的形象主题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产业联动发展。

二是挖掘本土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元素符号[6],为乡村旅游业注入文化内涵,让乡村旅游更具活力与竞争力,如海陵岛谷寮村在“旅游+文化”方面,融入乡土特色风俗文化,结合其自身特色开发民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三是依托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加强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合作,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注重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智慧旅游建设人才是关键,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智慧旅游+乡村旅游”需要既有旅游专业技能又掌握现代信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扬州的旅游文化传承如何推广

扬州的旅游文化传承如何推广

扬州的旅游文化传承如何推广扬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

其旅游文化传承的推广,对于展现城市魅力、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深入挖掘和整理扬州的旅游文化资源是推广的基础。

扬州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如瘦西湖、个园、何园等,这些园林景观不仅展现了精湛的造园艺术,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还有扬州的古运河,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我们需要组织专业的团队,对这些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整理,梳理出其背后的文化脉络和历史价值。

通过编写详细的文化解读资料,包括书籍、画册、纪录片等,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资源的独特之处。

在推广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至关重要。

建立扬州旅游文化的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

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游客在未到达之前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扬州的美景和文化。

比如,通过 VR 技术展示园林的内部构造和四季变化,让游客仿佛置身其中;利用 AR 技术在景区设置互动环节,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同时,社交媒体也是推广扬州旅游文化的有力工具。

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账号,定期发布有关扬州旅游文化的精彩内容,包括美景图片、历史故事、特色美食等。

鼓励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在扬州的旅游经历和感受,通过用户生成内容(UGC)的传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可以举办线上的摄影比赛、短视频创作大赛等活动,激发广大网友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扩大扬州旅游文化的影响力。

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也是推广的重要途径。

设计多样化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针对文化爱好者,可以推出以历史遗迹、文化场馆为主要景点的深度文化游线路;对于家庭游客,可以打造包含亲子互动项目和休闲娱乐设施的亲子游线路。

与旅行社合作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如举办旅游推介会、发布优惠套餐等,吸引更多游客选择扬州作为旅游目的地。

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营销对策分析

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营销对策分析

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营销对策分析摘要:扬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不断扩大。

本文通过对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市场营销对策,旨在促进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营销,对策分析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消费中的一种重要消费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扬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随着扬州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不断扩大,但其开发利用程度和市场营销水平仍有待提高。

本文通过对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市场营销对策,旨在促进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二、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与问题分析1. 市场现状扬州旅游纪念品以纪念品、特产为主,文化艺术品、手工艺品等为辅。

市场上的旅游纪念品种类繁多,以印有“扬州”、“瘦西湖”、“个园”、“瘦西湖”等标志性景点和文化符号的各类文化衫、玉器饰品、书画作品等为主要销售品种。

此外,还有手工艺品、食品、保健品等。

旅游纪念品通常是通过拜访景点和购物商场等渠道销售的。

2. 存在问题(1)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

市场上的旅游纪念品往往缺乏差异化,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2)缺乏特色和文化深度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缺乏特色和文化深度。

市场上的旅游纪念品往往缺乏扬州特色和文化内涵,只是简单的以景点名为卖点,缺乏深度和思考。

这样旅游纪念品的品质和附加值都比较低,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3)销售渠道单一,缺乏创新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销售渠道过于单一,主要是通过景点商店和部分购物中心销售。

扬州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扬州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扬州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张瑾【摘要】文化旅游是扬州旅游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扬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很丰富,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展开研究,总结了扬州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指出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四项切实可行的对策:提升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加大对双东历史街区的文化开发力度;增加夜间文化项目,推出大型文化实景演出---《扬州运河印象》;采用影视营销、事件营销、音乐营销等创新营销手段;提出新的旅游形象口号“运河之都,名人荟萃,盐商故里,休闲宜居---新城扬州”。

%Cultural tourism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tourism products as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are rich and of high quality in Yangzhou .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approaches of literature and empirical research .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Yangzhou and indicates the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 Based on this fact , four improved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 Firstly , much more needs to be done to reconstruct the dual -East Historic District . Secondly ,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mpression of the Grand Canal in Yangzhou can be shown as the culture project at night . Thirdly , we can use the innovative marketing techniques such as the screen marketing , the event marketing and the music marketing . Fourthly , it puts forward the new tourism image slogan “the city of the Grand Canal , the city of famous people gathered , salt traders' hometown , the world's most livable city—New Yangzhou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文化旅游开发;问题;对策;扬州【作者】张瑾【作者单位】扬州职业大学旅游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2012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扩大文化消费。

扬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扬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扬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许金如【摘要】Keeping with the new tendenc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and aiming at the status quo of local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Yangzhou,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inadequacies of its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lack of team spirit of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among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travel agencies and hotels, the insufficiencyof exploration on cultural connotations at various scenic spots, the lower level of tourism - related services, and some deficiency in awareness of the city residents. Meanwhile, it presents the new strategies for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Yangzhou, that is,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ex- ert a strong macro-coordination function, tourism front units should play their serving parts to the full, tourism researchers should provide support and help, and the citizens should improve their level of civilization.%顺应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结合扬州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指出扬州文化旅游开发的不足,具体为各旅游景点、旅行社、酒店之间缺乏协调发展的团队精神;对各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水平不高;城市居民的文明素养有所欠缺。

扬州“创意+文化”旅游模式可行性分析

扬州“创意+文化”旅游模式可行性分析

扬州“创意+文化”旅游模式可行性分析扬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扬州“创意+文化”旅游模式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这一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旅游资源优势扬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融汇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等多种元素。

瘦西湖、个园、大明寺、何园等景点是扬州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扬州的传统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等也是吸引游客的亮点。

这些旅游资源为扬州的“创意+文化”旅游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扬州正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和孵化了一大批创意企业和创意园区。

这些企业和园区在文化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扬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工艺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三、创意+文化旅游模式的可行性1. 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为创意+文化旅游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扬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工艺可以成为创意产品的源泉,通过创新设计和整合,可以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2. 创意+文化旅游模式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消费转化率。

传统的旅游模式主要依靠景区门票和食宿消费,而创意+文化旅游模式可以通过设计和创意产品销售、文化体验项目推广等方式增加游客的消费。

通过打造更多的“文化+”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消费满意度,实现旅游消费的转化和升级。

3. 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是与旅游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可以通过与旅游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发展和成长。

通过合作与创新,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选择和体验,同时也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发展的契机和平台。

2. 需要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源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新闻传播科学, 2016, 4(2), 11-18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6 in Hans. /journal/jc /10.12677/jc.2016.42002文章引用: 王志达, 毛瑞. 扬州文化旅游品牌新媒体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新闻传播科学, 2016, 4(2): 11-18.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New Media Promotion of Yangzhou Cultural Tourism Brand—Taking Daming Temple as an ExampleZhida Wang, Rui Mao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Received: Nov. 9th , 2016; accepted: Nov. 23rd , 2016; published: Nov. 28th ,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In 2015, cultural tourism consumption attained great development. With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plus” as a national strategy and with features of popularity, big data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China’s cultural tourism has entered an unprecedented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Weibo, WeChat and apps are playing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spread of cultural tour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media operation of Yangzhou Daming Temple,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advertisement of new media in the application level,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fficial website, and the advertisement on tourism apps and website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dvantages of new media broadcast, highlighting the content features and increasing interactivity, and estab-lishing the consciousness to help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 media of Daming Temple. KeywordsCultural Tourism, New Media, Brand Promotion, Daming Temple王志达,毛瑞扬州文化旅游品牌新媒体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大明寺为例王志达,毛瑞扬州大学,江苏扬州收稿日期:2016年11月9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23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8日摘要2015年,文化旅游消费出现快速增长。

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大众化、大数据化和国际化为特征,中国文化旅游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两微一端”正在成为文化旅游传播的“强媒体”。

本文分析了扬州大明寺的新媒体运营情况,并对如何提高“两微一端”的应用水平、加强官网建设、强化在旅游软件和旅游网上的宣传、发挥新媒体直播优势、突出内容特色并增加互动性、树立分众意识成为大明寺新媒体推广的重要举措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文化旅游,新媒体,品牌推广,大明寺1. 引言文化旅游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种满足高层次旅游需求的休闲活动,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向[1]。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是扬州传统文化旅游品牌。

唐朝鉴真法师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纽带。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具有强大互动功能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获取信息、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对于扬州文化旅游品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 新媒体对文化旅游品牌传播的影响2.1. 新媒体的概念及优势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

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相对于以往的媒体来说的一种形态。

现在的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指数字媒体,例如移动新媒体、网络新媒体等。

相较于新媒体,传统媒体表现形式相对单一、静止和被动。

通过报纸或广播电视来塑造并传播某一地区的文化旅游品牌,受众面小,同时也存在诸多报道死角。

新媒体凭借其所具有的突出优势,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

新媒体随时随地的信息更新为人们带来了王志达,毛瑞更好的体验,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知道的信息或发布自己已知的信息。

新媒体的互动性也很强。

使用新媒体的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

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传递信息。

2.2. 新媒体对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新媒体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对文化旅游品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一,新媒体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新媒体相关产业的诞生。

目前,我国旅游媒体传播形式主要有平面媒体(旅游报纸、旅游专业杂志、旅游手册、旅游地图等);广播及电视旅游节目(电视台开设的旅游节目、旅游电视媒体广告节目等);区域旅游网络媒体;旅游目的地制作的VCD风光片;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画;宣传口号以及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2]。

第二,新媒体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更改经营方式,推陈出新。

如今,诸如同程网、携程网和去哪儿旅行这样的手机旅游APP的服务日益个性化,用户不仅能预订车票、机票、门票和酒店,而且能浏览和分享旅游攻略,更方便经济快乐地出行旅游。

第三,新媒体引导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内部融合。

在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内部,传输技术、服务内容和技术平台相互区别、互不兼容。

新媒体技术将各类产品和服务统一到一个共同的技术平台上,共用渠道,又连接到不同的终端上,文化旅游产业的运转变得更高效、更便捷。

2.3.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传播互联网正在以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改变着旅游组织方式、市场经营模式以及游客的出游方式和消费方式。

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务成为众多旅游者出游的首选,游客也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了更多智能化、个性化、信息化的旅游服务。

《白皮书》提到,2014年是旅游O2O 的元年,旅游六大要素中的“食宿行游购娱”诸多环节已经开始在实践旅游O2O方向上基本达成共识,并逐渐走向深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与传媒调查中心持续多年的调查显示,仅2014年开始,以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影响范围上,已开始超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微博、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等,成为人们获取或传播信息的首要渠道。

我们正在从大众传播时代进入微传播时代。

《白皮书》显示,近年来,新浪微博活跃用户数一直呈稳定增长态势。

2015年6月,月活跃用户数(MAU)为2.12亿,较上年同期增36%。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通过移动端使用微博的用户也在迅速增加。

2015年6月监测数据显示,通过移动端使用微博的用户,占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的85%。

按照国际发展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就会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传媒调查中心发布的《2015微博旅游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提到,过去几年间,国内旅游人次一直以每年平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2015年舆情指数调查显示,目前,有65%的居民认为现在是旅游的好时机,并有定期出游计划。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预测,在未来20年,我国50%以上的居民将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居民人均年出游将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

综合来看,中国已开始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3]。

2.4. 中国文化旅游品牌的新媒体使用情况2014年9月,少林寺无形资产管理部门招聘媒体总监和公众号主编的消息,曾引来近300份简历,其中包括大批海归和传统媒体人(中国网观点中国报道)。

2015年,上海玉佛禅寺和韶关东华禅寺先后招新媒体人才,更是引爆舆论关注。

广东韶关千年寺庙东华禅寺的一则招聘广告以轻应用的方式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中火了(凤凰网报道)。

发布五天后,这则广告被点击100多万次,寺庙也收到了全球超过4000王志达,毛瑞份简历,堪称“史上最牛寺庙招聘广告”。

这表明,在中国即使最为传统的寺庙里,“互联网思维”也已悄然进入。

“半月可在林中静寺松神经,半月可在都市工作,轻松、灵活、自由,你还在等什么?看过来,有态度的产品运营,你能负责app运营维护、程序数据对接,熟悉iPhone/Android/WP等手机客户端产品,精通第三方软件,我佛要你……”这是东华禅寺3月27日在微信中发布的招聘广告中的一个片段。

广告用悠扬的乐曲、有趣的漫画背景和生动活泼的招聘语言,发出八个岗位的邀请,其中包括APP 运营专员、UI设计师、新媒体传播、IT维护等。

一个传统寺庙为何需要那么多新媒体人才?“没有人”说,现在东华禅寺文化部的12名工作人员,不少都是年轻人。

他们在工作中体会到,旧有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比如,年轻人不喜欢拿着纸质书籍阅读,也不喜欢看电视,但是喜欢用智能手机和电脑上网。

“很多年轻人不会捧着书籍去看,而都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进行碎片化学习,所以为了方便他们更好地学习,就需要建立信息平台提供服务。

”她说。

少林寺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少林寺官方网站”,其方丈释永信也开通了个人微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