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练习试卷3.doc
全国法律硕士《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刑法学部分》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考研真题)(第五章

第五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在丈夫的水杯中投毒,意图杀害丈夫,丈夫中毒后呕吐不止,甲见状不忍,将丈夫送到医院,使之得救。
甲的行为属于()。
[2016年真题]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答案】C【解析】《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本题中,甲对丈夫的施救行为,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因而成立犯罪中止。
2.甲男将女同事汪某骗至宾馆,要求与之发生性关系,否则在网上散布汪某的不雅照。
汪某对甲破口大骂,甲觉得无趣,遂打消奸淫念头离去。
甲的行为属于()。
[2015年真题]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答案】C【解析】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
本题中,甲虽欲强奸汪某,汪某仅仅是破口大骂,而甲客观上仍有进行犯罪的可能性,甲因觉无趣而放弃,属于自动放弃的范畴,因此属于犯罪中止。
3.甲得知某单位财务室保险柜中有10万元工资款将于次日发放,遂携带工具潜入财务室撬保险柜,因保险柜十分坚固,甲用了3个小时都没有撬开,便离开。
甲的行为属于()。
[2012年真题]A.未实行终了的中止B.实行终了的中止C.能犯的未遂D.不能犯的未遂【答案】C【解析】犯罪实行终了的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实施完毕犯罪的行为,但在犯罪结果出现以前,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未实行终了的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的实行行为尚未实施完毕时中止了犯罪行为的实行,当然也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而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得逞的情况。
不能犯未遂则是指因犯罪人对有关犯罪事实认识错误,其犯罪行为根本不可能完成犯罪达到既遂,而使犯罪停止在未遂形态。
本案犯罪行为人乃是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使犯罪行为得逞,属于能犯未遂。
2024年考研-法硕联考(刑法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考研-法硕联考(刑法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甲15周岁,系我国某边镇中学生。
甲在上学路上捡到一手提包,打开后,发现内有1000元钱和2小袋白色粉末,袋上有中文“海洛因”和英文“heroin'’及“50克”字样。
甲在电视上看过,知道这东西就是白粉,心想不如把它卖了,还能发一笔财。
甲先将一袋白粉卖与他人,后在学校组织去邻国旅游时,携带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
甲的行为构成()。
A. 走私毒品罪B. 非法持有毒品罪C. 贩卖毒品罪D. 走私、贩卖毒品罪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张某盗窃价值15000元的财物后逃到外地,因害怕从重处罚,就向原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写了一封信,如实地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和赃物藏匿地点,张某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逮捕。
张某的行为属于()。
A. 立功表现B. 自首C. 以自首论D. 不能视为自首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哪种情形应当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A. 在人民法院受理了齐某自诉汤某故意伤害案件以后,汤某离家杳无音信B. 丛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侮辱案提出控告C. 薛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抢劫,因薛某说话颠三倒四,接案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立案D. 秦某得知与其共同诈骗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逃离居住地藏匿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按照共同犯罪是否有组织形式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A. 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B. 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C. 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D. 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王某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在刑罚执行2年后,又发现他在判决宣告前犯有故意杀人罪,应判处有期徒刑10年。
那么,王某尚需执行的刑期最高为()。
A. 18年B. 20年C. 23年D. 25年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刑法》法硕考研练习题(三)

《刑法》法硕考研练习题(三)1.下列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A.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D.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刑法总则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知识。
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主犯包括两类:一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二是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除犯罪集团的首要犯罪分子以外的,在共同犯罪中对共同犯罪的形成、实施与完成起决定或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这里需要区分的是主犯与首要分子的关系,根据刑法第九十七条规定,首要分子分为两类:一是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二是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
但犯罪集团中的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因为在犯罪集团中,除了首要分子是主犯以外,其他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也是主犯。
在聚众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原则上也可以认定其中的首要分子是主犯。
但在聚众犯罪并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如刑法规定只处罚首要分子,而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时),不存在主犯、从犯之分,其中的首要分子当然无所谓主犯。
据此,选项B说法正确。
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从犯是相对于主犯而言的,主犯是共同犯罪中的核心人物,没有主犯就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
因此,在共同犯罪中,只有主犯(须二人以上)没有从犯的现象是存在的,而只有从犯没有主犯的现象则不可能存在。
故选项C说法正确。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对具体案件中的从犯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抑或是免除处罚,应根据共同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从犯本人所起作用的程度来予以确定,刑法并未规定要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故选项D说法错误。
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的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地参加共同犯罪,并且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人。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故意犯罪的既遂形态包括( )。
A.结果犯B.危险犯C.行为犯D.举动犯正确答案:A,B,C,D解析:犯罪既遂形态的具体认定标准包括:(1)结果犯(实害犯)。
结果犯是指必须已造成法定的实害结果,才是犯罪既遂。
(2)危险犯。
危险犯是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的标准。
(3)行为犯。
行为犯是指只要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即告既遂。
(4)举动犯。
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法定的举动,就构成犯罪既遂。
可见,备选项应全选。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盗走铁路上钢轨10米,因铁路巡道员发现钢轨被盗,采取紧急措施,才避免了火车颠覆事故的发生。
对甲按照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既遂适用法律B.乙为一15周岁的未成年人,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后,因勒索财物未成而杀害被绑架人,应当追究乙的刑事责任C.丙是某国有仓库保管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其保管的物资价值2万元。
后听说单位要来盘点物资,担心事发,遂将所盗物资送回仓库,丙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D.丁设立一家公司,专门用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谋取非法利益。
对此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应当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正确答案:A,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犯罪既遂的标准。
对于如何认定犯罪既遂,我国刑法采用构成要件说,即只要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的就是犯罪既遂。
因此,从刑法的规定来看,既遂的类型有结果犯型、危险犯型、行为犯型。
A选项甲的盗窃铁轨行为虽未发生现实后果,但已对公共安全造成危险,故已是犯罪既遂,即行为人的行为已完整地实现了破坏交通设施罪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因而成立既遂。
绑架罪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为16周岁,乙不构成绑架罪,但其杀害人质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B选项应选。
C选项丙返还所盗之物只能作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对犯罪构成没有影响,其盗窃行为已经达到既遂,不能成立中止。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关于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对于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A,C解析:《刑法》第22条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23条规定: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B、D表述错误,A、C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2.甲深夜潜入乙家盗窃,发现乙家挂着落款为齐白石的画。
甲大喜,将画取下带走,想卖个好价钱。
其实该画为赝品,价值仅几百元。
甲的行为属于盗窃罪( )A.既遂B.能犯未遂C.不能犯未遂D.实行终了的未遂正确答案:C,D解析:根据犯罪实行行为能否实际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犯罪未遂可以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能犯未遂是指有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
不能犯未遂是指因事实认识错误,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又分为工具不能犯未遂和对象不能犯未遂。
本题中,甲盗窃的画价值仅几百元,不能达到盗窃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不能成立盗窃罪既遂,所以是不能犯未遂,是对象不能犯未遂,C项正确,AB 项错误。
甲的盗窃行为已经实行终了,是实行终了的未遂,D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3.下列哪些情况属于不能犯未遂?( )A.由于光线暗,未能射中被害人B.撬开保险柜,保险柜内空无财物C.误把白糖当作砒霜杀人的D.把男子作为强奸对象正确答案:B,C,D解析:所谓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由于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而在客观上使其不可能完成犯罪,因而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
不能犯未遂又分工具不能犯未遂和对象不能犯未遂。
所谓工具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使用了按其客观性质不能实现犯罪意图、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工具的犯罪未遂形态。
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测考试题(最新版).doc

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测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判断题 未遂犯都是危险犯。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问答题 如何理解犯罪中止的特征? 本题答案: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中止 本题解析: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中止的时间性。
即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包括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行为实行阶段。
(2)中止的自动性。
即犯罪分子在自己认为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出于本人意愿而自动地中止了犯罪。
(3)中止的有效性。
即在犯罪完成以前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3、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项不是肝经郁火型经行吐衄的主证( )A.经前吐血、衄血 B.量较多 C.色黯红 D.心烦易怒 E.两胁胀痛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本题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不定项选择下列情况中,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A.过失致人重伤后马上将受害人送往医院抢救B.去盗窃的途中发现屋里有灯光而返回C.将挪用的用于营利的资金悄悄还上D.毒害他人之后良心发现,乘毒性未发作将被害者送往医院抢救,但被害者仍然死亡E.甲与邻居乙吵架lC、过失犯罪D、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本题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判断题犯罪行为一旦实行终了,则不可能再成立犯罪中止状态。
本题答案:错本题解析: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其中,在实行行为终了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采取有效的措施自动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则也成立犯罪中止。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为泄愤,教唆乙炸毁某公司办公楼,乙因害怕没有实施爆炸,对甲的行为( )(2013年一专一第5题)A.应以教唆定罪处罚B.应认定为爆炸的犯意表示C.应以爆炸罪定罪,但应当免除处罚D.应以爆炸罪定罪,但可以减轻处罚正确答案:D解析:甲教唆乙实施爆炸罪,乙未实施,属于刑法上的教唆未遂。
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此,D项当选。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犯罪分子中,应当认定为主犯的是( )(2012年一法专一第9题) A.教唆犯B.实行犯C.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D.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第26条第1款的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教唆犯不一定是主犯,而要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到的作用认定是否为主犯。
A选项错。
主犯与首要分子之间的关系如下:首先,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都是主犯;其次,犯罪集团的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最后,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刑法第291条)。
C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3.对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2011年一法专一第6题)A.实行犯的行为B.教唆犯的行为C.组织犯的行为D.主犯的行为正确答案:A解析:真正去实行犯罪的是实行犯。
即使教唆犯要求实行犯完成犯罪,但实行犯实行到一半,自愿停止犯罪时,整个共同犯罪也只能停止在未完成形态。
反之,教唆犯想中止犯罪,但他未能说服实行犯放弃犯罪,实行犯完成了犯罪,那么整个共同犯罪仍然是既遂的。
所以,对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行犯。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模拟试卷1.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模拟试卷1.doc](https://img.taocdn.com/s3/m/f288daa358fb770bf68a5548.png)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模拟试卷1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关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没有达到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全部要件,因此不应当给予刑事处罚(B)只要有犯罪的打算和完整的实施计划,尽管没有着手实行犯罪,也应当按犯罪预备处罚(C)只要犯罪行为实施终了,就不可能成立未遂(D)迷信犯、愚昧犯实际使用的犯罪方法与预想使用的犯罪方法一致,但不应当受到处罚2 刘某一日晚十时许,从楼外的漏水铁管爬到某单位宿舍四楼,刘某推开窗户借着月光看见宿舍内只有一名女工在床上睡觉,便起奸淫之意,当其潜入室内悄悄地摸向床边时,不慎将床前的脸盆踢响,然后刘某便破门逃跑。
刘某的行为是( )。
(A)犯罪未遂(B)犯罪预备(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3 张某从邻居男孩小莫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作了模压并仿制,后还了钥匙。
一日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小莫家企图开门行窃,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得逞,准备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
张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4 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继续进行下去,而行为人误认为不能,因而停止犯罪行为的,应当认定为( )。
(A)事实上的认识错误(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5 赵某欲毒杀萧某,萧某中毒后,腹痛难忍,赵某见状,顿生悔意,急将解药给萧某服下,并将其送往医院,但萧某因抢救无效仍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6 犯罪行为达到既遂状态的标准是( )。
(A)犯罪分子达到犯罪目的(B)犯罪分子完成犯罪行为(C)犯罪行为导致客观危害结果(D)犯罪行为完全符合法定犯罪构成要件7 甲在夜晚射杀乙,结果将乙饲养的一匹马杀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练习试卷3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
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
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
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
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2 张某从邻居男孩小伟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作了模压并仿制,后还了钥匙。
一日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小伟家企图开门行窃,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得逞,准备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
张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3 甲到商场买戒指,售货员将价值2万的戒指交给甲仔细观察。
甲趁售货员招呼其他客人之际,将戒指藏于袖中转身就走,被售货员察觉,于是将戒指扔回柜台仓皇逃窜。
则甲的行为( )。
(A)盗窃既遂(B)盗窃未遂(C)盗窃中止(D)盗窃预备4 甲是一名医生,欲强奸一妇女乙,恰好乙全身痉挛,乙说你要强奸了我,你也会被传染上的,甲、听后笑笑,但又觉恶心,遂拂袖而去。
丙是一白丁,欲强奸一妇女丁,恰好丁全身痉挛,丁说你要强奸了我,你也会被传染上的,丙听后大骇,撒腿就跑。
则甲丙的行为分别属于( )。
(A)强奸未遂强奸未遂(B)强奸中止强奸中止(C)强奸未遂强奸中止(D)强奸中止强奸未遂5 甲因父仇欲伤害乙,将乙推倒在地举刀便砍,乙慌忙抵挡喊着说:“是丙逼我把你家老汉推下粪池的,不信去问丁。
”甲信以为真,遂放开乙,乙趁机逃走。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罪(B)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止(C)甲的行为具有正当性(D)甲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6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犯罪未遂?( )(A)甲为报复社会,在工厂的食堂安装了一枚定时炸弹,后被人发现,经防爆专家驱散人群后解除了炸弹(B)甲将来到自己家玩耍的乙女(1l岁)的衣服强行脱去,用自己的生殖器往乙女的生殖器里顶,但未能顶进去(C)甲被举报销售假烟,公安人员在其店铺内查获价值30万元的假烟,但未能查出其已经销售出的数量(D)甲从银行取款5万元,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乙的殴打。
甲回家后将钱藏起,到公安机关报案,称乙抢劫了自己刚从银行提取的5万元钱。
公安人员经调查发现破绽,最后从其家中将该5万元钱搜出,致使其诬告陷害他人抢劫的行径败露7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是( )。
(A)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未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B)对于中止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犯罪未遂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D)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8 下列关于犯罪预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C)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能成立犯罪预备,也可能成立犯罪中止(D)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9 甲教唆乙去杀丙,乙同意并做好准备后,甲反而后悔了,并劝说乙放弃杀丙的计划,乙不听,仍去杀死了丙。
甲的教唆行为属于( )。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10 甲乙某日携带管制刀具决定抢劫豪华大巴上的乘客。
上车后,乘务员用DV给每个乘客摄了像,甲问乙还干不干,乙说算了,下回吧。
两人遂找借口下车。
则两人的行为属于( )。
(A)预备阶段的中止(B)犯罪预备(C)能犯的未遂(D)不能犯的未遂11 下列的行为中,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
(A)甲和一帮朋友聊天,甲喜好吹牛,说现在去商场偷东西很简单,把条形码的部分扯下就可以。
一旁的李听到后果然用这个方法偷得价值3000元的商品(B)乙教唆王某去盗窃,结果王某进入室内,强奸了一名妇女,构成强奸罪(C)丙教唆张某去杀害他的仇人,结果张某在持刀向他仇人家走去的途中被人制服(D)丁教唆一个精神病人强奸一名妇女,供自己在旁边观看取乐12 甲乙共谋伤害丙,于是在月黑风高之夜殴打丙,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都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C)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共犯,且都对重伤负责13 赵某教唆李某杀死王某,李某接受唆使后于深夜潜入王家,适逢王某外出未归,李某便将熟睡中的王某的妻子强奸后逃离。
本案中,赵某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B)属于意外事件(C)应当从重处罚(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4 甲教唆乙强奸丁,丙知情后,给乙提供了丁家门的钥匙。
乙将丁强奸。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任意共同犯罪(B)属于必要共同犯罪(C)属于简单共同犯罪(D)甲乙丙均是主犯15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B)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巾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C)首要分子都是主犯(D)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16 下列与犯罪故意和共犯有关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甲一开始不知道住在自己家的张三是罪犯而收留,但在知道其是杀人犯后仍然加以隐藏的,可以构成窝藏罪(B)乙为发展公司业务而正常申请贷款100万元。
取得贷款不久,公司业务停滞,乙便将贷款转贷牟利,不构成高利转贷罪(C)丙发现李四挪用公款所取得的款项放在家中,尚未使用,就“借用”李四的公款50万元购买毒品,丙属于挪用公款罪共犯(D)丁(非国家工作人员)一开始并不知道丈夫田某多次受贿的事实,但在行贿人王五告知丁其有求于田某时,丁接受了王五提供的财物,丁构成受贿罪17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B)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盗窃也可构成共同犯罪(C)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对教唆犯既可能按照主犯处罚,也可能按照从犯处罚18 下列关于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胁从犯是被胁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D)在共同犯罪巾可能只有主犯而没有从犯19 王某系车主李某雇佣的中巴司机,一日满载乘客从A县至B县途中将横穿马路的孙某撞翻在地。
李某为逃避责任,乘客为赶路,纷纷要求王某速速离开现场。
王某也因内心惧怕而将车开走。
孙某终因抢救不及时,流血过多死亡。
王某、李某、乘客的责任应如何认定?( )(A)王某构成交通肇事罪,李某和乘客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B)王某、李某、乘客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王某、李某、乘客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共犯(D)王某、李某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乘客不构成犯罪20 王某在李某的劝说下共谋走私,王某走私汽车,李某走私毒品,两人租用同一条船绕关。
对他们应如何处理?( )(A)按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与走私毒品罪分别处罚(B)按走私罪共犯处罚(C)李某和王某按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共犯处罚,李某还单独按走私毒品罪处罚(D)王某按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处罚,李某按教唆罪和走私毒品罪处罚21 甲乙为杀害丙将丙推下深渊,甲趁乙离开时又将丙救起,问甲构什么罪?( )(A)甲乙构成复杂共同犯罪(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的中止(C)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D)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多项选择题第2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22 甲女与丈夫不和,某日二人争吵,丈夫带女儿离家躲避。
甲女为泄心中愤恨又于次日晨将床上用品点燃,烧毁自家财物价值达8000余元。
幸亏消防队赶到扑救,未延烧至四邻。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B)甲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犯罪(C)甲的行为构成放火罪未遂(D)甲的行为构成放火罪既遂23 下列选项巾,不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
(A)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
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B)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
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
”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C)黄某向检察机关投寄诬告信,捏造马某贪污国家财产5万元的事实,后惧怕承担法律责任,遂在检察机关立案追究前撤回控告(D)刘某夜问潜入某妇女房内企图实施强奸,他摸索着往该妇女床前走时不慎踢响地上脸盆。
该妇女惊醒后大呼有贼,刘某害怕,迅速逃离24 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人犯罪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打算叛逃国外,一日傍晚,甲怀揣机密文件朝国境线跑去,被边防战士及时发现,在甲距国境3米远处,抓获了甲(B)乙一天中午潜入居民家,盗得未设密码的活期存折一本,下午赶去银行取款,正赶上银行下班,无功而返,当晚在家中被警察抓获(C)丙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丙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事故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
医生证明,早到半小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D)人贩子丁来到一乡村寻找拐卖对象,发现一漂亮村姑,丁抓住村姑手腕,说“跟我走”,然后将村姑双手捆住,但走在半路上,漂亮村姑使劲挣脱绳索逃走25 下列情况哪些是主犯?( )(A)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人(B)虽系被胁迫参加犯罪,但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C)亲自去现场实施犯罪的人(D)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26 下列情形中,不成立共同犯罪,对行为人分别处理的有( )。
(A)甲和乙看到山下没有人,将一块大石头推下,结果造成在山下一片草窝里休息的放羊小孩死亡(B)甲要杀乙,丙在乙逃亡的必经路上设置绊马索,导致乙摔倒被甲追上杀死,甲对此并不知情(C)甲教唆乙去盗窃,乙实施盗窃的同时将被害人强奸(D)甲乙系哥们,甲向乙发短信邀请乙一起实施犯罪,乙没有回复27 甲与乙想盗窃某厂仓库的钢材,由乙配好钥匙后交给甲。
某日晚,二人约好在仓库门口会合,但乙思前想后,觉得事情早晚会败露,最后没有如约前往。
甲久等乙不来,只好自己用钥匙打开仓库大门,盗走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