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由视图到立体图形》同步练习含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由视图到立体图形》同步练习含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由视图到立体图形》同步练习含答案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A.4个B.5个C.6个D.7个

2.若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是()

A.6B.8C.10D.12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

A.棱柱B.圆柱C.圆锥D.球4.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A.圆柱B.正方体C.球D.圆锥5.如图所示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下列哪个物体的三视图()

A.B.C.D.

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

A.圆柱B.三棱柱C长方体D.圆锥

7.如图是由5个小立方块所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B.C.D.

8.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是()

A.圆柱B.圆锥C.球D.棱柱

二.填空题(共6小题)

9.一个几何体,是由许多规格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积而成的,其正视图、左视图如图所示,要摆成这样的图形,最少需用_________个正方体。

10.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个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_。(结果保留π)

11.一个由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这个几何体是由_________个正方体组成的。

12.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36,则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

13.如图,一个几何体是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焊接而成,其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都是“田”字形,则焊接该几何体所需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为_________。

14.由一些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可能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5.某工厂要加工一批茶叶罐,设计者给出了茶叶罐的三视图,如图,请你按照三视图确定制作每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单位:毫米)

16.某物体的三视图如图:

(1)此物体是什么体;

(2)求此物体的全面积。

17.右图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写出这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并计算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结果保留π)

18.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主视图、左视图都是腰为13cm,底为10cm的等腰三角形,求这个几何体的体积。

19.有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请你猜一猜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20.如图是由几个棱长为1cm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上往下看的平面图形,小立方块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小立方块的个数,求出这个几何体的体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A

2.A

3.B

4.D

5.A

6.C

7.B

8.A

二.填空题(共6小题)

9.7

10.24π

11.4

12.72

13.4个

14.4或5或6或7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5.解:由三视图可知茶叶罐的形状为圆柱体,并且茶叶罐的底面直径2R为100毫米,高H为150毫米,

∵每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即为该圆柱体的表面积,

∴S 表面积=2πR 2+2πRH

=2π×502+2π×50×150

=20000π(毫米2)。

答:制作每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为20000π毫米2。

16.解:(1)根据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以及左视图都为矩形,俯视图是一个圆,故可判断出该几何体为圆柱。(2分)

(2)根据圆柱的全面积公式可得,20π×40+2×π×102=1000π(6分)。

17.解:该立体图形为圆柱,

∵圆柱的底面半径r=5,高h=10,

∴圆柱的体积V=πr 2h=π×52×10=250π(立方单位)。

答:所以立体图形的体积为250π立方单位。

18.解:由三视图可知此几何体是圆锥,

依题意知母线长l=13,底面半径r=5,

所以底面上的高12=,

∴圆锥的体积=13

πr 2?h =215123

π?? =100π。

19.解:该几何体共有两列三行组成,底面有5个正方体,第二层有最少2个最多4个,第三层有1个,

5+2+1=8(个),

5+4+1=10(个)。

答: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8个或9个或10个。20.解:(1×1×1)×(3+4+2+1)

=1×10

=10(cm3)

答: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10cm3。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对顶角的特征与性质

精选教育 对顶角的特征与性质 对顶角是几何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两个角成为对顶角,必须满足:(1)有公共顶点,(2)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二者缺一不可,它有一个应用极其广泛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应用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同学们在初学之时,对对顶角的概念不能很好地理解,容易犯错误,下面,给大家举例说明,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辨析正误 1、相等且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辨析】不一定。如图1,∠1=∠2,且有公共顶点,但不是对顶角。 2、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辨析】不一定。如图2,∠1与∠2有公共顶点,但它不是对顶角。 3、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辨析】不一定。如图3,∠1=∠2,但∠1与∠2不是对顶角。 【友情提示】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但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二、 性质运用 如图4,已知,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且∠AOD+∠BOC=220°,求∠AOC 的度数。 解法一:因为∠AOD 与∠BOC 是对顶角, 1 2 图1 1 2 图2 1 2 图3 A O B C D

所以,∠AOD=∠BOC 又因为,∠AOD+∠B OC=220° 所以,∠AOD=110° 而∠AOC与∠AOD是邻补角, 所以∠AOC=70° 解法二:设∠AOC=x,则∠BOD=x 又∠AOC+∠BOD+∠AOD+∠BOC=360° 所以220°+2 x=360° 所以,x=70° 即∠AOC=70° 【友情提示】: (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对顶角,其中有邻补角,有对顶角,用充分利用它们的性质和关系; (2)解法二是利用图中的两组对顶角组成一个周角,设出未知数,列方程求角的。 精选教育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评估卷-华师大版

2010-2011学年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期末评估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把一手指插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5℃ B.35℃C.55℃ D.75℃ 2.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么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 个?( ) A.10厘米 B.42分米 C.36000毫米D.0.45米 3.隔壁王师傅家的玻璃窗坏了,要你给他配玻璃,你会一般选择下列测量工具中的() A.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 B.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刻度尺 C.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刻度尺 D.以上三种都 4.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是因为生物能() A.运动 B.生长 C.繁殖 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根据经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蛇、蛙有冬眠习性B.鸟类都有冬眠习性 C.许多昆虫有蜕皮现象 D.冬天的昆虫数量比夏天要少 6.在一个阴潮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棵长满苔藓的植树,那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里构成 了一个 ( ) 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 C.食物链 D.食物网 7.下列地形变化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8.下列现象中,由风化作用直接形成的是() A.岩石崩裂 B.风蚀蘑菇 C.沙尘暴 D.黄土高原 9.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A.大肠杆菌B.木耳 C.酵母菌D.青霉 10.市场上出售的黄瓜属于 ( )

A.营养器官B.营养组织 C.生殖器官 D.保护组织 11.对一盆正常生长的植物左侧单侧光照,一月后,它的生长情况是( ) A.向上生长B.向右弯曲 C.向左弯曲 D.螺旋向上 12.位于我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美丽富饶,这里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珠江三角洲属于下 列哪一种地形类型 (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13.我国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东西距离约5000千米,在一张长度都为10厘米的约上绘制中国地图适 用的比例尺是( ) A、1∶5500 B、1∶11000 C、1∶60000000 D、1∶6000000 14.下列各项中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无关的是( )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 B.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 C.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生物都有亲缘关系 D.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古生物化石许多是同类,岩层也是连续的 15.当北京时间正午12:00时,位于中时区的伦敦时间是() A.4:00 B.8:00 C.16:00 D.20:00 16.下列属于一个群落的是( ) A?温州市所有的居民 B?雁荡山所有的植物 C?江心屿所有的生物 D?生活在楠溪江中的鱼 17.“天狗食月”(月食)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下列哪个传统节日?( ) A.春节 B.端午节C.重阳节 D.中秋节 18.右图所示的星座为()。 A.狮子座B.猎户座 C.天蝎座D.大熊座 19.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如果所使用的砝码已生锈了,那么测量的结果将会( ) A.偏小 B.偏大 C.不确定 D.没有影响 20.下面四幅平面图中,大树位于学校东北方向的是( ) 北 学校大树 北 学校大树 北 学校大树 北 学校大树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练习

如图,粗线表示嵌在玻璃正方体内的一根铁丝,请画出该正方体的三视图: 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如图:圆台的俯视图是()

②,如图:方台的正视图是() 如图:四棱锥的俯视图是() 如图:长方体的正视图是() 根据要求画出下列立体图形的视图 左视图正视图俯视图 下列立体图形的正视图为三角形的是( ). A B C

下面三个平面图形是上面这个物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的是( ) 侧视图的组成包括( ). (A)左视图 (B)右视图(C)左视图和右视图 你能画出组合图形的三视图吗? 你能画出下图所示的组合体的三视图吗?

下面所给的三视图表示什么几何体? 这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你能说出它的名称 这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你能说出它的名称 这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你能说出它的名称 这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你能说出它的名称 这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你能说出它的名称 主左俯 这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你能说出它的名称

这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你能说出它的名称 主左俯 这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你能说出它的名称 主左俯 这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你能说出它的名称 主左俯 下面图(1)与图(2)是几个小方块所搭几何体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两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

由几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一个几何体的三个视图都是全等的正方形, 则这个几何体是______.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都是半径相等的圆,则这个几何体是_______. 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它是什么几何体?请补画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 一个直棱柱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描述这个直棱柱的形状,并补画它的左视图. 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如图3-25所示.则一共有几种不同形状的搭救法(你可以用实物模型动手试一试)?你能用三视图表示你探究的结果吗?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的补充练习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的补 充练习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补充练习 “由五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搭成的物体,从上面看的形状如图所示(图 1),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你有几种搭法”(第141页第4题)。 师:通过阅读题意,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问题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甲:题目的意思就是要我们把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起来,使它的俯视图就像题目中的图形那样。 师:非常正确。到底这个图形的立体图形是怎样的,哪位同学知道其实请同学们拿出橡皮泥做出五个正方形来“搭一搭”就清楚了。 很快,A 小组的同学搭出了下面的图案(如图2),同时还指出:原来的立体图形是由两层正方体构成。 马上,B 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反驳意见。他们认为图形也可以由三层正方体构成,并展示出了他们制作的模型(如图3)。 师:从效果上来看,这两个立体图形的俯视图案都符合题意,这说明以上 两个小组的解答都是正确的,请大家认真看看俯视图就清楚了。同学们不妨再试试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搭法 于是,C 小组的同学搭出了图4的图案: (图1) (图2)主视图 (图2)侧视图 (图3)主视图 (图3)侧视图

师:同样用三层正方体搭成的图4,给人的视觉就显得轻巧灵活一些。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D 小组的同学又搭出了图五的图案: 图5的出现引起了强烈了反响。同学乙对图5的搭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从上面看到图5的形状是(图5)俯视图,不合题意,因此图5是不正确的解答。 师:大家同不同意同学乙的说法 生:同意。 随后,E 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图6的搭法。他们认为,这个题目有无数种解答方法,因为图6中右边小正方体的位置可以上下任意移动,于是就有很多种结果。 对于图6的解答是否正确,同学们拿不定主意,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但都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师:从实际效果来看,图6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但是在没有外力的协助下,图6中右边小正方体的位置,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只有当它落到底层时,才算一种固定的图案。因此图6的答案就是图4的答案。 …… 师:在平面图形还原到立体图形的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丙:通过学习我认为,今后观察事物要做到全面、细致,不然就成了“盲人摸象”。 (图5)主视图 (图5)俯视图 (图6)

华东师大版初中七上4.2.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案

课题:4.2.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编号:7-0 ( ) 主备人:王忠宝审核:审批: 课题:由立体图形到视图课型:新授课审批时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视图的意义,会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2.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视图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画出图形的三视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先在讲台上放一个飞机的模型(或课件出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画出这个飞机的模型(如图). 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任意去画. 二.探索归纳 画完以后,教师有意识地拿三位同学的图画给大家看(要求1、要画得比较好,要求2、三位同学刚好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要求同学说

出画这三幅图形的角度. 生:我们是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角度去画的. 师: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用到从这三个角度画的图形. 介绍三视图法,就是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即视图(view).这样就把一个物体转化为平面的图形. 师: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正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侧视图. 依观看方向不同,侧视图我们又可以分为左视图、右视图. 例如:要做一个水管的三叉接头(如图),工人事先看到的不是这个图形,而是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接头的三个平面图形(如下图),然后根据这三个图形制造出水管接头.

三.实践应用 例1:画出如图所示的正方体和圆柱的三视图.

师:分析我们从正面看上去它的投影是一个正方形,从左边看上去它的投影是一个正方形,我们从上面看下去它的投影还是一个正方形.因此我们可以 得到:正方体的三视图都是正方形. 右图是正方体的三视图.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角复习.doc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综合复习一一角 (-)知识点1 1、角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1) 角的概念:角是由 ________ 具有公共端点的 _____ 组成, _____________ 是角的顶 点,两条_是角的两边。 (2) 角的第二定义: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如下图中的 角,可以看做射线0A 绕端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0B 所形成的,我们把0A 叫做角的始 边,0B 叫做角的终边. (3) 用角度表示方向。用“南、北”偏“东、西”加角度表示方向。 (4) 角的表示方法 方法_: ___________ 方法二: _____________ 方法三: ______________ 方法四: _________________ 例1、八点三十分,这一时刻,时针与分针夹角是( ) (A) 70° ? (B) 75° . (C) 80° . (D) 85° ? 例2、从8点10分到8点40分,吋钟的吋针转过 ______ 度,吋钟的分针转过 ______ 度. 例3、如图,ZA0C 与ZB0D 都是直角,且ZA0B:ZA0D=2:ll.求ZA0B 与ZB0C 的度数 . 例4、如图,A,B,C 分别代表学校、图书馆、小红家,学校和图书馆分别在小红家的北偏 西方向,学校又在图书馆的北偏东方向,那么图中点A 表示 _______ ,点B 表示 ______ ,点 C 表示 ______ (二) 、知识点2 1、角度之间的进率关系和计算 (1) 两种特殊的角:第一种情况是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直线,这时所 成的角叫做平角(straight angle);第二种情况是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重合,这时所成 的角叫做周角(perigon). (2) 把周角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一度,记作1。.当一个角并不正好是整数度数, 与氏度单位一样,考虑用更小一些的单位.把一度分成60等份,每一份就是1分,记作1’ ; 而把一分再分成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秒,记作1”.这样,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有如下 关系: 东 3

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角(基础)知识讲解[精选]

角(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互换; 2. 借助三角尺画一些特殊角,掌握角大小的比较方法; 3.会利用角平分线的意义进行有关表示或计算; 4.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5. 掌握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余角、补角及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并会用方位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角 397364 角的概念】 要点一、角的概念 1. 角的定义: (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1所示,角的顶点是点O ,边是射线OA 、OB . (2 )定义二: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如图2所示,射线OA 绕它的端点O 旋转到OB 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OA 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OB 是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OA 绕点O 旋转,当终止位置OB 和起始位置OA 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OB 和OA 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2.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 图1 图2

要点诠释: 用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且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 3.角的画法 (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 (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 (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要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角度制及其换算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 的1 60 为1分,记作“1′”,1′的 1 60 为1秒,记作“1″”.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 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 要点诠释: 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数大于等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 2.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 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方法2: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 如比较∠AOB和∠A′O′B′的大小:如下图,由图(1)可得∠AOB<∠A′O′B′;由图(2)可得∠AOB=∠A′O′B′;由图(3)可得∠AOB>∠A′O′B′.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案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画立方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意义,了解什么是三视图,从而建立起由立体图形到视图和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的转化方法,学会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提高的思维水平. 2、通过探索和交流,增强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难点:三视图的画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工人在建造房子之前,首先要看房子的图纸.但在平面上画空间的物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必须把它画得从各个方面看都很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三视图法.建筑工程师和工人为了描绘和制造各种物体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二、自学指导 什么是三视图法呢?就是从______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一般是从___面、______面和______面,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形,即____图(view).这样就把一个物体转化为平面的图形. 例如要做一个水管的三叉接头(如图4.2.1),工人事先看到的不是图4.2.1,而是从正面、上面和左面(或右面)看接头的三个平面图形(如图4.2.2),然后根据

这三个图形制造出水管接头. 图4.2.1图4.2.2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________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______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为________图,依观看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右视图.通常将_______图、_____ ___图与_______________图称作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一:通过交流达到理解的目的,同时也解决本节重点. 1、画出正方体的三视图. 2、画出长方体的三视图. 3、画出圆柱的三视图. 探究任务二: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学生课桌的高度是70mm B. 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C.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 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2.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这些科学研究中借助各种仪器是为了( ) A. 完成观察任务 B. 得到观察结果 C. 延长观察时间 D. 扩大观察范围 3.地震和火山的相同点为( ) A.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外部 B.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内部 C. 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D. 都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4.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A. 地形的类型 B. 地形的分布 C. 地形的起伏 D. 地形的地质构造 5.无脊椎动物中最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是() A. 环节动物 B. 软体动物 C. 节肢动物 D. 线形动物 6.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 D. 叶绿体 7.今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 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8.阅读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两岸轮廓能够遥相对应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9.当你在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 A. 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 世界地图 C. 中国地图 D. 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10.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太小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B. 距离太远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C. 只有天体之间才存在万有引力 D. 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11.“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人体细胞中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作为人的身份信息,从而用以鉴定不同人的身份。这样的身份信息主要来自于人体细胞结构中的()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膜和细胞质 D. 细胞核 12.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4.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教案)

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之——— 教案·学案·测案 4.2 画立体图形—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设计:苏凤仙 审核: 责任校对: 批准使用: 创作时间:2010.08 内容: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131--13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由物体的三视图辨认出物体形状的方法. 2.在探索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的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教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与创造性,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并从交流中获益,培养自主意识和协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 教学难点:根据三视图描述实物原型.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通过_________可以把一个物体转化为平面的图形 2、正视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形,俯视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形,侧视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图形。 3、如图所示,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正方形上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的小立方 块的个数,请画出它的正视图和左视图。 4、试画出粉笔的三视图. 二、 自主探究 观察右边的平面图形, 大家可以联想到什么立体图形?

结论:根据一个平面图形可以联想到许多的立体图形,要准确判断一个立体图形就必须用三视图的各个图形来综合判断。 三、实践应用 探究1、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图形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并画出立体图形。 (1)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 正视图正视图俯视图 解:(1)长方体(2)圆锥 探究2、一个物体的三视图是下面三个图形,请说出该物体形状。 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探究3、如图,是一个常见的机械零件的三视图,请猜想,它可能是什么? 答案:六角螺丝帽 探究4、三视图如图所示的组合体,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

【2013版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华师大版上册【能力培优】4.6 角(含答案)

4.6 角 专题一认识角 1.从一个钝角的顶点,在它的内部引5条互不相同的射线,则该图中共有角的个数是() A.28 B.21 C.15 D.6 2. 2时32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度,这个角是一个角. 3.一艘轮船行驶在B处同时测得小岛A,C的方向分别为北偏西30°和西南方向,则∠ABC 的度数是度. 4.将图中的角用不同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 ∠α∠β∠C∠θ∠ABC∠BAD 专题二角的比较和运算 5.若∠A=30°18′,∠B=30°15′30″,∠C=30.25°,则这三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C>∠A>∠B B.∠C>∠B>∠A C.∠A>∠C>∠B D.∠A>∠B>∠C 6.如果∠AOB+∠BOC=180°,则∠AOB与∠BOC的平分线相交成(填“直 角”、“钝角”或“锐角”). 7.如图1,∠AOC与∠BOD都是直角,∠BO C=50°. (1)指出图1中∠BOC的余角. (2)求∠AOB和∠DOC的度数,∠AOB和∠DOC有何大小关系? (3)若∠BOC的具体度数不固定,其他条件不变,这种关系仍然成立吗?说明理由.(4)试猜想∠AOD与∠COB在数量上是相等、互余,还是互补关系? (5)当∠BOD绕点O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4)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 角的定义: (1)静态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动态定义:也可以把角看作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射线的端点 叫做角的顶点,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我们 把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称为角的内部,平面其余部分称为角的外部. 2. 角的表示:角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或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具体的有以下 四种表示方法: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图中的∠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图中的θγβα∠∠∠∠,,,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图中的 C B ∠∠,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这时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如图中的 CAE BAE BAD ∠∠∠,,等. 3. 特殊的角: (1)平角: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平角. 1平角=180°. (2)周角: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再次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1周角=360°. (3)锐角、直角、钝角:大于0°且小于90°的角是锐角;等于90°的角是直角; 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所成的小于90°的角叫做方向角.一般记 为“北(或南)偏东(或西)××°”.特别地,若目标方向线与指北或指南的方向 线成45°的角,此时的方向可以说成是“西(或东)北(或南)方向”. 4. 角的度量: 把一个周角等分成360份,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1度记作1°;把1度等分成60份, 每一份就是1分,记作1′;把1分再60等分等分成60份,每一份就是1秒,记作 1″ .不是整数度数的角可以只用单位“度”表示,也可以同时用度、分、秒表示. 1°=60′,1′=60″. 5. 角的比较和运算: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大小.角可以参与运算. 6. 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 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角(基础)知识讲解

角(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互换; 2. 借助三角尺画一些特殊角,掌握角大小的比较方法; 3.会利用角平分线的意义进行有关表示或计算; 4.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5. 掌握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余角、补角及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并会用方位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角397364 角的概念】 要点一、角的概念 1.角的定义: (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 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1所示,角的顶点是点O,边是射线OA、OB. 图1 图2 (2)定义二: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 的内部.如图2所示,射线OA绕它的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 始位置OA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OB是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OB和OA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2.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

要点诠释: 用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且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 3.角的画法 (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 (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 (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要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角度制及其换算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 的1 60 为1分,记作“1′”,1′的 1 60 为1秒,记作“1″”.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 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 要点诠释: 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 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 得数大于等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 2.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 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方法2: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 如比较∠AOB和∠A′O′B′的大小:如下图,由图(1)可得∠AOB<∠A′O′B′;由图(2)可得∠AOB=∠A′O′B′;由图(3)可得∠AOB>∠A′O′B′.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

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1秒=100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课题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时间,课时1 教学目标 1.尽可能地搭出由小立方块组成的不同的几何体,并观察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2.能根据每个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及其中一种视图画出另外两种视图. 1.经历搭建几何体的过程,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画出三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 丰富的数学活动实验.2.能够充分地与同学交流、合作,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培养 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搭建简单的几何体,通过观察画出三视图.2.通过小立方块搭建几何体的俯视图及相应位置上方块的个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教学难点利用空间想象力,由已知搭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及相应位置上的小立方块的个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经过尝试,先尽可能地搭出不同的几何体,然后观察发现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个茶杯、一个暖水瓶、一块长方体的橡皮及若干个长方体、圆锥、圆柱、正方体. 若干个小立方块. 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动) Ⅰ.复习:我们知道,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师]什么是主视图什么是左视图什么是俯视图呢[生]从正面看到的图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师] 2:作业中的131页的练习中:1;134页中的习题中的:1,2 二:引入:。 三:新课:(注意视线和你所看到的物体的面保持垂直) 1:正视图为长方形的为(长方体,圆柱,棱柱)投影!俯视图为圆的为(球圆柱圆锥)左视图为三角形的为(棱锥,圆锥)(软件一个) 2:书131页的上的例3 书132页的试一试 3:补充练习: [例1]右图是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 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分析:本例对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可让学生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立方块,尝试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要重视利用操作来帮助解决问题,然后同伴进行交流,验证结果. 解法一:先摆出这个几何体,再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解法二:根据俯视图联想确定主视图有3列,左视图有2列,再根据数字确定每列方块的个数. 由此可得主视图、左视图如下: [师]如果将上题的已知条件改变一下,俯视图不变,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改变一下,如图, 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分析:结合例1,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方法,只要能独立解决问题即可. 解法一:先摆出这个几何体,再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解法二:根据俯视图确定主视图有3列,左视图有2列,再根据数字确定每列方块的个数. 主视图、左视图如下图所示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案设计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视图法是画立体图形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能够描述简单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了解三视图是特殊的平行投影; ●会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发展学生 的空间思维能力;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和技 能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学生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数学, 爱数学的情感。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品质,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立体图形三视图的知识以及画出简单图形的视图; ●了解三视图是特殊的平行投影; ●从不同方向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三、教学过程 实践探索,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形成能力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应用新知,拓展思维总结反思,巩固练习

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 图 实践探索 教师出示图片:走在太阳下会看到自己的影子这 样一种生活常识。 让学生明白:投影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 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视图来自于投影, 是一种特殊的平行投影。 活动一:将正方体从正面、上面、左面平行投影 到三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让学生认识 到视图的知 识在我们生 活中早已接 触,只是还 没有形成概 念,激发学 生的学习欲 望,消除学 生对新知识 的恐惧,了 解投影知 识,为学习 三视图做好 铺垫。 学生了解了 什么是平行 投影后,马上 将正方体从 三个不同方 向进行平行 投影,得出三 视图概念。顺 理成章,水到 渠成。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说课稿:角

角的说课稿 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角的不同表示方法,会度量角,会用角表示方位,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计算两个角的和差,会计算有关余角、补角的简单问题.在理解角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要用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数形结合,独立分析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论证说理能力.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在学生原有角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认识和角有关的各种基本概念与关系.教材按照“角的表示和度量,角的比较和计算以及特殊角关系的角”的顺序呈现相关内容,在带领学生探索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本节内容无论是在知识、数学方法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角的定义及表示,角平分线的定义;难点是有关方位角的表示. 教法分析 教学中应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不要求学生记住角的两种定义,但教学中可通过角的两种定义尤其是旋转定义来使学生明确角的本质特征;角的表示方法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注意角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角的各种变式图形.锐角、直角和钝角在小学阶段已学过,可结合教材中的平角和周角复习这些内容.角的大小比较,教材中共介绍了两种方法.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特殊的角,要使学生注意角经过移动以后,位置改变了,但角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可安排一些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实验.在比较大小时,可让学生自己表示,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数量”到“形”的过渡.对于角的加减,要求学生可以结合图形来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了解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到的仍然是一个角.角平分线的概念主要结合图形能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做好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工作.要在教学中使学生对余角、补角和对顶角这几个概念的本质特征要有所认识,要突出重点,使学生对各个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注意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注意互为余角和补角的角主要反映角的数量关系,注意概念的形成要结合具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对学生的要求也是结合图形能理解其意义和正确的辨认出图形中的对顶角.有关余角、补角的性质,可结合具体图形,经过两角关系的分析、说理,从而作出一般概括. 学法分析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5,8 章不考) 第0 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 、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 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 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 μm 1 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 )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 )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 )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 )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 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 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 跑道周长 (3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 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 ℃,测量范围为35 ℃ -42 ℃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 、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为秒,符号 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 ,月,天(d) ,小时(h) ,分钟(min) ,毫秒(ms) 。单位换算:1 天=24 小时 1 小时=60 分 1 分=60 秒 1 秒=100 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

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4.2立体图形的视图 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学习目标:了解画立方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意义,了解什么是三视图,从而建立起由立体图形到视图和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的转化方法,学会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 课标目标: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学习重点:根据立体形判别展开图 学习难点:三视图的画法。 一、学前准备: 我们曾经学过苏轼的《题林西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蕴涵了怎样的一个数学原理? 工人在建造房子之前,首先要看房子的图纸.但在平面上画空间的物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因为必须把它画得从各个方面看都很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三视图法.建筑工程师和工人为了描绘和制造各种物体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二、自学指导 什么是三视图法呢?就是从______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一般是从___面、______面和______面,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即____图(view).这样就把一个物体转化为平面的图形. 例如要做一个水管的三叉接头(如图 4.2.1),工人事先看到的不是图4.2.1,而是从正面、上面和左面(或右面)看接头的三个平面图形(如图4.2.2),然后根据 这三个图形制造出水管接头. 图 4.2.1 图 4.2.2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________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______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为________图,依观看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右视图。通常将_______

图、________图与_______________图称作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三、例题讲解 例1:画出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三视图. 四、课堂练习:画出如图所示棱锥的三视图. 五、学习体会 六、堂清:指出左面三个平面图形是右面这个物体的三视图中的哪个视图。 七、课后作业: 画出下列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