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类招生培养中的专业分流_汪筱兰
浅析按大类招生的弊端及其解决措施

浅析按大类招生的弊端及其解决措施浅析按大类招生的弊端及其解决措施很多高校在本科教育中采用了按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即在高考录取时不分专业,按大类进行招生,学生进校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再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选择专业。
这样可以使专业选择更贴近学生志愿,更能反映社会需求趋向。
由于这种模式与目前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改革紧密联系,在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符合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因而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
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大类招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给分专业后的大学班级管理带来了诸多弊端:一、专业分流导致生源不均衡首先在专业分流时,不可能事先知道最终的专业人数,当一个专业选的人很集中,师资力量、管理、实验设备等都可能跟不上、无法提供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而选择人数少的专业,可能会造成师资、设备闲置,造成浪费,对学校办学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容易造成研究性、基础性的学科选择的人数比应用型学科少,或者一些前几年热门过、社会上人才过剩、近年来比较冷门的专业,学生考虑到将来的就业可能选择的人数也少,致使学校不能因选择人数少而放弃这个专业,同时又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班主任的更换导致对学生熟悉程度的降低班主任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个导师,因经常与本班的同学进行交流,较易取得学生的信任,在学生心目中培养较高的威望,能较好的开展工作。
重新分专业后,新任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熟悉程度大大降低。
首先,新任班主任不得不重新认识与熟悉班级的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个性、特长、家庭情况等。
新生进校期间是他们逐渐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时期,这段时间也是班主任与同学们建立深厚感情的最佳时期。
而重新分专业的时候,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比较适应大学生活,平日彼此交流的机会不多,这将导致新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大打折扣。
其次,学生对新班主任的熟悉、了解到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新班级组建后,面对陌生的面孔很可能学生不愿意主动找班主任谈心。
高校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1年12期224高校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俞 婕(江西理工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摘要:目前,在高校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正逐步推行。
本文则立足于这一视角,重点探析专业分流存在的问题,同时归纳与总结大类招生教育改革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试图探索出行之有效、针对具体的解决对策,一方面为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则充分发挥大类招生的优势,培养出更多能力突出、知识扎实的应用型优秀人才,从而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大类招生;专业分流;高校教育改革一、引言高等院校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要承担起育人育才的重任,必须要背负起培养国家未来栋梁、夯实国家人才基础的使命。
在如今变幻莫测、更迭迅速的现代社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则提出了一条新路径,既顺应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有利于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又强调了通识教育理念,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
所谓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实质上是高等院校基于学生填报的志愿,在前两年接受通识教育,夯实理论基础,随后再基于双向选择等基本原则,按照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分配生源。
二、文献综述纵观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国内关于高校专业分流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但是也不乏一些具有参考性的研究文献。
如樊明成(2011)、黄晓波(2013)等学者则通过调查研究,探析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改革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还有高小龙等(2020)、马杰(2020)等则结合具体个例,以某所高等院校作为研究案例,深入剖析了现阶段大类招生现状。
总体而言,国内涉及到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研究报告数量少,但是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研究视角也有所拓展。
本次课题研究则参考现有的研究理论,以大类招生作为研究背景,深刻全面地探析高等院校专业分流的现状,逐一地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试图归纳总结各大院校相关实践经验,以此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推行与落实大类招生模式,更有序高效地推进专业分流工作,由此培养出更多卓越优秀的高质量人才。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利弊探析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利弊探析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步被各大高校所采用,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培养人才,力求与社会需求接轨。
以学生视角,拟从该种培养模式的实行情况入手,阐明其利与弊,旨在寻找大类和专业的平衡点,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卓有成效的推行此种模式。
标签:优势;问题;建议1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简介大类招生,就是不按专业或者专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进行招生,而按照院系、学科等大类制定计划进行招生的一种招生模式。
分流培养,则是指对大类招生的学生,经过1—2年的基础课学习,通过对学科、专业的进一步了解,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根据与院系的双向选择原则进行分流培养。
纵观我国各大高校的招生情况,目前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的类别又可大致分为三类:(1)大类招生,专业培养:是目前各大高校普遍运用和施行的招生办法;(2)按院系招生:即在同一院系中,不分专业,只按院系招生;(3)“基地班”“实验班”形式(例如我校的孙越崎学院)。
这些实验班不分专业,实施的是“通识教育”。
2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优势(1)顺应时代背景,符合社会需求。
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而过去按专业招生培养模式是专才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窄从而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大类招生,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缺陷,注重学生的学科基础,为学生的均衡、全面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避免了学生入学前对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志愿的录取率。
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前两年不分专业,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地了解自己,结合社会发展与需求,从容地选择专业,使专业与自身的切合度大大提高。
(3)加宽学生专业基础,使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动力加大。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又强的交叉型复合人才。
而实行按大类招生、培养,可以更好地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路径与对策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路径与对策作者:张宁来源:《管理学家》2021年第20期[摘要]“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一项综合性改革,并不是将相近专业进行简单的归并,其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诸多问题。
文章将通过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要点进行深入剖析,从大类划分、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建设、分流方案设计、学生管理五个方面提出“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与对策,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關键词] 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教学管理;改革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20-0088-03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6年教育部安排部署了“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要点,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对录取规则率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学校+专业”变为“专业+学校”[1]。
这一转变意味着各高校对生源的竞争将从学校综合实力的竞争转变为专业综合影响力的竞争。
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如何抓准机遇,迎接挑战,以“双一流”建设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构建“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截至2018年6月,已有大部分985和211院校实行大类招生,目前,包括省属院校在内的上百所高校实行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厘清“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要点,制定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是当前高校急需研究的问题。
一、“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要点(一)大类划分的合理性目前我国大类招生的类别划分主要基于三种模式:一是按学科门类招生,即根据学科门类划分,进行专业整合,按所属学科大类进行招生;二是按院系招生,即按专业的行政所属学院进行招生;三是以实验班招生,先进行特色理论教育,再自主选择专业[2]。
大类招生分流原则

大类招生分流原则
大类招生分流原则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等因素,将学生分流到不同的大类课程中学习。
通常,大类招生分流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兴趣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分流到不同的大类课程中。
例如,对于喜欢文学艺术的学生,可以分流到文学、音乐、舞蹈等大类课程中。
2. 学生能力原则:根据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分流到不同的大类课程中。
例如,对于数学、物理等科学类强项的学生,可以分流到理工科大类课程中。
3. 学生特长原则:根据学生的特长,将他们分流到不同的大类课程中。
例如,对于体育、美术等特长的学生,可以分流到体育、美术等大类课程中。
4. 学生发展前景原则: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他们分流到不同的大类课程中。
例如,对于想要从事商业管理等职业的学生,可以分流到商科大类课程中。
综上所述,大类招生分流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关于高校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的探讨——以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为例

□西部教育丨关于高校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的探讨----以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为例杨芝(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610600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高校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发展现状,揭示了分流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了西安科技大 学机械学院2016级机械类专业分流工作的基本经验,这就是:做好前期摸底和专业宣讲;制定分流依据及原则;按照程序具 体分流操作。
【关键词】高校;大类招生;机械类专业;分流模式一、 我国高校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发展现状我国高校大类招生最早于2001年北京大学引入通识教 育,实施“元培计划”,制定一年级不分专业,学生来校后 充分了解专业的情况下在第四学期前确定分专业。
随后,清 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部分高校也相继 出现了大类招生培养。
大类招生主要是以“厚基础、宽口 径”为原则,通常采用1+3或者2+2的模式进行培养,培 养计划主要倾向于一年到两年的通识教育再进行专业教育,从而成为专业人才。
各高校专业分流时间各不相同,培养模 式也各有差异,但是其人才培养主要还是为了适应多元化发 展的社会需求。
随着全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被我国高校 采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成为教育改革趋势,自“元 培计划”后,2002年武汉大学设立部分学院设立大类招生,2007年北大设立3个跨学科专业,2011年复旦大学展开跨 院系大类招生,截止目前,“211工程”院校中综合性大学 40所,理工类大学32所,其中12所实施了大类招生培养。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校 人才教育发展的新措施,尽管部分重点高校已进入相应改革 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模式现阶段还处在实践、探 索、发展阶段。
“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机制还未形成完善、成熟的具体体系,并且不可避免的在学生分流实践中出现问 题。
因此,本文便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以西安科技大 学机械工程学院2016级机械类专业分流实际操作为例,总 结分析出更为合理科学的大类招生下专业分流的模式,促进 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初探

1702016年/第三十一期/十一月(上)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初探穆元彬杨悦梅傅联云钟婷婷周婧旻(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1400)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用。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该模式也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少的新挑战。
文章总结了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越性,提出了大类招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并结合实际工作,探讨了该模式下系统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1.081New Ideas of Student Management under the Mode of "Large Class Enrollmentand Split Training"in H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MU Yuanbin,YANG Y uemei,FU Lianyun,ZHONG Tingting,ZHOU Jingmin(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angzhou V 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Hangzhou,Zhejiang 311400)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arge class enrollment and split training"has been adopted by more and more vocational colleges.The train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compound talents,but in recent years,the model also brings a lot of new challenges to the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enrollment talents,put forward new challenges to the enrollment of students management work,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work,and discusses the mode of new ideas to promote the work of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large class enrollment;student management;new ideas0引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
“大类招生”模式下本科生专业分流问题研究

Advances in Education 教育进展, 2023, 13(9), 6384-6390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e https:///10.12677/ae.2023.139993“大类招生”模式下本科生专业分流问题研究 熊怡萱,万响亮*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7月29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7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4日摘要 专业大类招生政策和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行大类招生是不少高校应对新高考的改革措施。
本文总结了本科生在面对“大类招生”及“专业分流”时应有的思考,以及本科生视角下“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的优势与弊端。
同时,针对专业分流机制在运行中所显露出来的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为本科生在专业分流时提出建议,助力成为全方面发展人才。
关键词本科生,大类招生,专业分流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Diversio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Major Enrollment” ModelYixuan Xiong, Xiangliang Wan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Received: Jul. 29th , 2023; accepted: Aug. 27th , 2023; published: Sep. 4th , 2023AbstractThe enrollment policy for major categori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pecialized talent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of education reform in recent years. Implementing major category enroll-ment is a reform measure for many universities to respond to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hinking tha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have when facing “major enrollment” and “professional diversion”,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通讯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实行。事关重大,必须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 专业分流由制定专业分流实施方案、指导专业分流和
实施专业分流三部分组成。 (一)制定专业分流实施方案 专业分流实施方案是与大类招生培养相配套的的规章
制度,是根据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培养目标的基本 教学文件,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实行大类招生培养的学院 应成立由教学院长、各系主任、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年级 辅导员组成的专业分流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大类招生学生 专业分流实施方案。专业分流实施方案作为专业分流工作 的指导纲领,实施专业分流工作的行为规范,应包括专业分 流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条件,分流工作的具体组织、时 间安排和实施规则。专业分流领导小组成员除了监督实施 方案的执行,还要接受、回复学生的书面申诉,在专业分流 过程中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摘 要:专业分流是按大类招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专业分流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直接关系到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成 功实行,事关重大。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对专业分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 的预见,采取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冷门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3231(2011)11- 0208- 02
(二)指导专业分流 指导专业分流是实行大类招生培养高校教育的重要责 任,是专业分流工作得以成功的保障。专业分流实施方案需 在专业分流工作启动前公布。领导小组要根据学院的专业 布局、各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各专业接收人数,组织做好学生 动员工作,安排专业宣讲,敦促各专业指派专人负责人对本 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专业特色、 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毕业学生的就业形势等信息进行详细 介绍,同时接受学生咨询提问,为它们答疑解惑。在学生对 所属大类包含的专业充分了解后,指导他们填报专业志愿 申请。 (三)实施专业分流 学生通过专业分流选定的专业能否与学生个性特点相 匹配,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 动性以及学业的顺利完成,关系着学生日后学习的继续深 造或今后就业的应聘求职,涉及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因 此,专业进行分流时,一定要按照专业分流实施方案,在学 生专业志愿申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专业布局,合理调配教 学资源,本着公平、公开、公正,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有 利于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保持学科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
(三)制订专业分流方案的细则 在专业分流方案里规定一些细则。分流过程中,如学生 志愿的填报情况即可满足各专业接收人数,就不做任何调 整;若出现热门专业超过接收人数限制、冷门专业报名人数 不满开班限额时,则需在尊重学生志愿的同时,以择优为前 提,综合平衡,参照具体细则进行调剂: 1.依据学生低年级的学习成绩排名。指学生已经完成的 本大类基础平台课程的学分加权平均分的排名或学生在本 大类中德、智、体的综合排名。 2.组织专业分流综合考试,或笔试、或面试,按照考试成 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名。 3.针对某些专业对相应课程的特殊要求,参考学生该科 目成绩的排名。 4. 设立不等的奖励分作为专业分流的参考:如代表学 校、学院参加国家、省、市、校级各类文艺、体育、社会实践活 动的获奖者;在国家、省、市、校级各类学科竞赛中的获奖 者;担任学生工作满一年,工作积极负责,热心为同学服务, 经班级推荐、院团委考核,并公示通过的;在省级以上正式 刊物上发表了与专业学习有关文章或获得省级以上的奖励 与表彰的。 按大类招生培养的模式逐年走热,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但应引起重视的是,大类招生对高校的整体实力要求较高, 齐全的学科、完备的课程体系、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相配 套的教学计划,是实施大类招生的基本要求,而中期的专业 分流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更是对实施“大类招生”的高校的 一种考验,因此,不可一哄而上。条件不符的高校切勿追波 逐流,盲目跟进。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吕慈仙.高等学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现状分析[J].宁波大 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65- 68. 〔2〕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 究,2009,(1):88- 89. 〔3〕王京芳,曾又其,杨艳.院系按专业大类招生和培养的改 革与通识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1): 55- 58. 〔4〕李志仁.本科教育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的思考[J].电子科 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1- 2. 〔5〕冯开甫.高校按大类招生的冷静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5- 87.
加强对冷门专业未来几年就业前景的预测,并对冷门 专业过去几年的就业信息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引导学生理 性看待人才市场的行情和就业形势的动态改变,不被热门 专业的名气所迷惑困扰;专业分流时,要从自身兴趣爱好, 基础能力出发,选择一个自己热爱的、将来最想做的专业, 不要人云亦云,过于拘泥于热门和冷门;要清醒地认识到: 社会发展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不管冷门还是热门也并 非绝对、一成不变的,盲目从众跟风的热门专业,如果没有 浓厚的兴趣、扎实的基础,就会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 仅难有好成绩,而且就业时不一定具有竞争力,只有与自己 个性特征最匹配、最贴近的专业,才能沉下心来,全身心地 投人,并且学得轻松、快乐。这样,无论今后市场如何变化, 凭着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业务能力,都不会被淘汰。
一、专业分流是按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建国以后的五十多年,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沿袭苏联的 “专才教育”模式,按具体专业招生。学校根据专业人才的培 养目标和规格,制订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设置课程、编 制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对学生实施专 门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专门的劳动技能训练。相同专业,相 同班级的学生执行同一张课表,同一个教学进程,在相同教 室使用同一本教材,接受同一个教师授课直至毕业。 与按专业招生相比,按大类招生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学 生入学不分专业。低年级时统一修读大类基础平台课程,高 年级分流到该大类所属的各专业,学习后续的专业培养方 案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按分流后的专业毕业。目 前按大类招生分三种形式:一是高校普遍采用的“按院系招 生”,在同一院系中,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合并,按一个专 业大类填报志愿;二是一些高校招的“基地班”或“特殊实验 班”,只按文理科分类,不分专业。三是新生入校不分专业, 低年级期间接受通识教育,待高年级,再选择具体的专业。 三种形式虽然有差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把高考专业选 择的压力推后了。也就是说,大类招生让学生先迈进学校大 门,一到两年之后,再确定进具体专业的小门— ——专业的分 流。专业分流是按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 要环节。 二、专业分流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 专业分流涉及到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教育 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影响到高校二级学院的自主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学生选择权利的落实和个性化需求的 满足,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分流工作 的顺利实施与否,直接关系到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成
基金项目:2009 年度校级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项目(ZHGGZ- 03) - 208-
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一丝不苟地、认真负责地做好此项 工作。分流后的结果应及时公示,无异议后,上级教务处。
三、专业分流过程中存在的冷门专业问题 实行按大类招生,减少了学生报考大学时专业选择的 盲目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 念。学生进入大学,经过一、两年大类基础平台课程的学习 以及相应的专业教育后,对所在大类的学科、专业有了一个 初步了解,同时,对自我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发展意 愿、个人规划也有了一定认知,再在院系大门内自主地确定 专业小门,相信,学生此时做出的专业抉择,一定是非常理 性的,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然而,专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任何一所学校的新 老专业都不可能均衡发展,齐头并进的,有自己的优势专 业、特色专业,也有冷门专业、新设专业。冷热专业并存是必 然存在的现象。按大类招生后,学校利用内部多学科的优 势,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零散专业划归到一个大类里, 实现了多专业的组合,其中就包含了冷门专业。这样做,有 效避免了以往填报专业时比例失衡的现象,减轻了招生部 门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协调了各学院之间的招生工作,缓解 了冷门专业招生时的困难。但问题是,一、二年后专业分流 时,冷门专业可能依然面临着被选择的问题。如果放任学生 自主分流,势必加剧避“冷”趋“热”现象的出现,导致热门专 业和冷门专业的两极分化,造成热门专业人数选择过多,冷 门专业人数过少的局面,从而达不到专业分流的目的。 冷门专业是指市场经济下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有的 受社会发展、社会环境或行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有的由 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造成的理解偏差以及一些现实利益的 驱动产生,还有的则是高校的宣传不到位,曝光率低形成 的。如何对待冷门专业,高校要有自己的评判标准。那种简 单地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就业率来设置专业或进行专业 调整的举措,是盲目的、功利的,是一种短视。大类招生培 养,最重要的就是通识教育,从保证学科专业设置完整性的 角度,高校不应轻易取消冷门专业。 四、针对冷门专业采取的对策 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的高校,务必正视大类中所含专业 的冷热差异现象。在制定大类招生培养方案时,应充分预见 问题的产生,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专业分流不 平衡的结果。 (一)开展专业知识的普及教育 1. 在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设置专业系列讲座,由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担 任主讲,对所谓“冷门”专业做全面解析, 包括专业研究的 前沿领域、深层次的学科宏观描述、国际国内需求、发展趋 势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不定期地举办学生座谈会,邀请高年级同学或该专业 正在攻读研究生的学长学姐,从学生的角度浅谈个人对专 业学习的心得体会。 3.组织学生分批到系所的教学场地、实验室、实习基地 参观,实地了解感受各系所的软硬件环境和教学科研资源。 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普及教育,消除学生对冷门专业 的误解、偏见,形成初步的专业意识,从而对冷门专业发生 兴趣。 (二)加强信息预测,引导理性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