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
基于SSH的供电所标准化作业系统研究

基于SSH的供电所标准化作业系统研究摘要:通过整合J2EE多层框架中Struts、Spring和Hibernate三个优秀框架来进行设计,使用B/s三层结构体系并借用Internet强大的功能,使供电企业用户只需要配置普通计算机以及浏览器即可对供电所标准化作业进行操作。
这种基于SSH框架整合的设计,不但提高了代码复用率,还使繁琐的开发过程得到简化。
实践证明,该系统优化了供电所标准化作业,从而提高了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供电所;标准化作业系统;SSH;Struts;Spring;Hibernate0、引言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国家更是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方针。
事实上,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信息化程度。
而电力工业的发展使得需要处理的信息量逐渐增多,人工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处理要求。
因此,迅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将信息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过去未经联网的县、局级供电部门系统也逐渐进行了联网升级,通过网络与上一级公司(或地区)服务器进行连接,进行更新、上传或下载数据。
因此,采用SUN公司提出的B/S三层结构体系系统对供电所标准化作业系统进行改造,借助Internet强大的功能,使用户操作更加方便。
在联网状态下用户端只需要使用具有普通性能的计算机通过多种浏览器登录即可使用系统。
1、系统功能设计当前供电所系统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量基础信息分布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且不同部门间保存信息的格式以及规格方式没有统一。
保存方式及规格不同导致部门间上传数据时很难使数据达到统一规格,数据整理工作量大,操作人员工作难度增加。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以及软件开发技术的革新以及融合,高效且运用广泛的B/S结构软件系统被更多地运用在大型企业中,迅速解决了之前所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达到数据、信息之间的共享要求。
GVMS产品介绍Ver2.0

电网可视化管理系统Grid Visual Management System(基于GIS的配电管理公共应用平台)产品介绍书成都致远软件有限公司2007年11月1. 背景随着“十一五”电力建设规划的逐步实施,城市配电网络变得更加复杂。
整个配电网设备众多,网络及电气接线复杂,用户和负荷的信息量猛增,生产运行管理等参数动态变化频繁,现有的电网运行管理手段难以适应现代化城乡电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在配电网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系统孤立、数据分散当前,大部分建成的管理信息系统(MIS)都是以部门业务为驱动进行建设的,这势必会造成系统孤立、数据分散的现状。
数据在部门内可以做到局部共享,部门与部门之间却难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从整个电网企业的管理来看,数据普遍存在“不全面、不一致、不及时、不正确”的现象。
比如:✧生产部门不能共享营销部门的客户档案信息,会影响台区线损计算的准确程度,也难以确定停电影响的范围,更容易引发服务投诉事件。
✧调度、营销部门不能共享计划停电和故障停电的相关信息(包括故障报修信息、受影响的用户档案以及停电检修的进度信息)。
用户档案不准确、更新不及时会严重影响停电通知书的准确送达,停电检修进度和故障报修信息的不透明也会影响客户服务中心的咨询和解释工作。
✧城市配电网络庞大、复杂,设备种类繁多,配网数据存储方式多样化(包括数据库存储、CAD图纸文档、word文档、以及原始的纸介质文档),变动后的数据不能及时更新,运行人员无法及时地查询和分析电网数据,造成配电网安全作业风险增大。
2)以“设备为主线”的局部管理,而非以“电网为主线”的整体管理目前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上是以“设备为主线”的局部管理,大多局限于对设备台帐、图纸资料以及统计报表的管理。
而电网企业的生产、规划、管理和经营具有许多天然的空间网络拓扑特征,以“设备为主线”的系统无法管理、展现这一特征。
主要表现如下:✧缺乏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撑,不能对电网设备、客户位置、公共基础设施的空间地理分布信息进行统一的空间拓扑管理,因此无法对整个电网资产、网络布局进行直观的、可视化的管理和控制。
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和管理系统[发明专利]
![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和管理系统[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e4720f3e3186bceb18e8bba5.png)
专利名称: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和管理系统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蒯狄正,陈泾生,陈久林,殷伟,郑海雁,林世隆,黄浩声,潘琪,伍雪峰,蒋一泉,邓洁清,汝泰来
申请号:CN200810123582.7
申请日:20080709
公开号:CN101320268A
公开日:
200812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的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和管理系统,包括高级管理主站和现场作业子站,采用web主站端与现场作业端双平台结构,主站端设置有标准管理模块,作业端设置有标准化作业平台,通过两个平台间的数据同步功能完成检验任务的下达和试验数据的上传,实现集中管理和分布作业的统一,形成一体化的继电保护检验管理和执行系统。
通过本发明的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和管理系统,使各单位共享统一标准、共享专家知识,又能灵活方便地应用,提升整体继电保护检验工作水平。
申请人: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苏远大厦凤凰西街24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PDA的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的实现_周孔均

成部分就是其开发 Web 应用程序的 Web 应用平台
。 它 在 以 前 的 ASP 版 本 的 基 础 上 有 了 一 个重大的飞跃,具有丰富的交互式网页功能,能开
发强大的 Web Services 应用程序。系统数据库采
用 SQL Server 2000 Server 版本。 系统开发中对应的模型图如图 2 所示。系统软
系统采用 PDA 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平台。 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用网络版计算机管理系统
和 PDA 的方式来完成标准化作业程序的生成、执 行和记录,以解决标准化作业执行难的问题。
1 系统结构
1.1 系统组成 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包括了计算机管理系统软
件和 PDA 作业管理软件两部分。 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主要完成作业书范本和作
系统主流程如图 1 所示。
作业书范本编 制、审批、发布
根据范本编制 标准化作业书
提出修改意见 审核标准化
作业书
批准标准化 作业书
下载标准化 作业书
掌上电脑
作业执行 顺序控制
作业时间 记录
安全交待 录音
作业现场 照相
试验数据 记录
技术标准 资料查询
作业完成
作业书查询
现场录音 检查
作业时间 检查
统计分析 报表
时间锁定
本地数据 锁定
图 4 PDA 软件系统模型
3 系统主要功能和特点
3.1 系统采用 B/S 模式 B/S 模式是随着 Internet 技术的兴起而产生
的,它是对 C/S 模式应用的扩展。在这种结构下, 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 IE 浏览器来实现的。B/S 模 式运行维护比较简便,能实现不同人员从不同地 点 以 不 同 接 入 方 式 ( 如 LAN, WAN, Internet/ Intranet 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
电力标准化作业系统的开发研究

无 成 功 的 案 例 , 更 没 有 ~ 个 完 整 的
现 场作 业 管 理 标 准化 体 系 做 支 撑 ,
与 之 交 互 的 界 面 。 M VC的 优 势 是 它
能 为应 用程 序处 理很 多不 同的视 图 ,
力 设 备 巡 检 、检 修 、试 验 采 用 现场 标 准 化 管 理 ,并 明 确 电 网 现 场 标 准 化 作 业 要实 现信 息 化 管 理 ,电 网现
范化 。
1开发平台
模 型 一视 图 一控 制 器 ( VC) M
应 用 , 这 些 局 部 应 用 在 实 际 中 都 发 挥 了很 好 的 作 用 。但 从 工 作 立 项计 划 安 排 、 到 作业 ,再 到 验 收 终 结 ,
以 及 工 作 过 程 涉 及 到 多 部 门 的 衔
效 措 施 ,是 生产 管 理 长 效 机 制 的重
奠 ?
。
是 Xe o PARC 2 世 纪 8 年 代 为 rx 在 0 0
编 程 语 言 S l a k一 8 发 明 的 软 件 ma l l t 0 设 计 模 式 ,至 今 已被 广 泛 使 用 。 ( )视 图。视 图是用 户看 到并 1
关键词 :现场标准化作业 ; 信息化 ; 标准化体 系 ;
知识库
0引言
开 展 现 场 标 准 化 作 业 是 电 力 安 全 生 产 的 基 本 要 求 , 是 确 保 现 场 作 业 任 务 、 危 险 点 、 作 业 程 序 、 安 全
措 施 、 安 全 责 任 都 清 楚 , 人 员 、 思 想 、 措 施 、 执 行 、 监 督 都 到 位 的 有
EI CTRI P E C OW E I R T
电力标准化的重要作用及体系建立现状分析

电力标准化的重要作用及体系建立现状分析摘要:电力体制改革推动着电力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电力标准化体系建设对电力行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标准化作业为切入点,从选题背景和意义展开,论述了电力标准化的重要性,并对现行标准化作业体系的建立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提出电力标准化体系的完善对策,包括系统设计的原则和管理思想以及功能模块,通过论述体系设计的合理性,旨在为我国电力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电力标准化;重要作用;电力标准体系;现状分析标准化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提高发电设备发电能力、减少能耗的重要手段,因此电力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发电行业实现稳定运营的重要保障。
对标准化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对电力标准体系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使电力行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电力标准化对实现电力行业生产运行工作标准化和程序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施行电力标准可以有效避免因电力企业员工的个体差异从而产生相同工作存在质量差异的现象,另外电力标准化也可以保证我国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电网和各类电力企业对标准化的重视,编制以及管理标准化作业范本、建立健全电力标准化体系,并对日常生产的监督落到实处,就成为电力行业面对的问题之一。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从电力企业的现场作业标准化入手,对当前电力标准化体系的现状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电力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方案,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2 电力标准化的重要作用2.1实施电力标准化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电力标准化建设主要是针对电力网络建设的过程,即电能的产生、转换、传输和使用,在此过程中,各级各地电力企业的管理和操作需要有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技术规定和管理规定做依据,电力标准化为电力企业提供这样的依据。
科学、规范的电力标准体系可以提升企业的实力,也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得到指导[1]。
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中图分 类 号 :M 6 T 79
传 统 的 电 网 现 场 作 业 大 多 采 用 人 工 纸 张 登 记 的 方 式 , 能 实 现 信 息 化 管 理 , 作 繁 琐 易 出错 , 人 员 不 操 对
维普资讯
20 0 7年 9 月
电
力
设
备
Se 2 7 p. 00
第 8卷 第 9期
Ee tc l q i n l r a u me t ci E p
V018 No 9 . .
现 场 标准 化 作业 管理 系统 的开 发 应 用
刘 水 , 雪丽 , 龚 邬 菲
现 场 作 业 系 统 构 架 如 图 l所 示 。
, ∞圆 黛 巡 检
巡 检 、 修 、 验 采 用 现 场 标 准 化 管 理 , 明 确 电 网 现 检 试 并 场 标 准 化 作 业 要 实 现 信 息 化 管 理 , 网 现 场 标 准 化 作 电 业 指 导 书编 制 程 序 化 。 目前 出 现 了 一 些 功 能 单 一 的 现 场 作 业 系 统 , 其 操 作 流 程 不 符 合 规 范 , 技 术 尚 但 且 未 完 善 。如 现 有 系 统 没 有 同 生 产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 S) MI
现 场 作业 系 统
图 1 现场作业 系统构架 图
1 系统的组成
1 1 系统 构架 .
系 统 由服 务 器 、 作 站 、 户 端 、 端 作 业 P 工 客 前 DA和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样本(2篇)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样本一、背景概述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力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加。
为了推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成为必要的举措之一。
本文将提出____年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方案,以指导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合理规划和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二、建设目标1. 建立健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质量。
2. 推动电力企业转型升级,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3. 提高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4. 增强电力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三、建设内容1.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1)成立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推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落地。
(2)设立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日常运作和推广工作。
2. 制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规章制度(1)制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组织与职责、制度与程序等基本规章制度。
(2)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电力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和优化管理流程。
3. 设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流程与方法(1)确定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目标规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和持续改进等环节。
(2)制定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工具,如KPI评估、内部审核、外部认证等,并加强培训和知识传承。
4.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确保标准化管理相关文件的及时归档和检索。
(2)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5. 推广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经验和成果(1)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广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经验和成果。
(2)与其他企业和行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标准化管理的经验互换和共享。
四、实施路径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整个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步骤和时间节点。
2. 按照工作计划逐步推进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圳市中软创新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我国电网具有点多面广、电压等级复杂、交叉跨越多、变配电设施广泛暴露于人口聚焦地且防护等级低等特点。
电力作业普遍具有作业分散、作业人员少、临时性工作多、作业难度小、电压等级低等特征。
在安全管理上,不利于统一管理和规范管理,也易使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和组织指挥人员产生松懈麻痹心理,发生安全事故。
加强标准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实现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
因此,加强电力作业标准化管理,推行标准化作业方法,对作业进行全过程控制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安全生产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都一直保持对标准化工作管理的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各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指导和控制电网的生产、运行。
同时,两家电网公司各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企业标准,规范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行为和技术指标,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仅现场作业就涵盖了变电一次设备检修、变电二次设备抢修、高压试验、架空输电线路停电检修、架空线路带电作业检修、架空输电线路定期巡视、电力电缆检修/巡视、变电站设备巡视等多种作业指导书。
各省电力公司要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提供的现场标准化作业范本,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重新编写适合本地区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可谓费时费力又不严谨。
标准化作业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一项要求严谨、工作量较大的工作。
利用传统人工手段很难保证标准化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编制、修订现场作业指导书的过程中会面临大量重复、烦琐的工作,而通过运用软件提供的模板技术就可以智能化编制、修订。
既保证了作业流程的完整有序,又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信息化的优势,减少了用户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标准化作业体系的运行和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是在整个标准化体系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中由于人本身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那么就可能不会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执行和考核。
我们可以通过在现场使用智能终端设备的作业指导卡,进行整个任务过程环节的控制和现场作业过程的控制,对电力现场作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不出现偏差和错误,以获得最佳秩序与效果。
标准化作业体系不仅涵盖质量标准化体系三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文件的建立和运行,还把环境以及职业健康控制要素纳入到系统中去,作到各种体系兼容和整合。
如果能够通过软件系统把标准化作业体系从建立到运行的需求实现并加以升华,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种高科技的手段所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为企业所发挥的作用和功绩是不可估量的。
二、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发展现状我国电力标准化体系的传统作业一般采用手工纸介质记录的工作方式,存在着人为因素多、难于管理和监督、填写内容不规范、缺陷上报不及时、不利于统计分析等弊端,影响了现场作业的效果。
为此,有必要引入新技术,提高现场作业管理水平。
由于现场作业的工作环境基本在户外,工作环境相对恶劣,故中软创新研发组推荐采用当前主流的、先进的移动手持设备—智能终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可靠、稳定、满足实用化要求的系统,实现规范化、程序化、无纸化的标准作业管理。
利用技术手段控制现场作业的流程,给电力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实用有效的软硬件系统,使标准化作业工作更规范、更全面、更有成效,实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支撑电力标准化作业工作。
工作流程如图所示:图2.1.1 工作流程电力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将在智能客户端兼容多种目标对象识别技术,包括GPS坐标识别,RFID电子标签识别,条码识别等,根据不同的作业对象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有效的识别方式。
比如线路巡视工作中,由于工作环境在户外,工作中跨越的区域范围较广,可以采用GPS坐标识别方式,既能快速定位目标设备,也能即时确定当前作业位置。
如果作业的目标设备是在室内的电力设施,则可以采用RFID电子标签识别的方式,快速准确的确定当前设备。
智能终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移动式便携计算机,内置强大的嵌入式Windows Mobile 操作系统,提供USB 口、红外端口、无线网络、GPRS 与后台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连接通信,提供内嵌式开发环境用以程序设计和处理各种业务数据,应用于各种民用工程。
智能终端平台可靠性好.功能专一,抗干扰性强,扩展性好,软件的可移植性强。
又可以在线和离线结合使用,更加灵活方便,使用智能终端能够大大提高应用软件的使用环境和工作范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自定义业务平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其技术性能和特点,该平台可广泛应用于如下领域:1、军用/警用:因具有GIS 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灵活的通信方式,能有效地应用于单兵作战系统、联络指挥系统、巡逻和追捕系统等。
2、航空:调度指挥系统3、医用:机器人医疗控制系统4、铁路:调度指挥和管理系统5、工控:消防、电力等数据采集系统6、电力:巡检管理系统、在线监控系统7、工商:巡视管理系统,外出办公系统;8、带有EMAIL、上网功能的通用PDA随着通信网络的日渐成熟,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在,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移动终端,在人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通信发展的核心就是业务,而业务发展的重点就是终端。
由于终端的便携性、移动化,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做任何事情的需求。
在功能使用上,智能终端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多功能化。
在科技发达、Internet盛行的今天,所有复杂的程序和信息连结过程都能被计算机取代,人们需要做的只剩下了一个“敲击”动作,这就是越来越高级的人性化接口。
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终端设备终将会改变未来办公方式。
三、项目主要研究内容3.1全过程控制所谓全过程控制是指,针对现场作业过程中每一项具体作业的操作,按照电力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规定的要求,对电力现场作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不出现偏差和错误,以获得最佳秩序与效果。
电力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从两个层面对作业过程进行控制,一是整个任务过程环节的控制,如下图所示:图 3.1.1 全过程控制二是现场作业过程的控制。
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进行现场作业时,智能终端会按照作业指导卡的内容,指导用户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防止出现漏项,跳项等现象,杜绝了作业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出现的错误操作。
智能终端部分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图3.1.2 开工阶段图3.1.3 作业内容图3.1.4 作业步骤图 3.1.5 作业标准 图 3.1.6 竣工阶段3.2模板技术 在标准化作业工作中,有一些工作环节工作量大,且重复性高,非常耗费人力。
比如:“作业指导书”中的“工作准备、危险点、安全措施、作业内容、作业步骤、作业标准”等内容,与“作业指导卡”中的内容大部分相同,而这部分内容又非常多,如果每次都手工输入,效率低下并且易造成用户抵触心理,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再比如:“作业任务”中的作业对象,也是重复性高且数量大。
电力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中,将通过使用模板技术,既保证了作业流程的完整有序,又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信息化的优势,减少了用户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系统中,有三处环节使用了模板技术:1、 通过作业指导书,生成作业卡模板的主要内容,如图所示:图3.2.1 指导书生成卡模板2、通过作业卡模板,生成实际任务作业卡的主要内容,如图所示:图3.2.2 卡模板生成作业卡3、通过作业对象模板,生成作业任务所关联的作业对象,如图所示:图3.2.3 对象模板生成作业对象3.3闭环工作流程闭环工作流程解决了现场作业工作中存在的职责不清、流程不畅、执行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协调了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加强了现场作业工作的控制、监督及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排除事故隐患。
电力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的现场作业流程以接受工作任务为起点,工作总结回馈为终点,如下图所示:图3.3.1 闭环工作流程3.4全程无纸化操作手工纸介质记录的工作方式,存在着人为因素多、难于管理和监督等缺点。
作业人员现场填写作业记录后,还需要回到办公室录入信息系统,增加了工作量,并且填写内容不规范、缺陷上报不及时,不利于汇总分析和作业管理,影响了现场作业工作的效果。
电力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中,现场作业的相关数据,包括作业任务信息,作业内容、步骤、标准信息,以及作业结果数据全部直接记录到系统中,通过中间服务层进行数据交换,一次到位,无需再进行二次录入,实现了全程无纸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数据是按照结构化的规范格式存储的,所以可以非常方便地与生产系统交互,可以方便地导出成格式报表或者打印成纸质文档,充分地利用了现有数据资源。
3.5目标对象识别技术目标对象识别,是现场作业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在现场作业工作中,往往一次工作会涉及到大量设备,比如线路巡视工作中,会涉及到多条线路和大量杆塔,完全靠人工识别,效率很低,而且体现不出信息化的优势。
当前在目标对象识别领域中,有多种技术正在被应用,以下是几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技术:1、GPS坐标定位图3.5.1 GPS原理示意图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功能,能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此种方式借助PDA设备上内置或外置的GPS定位装置,通过接收卫星信号,确定当前位置坐标,与目标对象的坐标值进行比对计算后,从而确定目标对象。
2、RFID电子标签识别图3.5.2 RFID应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此种方式借助PDA设备上的读卡器,读取目标对象的标签,通过标签内置编码,识别目标对象。
3、条码识别图3.5.3 条码应用条码是将线条与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的符号,用以代表一定的字母、数字等资料。
在进行辨识的时候,用条码阅读机扫描,得到一组反射光信号,此信号经光电转换后变为一组与线条、空白相对应的电子讯号,经解码后还原为相应的文数字,再传入电脑。
条码识别技术已相当成熟,其读取的错误率约为百万分之一,首读率大于98%,是一种可靠性高、输入快速、准确性高、成本低、应用面广的目标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