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听课记录
初三思品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探讨初三思品课堂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四、活动参与人员:初三思品教研组全体成员五、活动记录:一、活动开始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初三思品教研组的活动主题是探讨初三思品课堂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今天的活动流程。
(一)教学案例分享(二)教学策略研讨(三)经验交流与总结接下来,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教研活动。
二、教学案例分享1. 案例一:《学会合作》分享教师:张老师张老师分享了她在讲授《学会合作》这一课时,如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案例二:《诚信的重要性》分享教师:李老师李老师分享了她在讲授《诚信的重要性》这一课时,如何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三、教学策略研讨1. 案例一:《学会合作》教学策略研讨张老师分享后,教研组成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在讲授《学会合作》这一课时,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提高教学效果:(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游戏、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共同探究。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合作的经验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合作带来的成果,加深对合作的认识。
2. 案例二:《诚信的重要性》教学策略研讨李老师分享后,教研组成员也对《诚信的重要性》这一课时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讨。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1)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
通过讲述诚信故事、分析诚信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如诚信考试、诚信守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诚信。
(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学生的诚信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听课记录: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奉献社会》

新2024秋季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听课记录: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奉献社会》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奉献社会的含义和价值,认识不同领域中的社会奉献行为,并了解参与社会奉献的途径和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社会、关心他人的情感,培养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导入教师行为:•播放一段关于社会奉献的感人视频,如志愿者在灾区救援、环保人士保护生态环境等场景。
•提问:“视频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视频中人物的奉献精神和社会影响。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初步感受。
过程点评:•视频导入直观生动,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社会奉献话题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1.1 理解奉献社会的含义和价值教师行为:•解释奉献社会的含义,强调它是指个人或集体为社会发展、他人幸福而做出的无私贡献。
•举例说明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社会奉献事迹,分析其对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小组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它为什么重要?”每组派代表分享。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深入浅出,学生理解透彻。
小组讨论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奉献社会含义和价值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2 认识不同领域中的社会奉献行为教师行为:•展示不同领域(如教育、医疗、环保、公益等)中的社会奉献行为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行为的特点、意义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学生活动:•观看案例,思考其背后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角色扮演:选取一个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奉献行为的过程和感受。
过程点评:•案例展示丰富多样,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不同领域中的社会奉献行为。
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奉献的过程,增强了他们的情感共鸣和责任感。
初中政治听课记录

•••••••••••••••••初中政治听课记录初中政治听课记录导语:老师或学生讲别人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自己的小故事及当时的感受,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及这句话的实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初中政治听课记录,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政治听课记录《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说教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
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主要内容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多一分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学会换位思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实质。
2、教学难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四、说教法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这样做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联系实际安排教学,有利于形成积极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学法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设计的学法指导是:1、让学生结合课本105页虚框内容和生活中给别人取绰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这样做的危害,让学生直接进入情感体验。
初中思想政治听课记录及评课1

初中思想政治听课记录及评课时间:XXXX年X月X日地点:XXX讲课人:XXX班级:X年级(X)班听课记录:一、复习教师复习上一单元知识(青春期要注意事项)二、导入新课1、看待问题的方法:(1)全面的看问题:包括二分法、正反、内外(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师举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塑料袋等。
(优点)三、进行新课(课题)日新又新我常新一、自我新认识1、学生默读课文(看完后举手,好方法)2、教师提问:用看问题的两种方法评价一下优点、缺点。
学生:优点爱劳动、干家务活等,缺点市学习不好,教师:学习不好不能说是缺点,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对,要挖掘自己的潜能(优点:随时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学生积极发言,教师作点评,并鼓励女生发言,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3、回到课本第46页小故事并分析:教师:我看她不是美女而是“霉女”(幽默的语言,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从而引出衡量“美”的标准:内在美和外在美,并举例自己认为央视十套《百家讲坛》中的美女,大家可以猜猜是谁?学生:于丹,教师:她就是我心目中的美女,她外在虽然不是特别美,但内在、言谈学识等却非常美。
(优点:举了一个内在美和外在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让学生从理性上懂得了这个问题)教师提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上初中后的变化(行为习惯等)学生:爱帮助人、学习认真、不断进步等(在学生回答问题说自己的优点的时候,其他同学嘲笑并发出“嘁”的声音,教师幽默的说,你们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我就说“吧”了,这样婉转的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并使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好)点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在其他同学嘲笑的情况下也不怕,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平时的课堂气氛一定更活跃。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4、教师点名认识自己的方法,并通过课本故事逐个分析(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5分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
初中政治听课记录

初中政治听课记录导语:老师或学生讲别人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自己的小故事及当时的感受,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及这句话的实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初中政治听课记录,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政治听课记录《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说教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
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主要内容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多一分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学会换位思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实质。
2、教学难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四、说教法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这样做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联系实际安排教学,有利于形成积极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学法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设计的学法指导是:1、让学生结合课本105页虚框内容和生活中给别人取绰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这样做的危害,让学生直接进入情感体验。
初中思品教研_评课纪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品教育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了提高思品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初中思品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深化思品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旨在通过评课、交流、反思等方式,探讨思品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思品教育的发展。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10月20日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参与人员初中思品教师、教研组长、教务处负责人四、活动流程1. 评课环节2. 交流研讨环节3. 反思总结环节五、活动内容1. 评课环节本次评课环节由教研组长主持,参与评课的教师分别对所听的思品课进行了点评。
以下是对两节课的评课记录:(1)课题:《关爱他人,从我做起》评课教师:张老师张老师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
教师通过案例导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学会关爱他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同时,张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将关爱他人的理念落到实处。
(2)课题:《遵守规则,从我做起》评课教师:李老师李老师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李老师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案例,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
2. 交流研讨环节在评课结束后,参与教研的教师就评课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以下为研讨内容:(1)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们认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道德的力量;二是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道德情感;三是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全区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听课记录(一) 《人生难免有挫折》 ——吴忠四中 姜淑英

“全区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听课记录(一)《人生难免有挫折》——吴忠四中姜淑英4月24、25日,有幸参加了全区“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听课活动。
本次活动历时两天,共有来自我区五市的12名优秀思品教师做课。
其中,我校的王新孝老师也做为吴忠市的三名参赛者之一,参加了比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非常重视,共有4名教师全程参加了听课活动(全区大约有50名教师参加了听课)。
由于本次活动组织者没有进行录像,无法详细记录做课的全过程,为了使更多的教师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我将自己听课的记录进行了简要的整理,形成“全区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听课记录”(不完全版)。
由于只课者较多,加之学生回答问题时(特别是第一节)无法听清,所以只能是简要的记录,且有许多地方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所以只能反映一个大致的过程和结构。
如果有记录不到的地方请听课者和做课者见谅。
第一天第一节做课的是吴忠四中的姜淑英老师。
姜老师是本次评选活动中唯一一名由网络评选出的参赛教师(由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实录通过上传至宁夏教研网,通过网络进行评选),也算是“草根”参赛者。
由于是第一节课,而且是在阶梯教室,课前给学生没有准备话筒,所以,学生的发言听的不是太清,只能记录大概的过程。
[展示CAI:人生旅途中有“掌声、伤心……”]师:在你的人生还有什么伤心些事?生1:不快乐、痛苦等。
师:长这么大了,你有过挫折吗?请讲一讲生1:在参加一项竞赛时,没有进入决赛。
生2:打碎了妈妈喜欢的花瓶。
生3:吃东西时过敏,同学们不愿意和我玩,伤心。
师:那么,大人们遇到过挫折吗?生:(略)师:我们有挫折,大人有挫折,那么名人和伟人有没有挫折,大家介绍一下名人的挫折?生1:成龙遇到了挫折(具体没记录清楚)生2:刘翔在04年奥运会时遇到了挫折。
师:由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人人有挫折,人生处处有挫折”。
那么这些挫折都是那些方面的?[出示课题CAI]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挫折的含义老师讲解挫折的含义。
初中思品课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5日活动地点:初中部多功能厅参与人员:思品课教师、教研组长、教务处主任活动主题:探讨初中思品课教学策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品课作为一门旨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的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特举办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流程1. 教研组长开场致辞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强调了思品课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方面的重要性,并希望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提升思品课教学策略的方法。
2. 教师代表发言(1)经验分享:某教师分享了她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的经验。
她提到,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问题提出:某教师针对思品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资源匮乏等。
她建议学校加大对思品课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
3. 教学案例分析(1)教师A分享了她在讲授《诚信》这一课时,如何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内涵,并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诚信。
(2)教师B介绍了她在讲授《爱国》这一课时,如何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教研讨论全体教师针对以上案例和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如:- 加强思品课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5. 总结发言教务处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对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和提出的宝贵意见给予了高度评价。
她强调,思品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以学生为本,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策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