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ri畸形 PPT

合集下载

最新Chiari畸形课件PPT

最新Chiari畸形课件PPT
Chiari畸形
病理与临床
Chiari畸形(ACM):是一种先天性颅颈交界 区畸形疾病,以小脑扁桃体下疝为主要特征, 30%-70%的Chiari畸形患者合并有脊髓空洞, 常伴有脑积水、颅底凹陷、寰椎畸形、脊柱侧 弯等枕颈交界区的骨性病变,导致颅后窝容积 不足,小脑、延髓和上段颈髓受压,产生复杂 多样的临床症状。
短语的类型
短语的概念:
短语也叫词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词语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
短语的类型:
按照短语内部词语之间的不同组合关系,短 语主要可分为:
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补充短语五种。
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 之分,是平等的联合
类型 • 结构:名+名 如:报纸杂志 今天或明天 老师和学生
• 结构:动+动 如:调查研究 讨论并通过 唱歌跳舞
• 结构:形+形 如:雄伟壮丽 庄严肃穆 生动活泼 • 结构:代+代 如:我和他 这样那样 • 结构:数量+数量 如:四面八方 千秋万代 三斤五两
并列短语的判断
• 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
如:工厂、农村
我、你、他
•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 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前一部分表示陈述对象(主语),后
主谓短语 一部分表示陈述的内容(谓语)。前 后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结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 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 。 如: 觉悟提高 思想解放 阳光灿烂 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名词做谓语。
如:今天星期三 明天国庆节 他中等身材 皮袄袖子长 大婶心眼好 王晓单眼皮
Chiari Ⅱ型:为复杂畸形, 影响到脊柱、颅骨硬膜,不
仅小脑扁桃体和延髓向下疝

Chiari畸形Ⅱ型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Chiari畸形Ⅱ型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目前对Chiari畸形Ⅱ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未来需 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的 影响。
•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目前Chiari畸形Ⅱ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 术治疗,但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和适应症尚存在争议。未来需要探索新的治疗 方法和技术,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专家共识的制定过程是一个集 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可 以促进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推动相关研究的深 入发展。
通过专家共识的推广和实施, 可以让更多的患者了解Chiari 畸形Ⅱ型的诊疗知识和注意事 项,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和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THANKS
感谢观看
制定手术方案。
X线平片
可发现颅颈交界处的骨骼异常, 如枕骨大孔狭窄、寰椎枕化等。
诊断标准和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中国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可 明确诊断为Chiari畸形Ⅱ型。
诊断流程
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然后进行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 诊断。对于疑似患者,还需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评估,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 病的可能性。最终,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手术时机
手术治疗应在患者病情稳定、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对于急性发病的患者,应先行 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术后康复与管理的建议与指导
康复训练
术后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 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 力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 等,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饮食调整
术后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 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 质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 体康复。

Chiari畸形的磁共振诊实用PPT课件

Chiari畸形的磁共振诊实用PPT课件
第9页/共34页
自MRI应用以来,明显提高了对本病的诊断水平。MRI在检查Chiari畸形 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可明确本病且可以进一步分型,是当今检查Chiari 畸形最好的影像学手段。
第10页/共34页
颅底陷入症
第11页/共34页
概述
第12页/共34页
颅底陷入症是指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内翻,环椎、枢椎齿状突 等上颈椎结构陷入颅内,致使颅后窝容积缩小和枕骨大孔前后径缩短而产 生症状。又称颅底压迹或颅底内翻症。主要临床表现有两大类:(1)颅底陷 入症本身表现;(2)继发的神经损害表现;而且多数到20—30岁,甚至 中年以后才出现。 本病发病率无地区性及男女差别。有明显继发神经损害 症状或颅内压增高症状时才应用手术治疗。但必须在神经继发损害未趋严 重之前手术,预后才较好。
第2页/共34页
2 MRI表现
第3页/共34页
2.1 小脑扁桃体下疝 本组4例均表现为小脑扁 桃体下移改变。小脑扁桃体下端失去正常圆钝 的解剖
第4页/共34页
2.2 脊髓空洞症 3例表现为脊髓空 洞症(Syringomyelia)。颈髓及 上胸髓呈轻度至中度增粗改变。空 洞的信号呈长T1、长T2改变,其 信号强度与脑脊液(CSF)的信号 强度相一致。空洞的长度达6~15 个节段不等。其中1例可见横隔征 象。
讨论:(1)病理与发病:,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意见不一,多认为下疝是 在胚胎期后颅凹中线结构脑组织过度生长延伸,加之后颅凹的容积缩小, 更促使其向下穿经枕大孔疝入颈椎管内。有的甚至降至枢椎更低,以致严 重损害小脑、脑干和高位颈髓、颈神经等,并可引起脑积水。本病常合并 其他枕大畸形,如颅底凹陷、寰枕融合、扁平颅底、颈椎分节不全等。
第29页/共34页
(2)临床表现:轻度小脑扁桃体下疝可无症状,外伤、感染、咳嗽及 腰椎穿刺可诱发症状或使症状加重。由小脑扁桃体下疝引起的症状大体有 以下几个方面:①脑神经和颈神经症状: 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颈项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等。②脑干延髓症状: 可出现肢体运动障碍偏瘫 和四肢瘫,四肢感觉障碍,及大小便障碍等。③小脑症状:可出现共济失 调,走路不稳及眼球震颤。④颅内压增高症状: 可出现头疼、呕吐、眼 底水肿及视力下降等脑积水表现。⑤脊髓空洞症: 伴有脊髓空洞时可出 现感觉分离或双上肢肌萎缩等。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31
2021/3/26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32
2021/3/26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33
2021/3/26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34
2021/3/26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27
2021/3/26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28
2021/3/26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29
2021/3/26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30
2021/3/26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2021/3/26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11
2021/3/26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12
Chiari畸形Ⅱ型
• Chiari畸形Ⅱ型其病理改变:在I型的基础 上延髓、脑桥下部向下移位,第四脑室下 移延长。 大多数患者合并脊髓脊膜膨出, 几乎所有患者均合并脊髓空洞和脑积水, 本型尚可合并颅内其他畸形。
2021/3/26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3
• 有关Chiari 畸形发生的机制有许多学说, 主要有: 胎儿脑积水学说、机械牵引学说、 颅腔和脊髓腔压力差学说、脑室和羊膜囊 间瘘管学说及发育障碍学说 , 尽管学说很 多, 但均未获公认。
2021/3/26
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瘘术; (5)颅后窝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重建术; (6)颅后窝骨性减压、硬脑膜扩大修补+空洞-蛛网

chiari畸形的诊断及治疗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ppt课件

chiari畸形的诊断及治疗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ppt课件

Neurosurgery 2010;66 (3S) A39-45
颅底凹陷症的治疗
前路松解/减压
颅底凹陷症的治疗
前路松解/减压
颅底凹陷症的治疗
后路枕颈部复位、固定
颈2螺钉置钉方法
颅底凹陷症的治疗
后路复位原理
在缩紧颈2螺母的过程中, 枕骨和颈1沿着预弯好的钛 板被拉向头端和后方,实现 复位、间接减压 70%解剖复位 融合率100%
颅底凹陷症
诊断标准 Chamberlain’s Line
颅底凹陷症
• 诊断标准
McGregor's Line
颅底凹陷症
• 诊断标准 McRae's line
枕大孔前后缘连线 齿突尖超过此线提示存在颅底凹陷
颈 髓 角
CMA (cervicomedullary angle) 颈段脊髓腹侧和延髓腹 侧所成的角度 国人正常值 140-175 平均158 小于135度易出现神经 损害表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7;16(5)351-3
本 例 患 者 的 影 像 学 测 量
本 例 患 者 的 影 像 学 测 量
不完全枕化 寰椎后弓
本 例 患 者 的 影 像 学 测 量
92
颅底凹陷症的治疗
术前牵引
头部抬高15度 牵引后解剖复位 牵引后无法解剖复位 单纯后路固定 前路松解/减压 后路固定
Arnold-Chiari畸形应限定为ChiariⅡ型畸形,不代表所有 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Neurosurgery Focus 2001;11 1-5
Chiari 畸形定义及诊断标准
定义
先天性小脑扁桃体及小脑蚓部下端呈舌 状向下方移位,称小脑扁桃体下疝
黄家驷外科学 第六版 P611

《Chiari畸形》PPT课件

《Chiari畸形》PPT课件

• Meadows等认为。诊断Chiari畸形的标准是扁桃体下疝至少在枕大孔下方 5mm或更低,而把下疝至l-5mm之间称为“异位扁桃体”。
• Barkovich等认为小脑扁桃体下缘在枕骨大孔下2-3mm被认为是正常值界 限,同时指出所有有症状的Chiari畸形病人均超出3 mm。
• 目前建议MRI矢状位一侧或两侧小脑扁桃体疝出枕骨大孔平面5 mm以上就 可确诊。
③小脑损害型:小脑受累可以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及皮 质脊髓束征为主。
④颅内压增高型:脑组织受压引起脑水肿,可以有头痛,伴呕吐、眩晕、 眼底水肿、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Chiari畸形的诊断:
• 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颅颈交界处X片、CT 、MRI
• MRI是诊断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和指导治疗的最佳手段,可以清晰显 示颈髓受压的确切部位、程度及是否伴有空洞畸形 ,为手术提供依据。
• Boogard角:枕大孔前后缘连线和枕骨斜坡所形的角度,正常为119.5°~ 136°,颅底凹陷症时此角增大
• 外耳孔高度指数:头颅侧位片上外耳孔中心点或两侧外耳孔连线中点至 枕骨大孔前后缘连线向前延长线的距离,即为外耳孔高度指数正常为 13~25mm,平均17.64mm,小于13mm即为颅底凹陷症。
• 小脑扁桃体疝出程度与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无明显的线 性相关关系。
• 颈延髓角:沿寰椎前弓上缘做一水平线,取其与颈髓交界的中点定位P0, 沿脑桥下缘做一切线,与延髓的交面中点定位P1,沿C2/3间盘平面做一 水平线,与颈髓交界的平面定为P2,三点连线的夹角即为延髓角
• 颈延髓角对于量化延髓、颈脊髓压迫程度以及评价术后压迫解除情况等有重 要价值。术后该角度恢复得越接近正常值范围,说明减压术效果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adows等认为。诊断Chiari畸形的标准 是扁桃体下疝至少在枕大孔下方5mm或 更低,而把下疝至l-5mm之间称为“异位 扁桃体”。
Barkovich等认为小脑扁桃体下缘在枕骨 大孔下2-3mm被认为是正常值界限,同 时指出所有有症状的Chiari畸形病人均超 出3 mm。
目前建议MRI矢状位一侧或两侧小脑扁 桃体疝出枕骨大孔平面5 mm以上就可确 诊。
根据MRI成人Chiari畸形的分型:
A型: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有脊髓空洞 B型:小脑扁桃体下疝不伴有脊髓空洞
A型主要表现为脊髓症状,手术疗效较差;
B型主要表现为脑干和小脑症状,手术效 果较好
Chiari畸形的合并症:
脊髓空洞症(大约56% ) 脑积水 枕骨大孔区畸形(颅底凹陷、扁平
④颅内压增高型:脑组织受压引起脑水 肿,可以有头痛,伴呕吐、眩晕、眼底 水肿、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Chiari畸形的诊断:
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颅颈交界处X片、 CT 、MRI
MRI是诊断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和指 导治疗的最佳手段,可以清晰显示颈髓 受压的确切部位、程度及是否伴有空洞 畸形 ,为手术提供依据。
基底角:由鼻根部至蝶鞍中心和蝶鞍中 心至枕大孔前缘两线形成的角度,正常 为109°~148°,平均132.3°,颅底凹 陷症时此角增大。
Bull角:硬腭平面与寰椎平面所成的角度, 正常小于13°,大于13°即为颅底凹陷 症。
二腹肌沟连线(fishgold线):在颅骨前后位断 层片上作两侧二腹肌沟的连线,从齿状突尖 到此线的距离,正常为5~15mm,若齿状突 顶点接近此线甚至超过此线即为颅底凹陷。
Arnold-Chiari畸形
概念
Chairi畸形是一种以小脑扁 桃体下疝入椎管内致后脑 诸结构、脑干、小脑及后 组颅神经受牵拉导致一系 列功能障碍的后脑先天性 疾病
颅颈交界区的解剖结构
目前关于小脑扁桃体下疝形成机制比较 公认观点是由于胚胎时期,中胚层体节 枕骨部发育不良,导致枕骨发育迟缓滞 后,使得出生后正常发育的后脑结构因 后颅窝过度挤压而疝入到椎管内
钱氏线(Chamberlain’sline):亦称腭枕线。 头颅侧位片由硬腭后缘向枕大孔后上缘 作一连线,即为钱氏线,正常人齿状突 在此线的3mm以下,若超过此限即为颅 底凹陷症。
麦氏线(McGregor’sline):也称基底线。 由硬腭后缘至枕骨鳞部最低点连线,即 麦氏线,正常齿状突不应高出此线6mm, 若超过即为颅底凹陷症。
小脑扁桃体疝出程度与典型的临床症状 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无明显的线性相关 关系。
颈延髓角:沿寰椎前弓上缘做一水平线, 取其与颈髓交界的中点定位P0,沿脑桥
下缘做一切线,与延髓的交面中点定位 P1,沿C2/3间盘平面做一水平线,与颈 髓交界的平面定为P2,三点连线的夹角 即为延髓角
颈延髓角对于量化延髓、颈脊髓压迫程 度以及评价术后压迫解除情况等有重要 价值。术后该角度恢复得越接近正常值 范围,说明减压术效iari畸形合并 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
Gardner—流体动力学说
后颅窝解剖异常,导致第四脑室正中孔 阻塞.脑脊液流出受阻,由于脑室脉络 丛搏动形成的冲击力向下传递,使得脊 髓中央管扩大,形成脊髓空洞。
Williams—颅内与椎管内压力分离 学说
谢谢!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体征 病情有进行性进展
传统手术方式
①后颅窝减压术 ②后路窝减压及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 ③后颅窝减压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 ④后颅窝减压、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及 小脑扁桃体切除术
改良术式的进展
Bogdanov认为Chiari畸形I型合并脊髓空 洞与后颅窝狭窄及脑脊液循环障碍有关, 故枕大池扩大重建较好解决了脊髓空洞 的问题。
鉴别诊断
颅底凹陷症:别名基底凹陷症;颅底陷 入症,颅底内翻或颅底压迹,本病是以 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寰椎及 枢椎骨质发育畸形,寰椎向颅腔内陷入, 致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进入枕骨大 孔使后颅窝变小,压迫延髓小脑及牵拉 神经根产生一系列症状,同时可有椎动 脉受压出现供血不足表现。
颅底凹陷相关径线测量
目前国内外治疗Chiari畸形合并颅底凹陷 采取的主要术式包括经后方入路的枕下 减压、 枕颈融合术,寰枢椎融合术,经口腔 前路齿状突切除术,经枕颈侧方的远外侧 入路或枕下后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等
颈后路寰椎后弓、枕骨大孔减压, 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
患者女性,50岁。双侧肢体、躯体麻木、 无力伴头晕二年,伴行走不稳、双手无力。
Holly等认为小脑下垂是后颅窝减压术的 并发症,可采用特殊的“骨瓣”修补原 来扩大的后颅窝骨窗,修补人工硬膜, 重建枕大池。
张玉琪等认为切除下疝小脑扁桃体并脊 髓中央管口松解术是治疗Chiari畸形合 并脊髓空洞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术方 法。
对颅底凹陷征并Chiari畸形及脊髓空洞 的患者,Thomas等后颅窝减压术后同时 行内固定融合术随访l-3年,临床神经障 碍体征明显改善。
无症状
有症状 ①枕颈区受压型:由于小脑扁桃体下疝或伴有 颅底凹陷.会出现相应的后组颅神经及小脑的 受压。以头痛、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吞咽困 难及锥体束征为主要特征。 ②脊髓中央受损型:因延髓上颈段受压,以肩 胛区痛觉分离型感觉障碍、偏瘫、四肢瘫及肌 萎缩为主要表现。
③小脑损害型:小脑受累可以出现步态 不稳、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及皮质脊髓 束征为主。
通过经口入路手术,彻底松解后,再采用TARP手术, 将枢椎完全拉下来复位并用钢板固定。
术前后的CT对比,枢椎齿突从颅内 “拉出来”,回到了生理的位置, 完全复位。
术前后MR对比,脊髓的压迫彻底 解除,脊髓空洞也显著缩小。
Chiari畸形的术后常见并发症:
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 后组颅神经的影响 头痛 切口难愈合 高热 急性脑干水肿
青年女性患者,因四肢力弱、行走不稳入 院。左为MRI,右为CT三维重建,检查示 枕颈畸形,其畸形包括寰枕融合、寰椎发 育不全、C2-3分节不全、寰枢椎脱位、 小脑扁桃体下疝及颅底凹陷、扁平颅底。
Chiairi畸形的治疗
手术原则: 去除脑干及下疝的小脑扁桃体的骨性束 缚,解除因疝出导致的硬膜压迫,重建 枕骨大孔正常的脑脊液动力学,并保持 硬膜的密闭性。
双乳突连线(Metzger线) :正位片上,两 乳突之间的连线正常时此线正通过寰枕关节, 齿状突可达此或高出此线1~2mm,颅底凹 陷症时超过此值为异常。
克劳指数(Klaus’sindex):齿状突顶点到 鞍结节与枕内隆突间连线的垂直距离。 正常为40~41mm,若小于30mm即为 颅底凹陷症。
枕大孔区蛛网膜下腔梗阻,造成颅内、 椎管内压力失衡。引起脑脊液循环的垂 直运动(抽吸样效应),促使脑脊液向中央 管分流而导致脊髓空洞形成
Ball—脑脊液脊髓实质渗透学说
脑脊液流出枕大孔区梗阻时,高位颈髓 蛛网膜下腔产生的压力波作用于颈髓表 面.脑脊液通过脊髓血管间隙渗入脊髓 实质内产生空洞
Chiairi畸形的临床表现
Boogard角:枕大孔前后缘连线和枕骨斜坡 所形成的角度,正常为119.5°~136°,颅 底凹陷症时此角增大
外耳孔高度指数:头颅侧位片上外耳孔 中心点或两侧外耳孔连线中点至枕骨大 孔前后缘连线向前延长线的距离,即为 外耳孔高度指数正常为13~25mm,平均 17.64mm,小于13mm即为颅底凹陷症。
Chiari畸形的分型
Ⅰ型: 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 骨大孔平面下,呈锥状 向椎管内疝入;最多见
Ⅱ型:
小脑扁桃体及后 颅窝内容物包括脑 干,第四脑室,小脑 蚓部均下疝至枕骨 大孔下,常合并有 脑积水
Ⅲ型: 延髓向下移位,包括小脑 及后颅窝内容物的脑脊膜 膨出;
Ⅳ型: 小脑发育不全。
Ⅲ型及Ⅳ型均少见
国人的颈延髓轴线夹角约为156.9°~ 174.7°
疝出小脑最突出的部分压迫延髓和上段 颈髓时,颈延髓角可能会变小,而压迫 颈延髓交界区时,该角度则可能会增大
鉴别诊断
(一)颅枕交界处先天性畸形 1.颅底凹陷:以枕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内陷畸形。主
要改变为枕骨变扁,枕大孔歪曲及前后径减少,常伴 寰枕融合。 2.寰枕部分或完全融合,枕骨偏移并伴有旋转使两侧 寰枕融合高度不等,枢椎齿状突上升可造成延髓或颈 髓的压迫。 3.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多为齿状突发育不良或缺如, 寰枢椎脱位常致延髓及上颈髓压迫。 (二)后颅窝及枕骨大孔区肿瘤 可有颅压增高、颅神经麻痹及小脑症状,仅以临床表 现与本综合征难以鉴别。CT或MRI检查可见颅后窝实 质性占位、中线偏移及幕上脑积水征象,颈椎X线片无 异常发现。
扁平颅底
正常时颅前、中、后凹有先后逐次低下 如阶梯状,在扁平颅底则失去这种关系, 颅中窝、颅前窝底部和颅底斜坡部均向 颅内凹陷,颅底扁平,是颅颈交界区较 常见的先天性骨畸形,单独存在时一般 不出现症状,常与颅底凹陷症并发。
诊断主要根据颅骨侧位片测量颅底角 (颅骨侧位片由鼻根至蝶鞍中心连线与 蝶鞍中心向枕大孔前缘连线形成的夹 角),颅底角大于148°,具有诊断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