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1课 VB开发环境简介 启动VB》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启动VB》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VB的基本观点和界面,掌握VB的启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掌握VB的基本操作流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悉VB的界面,掌握VB的启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VB的基本观点,培养他们的编程思维。
三、教学准备1. 准备VB的安装光盘或者网络下载安装包,确保设备配置符合教学要求。
2. 准备教学PPT,包括VB的启动操作、界面展示、基本操作流程等内容。
3. 准备相关练习题和案例,供学生实践操作。
4. 安排合适的上机操作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展示一些用VB制作的小游戏、小动画,让学生感受VB 的奇奥,激发学生对VB的兴趣。
2. 介绍VB的用途、特点以及简单的操作界面,让学生对VB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新课教学1. 讲解VB的启动方法,并演示如何新建一个VB应用程序。
2. 介绍VB中的常用工具栏和菜单栏,让学生熟悉VB的基本操作。
3. 讲解VB编程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语句,例如:声明变量、应用注释、输出语句、条件语句等。
4. 通过一些简单的示例程序,让学生动手实践,熟悉VB编程的基本操作。
5. 讲解VB中的控件,例如:标签、文本框、按钮、图片框等,并演示如何应用它们来制作简单的界面。
6. 讲解如何应用事件驱动机制来处理控件的事件,例如:单击事件、双击事件等。
7. 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示例程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VB编程,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室练习1. 给学生安置一些简单的教室练习,例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猜数字”游戏,让学生动手实践,稳固所学知识。
2. 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相对复杂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小结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VB编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vb课程设计开发环境

vb课程设计开发环境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VB课程设计开发环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VB集成开发环境(IDE),并理解VB程序的基本结构。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VB集成开发环境(IDE)的界面和功能。
2.掌握VB程序的基本结构,包括代码窗口、设计窗口和运行窗口。
3.了解VB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和变量。
4.能够设置VB集成开发环境,包括编写、编译和运行VB程序。
5.能够使用VB代码窗口编写简单的VB程序。
6.能够使用VB设计窗口进行界面设计,添加控件并设置属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学习和帮助。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VB集成开发环境(IDE)的介绍和使用,以及VB程序的基本结构。
具体内容如下:1.VB集成开发环境(IDE)的介绍:包括IDE的界面和功能,如代码窗口、设计窗口和运行窗口等。
2.VB程序的基本结构:包括代码窗口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和变量,设计窗口中的控件添加和属性设置等。
3.编写、编译和运行VB程序的基本步骤:包括打开IDE,创建新项目,编写代码,设置属性,编译和运行程序等。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示例法和实验法。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VB集成开发环境(IDE)的界面和功能,以及VB程序的基本结构。
2.示例法:教师通过编写示例程序,展示如何使用VB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编程,并引导学生模仿和编写自己的程序。
3.实验法: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实践编写、编译和运行VB程序,加深对VB集成开发环境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计算机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教师准备一本关于VB课程设计开发环境的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复习。
最新人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第1课《vb开发环境简介》教案.doc

第一课 VB开发环境简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理解控件、属性等基本概念;学会使用VB中的标签、文本框、按钮等基本控件;能理解本实例,并能通过实例操作总结出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VB的信心。
教学重点熟悉VB工作室;通过实例了解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利用VB工具箱中的工具设计程序界面;会修改对象的属性。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学习、主动式任务驱动法及分层教学的方法,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运行一个wele.exe(由vb软件制作),如图:提问:这个程序是用什么语言设计的?总结学生的回答,该程序是用VB语言设计。
引出本节课讲解的内容。
学生观察这个程序,并回答教师的提问通过一个简单的程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引入下一阶段的知识讲解。
通过内容纲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新课讲解用机房广播软件播放课件1.1 VB语言介绍“考一考”(提问)VB语言是谁创建的,哪一年推出的?VB语言可以做什么呢?VB语言属于第几代编程言?VB语言的特点是什么?讲到VB语言的特点是简单易学,为什么呢?引出VB的概念,VB(Visual Basic)语言是Windows环境下快速开发应用程序的可视化编程工具。
(重点讲解“可视化”的定义)1.2 VB 6.0 的启动与退出教师在课堂演示VB 6.0 的启动与退出的相关操作。
在退出操作时,演示VB 6.0文件保存的不同之处(需要保存两次)。
1.3 VB 6.0的“工作室”展示:VB 6.0的程序界面提问:这个程序界面和其他软件(比如word、excel等软件)的界面有什么异同点呢?介绍VB软件和其他软件的异同点①与大多数软件一样有共同点: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②不同地方:控件工具箱、 VB工程管理器、属性窗口、代码窗口、窗体布局窗口讲解常用窗口的作用1、控件工具箱(演示控件的画法)2、窗体窗口3、工程资源管理器4、属性窗口(演示前景色、背景色、字体的更改)5、窗体布局窗口(演示其功能)以表格形式总结常用窗口的作用(PPT展示)1.4 制作第一个VB程序展示:制作第一个VB程序(情境导入的“wele.exe”)制作流程,一、创建界面二、设置界面控件属性三、编写代码四、运行程序五、保存和编译文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VB教案(全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法)1、教师提出疑问:如何打开并关闭vb程序,从而导入课题?软件开发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而期中程序设计就是它的最基础部分,这学期我们通过学习vb来掌握程序开发。
二、讲授新课(讲授演示法)1、启动与退出vb1.1启动vb:桌面上双击快捷图标,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命令。
教师讲解,有以下四种启动方式。
方法1.使用“开始”菜单的“程序”命令;方法2.使用“我的电脑”图标,找到“vb6.exe”并双击它;方法3.使用“开始”菜单的“运行”命令;方法4.利用快捷方式。
1.2 退出vb:执行“文件——退出”命令,点击标题栏的关闭按钮2、认识vb工作环境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
教师讲解,有以下两种退出方式。
1.“文件”菜单->“退出”2.Alt+Q系统将提示是否存盘,根据需要回答“Y” / “ N”3、设置vb工作环境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对vb程序进行相关设置,执行“视图”菜单中的命令,可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窗口。
4、运行示例程序演示“泡沫”、“飞舞的蝴蝶”、“计算器”。
形成性测试1、把vb工具箱中的每个控件的英文名对应的中文名标注出来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vb程序的基本知识:一、启动与退出vb二、认识vb工作环境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
板书设计第一课vb 开发环境简介一、认识vb二、演示示例程序作业练习课题第1课vb 开发环境简介课类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术语●熟悉vb开发环境●掌握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前提诊测1、如何打开并关闭vb程序导入新课软件开发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而期中程序设计就是它的最基础部分,这学期我们通过学习vb 来掌握程序开发。
《第一单元 第1课 VB开发环境简介 认识VB工作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认识VB工作环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VB(Visual Basic)工作环境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掌握窗口、菜单、工具等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熟悉VB工作环境的操作,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编程的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悉VB工作环境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掌握窗口、菜单、工具等操作。
2.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理解VB工作环境的交互性和灵活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计算机、VB编程软件、相关教材和教案。
2. 安排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们可以按部就班地学习VB编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计划将包括基础语法、数据类型、循环结构、条件语句、数组和函数等章节,并通过实际案例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教学方法:将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及时消化和理解所学知识。
将应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评估方式: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教室表现和实践项目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定期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5. 准备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准备相关教材、教案和教学视频等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总之,我将以周密的教学态度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实、有趣、有效的VB编程学习环境。
等候与学生们共同探索编程世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复习:之前学过哪些计算机语言?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门新的计算机语言——Visual Basic (简称VB)。
(二)新授内容1. 认识VB工作环境(1)启动和关闭VB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提问:启动VB的方法是什么?关闭VB的方法是什么?(2)主窗口的组成教师逐一介绍窗口各区域的作用,并演示。
VB程序设计教案(详细)

VB程序设计教案(详细)VB程序设计教案(详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教授学生如何使用VB(Visual Basic)进行程序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VB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编程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程序设计任务。
二、课程大纲1: VB简介- VB的起源和发展- VB的特点和优势- VB与其他编程语言的比较2: VB环境设置和基本操作- VB开发环境的安装和配置- VB集成开发环境(IDE)的介绍- VB项目的创建和管理- VB代码的编辑和调试技巧3: VB程序基础- VB程序的结构和执行过程- 变量和数据类型- 运算符和表达式- 控制流程和循环结构4: VB用户界面设计- VB窗体的创建和布局- 控件的选择和使用- 事件处理和交互设计- 窗体的美化和样式设置5: VB文件操作- 文件的读写和处理- 文件路径和文件操作函数- 文件输入输出流的使用- 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的处理6: VB数据库编程- 数据库的连接和操作- SQL查询语句的编写- 数据库表的创建和修改- 数据库事务的处理7: VB高级编程技巧- 函数和过程的定义和调用- 类和对象的使用- 错误处理和调试技巧- VB常用的扩展库和插件8: VB项目实践- 案例分析和实际项目- 项目需求分析和设计- 项目开发和测试- 项目发布和维护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师将通过实例演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VB程序设计的过程。
同时,还将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项目,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评估方法学生的评估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课堂讨论和互动参与程度- 期末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成果展示附件:1:示例程序代码3:课程作业要求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著作权法保护的创作成果的独有权利。
2:商标:指商标法保护的标志、名称、符号等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独有标识。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编程语言教学设计——以“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为例

数据 类 型 。 ( 5 ) 课堂小结 , 归 纳 知识 师生 一 起 总 结 V B语 言 的基 本 知 识 , 描述 V B的开 发环 境。教师强调表达式 的注意事项 , 从括 号、 运算符 、 标点符 号
等易出错 的地方说 明。
WEN L J DA0 HA NG
囊露瀚
鞭 — 一以“ V B 谱
【 摘 要】 本 文将任 务驱动 法结合 高 中信 息技 术 , 并以 《 v 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 进行课程设计。 【 关键词 】 任务驱动法; V B语言; 高中信 息技术
任务驱动法 以建构 主义理论 为基础 , 通过完成大 、 小任 务为 明线 ,以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达 到的教学 目标 为暗线 , 是 种“ 教师主导 , 学生主体” 的双主线教学方法。 它能够很好应 用于实践性、 操作性较强的教学 内容。通过不同任务的设置 , 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 , 对新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 长期 以来 , 基 础教育强调 接受学 习 , 学生 死记硬背 , 学 习主动性很低 。而新课标则提 出倡 导培养学生 自主学生 、 丰 动探究 、 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很明显 , 传统的讲授法 已经不太适用 于新课程 的教授 , 而任务驱动法这种“ 教 师丰 导, 学 生 丰体 ” 的 教学 方 法 则 很 好 的适 用 于 新 课标 的实 施 。 任 务 驱 动 法教 学案 例 的设 计 1 . 分 析 学 习 内容 本节课 内容讲述 了 V B语言的基本知识 ( 包括 V B程 序 的基 本部 分、 基本数据类型 、 常量 与变量 、 运算符 、 函数和表 达式 ) , V B可视化程序 的开发环境 , 属于基 础性 、 概念性 知 识。要求学生掌握 V B的基础知识 , 并且熟悉 V B丌发环境 。 本节课虽 然属 于概 念性 知识 ,但 是其 知识 点大都在实 践操 作后 才能领悟 , 尤其是熟悉 V B的开发环境 。选择任务 驱动法 , 让学生在做 中学 , 将 原本枯燥 无味的概念转化为学 生的实际操作 , 极 大的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 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高 中数学必修 模块 4 . 1“ 编制计 算机程序 解决 问 题” 部分 以及本模块第一章 的学 习巾, 学生 已经经历 了用计 算机解决问题 的基本过程 , 对V B开发环境有所 了解 。本节 课有 关 概 念 和 数 学 课 中 有 相 通 的 地 方 ,学 生 具 有 相 关 的 数 学基 础 , 因此学习起来相对 容易 , 但 对 于 不 同 的地 方 , 少 数 学生变通能力较差 。本节课之前学生 已经有 自主探究 、 小组 合作 的经历 , 并且 已经能够进行信息搜索与处理 的学生 , 学 生可 以在教师 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 , 自主探究 。 但 学 生 的 编 程 的 起 点 水 平 并 不 一 致 ,教 学 中要 关 注 全 体学 生 , 变 学生 的个体差 异为资源 , 发挥 同伴 互助作用 , 共 同提高课堂效率 。
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教学设计

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VB定义的常用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的定义方法,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的描述。
熟悉VB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环境,能调试简单的VB 程序。
2、方法与过程本节涉及到基础知识较多,所以要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从一个简单的求圆的面积的程序入手,从中分析VB程序一般包括的四部分,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而且结合练习来加强对这些新知识的巩固。
通过介绍VB程序的开发环境中的菜单、常用工具和常用窗口等,再通过上机操作运行一个程序,让学生更容易上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节是学习VB程序的重要的入门课,授课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思路,逐个问题解决,不可一蹴而就。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VB常用的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2)VB程序的开发环境2、教学难点把本节的内容加以运用三、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以下是一个“求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的程序,请你注意观察程序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并思考如下的问题:(1)程序有多少行,每一行的作用是什么?(2)如果按语句的作用区分,这个程序包含几个部分?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定义名为command1_click()的事件过程Const pi as single=3.14‘说明程序中pi是常量∏Dim r as single,s as single‘定义半径r和面积s为单精度实型r=inputbox(“r=”,”请输入半径”)‘输入r的值s=pi*r*r‘把表达式pi*r*r的值赋给sprint “圆的面积s=”;s‘把s的值输出到当前的窗体上End sub‘过程结束考察上述程序,我们容易看到:程序共有代码7行,每一行都是VB的一个语句,VB的程序就是由这样的一组语句组成。
每一个语句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书写的。
总结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VB程序的一般包括如下部分:(1)数据类型说明部分(2)数据的输入部分(3)数据的处理部分(4)数据的输出部分一、基本数据类型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加工处理的集合称为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
1.2VB6.0的启动与退出
教师在课堂演示VB6.0的启动与退出的相关操作。在退出操作时,演示VB6.0文件保存的不同之处(需要保存两次)。
1.3VB6.0的“工作室”
PPT展示:VB6.0的程序界面
提问:这个程序界面和其他软件(比如word、excel等软件)的界面有什么异同点呢?
介绍VB软件和其他软件的异同点
①与大多数软件一样有共同点: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
②不同地方:控件工具箱、VB工程管理器、属性窗口、代码窗口、窗体布局窗口
讲解常用窗口的作用
1、控件工具箱(演示控件的画法)
2、窗体窗口
3、工程资源管理器
4、属性窗口(演示前景色、背景色、字体的更改)
5、窗体布局窗口(演示其功能)
以表格形式总结常用窗口的作用(PPT展示)
1.5课堂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VB语言的常识、VB程序的开发环境(控件工具箱、窗体设计窗口、代码窗口、工程窗口、属性窗口和窗体布局窗口)和制作一个VB程序的步骤。
课后作业:探讨如何制作QQ登陆界面,用到哪些控件,哪些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完成?
学生观看自己电脑的屏幕,思考教师提出的四个问题,并回答
任务一:学会打开和关闭VB6.0。体验认识VB界面,学会程序的保存方法。(注意:需要保存窗体文件*.frm和工程文件*.VBp)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理解控件、属性等基本概念;学会使用VB中的标签、文本框、按钮等基本控件;能理解本实例,并能通过实例操作总结出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帮助学生树立VB程序(情境导入的“welcome.exe”)制作流程,
一、创建界面
二、设置界面控件属性
三、编写代码
四、运行程序
五、保存和编译文件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将该程序的操作流程以word的文件形式通过控制软件传送给学生(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独立完成,其他同学可以参考操作流程),并要求学生设计第一个VB程序。
提问:这个程序是用什么语言设计的?
总结学生的回答,该程序是用VB语言设计。引出本节课讲解的内容(PPT展示内容纲要),重点强调VB的“工作室”和“制作第一个VB程序”。
学生观察这个程序,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通过一个简单的程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引入下一阶段的知识讲解。
通过内容纲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主要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利用一个简单程序,介绍了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的开发环境和思想。让同学们初步体验VB语言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章节提供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思路。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初次接触VB程序设计,感到计算机编程高深莫测。我们正可以利用他们的神秘感揭开本节课的教学。通过他们自己编写小的程序来树立学习VB的兴趣。
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教师提问。
任务二: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打开VB软件,设计课前展示的welcome.exe程序。
通过四个问题简单介绍VB语言,让学生对VB语言有初步的认识。
以教师演示为主,介绍VB6.0的“工作室”的常用窗口的功能。
以一个简单的程序,既让学生体会VB中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较为复杂的程序设计做好准备。
新
课
讲
解
用机房广播软件播放课件
1.1VB语言介绍
“考一考”(提问)
VB语言是谁创建的,哪一年推出的?
VB语言可以做什么呢?
VB语言属于第几代编程言?
VB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PPT展示答案
讲到VB语言的特点是简单易学,为什么呢?引出VB的概念,
VB(Visual Basic)语言是Windows环境下快速开发应用程序的可视化编程工具。(重点讲解“可视化”的定义)
教学重点
熟悉VB工作室;通过实例了解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利用VB工具箱中的工具设计程序界面;会修改对象的属性。
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学习、主动式任务驱动法及分层教学的方法,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境
导
入
运行一个welcome.exe(由vb软件制作),如图:
《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教案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信息技术组刘炀宾
教学主题
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是普通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以VB基本概念和开发环境为主,本节通过一个简单的VB程序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探究VB的集成开发环境并进一步理解程序编写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编程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