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浅探
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浅探

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浅探古往今来,先、后天八卦图的结构问题一直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先天八卦结构因自“加一倍法”而出,自然排布,数列井然,自乾至坤无论从数学上还是阴阳理论方面均可找到明显的规律,而后天八卦图的结构排列则颇多争议。
笔者通过对先、后天八卦结构的研究,认为先、后天八卦不仅都具有极其对称的规律性,而且还具有同源性,可以相互演化。
现将笔者对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的探讨就正于方家,希望能有助于中华易学的发展。
一、先、后天八卦图的千古之争宋朝以前,并无所谓先、后天之说,先天八卦图为宋人邵庸所传,旨在解说《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诸语,并明其中所含的八卦方位。
邵庸在其《皇极经世》之《先天象数第二》中云:“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
八卦者,明交相错,而成六十四卦也。
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
故云数往也。
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
故曰:知来也。
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
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
”《周易本义》卷首云:“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
”此图方位,宋人以为创自伏羲,所以又称为“伏羲先天八卦方位”。
但是,由于《易传》没有明文阐述此类方位,汉学家多不信。
后天八卦方位之说始于邵子对《说卦传》中八卦方位的解释。
邵子《后天象数第五》中云:“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也。
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也。
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终于寅,离终于申,以应天之时也。
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长子用事,而长女代母。
坎离得位,而兑艮为偶,以应地之方也。
王者之法,其尽于是矣。
” 汉学家采用此图,但不取“后天”、“文王”之名,称为“帝出乎震图”。
图中震、兑、离、坎分别表示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又称“四正卦”,余四卦称“四隅卦”。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由三个爻组合的图像,称为“卦象”一共有八种,再给每一种卦象分别起个名称,共八个,故称“八卦”,即:乾,坤,震,巽(xun),坎,离,艮(gen),兑。
一、先天八卦
八卦有其生成的规律:
从上图中可看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分为阳爻和阴爻;两仪生四象:在阳爻和阴爻的上面,再分别加一阳爻和一阴爻,称为“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四象生八卦:在四组“两仪”上面再分别加一阳爻和一阴爻,即组成八卦。
“太极图”中有两个“鱼眼”,表示: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本节重点:
1、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2、表相: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3、卦象: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艮7,坤8。(即先天数)
八卦分别代表八种自然现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其对应为: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泽——兑。
就是说,一个卦象必须记住两个卦名,这样记忆: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八卦各有其方位:
请注意:中国古代的地图与现代西方的地图位置不同,中国地处北半球,房屋多为座北朝南,以面南为正位。面南时,其方位就是左东右西、前南后北,判断方位十分方便实用。
思谨画的先天八卦图中心一定要配有一个“阴阳鱼”,即“太极图”,其意为:
乾、兑、离、震四个卦表示“阳气”由盛渐衰,即每卦所对应的阴阳鱼中的白色部分由多渐少;
巽、坎、艮、坤四个卦表示“阴气”由弱渐强,即每卦所对应的阴阳鱼中的黑色部分由少渐多。
乾、兑、离、震四个卦依次左旋(逆时针方向转动);巽、坎、艮、坤四个卦依次右旋(顺时针方向转动)。
先后天易经八卦各种卦序排列原理

先后天易经八卦各种卦序排列原理一、阴阳爻:1、阴阳爻:▅▅▅▅▅阳爻,九。
阳爻在最下第一爻为初九,在最上第六爻为上九,在二至五爻为‘九二’至‘九五’;▅▅▅▅阴爻,六。
阴爻在第一爻为初六,在上爻为上六,在二至五爻为‘六二’至‘六五’。
2、爻位:八卦里,每卦3爻,自下而上,为下爻、中爻、上爻也。
64卦里,每卦6爻,自下而上,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也。
阳爻在最下第一爻为初九,在最上第六爻为上九,在二至五爻为‘九二’至‘九五’;阴爻在第一爻为初六,在上爻为上六,在二至五爻为‘六二’至‘六五’。
看64卦的卦象时,不论主卦互卦变卦,一般都以该三个爻的八卦之中爻为主事者。
64卦离,上下两卦对应的爻位,互相感应作用可以看出上下是否相应。
二、先天八卦图:1、八卦起源:传为伏羲圣王,根据阴阳四时变化,直接排出先天八卦图。
再把先天八卦图等分八份,就成为八卦。
每卦3爻,以下爻(初爻)为大为重,以上爻为小为轻。
方法如下:1)先画3个同心圆环,在其空白圆弧中间,涂出圆弧形阴阳爻(涂黑表示阴,涂白表示阳),每卦3爻,以下爻(初爻)为大为重,以上爻为小为轻。
就能直接排出先天八卦图。
按照古人习惯,以下为北方(配冬季),左为东方(配春季),上为南方(配夏季),右为西方(配秋季)。
2)内圈圆(下爻),从垂直子午线等分成2份,象征冬至到夏至为上半年、夏至到冬至为下半年。
相邻两格比较而言分阴阳:——上半年逐渐转暖为阳(涂白色);——下半年逐渐转冷为阴(涂黑色)。
第一爻(初爻)成。
3)中间圆环(中爻),再加上水平卯酉线,等分成4份,象征四时: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个季节的中点。
)相邻两格比较而言分阴阳:——上半年里,冬至后至春分较冷为阴(涂黑色),春分后至夏至较热为阳(涂白色)。
——下半年里,夏至后至秋分较热为阳(涂白色),秋分后至冬至冷为阴(涂黑色)。
第二爻(中爻)成。
4)外圈圆环(上爻),再把四季等分,等分成8份,象征八节: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
春秋古易:先、后天八卦图的三层结构密码

春秋古易:先、后天八卦图的三层结构密码(本文需要参考阅读本头条号《三张图看懂易经》《四张图看懂太极图》)把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轨迹标注在地面上,就是先、后天八卦图。
换个方式说,先、后天八卦图是把太阳、月亮运行轨迹投影在地上,形成的投影图。
第一层结构,标注东南西北的地理方位。
所谓“天圆地方”,并不是说地是方的,而是阴阳无形,万物有体,有体就有形状,有形状就有前后左右,就有东南西北的方位。
先天卦图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后天卦图,离南坎北,震东兑西。
所谓“四正之位”,是指地理方位的确立,天地定位,即是指此。
也就是立表测影中,通过划圆形来确定东西南北的方位的过程,所谓“方从圆出”的“圆方图”,以圆形求地之四方形以确定东南西北的方位。
方位是通过方形和圆形确定的,所以说数学源于天文,中国的古天文学是世界文明的源头。
(具体过程省略)。
第二层结构,确定太阳、月亮周日视运动的轨迹。
先天卦图,离为日在东,日出于东,而入于西。
东方为日出月落之位。
坎为西为月,月出于西而落于东,西方为月出日入之位。
描述的是太阳和月亮的周日视运动,也是白昼和黑夜的转换,是阴阳转换的一天周期。
下面两张图中的紫色线,代表日升月出的转换。
第三层结构,太阳周年视运动下,一年的阴阳转换周期。
夏至时,日出在东北方向,日落在西北方向,此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能量达到最高点,为夏天。
先天卦图为震卦、艮卦连线,后天卦图为艮卦、乾卦连线,也是太阳在北半球的直射的北回归线,是阴阳的转换线。
图中的黄色线。
冬至时,日出在东南方向,日落在西南方向。
先天卦图的兑卦、巽卦连线,后天卦图的巽卦、坤卦连续,也是太阳直射的南回归线,也是阴阳的转换线。
此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能量最少,是冬天。
图中的蓝色连线。
秋分和春分时,日出在东方,日落在西方。
先天卦图的离卦、坎卦连线,后天卦图的震卦、兑卦连线,是赤道线,也是阴阳的平分线。
此时昼夜均分,北半球分别是秋天、春天。
《淮南子·天文训》:“日冬至,日出东南维,入西南维;至春秋分,日出东中,入西中;夏至,出东北维,入西北维,至则正南。
有了这个口诀,先后天八卦图不仅会牢牢记住,还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有了这个口诀,先后天八卦图不仅会牢牢记住,还能发现更多
的秘密
梅花易数只需知道先天的卦数(卦序),后天的卦位。
下面这张图,大家只需记住顺序即可。
接下来要讲的这张图,叫做“后天八卦位”,先天记数后天记位,所以我们在记忆的时候,要牢牢记住“后天八卦位”的位置,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张图,以后所有从卦上看到的信息都会对应到每一个位置,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记住这句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离中虚,坎中满”,针对不好理解的断语,我们稍作解释,“乾三连”,指的是三条横线连起来;“震仰盂”,过去佛家人在乞讨的时候,往往会手托一个钵,而这个钵就叫做“盂”,这个卦上面是两组阴爻,下面是一组阳爻;“艮覆碗”,指的是把碗扣过来。
后天八卦配的是洛书文化,先天八卦配的是河图文化,因此河图洛书简称“图书”。
两张图我们可以结合来看,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就属于先天八卦序数套后天洛书位。
周易先天八卦的由来与后天八卦的演变

周易先天八卦的由来与后天八卦的演变八卦图分为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两种,先天八卦图出自伏羲;后天八卦图出自文王。
先天八卦图是从河图演变而来的,后天八卦图是从洛书演变而来的。
两种八卦不同之处在于次序不同、方位也发生了变化,在实际运用中后天八卦图用得比先天八卦图要广泛。
先后天两种八卦图对比一、先天八卦图先天八卦太极图的含义,乾为父坤为母,震离兑居左,巽坎艮居右。
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数字次序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先天八卦在运用中为体,后天八卦为用。
《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称为天地定位;震巽两卦对峙,称为雷风相薄;艮兑两卦相对,称为山泽通气;坎离两卦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
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
伏羲先天八卦图二、后天八卦图的含义,后天八卦起源于商代周文王,后天八卦可以说是是对先天八卦的衍生,后天八卦为先天八卦两两重叠,形成一卦,后天八卦的理论核心是五行学说。
震、巽属木,离属火,坤、艮属土,兑、乾属金,坎属水。
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万物和人体的基本元素。
后天八卦讲实用行,体现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
后天八卦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文王后天八卦图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区别先天八卦据传起源于人文始祖伏羲氏,距今七千年。
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以参宇宙玄机通过对世间万物万事得了解,把宇宙中的八种物质,归纳成八种不同的卦象。
他创造了八卦,其分别为: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
根据《易,系辞说》先天八卦的主导思想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其体现了宇宙形成的过程。
这里先天八卦已经形成了一个宇宙空间。
上为乾卦,下为坤卦,分别代表天和地,上下空间已有。
寻龙诀里的八卦图你看的懂吗?教你如何看懂先后天八卦图

寻龙诀里的八卦图你看的懂吗?教你如何看懂先后天八卦图小马哥设计——风水我们经常会在电视电影里面看到八卦图,特别是在电影寻龙诀里陈坤用八卦图找到出口,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却只知道八卦图却看不懂,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看先后天八卦图。
先天八卦图先天八卦图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在方位上是有区别的,我们现在一般用后天八卦图,但也看情况可以二者互用。
相信很多人都看见过太极八卦图,但有很多人都不一定了解。
简单介绍一下,使你有个初步的认识。
太极八卦图是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表示万物相互关系。
阴鱼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示法。
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互相渗透,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相合,相生相克,即现代哲学中和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示法。
以圆心可以分为四份定位四象。
四象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四象表述空间的东西南北,时间的春夏秋冬。
任何一组矛盾加中心就构成为三才。
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人为三才,又在四象的学说基础上更近一层,又增加了阳明、厥阳两面项,它与四象组成六合之说。
四象若加圆心就构成五行之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中间为土。
六合加圆心称为七星。
四象通过“一分为二”的切分,又构成八卦图。
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八卦加轴心称之为九宫。
配九宫数为乾九,坤一,巽二,兑四,艮六,震八,离三,坎七,中央为五。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5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中最原始的的物质。
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
但其含义不变。
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已经收录为儒家经典。
“_ _”是《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
【乾】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
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
11图尝试说明,先天八卦是如何变成后天八卦的,乾坤生六子过程

11图尝试说明,先天八卦是如何变成后天八卦的,乾坤生六子过程我们知道,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那先天八卦是怎么变成后天八卦的呢?学习了很多资料,感觉乾坤生六子的思路是比较正确的。
因为:先天八卦描述了天地的形成过程,开天辟地靠的是阴阳对峙。
而万物生长靠得是阴阳流转。
图1,先天八卦图我们知道,在先天八卦中,乾上坤下,阳升阴降到极点,开始了阳降阴升的过程(后天八卦的形成过程)。
具体有:1、阳右旋,乾顺时针转三位。
因为乾坤三爻相交,只有三交,所以转三位。
2、阴左旋,坤逆时针转三位。
因为后天八卦讲阴阳相交、相生,而且阳主阴从,所以阳顺时针,阴就必须逆时针,迎上去才能相交,同方向就只能造天地而不能生万物了。
3、乾坤生六子乾坤生六子,分别是震、艮、坎(属于阳),和巽、离、兑(属于阴)。
这个过程没问题,可以用下图精确表示。
这里阴阳属性的来源用贵寡法,也就是单数爻为阳则为阳,为阴则为阴,因为后天主要讲万物,讲人事。
这个在易经中有所论述:其问: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何故也?答曰:阳一君而多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少民,小人之道也。
图2,后天八卦形成过程4、乾坤生六子后是怎么样排布在后天八卦中的?图3,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重叠图图4,先天八卦图这个没找到可靠的资料,我自己琢磨了一下,不一定对,发出来给大家讨论。
第一步:乾坤初交生巽艮图5,乾坤初交生巽艮乾坤移动方式:乾顺时针移动一位到右上角,坤逆时针移动一位到右下角。
移动的原因上面说过了:阴阳相交。
为了好理解,图4中我们用数字来表示阴阳的数量,阳用“+”号表示,阴用“-”号表示,数字表示阴阳的数量。
看图3内圈,先天八卦中,本身存在巽和艮,而这一步又生成了新的巽和艮,所以巽的阴数为2,表示为:-2;艮的阳数为2,表示为:+2。
巽艮的移动方式:巽逆时针移到先天乾位;艮逆时针移到先天坤位。
移动的原因:阳降阴升,因为巽为阴,量为-2,在第一步后阴数量最多,所以升到乾位。
而艮为阳,量为+2,在这步后阳数最多,所以降到坤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浅探古往今来,先、后天八卦图的结构问题一直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先天八卦结构因自“加一倍法”而出,自然排布,数列井然,自乾至坤无论从数学上还是阴阳理论方面均可找到明显的规律,而后天八卦图的结构排列则颇多争议。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先、后天八卦结构的研究,认为先、后天八卦不仅都具有极其对称的规律性,而且还具有同源性,可以相互演化。
现将笔者对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的探讨就正于方家,希望能有助于中华易学的发展。
一、先、后天八卦图的千古之争宋朝以前,并无所谓先、后天之说,先天八卦图为宋人邵庸所传,旨在解说《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诸语,并明其中所含的八卦方位。
邵庸在其《皇极经世》之《先天象数第二》中云:“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
八卦者,明交相错,而成六十四卦也。
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
故云数往也。
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
故曰:知来也。
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
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
” 《周易本义》卷首云:“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
”此图方位,宋人以为创自伏羲,所以又称为“伏羲先天八卦方位”。
但是,由于《易传》没有明文阐述此类方位,汉学家多不信。
后天八卦方位之说始于邵子对《说卦传》中八卦方位的解释。
邵子《后天象数第五》中云:“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也。
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也。
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终于寅,离终于申,以应天之时也。
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长子用事,而长女代母。
坎离得位,而兑艮为偶,以应地之方也。
王者之法,其尽于是矣。
” 汉学家采用此图,但不取“后天”、“文王”之名,称为“帝出乎震图”。
图中震、兑、离、坎分别表示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又称“四正卦”,余四卦称“四隅卦”。
自此而后,易学人士围绕先、后天八卦展开了长达千年的争论,今人郭至成、郭涛在《走进伏羲——破解易学千古之谜》中指出:先天易学诞生后,一方面受到易学界的普遍重视,“打破了由王弼横扫象数给中国易学带来得七百多年得沉寂,为中国易学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高举义理派大旗的学者,一直没有停止对先天易学的批判。
”义理派的学者认为:“先天易学只不过是宋人陈抟、邵庸等人把道教炼丹术中的东西用来说易,那只是他们自己的易学,而与周易无涉。
”近代以来,先、后天之争犹未停顿,先天易以其科学性排列被更多“科学易”学者尊崇,而重视占卜和《周易》本经的学者则强调后天易学,或者强调二者的结合使用。
同时,一些严肃的易学者虽然试图在考古上获得先天易的确凿证据,却无功而返,从而使先、后天之争得以延续。
笔者以为,历史上先、后天之争皆起源于图,如果对先、后天图的方位排列有科学可靠的解释,则二者之争尽可休矣,如将精力集中于二者的运用上来,则中华易学还将获得新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了解先、后天之争的轨迹,在解释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之前,笔者想先对古今先、后天八卦图研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一)邵庸先生的研究。
邵庸区分出先、后天八卦方位,将先、后天八卦融会贯通,最先以先天数配后天图,自成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一家之说。
《本义》卷首云:“邵子云: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位,后天之学也。
”(《本义》)邵子在其著述《皇极经世》中对先、后天八卦方位还多有解释,关于先天方位,邵子云:“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天地之所阖辟,日月之所出入。
是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昼夜长短,行度盈缩,莫不由乎此矣。
”关于后天方位图,邵子云:“易者,一阴一阳之谓也,震始交者也,故当朝夕之位。
坎离交之极者也,故当子午之位。
巽艮虽不交,而阴阳尤杂也,故当用中之偏。
乾坤纯阴纯阳也,故当不用之位也。
”又云:“兑、离、巽,得阳之多者也。
艮、坎、震,得阴之多者也。
是以为天地之用。
乾极阳,坤极阴,是以不用也。
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
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也。
(二)尚秉和先生的研究。
尚秉和先生在其《周易尚氏学》中对先后天八卦也有自己的见解。
尚先生云:“先天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一阴一阳,相偶相对,乃天地自然之法象。
”又云此方位“在两汉皆未失传,至魏管辂,谓乾必宜在南生,以乾位西北不合,而疑圣人矣,则以先天位已失传,辂但见其尾,不见其首也。
历魏晋迄唐,无有知者。
至宋邵子揭出,《易》本始大明。
而黄梨洲、毛西河等,以邵子所传,本于道士,肆力掊击。
”并引据《左传》所载《易》占,指出:“艮与乾同位西北,巽与坤同位西南,坎兑同位西,震离同位东,左氏已备言之。
故荀爽、郑玄资以注经。
他若《乾凿度》,言先天意尤多也。
”(《周易尚氏学》)尚先生认为“后天方位”是由“先天方位”变来,指出:“八卦园布四方,各有其位,而先后不同,盖《易》之道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静而无为,惟阴阳相对必相交。
坤南交乾,则南方成离;乾北交坤,则北方成坎;先天方位,遂变为后天,由静而动矣。
《周易》所用者是也。
然《周易》虽用后天,后天实由先天禅代而来,不能相离。
故《说卦》首以‘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演先天卦位之义,再明指后天。
”(《周易尚氏学》)(三)《易纬乾凿度》的研究。
《易纬乾凿度》只对后天八卦的排列作出了解释。
书中云:“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
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
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
其布散用事也,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
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
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
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
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
乾制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
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
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
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以其类成矣。
”又云:“乾者,天也,终而为万物始,北方万物所始也,故乾位在于十月。
艮者,止物者也,故在四时之终,位在十二月。
巽者,阴始顺阳者也,阳始壮于东南方,故位在四月。
坤者,地之道也,形正六月。
四维正纪,经纬仲序,度毕矣。
”又云:“孔子曰:乾坤,阴阳之主也。
阳始于亥,形于丑,乾位在西北,阳祖微据始也。
”“阴始于巳,形于未,据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阴之正也。
”“君道倡始,臣道终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阴阳之职,定君臣之位也。
”(四)今人的部分研究成果。
今人韩勇在其著述《太易论》中认为:“先天八卦反映了太阳相对于地球周期运转得循环规律,其运动方向与月亮相对于地球的运转方向恰恰相反,前者是顺时针,后者是逆时针,所以太阳运动的卦序方向是震、离、兑、乾、巽、坎、艮、坤。
”并针对后天八卦方位图指出:“帝指的是太阳,太阳藏于坤,动于震,丽于离。
……健于乾、入于巽、陷于坎,是说太阳在南方乾卦位天气最干,太阳最炎,而至巽卦位,太阳就开始下落入地,到西方坎卦位太阳就已陷入地下,即日落西山。
至于‘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是说人们的社会活动是随着日出日落而变化的。
”但是,韩勇先生并没有对后天八卦方位的规律进行揭示,他对后天八卦表示不甚明了,认为后天八卦“不是从事物本质的变化出发,而是从半路起首,也就是说,不是依从于阴阳变化的规律,而是直接从乾坤两卦开头,所以造成了八卦方位的大变迁,因此它是唯心主义的产物。
…由于这种定位方法搅乱了阴阳原有的顺序变化,因此无法完成周而复始的周期循环,故不免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尽管后天八卦被后人广泛应用,但实际上是不科学的。
”今人苗孝元、姜在生在《易之道》一书中指出,先天卦和后天卦中必然存在一阴一阳之道,后天八卦中的阴四卦巽、离、坤、兑和阳四卦乾、艮、坎、震就是《周易》中的一阴一阳。
并据此认为,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一阴一阳相结合的状态,后天八卦方位表示一阴一阳相分离的状态。
今人郭至成、郭涛在《走进伏羲》中通过对先、后天之争的回顾,强调要换个角度论先天,提出“伏羲时代的易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追问。
经过他们对京房易卦序的分析,从立体易的角度认为伏羲时代的易学应当为立体易,其卦序应当为“天风山火,地雷泽水”的观点,认为这一卦序比邵子的所谓先天卦序更有意义,在思路上有新的突破。
上述对先、后天八卦图研究观点的鸟瞰,虽不甚全面,但基本上反映了千年来对于先、后天八卦之争的概貌。
这些观点均不无可取之处,但是由于没有从先、后天图的形成根源和结构分布的逻辑性上解决问题,因而未能真正彻底地清算这一千古之争。
二、后天八卦图具有巧妙的对称规律如前所述,先天八卦方位图因按照一阴一阳规律依次挨排所得,具有很强的对称性,体现了易简的精神,因而在卦画排列结构上容易为人了解,为人接受。
而后天八卦图则不然,其卦画结构至今无人破译,虽然人们发现了其中蕴涵的五行运行规律以及“乾统三男居北,坤统三女处南”的排列规律,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但是因为没有发现其排列卦画的高度对称性规律,因而使人不能不怀疑文王演卦的科学性。
由此看来,先、后天八卦图之争的关键在于找到后天卦的对称规律。
那么,后天八卦图的对称规律是什么呢?笔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其井然巧妙的卦画排列规律。
如图所示(见图一)巽离坤震兑艮坎乾(图一)将乾、坎、艮、震分别与其斜对角的巽、离、坤、兑比较,可以发现:乾卦的下两爻与巽卦的上两爻相同,为太阳;而乾卦上爻为阳,巽卦下爻为阴,正好相反。
坎卦的下两爻与离卦的上两爻相同,为少阴;而坎卦上爻为阴,离卦下爻为阳,正好相反。
艮卦的下两爻与坤卦的上两爻相同,为太阴;而艮卦上爻为阳,坤卦下爻为阴,正好相反。
震卦的下两爻与兑卦的上两爻相同,为少阳;而震卦上爻为阴,兑卦下爻为阳,正好相反。
如此看来,后天八卦图的方位对称排列昭然已揭。
后天图不仅具有一阴一阳的规律,而且还含有四象流转的规律,四象在后天八卦中从乾卦开始,依照太阳——少阳——太阴——少阳的规律自下而上周流运行,充分体现了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自震至乾,自乾至坤阴阳流转规律的相承性。
先天八卦图不过是对阴阳流转顺序的细致描述,而后天图则将阴阳、四象、五行浓缩于一处,凝聚而成一幅新图。
了解这一规律后,人们一直不理解的后天图为何不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为乾震坎艮,坤巽离兑的原因也会豁然而解。
了解这一规律后,我们不能不佩服先圣的智慧。
三、先、后天八卦图根源索解——河图数序那么,我们的先圣为什么要将乾卦置于西北,而不置于南呢?先、后天八卦图之间到底又什么渊源呢?笔者在进一步的思考中,借助五行八卦的匹配和对河图的推演,终于使这一千古大迷进一步得到了揭示。
我们知道,按照易学界的普遍认知,八卦和五行之间的匹配是:乾、兑属金,震、巽属木,坤、艮属土,离属火,坎属水。
同时,五行和河图数序之间的配合是1、6属水居北,2、7属火居南,3、8属木居东,4、9属金居西,5、10属土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