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秘书人物之司马光

合集下载

略论宋代秘书制度和人物

略论宋代秘书制度和人物

略论宋代秘书制度和人物作者孙波摘要:宋代强化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行政机构庞大,为保证其正常运作,建立了较完备的秘书制度,对秘书的选拔、秘书工作的保密、公文程式的规范化、秘书工作的签判、公文拟写的期限和传递等都有具体规定,其中有些对今日的秘书工作仍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宋代、机构、选拔、翰林学院、公文、特点。

一、宋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1.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1)中书省内的主事房、点检房、催驱房、班薄房、制敕库房。

中书舍人五案办事:上案、下案、制诰案、谏官案、记注案。

(2)门下省的通进司、银台司、章奏司、封驳司、发敕司。

进奏院:邸报、阖门通事舍人、阖门祗候。

给事中五案办事:同中书舍人(制诰案-封驳案)(3)尚书省内的秘书机构主要有开拆房、催驱房、班薄房、制敕库房。

官职如唐例:令、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左右员外郎。

此外尚书省各部也设立了专门的秘书机构,一般以案称之,如刑部设有进拟案,掌断案文书。

(4)枢密院的秘书机构有枢密院承旨司:下设兵籍库、吏房、教阅房;重要的秘书官:检详官。

(5)三司的秘书机构,三司是北宋前期国家最高财政机关,分盐铁,度支,户三部。

秘书机构:催驱房、开拆司、勾凿司,发放司。

小结:宋代中央政府秘书机构更为专业化,分别负责文书收发、等级、督促、催办、检查、拟稿、封驳、承转、保管、汇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系统周密,较之唐代更为成熟。

2.政事堂的秘书机构,政事堂的长官为正宰相。

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主要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

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3.地方秘书机构,宋代地方行政建制为:路、州、县三级,路下面有帅、曹、宪、司,四司官署中的主要秘书官:主管机宜文字官、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官。

州下面的官僚官有判官、掌书记、儒林郎。

县下面有主簙、押司、贴司、录事。

二、宋代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

司马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司马光的简介和历史故事

司马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司马光的简介和历史故事

司马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司马光的简介和历史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司马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司马光的简介和历史故事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是北宋时期的人。

司马光生平简介_3

司马光生平简介_3

司马光生平简介司马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伟大史学家,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一、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经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爱好。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名满九州。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司马光一生清廉简朴,不喜华靡。

史书上记载着他这方面的许多小故事,传为美谈。

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很钦佩他的品德,愿意与他为邻。

据说,司马光的妻子死后,家里没有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和亲戚主张借些钱,把丧事办得排场一点,司马光不同意,并且教训儿子处世立身应以节俭为可贵,不能动不动就借贷。

最后,他还是把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才草草办了丧事。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所谓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

司马光的品格德行、修学治史,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但对他的政绩,人们却时褒时贬。

保守派主政的时候,对其政绩大加褒扬,宋哲宗还赦令保守派的翰林学士苏东坡撰写神道碑文,洋洋几千言尽是赞美之辞。

而改革派当政时,司马光不仅漫有政绩可言,而且被列人奸相之列。

宋绍圣年间,御史周铁首论温公(司马光死后溢号)诬谤先帝,尽废其法,当以罪及。

朝廷不仅夺去了所有封号,而且还把其墓前所立的巨碑推倒。

王安石的学生章淳、蔡京主政时,为报复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的做法,将其与三百零九名朝臣列入元佑奸党,并要在朝堂和各州郡立奸党碑。

《司马光》《资治通鉴》 文言文

《司马光》《资治通鉴》 文言文

《司马光》《资治通鉴》文言文【一】司马光简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智和学识。

成年后,他投身政治舞台,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子中允、知制诰等职位,对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资治通鉴》的创作背景和目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记载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跨越1363年的历史。

司马光耗费15年心血完成这部巨著,其创作背景主要是针对当时史书繁杂、真伪难辨的问题,力求为后世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历史画卷。

【三】《资治通鉴》的内容概述《资治通鉴》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这段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事件。

书中不仅对历史人物的生平进行了客观的描述,还对他们的品德、才能进行了评价,寓教于史,旨在为后世提供一部富有启示性的历史读物。

【四】《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及其影响《资治通鉴》在我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史书。

自问世以来,该书一直备受推崇,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史学家、政治家都从中受益匪浅,如明朝的弘治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等。

【五】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运用《资治通鉴》的智慧虽然《资治通鉴》记载的是古代历史,但其蕴含的智慧对现代生活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汲取智慧:1.借鉴历史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可以从《资治通鉴》中了解历代兴衰、政治成败,从而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提供参考。

2.学习古人的品德和精神。

如司马光般忠诚、正直、勤奋的品质,以及书中诸多历史人物的崇高品质,都是我们现代人学习的榜样。

3.汲取历史智慧,丰富人生阅历。

阅读《资治通鉴》,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4.学会明智决策。

通过学习《资治通鉴》,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大势,培养战略眼光,提高自己的明智决策能力。

温公续诗话(宋·司马光)余干张可敬语文工作平台

温公续诗话(宋·司马光)余干张可敬语文工作平台

温公续诗话(宋·司马光)余干张可敬语文工作平台司马光(1019-1089年),字君实。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

仁宗时中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宋史》云:“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后拜相,力罢安石新法。

”着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涑水记闻》、《续诗话》等,并主编《资治通鉴》。

《宋史》、《宋史新编》、《东都事略》皆有传。

明司马露、马峦,清陈宏谋、顾栋高,皆编有《司马光年谱》。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编是曰《续诗话》者,据卷首光自作小引,盖续欧阳修《六一诗话》而作也。

”《温公续诗话》一卷,《郡斋读书志》着录于子类小说类,《直斋书录解题》着录于集部文史类,《四库全书》收于集部诗文评类。

《温公续诗话》小引称“诗话尚有遗者,欧阳公文章名声虽不可及,然记事一也,故敢续书之。

”其论诗观点与《六一诗话》相近。

《温公续诗话》力主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

”既要立意深远,表达含蓄,又不能晦涩难懂,当使人读后玩味而得之,才能发挥讽谏作用。

司马光推崇杜甫,认为“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并对其《春望》一诗的前四句散了精辟阐释。

此外,还赞誉魏野的人品,并称其作有诗人规戒之风。

《温公续诗话》中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如宋代九诗僧之名等。

诗话尚有遗者,欧阳公文章名声虽不可及,然记事一也,故敢续书之。

文德殿,百官常朝之所也。

宰相奏事毕,乃来押班,常至日旰,守堂卒好以厚朴汤饮朝士。

朝士有久无差遣,厌苦常朝者,戏为诗曰:“立残阶下梧桐影,吃尽街头厚朴汤。

”亦朝中之实事也。

惠崇诗有“剑静龙归匣,旗闲虎绕竿”。

其尤自负者,有“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

时人或有讥其犯古者,嘲之:“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

不是师兄多犯古,古人诗句犯师兄。

”进士潘阆尝谑之曰:“崇师,尔当忧狱事,吾去夜梦尔拜我,尔岂当归俗邪?”惠崇曰:“此乃秀才忧狱事尔。

惠崇,沙门也,惠崇拜,沙门倒也,秀才得毋诣沙门岛邪?”梅圣俞之卒也,余与宋子才选①、韩钦胜宗彦、沈文通遘,俱为三司僚属,共痛惜之。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光简介想要了解司马光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光简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光简介司马光是一个节俭节约、思想保守、博学多才、沉着冷静、重情重义的人。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简介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

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轶事典故司马光一生诚信,应该也是受父亲的诚实教育的影响,大概在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他不会做,姊姊想帮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离开了,後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等姐姐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姊姊是自己做的,父亲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

”司马光从此不敢说谎,年长之后,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没有说过谎言。

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还看过这张纸。

清人陈宏谋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

”後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也是一个“诚”字。

破瓮救友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我国古代秘书制度演变秘书素质与典型榜样组图

我国古代秘书制度演变秘书素质与典型榜样组图

我国古代秘书制度演变秘书素质与典型榜样组图在我国古代,秘书被称为史官、御史大夫、尚书、长史、主簿等,具有掌管图书典籍,收发奏章、草拟和上传下达的职责。

私人秘书始于清朝,称幕客,也称西席、馆师、宾师等,俗语称为师爷。

是辅助决策,综合协调,沟通信息,办文、办会、办事等为主要职能。

A.古代秘书漫谈古代中国皇帝的身边也有秘书,为朝廷撰写公文。

公文的形式五花八门,诏书,圣旨,甚至墓志铭,所不同的是,古代秘书撰写的是有偿公文。

开皇年间,隋朝开国元勋郑译复爵沛国公、位上柱国。

郑译在几年前被贬为隆州刺史,这次回京治病,隋文帝设宴招待他,宰相高颍等人都来作陪。

在喝酒言笑中,隋文帝忆起旧情,便当众宣布恢复郑译的沛国公爵位,并当即指示内史令李德林起草诏书。

高颍见郑译喜事降临,便开玩笑说:“笔干了。

”言外之意是要花钱买笔墨了。

郑译回答说:“我出外做地方官,这次因病请求回京,承蒙皇上批准便打马回朝,无一文钱在身,拿什么给你们…润笔‟呢?”隋文帝听罢大笑。

据清代学者赵翼考证,润笔这个词儿便是从这里来的。

现在作文受酬俗称稿费,古代则通常叫做润笔。

古人作文受酬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为活人写寿序,给死者撰碑文。

如唐代大散文家韩愈,写碑文颇得润笔之利;北宋诗人王禹偁贬官外放商州时,也写过好些碑文,且自作诗云:“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二是为皇帝、大臣和朝廷、官府起草公文受赏赐。

这种公文可称作有偿公文。

古代秘书撰写公文,和作家撰写寿序碑文一样,有时是可以得到赏赐、获得酬劳的,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中说,在宋初,秘书写公文“皆有润笔物”。

宋太宗赵光义时,还“立润笔钱数,降诏刻石于舍人院(秘书办公的地方),每除官(任命官员)则移文督之”。

秘书领了俸禄,写公文却还要另外获酬,而且在宋朝还订立制度要大家共同遵守,这种做法确实让人费解。

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那就是秘书的俸禄普遍很低,有的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杨亿是公文大手笔,长期在朝廷从事秘书工作,因为家贫,他曾经请求去地方上做官。

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

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

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一代名臣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司马光是宋朝人,出生在北宋的宋真宗在位时期,父亲的光山县的一个县令,就以县名为其取名。

不过司马光主要生活的年代为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这三朝,最后在宋哲宗在位时期病逝。

宋仁宗时期,时年二十岁的司马光就考取了进士,从而进入官场,担任华州判官。

此后,司马光担任了苏州判官、宣德郎、权知丰城县事、馆阁校勘、通判等地方官职,期间与石昌言成为了好友,也娶了张存之女,受到了庞籍的赏识和推荐,写了很多评论古今的文章,但也经历了失去双亲的痛苦。

嘉祐三年,司马光回到中央任职,历任开封府推官、起居舍人,并一直在知谏院做事。

宋英宗期间,太后与皇帝的关系紧张,司马光接连上书以平衡双方的关系,奏请朝廷体恤百姓,劝谏皇上停止“义勇”的措施。

司马光做了多年的谏官,屡次上书劝谏都不被采纳,就要求罢免自己,但还是当了龙图阁直学士。

司马光呈上了《通志》,得到宋英宗的称赞,皇帝还为他建立书局鼓励他继续著书。

宋神宗期间,司马光先后做过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知永兴军、资政殿学士,期间因与王安石的主张不和而多有争辩,曾离开中央十五年撰写了《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故事司马光的故事被后人流传了下来,其中有不少故事体现了他的品格,具有学习的意义,如诚信卖马、藏书故实、圆木警枕、诚信卖马,流传最广的是破瓮救友。

低调淡泊:司马光从小就崇尚简朴,家中的大人给他穿华丽的衣裳,他很害羞,就把衣服脱了,长大后见到宗仁宗,大家都戴了鲜花,只有他不戴,直到被提醒后才勉强戴上了。

司马光也不介意下人对他的称呼,家中的老仆叫他“君实秀才”,被苏轼嘲笑,说他现在贵为宰相,应该叫他“君实相公”,司马光就比表示苏轼把老仆教坏了。

藏书故实:司马光在家中收藏了丰富的书籍,住在洛阳时,就买了二十亩的地修建了“独乐园”,专门用来藏书,里面有上万卷的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秘书人物之司马光
潘怡婷07(11)02070394
秘书这个职位的历史源远流长。

所谓秘书,即辅助领导处理政务,具体从事文字的工作者。

如主簿、军中文书、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府幕宾都可称为古代秘书,宋朝的中书令,即朝廷的秘书长。

他们为皇帝或官员起草文书、整理文件,并有提出意见的机会,因此秘书的官职不是很大,但很容易引起当权者的注意。

本文将重点说说曾做过三年秘书工作的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

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光一生经历非常丰富,从20岁考中进士以来就混迹官场,在多个岗位工作过,其中在宋神宗即位的当年(公元1067)闰三月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到熙宁三年(公元1070)九月出知永兴军,这三年半的秘书工作经历,虽然时间不长,却给我们做好秘书工作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

司马光秉性刚直,在从政活动中亦能坚持原则,积极贯彻执行有利于国家的决策方略。

而在举荐贤人、斥责奸人的斗争中,他也敢触犯龙颜,宁死直谋,当廷与皇上争执,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仁宗得病之初,皇位继承人还没确定下来。

因为怕提起继位的事会触犯正在病中的皇上的忌讳,群巨都缄口不言。

司马光此前在并州任通判时就三次上奏提及此事,这次又当面跟仁宗说起。

仁宗没有批评他,但还是迟迟不下诏书。

司马光沉不住气,又一次上书说:"我从前上呈给您的建议,马上应实行,现在寂无声息,不见动静,这一定是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何必马上做这种不吉利的事。

那些小人们都没远见,只想在匆忙的时候,拥立一个和他们关系好的王子当继承人,像“定策国老”、“门生天子”这样大权旁落的灾祸,真是说都说不完。

仁宗看后大为感动,不久就立英宗为皇子。

英宗并非仁宗的亲生儿子,只是宗室而已。

司马光料到他继位后,一定会追封他的亲生父母。

后来英宗果然下命让大臣们讨论应该给他的生父什么样的礼遇,但谁也不敢发言。

司马光一人奋笔上书说:"为人后嗣的就是儿子,不应当顾忌私亲。

濮王应按照成例,称为皇伯。

"这一意见与当权大臣的意见不同。

御史台的六个人据理力争,都被罢官。

司马光为他们求情,没有得到恩谁,于是请求和他们一起被贬官。

司马光在他的从政生涯中,一直坚持这种原则,被称为“社穆之臣”,宋神宗也感慨地说: "像司马光这样的人,如果常在我的左右,我就可以不犯错误了。

司马光身为秘书,不仅仅是遵从指示办事,更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宋神宗即位不久,群臣就上疏请求给其加称尊号为“奉元宪道文武仁孝”皇帝。

神宗不同意,就让司马光起草诏书。

司马光对神宗说:“皇帝上尊号之礼,不是先王令典,起源于唐朝武则天和唐中宗之时,后来成为惯例。

先帝英宗在位时不接受尊号,人人称颂。

英宗末年,有人建议说国家与契丹文书往来,他们有尊号而我们没有,认为是大耻辱,就又在不适当的时候奉上尊号。

以前汉文帝时,匈奴自称‘天地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却没有听说汉文帝也给自己加什么大名号。

希望陛下追求先帝本意,不要接受这一尊号。

”神宗听了,极为高兴,亲手写诏答司马光说:“不是爱卿,朕就听不到这样的话。

”同时勉励他“善为答辞,以示中外”。

司马光之所以能得到神宗的称赞,是因为他在奉命起草这一批复时,没有简单从事,而是把加称尊号的来龙去脉和不接受尊号的理由,详细透彻地向宋神宗汇报清楚,从而坚定了宋神宗不给自己加尊号的想法。

由此看来,司马光这个秘书并不是仅仅按神宗的意图办事,他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提出有用的意见和建议,有着超前服务、主动服务的意识。

司马光一生忠孝节义、恭俭正直,他安居有法、行事有礼。

司马光的品格德行、修学治史,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在封建时代,司马光是孔门的第三个圣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样在孔庙享配。

时至今日,人们仍记得历史上有一"涑水先生",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参考书目:
[1]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六十三•答范梦得,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
[2]钟小安,楼淑君,中国秘书简史,重庆大学出版社
[3]国试书业策划组,中国秘书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杨剑宇,中国秘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5]李昌宪,司马光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6]禾稼,司马光,吉林美术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