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怎么都快乐》说课评课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7怎么都快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7怎么都快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7怎么都快乐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玩、很、当、音、讲、行、许”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独处一人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13个生字,学会“玩、很、当、音、讲、行、许”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上课前,同学们玩了什么?几个人玩的?你觉得这个课间过得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都快乐》一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怎么都快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怎样才快乐?怎么能都快乐?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玩、很、当、音、讲、行、许”,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独处一人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怎么都快乐》教案(9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怎么都快乐》教案(9篇)《怎么都快乐》教案设计篇一1、通过探索发现关节的有趣和有用。
2、能积极参与活动,知道在活动中要保护关节。
3、愿意观察和探索,能主动说出自己的发现。
1、物质准备:跳响板6副、皮球6个、沙包6个、夹板若干、音乐磁带。
2、幼儿经验准备:会拍球、初步知道在运动中如何保护身体。
1、幼儿自由选择体育器械锻炼,体验关节的运动。
(1)身体各部分的准备。
(2)幼儿自由玩体育用具。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关节。
(1)教师: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玩的时候身体什么地方在动?(2)组织幼儿讨论:运动时为什么腿、手、胳膊能动起来的呢?(3)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关节吗?身体上哪些地方有关节?(4)教师小结:人体上有很多关节,是关节让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动起来的。
3、引导幼儿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1)游戏“扭一扭,动一动”:教师出示关节娃娃,请幼儿做一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让关节娃娃学一学,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来做一做他的动作。
(2)每组提供一个关节娃娃,让幼儿看一看关节娃娃做动作时身上那些关节在动。
(3)发现关节能够弯曲的有趣特点。
4、游戏“机器人拍球”,引导幼儿体验关节的重要性。
(1)幼儿双臂套纸筒,教师发出口令,幼儿进行拍球,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拍的球多。
(2)引发讨论:为什么不带纸筒拍的快,带了就拍的慢呢?(3)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
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5、引导幼儿通过交流,初步了解在运动中怎样保护关节。
(1)教师: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关节的帮助,关节对我们的活动这么重要,那我们在运动中要怎样保护关节呢?(2)师幼共同小结:我们在运动时,要用正确的方法和姿势,剧烈活动前还要进行准备活动,活动时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保护我们的`关节不受伤害。
《怎么都快乐》教案篇二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好玩很大当时口音听讲才行许多2.导入新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7 怎么都快乐教案与反思精品

7 怎么都快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铁山学校何逸春▶教学目标1.认识“怎、独”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的字音;会写“玩、很”等7个字。
2.联系上下文了解“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等词语。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教学重难点1.联系上下文了解“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
2.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的生字,要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怎、篮、连、运”,后鼻音“绳、讲”;多音字“得”也是读音的难点,要帮助学生正音。
字形上,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要充分利用学过的偏旁进行字形识记,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学习生字。
(2)写字:在指导书写时,可以提示学生先将7个字归类,同样偏旁的字,可以放在一起指导,进行比较书写。
对于王字旁、双人旁,应加强示范与指导,注意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2.朗读指导要指导读好诗歌中几个句子的停顿。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请学生读给大家听,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读好句子的停顿。
本课诗歌描述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因此指导朗读时要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游戏的画面,带着感受朗读,读出诗歌的情趣。
诗歌的节奏应以学生理解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轮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达成朗读的目标。
3.理解运用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了解词语的意思。
本课学习中,“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都可以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诗歌展现的“快乐”主要是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游戏的名称又以相同的结构出现,这类词语的学习和对课文的理解,应该层层推进:①在导入部分让学生回忆课间活动,让学生对动宾短语有初步的感知。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7怎么都快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7怎么都快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7怎么都快乐教案与反思第【1】篇〗《怎么都快乐》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怎、独”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玩、很、当、音”4个字。
2.学习课文第一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独自、静悄悄”的意思,积累“跳绳、搭积木、听音乐”等动宾结构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一个人玩游戏的快乐和情趣。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课内生字。
2.学习课文第一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独自、静悄悄”的意思,积累“跳绳、搭积木、听音乐”等结构的词语。
【教学难点】能体会一个人玩游戏的快乐和情趣。
【教学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你们课间喜欢玩什么游戏呀?预设:拔河、打篮球、下象棋、踢毽子、跳绳……2.大家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感受如何?预设:特别快乐。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怎么都快乐》,齐读课题。
(板书:怎么都快乐)4.点拨:“怎”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它是一个平舌音,前鼻音,读“zěn”。
(1)通过生字卡片认读“怎”。
(2)指名读,指名组词。
(3)尝试用“怎么”说一个句子,其他同学帮忙指正。
预设1:怎么玩都快乐。
预设2:这个公园怎么看都美丽。
设计意图:在回忆游戏的同时,认读一组简单的动宾结构的短语,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标好小节。
(2)认真读课文,把自己读不准的字圈一圈,画一画。
(3)学生自读时,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设计意图:自主按要求朗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关注重点读音,读准课文,为深入研读做准备。
2.集中识字小朋友们读得真准确!为了更好地学好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生字学会吧!(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词语:① zěn dú xì lián怎么独自游戏连忙② tiào shénɡ jiǎnɡ yǔ跳绳讲故事打羽毛球pái lán yùn打排球打篮球开运动会(2)请同学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你们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3)点拨:①借助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跳、绳、讲、球、排、篮”。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第7课《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第7课《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与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7怎么都快乐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情感乐观积极。
这首儿童诗十分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
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折纸船、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
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词。
课前准备1.教学辅助。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师:孩子们,刚才的课间十分钟里你们玩得快乐吗?说说为什么?2.师小结:是呀,一个人玩有一个人玩的快乐,有许多小朋友玩,大家会感到更快乐,无论怎么都快乐。
3.板书课题:怎么都快乐4.指导朗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设计意图:以课间十分钟为话题和学生交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师生对话,同时因为聊感兴趣的内容而产生了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把诗句读通读顺。
2.学习新字新词。
出示生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怎、很、音”,后鼻音“绳、讲、行”。
读准多音字“得”,强调在本文中读děi。
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朗读词语。
怎么独自跳绳羽毛球排球篮球游戏运动会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玩游戏①自由读一读。
②观察第二组词语。
有没有发现什么特点?都是前面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③学生自由说几个这样的词。
3.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
《怎么都快乐》说课稿

《怎么都快乐》说课稿一、说教材《怎么都快乐》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儿童诗。
全诗共有四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和许多人玩的不同乐趣。
诗歌每小节结构相似,都是先说“几个人玩,很好”,接着说这样玩的特点,最后几行进行具体的玩法举例。
课文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述对快乐的理解,一人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快乐,事事有快乐,怎么样玩都会快乐,在反复诵读中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如“独自、静悄悄、有劲”等仍可以联系上下文来了解意思。
诗歌语言通俗,诗句简短,节奏感强,非常适合朗读。
每小节列举的各种游戏都是以相同的形式出现:踢毽子、讲故事、打排球、听音乐……本课要认读的生字大部分在这些词语中,识字、读词语、学文可以有机融于一体。
二、说学情虽然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仍有必要在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和趣味活动中,例如奖励大拇指(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个大拇指,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优胜者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级,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顶峰)小组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后,评出最佳小组)等活动,寓教于乐,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读好词语间的停顿和感叹句,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独处的快乐和与人相处、游戏的快乐。
3.能正确认读“怎”等13个生字,区分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读记“怎么”等9个词语,归类积累“跳绳”等动宾类词语,尝试说这样的词。
4.能正确读写“玩”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书写汉字。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语文《7 怎么都快乐》优质课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7怎么都快乐【教材分析】课文通过浅显的小诗,告诉学生要学会与人相处,获得快乐。
教学应该突出“读”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了解课文内容,与人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语言积累。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课文插图美,通过组织充分的自学、伙伴学、小组学等学习活动,实现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语文课堂。
识字教学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堂上主要采取自主识字,互动生成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玩、很、当、音、讲、行、许”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独处一人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13个生字,学会“玩、很、当、音、讲、行、许”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上课前,同学们玩了什么?几个人玩的?你觉得这个课间过得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都快乐》一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怎么都快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怎样才快乐?怎么能都快乐?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7 怎么都快乐 精品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7怎么都快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玩、很、当、音、讲、行、许”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独处一人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13个生字,学会“玩、很、当、音、讲、行、许”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上课前,同学们玩了什么?几个人玩的?你觉得这个课间过得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都快乐》一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怎么都快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怎样才快乐?怎么能都快乐?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玩、很、当、音、讲、行、许”,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独处一人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课前准备:生字,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都快乐》说课评课
一、理论依据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从语用角度明确提出,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二、教材分析
《怎么都快乐》是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部分第七课的内容。
本单元围绕“伙伴”这一主题编排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三篇课文。
《怎么都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生字词大多是以“动词+名词”的形式出现,十分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
本课需要认识13个字,会写7个字。
在需要会写的字中,
“玩、很、当、许、行”五个汉字的音节为两拼音节,“讲”这个字的音节是三拼音节,“音”字的音节为整体认读音节;“行”和“当”是多音字,虽然本课没有出现其他字音,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孩子们也会遇到。
比如在第七单元“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中,《孙悟空打妖怪》一文中提到的,“分不清,上了当”一句中就要读作“dàng”这个音节。
可以运用形声字的方法学习“许、讲”,运用图解的方法学习“玩”和“很”,数笔画的方法学习“当”,利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习“音”,运用象形字的方法学习“行”。
需要注意左右结构的“玩、很、讲、行、许”要写得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的“音”是上宽下窄,在书写“当”字时要注意“先中间后两边”的书写规则。
本课需要学生积累动宾词语,如:跳.绳、踢.足球、讲.故事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动宾词组,有的是由两个字组成,有的是由三个字组成的。
积累这些动宾词组前,让学生初步了解词语特点,即:加点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着的是表示名称的词,此时初步接触这样结构的词语,为二课时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积累动宾词组做好准备。
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意在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运用词语。
三、学情分析
从孩子现状来看,进入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课前要预习新知识,能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数一数”等方法认识生字。
部分学生可以运用图解方法学习一字带多字、一字组多词。
在书写方面,大部分学生知道在书写前一定要观察书中字帖,看看汉字的间架结构。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由“观察汉字”转化为“书写汉字”的过程有些困难。
特别是在书写这一组合体字时,同样是上下结构的字,但“音”字书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当”字上下宽窄基本相同。
这些细微的区别,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样学生可以做到正确书写,合理占格。
鉴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需要教师指导。
在积累词语时,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关注汉字部首表意的特点选择恰当动词,例如打排球、踢足球等。
但是由于学生第一次在书面语言中接触到动宾词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词语构成的特点,做到有效积累。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分析,教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词语、日常生活认识文中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的字音。
2.运用识字方法认识7个会写汉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3.学习联系上下文初步了解词语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等词语。
4.正确朗读诗歌,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教学重点:
1.结合词语、日常生活认识文中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的字音。
2.运用识字方法认识7个会写汉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3.学习联系上下文初步了解词语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等词语。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诗歌,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以下是本课的教学流程,我简要说明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努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积累词语。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就会成为负担。
依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上课伊始,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做“小手拍拍”的游戏,巧妙导入新课,学生一齐诵读儿歌:小手小手拍一拍,自己拍手有意思;小手小手对对拍,两人拍手做朋友。
几人一起拍拍手,绕绕脖子点点头,大家一起拍拍手,快乐游戏乐悠悠!学生一人拍手、同桌拍拍手、四人小组合作拍着手。
(一)开课游戏 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 认识汉字
拼:拼读音节 认:认读词语 辩:辨析字形 (三)再读文本 随文识字
(四)独立识贴 正确书写
(五)整体读文 问答质疑
读:读中理解 做:游戏巩固
儿歌的每句话与课文各个小节的内容遥相呼应,教师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个人玩、两个人玩儿、多个人玩儿时不同的快乐。
这样做既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进入上课状态,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体会快乐的滋味。
在识字环节结束后,教师设计转盘游戏、汉字扑克牌等游戏环节,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而且让学生获得快乐的体验,这也与课题《怎么都快乐》相照应。
(二)运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学生受认识水平和生活经历制约,理解词语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设计时,教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年龄特点以及教材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
层次一:在独立识字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
识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本环节,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各科基础知识的起点。
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
郭沫若也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
专家们的论证也说明: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足见识字的重要性。
可是学汉字是一件枯燥的事,怎样让它变得生动、有趣呢?识字活动,要根据儿童心理规律,依照汉字本身的规律,让儿童用自己用感兴趣的方法识字,教师结合学生的所说内容恰当点拨指导。
课上,教师安排了独立识字环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方法识记汉字,比如在学生运用数一数的方法学习“当”时,教师注意到笔顺是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及时通过板书呈现,学生学习时便一目了然。
再如本课要认识13个合体字,书写7个合体字,学生在独立学习时能够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记忆汉字。
在课堂交流过程中,结合学生所说,教师及时总结,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识记方法记忆汉字,为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打下基础。
层次二:在教师导学过程中,了解汉字文化
记忆一类字时,教师从不同结构、识字方法、易错笔顺等方面,以不同侧重帮助学生积累。
在学习汉字“行”时,教师利用图片解读“行”的本意就是“道路”的意思。
为了突出直观性,教师先出示“行”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图形与字
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行”字由金文、小篆,最后演变成现在的楷体的过程。
此时此刻,学生一边观图,一边聆听教师的讲解,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这样做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汉字文化的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也谈到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
层次三:在语言文字训练中,促进思维发展
对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思维导图则是教师在平时课堂识字环节采用的有效方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它赋予学生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激发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力。
思维导图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孩子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必须将脑中产生的各种想法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或按照属性予以分类,绘制成思维导图,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更有组织、更清晰,更有条理。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思维导图已经出现,孩子非常喜欢运用这种方法识字,教师便在教学中尝试运用。
以“玩”字为例,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小组内写一写和“玩”相关的汉字,集思广益,学生运用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写到了“园”和“完”,通过观察偏旁写出了一组按相同偏旁归类的带有王字旁的字,一字带多字。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思维过程,这种训练形式既扩大了识字量,又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以上这些识字方法的应用,真正使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善于识字,让识字成为一种快乐的学习活动。
(三)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律,强化写字训练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加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郭沫若先生曾经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