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在危险度评价中的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模拟题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20 分)1.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
A.提高职业卫生科学水平B.积极防治职业病C.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D.检测、评价和消除不良劳动条件E.提高劳动生产率2. 医学上所指的职业病是泛指劳动者在其职业活动中()。
A.政府规定的职业病B.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特定疾病C.法定职业病D.职业史E.工作有关疾病3. 下列属于一级预防的是()。
A.改变工艺,改变原材料和设备B.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C.使用优质原料、保证产品质量D.对已患病者正确诊断,及时处理,积极治疗E.毒代动力学研究4. 决定氧上限的主要因素是()。
A.呼吸系统B.排泄系统C.内分泌系统D.心血管系统E.神经系统5. 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体力劳动强度划分的依据是()。
A.疲劳感B.氧需C.劳动强度指数D.劳动工时E.能量代谢6. 静力作业时肌肉的主要收缩方式是()。
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等长和等张收缩D.间断性收缩E.持续性收缩7. 动力单元的主要组成是()。
A.肌肉和骨骼B.骨骼、关节和神经C.肌肉、骨骼和神经D.肌肉、骨骼和关节E.肌肉、骨骼、神经和血管8. 职业中毒是由于()。
A.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B.接触生产中各种化学物引起的中毒C.接触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中毒D.接触生产性化学物引起的中毒E.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中毒9. 体内不易分解的气体或易挥发性毒物主要()。
A.经肺随呼气排出B.经肾随尿液排出C.经肠道随粪便排出D.经皮肤随汗液排出E.经眼随泪液排出10. 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亚硝酸钠B.依地酸二钠钙C.阿托品D.美蓝E.青霉胺11. 刺激性气体引起的肺水肿主要分期为()。
A.急性期、慢性期、肺水肿期、恢复期B.刺激期、肺水肿期、恢复期、痊愈期C.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痊愈期D.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痊愈期E.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12. 造成中毒的血液中可查到海因茨(赫恩氏)小体的毒物是()。
农药对植物污染的SODPOD等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第32卷第1期济 宁 医 学 院 学 报2009年2月Vol 132,No .1JOURNAL OF J I N I N G MED I CAL COLLEGEFeb,2009农药对植物污染的S OD P OD 等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程晓平 综述 陈雁君 刘 君 审校(济宁医学院卫生化学教研室) 农药通过抑制昆虫乙酰胆碱酯酶或脑细胞微管蛋白聚合等方式来达到除虫效果,对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用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上效果明显。
当植物接触一定量农药后,通常通过检测农药在植物体内的残留来判断植物受农药污染的程度,所以对植物中农药残留量测定的研究报道较多。
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农药污染对植物生物标志物影响的研究。
生物标志物(bi omarker )为生物有机体接触某种外源毒物后,出现的各种生物系统(包括细胞内的DNA 、蛋白质、酶系统、谷胱甘肽、抗坏血酸以及结构生理生化功能等)的改变[1]。
农药污染植物后,可渗透其表皮蜡质层或组织内部,进入到细胞中,造成活性氧防御能力降低,短期内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
具体包括:(1)超氧阴离子;(2)过氧化氢(H 2O 2);(3)羟自由基。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对机体的损伤主要是氧化脂类、蛋白质、酶和DNA,最后导致生物膜的损伤,蛋白变性,酶失活和DNA 复制错误,对细胞极为有害[2]。
体内清除氧自由基的物质主要有:(1)抗氧化物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 mutase,S OD )、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 )、过氧化物酶(per oxidase,P 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 one per oxidase,GPX )等;(2)非酶类:主要为一些低分子量的抗氧化分子,如V itE 、V it C 、谷胱甘肽等。
本文就农药污染对植物中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抗氧化酶、抗氧化分子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一)环境与环境卫生的概念1.环境的定义: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由各种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所组成。
(1)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指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它由各种物质因素所组成。
自然环境又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是指天然形成的,未被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
原生环境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也会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某地区氟的含量过高就会导致氟中毒,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这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故又称地方病。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活动使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如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
(2)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体系,它由各种非物质因素组成。
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与社会人际关系等。
2.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health)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对象,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二)环境污染及其来源1.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
扰乱了生态平衡。
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称为公害(public nuisance)。
由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称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
(1)污染源(pollutant source):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或设备与装置,即污染因素的发生源。
生物标志物在肿瘤遗传易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在肿瘤遗传易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郑大明;苏军英
【期刊名称】《预防医学论坛》
【年(卷),期】1996(0)4
【摘要】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不仅涉及诸多外部因素,如生活方式、接触环境中化学污染物、摄食食物中致癌物等,而且与个体对环境毒物的反应性有关。
因而识别与评价易感个体与人群,并通过预防与干预手段防止外部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各国学者关心并重点研究的课题。
生物标志物是指生物体内生化的、分子的。
【总页数】3页(P327-329)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肿瘤遗传易感性;P53基因;致癌物;效应生物标志物;DNA加合物;危险度评价;染色体畸变;DNA修复;修正因子
【作者】郑大明;苏军英
【作者单位】山东省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3
【相关文献】
1.应用ROC曲线对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和AFP在乳腺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J], 沙玲;曹研;施莉
2.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在肿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J], 王颖
3.生物学变异推导出的质量规范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标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章晓燕;王薇;赵海建;张传宝;钟堃;何法霖;王治国
4.致癌剂个体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在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J], A.J.Likhachev;李颖;薛寿征
5.ATLI患者遗传易感性及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J], 聂伟杰;刘家旗;张锦;孟存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解析之四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解析之四一、名词解释1.环境(environment):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2.生物圈(biosphere):是由生物生存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所构成。
3.生物标志物(biomarker):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4.水俣病(minamatadisease):日本水俣湾居民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
5.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γ):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常用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表示大气温度的这种垂直变化,定义为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的度数,通常为0.65.。
6.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氯成分称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均为有效氯。
7.水华:当湖泊、水库水接纳过多含磷、氮的污水时,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由于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红色、绿色、蓝色等,这种现象称为水华。
8.土壤的环境容量: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对某种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
9.危险废物: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
10.环境健康影响评价(environmenthealthimpactassessment,EHIA):是预测、分析和评估由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而带来的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安全性。
二、填空1.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答案】原生环境;次生环境是极为有效的饮水消毒剂,对细菌、病毒及真菌孢子的杀灭能力均很强,2.ClO2其独特的优点是可减少水中______的形成。
【职业卫生】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2.振动的识别:主要是识别生产过程中接触振动的作业和振动源。
3.高温作业的识别:高温作业的识别是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关于 高温作业的定义,分析确定作业条件而识别鉴定是否为高温作业。
4.非电离辐射的识别:非电离辐射的识别关键在于详细了解生产设备 运行时的电磁辐射状况,充分考虑作业工人的接触情况,通过对不同 频率、不同波长电磁辐射的辐射强度测定进一步识别非电离辐射。
可疑的职业有害因素符合上述标准越多,确定为职业有害因素的 可能性就越大。
2020/11/20 Friday
11
第二节 职业环境监测
职业环境监测(Occup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对作业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 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 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ident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是根据人群证据和实验数据,通过科学方法辨 别和认定职业活动中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 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职业有害因素识别内容:
发现、确定未知、新的职业有害因素;
辨别找出已知、确认的职业有害因素。
第四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的主要任务之一,可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最大限度 地降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不良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筛选、识别:需要依据客观科学的 证据及科学的判断过程。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测、评价:科学合理地阐述、预 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危害性质、程度及其作用条 件。
卫生毒理学_福建医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卫生毒理学_福建医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食品安全性评价第一阶段试验参考答案:急性毒性试验2.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参考答案:器官发生期3.下列哪项不是发育毒性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母体死亡4.下列关于癌症病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人类癌症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辐射致癌和病毒致癌5.1、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但是流行病学证据不足,其致癌性分类为参考答案:II组B6.在胚胎及胎儿发育过程中,对致畸物最敏感的阶段为参考答案:器官发生期7.下列不属于终毒物的是参考答案:共价结合产物8.终毒物与内源性靶分子结合,最重要的反应类型是参考答案:共价结合9.共价结合反应是不可逆的参考答案:正确10.如检测人体的某些生物材料如血液、尿液、头发中的铅、汞、镉等重金属含量可以准确判断其机体暴露水平,这些生物学标志称为参考答案:暴露生物学标志物11.有关化学物质是否产生毒作用,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参考答案:剂量12.危险度评定中的第四项内容是是暴露评价。
参考答案:错误13.以下说明,哪一项是准确的参考答案:毒作用即毒效应14.实际安全剂量是指可接受的______相对应的化学毒物的接触剂量参考答案:危险度15.下列各种化学物质中,属于外来化合物的是参考答案:药物_食品添加剂、日用化学品_农用化学品、工业学品16.有关毒性的叙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毒性高的物质,需要较大的数量,才呈现毒性17.毒物是参考答案: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18.化学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影响毒效应参考答案:以上皆对19.化学物经过I相反应后往往生成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然后经过II相结合反应,才生成毒性更低的代谢产物。
参考答案:正确20.化学物经皮吸收,脂溶性越高越容易参考答案:错误21.下列哪句描述了主动转运过程参考答案:化学物质需消耗能量才能透过生物膜22.硫酸结合反应的供体是参考答案:PAPS23.化学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早期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参考答案:脏器的血液灌注量24.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参考答案:易化扩散25.关于基因突变的碱基置换,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D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26.判断急性毒性主要依据毒性症状发生的时间,发生得快则是急性毒性,发生得晚则是慢性毒性参考答案:错误27.如外来化合物A的LD50比B大,说明A的毒性比B小参考答案:错误28.LD50是致死剂量指标中最敏感,最稳定的指标参考答案:正确29.有关剂量的叙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剂量是指机体接触外来化合物的量_剂量可表示为mg/kg体重_剂量也可以外来化合物经吸收进入机体的量(吸收剂量)_剂量也可以指在靶器官中外来化合物的量(靶剂量)30.急性毒性试验最主要目的是获得参数是LD50参考答案:正确31.影响环境污染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化学物的参考答案:理化特性32.苯环上一个氢被烷基取代,其毒性发生改变参考答案:苯对造血功能主要是抑制作用,而甲苯为麻醉作用33.外源化学物联合作用的类型不包括参考答案:共价结合34.甲烷(CH4)若用Cl取代CH4后,其毒性最大的是参考答案:CCl435.阿托品对抗有机磷化合物引起的毒蕈碱症状为:参考答案:拮抗作用36.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参考答案:化学因素37.外源化学物的概念参考答案:以上皆正确38.关于启动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本身具有致癌性39.要了解Ames试验菌株的自发突变率,应设立参考答案:阴性对照40.有母体毒性的化学物一定会引起胎儿毒性作用。
生物标志物与危险度评定

对于流行病学家而言,有效性包括测试的阳性预测值和人群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人群使用的可行性,现场条件下方法的 稳定性,影响该效应的混杂因素或效应修饰因子。
只有经过了有效性评价的生物标志物方可用于危险度 评价。
发展一个生物标志物的大体步骤
Selection of type: risk factor vs. disease surrogate (危险因素vs.疾病的替代物)
Validity of relation to disease(与疾病相关的有效性)
Field methods(现场方法) Dose-response(剂量反应)
28
环境接触和人体效应研究并重
以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模式研究环境因素致病是基因组时 代的预防医学研究的特色之一。应当同时重视环境与基因 在疾病发生(或者健康危害)过程中的作用,片面强调遗 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观点都是缺乏科学基础的。
应该认识到基因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要对基因多态性研 究的局限性有足够认识,基因不可能回答所有问题。
Hemizygous gene:半合子基因
9
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指能使个体易于受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影响的一些改变, 是由于其先天遗传性或后天获得性缺陷而反映出其反应能 力的一类标志物,其特点是在暴露前就已经存在。
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有不同的易感性,个体对环境因素所致 疾病的易感性受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影响,后者如年龄、 疾病状况、营养等,多数情况下指遗传易感性。
22
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现阶段,增加对个体易感性差异的研究,可以减 低小样本向大样本外推时的不确定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抗氧化酶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3 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 易感性标志物是指当生物体暴露于某种特定的外源化合物时,由 于其先天遗传性或后天获得性缺陷而反映出其反应能力的一类生 物标志物,可指示生物个体对污染物的敏感性。在污染物与生物 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机体因素是很重要的,性质与剂量相同的污 染物对不同的个体可能出现迥然不同的反应,这取决于受作用个 体的敏感性一。 • 一般地各个层次的生物组织,小到微观分子,大到生态系统,在 污染物的作用下,都有各自相对应的污染效应及相应的生物标志 物。如水藻的种类、数量、结构等可以指示水体污染程度。但生 物标志物的研究多集中于分子或细胞水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 统层次上的生物标志物正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
生物标志物在危险度评价中的 应用
Applications of Biomakers in the Risk Assessment
生物标志物概述
• 198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首先将生物标志物定义为 由生物体或样品可测出由外来化合物导致的细胞学或 生物化学组份或过程、以及结构或功能的变化。 • 最初只是将耐污的生物物种称为指示生物(Indicator species或Bioindicator),随着污染生态学的野外研究和 实验室毒性试验研究,逐渐将生物指示物的应用范围 扩大至污染生态学的不同生物学组织层次,小至分子 水平,大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包括发生在分子、 生物化学、生理、病理组织、生物个体、种群、群落 和生态系统等不同生物学组织水平上的生物学效应, 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 与其他方法相比,生物标志物的最大区 别在于可以确定污染物与生物体之间已 发生的相互作用。 • 与其他方法相比,生物标志物的优势主 要有一下7大优势。
4.1 污染的时空分布
• 能够了解生物有效性的污染物质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累积效应,而不是像化学分 析难以摆脱抽验的属性。故不容易因异 常天气状况或工厂间歇排放带来监测结 果的显著变异。
• 质谱与气(液)相色谱的联用是目前灵 敏度很高的分析技术。
2.4 荧光法
• 一些污染物可诱导生物体内某种酶活性 的改变,该酶可能会促使其特异性反应 发生而产生荧光性物质,通过测定其荧 光强度就可以定量检测这些异生物质的 种类和浓度。常用技术有同步荧光法、 低温激光法和激发一发射荧光法等。
3 常用的一些生物标志物
3.3 广泛性
• 从微观分子到宏观生态系统,生物标志 物在各个不同层次的生物组织上体现着 污染物和生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 一般来说生物体之间的共性在分子水平 上最大,所以许多分子生物标志物,可 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也可用于现场 实际监测。而污染物的毒性活体鉴定则 有难度。
4 生物标志物的优势
2.1 暴露生物标志物
• 暴露生物标志物指示机体经化学品 的暴露,即污染物引起的物体的反应, 如指示对重金属暴露的金属硫蛋自(MTs), 但此类标志物不能指示污染物的毒性效 应,有助于研究生物对化学分析方法很 难检测到的的环境中的不稳定化合物的 暴露。暴露生物标志物一般依靠测定体 液和组织中特定化学物质或者其代谢物, 或者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产物。
• 对应在环境中易代谢、去除的污染物, 如有机磷化合物,生物标志物能同时指 示母体化合物和代谢产物的暴露和毒性 效应。
4.6 污染物联合作用的研究
• 能够表现混合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累 积效应。
4.7 预测危害
• 将不同层次生物组织(从分子到种群、群 落)所采用的一系列测定和研究加以整合, 通过生物标志物的短期变化就有可能预 测污染物长期的生态效应。
1 生物标志物的定义
• 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受到严重损害之前, 在分子、细胞、个体或种群水平上因受 环境污染物影响而产生异常变化的信号 指标。一种标志物应能敏感有效地反映 出生物体发生严重损伤之前的生物变化, 并能准确评估生物体所处的污染状态及 其潜在危害,为环境污染提供早期警报。
2 生物标志物的分类
生物标志物在环境危险度评价 中的应用
1 选择生物标志物的原则
• 选择的生物标志物必须具有一定的特异 性、稳定性和足够的灵敏度,所选标志 物的水平与外接触水平要有剂量一反应 关系,在无害效应接触水平下仍能维持 这种关系并且分析的重复性及个体差异 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此外取样时最好 对人体无损生,能为受试者所接受。
2 生物标志物常用测定方法
• 2.1 32P一后标记法 • 32P一后标记法是分析DNA加合物的方法,越来越普遍, 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DNA酶解成脱氧核苷一3’ 一磷酸;(2)加人核酸酶,使正常单核苷酸的3’端去磷 酸化,而加合的单核昔酸可抵制该作用;(3)用 [32P]ATP和多聚核苷酸酶标记加合物核苷酸以产生脱氧 核苷-- 3,5’一二磷酸;(4)分别经过高分辨率的薄层 层析进行分离分析,使加合物和正常核酸分离,并用 放射自显影绘制加合物显影图或液闪定量。此法灵敏 度高,需要的DNA少,且不需事先知道加合物的组成。
• 各种生物标志物按其功能,一般可分为 三类 。 • 暴露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of exposure) • 反应或毒性效应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of responser or toxic effect) • 易感性生物标志(Biomarkers of susceptibility)。
4.2 可用于因果关系研究
• 可确定环境污染物与暴露和风险的对应关系。 通过生物反应的特异性,从机理上了解对生物 体的危害性影响,建立因果关系,这对于处理 环境事件时澄清法律责任是至关重要的。
4.3 可用于暴露途径研究
• 应用于不同生活环境或不同营养级的物 种,可以揭示污染物的不同暴露途径, 这将有益于确定监测方案的优先次序, 并为采取何种干预和补救措施提供科学 依据。
• 3.2.1 胆碱酯酶(ChE) • 胆碱酯酶是神经毒性物质如有机磷农药 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敏感指标。其中最 突出的就是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 胆碱酯酶主要参与突触的信息传递,目 前已被广泛用作有机磷农药极性接触的 效应生物标志物。
3.2.2 对氧磷酶
• 对氧磷酶不仅能水解对氧磷,还可水解 其它有机磷酸酯、许多芳香族羧酸酯和 氨基甲酸酯等,是有机磷农药生物检测 的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3.1.4免疫标志物
• 研究表明,生命非必需的元素如cd、Pb、 Hg的暴露均抑制动物免疫功能,而免疫 抑制和生物体抗性的下降之间有很好的 相关性。但重金属也具有免疫刺激作用, 从而产生自体免疫响应或自体免疫疾病, 如cd和Hg的慢性暴露可以引起免疫介导 的肾小球性肾炎。
3.2有机磷农药的生物标志物
2.2反应或毒性效应生物标志物
• 效应标志物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暴露作用下,生物 体产生相应的可测定的生理生化变化或其它病理方面 的改变,即指示污染物对生物体健康状况的损害效应。 如指示DNA损伤的DNA加合物,它可能是生物机体中某 一内源性成分或测定机体功能容量,产生疾病或障碍 的改变等。 • 确定化学物质的生物学效应的生物标志物很多, 从最简单的标志物如监测体重变化至复杂的标志物如 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特定同功酶。酶活性抑制持久, 因此,可作为重要的效应生物标志物。
2.2 免疫学方法
• 目前最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包括放射免疫 学方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和超敏感酶放射免疫法(USERA)。USERIA 比ELISA更加灵敏。目前很多灵敏的免疫 学方法能检测到特殊的加合物。免疫学 方法在处理大量的样品时具有简便、经 济的优点。
2.3 色谱/质谱法
3.2.3 烷基磷酸酯
• 大多数有机磷农药可在体内代谢成为一 种及一种以上的二烷基磷酸酯。这些产 物通常可在接触后24-48h内在尿中出现, 可作为有机磷农药的生物检测的暴露标 志物。烷基磷酸酯近期和低水平接触较 敏感,但分析复杂。
3 生物标志物的特征
• 3.1 特异性 • 对特定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的暴露,有 特定生物标志物。因此这些标志物对污 染状况具备诊断作用。进一步了解相应 的分子反应,并与更高层次的生态危害 建立关联,生物标志物便可提供专一性 的预报功能。
3.2 预警作用
• 污染物与生物体之间所有的相互作用都 始于分子水平。生物标志物的产生是对 污染物暴露的早期反应,因此这类标志 物成了污染物暴露和毒性效应早期警报 的指示物。
• 抗氧化酶类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 重金属离子影响或阻断呼吸链、电子传 递链、酶促反应等体内正常生理代谢, 导致活性氧自由基增加,从而诱导抗氧 化酶类活性增加,故抗氧化酶类也被用 作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3.1.3外周血清转氨酶
• 重金属元素沉积于动物肝脏会损伤肝脏 细胞,使肝脏中转氨酶释放进入血液, 从而外周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外周血 清转氨酶是肝脏细胞损伤的重要标志, 是一种非特异性生物标志物,除重金属 外,有机污染物也会引起其活性的升高。
4.4 解决毒理学的某些限制
• 毒性活体鉴定法虽然反映了特定污染物 的相对毒性,但很难将实验室数据外推 至野外的条件。许多影响因素,如化学 形态、吸附/吸收、污染物在食物链上 的富集以及毒性作用的亚致死效应等等, 无法在短期试验中测定。而应用生物标 志物可以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4.5 可提示易分解污染物的暴露和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