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说明书

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某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课程所学的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陪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三、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的内容设计燃煤量为600kg/h的锅炉烟气的除尘系统。

(二)设计原始资料锅炉型号:SZL4-13型,共1台(2.8MW×4)设计耗煤量:600kg/h(台)排烟温度:160℃烟气密度(标准状态下):1.34kg/m3空气过剩系数:α=1.4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例:16%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Pa当地大气压力:97.86kPa冬季室外空气温度:-1℃空气含水(标准状态下)按0.01293kg/m3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煤的工业分析值:CY=68% HY=4% SY=1% OY=5%NY=1% WY=6% AY=15% VY=13%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

烟尘浓度排放标准(标准状态下):200mg/m3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标准状态下):900mg/m3净化系统布置场地如附图所示。

(三)设计应完成的工作⒈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⒉净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确定。

⒊除尘器的比较和选择:确定除尘器类型、型号及规格,并确定其主要运行参数。

⒋管网布置及计算:确定各装置的位置及管道布置。

并计算各管道的管径、长度、烟囱高度和出口内径以及系统阻力。

⒌风机及电机的选择设计:根据净化系统所处理烟气量、烟气温度、系统阻力等计算选择风机种类、型号及电动机的种类、型号和功率。

⒍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的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有关设计的简图等内容。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工业通风与除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程领域。

在这个领域内,通风与除尘技术被应用于很多行业和领域,如煤矿、钢铁、化工、建筑等。

它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健康,同时还能够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对于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工业通风与除尘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课程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熟悉通风与除尘的设备、材料和相关工艺;•了解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学会使用通风与除尘设备,并能够进行相关故障排查和维护。

3. 课程内容3.1 理论学习•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通风与除尘的设备、材料和相关工艺;•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3.2 实践操作•通风与除尘设备的操作;•相关故障排查和维护。

4. 课程安排4.1 理论学习•第一周: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第二周:通风与除尘的设备和材料;•第三周:通风与除尘的工艺;•第四周: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4.2 实践操作•第五周:通风与除尘设备的使用;•第六周:故障排查和维护。

5. 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践操作中学会使用设备并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以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为主,通过实践来提高对工业通风与除尘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掌握通风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

2. 学生能掌握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产生的原因及对人体的危害。

3. 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通风与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生产环境中的通风与除尘需求,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

2. 学生具备选择合适通风与除尘设备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设备选型和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通风与除尘系统的示意图,进行技术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工业通风与除尘在保护工人健康、改善生产环境中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工业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业工程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但需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通风与除尘基本原理- 通风的基本概念、目的和分类- 粉尘特性、产生原因及危害- 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方式及其适用场景2. 通风系统设计- 通风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要求- 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与选型- 通风系统阻力计算与风机选型3. 通风与除尘设备- 常见通风设备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常见除尘设备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设备的选型与配套设计4.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实例- 工业场所通风与除尘需求分析-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步骤与方法- 设计实例分析与讨论5. 通风与除尘系统CAD绘图-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与绘图技巧- 通风与除尘系统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课堂练习与作品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安排15个课时,具体进度如下:1-3课时:工业通风与除尘基本原理4-6课时:通风系统设计7-9课时:通风与除尘设备10-12课时: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实例13-15课时:通风与除尘系统CAD绘图教材章节及内容关联:《工业通风与除尘》教材第1章至第5章,具体内容与教材章节相对应,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一、引言工业通风与除尘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工作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大学工程类专业中,开设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以“理论结合实践”为核心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 掌握通风与除尘系统的基本原理;2. 理解通风与除尘系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3. 能够根据不同场合和需求选择适当的通风与除尘系统;4. 能够进行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设计和优化;5. 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调试和维护。

四、教学内容1. 通风与除尘系统的基本原理;2. 通风与除尘系统的分类及特点;3. 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设计和优化;4. 通风与除尘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5. 通风与除尘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PPT、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通风与除尘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调试和维护技能。

3. 讨论研究: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精神,提高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验设计1. 实验名称:工业排放气体处理装置设计及工艺流程优化2. 实验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工业排放气体处理装置的基本原理和优化方法,并具备独立进行排放气体处理装置设计和工艺流程优化的能力。

3. 实验内容:(1)了解工业排放气体处理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设计工业排放气体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3)进行工业排放气体处理装置的实际操作;(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优化建议。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目的掌握管道摩擦阻力、局部阻力计算,管道压力分布分析计算,管道尺寸计算的约束条件,设计计算方法,均匀送风管道的计算,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2、设计要求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熟练掌握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

二、设计题目和内容有一通风除尘系统如下图所示,风管全部用钢板制作,管内输送含有轻矿物粉尘的空气,气体温度为常温。

各排风点的排风量和各管段的长度如下图所示,该系统采用袋除尘器进行排气净化,除尘器的阻力为△P=1200Pa。

请对该系统进行设计计算。

图1 设计作业通风除尘系统图三、设计内容选择最不利环路,本系统选择管段1-3-5-除尘器-6-风机-7-伞形排风罩为最不利环路由表1,输送含有耐火泥粉尘的气体时,风管内最小风速为:垂直风管14m/s、水平风管17m/s。

(1)计算各管段的管径1管段Q v,1=1200m3/h (0.33)、V1=17m/s,求出管径。

所选管径应尽量符合通风管道统一规格。

D1=Qv 3600×πv=158mm管径取整,令D=160mm,由附录查得管内实际流速V1=16.58 m/s 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1=22Pa/m同理3管段Q v,3=2700 m3/h (0.75 m3/s),V3=17m/s管径D3=Qv3600×πv4=237mm。

管径取整,令D3=240mm,由附录查得管内实际流速V3=16.58m/s 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3=14Pa/m5管段Qv5=6700 m3/h (1.86m/s),V5=17m/s管径D5=Qv3600×πv4=373mm。

管径取整,令D5=360mm,由附录查得管内实际流速V5=18.28m/s 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5=11Pa/m6管段Qv6=6700 m3/h (1.86m/s),V6=14m/s管径D6=Qv3600×πv=411mm。

管径取整,令D6=400mm,由附录查得管内实际流速V6=14.8m/s 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6=7Pa/m7管段Qv7=6700 m3/h (1.86m/s),V7=14m/s管径D7=Qv3600×πv=411mm。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通风除尘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风除尘的基本概念,掌握通风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掌握除尘器种类、性能及适用范围,了解通风除尘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及相关标准,认识到通风除尘在环保事业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风除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通风除尘系统;2. 提高学生分析、比较不同除尘设备性能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除尘器;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2. 激发学生对通风除尘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3. 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复杂理论知识接受程度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通风除尘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通风除尘基本概念:讲解通风、除尘的定义,通风除尘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安排:2课时。

2. 通风系统设计:介绍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流程和参数计算;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安排:3课时。

3. 除尘器种类及性能:讲解不同类型的除尘器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适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三章;内容安排:4课时。

4. 通风除尘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典型行业通风除尘需求,介绍实际应用案例;教材章节:第四章;内容安排:2课时。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写字楼)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写字楼)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写字楼)一、引言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写字楼这种高人流、高设备密度的场所,良好的通风与除尘系统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办公环境,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健康。

本文档将对写字楼的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指导。

二、目标与要求2.1 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适用于写字楼的工业通风与除尘系统,以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2.2 要求1.实现室内空气循环,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2.有效清除室内的颗粒物,包括粉尘、细菌等有害物质;3.噪音控制,保证室内的安静工作环境;4.能够自动监测和调节室内空气质量。

三、设计方案3.1 空气流通系统设计在写字楼中,一种常见的通风系统设计是采用集中送风和排风的方式。

通过安装送风机和排风机,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并将污浊空气排出室外。

具体设计方案如下:1.根据写字楼的总体布局和朝向确定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以实现空气的有效循环;2.选择适当的送风机和排风机,并合理布局;3.安装过滤器,以过滤进入室内的空气中的颗粒物;4.添加可调节的风速控制装置,以实现不同季节和人员密度下的送风量调节。

3.2 除尘系统设计除尘系统的设计是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写字楼中,常见的除尘方式包括过滤型除尘设备和静电除尘设备。

具体设计方案如下:1.安装空气过滤器,过滤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2.选用高效的静电除尘设备,对微小颗粒进行捕捉和除尘处理;3.定期维护和清洁除尘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除尘效果。

3.3 噪音控制设计噪音是影响办公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供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需要进行噪音控制的设计。

具体设计方案如下:1.在送风和排风系统中添加隔音材料,减少风机噪音的传播;2.选用低噪音风机,并尽量减少风机运行时的振动和噪音;3.使用隔音材料包裹空气管道,减少气流噪音;4.注意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减少反射和传播噪音的材料。

冶炼工程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冶炼工程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冶炼工程通风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冶炼工程通风除尘的基本原理,理解不同类型冶炼工艺中粉尘产生的原因及特性。

2. 使学生了解通风除尘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冶炼工程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通风除尘设备的选择、设计及运行维护的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冶炼工程通风除尘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通风除尘系统方案并进行初步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通风除尘系统进行运行、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责任感,树立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冶炼工程技术发展的信心,激发学生为我国环保事业作贡献的意愿。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冶炼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既关注学生对通风除尘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强调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我国冶炼行业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冶炼工程通风除尘基本原理:包括冶炼过程中粉尘产生的原因、特性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通风除尘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冶炼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第1-3节。

2. 通风除尘系统及其设备:介绍通风除尘系统的类型、构成、工作原理;各类通风除尘设备(如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的结构、性能及选用原则。

教材章节:第二章 通风除尘系统及其设备,第1-4节。

3.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讲解通风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和方法;介绍通风除尘系统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相关内容。

教材章节:第三章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第1-4节。

4. 通风除尘系统运行与维护:分析通风除尘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介绍通风除尘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综述
1.1 矿区概貌
1.1.1 交通位置 三屯营镇明珠铁矿位于三屯营镇北东 5.9km 处,交通十分方便。 1.1.2 矿区地质 明珠铁矿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背斜中段。太古界变质基底构成背斜轴 部,中上元古界沉积盖层构成背斜南北两翼。燕山期岩浆活动沿北东向构造带形成一系列 规模不等的侵入体。 1.1.3.矿区气候 矿区位于燕山南麓低山丘陵区,地势总的趋势东高西低 本区属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冬季干燥,春季干旱少雨,雨量主要集中在 7、8、9 月份,全年平均降水量 790mm,年最大降雨量 1190.4mm,日最大降雨量 343.1mm,年平均 气温 10.1ºC,霜冻期为每年的 11 月至翌年 课程设计
姓 专 班 学
名: 业: 级: 号:
*** 采矿工程 12 采 * ************ 李示波
指导老师:
1


1 综述............................................................................................................................................ 4 1.1 矿区概貌........................................................................................................................ 4 1.1.1 交通位置............................................................................................................ 4 1.1.2 矿区地质............................................................................................................ 4 1.1.3.矿区气候............................................................................................................ 4 1.2 矿山生产过程概述 ....................................................................................................... 4 1.2.1 矿山开拓系统 ................................................................................................... 4 1.2.2 矿山采矿方法 ................................................................................................... 4 1.2.3 矿山工作制度 ................................................................................................... 4 2 矿床开拓 ................................................................................................................................... 4 2.1 矿山建设现状 ............................................................................................................... 4 2.2 矿山年产量验证 ........................................................................................................... 4 2.2.1 开采范围及可采储量 ....................................................................................... 4 2.2.2 矿山工作制度及产量不均衡系数 .................................................................. 5 2.3 开拓方法........................................................................................................................ 5 2.3.1 阶段高度............................................................................................................ 5 2.3.2 开拓方案简述 .................................................................................................... 5 3 矿井通风 ................................................................................................................................... 5 3.1 矿井通风系统及通风方式 .......................................................................................... 5 3.1.1 通风系统及通风方式的确定 .......................................................................... 5 3.1.2 进风井和回风井的布置方式及坐标位置...................................................... 6 3.1.3 主扇的工作方式及安装地点 .......................................................................... 6 1.1.1 3.1.4 中段通风网络结构与采场通风方法(见附图 1-2) ......................... 6 3.2 全矿总风量计算 ........................................................................................................... 6 3.2.1 全矿总风量计算 ............................................................................................... 6 3.2.2 风量分配............................................................................................................ 8
2 矿床开拓
2.1 矿山建设现状
三屯营镇明珠铁矿为新建设矿山,现在处于矿山的建设初期。
2.2 矿山年产量验证
2.2.1 开采范围及可采储量 本次设计开采范围为矿区拐点坐标控制的范围,沿矿体走向长度约 500m,垂直深度为 +245m~+165m 之间的矿体。开采范围内可采矿石矿量为约 70.24 万 t。
1.2 矿山生产过程概述
1.2.1 矿山开拓系统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区地表地形条件及开采范围内矿体的赋存状况,确定明珠铁矿 为竖井开拓系统。开拓系统由主井和风井组成。 1.2.2 矿山采矿方法 根据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以及矿体的规模、形状及产状,设计选用浅孔留矿采矿 法,该采矿法采切工作量小,生产管理简单。 1.2.3 矿山工作制度 该矿山为小型矿山,工作制度采用连续工作制,年生产 330d,每天 3 班,每班 8h。
2
3.2.3 风速校验............................................................................................................ 8 3.2.4 通风制度............................................................................................................ 8 3.3 全矿总风压计算 ........................................................................................................... 8 3.3.1 通风阻力计算 .................................................................................................... 8 3.3.2 矿井自然风压 ................................................................................................... 9 3.3.3 全矿总负压........................................................................................................ 9 3.4 选择通风设备 ............................................................................................................... 9 3.4.1 矿井通风设备计算 ........................................................................................... 9 3.4.2 矿井通风设备的选型 ...................................................................................... 10 3.4.3 安全与防尘...................................................................................................... 10 参考文献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