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问题与生活世界理论
人的问题,读书笔记

作者论述了教育与民主观念,思想的挑战,人性、科学与学术的关系,价值观与人的思维,还评论了詹姆斯、怀特海等哲学家。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一位评论家说他是“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M.怀特)。
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詹姆士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
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杜威论述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著作有《哲学的改造》(1920年)、《经验与自然》(1925年)、《确定性的寻求》(1929年)、《逻辑:探究的理论》(1938年)、《能知和所知》(1948年)。
人的问题读书笔记人的问题【美】约翰﹒杜威著傅统先邱椿译1、徘徊于两个世界之间,一个世界已经死亡,而另一个世界尚无力诞生···2、科学是研究现世的、变化的、偶尔的事物;而哲学的目标则在获得关于永恒的、内在的、必然的事物的知识。
3、人们的行动在无数重要方面,依赖于其关于世界和人生,关于善和恶的理论。
4、道德的理想被看成为对个人的劝告的事务,有时则辅以实际应用或威胁要用的惩奖的力量。
把“物质的”和“理想的”隔离开来的结果是:剥夺后者的杠杆作用和动力,而阻止前者从事于其可能从事的人生服务。
5、乔西亚罗伊斯说:“当你批判地思考你在世界上所做的事情时,你便在从事于哲学思维。
当然,你所做的事情首先是过生活。
过生活牵涉到情绪、信仰、怀疑和勇敢。
批判地研究这些东西的意义和涵义,这便是哲学。
”他后来接着说:“我们感觉自己是在一个由规律和有意义的世界中。
但是我们为什么任务对于世界的实在和价值的舒适的感觉仍是要批评的一件事物呢?关于生活的这样一个静谧的和彻底的批判,便是哲学。
”6、有一派哲学企图证明我们所处的世界,与其一切“表面现象”相反,在“实际上”和基本上是一个有确定秩序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世界,这种哲学的态度颇像神学宣教的态度。
世界人口问题

资源短缺引发全 球性危机
人口密集地区资 源压力大
资源争夺引发国 际冲突与战争
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过度消耗
环境污染加剧
生态系统失衡
气候变化问题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增长导致资源紧张,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发展
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负 担加重
人口增长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
人口增长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解决世界人口 问题的措施
添加项标题
人口流动与移民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和移民 问题日益突出,涉及国籍、文化冲突、社会融入等方面。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贫困人口问题
贫困人口面临的问题:缺乏教育、 医疗、基础设施等基本服务,面临 饥饿、疾病、贫困等困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贫困人口数量:全球约7亿贫困人 口,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等地区
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的措施:国际合 作、减贫计划、提高农业生产等
世界人口问题 的影响
对资源的影响
人口增长导致资 源过度消耗
少子化现象:随着 生育观念的转变和 生育政策的调整, 许多国家的生育率 持续走低,导致新 生人口数量减少。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越来越多的人涌 入城市,导致城市 人口比例上升。
移民现象增多:随 着全球化的发展和 人口迁移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移民涌 入各国,改变了人 口结构。
应对措施:政府可以采取鼓励生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 问题。
性别比例失衡
原因:出生时性别选择、自 然灾害、战争等
影响:婚姻市场失衡、养老 问题、社会稳定等
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男 女人口数量比例出现明显偏 差
马克思哲学视野下的生活世界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有 一个 人类 心灵 , 而且 有诸 种 类 型 和 特征 ; 只 有 不 人类的生命 , 还有生命之诸阶段 " 。即使是 同 】 )
在一个 国家和地区内部 , 由于存在着不同的经济成 分, 存在着不同经济发展方式 , 也存在着不同的族 群、 不同的阶层 , 个体 的存在方式 也呈现出多样性 和多层次性特点。因此 , 生活世界决定了人的初始
蒋 平
[ 摘 要 ] 马克 思哲 学 的生 活世 界 理 论 具 有 丰 富 的 内涵和 特 征 。在 马 克 思哲 学视 野 下 , 活世 界 与 生
人 的 自由全 面发展 具 有辩 证 统一 的 关 系 : 活世 界 决 定 了人 的初 始存 在 形 态和 发 展 前提 ; 过 来 , 通过 生 反 人 创 造性 实践 活动 不 断构建 新 的 生活世 界 ; 两者 在 历 史性 的 实践 活动 中实现辩 证 统 一。 [ 键词 ] 马克 思哲 学 ; 关 生活 世界 ; 的发展 ; 人 实践 活动 ; 辩证 关 系 [ 者简 介 ] 蒋平 , 色学 院政 治与 法律 系讲 师 , 作 百 博士 , 西 百 色 530 广 300
[ 中图分类号 ]A 1 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2 2 (02 0 — 0 4— 4 62— 78 2 1 )5 0 1 0
切社 会关 系 的 总和 … ‘ 。 可见 , 活 世界 是 属 人 麟) 生
“ 生活世界” 2 是 0世纪初 以来在现象学 、 生存
哲学 、 言 ( 话 ) 学 等 哲 学 思 潮 中 反 复 出现 的 语 对 哲
历史性和辩证的整体性。“ 生活” ——与黑格尔 的 “ 绝对精神或观念 ” 的生 活 , 费尔 巴哈的“ 自然 的、 抽象 的” 内在 无声 的类 人 的生 活 , 塞 尔 的前 反 思 胡 的, 可经验 的主观 意 识 生 活 , 特 根斯 坦 的语 言 交 维 生活, 哈贝马斯的语言交往生活不同——是从事感 性活动的人的现实生活。它是人 的实践活动及其 结果 , 随着人 的实践 活动发展而不断变迁 , 处于不 断 生成 、 变革 和 灭亡 的肯 定 和否 定 的辩证 变化 过程 之 中 。其 中 , 质 生 活处 于基 础 性 地 位 , 生产 方 物 其 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 程; 精神生活对物质 生活、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 巨大 的能动 作用 , 两者 具 有辩 证 统一 性 。政 治 、 、 法 哲学、 宗教、 文学艺术等等 的发展是 以经济为基础 的。但是 , 它们又 相互作用并 对经 济基础发生作 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 因, 才是积极 的, 其 余一切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 ( m 。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世界的人口与社会问题

世界的人口与社会问题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和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人口增长、老龄化、贫富分化、教育和就业等方面探讨世界的人口与社会问题,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一、人口增长与资源压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据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人口已经超过了70亿。
然而,这种快速的人口增长也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压力。
首先,食品供给成为全球人口增长的主要挑战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农业产能的不足导致了大量的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
其次,水资源也受到了人口增长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而水资源的供给相对有限。
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许多地区面临着缺水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在解决人口增长与资源压力的问题上,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供给的稳定性。
其次,推行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压力,通过技术转让和经验分享等方式,共同解决人口与资源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老龄人口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和养老机制都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首先,老龄化带来了养老负担的增加。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支付压力也越来越大。
许多国家的养老金体系面临着不可持续的局面。
其次,老龄化还带来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力市场上的可用人口减少,劳动力供给不足,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针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健全的养老金体系,加大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力度,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鼓励延迟退休年龄,提高老年人继续就业的机会,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关于人口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于人口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口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对地球的资源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关注人口的规模、结构和分布,也要关注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关系的演变。
本文将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世界观:人口问题的多层面性人口问题具有全球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从全球性的角度看,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
从长期性的角度看,人口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需要我们在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等方面做好长远规划。
从复杂性角度看,人口问题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生育政策、教育水平、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等,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
二、方法论:科学应对人口问题的策略1. 优化生育政策:生育政策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合适的生育政策,如鼓励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等。
同时,政策制定者应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如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提高教育水平:教育是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可以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自我调控能力,降低生育率。
此外,教育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从而降低人口压力。
3. 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和谐的关键。
通过发展经济,可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降低人口压力。
同时,经济发展还可以带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
4. 加强国际合作:人口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共享经验、资源和技术,提高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
此外,国际合作还有助于促进全球人口问题的研究和交流,为解决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三、具体策略:以人为本的人口发展观1. 保障公民权利: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前提。
这包括生育权、教育权、健康权等基本公民权利。
各国应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这些权利。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内涵比较

【 关键词 】 生活世 界; 胡塞尔现 象学; 马克思 ; 实践哲学 ; 哲学 范式 生活世界 ” 理论对 于克服当 日 的欧洲危 机, 寸 拯救欧洲 的科学 在当前学术界 , 有关“ 生活世 界” 的话题 已经 日益受到学 者的高度 的。他 的“ 对后世 的西方 哲学 的发展 有着不 可估 关注和追捧 。可以说 , 胡塞尔( d n usr E mu dH se1 )的《 洲科学 的危机与 危 机和 哲学危机具有重要意 义 , 欧 超越论 的现象学》 中的生活世界理论最为系统且有新意 , 理论的提 出 量 的影 响 。 该
看出 , 二者存在着本质 性区别。本文将 对二者 的生 活世界理 论做细 致 在着 , 无需其他的实体存在采 为自 己奠基 。而科学世 界则是 在生 活世 界的基础上课题化的产物 , 它是 把生活世 界中的一 部分抽 取出来加 以 地比较 , 以阐明马克思 的实践哲学思想的深刻性和彻底性。
对克服欧洲当日 的危机 , 寸 产生了积极 的促进 作用 , 也对后 世的西方哲学
3 “ 活世 界 ” 奠 基 性 、生 的 “ 生活世界 ” 是一个非课题性 的世界 , 不能被作为问题来 思考 , 它是 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可以说 , 生活世 界概念 的提 出 , 标志着胡 塞尔从纯粹的先验意识哲学 转向对现 实生存关 注的转折 , 意味 着现象 预 先给定 的世界 , 其他一切 世界 , 如科 学世界、 哲学 世界等 都以此 为前
1 “ 活世 界 ” 直 观 经 验性 、生 的
“ 生活世界 ” 是相对于客观科学世界的理论逻辑而言的原初直观经 验世界 , 胡塞尔提出“ 生活世界” 的目的 , 一方面是要把科学世界的逻辑
世界人口理论简介+[特约]
![世界人口理论简介+[特约]](https://img.taocdn.com/s3/m/b2be965f783e0912a2162ad7.png)
世界人口理论简介江苏省金湖县第二中学霍海洲预测人口增长趋势的学术观点。
工业革命后,由于社会生产发展导致人口迅速增长,人口问题困扰着许多国家。
近200年来,许多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于人口增长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许多人口理论。
最主要的有马尔萨斯人口论、马克思人口论、马寅初“新人口论”、适度人口论和人口循环论等。
一、马尔萨斯人口论马尔萨斯人口论是1798年由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的。
他的论文为《人口法则随笔:它对社会进步的潜在影响》。
他在论文中指出:人口增长是按几何级数进行的,而生产资料的增长是按算术级数进行的。
所以生产资料的增长越来越落后于人口增长;为了限制人口增长,疾病、战争、灾荒等都是合理手段,即“积极抑制”,后来又提出“道德抑制”手段,即节制生育。
与马尔萨斯持相同观点的人被称作新马尔萨斯主义者,其人数有增长趋势。
他们认为人口压力造成的灾难的严重程度恐怕连马尔萨斯本人也预料不到,人口问题即使到下世纪达到稳定时期也不会彻底解决,认为人口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强有力的控制人口政策和其他有关措施。
马尔萨斯人口论遭到了包括马克思在内的许多学者的批评,其主要观点是:关于粮食按算术级数增长的论断是不正确的。
由于土地的大量开垦、良种的推广和各种肥料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粮食也可按指数增长;马尔萨斯抛开了人口增长现象的社会本质,认为人民贫困不是由于社会制度,而是由于人口增长造成的;认为解决人口贫困不是通过社会变革,而是仅仅通过节制生育就能达到的。
这些都是错误的。
二、马克思的人口论马克思的人口论认为,人有两重性。
人一方面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生产者。
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都要消费生活资料;人作为生产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年龄条件,老人和小孩只能作为消费者,不能作为生产者;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残废的人、有病的人都很难成为生产者;再次,人作为生产者要占有或使用一定的生产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构造者不是虚无, 而是实际存在。他指出, 人是经 识 解决不了 它的问题。萨 特强调要 在知识 与存在
验生活主体。
的 差别上建 立理性, 他尖锐地 批评形 而上学、实证
海德格尔关注构造者本身的存在方 式和结构, 科学 、人类科学, 指责他们设定人的本质, 妄断思维
他认 为由在偶然 性中形成 概念的拙劣 科学技 术正 与 存在的同 一性, 把 总体看成 完成了 的、现 存的东
判能力都消失于对技术和资本的崇拜之 中。
我的 意识构造, 意识与自身是同一的。意识构造对
科学与生活、艺术的冲突迫切要求人们回答科 象就 是生活世界重新成为意义的源泉, 就是人通过
学的 生活价值 是什么这个 问题。科学 理性和 社会 自 由理性塑 造人的生活, 发现 人的理 想和目 标, 使
生活 的双重危机 表明人的 生活意义问 题需要 重新 自 己成为真 正的人。现象 学作为·生 ·活·世·界 ·的·科·学 审视, 人的人 文精神基 础无法解 决它带 来的问题 。 凭借 这种主观创造解决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在意识
在完全地支配人的生活, 科学技术使人的生活整齐 西。他认为不能用静态、间断的认识掩盖历史, 不能
划一地被归入同一模式, 使一切都可预见、可控制 、 预 设人性和 把人性归 于自然。他提 出要以 辩证理
可组 合、可说 明, 抹 杀了可能性 和真正 有价值 的精 性 取代 机械 决定 论和 分析 科学, 建 立辩 证总 体人
求 是 学 刊
● 文化哲学: 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
1997 年 第 3 期
人的问题与生活世界理论
尹树 广
内容提要 人铭刻的是在科学理性之上 构造着的现世生活。科学理性曾允诺拆去自然、 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篱笆, 填平经济、道德和艺术之间的 沟壑。工业化进程却日益造成了断裂和 对峙, 这就向科学理性 提出了尖锐的质问, 人这个复 杂的经验生活世界 能否完全被 科学理性 承负? 文中所 讨论的几位观点各 异的思想家探索了 科学和生活世界的 分化并且重 新支配日 常生活的过程中值得理解的现象。他们阐释了科学理性对生活意识中的价值观念、诗性领悟、 哲学直觉和辩证意识的遗失, 分析了逻辑、修辞和辩证 法之间的冲突, 由此来领悟生活世界和 科学的关系。文章指出仅在意识领域中研究生活世界 的分化是不够的, 只有把科学理性构造 本身和社会生活及其历史统一起来, 才能解释科学理性和人的关系。
19 世 纪 40 年代以来 , 按资本 主义人文 精神的 系, 导致 了近代唯心 主义和唯 物主义 的争执, 产生 人性 观建立起来 的社会生 活和文化意 识并没 有证 了两 种极端的看法: 人纯粹是物或人纯粹是精神。
实人 文理想, 相反, 以科学理性 为基础 的对人 的认
第二, 由 于把人的 问题看 成是知 识问题, 导致
个问题也在制约着、构造着人是什么的问题。生活 纯 粹意识内 也无法指明 自己的意 识构造所 产生的
世 界理论 对这 些问 题阐 明了 自己 的看 法, 构成 了 意义 和价值究竟是什么。
20 世纪西方哲学思想的重 要一面。
海德格尔反对胡塞尔的先验意识论, 认为意识
— 4—
构造者不是纯粹意识、先验自我, 而是经验自我, 意 之 上, 存 在先于本质, 意 识是缺陷 , 它 有待生 成, 知
面 临人的 危机 时, 都开 始呼 唤返 回到 人的 真正 生 的全 部生活的根据, 抵制和消除非生活世界科学的
活, 回到实际生活和历史本源中探寻解决问题的力 无人 性和对人的遗忘。
量源 泉, 但是, 对于 科学与 艺术、生活的 关系, 对于
胡塞尔反对非人化的实证科学, 也反对以心理
人的 存在结构这 些问题人 们还没有能 形成一 个完 经验 为根基的历史相对主义, 他首先提出了要构建
整的答案。人是什么的问题, 即认识我们自己的问 有人 的生活世界科学, 反对关于人的科学失去严格
题, 一方面是 一个经验 和先验统 一的问 题, 另 一方 客观 性, 然而, 他局限于纯粹意识内, 并不能深入批
面也 是个用什么 认识来理 解、怎 样理解 的问题, 这 判 实证主义 所潜在包 含的人文 价值观。现 象学在
人的真正生活是设计并且人本身已在存 在之中, 是 成 绝对的超 自然领域, 历史优 于人种 学, 列 维·斯
领悟 性的特殊 存在。后期海德 格尔从 反对旧 形而 特劳 斯认为这些观点实际上夸大了辩证理性, 无法
上学对人的固定化出发, 激烈批判主体性、因果性 、 理解 辩证法不能达到的没有历史的民族学领域。
致了 竞争普遍化, 创造 了交通工 具和世 界市场, 控
制了商业, 形成了工业资本, 造成了资本高度集中 。 针对文 艺复兴以来 欧洲人性 观念中理 性主义
资本使科学技术从属于自身, 为科学技术提供了发 走 向实证主 义对价值的 排斥, 胡塞尔 指出, 如果仅
展基础, 科学技术反过来又加快了资本集中。科学 仅以 关注事实的认识来充当人的整个世界观, 公众
根据性、价值设定性。认为实证科学技术只是滥竽
列维 ·斯 特劳 斯指 出: 两种 理性 并非 完 全对
充数, 把真理 变成了操 作, 使人 忘记了 自己本 来具 立。 辩证理性的 构成性是 由分析理 性不停 地改良
有 的领悟 的本 性, 无家 可归 成了 人的 世界 历史 命 实现 的, 它包含分析理性为改善本身所做的持续努
必须依靠主客观相互作用。
术和 生活的互动关系, 认识科学理性观特定形态下
近代以来, 自然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技术进 的 双重性, 确立我们 自己的价 值尺度, 建设 中国现
步奠定了认识基础, 为社会分工发展创造了必要前 代化 的文化生活。
提条件。大工业机器生产采取了广泛分工形式, 导 二、生活世界理论的抵制和纷争
伴随着 20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和它所造成的深远影 范 围内按严 肃的科学哲 学理想提 供科学存 在论和
响, 生活世界 理论被提 出来赋予 解决困 境的使命 。 全部 认识基础, 建立关于全部存在者意义的包罗万
无论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一般社会意识或哲学, 在 象的 客观科学, 使真正的科学理性成为自由塑造人
的思想能力。人成为常规, 成为手段, 技术成为超人 地被 经验到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
的、不可控制力量。但是高效率的控制并没有实现
真正的客观 科学并不是 把真理 看成符 合对象
科学 理性的允诺, 它造 成了对自 然的严 重破坏, 导 的认 识, 而是把客观性建立在人的主观意识活动不
致了 世界范围的 贫富分化 和大量社会 财富被 非人 断的 创造上, 客观事物是人的生活构造。这种构造
性、公众性、混乱性、迎合 性, 它 是一种 给每个 人固 一 直受到批 评的实证 科学辩护。他 指出萨 特把辩
定模式的桎梏。在《存在与时间》中, 他主张人不是 证 理性看成 某种使人类 秩序绝对 独创性得 以成立
一个 给定事实, 而是一 个倾向一 切可能 性的存在 , 的、不同于分析理性的认识。在萨特那里文化被看
政治管理、经济生活和文化艺术更有效地服务于资 实 证科学就 会取消真正 的科学, 剥夺 人的意 义, 造
本增长。它甚至把权威渗透到日常语言、日常行为 成 文化危机。实 证科学的 问题在于 用以数 学方式
中, 以享乐主义诱惑顺从、服从和屈从意识, 解除人 构成 的理念世界取代了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
致 了心与物 的二元分 裂。笛卡尔没 认识到 这个潜
一、科学理性的扩张与人文精神的危机 在于 先的对立, 在用这种理性去统一关于心灵意志
生 活世界理论 或日常生 活世界理论 是由于 对人 的知 识和关于自然的知识时, 陷入了伦理与科学的
的认识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危机才产生的。
分 裂。由于科学 理性没有 正确认识 人与自 然的关
识却 暴露出极 大的缺陷。尤其 是日益 从属于 资本 了 对人的认 识出现了 片面化倾 向。它不理 解在认
的自 然科学认识 成为解决 道德、政治、社会和 文化 识 论范畴之 外人的社会 性具体活 动和人的 现实自
艺术问题的主要方法后, 科学理性严重地被非人化 由是 个反抗剥夺和重新占有自己劳动成果的过程。
神生 活。他把严重 受控于科学 技术之 下的生 活称 学, 以物中有人的拟人论辩证法作为人学的认识基
为日 常生活, 日常生活 是个沦为 现成常 规的、离开 础。
真正 人的存在的 老套子, 是非本 真人的 存在状态 ,
列维·斯特 劳斯反对辩 证理性 对分析 科学的
是一 般人共在所 统治的世 界, 它 充满依 赖性、平均 排斥 , 反对萨特所说的分析科学排斥拟人思维。为
为心灵奠定基础, 导致了自身的深刻矛盾:
贯穿 于全部人类生活, 直接设计人类社会结构和思
第一, 它以自 然科学 理性为 标准, 以量化 和逻 想意 识的模式。但是, 科学危机和社会发展使科学
辑化的观点所形成的自然或宇宙观念排 除了人, 导 理性 的扩张遭遇了挑战。
— 3—
数学 和物理学革 命使原有 自然科 学永恒 不变
想形 成语言, 这语言不 是逻辑句 法下的 语言, 而是 分离 , 它分解人是为了构成人。他进一步指出野性
诗, 诗的语言是存在的家, 人在其中居住。人是诗性 原 始神话思 维与科学分 析概括性 思维是本 质上相
可能 的存在。海德 格尔明确地 提出了 人的真 正生 同的 , 两者同样合乎逻辑、有客观性和人性。神话不
使用了。
第三, 它 的理性知 识体系 的前提 是不清 楚的。
近代 人文精神认 为人性的 基础是 建立在 科学 笛卡 尔认为是天赋直观自明观念, 培根则主张是感
真理 必然性上 的自由心灵。它 试图以 自然科 学理 性经 验, 黑格尔则提出了纯粹抽象的概念。这就造
性为标准, 为人战胜自然和获得生存意义提供完整 成了 如何认识感觉、直观和理性在认识中的价值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