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学生观的启示

合集下载

胡塞尔的生活教育观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胡塞尔的生活教育观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将 专业 化 、 综 合化 、 实 用化 结 合 起 来 。 尔在其晚期著 作《 欧 洲 科 学 的 危 机 和 先 验 说 、 读、 写 基 本技 能 训 练 和 用 外语 进 行 交 际 思 维 , . 1启 发诱导 。 多元 融合 现象 学 》 中, 提出“ 生 活世界 ” 的理 论 , 回归生 的 过程 中轻 松 自然 地 点 点 滴 滴地 体 验 和再 3
2 O 1 3 NO. 1 8
C h l n a E d u c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H O r a l d
科 教 论 坛
胡塞尔 的生活教育观对 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李 丽 君
( 中国矿 业大 学 ( 北京 ) 文法 学院外 语系 北京 1 0 0 0 8 3 ) 摘 要: 教 育所要确立的人 本意识 . 就是要 应人 的本性及 其 自然发展 的需要 - 而所 谓的生命意识就是指“ 让教 育 为个人 而存 在, i . t .  ̄- t r 教会 个人像他 自己的本性要 求他 白己那样 白发 而真诚 地生活 ” 。 体 验生活 , 尊重生命 , 关心个人 的生命 需要 是教 育的终 板 目的所在 , 也 是
认 知的 普 遍 的 目标 , 也以它为前提 , 并 且 己 技 术设 计 的 环 节 之 一 , 控制 着 学 生 的活 动 ,
认为“ 生活世界 ” 含义有三 : 一 是 狭 义 的 生
相 互 间的 影 响 , 学 生 对 于知 识 的 感 经 和 在 以 后 的 工 作 中一 再 以 它 为 前 提 。 他 学 生是 完全 被 控 制 的 , 思想 机 械 呆 板 , 行 动 的理 解 ,
大学外 语教 学探 求根 本 寻 求 回归之路 的航标 。 关键 词 : 胡塞 尔 生活教 育观 外语教学 中图 分类 号 : G 4 文献标 识 码 : A

论“生活世界”视阈下的幼儿教育

论“生活世界”视阈下的幼儿教育

论“生活世界”视阈下的幼儿教育作者:彭海伦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年第01期摘要: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批判实证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

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幼儿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幼儿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生活世界;儿童生活世界;成人生活世界;幼儿教育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1-0115-02一、“生活世界”的概念阐释(一)生活世界理论提出的背景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命题,这一命题给予当时沉闷的机械式的传统教育以重大打击,对当时的教育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

“生活世界”理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晚年出于挽救欧洲科学危机、批判实证主义而提出的。

他认为欧洲科学危机的实质是科学世界对其产生的基础——生活世界的遗忘。

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说:“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惟一受实证科学的支配,并且惟一被科学所造成的…繁荣‟所迷惑,这种惟一性意味着人们以冷漠的态度避开了对真正的人性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

单纯注重事实的科学,造就单纯注重事实的人。

”在此过程中,人被科学化、机械化。

科学对生活世界和对人的遗忘使科学也丧失了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科学不再为人类服务,反而成了人类的危害者。

伴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类主控自然世界能力的加强,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

“充分启蒙的世界却弥散着胜利的灾难”。

由于万能的科学“却恰恰解决不了那些最令人关心的涉及世界与人生意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与人的主体性方面内在相关的。

”所以,为了解决科学危机、重寻生命存在的意义,胡塞尔认为必须重新追寻生活世界的价值与意义,找寻富有本原性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

胡塞尔生活世界的两种含义

胡塞尔生活世界的两种含义

胡塞尔生活世界的两种含义--兼谈欧洲科学与人的危机及其克服内容提要: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经验实在的客观生活世界,一是作为纯粹先验现象的主观生活世界,二者之间隔着一道先验还原的界限。

不同意义上的"生活世界"与科学及人的生存的关系也不同:在胡塞尔看来,前者是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也是造成科学"危机"与人的"危机"的根源;后者则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条克服这种危机的途径。

关键词:胡塞尔生活世界危机自然态度先验还原"生活世界"是胡塞尔晚年给予现象学的第一主题,1它不仅赋予现象学许多新的可能,也引起了不少激烈争论:"生活世界"究竟是什么?它是我们日常周围具体的生活环境还是某种更原本的东西?它与先验现象学、先验还原的关系如何?它与科学和科学危机的关系又如何?它对于理解人的生存有何意义?关于这些问题,国内近年来已有一些深入讨论。

2一般认为,按照胡塞尔的看法,生活世界是科学的根基与源泉,科学的有效性与意义最终要回溯到生活世界,而近代科学危机以及与此相关的人的生存危机就在于遗忘了这个源泉。

但本文认为,这些说法原则上虽然没有错,但都没有区分出生活世界在胡塞尔那里的两种不同含义,即一是作为经验实在的客观生活世界,一是作为纯粹先验现象的主观生活世界。

3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生活世界与科学及人的生存的关系截然不同,因而不说明这种区分,就无法澄清生活世界对于科学以及人的生存所具有的地位与意义,更无法揭示造成"危机"的真正根源。

所以,笼统地把胡塞尔讲的生活世界看作一切意义之源,认为只要重返生活世界就能克服"危机",只会给人造成误解甚至误导。

一、欧洲科学危机与自然态度中的生活世界让我们首先从欧洲近代科学危机说起。

此危机究竟何在?人们依据胡塞尔的著作,正确指出此危机就在于近代科学已丧失了它的"生活意义"或"生命意义"(Lebensbedeutsamkeit)。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最新年精选文档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最新年精选文档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曾在《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越现象学》一文中提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他强调科学的基础是人们日常的活动和生活。

具体来说,他认为客观的科学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发展而来的,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两者休戚相关,反对“科学世界”有意识的把自己和“生活世界”划分开来。

当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育常常被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在幼儿教育中外加一些与幼儿生活关系不大,甚至是无关的教育,他们认为外加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忽略了幼儿教育就是幼儿的生活世界这一事实。

值得庆幸的是,当前还是有一些儿童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

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等。

在这些理论和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指导下,使我们对生活世界的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幼儿教育生活化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一、生活世界的教育在讨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之前,我们必须先从整体上认识生活世界的教育的基本“面貌”。

(一)生活世界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何为自然的教育?正如现象学大师胡塞尔说的那样:“生活世界始终是在先被给予的,始终是在存在着而有效的,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而有效的。

”通俗来讲就是生活世界的教育不管教育本身是否有自觉的、明确的目的,他都是在自然地状态下进行的,摆脱任何研究的态度。

生活世界的教育往往以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方式对人的发展产生作用,潜移默化的对人产生影响。

生活世界的教育就是一种自然的教育,这种教育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幼儿,他们并不会时刻感觉到自己在接受教育,甚至身处其中却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二)生活世界的教育:直观的教育生活世界中,直观的教育就是我们在感性的、具体的存在状态中所接受的教育。

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中提出过:“属于感性直观物体及其在实际的和可能的经验中存在的具体的如下事实,即这些感性直观物体在自身的本质变化中是被结合在一起的。

胡塞尔_生活世界_理论的德育启示

胡塞尔_生活世界_理论的德育启示

2009年1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an ,2009第1期(总第137期)Journal of Shandong Y outh Adm inistrative Cadres C ollege N o.1Jan.N o.137收稿日期:2008-09-21作者简介:王文鹏(1966-),河南邓州人,河南科技学院副校长,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与教育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德育启示王文鹏(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德育逐渐淡化了生活层面的内容,演化成知识教育,强调对认知、记忆等的训练与培养,缺失了与学生真实生活的结合。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认为,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宝贵的教育时机。

这对确立开放的研究视野,以生活为根基,通过生活进行德育,从而达到育人之目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生活世界”;德育;启示中图分类号:B51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09)01-0078-03Abstract :G radually ,the content of m oral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life to knowledge ,and has been paying m ore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and cultivation of cognition and mem ory ,by lacking contact with students ’real life.“Life w orld ”theory says that there are rich education res ources and valuable education chances in life ,which is of inspiring significanc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opening study perspecti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 oral education.key w ords :“life w orld ”;m oral education ;inspiration 一、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1935年5月胡塞尔应邀到维也纳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欧洲人文危机中的哲学”;同年11月,他又在巴格达作了题为“欧洲科学危机和心理学”的一系列演讲,在这一系列演讲的基础上形成并公开出版了《欧洲科学危机和先验现象学》一书,对生活世界主题作了一个明确的研讨。

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现代教学的启示

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现代教学的启示

界 的真理是 相对于每个个 体 而言 的真理 。它 伴随着 自我 主观视 阈 的运 动而 发生 。 “ 们 当 中 的每 一个 我
人都 有它 的生活世界 , 每一个人 与他人 交往 时 , 都将
各 自的意向性延伸到对方, 彼此将 自己存在的有效
性 以一致和不 一致 的方式 结合 在 一 起 , 对这 个 共 同
西方哲学家胡塞 尔认 为 : 育源于生活 , 教 教育本 应 与生活联系在一 起 , 而人 类 在建 构教 育科 学 世 然
在其 中 , 却不关 注它 , 不把 它当研究 的 问题 或课题 。 第 二 , 活世 界是一个 主观 的 、 生 相对 的世界 。胡 塞 尔认 为每个人 的生 活世 界各 不 相 同 , 因而 生 活世
的世 界起 意识作用 ” 。 第三 , 生活世 界 又是 一个 直 观 的世 界 。胡 塞 尔 认 为生活世 界 是 “ 过 知 觉 实 际地 被 给 予 的 、 通 总是 被 经验 到并 能被经 验 到 的世 界 , 们 的 1常生 活世 我 3 界 ” 。也就是说 , 谓 “ 观 的世界 ” 指 非抽 象 J 所 直 是 的, 可被经验 到、 不言 自明的世界 ; 是发 生着 的世界 ,
作者简介 : 宋斌华( 96一) 男, 17 , 江西赣 州人 , 士, 师, 硕 讲 主要研 究课程与教 学理论
第 1 期
宋斌华
试 论 胡 塞 尔 生 活 世 界 理 论 对 现 代 教 学 的 启 示
ll 2
的一 部分 , 不应 凌驾 于生 活世界 之上 。
格丽 特米德 所说 ‘ 前喻 型 ’ 文化 , 知识 由教 师传 授 即
第2 3卷第 l 期
21 0 0年 1 月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教育启示摘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反思,提出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科学世界是建立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之上的,属于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儿童教育应体现生命价值,回归本源的“生活世界”,从儿童世界的既有内涵出发,通过“基于生活”的各种方式,引导儿童参与现实问题的解决,建立自己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沟通,从而丰富和充盈自己的世界,舒展自己的生命,享受生活的快乐。

关键词: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儿童世界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233-02人类的远古时期,在以培养基本生存技能为目的的前提下,教育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注重个体的生命体验。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和生活开始出现分离,以科学和技术为主导的教育缺乏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的关注,导致“教育世界里生活意义的缺损、人主体性的遗失……科学理性至上的观念使得教育趋向工具化”,使得教育远离生活世界,“处于一个被科学技术、信息符号、网络数字化提盖的异化了的生活世界,教育基本上淡忘了生活世界这一源泉”。

[3]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本质性的思考,指出我们的教育应基于“生活世界”这个本源的存在,强调个体自身直接的生命体验,彰显个体生命价值。

1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内涵在胡塞尔的理论里,现实的世界可以划分为两类:一为生活世界;一为科学世界。

“日常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对“生活世界”的一个称谓,有时也称之为“周围世界”。

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实际环境,有着真实具体的性质,“它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基础,以最直观的面目呈现,是作为构成这个世界的主体的人,正在经历的、有着复杂关系的实体世界。

这个世界作为预先的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本真的存在具有基础的意义和价值。

”[2]而“科学世界”则是随着人们生活经验的丰富而产生,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共同一定的社会规范,世界逐渐趋于理性,最初世界的直接性和主观性逐渐被客观的理性所代替,所以说,“科学世界”是从“生活世界”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理性视域。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意义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意义

们 的 全 部 忧 虑 和 劳 作 都 适 用 于 这 个 世 界 , 里 这 所 表 明 的就 是 一 种 纯 粹 在 精 神 领 域 中 发 生 的事
实 。 ”简 言 之 , ” “日 常 生 活 世 界 ” 是 存 在 于 就
我 们 的 日常 生 活 之 中 的 精 神 结 构 。 体 地 说 , 具 它
摘 要 :生 活 世 界 理 论 是 胡 塞 尔 晚 期 思 想 中 的 一 个 主 要 方 面 。 按 照 这 个 理 论 , 塞 尔 不 仅 对 生 活 世 界 与 科 胡
学 世 界 作 了 区 分 , 且 又 把 前 者 划 分 为 两 个 层 次 , 日 常 生 活 世 界 和 原 始 生 活 世 界 。 前 者 是 出 于 胡 塞 尔 对 实 而 即

1 ・ 5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5期
产 ” 个 主题 指 引下 构造 出来 的整个 发 展 计划 。 这 由 此 可 见 , 学 世 界 是 一 个 彻 头 彻 尾 的 “ 题 科 主 化 ” “ 题 化 ” 世 界 。 当 然 , 学 世 界 绝 非 人 或 课 的 科 类 唯 一 的 主 题 化 世 界 , 为 各 个 具 体 的 人 因 各 因 自 的 知 、 、 的 需 求 目 的 的 不 同 , 会 构 造 各 情 意 都 自不 同 的 主 题 化 世 界 , 伦 理 世 界 、 感 世 界 、 如 美 宗 教 世 界 等 。 而 , 论 是 什 么 方 式 的 主 题 化 世 然 无
作 者 简 介 :张 廷 国 ( 9 2 ) 男 , 南 开 封 人 , 中 科 技 大 学 哲 学 系 副 教 授 , 士 , 事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研 16一 , 河 华 博 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7月 Vol. 27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y 2005────────── 收稿日期:2005-04-30作者简介:常秀芹(1971-),女,河北滦县人,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实验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 78 -✧教育教学研究✧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学生观的启示常秀芹(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奠基性、非客观化、主体间性等特征启示教育应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念,生活世界观下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处于不断生成中的人,学生是教育生活的主体,师生关系中学生与教师互为主体。

关键词:胡塞尔;生活世界;学生观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4-0078-03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教师对学生的本质、地位、作用、特点的看法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本文拟从生活世界理论出发,谈谈对学生观的认识。

一、生活世界理论提出的背景生活世界理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晚年出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为批判实证主义、唯科学主义思维,挽救欧洲科学的危机而提出的。

胡塞尔在晚年越来越认识到欧洲科学的危机不是某一门具体的科学如物理学或化学的危机,其实质是唯科学主义思维的结果,是科学世界对其产生的基础——生活世界的遗忘,对人的遗忘。

胡塞尔认为,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实证主义思潮开始流行,人们被实证科学的表面繁荣所迷惑,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的世界观所支配。

而“实证科学正是在原则上排斥了一个在我们的不幸时代中,人面对生命攸关的根本变革所必须立即作出回答的问题:探讨整个人生有无意义”。

[1](P73)“自然科学在我们生命攸关的需要的方面,什么也没有对我们说。

”[1](P17)科学世界对生活世界和人的遗忘使科学失去了目的、意义和价值,科学不再为人类的发展负责,甚至危害人类。

结果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产品的丰富,人自身能力的增强,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恐怖战争、道德沦丧、人文衰微等一系列问题充斥全球,“充分启蒙的世界却弥散着胜利的灾难”。

[2]要摆脱欧洲科学的危机,揭示科学的真正意义和世界的真相,拯救人性,胡塞尔认为必须重返并深入探索生活世界。

二、生活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胡塞尔就曾使用过生活世界这个概念,从20年代开始,生活世界逐渐成为胡塞尔哲学的核心概念。

尽管如此,他并未给生活世界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

他有时也用“日常的生活世界”、“实践的周围世界”、“经验直观的世界”、“自然态度中的世界”、或“直接被给予的世界”来代替或形容生活世界。

但从胡塞尔的对生活世界的诸多论述中,可以看出对“生活世界”中“生活”的理解不应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生活”那种漫不经心的含义,而是具有“生命攸关的,有切身利害关系的、生存必须”的意思。

具体而言,他对生活世界重点强调以下几点:第一,生活世界是前科学的、非主题化的世界,具有奠基性。

所谓前科学的,是指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可被经验到、不言自明的世界,是发生着的世界,是“一个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在流动中表现自己的一个整体”,[3]是一个日常的、伸手可及的、可感的现实世界,而不是符号化的观念或理论世界。

人们在其中生活着,但并不关注它,也就是不把它当主题来看待和研究,即生活世界是非主题化的世界。

非主题性与“自然态度”有关,它是指我们在自然的观点中直接面对现实世界,没有理论自觉的态度。

但它却是时时刻刻存在着、变动着,作为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着,被主体所经验着。

所以,生活世界是一个即时体验而尚未加以反思的世界。

用胡塞尔的话说,“生活世界是一个始终在先被给予的、始终在先存在着的有效世界,但这种有效不是出于某个意图、某个课题,也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

每个目的都以生活世界为前提,就连那种企图在科学真实性中认识生活世界的普遍目的也以生活世界为前提”。

[4]正是由于生活世界是前科学的、非主题化的,未被概念所定义的世界,所以它是丰富的、充盈的,充满着无限可能性,永远处在变化流动中,常秀芹: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学生观的启示- 79 -永远处在生成中。

也正由于此,它是唯一首要的世界,是科学、概念、主题的来源,一切知识都以它为前提和基础,并应该为它服务。

所以人生的任何目的和实践活动形式,都必须首先直面生活世界。

在生活世界中,知、情、意、行等都可以合理地在其中存有并相互交融,不因某一方面的存有而排斥另一方面,从而表现出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和丰富性,也使得生活世界中的人们可以轻松、快乐地生活,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深刻地体验、真实地表现。

生活世界意义丰富,急待于去挖掘,去发现,去研究,其目的是使人们的生活世界更美好。

第二,生活世界是非客观的。

它是主体的构造之物,是主客尚未分化的世界,与一切客观主义相对立。

运用胡塞尔的意向性构成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

胡塞尔认为意向对象是意识主体通过意识活动主动建构的,而意向性构成的特点是域的构成,如看这种意识活动,意识主体看某件物品,总是连它的背景一起看到。

看到的是一个范围、一个域,而不是孤立的某物。

由于意识活动具有连续性、流动性,主体便能构建世界视阈。

生活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世界视阈,是人意识活动的主动建构。

胡塞尔指出,“预先被给予的生活世界的存有意义是主观的构造之物,是经验着的、前科学的生活的成果。

世界的意义和世界存有的认定是在这种生活中自我形成的——每一时期的世界都被每一时期的经验者实际地认定。

”[1](P81)因此世界并非外于人的自在存有,世界是人的世界。

真正自在的第一性的东西是主体性,是它在起初素朴的预先给定世界的存有,然后再把它理性化或客观化。

与人无关的世界不过是无。

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因为只有人才有生活,才有世界。

只见物不见人的科学世界势必是没有温情的、冷漠的、异化的世界。

第三,生活世界是主体间的世界。

胡塞尔认为,可被实际地知觉和经验到的生活世界绝不仅仅是某个人的直接经验所构成的世界,也就是说,生活世界并非只是为某一个人所独有的世界;相反,它是为我们所共同拥有的世界,是一个充实着他人主动性行为的世界,也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存在于“交互主体性”中的世界。

“在我们对世界的连续的知觉之流中,我们并不是孤立的,相反,在这种知觉之流中,我们同时就拥有与他人的关联。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知觉,他自己的当下化,他自己的一致性。

”“一般说来,世界不仅是为个别化了的人而存在着的,而且是为人类共同体而存在着的,也就是说,世界已经渗透了素朴的知觉现象的群体化。

”[4]由此可见,在生活世界,人不仅体验着自己的实在,而且直观到他人的存在,生活即是与他人一起生活,一起交往。

生成即是在与他人的共在中生成,离开他人,便没有我的生活和生成。

生活世界不是自身封闭的自在的世界,而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与他人不断进行交往的世界。

总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主客统一的世界,是一个尚未被科学所定义的世界,是主体间的世界,是自有人类之后一直发生的世界,是充满着声、色、情的世界,是有着多种可能性和意义丰富的世界,是人类的生存世界。

它是一切认识的前提和归宿,是唯一首要的世界。

正确理解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必须克服主客二分、线性的思维方式,运用生成性思维。

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是科学世界观所体现出来的,其本质是对生活的遗忘和抽象,把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东西当作本质、真实,而把现实生活世界贬为现象、虚幻。

生成性思维既是理解生活世界理论所必须,也为生活世界观所蕴涵。

生成性思维不会将生活世界当作一个外于人的物理空间在某个地方存有,也不会将生活世界看成是固定的,静止不变的。

生活世界是非客观的、相对的、具体的,处于运动之中的,是无限开放的。

生活世界的绝对的终级存在和真理不是处在某一终端的实体,而是作为可能性存在于现实世界和真理之中。

它让人类永远处在希望中,永远处在追求中,永远处在创造的冲动中。

三、生活世界理论对学生观的启示生活世界即人的世界,生活世界理论的提出实质是对人的关注和重视,回归生活世界实际是向人的现实或现实的人的回归,是由抽象的人走向生成的人的过程。

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有很多启示,如使教育研究走近原发的教育现场,教学方法强调做中学,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等等。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启示我们换个与传统的科学世界观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学生。

第一,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目的。

对教育而言,生活世界是学生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的奠基性要求教育基于学生,为了学生。

就像生活就为了生活,生活之外无目的一样,教育作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为了学生更好的生活。

那些煞费苦心在教育之外寻找教育目的的做法,结果只能导致教育生活的异化,导致对学生生命的遗忘。

目前,基础教育中盲目追求升学率就是教育目的异化的具体表现,这样的教育以考试为唯一的目的,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代价,学校一切工作的展开都围绕着考试这个中心,结果造就了一大批考试机器,学生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第二,学生是处于生成中的整体的人,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生活世界的前科学性、丰富性启示我们不能用教育理论中的任何条条框框将学生限定,不能将学生看死,而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期待的目光看待学生,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看待学生就是看待可能性。

”[5]学生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于发展的“完人”,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相统一的人。

学生的本质是在现实性的基础上不断生成的整体的人。

借用海德格尔的话,学生是其非是,不是其所是。

相对于“完人”来说,学生是一种“未完第27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 80 -成的人”,他们不仅在生理上尚未发育完全,而且在人格方面永远具有未完成性,因此,应把学生看成是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

生活世界理论告诉我们“完人”作为学生发展的终极理想不是处在某一终端的实体,而是作为可能性存在于学生的现实世界之中。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采取一切可能的形式得到充分发展,不断地实现他自己,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通过现实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第三,学生是有着知、情、意、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富有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教育生活的主体。

生活世界的非客观性启示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功能。

科学世界观中的学生是本质先定的人,是被几个抽象的概念限定死的人,限定是主体对客体的限定,被限定的人没有自由,不用思考,既无决定权,也无创造的冲动和可能,是只知领会遵循教师命令,唯师是、唯书是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