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思想初探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思想初探_社工论文.doc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思想初探_社工论文和哲学世界来说,生活世界具有奠基性。
生活世界是哲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统一的世界。
哲学若对科学进行反思和批判,必然要追溯科学的起源和开端,这种开端在胡塞尔看来就是“作为源泉和滋养技术意义形成的、前于科学的和外于科学的生活世界”。
可见,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并不单纯意义上的主观的世界,还是具有一种客观性的世界,所以,他指出:“如果我们的直观的生活世界完全是主观的,那么整个前科学的和科学以外的涉及日常存有的真理的意义就被贬低了。
”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是一个包含多维度的世界,生活世界本身并不排斥经验的世界,它是包含经验世界的,但是生活世界却是不能被经验的世界所证明的。
在生活世界当中包含着人的目的、意义与价值,在生活世界当中,人获得自身的意义。
因而,生活世界体现的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和世界的统一。
三、如何回归生活世界前面指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是其为摆脱人的生存危机提出的救世方案,是为摆脱科学危机从而为科学寻找前提,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重新确立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重新确立人的目的、意义、自由与价值。
然而,应如何才能重新确立科学的基础,重新找回被科学遗忘了的前提和可靠的开端,换句话说如何才能够回归生活世界呢?胡塞尔认为,要通过终止判断的方式。
终止判断是一种哲学的反思活动,它只是在寻求科学的开端问题过程中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只剩下纯粹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种悬置的过程,即对“通常意义上的经验、感性的经验,以及它的相关的世界本身”加以质疑,“把一切形式上的、包括在直接的世界经验的形式上的、关于世界的知识悬置起来”。
“不让它在我们的哲学思考中发生作用。
因此我的经验的活动、思想的活动、估价的活动等的整个活动的生活被保留下来,并且继续发挥作用,作为世界、作为对于我来说存有的和有效的东西,现在仅仅被当作‘现象’”。
因此,通过终止判断,“我深入这样一个存有的领域中去,这个存有的领域在原则上先于一切认为对于我来说存有的东西和它们的存有的领域,因为它是它们的绝对必真的前提”,而且通过把经验的东西“回溯到那种唯一绝对根本的自明性(如果统一的哲学是可能的话,一切科学的知识必须从这种自明性中导出)中去,这些东西的虚假的可能性才能被排除,它们对必真性的要求才得以兑现”。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原初动机”辨析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原初动机”辨析作者:朱松峰来源:《西部学刊》2014年第08期摘要:克服欧洲精神的危机,寻获人生的意义,乃是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理论的现实动机。
他提出“生活世界”理论的理论动机则是:不懈地追求普遍的,无限的,绝对的,必然的,永恒的本质、真理、规律、原则、规范。
“生活世界”理论只不过是通往先验现象学的另一条“道路”而已,胡塞尔始终没有放弃把哲学塑造成最严格的科学的初衷。
关键词:生活世界;原初动机;胡塞尔中图分类号:B516.52“生活世界”(Lebenswelt)理论是胡塞尔晚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与胡塞尔此前的思想相比有了重要的变化。
那么,如何理解这个“变化”呢?或者说,这个“变化”是何种程度上的呢?本文认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追问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理论的终极目的,即其“原初动机”。
一胡塞尔之所以在晚年提出“生活世界”理论,自然有其原初的动机。
概而言之,一个是现实方面的,一个是理论方面的。
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理论的现实动机来自于他对自己的人生历程和时代境域的切实体验。
他曾给语调悲哀的列维纳斯讲过一个他童年时期不断地磨一把不够锋利的小刀最后将之磨没了的故事,这就已表明:他童年时期就已经在思考人生存在的意义问题。
在哈雷大学任教期间,胡塞尔每天都要到一家名叫“弗朗克”的孤儿院去散步。
在那里的大门上面的拱石上,雕刻着耶赛亚诗篇中的一句话:“期待着上帝的人们,必然得到新的力量。
”这句话成为了他的生活格言。
后来,他的长子沃尔夫冈战死,次子格尔哈特战伤,母亲逝世。
这些事件使得在非理性主义思潮泛滥的年代里高擎逻辑和理性大旗的胡塞尔,也不得不关注和思考现实问题。
以至于,在1936年出版的《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越论的现象学》(简称《危机》)中,他断言:“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唯一受实证科学的支配……这种唯一性意味着人们以冷漠的态度避开了对真正的人性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
……在我们生存的危急时刻,这种科学什么也没有告诉我们。
日释一哲胡塞尔生活世界

日释一哲胡塞尔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重要概念。
胡塞尔在晚年意识到,没有任何前提的科学是不可能的,科学的最初前提在科学之外的生活世界里。
他说:“生活世界是永远事先给予的、永远事先存在的世界……一切目标以它为前提,即使在科学真理中被认知的普遍目标也以它为前提。
”(一)生活世界释义生活世界(Lebenswelt)是前科学的世界,它是我们原始的感性世界和我们的文化—历史世界的复合体。
生活世界在三重意义上先于科学世界。
1.生活世界在历史上先于科学世界;2.生活世界是普遍给予的,而科学世界则不然,并非所有文化和民族都有近代科学所描述的自然世界,相反,任何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世界和日常的事情经验;3.生活世界具有创造次序上的优先性,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
(二)生活世界具体内涵1.生活世界提出的理论背景及必要性胡塞尔考察了近代科学的起源,他指出自伽利略始近代科学数学化的自然科学模式是经过选择的理想化的产物,可供选择的对象是众多的生活世界。
但是科学却忘记了它的起源和基础,忘记了它与生活世界、与人的价值和理想的关系。
自然主义的科学把价值规范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不能面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问题,这就是欧洲面临的危机。
生活世界概念的提出是胡塞尔思想发展的产物。
如果按“无前提”的标准来衡量,现象学还原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始源,只达到了笛卡儿—康德哲学传统认为不证自明的概念—自我意识。
但是自我意识是这一传统所设定的前提,如果真正做到无前提,那么需要悬置的不仅是自然态度所认可的客观存在,而且应包括在历史中形成的理论、概念,其结果是回到一个前科学时期,不受任何理论、传统、习惯的影响,直接面对“生活经验”。
经过一个“历史的还原”,我们最终达到的是一个“生活世界”。
2.生活世界内涵生活世界的经验不可能具有由必然的普遍的命题所表达出来的客观性,它本身是一个不能再被还原的最后的“剩余”,是不可超越的前提。
生活世界只能是主观经验,但主观性不意味着随意性。
胡塞尔_生活世界_理论的德育启示

2009年1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an,2009第1期(总第137期)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No.1Jan.No.137收稿日期:2008-09-21作者简介:王文鹏(1966-),河南邓州人,河南科技学院副校长,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与教育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胡塞尔/生活世界0理论的德育启示王文鹏(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德育逐渐淡化了生活层面的内容,演化成知识教育,强调对认知、记忆等的训练与培养,缺失了与学生真实生活的结合。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0理论认为,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宝贵的教育时机。
这对确立开放的研究视野,以生活为根基,通过生活进行德育,从而达到育人之目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生活世界0;德育;启示中图分类号:B51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09)01-0078-03Abstract :Gradually,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life to knowledge,and has been paying more attenti on to the training and cultivation of cognition and memory,by lacking contact with students .real life./Life world 0theory says that there are rich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valuable education chances i n life,which is of inspiring significance to the establishmen t of an opening study perspective,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key words :/life world 0;moral education;inspiration一、胡塞尔/生活世界0理论的主要内容1935年5月胡塞尔应邀到维也纳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欧洲人文危机中的哲学0;同年11月,他又在巴格达作了题为/欧洲科学危机和心理学0的一系列演讲,在这一系列演讲的基础上形成并公开出版了5欧洲科学危机和先验现象学6一书,对生活世界主题作了一个明确的研讨。
最新-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思想初探 精品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思想初探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思想初探梁秋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是其超验现象学的核心内容。
生活世界问题的提出源于他对欧洲的科学危机、哲学危机和人性危机深刻的反思。
他指出,生活世界是前科学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的基础。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就是为了科学寻找前提,解决人的生存困境。
他认为,通向生活世界即向现象学迈进,其手段是通过终止判断的方式,即现象学悬置的方法。
关键词胡塞尔;生存危机;生活世界一、科学危机与哲学危机生活世界问题是胡塞尔晚年探讨的核心问题,他对生活世界问题的探讨源于欧洲深刻的科学危机、哲学危机和人性的危机。
胡塞尔指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欧洲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归根到底是由实证主义、非理性主义、怀疑论等错误的哲学思潮引起的,这些思潮排挤了欧洲传统的理性主义,造成了科学和哲学的危机,进而造成了欧洲的人性危机。
胡塞尔认为,作为欧洲人的根本的生活危机的表现就是科学的危机和哲学的危机。
科学危机就是指包括纯数学和精确地自然科学在内的实证科学的危机,即科学的观念被实证地简化为纯粹事实的科学,科学危机的后果就是其丧失了生活意义。
这场危机对于哲学来说就是哲学……有屈从于怀疑论、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危险。
这种危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到了19世纪后半叶,实证科学支配了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并开始受实证科学所造成的虚假繁荣所迷惑。
胡塞尔指出这种独特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的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
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我们常听到有人说在人生的根本问题上,实证科学对我们什么也没说。
实证科学正是在原则上排斥了一个在我们的不幸的时代中,人面对命运攸关的根本变革所必须立即作出回答的问题探讨整个人生有无意义。
胡塞尔认为,这种实证科学归根到底涉及的就是人在与非人的周围世界的相处中能否自由地自我决定的问题,涉及人能否自由地在他的众多的可能性中理性的塑造自己和他的周围世界的问题。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最新年精选文档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曾在《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越现象学》一文中提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他强调科学的基础是人们日常的活动和生活。
具体来说,他认为客观的科学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发展而来的,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两者休戚相关,反对“科学世界”有意识的把自己和“生活世界”划分开来。
当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育常常被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在幼儿教育中外加一些与幼儿生活关系不大,甚至是无关的教育,他们认为外加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忽略了幼儿教育就是幼儿的生活世界这一事实。
值得庆幸的是,当前还是有一些儿童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
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等。
在这些理论和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指导下,使我们对生活世界的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幼儿教育生活化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一、生活世界的教育在讨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之前,我们必须先从整体上认识生活世界的教育的基本“面貌”。
(一)生活世界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何为自然的教育?正如现象学大师胡塞尔说的那样:“生活世界始终是在先被给予的,始终是在存在着而有效的,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而有效的。
”通俗来讲就是生活世界的教育不管教育本身是否有自觉的、明确的目的,他都是在自然地状态下进行的,摆脱任何研究的态度。
生活世界的教育往往以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方式对人的发展产生作用,潜移默化的对人产生影响。
生活世界的教育就是一种自然的教育,这种教育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幼儿,他们并不会时刻感觉到自己在接受教育,甚至身处其中却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二)生活世界的教育:直观的教育生活世界中,直观的教育就是我们在感性的、具体的存在状态中所接受的教育。
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中提出过:“属于感性直观物体及其在实际的和可能的经验中存在的具体的如下事实,即这些感性直观物体在自身的本质变化中是被结合在一起的。
胡塞尔_从先验自我转向生活世界_从马克思的观点看_杨耕

DOI:10.15939/j.jujsse.2004.05.0062004年9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Sep.,2004第5期 Jilin U niv ersity Journal So cial Science s Editio n No.5胡塞尔:从先验自我转向生活世界———从马克思的观点看杨 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00875) 摘 要:在胡塞尔的哲学生涯中,前期注重对先验意识的本质结构的分析,后期则转向对生活世界的探讨。
这一理论转向不仅意味着胡塞尔本人研究方式的转变,而且具有巨大的理论穿透力,对整个现代哲学也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
现代哲学中的语言哲学和马克思学派的代表人物都受到胡塞尔这一思维动机的影响而发展出他们自己的观念。
胡塞尔的“后期转向”不是偶然的,它实际上体现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并从一个侧面凸现了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巨大超前性及其当代意义。
关键词:胡塞尔;现代西方哲学;生活世界 中图分类号:B51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34(2004)05-0042-10一、建构“严密科学的哲学”的危机:转向生活世界 胡塞尔一生追求建立一门“严密科学的哲学”,而在他的心目中,所谓“严密科学的哲学”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追求成为绝对真理的体系,要求具有绝对的有效性,因为“哲学的目的就在于那种超越一切相对性的绝对终极有效的真理”[1](P131);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具有绝对真理的秉性,所以“严密科学的哲学”能够为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实现提供基础。
“就哲学的历史目的性而言,它是所有科学中最伟大、最严密的科学。
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纯粹的、绝对的认识的终极要求,与此相应的是对纯粹的、绝对的价值和愿望的要求。
”[2](P72)这就是说,“严密科学的哲学”表现为真理和价值的双重追求,既追求知识上的绝对性,又追求生活上的可能性,而哲学的真理追求的是生活的伦理得以可能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严密科学的哲学”同时具有真理意义和价值意义,体现着一种新的哲学理性。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意义

Husserl's Theory of Life-world and its Significance 作者: 张廷国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19页
主题词: 科学世界;日常生活世界;原始生活世界;胡塞尔;意义;哲学
摘要:生活世界理论是胡塞尔晚期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按照这个理论,胡塞尔不仅对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作了区分,而且又把前者划分为两个层次,即日常生活世界和原始生活世界.前者是出于胡塞尔对实践和现实的关注,后者则是出于胡塞尔在理论和方法上进一步完善其先验现象学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思想初探
摘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是其超验现象学的核心内容。
生活世界问题的提出源于他对欧洲的科学危机、哲学危机和人性危机深刻的反思。
他指出,生活世界是前科学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的基础。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就是为了科学寻找前提,解决人的生存困境。
他认为,通向生活世界即向现象学迈进,其手段是通过终止判断的方式,即现象学悬置的方法。
关键词:胡塞尔;生存危机;生活世界
一、科学危机与哲学危机
“生活世界”问题是胡塞尔晚年探讨的核心问题,他对“生活世界”问题的探讨源于欧洲深刻的科学危机、哲学危机和人性的危机。
胡塞尔指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欧洲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归根到底是由实证主义、非理性主义、怀疑论等错误的哲学思潮引起的,这些思潮排挤了欧洲传统的理性主义,造成了科学和哲学的危机,进而造成了欧洲的人性危机。
胡塞尔认为,作为欧洲人的根本的生活危机的表现就是科学的危机和哲学的危机。
科学危机就是指“包括纯数学和精确地自然科学在内的实证科学的危机”[1](P.3),即科学的观念被实证地简化为“纯粹事实的科学”,科学危机的后果就是其丧失了“生活意义”。
这场危机对于哲学来说就是“哲学……有屈从于怀疑论、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危险”[1](P.3)。
这种危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到了19世纪后半叶,实证科学支配了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并开始受实证科学所造成的虚假繁荣所迷惑。
胡塞尔指出:“这种独特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的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
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我们常听到有人说在人生的根本问题上,实证科学对我们什么也没说。
实证科学正是在原则上排斥了一个在我们的不幸的时代中,人面对命运攸关的根本变革所必须立即作出回答的问题:探讨整个人生有无意义。
”[1](P.7)胡塞尔认为,这种实证科学归根到底涉及的就是“人在与非人的周围世界的相处中能否自由地自我决定的问题,涉及人能否自由地在他的众多的可能性中理性的塑造自己和他的周围世界的问题”[1](P.7)。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在人的历史性领域中研究人的精神科学,由于受严格的实证科学的支配,其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排出了一切价值判断的因素,排除了对于作为精神科学研究对象的人及其文化构造是理性或非理性的追问。
如果世界变成这样,那么整个世界及其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存在将变得没有任何的意义,人只能生活在“其历史无非为虚幻的繁荣和苦涩的失望的不尽锁链的世界中” [1](P.8)。
总而言之,在胡塞尔看来,科学的危机造成直接的后果就是其把人的意义问题排除在外。
他认为,人无论是在伦理方面、整个周围世界以及政治和社会方面都需要从理性、从普遍的哲学观点出发加以重新的塑造。
在胡塞尔的观念里,哲学和科学本应是统一的、连接在一起的。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概念包含着具有重大意义的关于存有的问题。
对于作为具有最高和最终问题的形而上学而言,它应享有的荣耀是作为科学皇后的地位,因为,形而上学的哲学和科学的结合可以解决一切可以设想的问题,包括事实合理性的问题、暂时和永恒的问题。
然而,近代以来,科学逐渐失去了对人生意义的主导的地位,实证主义对科学思想的限制导致了这一点。
实证主义作为一个“残缺不全的概念”,它丢弃了包括最高和最终问题的形而上学概念中的问题,同时,实证
科学也排除了与科学具有不可分割统一性的理性,其中包括价值、伦理、意义和自由问题等哲学问题。
在胡塞尔看来,实证主义科学扼杀了哲学,它的胜利使人们丧失了对哲学的信仰,造成了形而上学的一再失败,科学的这种危机在胡塞尔看来不仅仅是哲学本身、科学本身的危机,而且更是一种文化的危机和人性本身的危机,是人在文化生活的总体意义上的危机,是理性的危机。
胡塞尔指出,哲学和科学的危机“不只关系到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的问题……哲学的危机意味着作为哲学总体的分支的一切新时代的科学的危机,它是一种开始隐藏着,然后日渐显露出来的欧洲人性本身的危机,这表现在欧洲人的文化生活的总体意义上,表现在他们的总体的‘存在’(‘Existenz’)上”[1](P.16)。
如果人失去了对哲学的信仰,实际上则意味着失去了对理性的信仰,理性赋予“存有者”以意义,如果人们失去了对理性的信仰,则意味着失去了对历史的意义、人的意义、自由以及赋予理性意义的个别的和一般的人的能力的信仰,同时也失去了对自己和自己真正存有的信仰。
二、生活世界问题
胡塞尔指出,欧洲科学危机、哲学危机或称人性危机与文化危机的根源就在于科学的世界遗忘了作为其基础的生活世界,因此,要摆脱这场文化危机,哲学的反思必须自觉的回归生活世界,重建人与世界的统一,重塑人的目的、意义与价值。
近代哲学的根本任务和命运就是“完全从头开始探索哲学的根本理想、哲学的真正课题、哲学的真正方法,从头去发现这个真正的世界之谜,并把它引上最终解决的轨道上去”[1](P.19)。
这个问题在胡塞尔看来就是从现在的科学世界返回到前科学的生活世界。
前科学的生活世界是超验的世界,是科学的客观世界的基础,它同时也是一种主体性的世界,是一种超验形式的主观主义。
这种超验主义认为“现有生活世界的存有意义是主体的构造,是经验的、前科学的生活的成果。
世界的意义和世界存有的认定就在这种生活中自我形成的……科学的世界,是在较高层次上的构成物,是用前科学的经验和思想为基础的,或者说,是以它的对意义和存有的认定的成果为基础的” [1](P.90)。
任何科学的和哲学的问题都应该在这种超验的世界观中得到解决,即超验主义一直都试图解决哲学和科学之间的矛盾。
在胡塞尔看来,这种矛盾的解决就是朝着现象学的方向前进,是生活世界朝着现象学的方向前进。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生活世界即日常生活世界,它是“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被给予的,被经验到并能被经验到的世界” [1](P.64),换句话说,这种生活世界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其次,生活世界同时也是一个超验的世界,是一个意义域,这种超验的生活世界是不证自明的,它是不需要逻辑和反思而仅靠直观就能够发现的世界,一切真理性的东西都必须回归到这个生活世界当中才能获得意义,从而被理解,科学真理亦是如此,脱离和背叛了生活世界,必然变得残缺不全;再次,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和哲学世界的前提和基础,对于科学世界和哲学世界来说,生活世界具有奠基性。
生活世界是哲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统一的世界。
哲学若对科学进行反思和批判,必然要追溯科学的起源和开端,这种开端在胡塞尔看来就是“作为源泉和滋养技术意义形成的、前于科学的和外于科学的生活世界” [1](P.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