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
大马士革玫瑰种植

在大马士革玫瑰栽植管理中可把握以下几点:深翻整地,施上底肥即将栽植玫瑰的地块,要深翻一尺以疏松土壤,同时适当施一些底肥翻入土中。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或复合肥50公斤。
在作绿篱、花坛或窝栽的地块,也要深翻整地,适当施上底肥。
合理定距,按需栽植如大田直接建园可按4×0.5米的株行距栽植,每亩可栽种苗324株。
如作繁殖苗圃,并且确定新苗第二年冬季能移栽出圃,不影响第二年花朵采收。
则可采用2×0.5米的株行距,以此培育新苗。
适时栽种,保墒防冻栽植时可按顺序斜挖30cm长,底深15cm的长窝。
将玫瑰苗的根部放入窝底,梢端露出地面。
培土踩实,浇定根水,使根部与土壤紧密结合。
不宜大水漫灌,否则易导致地面板结降温,不利于苗木芽点冬季萌发及春季出土生长。
栽植时间宜选在上年11月至当年元月上冻前,这时苗木进入休眠期,易调苗,成活率高。
科学管理,促进分枝苗期的科学管理可明显提高产花量,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及时追肥,培养壮苗。
在幼苗生长至6cm左右时摘除顶梢,可促使叶间萌发新芽,达到增加分枝的目的。
新生苗摘顶后,及时拥土堆蔸至梢端,促使叶间发出的新芽在土中生根。
这样既可以培养两年生苗,又可以提高单株产花量。
修剪枝条,提高产量玫瑰修剪可分为冬春修剪和花后修剪。
冬春修剪通常在玫瑰落叶后至发芽前进行,以疏剪为主,每丛选留粗壮枝条,空间大的可适当短剪,以此促发分枝保证鲜花产量。
对于长势弱、老枝多的株丛则要适当重剪,使营养集中,促进植株萌发新枝、恢复长势。
花后修剪则是在鲜花采收后进行,主要对生长旺盛、枝条密集的株丛进行,剪除其密生枝、交叉枝、重叠枝,但要适当轻剪,否则会造成地上、地下平衡失调,引起不良后果。
同时,在春季或生长期及时剪除锈病危害的枝条。
及时除草,减少竞争在玫瑰苗的生长期,要及时清除地面杂草。
特别是植株根旁的杂草要多次清除,减少杂草对地面养分的消耗。
对多年生玫瑰于每年冬春结合除草,清理行间。
目前所谓的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

目前所谓的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植物克隆技术、傻瓜克隆技术,不论叫什么名字,其实都是植物嫩枝扦插快繁技术,利用植物的一叶一芽让其生根和成苗,这个技术的核心说白了就是:1、通过最短间隔一两分钟的间隙喷雾让幼嫩的叶片不至于干枯,让它延续光合作用的功能,这个带叶的插穗就能生根;2、通过补充植物外源激素,调整插穗在离体条件下的内在生理过程,让生根更快以及叶片不脱落;3、通过不同的苗床方式和基质方法方便移栽和提高移栽成活率,还有方便继代培养;4、通过不断的继代培养以几何级数形式倍增植物的数量,百变千,千变万,万变十万,十万变百万,百万变千万......
它并非一个神秘的高科技,但是实用方便,投资很少,值得推广运用。
植物快繁技术不但可以淘汰传统的扦插育苗技术,让育苗更有把握,更重要的是快繁技术能够让绝大多数不能采用常规扦插方法育苗的品种能够顺利快繁育苗了。
但每项技术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植物非试管快繁也不可以排斥试管组培和简单的扦插育苗,每项技术的存在、发展都有它客观的优点和道理,每项技术既然存在,那都是必要的。
我们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单位,有几百万规模的育苗现场可以供大家交流参考,一看或许就懂了,最终你能搞出大量苗来,那就是硬道理!。
【2024版】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植物快繁技术是古今中外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哈伯兰德(g.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经过体外培养成为一棵完整植株的设想,指引着中外无数研究者开始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1958年斯图尔德(f.c.steward)用胡萝卜根细胞培养成功完整植株,开花结实,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程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此带来了植物形态、细胞、生理、生化、遗传、无性快繁、育种、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等一系列学科的重要进展。
在国内外已用于高价值的花卉、果树、蔬菜、油料、园林绿化苗木、粮食作物及名贵中草药的快速繁殖,有的苗木快繁已进入工厂化生产阶段。
但40年来,真正面对大多数生产上急需、量大、价格低廉的无性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种苗,由于植物组培(tissue culture)存在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技术步骤繁杂,技术易传性差,农民在生产上不能直接利用,植物试管克隆苗成活率低,推广难度大等缺点,该试管克隆技术在实际快繁苗木生产中所形成的生产力还相当有限,真正形成大规模产业化的植物品种在世界范围内不超过上百个。
至今实验室成果很多,绝大部分快繁品种的生产技术还主要掌握在科学家手中,真正实现产业化目标的项目寥寥无几。
虽然几十年来无数科学家在降低成本,简化工艺,提高繁殖系数方面做了艰苦卓越的努力,但对很多木本植物快繁、针叶树组培快繁来讲,人们仍不能使植物组织培养技术(tissue culture)在大范围内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
我国科学家经过努力,利用植物组培技术已研究成功可快速繁殖的植物很多,但目前只有10种左右的经济植物形成生产线和较大面积推广,发展速度比较慢。
常规育苗如扦插、嫁接、压条、分株法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应用了近2000年,国内外还在使用,作为无性繁殖方法,目前用该类技术在全世界生产的种苗数量最多。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速繁殖技术

4、经过有计划培训一段的普通人员即能参加快 繁操作工作,接种速度极快(超过组培试管快繁 接种速度好几倍,从第二代起多数植物既超过了 超过常规育苗操作速度,也超过了试管快繁的操 作速度。极大地节约了人工开支和提高了劳动效 率)。 5、经技术发明人或发明人技术助理指导每个经 过一段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每月可生产管理2- 10万株苗木,每个骨干加上一定数量的辅助工人 每半年至少可生产30万株幼苗,创经济效益极 高。新职工经强化培训4个月后在技术助理的指 导下可对单一植物品种进行大规模生产育苗工作。
剪取的材料要注意保湿,尽量放在封闭的塑料袋或 桶中,幵避免强光照射。如果远距离运输,要防止 材料发热或风干失水。 尽量在早上取材,此时叶片内的水分充足,幵 且早上的光照弱,空气湿度大,叶片丌容易失水。 尽量进行继代培养,即在已经培育出来的无性 世代后代上进行取材,许多品种开始很难繁殖,但 随着无性世代的延续,成功率越来越高。 取材后,要尽量在最快时间内进入下一步—— 育苗材料的处理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速繁殖技术
主讲:张成义
目录
1
技术简介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的特 点 植物非试管快速繁殖的流程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 产业化市场前景
2
3
4
技术简介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chnique of Efficient & Rapid Non-test tube Plant Cloning)是由被国内外媒介誉为“复制绿 色的巨匠” ----李长潇研究员在国内外首创发明的高新技术。 该技术经过长期的应用实践证明,它同时对现代植物生物技术 中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快繁和人类历史应用近2000年的常规育苗技 术具有双重重大突破。 该技术是一个专有技术,已在近700种经济植物的快繁中取得成 功,显示出对大多数经济植物无性快繁具有普遍意义。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是介于扦插 和组培技术之间的一种植物快繁技术。具有外植体用量少、繁殖 速度快、扩繁成本低、再生苗健壮、表型稳定等优点。适用于绝 大多数可用茎尖组培快繁技术和常规扦插育苗技术繁殖的植物, 及部分用上述技术均难以繁殖的植物。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试验

1 材料 与方 法
11 材料 .
用 A T生根粉处 理离体材料其生根率较用 吲哚 乙酸 处 B 理有所提高 ; 在两种不 同的繁 殖方法 中 , 苦味 叶下珠 离
其生根率 也 苦味叶下珠 、 杏、 仲、 银 杜 雷公藤 和 体材料 的枝龄对其生根率随着枝龄的提高 , 随之提高 , 尤其 是对传统扦插更 为明显 ; 非试 管快 采用 栝楼 , 分别采 自本地野生资源 。 繁技术 的生根时间比传统扦插繁殖平均 提高 了 2天。 1 . 激素 A T 吲哚 乙酸 , .2 1 B、 购于市场 。 1 . 药用植物 .1 1
杜仲 分别 以杜 仲的根 系和枝条繁殖 , 采用传统扦 插与现代的非试 管快繁技术相对 比 , 观察其生根率 和生 于近年来 , 环境的恶化及 人们对土地 的过度开发 , 多 很
根系采用无激素处 理 , 而枝条则采用 10 p 0 p m生 地道药材 品种失 去了适合生存 的环境 ,渐渐地消失 了。 根时间 , 同时 , 随着 除草剂农药 的大量使用和人为对野生药材的 根粉 A T和 2 0 p B 0 p m吲哚 乙酸处理相对 比 , 处理 时间为
丽水 农业 科技 2 0 0 7年第 2期
22 银 杏 -
试 O年 生木 质化 的 枝
试验结果( 4表明 , 表 ) 采用非试管快繁技术 比传
条扦插繁殖时和当年生的嫩枝繁殖 ,成活率都可达 统扦插的生根率明显提高 ,分别提高 2 、. 2 . . 41 1 、 5 、 7 到 8%以上 ,而采用嫩枝条繁殖成活率平均可达到 9 和 9 百分点。 0 . 5 - 3 在相同的繁殖方式条件下, 离体材 其生根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的繁殖 8%, 5 采用现代的非试管快繁技术繁殖生根率 比传统 料枝龄不同 , 2 6 2 扦插繁殖高出 1 个百分点。 . 2 在同一枝龄上采用不同 方式中, 年生的枝条生根率 比当年生提高了 1.个 4 4 激素处 理 的试 验结 果表 明 ,用 AB T生根 粉处 理枝条 百分点 ,多年生比当年生的生根率提高了 1.个百 2 的生根率较好 , 其生根率 比用吲哚乙酸平均提高了 2 分点 ;采用非试管快繁技术繁殖 , 年生和当年生的 生根率分别比多年生枝条 的生根率提高了 2 6 4 .和 . . 8 个百分点 , 采用两种不 同繁殖方式 , 其效果在老枝条 个百分点 ; 利用不同类型的激素 , 对雷公藤生根 的影 上 表 现明显 。 响不大。采用非试管快繁技术 的生根时间 比传统扦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一、植物快繁的苗床类型和制作方法一般生产者都是采用室外育苗的方法以发展规模和节省成本,下面介绍室外苗床的类型:1 全基质型苗床(无土苗床)全基质型苗床又称无土苗床,底层用水泥制作或用塑料薄膜与土壤隔开,其上先铺厚度10-15厘米的碎石(或石子),石子上再铺一层10-15厘米厚的粗沙(或珍珠岩与粗沙各半,或珍珠岩、粗沙、草泥炭各1/3)。
为了便于操作,苗床宽度一般为100-130厘米,长度根据具体田块而定.这种苗床的优点是:(1)由于与土壤隔离,土壤中的微生物不会浸染、危害植物插穗;(2)透水透气性很好,不会因水分过多而窒息;(3)因为以无机物为主,微生物难以藏身,消毒容易彻底;(4)苗床可以反复使用,每年能在同一张苗床上育苗5-8批。
2 免移栽薄基质苗床直接在土壤上面铺上4公分左右的粗沙,插穗插入粗沙之中,在粗沙透气的环境中生根后向下面的土层中深扎。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1、节省材料;2、插穗生根后可以不用急着移栽,让她在有土的条件下生长,直到休眠期安全地移栽出圃.缺点是:由于与土壤接触,微生物较多,要注意经常消毒。
3 容器式育苗采用穴盘或育苗杯,在其中放入基质(一般珍珠岩、蛭石、泥炭各1/3),插穗直接插入基质,待生根后进行无土栽培,成苗后连容器销售.这种方法的优点:(1)基质一次使用,不会有病菌累积;(2)容器苗是国际标准化栽培的趋势;(3)容器苗打破了苗木销售、移栽的季节,随时可以销售,随时可以远距离运输移栽。
二、育苗材料(外植体)及其准备非试管克隆一般取植物1—4 厘米长的茎段,其上带有一个腋芽和一个叶片,取材原则如下:对大多数植物,要尽量选择1—2 年生的幼树做取材母本,幼龄母树上的幼嫩枝条皮层分生组织的生命活力很强,容易被诱导出根系。
无法找到幼树的情况下要对老树进行幼化处理。
对于某些难以生根的植物,需要提前对母株进行黄花、刻伤等处理.材料圃离苗床的距离不能太远,越是新鲜的育苗材料越容易生根。
植物非试管无性克隆快繁(专业详细)

植物非试管无性克隆快繁(专业详细)一.什么是植物非试管克隆快繁新技术植物非试管克隆快繁技术,简称植物快繁技术或植物克隆技术,就是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全新的育苗技术,通过计算机对环境的精确模拟,为植物离体材料的发育创造最佳的水分、温度、光照、空气、热量、营养与激素环境,从而使植物的全息性得到尽快地表达,以实现离体材料快速成苗与几何倍增,这就是植物非试管克隆新技术的技术核心,它有别于传统的扦插嫁接,又有别于现代的组织培养技术,但同时又是对传统与现代各种育苗技术的继承与发展,它既有传统育苗的易操作性,又有现代育苗的高效性,也就是说它克服了传统育苗的季节限制与现代育苗的操作繁琐及成本较高等弊端,而开发成功的一项全新育苗技术。
利用植物的离体材料在智能化的环境下促进快速生根成苗,是实现快繁技术目标的第一步;而快速生长与多代循环更是实现种苗几何级倍增与达到快繁目的的主要技术环节。
生根后的苗如果不进行下一环节,一株苗就是一株苗,如果对生根的苗进行营养液栽培或大肥大水管理,让小苗迅速地生长出更多的枝叶芽,再取长出的新枝叶芽为离体材料,进行下一代苗的快速生根培育,实现种苗量的倍增,再对新生苗进行营养液或肥水管理,又促发更多的枝叶芽,又可把新抽发的枝叶芽材料作为离体材料进行下代苗培育,这样周而复始全年循环继代培育,就是多代循环。
大多数的品种可循环5~7代,这样就能让起始的一个离体材料培育出几千上万或几十上百万株小苗,这才是快繁技术的真正意义所在。
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植物非试管克隆快繁技术包括了:快速生根→快速生长→快速增殖→继代培育,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它能使绝大多数的植物在短时间内达到数量上的几何级培增。
该技术特别适用于种子价格高的瓜果蔬菜品种,适用于原先需嫁接的品种,也适用于母本材料少,而又急需大量商品苗的生产实践。
而且在研究中发现,通过多代循环技术后,还能使生根时间大大缩短,这与植物的童性或幼性得到激发有直接的关系。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市培训
随 粉我国经济 的快 速发展 , 各地 的旧城 改造 新城扩 建 公路 建设 河道扩 建 等工程 建设无处 不在 , 只要 有工程建设 , 就需要 大t 的苗木 进行绿 化 ! 由此给植 物 快繁技术项 目弓 无限的商机 ! 泼 植物 非试管快繁 技术又 叫植物克隆 , 它摒弃 了组 织培 养的高投入 难操 作 易 感染 炼 苗难等 缺点 , 又 同样 有繁殖材 料省 萦殖 系数高等 优点 , 还 具备 如下技 术 特点 ! 1. 是 目前 投资最省 的工厂 化育苗 新技术 . 投入 千元即可 建个年 产 1 0万株 苗木 0 的工厂化育苗 基地 ! 2. 技 术实用性强 , 易操作 , 每人每天可处理5以 卜 1 Xn 株 繁殖 的离体 材料 , 操 卫 作 时只取植物 的一 叶一芽 , 通 过特殊 的技 术处理 , 插 入苗床 , 一般 植物通过 7一 天 5 1 的培育即可生根 而形成另一完整的植株 ! 3. 育苗 效率 高 , 不受 季 节限 制 , 全 年 可繁 , 一般 植 物 每 平 方米 每 批 可 繁殖 4 0 一 ( 刀株 ! 10 4 . 育苗过程是人 为设定的最佳参数指 挥苗床设施 如 弥雾控制 ) , 使 整个育苗过 程实现 自动化 , 节 省大l 的管理用工 ! 另外 , 植 物非试 管快繁是 在大 田开放 的环境 下进行 , 比组培快繁的种苗适应 性大大增强 , 克服 了组培育苗炼苗难 的技术难题 ! 5 . 植物非试 管快繁属 无性繁殖 , 在基因遗传 上属稳 定型 , 不会发 生性状 突变与 变异 ! 6. 本技术生产 的苗木成本 低 , 经 营灵 活 , 如 : 各地林 果花卉 蔬菜 药材 等种苗 更新换 代快 . 这些 名特 优新 品种在无 苗的情 况下 , 快繁 技术 更显 出它迷 人 的魅 力 , 发现什 么好的珍稀 品种 , 只需 带回一点茎 叶枝条或 买 回一 两株苗 即可 大t 快繁 , 一 不用花高价 大t 引种 ; 二又可高价批 , 推广获高利润 ! 培训收费 : 面授 1280元 , 函授580元 ( 提供技术资料 自动化控制器一个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的特点总结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与植物组培快繁(plant tissue culture)和传统育苗技术相比的先进性,及其在技术生产运用中的特点总结如下:一、用植物0.3-1.0厘米长的微小外植体作为繁殖单位材料,极大的节约了种质材料,所用外植体繁殖单位材料用量比常规育苗用量少3-8倍;接种速度极快,是组织培养的3-5倍。
直接接种在大田沙床或营养袋中,一次成苗直至供应生产,不需任何移动,成活率高。
完全离开组培大楼和全部试管快繁的条件,育苗设施简易比组织培养快繁投入低几十倍,比常规育苗也低。
二、在独创的简易条件下,无论南方北方、不同纬度、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一年四季(包括极端温度:低温-35度和高温42度)都可用此法连续快繁,多数品种均可达6--12代。
该技术育苗较少受季节影响,一年365天均可接种繁殖。
实现每代在原种植物基数上按几何级数高效增殖。
一年中任何一天都可用此快繁技术启动生产。
极大的拓展了技术应用的时间和空间。
三、普及率高。
普通人员每天(8小时)可接种3000-5000个单位材料。
一个培养四个月的生产技术工人每月可成功培育单一植物品种30,000-10,0000株纯种苗。
对人才素质要求适应性极广,生产技术易于推广;二是个人操作速度比组织培养快繁和常规育苗快得多,当达到一定育苗规模以上时,生产投资效益比可达1:5-1:10以上。
它非常节约植物种质材料,一天就可以接种数十万株至上百万株(这是组织培养在世界范围内难以想象的事),易于大面积快繁各种苗木。
,易于大面积育苗产业化规模快繁各种种苗。
四、操作步骤少,生产技术工艺简单,经特殊培训较容易掌握,可广泛应用于生产。
适宜大规模工厂化育苗。
普通人员可参加快繁全部生产操作,且速度极快,成苗时间时间短,极大的节约了综合生产成本和提高了人员的生产效率。
一次性投入少、成本低、劳动效率极高.极大地节约了人工开支和提高了育苗生产效率。
五、技术可操作性强,易于产业化。
每个经过培训合格的生产技术骨干,针对不同植物每月可生产管理3-20万株苗木,每个训练4个月以上的普通人员人年均可产出30-100万株合格种苗。
创经济效益极高。
现在在产业化发展中已出现了许多年产量达千万株以上的项目基地。
六、获得完整再生植株速度快,繁殖速度快。
育苗成活率高达85%--100%。
根系发达,一般3-6条根,多的达30-40条根。
生根时间短,大多数植物。
从接种第一天算起,经过15-60天生根、发芽、获得完整再生植株、炼苗即可出圃。
真正实现了高效快繁。
每一再生植株每15,60天繁殖一代,每代增殖系数为2,15倍。
具有在原种植物数量基数上按几何级数高效增殖的显著特点。
这一点同于植物组织培养在试管内快速繁育的优点。
七、采用独创的一套有效的技术体系和管理经验,与独创的针对不同植物的200多种单方或复配方的克隆补液相配合构成了TERNPC的技术指标。
八、再生苗健壮、植株均表现为无变异、开花结果早,丰产性好。
许多植物当年在苗圃地就开花结果。
有的花卉从接种算起20-70天就开花,花大而艳,花期比其它技术方法培育的要长。
九、成熟种苗,纯度高、无病虫、根系发达完整、根长25厘米以上,根数在3-6根,成熟芽饱满,茎高20-60厘米,定植生产大田成活率90,以上。
十、直接接种培养在营袋(或穴盘)中的绿苗纯度高,无病虫,生长3-5片叶以上,腋芽饱满,发枝能力强,根系发达,炼苗质量高,定植生产大田成活率达95%以上,生长速度均超过常规扦插苗的生长速度。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带动了一个崭新的快繁先导产业的迅速发展,开创了国内外经济植物开发利用和植物无性快繁(vegetative propagation)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
它适用范围非常广。
可用于绝大多数曾用植物组培茎尖快繁和常规扦插育苗(cut tage propagation)技术可繁殖的植物,或上述两种技术均不适于繁殖的植物;可用于植物育种或濒危经济植物的快繁推广和保护;可用于自然突变植株、优良单株及多倍体优势株无性选择纯化和大量生产利用;可用于无病毒原种苗的隔离扩繁;可用于国内外新品种引种扩散;可用于各种优秀转基因植物最迅速的繁殖和早日大面积推广等等。
室外非试管克隆需要的设施在室外进行育苗利用了自然光照,减少了人工光照的成本,因此能被大多数育苗者接受。
以年繁殖50-80万苗的中小规模为例,室外育苗需要准备的设备、设施如下:1、简易塑料拱棚100平方米,要求宽度4-5米以上,高度1.7-2米,竹片棚亦可;2、石子或煤渣4方,黄沙或珍珠岩4方;有条件也可以混合部分泥炭;3、自控育苗仪、水管、喷头等自动喷雾设施一套;4、与拱棚相配套的塑料薄膜和透光率60-70%的遮阳网各一张。
5、如果冬季育常绿植物,可以不增加设施;如果冬季育落叶植物,可以准备地热线或空气热线相应数量。
注:夏季温度适宜的季节和风力较小的地区可以不使用大棚而进行全光照喷雾育苗。
室内非试管克隆需要的设施----一般不进行室内育苗对某些娇贵、珍稀的植物,为了防止室外操作失误,可在室内进行,以加强人为的控制,达到更好的育苗目的。
此外,室内克隆冬季更方便加温。
但是室内育苗的加温和人工光照都会增加育苗的成本,因此一般单位和个人很少进行室内育苗。
室内克隆需要准备的设备如下:1、空调或其它加温设施;2、与空间相配套的育苗架;3、提供光照的日光灯管若干,要求光照达到3000Lx以上;4、玻璃皿或花盆以及覆盖器皿的玻璃片或塑料薄膜;5、压力喷壶一只;6、育苗仪及配套管件、微喷头。
植物快繁模拟计算机的控制原理1系统监测的环境参数及各参数的调控原理:智能叶片是模拟植物的气孔结构及在离体情况下,对水分代谢光合作用温度条件等等要求,采用高度密集电路、特殊材料及传感技术开发而成的人造叶片,它能感知植物叶片微域环境(即叶片周围)的各项因子:温度、水分蒸发系数、叶片的水膜分布、基质水分、空气湿度、基质湿度、矿质营养的离子浓度(EC值)、环境光照等环境参数。
感应的参数通过网络线传感给系统的主机部分,主机通过智能叶片反馈的参数,并结合快繁专家系统进行参数运算,再指令自动控制执行机构,进行外围设备的启停,以调控外部环境。
2环境的微域控制:环境的微域控制是植物快繁模拟计算机系统调控各项环境因子的理论基础。
因此,用户必须理解或清楚这个原理。
许多用户会提出,快繁是在露天或简易的大棚内进行,外界的温湿度随时进行变化,要控制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好像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其实并非这样,因为我们运用的是微域环境最优化控制技术,也就是说对植物离体材料的微小环境控制在最适范围即可,无需控制苗床或大棚的整个空间的温湿度环境,因外界的温湿度不管如何变化,真正对植物离体材料发育有影响的只是叶片表面的湿度及温度,说具体些,也就是叶片表面的温度,以及离叶片表面0.5厘米内的空气湿度,据研究表明,微域环境的温湿度与苗床空间或空气的温湿度相差很大,在高温季节的盛夏用仪器检测表明,当0.5厘米的空气湿度在90%以上时,离叶片表面1.6厘米的空气湿度只有40%,而要使0.5厘米内的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就极易实现,并且稍一弥雾就可达到,无需消耗大量的电与水。
微喷降温的道理也相似,在夏季高温常达35?以上,但采用微域环境控制技术,开启降温不久即可使叶片表面的温度降低至32?以下,基本上接近弥雾用水的温度,所以在夏季以地下水为好,降温更快,降温的幅度可达7~10?,而日常生活空调降温或加温,是对整个空间进行温度控制,所以耗电量大,升降速度也慢。
所以在露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智能调控也就能理解了。
3区间模糊控制:农业控制与工业控制不同之处,就在于工业控制对象是机器与机械,而农业控制是有生命的植物,植物是具有较强适应性与较宽适应范围的有生命生物,它对于波动的环境适应,已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不需像工业控制那样,要达到一个准确的线性值。
比如工业控制上湿度或温度控制设定值都是单一的或是很窄的变幅空间,而植物对于湿度、温度的适应则有较宽的适应范围,如温度只需控制在15~33?间之间就行,基质湿度在60~80%之间,光照强度在5000LX~80000LX之间,这么大的幅度更有利于环境控制,也更能适应气候多变环境下的准确控制,否则采用单一值的线性控制,在开放多变环境下根本就难以做到,即使做到了,也会使相关设备启动频繁而过早损坏。
采用区间控制既不会影响离体材料发育,又有利于数据的准确真实采集,因为,农业传感器检测的对象是气候因子,它是随时在变化,而且是非线性的,比如天边飘过一朵云,可能是瞬间,会使光照传感器接收到光强降低的信号,如立即作出开启蔗阳网或打开补光灯的指令,就会对于使蔗阳网及补光系统长期处于频繁的启动关闭状态,判断失误同时又造成设备的无用功操作。
所以在农业控制中常用延时执行的控制方法,而且不达上下限的阈值,不发指令,即使发出执行指令,也是采用间歇法,让传感器接受到真实信号后,再进行执行,如微喷增湿与培施营养,传感器要检测到上次执行指令效果需一定的时间,喷下的营养液需缓缓地渗到基质中才能被检测到,所以在开关量的控制上采用间歇渐进的方式进行参数的调整。
另外,在多线性动态的变化环境中,运用模糊建模,模糊控制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样不会出现太多控制上的矛盾问题产生。
特别是一个变量会影响众多参数时,就需进行模糊的权衡运算,作出一个较为折中的控制方案。
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一方面空气温度过高,要求进行微喷降温,而一方面又是基质水分过多,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采用较大区间法与模糊控制法来实现环境的模拟。
1温度的智能化控制:温度影响着植物离体材料的细胞分裂、光合、呼吸、蒸腾和其他生理活动,从而影响着离体材料的再生进程。
各种植物离体材料的生根,对温度的要求有着自己的适宜范围,在最适温度范围内,离体材料易生根,而超过离体材料所能忍受的最低点或最高点的临界温度,不仅不能发根,反而导致死亡。
温度对嫩枝离体材料至关重要,不仅要了解适合快繁的最高和最低两个温度极限值,而且还要了解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如柳杉十天刺槐、紫穗槐、扁柏、赤松、黑松等最适生根温度是25?左右;也有适于较低的温度,如黑杨或落叶性园林观赏树木,以20?左右为最适温度;还有喜好较高温度的植物,如桑树、枣树或许多常绿阔叶树种,25~30?为生根最适温度。
一般木本植物离体材料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与温度的关系是:8~10?有少量愈伤组织生;10~15?愈伤组织产生较快,并开始生根;15~25?最适合生根,生根率最高;25?以上生根率开始下降;28?以上时生根率迅速下降,一些树种甚至停止发根;35?以上离体材料难以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