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的详细知识点

合集下载

水闸介绍

水闸介绍

水闸介绍第一节概述水闸是一种低水头的水工建筑物,兼有挡水和泄水的作用,用以调节水位、控制流量,以满足水利事业的各种要求。

一、水闸的种类:1.按水闸所承担的任务分类:水闸的类型及位置示意图●节制闸(或拦河闸):拦河或在渠道上建造。

枯水期用以拦截河道,抬高水位,以利上游取水或航运要求;洪水期则开闸泄洪,控制下泄流量。

位于河道上的节制闸称为拦河闸。

●进水闸:建在河道、水库或湖泊的岸边,用来控制引水流量,以满足灌溉、发电或供水的需要。

进水闸又称取水闸或渠首闸。

●分洪闸:常建于河道的一侧,用来将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泄入预定的湖泊、洼地,及时削减洪峰,保证下游河道的安全。

●排水闸:常建于江河沿岸,外河水位上涨时关闸以防外水倒灌,外河水位下降时开闸排水,排除两岸低洼地区的涝渍。

该闸具有双向挡水,有时双向过流的特点。

●挡潮闸:建在入海河口附近,涨潮时关闸不使海水沿河上溯,退潮时开闸泄水。

挡潮闸具有双向挡水的特点。

●排沙闸、排冰闸、排污闸:为排除泥沙、冰块、漂浮物等而设置的。

2.按闸室结构形式分类●开敞式水闸:闸室上面不填土封闭的水闸。

一般有泄洪、排水、过木等要求时,多采用不带胸墙的开敞式水闸,多用于拦河闸、排冰闸等;当上游水位变幅大,而下泄流量又有限制时,为避免闸门过高,常采用带胸墙的开敞式水闸,如进水闸、排水闸、挡潮闸多用这种形式。

●涵洞式水闸:闸(洞)身上面填土封闭的水闸,又称封闭式水闸。

涵洞式水闸常用于穿堤取水或排水的水闸。

洞内水流可以是有压的或者是无压的。

二.水闸的工作特点1.稳定方面:关门挡水时,水闸上、下游较大的水头差造成较大的水平推力,使水闸有可能沿基面产生向下游的滑动,为此,水闸必须具有足够的重力,以维持自身的稳定。

2.防渗方面:由于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水将通过地基和两岸向下游渗流。

渗流会引起水量损失,同时地基土在渗流作用下,容易产生渗透变形。

严重时闸基和两岸的土壤会被淘空,危及水闸安全。

水闸的有趣知识点总结

水闸的有趣知识点总结

水闸的有趣知识点总结1.水闸的种类水闸按照功能和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船闸、溢流闸、节制闸、引水闸、排水闸、水电站、防洪闸等。

每种水闸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用途。

2.水闸的历史水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最早的水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的中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闸的设计和建设技术也不断改进和完善。

3.水闸的结构水闸的结构通常由流量调节设施、水闸门、溢流设施、控制和监测设备等组成。

各个部件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水闸的功能。

4.水闸的工作原理水闸通过调节水位和流量,控制水流的方向和速度,以实现其调节水位、防洪、发电等功能。

不同种类的水闸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

5.水闸的应用水闸广泛应用于水利、航运、灌溉、水电等领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益。

6.水闸的建设过程水闸的建设过程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运维等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精心组织和管理,以保证水闸的使用安全和效益。

7.水闸的维护与保养水闸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维护与保养工作包括清淤、检修设备、涂漆防腐、安全排查等。

8.水闸的环境影响水闸的建设和运行对周围的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水质、土壤、植被等方面。

因此,在水闸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和保护。

9.水闸的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水闸的设计和建设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例如新型水闸门、自动化控制系统、无人巡检技术等,为水闸的运行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

10.水闸的破坏与事故水闸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破坏或发生事故,例如门体失灵、溢流堵塞、设备故障等,这些都会对周围的人和物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测。

总之,水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它在控制水位、调节水流、防洪和发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水闸的有趣知识点能够增加我们对水闸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对水利工程的发展和改进。

希望以上的水闸有趣知识点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启示,让我们更加关注和重视水闸的建设和运行。

第六章 水闸

第六章  水闸

第四节 水闸的消能防冲设计
一.过闸水流的特点
1.易形成波状水跃 由于水闸的上下游水位差较小,易发生波状水跃, 尤其当底板为平底时(当底板与河床齐平时,就会出现 波状水跃)更是如此。波状水跃虽无强烈的旋滚,水面 呈波形,但消能效果差,冲刷力大,水流处于急流流 态,不宜迅速向两侧扩散。使过流宽度小,局部区域 内单宽流量q大,对河刷冲刷较大。 2.易出现折冲水流 由于闸孔总宽度小于河道宽度,水流过闸时,先有 侧向收缩,过闸后再扩散,若布置或操作不当,出闸 水流不能均匀收缩,易形成的冲水流,淘刷河床及岸 坡。
二.底流消能工的设计
平原地区水闸,由于水位差小,下流水位变幅大, 常采用底部流消能。 (一)布置: • 底流消能要求闸下游产生一定淹没度的水跃来保护 水跃范围内的河道免遭冲刷。 • 当淹没度过小时,水域不能够稳定,易形成波形水 跃或面流,表面旋滚前后摆动,消能效果差,当淹 没度太小时,高速水流潜入水底,消能效果也会减 小。所以,一般淹没度应控制在1.05-1.1之间。 • 当下游水深较低小时,可采取的措施有: (1)降低护坦高程 (2)在护坦末端设消力坎 (3)综合(1)(2)形成消力池。
(三)孔闸总净宽: (根据设计流量、上下游水位、初拟的底板高程和堰型 确定) Q L0 m 2 g H 0 1. 水流为堰流时:
3 2
2.水流为孔流时:
L0
Q ' a 2 g H 0
• 单宽流量 q 的控制:
–粉砂、细砂地基:q=5-10m3/s.m –砂址土基宽:q=10-15 m3/s.m –址土地基:q=15-20 m3/s.m –坚硬粘土地基:q=20-25 m3/s.m
因为侧槽是侧向进水纵向泄水水流能量大部分消耗于水体间的旋滚撞击对顺槽向水流滚动无帮助所以侧槽中水流速度主要依据泄槽的坡度来维持为减少水流的冲击使水流较稳定应使侧槽水流流态为缓流则坡底不能太陡一般i15

初中物理水闸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水闸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水闸知识点总结一、水闸的组成和作用水闸通常由闸门、闸座、闸槽、溢流堰、堤坝等部分组成。

闸门是水闸的关键部分,可以控制水流的大小和方向。

闸座是用来支撑闸门的部分,承受着水压力。

闸槽是安装闸门的地方,是水闸的主体结构。

溢流堰和堤坝用来控制水位,防止水泄漏和洪水。

水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水流:水闸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水流的大小和方向,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防止洪水:水闸可以在洪水来临时关闭闸门,把洪水阻挡在外面,减轻洪灾的危害。

3. 提高水位:水闸可以在需要时提高水位,确保供水和灌溉用水的需要。

4. 调节船只通行:水闸可以在船只需要通行时开启闸门,让船只通过,提高水上交通效率。

二、水流的原理和特点在水闸中,水流的原理和特点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水流是一种流体流动的现象,它遵循流体力学的一些基本规律。

1. 流体的性质:流体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和固定体积的物质,它可以流动,具有一定的流体性质。

2. 流体的流动规律:流体的流动遵循质点运动规律。

在水闸中,水流可以被看作是由许多微小的质点组成的,它们在力的作用下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

3. 流体的连续性方程:连续性方程是描述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质点数量守恒的基本规律。

在水闸中,水流的连续性方程可以用来描述流体在闸门开启或关闭时的流动情况。

4. 流体的压力和速度:在水闸中,流体的压力和速度是密切相关的。

根据伯努利定律,流体的速度越大,压力越小;流体的速度越小,压力越大。

这一定律在水闸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和方向。

三、水闸的工作原理水闸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流体力学和水动力学的一些基本规律,它涉及到压力、流速、流量等重要参数。

1. 开启水闸:当水闸需要开启时,可以通过控制闸门的开启程度和速度,来调节水流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伯努利定律,开启闸门后,水流的速度增大,压力减小,从而实现水流的控制。

2. 关闭水闸:当水闸需要关闭时,可以通过控制闸门的关闭程度和速度,来实现快速封闭水流,防止洪水和水泄漏。

水闸的概念

水闸的概念

水闸的概念1. 定义水闸是一种用于控制水流的设施,通常由拦河堰、溢流堰、泄洪孔等组成。

它可以调节河流、运河、水库等水体的水位,以实现灌溉、航运、排涝等多种目的。

2. 关键概念2.1 拦河堰拦河堰是构筑在河道上的一道阻挡物,用于截断水流,形成一定高度的积水区域。

拦河堰通常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它起到了防止洪水泛滥和调节水位的作用。

2.2 溢流堰溢流堰是安装在拦河堰上方或侧面的结构,用于控制水位超过一定限制时的流量。

当水位超过溢流堰高度时,多余的水将从溢流口倾泻而出,以防止积水区域内发生洪灾。

2.3 泄洪孔泄洪孔是安装在拦河堰或溢流堰上部的出水口,用于控制水位过高时的泄洪流量。

泄洪孔通常通过调节开启程度来控制流量,从而实现对水位的调节和排涝功能。

2.4 控制系统水闸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控制系统,它由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器等设备组成。

传感器用于监测水位、流量等参数,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设定的参数和逻辑判断,通过执行机构来调节拦河堰、溢流堰和泄洪孔等部件的开启程度,以实现对水位和流量的精确控制。

2.5 水闸类型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水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河道水闸:用于调节河道水位,并保护沿岸地区免受洪灾侵袭。

•船闸:用于船只通过两个不同水位的河段或运河段。

•水库闸门:用于调节水库蓄水量、供给农田灌溉或发电。

•排涝闸门:用于排除积水区域内过剩的降雨或地下水。

3. 重要性3.1 水资源管理水闸在水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控制水位和流量,水闸可以合理分配水资源,保证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需求。

同时,它还可以调节河流的生态环境,维护河道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3.2 防洪减灾洪水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失。

水闸作为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调节河道流量,控制洪峰过程,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它还可以通过泄洪功能排除降雨过剩和积聚的地表水。

水闸的详细知识点

水闸的详细知识点

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蓄水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

开启闸门,可以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的需要调节流量。

水闸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多建于河道、渠系、水库、湖泊及滨海地区水闸,按其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可分为:节制闸、进水闸、冲沙闸、分洪闸、挡潮闸、排水闸等。

按闸室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开敞式、胸墙式和涵洞式(图1)。

开敞式水闸当闸门全开时过闸水流通畅,适用于有泄洪、排冰、过木或排漂浮物等任务要求的水闸,节制闸、分洪闸常用这种形式。

胸墙式水闸和涵洞式水闸,适用于闸上水位变幅较大或挡水位高于闸孔设计水位,即闸的孔径按低水位通过设计流量进行设计的情况。

胸墙式的闸室结构与开敞式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闸门和工作桥的高度或为控制下泄单宽流量而设胸墙代替部分闸门挡水,挡潮闸、进水闸、泄水闸常用这种形式。

如中国葛洲坝泄水闸采用12m×12m活动平板门胸墙,其下为12m×12m弧形工作门,以适应必要时宣泄大流量的需要。

涵洞式水闸多用于穿堤引(排)水,闸室结构为封闭的涵洞,在进口或出口设闸门,洞顶填土与闸两侧堤顶平接即可作为路基而不需另设交通桥,排水闸多用这种形式(1)节制闸:调节上游水位,控制下泄流量的闸。

(天然河道的节制闸称为拦河闸。

渠道的节制闸利用闸门启闭,调节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以满足向下一级渠道分水或控制、截断水流的需要。

节制闸常建在分水闸、泄水闸的稍下游,以利分水和泄水;或建在渡槽、倒虹吸管等的稍上游,以利控制输水流量和事故检修;并尽量与桥梁、跌水、陡坡等结合,以取得经济效益。

渠系节制闸的过水宽度要与上、下游渠道宽度相适应,以利于连接。

当采用轮灌时,节制闸上、下游渠道的设计流量相同,下游水位即为与设计流量相应的渠水位;当采用续灌时,节制闸上下游设计流量不同,水位需取相应流量的渠水位,但下游水位需计及下一级节制闸壅水的影响。

渠道节制闸多用开敞式,闸槛高程宜与渠底相平,采用平底宽顶堰,闸下消能防冲工程都比较简单,始流状态可依靠护坦上置的消力墩扩散水流,撞击消能。

04.第四章-水闸.

04.第四章-水闸.
①将闸门位置移向低水位一侧,或将水闸底 板向高水位一侧加长,以增加水重;②适当增大 闸室结构尺寸;③增加闸室底板的齿墙深度;④ 增加铺盖长度或帷幕灌浆深度,或在不影响防渗 安全的条件下将排水设施向水闸底板靠近;⑤利 用钢筋混凝土铺盖作为阻滑板,但闸室自身的抗 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阻滑板应满足抗裂 要求;⑥增设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预应力锚固结 构。
(二)胸墙
胸墙常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做成板式或梁板式。 它与闸墩的连接方式有简支和固接两种。
胸墙相对于闸门的位置取决于闸门的型式。 若采用弧形闸门,胸墙设在闸门上游侧;若采用 平面闸门,胸墙可设在闸门上游侧,也可设在闸 门下游侧。
三、工作桥、交通桥
为了安装启闭设备和便于工作人员操作的需 要,通常在闸墩上设置工作桥。工作桥的高程与 闸门和启闭设备的型式、闸门高度有关,一般应 使闸门开启后,门底高于上游最高水位,以免阻 碍过闸水流。
(6)土压力。根据填土性质、挡土高度、填土内的地下 水位、填土顶面坡角及超载等计算确定。
(7)淤沙压力。根据水闸上、下游可能淤积的厚度及泥 沙重度计算确定。
(二)荷载组合 设计水闸时,应将可能同时作用的各种荷载
进行组合。荷载组合分为基本组合与特殊组合两 类。基本组合由基本荷载组成;特殊荷载由基本 荷载和一种或几种特殊荷载组成。
(二)闸基防渗排水布置
闸基防渗排水布置,即进行地下轮廓线布置, 主要是进行闸基防渗排水轮廓线形状及尺寸的确 定。
(1)布置原则,“高防低排”。 (2)布置方式
1)黏性土地基。 2)砂性土地基。 3)地震区的均匀粉砂、细砂地基。
二、闸基渗流计算
(一)全截面直线分布法 (二)改进阻力系数法 (三)直线比例法(渗径系数法)
四、水闸的等级划分和洪水标准

关于水闸建筑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关于水闸建筑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关于水闸建筑必须知道的知识点水闸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它能够控制水流,维护水位平衡,防止洪水灾害等,它是保障河流安全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设施。

对于不熟悉水闸建筑的人来说,了解一些水闸建筑的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为您介绍水闸建筑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1.水闸的定义水闸是一种能够打开和关闭的固定建筑,通过它可以控制水的流量和水位高度,能够调节水流,维护水位平衡。

水闸建筑的作用有许多,可以预防在暴雨时引发的洪水,维持水资源的正常流通和利用,以及防止河岸侵蚀和疏浚。

2.水闸的分类水闸可以分为单闸室和多闸室。

单闸室闸门只有一道,闸门可以向上或向下打开或关闭。

多闸室建筑则包含多道闸门,每道闸门可以独立控制水的流量。

多闸室建筑可实现更复杂的水位调节控制,从而适应更多的水位并防止洪水灾害发生。

3.水闸的结构和构造水闸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闸门、闸室和闸墩。

闸门是水闸建筑的核心部分,由铁、木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组成。

闸门的尺寸和重量要根据水流来确定,极端天气情况下,闸门必须能够承受外部压力和水流的冲击,以保证水闸的正常运行。

闸室用于存放闸门,其地基必须牢固,以确保闸门处于合适的高度,使水闸可以正常工作。

闸墩必须固定在岸边,以支撑闸门的重量和承受来自水压力的力量。

4.水闸的运行原理水闸是通过闸门的关闭和开放来达到调节水位平衡的目的。

当所有的闸门关闭时,水流只能通过闸室的闸门缝隙。

如果需要将水位升高,可以打开闸门,高水位所产生的水压力将会推动水流经溢洪口流出,降低水位。

相反,如果需要降低水位,可以关闭闸门,让水通过导流管流出。

通过这种方式,水闸就能够控制水流,维持水位平衡,保护水资源,减少灾害风险。

5.水位监测和控制水闸必须在操作员指导下运行,但现代技术也允许远程监控和控制。

通过电子仪器和自动控制器,可以对水位和闸门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并远程调节水位,实现自动控制。

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水闸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对于减少灾害风险和防范洪水起到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蓄水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

开启闸门,可以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的需要调节流量。

水闸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多建于河道、渠系、水库、湖泊及滨海地区水闸,按其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可分为:节制闸、进水闸、冲沙闸、分洪闸、挡潮闸、排水闸等。

按闸室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开敞式、胸墙式和涵洞式(图1)。

开敞式水闸当闸门全开时过闸水流通畅,适用于有泄洪、排冰、过木或排漂浮物等任务要求的水闸,节制闸、分洪闸常用这种形式。

胸墙式水闸和涵洞式水闸,适用于闸上水位变幅较大或挡水位高于闸孔设计水位,即闸的孔径按低水位通过设计流量进行设计的情况。

胸墙式的闸室结构与开敞式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闸门和工作桥的高度或为控制下泄单宽流量而设胸墙代替部分闸门挡水,挡潮闸、进水闸、泄水闸常用这种形式。

如中国葛洲坝泄水闸采用12m×12m活动平板门胸墙,其下为12m×12m弧形工作门,以适应必要时宣泄大流量的需要。

涵洞式水闸多用于穿堤引(排)水,闸室结构为封闭的涵洞,在进口或出口设闸门,洞顶填土与闸两侧堤顶平接即可作为路基而不需另设交通桥,排水闸多用这种形式(1)节制闸:调节上游水位,控制下泄流量的闸。

(天然河道的节制闸称为拦河闸。

渠道的节制闸利用闸门启闭,调节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以满足向下一级渠道分水或控制、截断水流的需要。

节制闸常建在分水闸、泄水闸的稍下游,以利分水和泄水;或建在渡槽、倒虹吸管等的稍上游,以利控制输水流量和事故检修;并尽量与桥梁、跌水、陡坡等结合,以取得经济效益。

渠系节制闸的过水宽度要与上、下游渠道宽度相适应,以利于连接。

当采用轮灌时,节制闸上、下游渠道的设计流量相同,下游水位即为与设计流量相应的渠水位;当采用续灌时,节制闸上下游设计流量不同,水位需取相应流量的渠水位,但下游水位需计及下一级节制闸壅水的影响。

渠道节制闸多用开敞式,闸槛高程宜与渠底相平,采用平底宽顶堰,闸下消能防冲工程都比较简单,始流状态可依靠护坦上置的消力墩扩散水流,撞击消能。

上下游翼墙力求平顺,常采用扭曲面过渡,以减少水头损失。

在平原圩区的河渠上,在短距离内设置两个节制闸,俗称套闸,分级挡水,可起简易船闸的作用,既可解决好内外的交通运输,又可起到防洪排涝和控制水位的作用。

)(2)进水闸:建在渠首,从河道、水库、湖泊引水并控制进水流量的水闸。

(3)冲沙闸:利用河道或渠道水流冲排上游河段、渠系或上、下引航道内沉积的泥沙的水闸。

又称“冲刷闸”、“排沙闸”。

利用河(渠)道水流冲排上游河段或渠系沉积的泥沙的水闸。

又称排沙闸。

建于多沙河流上的水利枢纽,为排除进水闸或节制闸前淤积的泥沙,常设冲沙闸,以利引水冲沙。

冲沙闸一般布置于紧靠进水闸一侧的河道上,其轴线与进水闸的轴线成正交或斜交,斜夹角有时不大,与拦河闸(坝)并排横跨河道布置(见图)。

在冲沙闸与节制闸(坝)接头处的上游设置导墙,导墙与冲沙闸上游一段河槽,形成沉沙槽。

开启闸门,可将沉积在闸前的泥沙排至下游河道。

洪水期,可利用冲沙闸兼泄部分洪水。

也有将冲沙闸布置于进水闸的下方,用以正面冲沙。

为减少泥沙进入引水渠,冲沙闸底槛高程要比进水闸底槛高程低一些。

建于渠系上的冲沙闸,一般设于引水渠末端靠河侧,以便冲走引水渠中沉积的泥沙。

对兼有泄洪任务的冲沙闸,一般采用开敞式。

当闸上水位变幅较大,闸室较高时,为减少闸门高度,也可采用胸墙式。

冲沙闸的运用,有连续冲沙和定期冲沙两种方式。

当河道来水充足时,可同时开启进水闸和冲沙闸,将含沙量少的表层水引入渠道,含沙量多的底层水可经冲沙闸排至下游河道;当来水量不足时,可只开启进水闸引水,停止引水时再开冲沙闸排沙。

为保证能冲走沉积的泥沙,过闸流速应大于泥沙的起动流速。

(4)分洪闸:建于河道一侧蓄洪区或分洪道的首部,分泄河道洪水的水闸。

(5)挡潮闸:建于河口地段,涨潮时关闸,防止海水倒灌,退潮时开闸泄水,具有双向挡水的特点。

位于防洪(挡潮)堤上的水闸,其重要性与防洪(挡潮)堤是一样的,有的防洪(挡潮)堤上的水闸即使规模不大,但一旦失事,其严重后果与防洪(挡潮)堤失事一样,且较难修复因此防洪(挡潮)堤上的水闸级别只能高于或至少等于防洪(挡潮)堤的级别,而绝不能低于防洪(挡潮)堤的级别。

闸室一般采用胸墙式。

当兼有泄水和通航任务时,宜采用开敞式。

由于潮汐影响,闸门上承受强烈的涌潮冲击力,故宜采用平面闸门。

为尽量减少河道的进潮量和淤积量,挡潮闸宜建于海岸稳定的河口附近。

因滨海一带地基多为粉、细沙或淤泥质粘性土,地基承载力小、压缩性大、抗冲能力低、抗滑性能差、遇到地震容易液化等,为保证闸室和闸基的稳定,防止地基产生较大沉陷或不均匀沉陷而影响闸室结构安全,挡潮闸一般采用轻型结构,并适当延长底板及铺盖的长度。

对松软地基,需进行加固处理。

由于挡潮闸的闸下水位受潮汐影响,闸的孔径需按过闸水流为非恒定流计算确定。

大型挡潮闸的水力设计,应做水力模型试验验证。

挡潮闸下游比较普遍存在淤积问题,由于沿海各地的潮汐类型及其挟沙能力,与河道的来水量及含沙量等各不相同,造成河口及海岸的淤积变化也不一样,情况较为复杂,应充分考虑采取妥善措施解决闸下淤积问题。

例如可将挡潮闸建于紧靠海口处,或在水源比较充裕的地区,利用清水定期冲淤,以及必要时采用机械清淤等办法。

(6)排水闸:排水闸是用以排泄洪涝渍等多余水量的水闸。

常建于排水渠末端的江河沿岸堤防上。

当江河水位上涨时,关闭闸门,可防外水倒灌;退落时,打开闸门,排除内涝渍水。

当洼地内农田有蓄水灌溉要求时,也可关门蓄水或从江河引水。

排水闸具有双向挡水和双向过流的特点,且堤内外水位差和变幅都较大,故多采用涵洞式或胸墙式。

为及时将渍水降至最低水位,充分发挥排水效益,排水闸宜设在地势低洼、排水通畅处。

排水闸的工作闸门和消能防冲设施,一般布置在靠江河一侧。

具有双向过流时,闸上下游均应考虑消能防冲。

为使过闸水流通畅,减少出闸水流冲刷,闸上下游渠道应力求顺直,闸下排水渠道需有足够长度,使在排水期,江河水位很低或江河水位降落很快等闸下消能条件最坏的情况下,排水渠内仍有足够水深,以避免闸下严重冲刷。

排水渠出口,应设在江河弯道的凹岸,以免出口发生淤积。

排水渠轴线应向江河下游方向倾斜,并与江河深泓成锐角相交。

交角一般不宜大于60°。

排水渠出口处,需沿江河做好护岸和护底工程,以免出口水位跌落,形成冲刷。

水闸由闸室、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组成(图2)。

闸室是水闸的主体,设有底板、闸门、启闭机、闸墩、胸墙、工作桥、交通桥等。

闸门用来挡水和控制过闸流量,闸墩用以分隔闸孔和支承闸门、胸墙、工作桥、交通桥等。

底板是闸室的基础,将闸室上部结构的重量及荷载向地基传递,兼有防渗和防冲的作用。

闸室分别与上下游连接段和两岸或其他建筑物连接。

上游连接段包括:在两岸设置的翼墙和护坡,在河床设置的防冲槽、护底及铺盖,用以引导水流平顺地进入闸室,保护两岸及河床免遭水流冲刷,并与闸室共同组成足够长度的渗径,确保渗透水流沿两岸和闸基的抗渗稳定性。

下游连接段,由护坦、海漫、防冲槽、两岸翼墙、护坡等组成,用以引导出闸水流向下游均匀扩散,减缓流速,消除过闸水流剩余动能,防止水流对河床及两岸的冲刷。

水闸工作特点和设计要求水闸关门挡水时,闸室将承受上下游水位差所产生的水平推力,使闸室有可能向下游滑动。

闸室的设计,须保证有足够的抗滑稳定性。

同时在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下,水将从上游沿闸基和绕过两岸连接建筑物向下游渗透,产生渗透压力,对闸基和两岸连接建筑物的稳定不利,尤其是对建于土基上的水闸,由于土的抗渗稳定性差,有可能产生渗透变形,危及工程安全,故需综合考虑闸址地质条件、上下游水位差、闸室和两岸连接建筑物布置等因素,分别在闸室上下游设置完整的防渗和排水系统,确保闸基和两岸的抗渗稳定性。

开门泄水时,闸室的总净宽度须保证能通过设计流量。

闸的孔径,需按使用要求、闸门形式及考虑工程投资等因素选定。

由于过闸水流形态复杂,流速较大,两岸及河床易遭水流冲刷,需采取有效的消能防冲措施。

对两岸连接建筑物的布置需使水流进出闸孔有良好的收缩与扩散条件。

建于平原地区的水闸地基多为较松软的土基,承载力小,压缩性大,在水闸自重与外荷载作用下将会产水闸生沉陷或不均匀沉陷,导致闸室或翼墙等下沉、倾斜,甚至引起结构断裂而不能正常工作。

为此,对闸室和翼墙等的结构形式、布置和基础尺寸的设计,需与地基条件相适应,尽量使地基受力均匀,并控制地基承载力在允许范围以内,必要时应对地基进行妥善处理。

对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需考虑地基不均匀沉陷的影响,并尽量减少相邻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陷。

此外,对水闸的设计还要求做到结构简单、经济合理、造形美观、便于施工、管理,以及有利于环境绿化等。

水闸设计水闸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闸址和闸槛高程的选择根据水闸所负担的任务和运用要求,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流、泥沙、施工、管理和其他方面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

闸址一般设于水流平顺、河床及岸坡稳定、地基坚硬密实、抗渗稳定性好、场地开阔的河段。

闸槛高程的选定,应与过闸单宽流量相适应。

在水利枢纽中,应根据枢纽工程的性质及综合利用要求,统一考虑水闸与枢纽其他建筑物的合理布置,确定闸址和闸槛高程。

水力设计根据水闸运用方式和过闸水流形态,按水力学公式计算过流能力,确定闸孔总净宽度。

结合闸下水位及河床地质条件,选定消能方式。

水闸多用水跃消能,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消能防冲设施的尺度和布置。

估算判断水闸投入运用后,由于闸上下游河床可能发生冲淤变化,引起上下游水位变动,从而对过水能力和消能防冲设施产生的不利影响。

大型水闸的水力设计,应做水力模型试验验证。

防渗排水设计根据闸上下游最大水位差和地基条件,并参考工程实践经验,确定地下轮廓线(即由防渗设施与不透水底板共同组成渗流区域的上部不透水边界)布置,须满足沿地下轮廓线的渗流平均坡降和出逸坡降在允许范围以内,并进行渗透水压力和抗渗稳定性计算。

在渗流出逸面上应铺设反滤层和设置排水沟槽(或减压井),尽快地、安全地将渗水排至下游。

两岸的防渗排水设计与闸基的基本相同。

结构设计根据运用要求和地质条件,选定闸室结构和闸门形式,妥善布置闸室上部结构。

分析作用于水闸上的荷载及其组合,进行闸室和翼墙等的抗滑稳定计算、地基应力和沉陷计算,必要时,应结合地质条件和结构特点研究确定地基处理方案。

对组成水闸的各部建筑物(包括闸门),根据其工作特点,进行结构计算。

1. 什么叫水闸?按水闸作用分有几类?按闸室结构形式如何分类?水闸:即能挡水,又能泄水的水工建筑物。

按水闸作用分有:拦河闸、进水闸、泄水闸、排水闸、挡潮闸、分洪闸、冲沙闸、其他(分水闸、排冰闸、排污闸等)。

按闸室结构形式分有:开敞式水闸、胸墙式水闸、封闭式水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