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土黄天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2023年环保调查报告三篇

2023年环保调查报告三篇

2023年环保调查报告三篇环保调查报告篇1第一、空气污染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仍为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第二、水域污染造成水体污染的物质种类有:有机有毒物质;无机有毒物质;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污染物;病源微生物;放射性污染物等。

我国城市及其附近河流仍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第三、固体废物污染包括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

第四、噪声污染我国多数城市的噪声处于中等污染程度。

第五、土壤污染土壤的污染源包括烂施化肥农药,工业废水和废渣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等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例如,超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标准,超种类、超量、超浓度排放污染物;未采取防止溢流和渗漏措施而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致使货物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关于云南土黄天的调查报告

关于云南土黄天的调查报告

关于云南土黄天的调查报告关于云南“土黄天”的调查报告六年级(6)班张欣宸有一天在上兴趣小组课的时候科学老师提到了“土黄天”这个词语,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语,因此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要马上就去调查、研究这个词语。

因此我一放学回到家就问爸爸“土黄天”是什么,爸爸说“土黄天”是一种天气,更多的她也说不上来。

看来得靠我自己去了解更多的知识了。

于是我便开始对收集资料,以了解更多“土黄天”的相关知识。

一、“土黄天”的介绍在云南一带,经常有群众在生活中提到“土黄天”或“土黄”一词,可是,真正了解“土黄天”含意的人在社会上并不多。

一般老黄历上都有土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有。

土黄天是指阴历的三月、六月、九月、腊月四个月中,节令开始后的10天左右(阴历三月份的节令是清明节,其它3个月的小暑、寒露、小寒),相当于阳历的4、7、10、1月的节令过后10天左右,因为这四个月地支为辰、未、戌、丑,其五行都属土,但4个月份中出来土外,还含有其它五行,如辰月出了含土,还含有木,按照节令,把刚好进入辰、未、戌、丑月的前10天左右叫做“土黄”,代表五行学说的“四季土”。

由于天进入这四个土黄天后经常下雨,分别是春雨、夏天的雨、晚秋雨,因此人们就把土黄天和下雨连续起来。

由于阳历10月(阴历戌月)的雨水对人们的不利影响较大,一般人更容易注意10月大约10月8日到18日左右的土黄天,时间长了,大多数人就以为土黄天就是在10月,一般人说起土黄天也就认为是10月的土黄天。

二、“土黄天”的传说龙王的老婆和儿媳妇总是意见不和,用昆明话说就是“犟"。

每年农历霜降节令的前三天,龙王的儿媳妇看着满仓沉甸甸的粮食,心想:“庄稼都归仓了,还是好好的晒晒太阳休息几天吧?”,可是一向她的婆婆请示,却往往都说要继续劳动。

于是婆媳俩就要顶嘴,顶得面红耳赤,各自倔着嘴,互不交往。

经这一“犟",儿媳妇如果在三天内先向婆婆道歉,说明“犟”输了,儿媳妇,心里不愉快,暗地里淌着眼泪,则后来的十五天就要阴雨绵绵;如果是婆婆先向儿媳妇道歉和好,同意休息,则后来的十五天就晴空万里。

黄土的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

黄土的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

黄土的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当对黄土进行调查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与反思:一、1. 黄土的形成与分布:我们发现黄土是由于长期风蚀和水蚀作用形成的,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尤其在黄土高原地区较为集中。

2. 黄土的组成与特点:黄土主要由细粒土壤颗粒组成,含有丰富的黏土矿物、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

它的特点是干燥、脆硬、层状等。

二、1. 黄土对农业的影响:我们发现黄土对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黄土的干燥和脆硬特性,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水分保持造成了一定的限制,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良技术和管理措施。

2. 黄土对环境的影响:黄土贫瘠的土壤特性使得其对环境的影响较为显著。

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损害。

三、1. 黄土的保护与利用:在调查中,我们认识到黄土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迫在眉睫。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土壤保护措施,减缓水土流失的趋势;同时,也要充分利用黄土潜在的农业和工业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2. 黄土地区的生态恢复: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建议在黄土地区加大生态恢复工作的力度。

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来减少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四、1. 黄土研究的局限性: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黄土研究的一些局限性。

由于黄土分布较广,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更多的科研力量投入其中,深入探索黄土的形成机制和对环境的影响。

2. 黄土的社会意义:黄土作为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黄土问题,加强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合力,共同推动黄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黄土的调查研究,我们对其形成机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利用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然而,黄土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对黄土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丽江土地退化情况汇报

丽江土地退化情况汇报

丽江土地退化情况汇报近年来,丽江地区的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丽江土地退化情况进行汇报,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寻求解决之道。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丽江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

据调查统计,丽江地区存在大面积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贫瘠等问题。

部分地区土壤质量下降,土地肥力严重不足,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农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水土流失严重,山体滑坡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土地退化的原因。

丽江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林地被大量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同时,气候变化、降雨不均等自然因素也加剧了土地退化的程度。

此外,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加剧了土地的贫瘠和退化。

针对丽江地区土地退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要加强土地保护意识,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推广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

其次,要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城乡建设,避免过度开发,保护好每一寸土地资源。

最后,我们需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土地保护工作。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土地退化问题的监测和治理力度,加强执法力度,严惩非法开发行为。

广大农民要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工作。

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推动绿色发展。

只有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才能有效解决丽江地区土地退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丽江地区土地退化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环境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推动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汇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为丽江地区的土地保护工作贡献力量,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云南地质调查报告

云南地质调查报告

云南地质调查报告云南地质调查报告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的地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地质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云南的地质特征、地质资源以及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情况。

一、地质特征云南地处滇池盆地和滇西北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复杂多样。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云南境内主要有以下几种地质类型:1. 山地:云南地势起伏,山地占据了大部分面积。

其中,横断山脉是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它横贯云南北部,是中国的重要分水岭之一。

此外,怒江大峡谷、泸沽湖等地也是云南山地地貌的代表。

2. 高原:滇西北高原是云南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

该地区地势平缓,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3. 盆地:滇池盆地是云南的重要盆地,位于云南中部。

这个盆地地势低洼,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

二、地质资源云南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其中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以下是我们调查得出的一些重要发现:1. 矿产资源:云南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了大量的金、银、铜、锌、铅、锡等金属矿藏。

此外,云南还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2. 水资源:云南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省份之一。

滇池、怒江、澜沧江等河流为云南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这些水资源不仅可以用于农业灌溉,还可以发展水电能源。

3. 能源资源:云南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地热资源,这为云南的能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的调查显示,云南已经建设了一系列水电站和地热发电设施,有效利用了这些能源资源。

三、地质灾害云南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主要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根据我们的调查,以下是云南地质灾害的一些特点:1. 地震:云南位于中国的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其中,1996年的云南省昆明市地震是云南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 滑坡:云南地势复杂,山地较多,滑坡现象较为常见。

云南藏区近30年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分析

云南藏区近30年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分析

AGRICULTURAL SCIENCE云南藏区近30年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分析古秋追格,益新卓玛,鲁茸卓玛,杨 莹(云南省迪庆州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 香格里拉 674599)摘 要:通过对迪庆州耕地土壤肥力进行调查,将1989年第二次土壤普查、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土样样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迪庆州从1989~2009年pH值变化不大,但速效钾、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逐年增加,全氮含量下降;2009~2009年pH值变化不明显,全氮、土壤有机质及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磷含量却不断增加。

关键词:土壤养分;耕地;土壤类型;变化趋势;云南藏区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the Change Trend of Soil Nutrients in Cultivated Land in Tibetan Area ofYunnan Province in Recent 30 YearsGuqiuzhuige, Yixinzhuoma, Lurongzhuoma, YANG Ying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oil ferti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Diqing Prefecture, the test results of soil samples from the second soil survey in 1989, the soil testing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in 2009 and the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in 2018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 value of Diqing Prefecture changed little from 1989 to 2009, but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otassium,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while the content of total nitrogen decreased. From 2009 to 2009, the pH value did not change obviously, but the content of total nitrogen,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phosphorus increased. Keywords: Soil nutrient; Cultivated land; Soil type; Change trend; Yunnan Tibetan area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是自然状态下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保障。

最优土地污染调查报告(通用12篇)

最优土地污染调查报告(通用12篇)

最优土地污染调查报告(通用12篇)最优土地污染调查报告(通用12篇)篇一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人类就不能生存。

虽然我市不是一个用水紧张的城市,但水污染却存在,我家门前的小河就是最好的见证。

这条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河里嬉戏、打闹。

可现在呢?它已经被污染的不成样子了,人们都把生活垃圾和废水倒进河里,美丽的小河不见了,变成了脏兮兮的水沟。

人们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我们必须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和几个同学对于小河的污染做了一些调查。

走访河边的居民,询问小河多年以前的情况,做好记录。

然后,和同学一起到河边仔细观察,采集污染水样本,了解现在的小河是什么情况,并做好记录。

1、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养殖场废水、生活废弃物不经过专业的处理,直接排入河里,就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2、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也会严重污染水资源。

3、日常生活中的塑料袋、剩饭剩菜等倒入河里,使水变脏变臭,也影响了水的质量,污染了水资源。

经过实地调查,我认为水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大量微生物,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

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养殖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污染物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

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

这样,一条全新河流才会永远呈现在人们面前。

总之,要明确,环境受破坏,受影响的还是人们自己,我们应当充分了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认识到人们改变环境的利与弊。

云南省土壤侵蚀研究动态

云南省土壤侵蚀研究动态

云南省土壤侵蚀研究动态刘艳伟¨’,徐梓航1,朱仲元2,朝伦巴根2 (1.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昆明650500;2.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18)云南省土壤侵蚀严重,携带大量养分、重金属和化肥、农药的泥沙进入江河湖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农林作物区生态退化制约了土地生产力的发挥,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山地地质灾害。

近年来相继开展了云南省土壤侵蚀模型的相关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文章介绍了云南省土壤侵蚀现状,介绍了不同专家学者对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土壤侵蚀及植被恢复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土壤侵蚀,云南,干热河谷地区中图分类号:S161.4 引言目前土壤侵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子,之一。

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近百年来不懈的努力,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云南省山区、丘陵区面积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4%,16个地、州、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土流失。

长期以来,云南省地处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根据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土壤侵蚀面积134261.78Kin2,占到了总面积的35.04%。

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地区昭通市的土壤侵蚀面积达到了47.1l%。

土壤侵蚀正消耗着当地的土壤资源,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人民生命安全。

为此云南省高度重视,并在2011年通过了云南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土壤侵蚀普查。

成立了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和8个国家级监测分站、2个省级分站,建成了云南省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和本底数据库,有4个水保监测分站建立了综合典型监测场点。

总之围绕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研究没有中断过,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云南省土壤侵蚀现状国内外对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适应不同环境、不同地形、不同尺度的模型相继建立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云南“土黄天”的调查报告六年级(6)班张欣宸有一天在上兴趣小组课的时候科学老师提到了“土黄天”这个词语,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语,所以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要马上就去调查、研究这个词语。

因此我一放学回到家就问爸爸“土黄天”是什么,爸爸说“土黄天”是一种天气,更多的他也说不上来。

看来得靠我自己去了解更多的知识了。

于是我便开始对收集资料,以了解更多“土黄天”的相关知识。

一、“土黄天”的介绍在云南一带,经常有群众在生活中提到“土黄天”或“土黄”一词,可是,真正了解“土黄天”含意的人在社会上并不多。

一般老黄历上都有土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有。

土黄天是指阴历的三月、六月、九月、腊月四个月中,节令开始后的10天左右(阴历三月份的节令是清明节,其它3个月的小暑、寒露、小寒),相当于阳历的4、7、10、1月的节令过后10天左右,因为这四个月地支为辰、未、戌、丑,其五行都属土,但4个月份中出来土外,还含有其它五行,如辰月出了含土,还含有木,按照节令,把刚好进入辰、未、戌、丑月的前10天左右叫做“土黄”,代表五行学说的“四季土”。

由于天进入这四个土黄天后经常下雨,分别是春雨、夏天的雨、晚秋雨,所以人们就把土黄天和下雨连续起来。

由于阳历10月(阴历戌月)的雨水对人们的不利影响较大,一般人更容易注意10月大约10月8日到18日左右的土黄天,时间长了,大多数人就以为土黄天就是在10月,一般人说起土黄天也就认为是10月的土黄天。

二、“土黄天”的传说龙王的老婆和儿媳妇总是意见不和,用昆明话说就是“犟"。

每年农历霜降节令的前三天,龙王的儿媳妇看着满仓沉甸甸的粮食,心想:“庄稼都归仓了,还是好好的晒晒太阳休息几天吧?”,可是一向她的婆婆请示,却往往都说要继续劳动。

于是婆媳俩就要顶嘴,顶得面红耳赤,各自倔着嘴,互不交往。

经这一“犟",儿媳妇如果在三天内先向婆婆道歉,说明“犟”输了,儿媳妇,心里不愉快,暗地里淌着眼泪,则后来的十五天就要阴雨绵绵;如果是婆婆先向儿媳妇道歉和好,同意休息,则后来的十五天就晴空万里。

传说虽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如果注意观察每年霜降时节的天气,就会发现大半符合这个规律:“霜降”这天要是下雨,就会一连阴雨十五天,反之则晴十五天。

这段对农业和人身体健康有着极大影响的特殊天气时段,就是传说中的“土黄天”。

三、“土黄天”的预算时间一般而言,秋冬交接的霜降到立冬之间即为“土黄天”。

具体来说,从霜降节气前3天开始,霜降前3天叫人土,霜降后15天叫返土,一共18天。

今年霜降是10月24日,依照此方法计算,那么今年“土黄天”的时间就是从10月21日到11月7日。

四、“10月土黄天”的天气“土黄”有“干土黄”和“烂土黄”之说,这段时间云南省正处于雨季与旱季的转换期。

一般云南平均雨季终止日期是10月21日,也正是进入霜降节令的前几天,以后就转入旱季。

在雨季和旱季的交替时期天气往往是风云多变。

在转入旱季前云南上空的季风环流主要受西南暖湿气流控制,有时也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常常出现多云阴雨天气。

雨季结束进入旱季以后,以受热带副热带大陆气团控制,所以气候干燥而暖和,降雨少,湿度小,云层少,天空晴朗,日照充足,温度高,表现出明显的旱季气候特点。

由雨季转入旱季的交替期,绵雨甚频,如遇绵绵细雨,连续数日或累计在7天左右,降雨量达50毫米左右,甚至更多,直接影响秋收秋种的各项农事活动。

因为降雨雨多,稻田排水困难,影响翻耕种麦;蚕豆田排水困难,造成烂豆死苗。

俗称为“烂土黄”。

反之,在“土黄天”下雨很少,基本是晴天,或者虽有阴雨天气,但降雨量小,下雨的天数也少,不影响田间各项农事活动,就称为“干土黄”。

根据楚雄州1971年至2000年的30年气象资料统计显示,30年中是“干土黄”的有20年,属于“烂土黄”的有10年。

一般时至“土黄”,已入秋末,楚雄大地,百果均熟,各种夏秋粮作均已收获,天气格外凉爽,并带有几分寒意,一般年份雨季已经结束,大气环流形势将稍作调整后,由夏季环流型向冬季环流型转换。

全州除元谋等低热河谷地区外,日平均气温已降至15.5℃。

往后的18天“土黄天”期间,楚雄市日平均气温为14.6℃,降雨量及降雨日数也将大幅度减少,楚雄市历年“土黄天”18天内的平均时段降雨量为34.1毫米。

但是有的年份会遇上阴雨绵绵或持续强降雨的“烂土黄”,除给农事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外,甚至会带来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2008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由于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云南全省楚雄、昆明、临沧等地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雨,特别是11月1日至2日楚雄境内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秋季连续强降雨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全州平均降雨一百三十八毫米,其中楚雄市降雨量达到一百八十二毫米。

于是2008年11月2日凌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西舍路乡发生泥石流灾害。

此次自然灾害造成9州市97.7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47人、受伤9人,需紧急转移安置灾民2.75万人[1]。

可见土黄天气不可忽视,值得人们对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008年11月2日发生泥石流之后的西舍路乡[2]2008年11月2日发生泥石流之后的山体[3]五、“土黄天”天气与农业了解土黄天有很大的用处。

现在农村地区依然是以“干土黄”、“烂土黄”来预计来年的农业生产和农业收入的丰欠。

进入“土黄天”,气温普遍下降,降水日渐稀少。

此时,广大农民朋友及农业工作者,在刚刚忙完了大春作物的田间收割后,一边忙于秋粮入库,一边又忙着秋种,其紧张程度不亚于春耕时节。

从历年的统计情况看,“土黄天”天气同时影响着当年及来年的农业生产和农业收入的丰、欠。

一般遇上“烂土黄”的年份,会造成农业生产和收成两头亏,一方面影响秋收粮作的晾晒入库,轻者造成部分霉变,重者将直接造成秋收粮作霉烂、变质等;同时,也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秋种,轻者造成缺苗、部分延时下种,造成来年部分减产,重者将造成秋种作物如蚕豆烂种、成片渍水推迟播种期等,错过秋种最佳节令,势必影响来年收成。

相反,遇上“土黄天”特旱而雨季结束又过早的年份,也会因大田秋种缺水,出苗率低,苗期长势纤弱而影响来年的收成。

近年来,随着政府逐年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秋种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以小麦、蚕豆、油菜种植为主,转向了现在的多元化种植,因此对“土黄天”气候资源应用也赋予了新的概念。

形成了因时、因地、因气候特点合理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模式。

六、“土黄天”天气与生活“土黄天”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及健康关系极为密切,进入“土黄天”气温剧降,温差日渐增大,同时也是各类疾病的多发时段。

一般来说,时至秋末,白天气温仍较高,早晚气温下降较快,人们的生活环境在经历了长夏的湿、热天气之后正向秋冬的干、冷天气转化,身体各部对外界的天气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中老年人、小孩和体弱者,此时各种疾病会乘虚而入,较典型的疾病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感冒、慢性胃炎等。

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提早添加衣服,睡觉时要盖好被子,防止受凉导致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此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肌体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

皮肤干燥者应随时给皮肤保温,因为气温渐渐转冷,皮肤遇冷后毛孔会自动收缩,导致皮肤的代谢功能失衡,分泌排泄不畅,人的皮肤就会出现干燥、脱屑、皮疹、痤疮等问题。

另外,土黄天的雨淋不得,因为前面持续的晴天气朗,空气中灰尘、细菌、病毒太多,所以土黄天的雨淋了更容易生病。

尤其是10月的土黄雨,更要注意,因为10月土黄前,气温高,按照古代的农村耕作,农民在田间耕种,觉得淋了雨问题不大,而10月土黄雨则是冷雨,容易疏忽大意。

过去经常有体质较差的,上点年纪的农民在晚秋田间干活,下土黄雨时,一般都是持续的小雨,开始时农民可能觉得无所谓,淋一段时间后,寒气大量入侵,就会出现严重问题,有的因此丧命。

而春雨一般小,冬雨很冷,人人都会防护,夏天的雨问题不大。

所以10月土黄天的雨(也叫冷秋雨)要特别小心。

七、云南当地“土黄天”的习俗“土黄天”不下葬的习俗在云南当地有“土黄天”不下葬的习俗。

意思是恰逢“土黄天”如有人亡故,就一直在家停尸18天不下葬,直到“土黄天”过了才能出殡下葬。

而在楚雄当地现在也有的人家则请毕摩做仪式,象征“已经度过‘土黄天’”再行出殡及下葬。

这是因为云南民间自古以来有一种说法,认为“土黄天不能动土,否则,雨会下得更大,山会更塌,田地会被淹没,村庄会被冲走”。

虽然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民间还是一直保持着“土黄天”不下葬的习俗,这种习俗也给“土黄天”增加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土黄天”进补的习俗“土黄天”的18天正是秋收转入冬藏的一个过渡阶段,所以“土黄天”也是进补的最佳时机,云南当地就有在“土黄天”炖补各种补品的习俗,如臭参炖排骨、草乌或附片炖肉等。

这个进补具有补中顺气、养阴生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和提高耐寒能力的功效。

“土黄天”泡温泉的习俗每年农历“土黄天”,泡温泉也是云南当地的一种习俗,当地人认为在此期间泡温泉可洗去浊气,祛病健身,消除一年的疾病,祈求人寿年丰,因此人们在泡温泉的同时还在泉边、河畔杀鸡宰羊,饮酒欢歌、通宵达旦、热闹非常。

判断“土黄天”气候特征是长期以来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经验,虽然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但不无道理,而且屡屡应验,很有知识价值。

当然。

现在已经完全采用了科学的气象预报,但气象预报只能预报大气候,小区域还是难以准确预报,像只观察一天就可判断“土黄天”的气候变化,气象台站是不可能准确预报的。

所以科学的气象预报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气象信息,对工作、生活、出行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作为我们小学生,不仅要学好课堂文化知识,还应积极深入社会生活,丰富社会知识,积累生活经验。

同时,传承中华文化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a/20081110/000989.htm[3]/a/20081110/000989_1.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