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十年高考作文题
专题23写作(思辨权衡类)- 十年(2014-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学生卷)

专题23写作(思辨权衡类)【2023年】(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上海卷)写作。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2年】(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
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
“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台湾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小辑

台湾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小辑作者:二毛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0年第03期2009年台湾地区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高考)的作文题目为《惑》。
【试题说明】生活中充满令人迷惑的人、事、物、现象,孔子四十而不惑,真是大智慧,大人格!以“惑”为题,文长、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如何由“惑”到“不惑”,总结其中事件发展、思虑的沉淀,并注意结构完整,才能铺陈切题的文章,这与考生平时有无长期累积阅读、思考、观察及书写经验有关。
此作文题占36分,是近几年作文占分最高的一年。
作文加重计分,意在考查考生的语文表述能力。
不少考生认为,今年国文成绩的决胜关键是作文。
以下是台湾2004年以来高考作文题:《专家》(2008年)——现代科技进步,文明发展快速,任何知识学问的数量和深度都远远超过古代,分工、分门成了必然的趋势,任何人都无法博通一切,各类“专家”应运而生。
请以“专家”为题,写一篇文章。
《探索》(2007年)——题目只要求以“探索”为话题,并没有设置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诗歌除外)等方面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
在字典中,“探索”的意思是“多方寻求答案”,也就是“探求知识,检查或研究以便获得更多的知识”。
探索重在过程,乐在结果。
如此看来,纷繁社会、校园内外,只要是在寻求、在研究、在考察,从而有所得者,均在可写范围之内。
不过,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往往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我们应该注意缩小“包围圈”,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如生活中一次探索的故事、一次探索过程给我的启迪,探索贵在对于生活的体验等等,这样集中笔墨加以突破,把话题的某个角度写细写深写透。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人们因为好奇而勇于探索,又因为探索而不断求知和进取,所以世界才有了今天的美丽与繁荣。
探索就是好奇,探索就是求知,探索就是达尔文的周游世界,探索就是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探索就是瓦特对壶盖跳动的追问……探索就是波兰女孩多明尼卡·芭兰,一名哈佛大学的学生,在完全不懂中文的情况下,独自由伊斯坦布尔经乌兹别克和哈萨克,向东,穿越天山、黄土高原和沙漠来到北京,再经深圳、香港转往台湾。
全国1卷十年高考满分作文(2006-2016)

全国1卷十年高考作文审题及满分作文欣赏(2006年——2016年)一、2006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材料】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审题立意】【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
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
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
物犹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最终没有成功,退而办学,他却成了很好的老师。
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价值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被人取笑,后来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了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我们不能不说,他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他正确认知自我并发挥了自身优势。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著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设计,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财富。
社会在发展,然而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绽放光彩。
2014年台湾“高考”(国测部分)作文分析

2014年台湾“高考”(国测部分)作文题[原题]阿里巴巴能打开石门,是因为他知道「芝麻开门」的密语;烹饪高手能征服大家的味蕾,是因为他练就一身功夫,抓到美味的诀窍;演员能成功诠释某个角色,必然是因为他对人生的悲欢离合有深刻的领会。
对于人生的考验,你是否也有自己的「通关密语」?请以「通关密语」为题,写下你找出「密语」而得以「通关」的过程,以及其中的体会。
文长不限。
[澹泊斋研读]今年台湾的写作引导,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阿里巴巴能打开石门,是因为他知道「芝麻开门」的密语;烹饪高手能征服大家的味蕾,是因为他练就一身功夫,抓到美味的诀窍;演员能成功诠释某个角色,必然是因为他对人生的悲欢离合有深刻的领会。
”三句话,从三个角度提出了成功的条件:知识、功夫、领会。
第二层:“对于人生的考验,你是否也有自己的「通关密语」?”明确了导引思考的方向:“人生的考验”提出了必须思考的问题“通关密语”,联系第一层三句话,这里的“通关密语”应泛指“知识、功夫、领会”。
第三层:“请以「通关密语」为题,写下你找出「密语」而得以「通关」的过程,以及其中的体会。
文长不限。
”此层为要求层,确定了文章题目:“通关密语”,文章内容界定在“你找出「密语」而得以「通关」的过程,以及其中的体会。
”要求:叙述人称是“我”,既是写“过程”,表述方式主要是记叙、叙述、描写。
还要谈“体会”,定然要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议论。
命题人的命题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考生思考,人生成功要靠知识、功夫、体会,而知识、功夫、体会必须从人生实践中来获得。
这对青年学生具有着强烈的激励作用,命题人真可谓“老谋深算”,令人“投地”![素材]建中学生郭献智表示,他以苏轼一首「定风波」词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凭身...」体悟到苏轼一生起伏,在心已释怀的情况下,变得一身轻便,不畏任何遭遇,都要勇敢面对困境。
这已成为他在遭受困境时的人生「通关密语」。
2012台湾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最新考试题库(完整版)_图文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2、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1.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B.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C.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D.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2.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比喻排比 B.对偶比喻C.排比夸张 D.夸张对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来看看台湾高考作文题-作文

来看看台湾高考作文题最近两天时逢国内高考,历来人们对高考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每年各省的作文题目。
今天我们也来看一下台湾高考作文题都长什么样吧。
台湾在年已经废除了相当于我们高考的一考定终身的大学联合招生考试(简称联考)。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为提高入学率而新制定的多元入学方案,每年改成两次大考,一是大学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二是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
学测每年一月份举行,各大学会设置自己分数线,通过的同学就有机会被提前甄选啦,类似于我们的提前自主招生吧,只不过学测是全台统一的。
如果错过了每年一月份的学测,那么就得再熬半年,迎接七月的指考了。
它是一个简化轻松版的高考,有中文、英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生可以自行依据专长选择其中的部分科目参加。
各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再按照不同学科的需要乘以加权百分比,分别计算报名学生的排名以决定最终结果。
我们来分别看看近年学测和指考的作文题吧。
学测作文题年:年月日,苏迪罗台风来袭,台北市龙江路有两个邮筒遭强风吹落的招牌砸歪,因而被戏称为歪腰邮筒。
由于歪腰邮筒姿势可爱,民众纷纷到该地拍照,使受灾邮筒意外产生疗愈功效。
此一新闻甚至引起外国媒体注意,美、日皆对台湾人民在天灾及苦闷的生活中所展现出的幽默感印象深刻。
稍后,中华邮政更推出特制邮戳及人生嘛,歪腰也无妨等一系列主题式明信片,颇受欢迎。
请就上述新闻事件,以我看歪腰邮筒为题,写一篇完整的文章,陈述你的看法、感想、或评论,内容须切合歪腰邮筒所引发的现象或回响,文长不限。
年:在传统价值中,总是鼓励人们贡献所能,分享所有。
但两人间的爱情承诺不容第三者分享,一向符合世道舆情;有些商家只让会员独享优惠,也有合理目的。
此外,有些生活中的趣味本来就不需要、甚至无法与别人分享,例如:一杯啜饮咖啡的时光、一竿临溪垂钓的等待、一路挥汗慢跑的苦练……,都可能如王维所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十年高考创新型满分作文(第2版)

读书笔记
早已结束高考的我看这种工具类图书感触不大。
目录分析
二、感受新
一、选材新
三、感悟新
四、体验新
五、观点新
一、表现手法 1
新
2
二、视角新
3
三、结构新
4
四、语言新
5
五、体裁新
一、想象作文 二、情境作文
三、故事新编 四、络发帖
五、QQ聊天
六、谈话录
作者介绍
这是《十年高考创新型满分作文(第2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十年高考创新型满分作文(第2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十年高考创新型满分作文(第2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作文
作文
选材
满分
三结构
品格
观点
第版
思维
体裁 作文
视角
创新型
趋势
新式篇
内容
新四语言
表现手法
情境
内容摘要
《十年高考创新型满分作文(第2版)》编选了2009—2018年全国各地具有创新品格的高考满分作文。这些创 新文大多能够突破常规思维,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它们绝少有思维上的框子、体裁形式上的套子,而是 尊重自我心灵,尊重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在行文上也总是表现得率性适意、自然活泼。《十年高考创新型 满分作文(第2版)》对这些创新文进行深入的探究,力求从立意、选材、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揭 示它们的创新秘密,以期给读者以启发、启迪,并期望读者通过研读这些精彩范文和评析,激发起创新意识,激 活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习惯,并最终形成创新品格,写出风格独具的创新文章。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生与熟”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生与熟”导写及范一、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明代著书法家汤临初《书指》云:“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
”意思是,学书法是先由生疏到熟练,但为了避免太熟以致媚俗,则熟后又须生新颖,使之渐入高雅之境。
这句话阐述了学书的过程,体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
汤临初对书法艺术的阐述,既在艺术领域给我们带来启发,也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给我们以启示。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作文指导【材料解析】这是一道关系型的材料作文题。
本题材料语部分引用了汤临初《书指》中的话,阐述了学书的过程,体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
根据材料中的“体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不难看出这是一道二元关系的作文。
根据材料中“意思是,学书法是先由生疏到熟练,但为了避免太熟以致媚俗,则熟后又须生新颖,使之渐入高雅之境”对汤临初书法见解的解释,“生”实际上有两种含义:一是生疏,一是新颖。
汤临初的话揭示学习书法过程的三个阶段,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新颖。
由此也可以把这道作文题理解为三元关系的作文题。
它和2022年新高考Ⅰ卷围棋里的本手妙手俗手很相似。
“书必先生而后熟”,此处的“生”是指生疏、生硬,“熟”是熟练、精熟。
由生到熟,是刻苦修练的结果,强调的是在书法技艺上所下的功夫。
用笔只有达到娴熟的程度,技巧了然于心,才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
“亦必先熟而后生”,此处的“生”则与前一次不同,指的新变、创造、升华等。
这句话是说,止于精熟,用笔流走于习惯,看似自如流畅,却缺少变化,显得庸常;注重雕琢,流于技术,囿于成法,看似精巧,却缺少神韵,落于俗套。
因此学书不能停留在“熟”的阶段,而应由熟到生。
“生”的背后隐藏的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透射出的是高妙的创造力和艺术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十年高考作文题
2002年《镜子》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镜子。
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它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局中,从它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它。
试以对镜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
2003年《猜》
“猜”,天天在我们的脑中浮现:
上课中猜想暗恋的人会不会经过门外?下课后猜测那一队会赢得今年NBA的总冠军赛?边走边猜今天好运会不会与我同在?边写边猜所写的是不是阅卷老师喜欢的题材?……
事实上,人类也常靠着“猜”才有新的发现:
哥伦布猜测地球是圆的而找到新大陆;哥白尼猜想地球绕着太阳转而开启天文学的新途;牛顿也是先猜地球必有一股力量将月球拉住,从而发现物体的质量会影响万有引力的强度。
你一定“猜”过别人的心思、举止、或者一件你很想知道答案的事。
请以“猜”为题,把那一次的经验(可包括猜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写成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2004年《偶像》
请以“偶像”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偶像”可以是“仰慕的对象”,也可以是“学习的典范”等等。
你可以针对这个文化现象,提出理性的思辨;也可以叙述你模仿、追逐历史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人物、身边长辈、各行各业精英或故事中角色的经验;叙议兼具,也未尝不可;但务必建立属于自己的、首尾连贯的脉络。
2005年《回家》
家,对许多人而言,不止是身体的休憩处,也是心灵的归依所。
我们每天乃至于一生,不断的在离家与回家的历程中,构筑出一天以至于一生的故事。
一般人离家后总不免有回家的企盼,但也有人视回家为畏途,甚或无家可归。
回家对每个人而言,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意义。
试以“回家”为题,写一篇首尾具足、结构完整的文章。
叙事、抒情、议论皆无不可,文长不限。
2006年《想飞》
人总是想飞的。
飞,是一种超越,带来心灵的自由;但也有人禁锢自我,扼杀了想飞的念头。
你是否想飞?你想飞翔在什么样的国度?飞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与改变?
试以“想飞”为题,写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
叙事、抒情、议论皆无不可,文长不限。
2007年《探索》
请以“探索”为题,写一篇首尾俱足、结构完整的文章,文长不限。
2008年《专家》
现代科技进步,文明发展快速,任何知识学问的数量和深度都远远超过古代,分工、分门成了必然的趋势,任何人都无法博通一切,各类“专家”应运而生。
请以“专家”为题,写一篇首尾完整的文章,文长不限
2009年《惑》
生活里充满了令人迷惑的人、事、现象……,孔子四十而不惑,那真是大智慧、大人格!平凡的我们是不可能的,但也无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请以“惑”为题,写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议论、叙事、抒情皆可,文长不限。
2010年《应变》
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面对意外之事,该如何处理,处理之后可以让人获得什么样的体悟?请以“应变”为题,写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议论、叙事、抒情皆可,文长不限。
2011年《宽与深》
吴宝春十五岁开始当面包学徒,经过二十多年各领域、多方面不断地努力学习、尝试、创新,终于在2010年,运用台湾本土食材,以“米酿荔香”面包获得“世界面包大师赛”冠军殊荣。
他说他以后仍会用“很宽很深”的方法继续研发创作;“很宽”是指学习更多领域,“很深”是指加强基本功。
这是吴宝春对宽与深的看法。
请你依照自己的体会或见闻,以“宽与深”为题写一篇文章,议论、记叙、抒情皆可,字数不限。
2012年《我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
《论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因材施教,指导子贡以恕作为终身奉行的
一个字。
鲁迅则以“早”字来自我惕厉,要求时时早,事事早,知在人先,行在人前。
你认为有哪一个字是自己可以终身奉行的呢?请以“我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为题,写一篇文章。
论说、记叙、抒情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