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一.引申的途径 1.从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特性(包括形状、颜色、味道 、用途等)来引申. 例:引,《说文解字》“开弓也 ” 开弓是以弦带箭发射前方,所以引申“导”“领” 开弓是把弓箭拉开,使弓和弦之间的距离变长,引申 “延长”“伸长”。 开弓是把弦和箭往后拉 本义 君子引而不发 疾引兵渡河。 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矣 ④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 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 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 、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 记录考察情况。
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
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 ③ ,我们
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
气净化器”。
17、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 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 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本次暑期瑶族村3日行,要准备的东西有两 样:一查阅资料,二行装。有四样活动要实 施:一参观,二访谈,三联谊,四考察日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 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 黑格尔”。 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 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 美好生活的愿望。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 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 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 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 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 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__①__ ,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 水后,__②_ _。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 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 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 物化学过程。因此,__③__。 ①水还是植物吸收营养的介质/水是很多植物的溶 剂。 ②植物才能吸收营养/才能被植物吸收。 ③水是十分重要的/水对生命很重要/水是植物最冲 要部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三理解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提要:“ 常见实词”,指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或古今常用,意义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考查最多。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最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重点是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难点是古今异义、异读字和异体字。

1、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还有一些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词义发生了演变。

〈1〉词义扩大江:专指长江→泛指大的河流好:女子相貌好看→美好的气质〈2〉词义缩小臭:气味好坏→坏气味让:谦让、辞让,责备→谦让、辞让〈3〉词义转移涕:眼泪→鼻涕偷: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偷窃〈4〉词义弱化很:凶狠〈程度很高〉→〈程度减低〉怨:仇恨、怀恨→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恨:遗憾、不满意→仇恨、怀恨诛:责备→杀戮〈6〉感情色彩变化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品质恶劣爪牙:得力帮手→坏人的党羽〈7〉名称、说法改变目—眼睛寡—少歧—岔路夷—平傍—靠近2、分辨单音词和复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多数。

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白话双音词有以下三种情况:〈1〉前后加辅助成分〈前缀、后缀〉师→老师姨→阿姨担→ 担子石→石头〈2〉前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亡→逃亡诱→诱惑旗→旗帜奇→奇特〈3〉换为完全不同的词悟→明白寐→睡觉冥→昏暗邦→国家注意:〈1〉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词误认做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在字典中的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
是识记。
考点分布
1.一词多义。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 4.偏义复词。 5.词类活用。
附:2006~2013 年广东高考“文言实词”考查情况一览表
年份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பைடு நூலகம்1 年 2012 年 2013 年
•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外交使者。今:出门时带的包裹。) • ②颜色不少变
(古:容颜、脸色。今:色彩。) •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 古:秋日的天空。今:秋季。)
•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古:年岁、年龄。今:春天和秋天。)
• 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于是写作。今:因果连词,表原因)
5.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露出。
6.乃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
7.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
二、古今异义
(一)词义使用范围的差异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1. 词义扩大。
“江”“河” “好”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古:女子相貌好看,今: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考查情况 质、善、玩、录 振、收、造、悦服 奇、起、诛、弛 语、委、识、恙 苦、纵、官、抵 擢、豁、举、卒 第、推、绳、知
考点透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列出了高中生应重点掌握的 120
个文言实词,它们是: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 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 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 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 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 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 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 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 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2021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一词多义

2021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一词多义

有壬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当权臣恣睢之时,稍忤意,辄诛窜随之。有壬
绝不为巧避计,事有不便,明辨力诤,不知有死生利害,君子多之。有壬善笔札,
工辞章,欧阳玄序其文。
(选自《元史·许有壬传》,有删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卒获无虞
虞:忧患
B.同列让曰 让:责备
C.或懵不能识丁矣 懵:欺诈 D.有壬捕而遣之
【例题3】 (2016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 “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 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 磨墨沈①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 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 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 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 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炫璞而市鼠腊②, 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 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 视彼沽者泚然。”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 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 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注】 ①墨沈:墨汁。②炫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⑥ 夹杂;掺杂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曹刿论战》 ⑦ 参与 焉?”
项伯许诺,谓沛公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考语文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考语文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肃:恭敬 适逢。 会:适逢。 堪:忍受 动:招致
D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解析: 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 词语的含义, 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 要求的选项。 经常。 要求的选项。动:经常。
• 例4: (09全国卷2) 09全国卷 全国卷2 :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对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 •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 解析】 托付)、引却(后退)、魁垒 )、引却 )、 (高大)均正确.“率倜傥非常之人”中的“率” 高大)均正确.“率倜傥非常之人”中的“ .“率倜傥非常之人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全, 都)。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有限 通 则物力必屈。 度的,如果无限度的滥用, 度,则物力必屈。 度的,如果无限度的滥用, “无”, 论积贮疏》 那么物质财力就必然短缺。 《论积贮疏》 那么物质财力就必然短缺。 没有
例句
译文
除 赵王扫除自迎,执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亲自 赵王扫除自迎,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 台阶亲自 主人之礼, 迎接, 主人之礼,引公子 迎接,按主宾之礼导引 就西阶。 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就西阶。 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那么燕国被欺凌的耻辱 也就除去 除去了 矣。 也就除去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 了。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郡中的贤德人士向当政 当道, 者请求,立即清理 清理废弃 当道,即除魏阉废 者请求,立即清理废弃 祠以葬之。 祠以葬之。 的魏忠贤祠堂的旧址以 埋葬五位壮士。 埋葬五位壮士。 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 我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 使。 使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有点难)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有点难)

三、文言实词词义理解出错的主要原因 1.不明词义 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 择,难以辨析古今意义的细微差别,这都 会导致错解实词。 【例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质: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善: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 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录:记载
1 .同音通假。同音通假指的是通 假字与本字读音相同。例如:蒲苇纫 ( 纫,通“韧” ) 如丝。 ( 《孔雀东南 飞》) 2 .双声通假。双声通假指的是通 假字与本字声母相同,韵母不同。例 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 “纳”)。(《鸿门宴》) 3 .叠韵通假。叠韵通假指的是通 假字与本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例 如:举酒属(属,通“嘱”)客。 (《赤壁赋》)
则其负(载)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担、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
武安负 ( 依仗 ) 贵而好权。 ( 《史记·魏其武
安侯列传》)
2.音不同,义也不同。此类多为多音 多义词。例如: “属”: (1 )shǔ,意思有:①隶属, 如“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 部”(《琵琶行》);②掌管,如“在骨髓,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 《扁鹊见蔡桓 公》 ) ;③类,等辈,如“不者,若属皆 且为所虏”(《鸿门宴》)。(2)zhǔ,意思 有:①连接,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 异”(《三峡》);②撰写,如“衡少善属 文”(《张衡传》)。
4.词的古今感情色彩不同
词的感情色彩不同,表现的意思也不一样。
如“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的“爪牙”,古
义指“兽类的脚爪和牙齿”,无贬义;今义喻指 坏人的党羽,属贬义词。又如,“先帝不以臣卑 鄙”(《出师表》)的“卑鄙”,古义为“低微浅 陋”,表谦虚的中性词;今义是品质恶劣,属贬 义词。

一词多义讲稿

一词多义讲稿
一词多义讲稿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分析: 1、 “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 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 2、 “在文中的含义”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 义; 3、重点掌握多义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古 字通假等实词知识。 本考点不仅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 还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荆轲顾笑武阳。《荆轲刺秦王》 回头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 看 3.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 访问 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顾念关心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考虑顾及 回还 6.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屈原列传》 7.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 谢绝 8.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 辞别 谢罪 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感谢 10.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信陵君窃符救赵》 11.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告诉 1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芙蕖》 凋谢
有许多同学对2001年春季北京卷试题中 “俄有吏袖空牒窃印”中的“牒”字不理解, 而实际上"牒"字是形声字,"片"是其形旁,甲 骨文中取"木"之右半为"片",本义就是"木片", 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 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 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 ""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如果能 有从字形去分析判断的意识,问题往往就能 迎刃而解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 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 单音性 单音词占绝大多数, 单音词占绝大多数 绵词、叠音词、象声词、 偏义复词。 绵词、叠音词、象声词、 偏义复词。 • 多义性 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 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 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 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 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 近义性 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 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 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 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 的动词有20多个 于"看"的动词有 多个。 看 的动词有 多个。 • 活用性 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活用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 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 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 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 动词和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以及使动、 动词和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以及使动、意 为动用法等特殊的变化。 动、为动用法等特殊的变化。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禀至行, •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性闲木功, •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日暮作毕, 直:报酬 于里中买籴, 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解析: 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 推断词语的含义, 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 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合题干要求的选项。禀:生性 禀性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一词多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分析: 考点分析: 1、 “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 、 常见文言实词” 频率较高实词。 频率较高实词。 2、 “在文中的含义”指实词在具体语 、 在文中的含义” 境中的意义。 境中的意义。 本考点不仅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 识的情况, 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运用 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 【解析】中学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 解析】中学课文《曹刿论战》 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 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 句子, 应当译为“见识浅陋” 句子, C项,应当译为“见识浅陋”。
• 例6: (09湖南卷) 09湖南卷) 湖南卷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季秋之月, 季节, A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及繁霜夜零, 降落, B 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耿介、 C 予世之介士也 介:耿介、独特 子胥不奔, 逃亡,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解析】 项中的“季秋之月”应是“ 【解析】A项中的“季秋之月”应是“秋天最 后一月” 后一月”。 “季”:一个季节或一个朝 代的末了。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代的末了。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中 视清季有加” 有“视清季有加”。 • 理解实词,读透课本,感悟积累,受益无穷。 理解实词,读透课本,感悟积累,受益无穷。 • • • • • •
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 • • • • • 字形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 课文迁移法 成语联想法 结构判断法 语法分析法
1、 字形推断法 形训法 、 字形推断法(形训法 形训法)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 以 上, “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 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木 )、(火)、土 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 义与五行有关; 义与五行有关; )、弓 )、殳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u)” ) 者与兵器有关, 者与兵器有关, 者与动物有关。 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辶 )、刂 )、彳 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 与人的行为有关。 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还有: 五谷、 金钱、 器具、 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 皿--器具、 纟 --丝 五谷 金钱 器具 丝 房舍、 毛皮、 鸟雀、 麻、宀--房舍、 求--毛皮、隹(zhui )--鸟雀、冖-房舍 毛皮 鸟雀 笼罩、 歹--死亡、 月--肉、 页--首、 目---眼、 尸 -笼罩、 死亡、 肉 首 眼 死亡 身体…… 身体
释义 台阶
去掉 清除 逝去 清理
授予 官职
• 高考大纲规定,考生需掌握 高考大纲规定, 120个文言实词。附另发讲 个文言实词。 个文言实词 义,希望同学们认真理解练 掌握到位。 习,掌握到位。
• 掌握一词多义需多读、多查字 掌握一词多义需多读、 多积累。另外,还要掌握一 典、多积累。另外 还要掌握一 些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些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 例2: (09江苏卷) 江苏卷) : (09江苏卷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 A.遂属其家通明 A.遂属其家通明 • B.皆逡巡引却 B.皆逡巡引却 •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 D.率倜傥非常之人 D.率倜傥非常之人
属:托付 引却: 引却:后退 魁垒: 魁垒:高大 率:率领
2、语境推断法 、 •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 且词义是不定项的, 且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 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因 为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 为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 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北京卷试题中“俄有吏袖空牒窃印” 北京卷试题中“俄有吏袖空牒窃印”中的 字如何理解? “牒”字如何理解? 字是形声字, 是其形旁, “牒”字是形声字, “片”是其形旁,甲骨 文中取“ 之右半为“ 文中取“木”之右半为“片” ,本义就是 木片” “木片” ,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 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 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 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 “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 片”为形 旁的字如“ 等都有“文件、 旁的字如“版” “牌” “牍”等都有“文件、 文书”的意思。 文书”的意思。如果能有从字形去分析判断 的意识, 的意识,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有限 通 则物力必屈。 度的,如果无限度的滥用, 度,则物力必屈。 度的,如果无限度的滥用, “无”, 论积贮疏》 那么物质财力就必然短缺。 《论积贮疏》 那么物质财力就必然短缺。 没有
例句
译文
除 赵王扫除自迎,执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亲自 赵王扫除自迎,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 台阶亲自 主人之礼, 迎接, 主人之礼,引公子 迎接,按主宾之礼导引 就西阶。 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就西阶。 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那么燕国被欺凌的耻辱 也就除去 除去了 矣。 也就除去了。 爆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一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 了。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郡中的贤德人士向当政 当道, 者请求,立即清理 清理废弃 当道,即除魏阉废 者请求,立即清理废弃 祠以葬之。 祠以葬之。 的魏忠贤祠堂的旧址以 埋葬五位壮士。 埋葬五位壮士。 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 我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 使。 使
• 例5: (09北京卷) 09北京卷 北京卷)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语句中,
•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 • B.度吾所能行为之 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 C.若真鄙儒也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 D.竟朝置酒 D.竟朝置酒 直至… 竟:直至…终了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 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 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 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 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把握一词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 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 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和假借义。 比喻义和假借义。
肃:恭敬 适逢。 会:适逢。 堪:忍受 动:招致
D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解析: 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 词语的含义, 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 要求的选项。 经常。 要求的选项。动:经常。
• 例4: (09全国卷2) 09全国卷 全国卷2 :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 例3: (09全国卷1) 09全国卷 全国卷1 :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A.为政清静,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为政清静 • B.会兴辽东之役 B.会兴辽东之役 •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C.所在征敛 所在征敛, • D.动以军法从事 D.动以军法从事
D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 •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 解析】 托付)、引却(后退)、魁垒 )、引却 )、 (高大)均正确.“率倜傥非常之人”中的“率” 高大)均正确.“率倜傥非常之人”中的“ .“率倜傥非常之人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全, 都)。
重庆卷) 例1:(08重庆卷) : 重庆卷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诸将争欲攻之,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若不敢来,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 .大战一日,兵败,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或多惶惧, 度:考虑 • 【 解析 】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 解析】 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中考查的文言实 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词在中学所有课本的文言文中都可以找到 出处,所以复习时回归课本非常重要。 项 出处,所以复习时回归课本非常重要。D项 解释为常态, 容度。 史记》 “ 度 ” 解释为常态 , 容度 。 《 史记 》 选读 中有《刺客列传》“群臣皆愕,尽失其度”。 中有《刺客列传》 群臣皆愕,尽失其度” 群臣皆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