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中药名录及作用机理

合集下载

黄芩安胎的原理

黄芩安胎的原理

黄芩安胎的原理黄芩安胎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配方,主要由黄芩、黄连、丹参、连翘等草本植物组成。

在中医理论中,它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血等功效。

黄芩安胎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黄芩安胎可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来帮助孕妇减轻炎症反应。

在孕期,由于孕妇体内荷尔蒙水平的改变,免疫系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使得孕妇更易感染各种病菌。

黄芩和黄连中的黄连素和黄芩甙等化合物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降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胎儿的生长发育。

其次,黄芩安胎还能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来减轻孕妇局部的淤血和瘀血情况。

在怀孕期间,孕妇子宫内的胎盘发育,会导致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易出现血液淤滞现象。

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甙等活血化瘀成分,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孕妇子宫内的血液供应,减少历程,预防胎盘部位的淤血和瘀血。

此外,黄芩安胎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消炎作用,可以帮助孕妇减轻尿道感染等症状。

怀孕期间,女性由于孕妇的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使得尿道口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

黄芩和黄连中的生物碱、黄酮类和黄酮苷等成分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减轻尿道感染的症状,维护孕妇的生殖系统健康。

此外,黄芩安胎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孕妇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

怀孕期间,孕妇的身体代谢活动相对加快,会产生较多的活性氧自由基。

黄芩和黄连中的黄酮类、黄酮苷和黄酮甙等成分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中和自由基的有害作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孕妇和胚胎的健康。

综上所述,黄芩安胎主要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抑菌消炎和抗氧化等多方面的作用来帮助孕妇维持身体的健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黄芩安胎作为中药配方,其使用需要遵循医师的指导,尤其在怀孕期间,要遵循适量用药的原则,尽量避免使用过高剂量的中药,以确保宝宝的安全。

另外,个体差异是存在的,对于每个孕妇来说,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病情等特点合理使用,以保证黄芩安胎的疗效最大化。

中药补肾安胎的常用药:桃金娘(山菍)

中药补肾安胎的常用药:桃金娘(山菍)

中药补肾安胎的常用药:桃金娘(山菍)
中药桃金娘:性味:性平、味淡。

功能:安胎补肾、乌发、明目。

主治及用法:①脚软痛。

干用1两至2两,煲鸡脚食;②保产安胎。

干用1至2两,煲鸡蛋服。

③苦伤。

服量同上,加瘦肉2两煎服。

验方:(治脚软无力酸痛方)岗菍根1两,豆豉姜1两,走马箭1两,千斤拔1两,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岗菍补气血、益肝肾,豆豉羌、走马箭、千斤拔怯风湿而壮筋强骨,用于肝肾两虚而致的痺症患者,有怯邪补正之效(方歌)脚软山酸痛步履难,豆豉姜与岗菍根。

千斤拔出走马箭,
益肝强身。

附录:(子)治妇人血山崩:用于岗菍子1两,炒透,煎茶饮。

参考资料:《广东中医验方交流索编》治流鼻血及山崩,岗菍叶或岗菍子(适量),流鼻血用猪碧煎服。

若血山崩,用猪小肚煮食。

中草药名:桃金娘
别名:山菍
生长环境:本品为小灌木,生于荒山、山坡、阳光充足的地方,抗旱力强,土层浅箔的地方也能生长。

分布:我国的南部、广州附近各县。

入药部分:根、茎。

自采地点:山岗。

采集期:全年产。

安胎中药名录及作用机理

安胎中药名录及作用机理

安胎中药名录及作用机理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之功。

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

临床观察发现,苏梗安胎效果优于苏叶。

黄芩: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适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

也可治疗妊娠期湿热泻痢、黄疸及肺热咳嗽、高热、热毒炽盛之出血、疮疡肿毒等。

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药性论》云:“桑寄生,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中医认为,桑寄生有补肝肾,益血,安胎之效,凡胎动、胎漏由于!精血不足者,以及妊娠腰痛为常用之品。

治疗妊娠血虚胎动胎漏,其效迅捷。

砂仁: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适用于妊娠初期胃气上逆所致之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单用或配苏叶、藿香、黄芩、白术、当归等一同使用。

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艾叶《药性论》云:“艾叶,止崩血,安胎止腹痛。

”亦云:治少腹痛《本草纲目》“艾叶,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

治妊娠及产后下血,尤著奇效。

”中医认为,艾叶有温经止血,安胎之功。

白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和中安胎之功。

适用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可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等使用。

还广泛用于怀胎蕴热(配黄芩、栀子、白芍等)及血虚(配当归、白芍、生地等)、肾虚(配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萸肉等)所致的胎动不安。

《本草正义》云:“妊娠养胎,依赖脾土,术能健脾,故主安胎。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固摄无权,胎失所养,故易发生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白术有扶正固本,补脾固胎之功,为治疗妊娠胎动不安的常用良药。

中医病证选药——安胎: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

中医病证选药——安胎: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中医病证选药——安胎: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阴暑证: 香薷

安胎常用中药方子

安胎常用中药方子

安胎常用中药方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安胎常用中药方子》的内容,具体内容:黄芩:清热安胎用由中医妇科得知,胎前宜清。

所以可以选黄芩,其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

比如,张仲景的黄芩汤,由黄芩、芍药、大枣、甘草配制而成,可以治疗各种里热腹痛症...黄芩:清热安胎用由中医妇科得知,胎前宜清。

所以可以选黄芩,其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

比如,张仲景的黄芩汤,由黄芩、芍药、大枣、甘草配制而成,可以治疗各种里热腹痛症。

它是妇科借用来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以下面的许多安胎药一起配合使用。

和胃糯米、砂仁在妊娠早期,可常见有围棋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症。

这时候首选是和胃安胎。

砂仁芳香和胃,对安泰止呕很有效,所以临床很常用。

较轻的人可以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也可以同与其他药同用。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

糯米多胶黏之性,既能养胃也能安胎。

如:可以用苎麻10g,糯米30g~50g,煮粥吃,可常用食疗保胎的方法。

健脾安胎用白术要保证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的话,前提是先要孕妇的脾胃坚强。

反过来,如果妇女脾胃虚弱的话,就容易损伤胎气,健脾安胎可比和胃重要呢。

白术就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

早有用白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专用方,此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后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都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补气黄芪与党(人)参想要保证胎气牢固,必须母体元气充沛,如果孕妇元气不足,会出气中气不足,小腹有下坠感,或见小便不通等症状。

可以使用常用方法:补气安胎,而黄芪、党(人)参就是常用的补气首选。

如: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参、白术、砂仁等药配合而成,既可补气安胎,又能健脾、和胃,所以为治妊娠恶阻的中成药。

补中益气重用黄芪、党(人)参、白术等药配升麻、柴胡而成,可以使中气上升,对有妊娠转胞、小便小通,或有小腹下坠感者更合适不过了。

养血地黄、阿胶、当归母体的血液是维持胎儿生长的重要物质。

孕妇如果血虚,会严重影响胎儿,如有见漏红的现象,则多为流产先兆。

中医保产安胎的一味药——地菍

中医保产安胎的一味药——地菍

中医保产安胎的一味药——地菍中药地菍:性味:性平,性微甘淡。

功能:保产安胎。

主治、用量和用法:①痢疾: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②脚部疲软无力:干根2两,鸡脚4对,清水煎服;③胎动不安:干根1两,鸡蛋1只,清水煎服。

附录:(全草)治皮肤生蛇痕痒:干生可用,煎水洗患处。

(方歌)地菍根能治症多,痢疾足痛与安胎,若将全草煲水洗,皮肤生蛇免祸灾。

参考资料:《广州常用草药验方集解》补血安胎经验良方:地菍根、岗菍根各1两至两半,清水煎服,或煲鸡蛋同服。

(方解)孕妇血虚,可致胎不安。

宜补母血。

人多之知鹿茸、当归等补血,而不知岗菍根、地菍根在民间使用有经验。

据临床观察,产前一、二个月,间歇以本方或选用单味常服,确能旺血,而且易产。

老中医廖佐芹教授说,岗菍即山菍,其子如深枣红色,味甘可啖。

地菍之子细圆,色味与岗菍同,微温补血,并治腰肾虚。

(方歌)补血安胎用地菍,孕期常服顺产占,配入岗菍腰肾固,鸡蛋同煎血白调。

植物名:地菍。

生长环境:本品为披散或匍伏亚灌木,生长与旷野地上,山坡和丘陵向阳山见之。

分布:越南和我国南部普遍生长。

入药部分:根部。

采集期:全年有产,秋季为佳。

自采地点:山岗。

地菍的药用选方1、治胃出血、大便下血:地菍一两,煎汤分四次服,隔四小时服一次,大便下血加雉鸡尾、粗糠材各等分,炖白酒服。

2、治红肿痈毒:山地菍鲜叶切碎,同酒酿糟杵烂敷患处,一日一换。

或取茎叶阴干,碾细末,以蜂蜜或鸡蛋白调和敷患处,能消肿止痛。

3、治外伤出血:地茄鲜叶捣烂外敷。

4、治痢疾:鲜地茄二至三两,水煎服。

5、治疔疮:地茄全草捣烂敷。

6、治风火齿痛:古柑鲜草头一两,洗净,水适量煎服。

7、治咽喉肿痛:鲜古柑六钱至一两,洗净,水一碗半,煎服。

固肾安胎丸的保胎原理

固肾安胎丸的保胎原理

固肾安胎丸的保胎原理固肾安胎丸是中医中药方剂中的一种,主要用于保胎和巩固胎宫安胎。

其保胎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和强化肾气来达到稳定胎宫,提高孕妇体质,从而起到保胎的效果。

固肾安胎丸的主要成分有何首乌、川芎、当归、熟地黄、淮山药、山药等。

这些中药成分在中医理论里有滋阴补肾、活血调经、养血安胎等作用,可以帮助孕妇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体质,调整内分泌和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子宫环境的稳定性。

一、滋阴补肾滋阴补肾是固肾安胎丸保胎的重要原理之一。

在中医理论里,肾是生殖系统的主要脏器,与生殖力密切相关。

肾主储精与脑、髓、骨、生殖等组织器官的营养、生长、功能等都息息相关。

固肾安胎丸中的何首乌、熟地黄等药物就具有滋阴补肾的药性,可以补充孕妇体内阴精,增加生殖系统的养分,提高子宫内环境的稳定性,增加胎儿着床的机会,并且保证胎儿发育的充足营养。

二、活血调经固肾安胎丸的保胎原理还与活血调经有关。

中医认为,孕妇流产多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即所谓的“血瘀阻滞”。

而固肾安胎丸中的川芎、当归等药物,则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

川芎、当归能够温经散寒、调经止痛,提高子宫内环境的稳定性,缓解子宫内血液循环的不畅。

通过活血调经,可以消除孕妇体内的血瘀,降低胎儿发育的风险,减少不稳定的情况。

三、养血安胎固肾安胎丸的另一个原理是通过养血安胎来保胎。

中医认为,血液是胚胎发育的基础,血虚则易导致孕妇容易流产、胎儿发育不良等问题。

固肾安胎丸中的淮山药、山药等药物具有养血作用,能够补充孕妇体内的血分,提高血液的养分供应,从而增加胎儿着床和发育的机会,保证胎儿在母体内稳定地生长。

综上所述,固肾安胎丸主要通过滋阴补肾、活血调经、养血安胎等作用,调整孕妇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肾气,提高子宫内环境的稳定性,减少孕妇流产的风险,保证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病情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在使用固肾安胎丸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师的建议。

安胎中药促进胎儿健康发育预防流产

安胎中药促进胎儿健康发育预防流产

安胎中药促进胎儿健康发育预防流产安胎是指通过中药的使用来预防和减少流产的发生,有效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在传统中医学中,安胎是一个重要的保胎措施,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安胎中药的原理、常用的药材和使用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安胎中药的原理安胎中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整女性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子宫的血液循环,提高胎儿的营养供应和氧气含量,从而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调整体内的荷尔蒙水平,提高子宫的收缩能力,减少流产的风险。

二、常用的安胎中药药材1. 当归:当归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子宫内膜的营养供应,有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2. 熟地黄:熟地黄具有滋补肝肾,调理血气的功效,可以增强母体的体质,提高胎儿的抗病能力。

3. 黄芪:黄芪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增强母体的免疫力,减少胎儿受到感染的机会。

4. 甘草:甘草具有温中健胃的作用,可以改善母体的消化系统功能,增加胎儿的营养摄取。

5. 茯苓:茯苓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减轻孕妇身体的水肿症状,提高子宫的血液循环。

三、安胎中药的使用方法安胎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口服、煎剂、冲剂等。

一般来说,可以将中药材用水煎煮成药汤,每天饭前或饭后适量服用。

同时,也可以选择将药材研磨成粉末,用开水冲服。

在使用安胎中药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频率进行使用。

同时,应注意药材的质量和保存方式,确保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使用安胎中药的注意事项1. 咨询医生:在选择使用安胎中药之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情况,确定是否适合使用中药。

2. 质量保证:购买中药时,应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院,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3. 饮食调理:在使用安胎中药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营养摄取,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4. 动态监测:在使用安胎中药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产检和妇科检查,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和预防流产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胎中药名录及作用机理
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之功。

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

临床观察发现,苏梗安胎效果优于苏叶。

黄芩: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适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

也可治疗妊娠期湿热泻痢、黄疸及肺热咳嗽、高热、热毒炽盛之出血、疮疡肿毒等。

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药性论》云:“桑寄生,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中医认为,桑寄生有补肝肾,益血,安胎之效,凡胎动、胎漏由于!精血不足者,以及妊娠腰痛为常用之品。

治疗妊娠血虚胎动胎漏,其效迅捷。

砂仁: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适用于妊娠初期胃气上逆所致之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单用或配苏叶、藿香、黄芩、白术、当归等一同使用。

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艾叶《药性论》云:“艾叶,止崩血,安胎止腹痛。

”亦云:治少腹痛《本草纲目》“艾叶,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

治妊娠及产后下血,尤著奇效。

”中医认为,艾叶有温经止血,安胎之功。

白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和中安胎之功。

适用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可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等使用。

还广泛用于怀胎蕴热(配黄芩、栀子、白芍等)及血虚(配当归、白芍、生地等)、肾虚(配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萸肉等)所致的
胎动不安。

《本草正义》云:“妊娠养胎,依赖脾土,术能健脾,故主安胎。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固摄无权,胎失所养,故易发生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白术有扶正固本,补脾固胎之功,为治疗妊娠胎动不安的常用良药。

对于脾肾两虚,胎元不固,胎动不安者,颇有效验。

菟丝子:性温,味甘,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元安胎,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常与续断、桑寄生、阿胶等配伍适用。

还可用于肾虚之腰痛、消渴、尿频带下,肝肾不足之眼目昏暗、视力减退及脾肾虚泻等。

张锡纯云:“千百味药中,得一最善治流产之药,乃菟丝子是也。


杜仲:性温,味甘,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适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习惯性流产等,可配续断(共研末)、枣肉为丸服,或配续断、菟丝子、阿胶等煎服。

《本草求真》云:“杜仲,气味辛温,入肝而补肾,肾虚则胎元不固,固可用些温补以固胎元”。

中医认为,孕期不节房事,以致肾气亏损,扰动胎元,故易发生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有益肾安胎之功,常服有保护胎元,预防堕胎之效。

续断:性微温,味苦、辛,可补肝肾、续筋骨、通血脉、安胎,适用于肝肾虚弱、冲任失调之胎动欲坠,配伍桑寄生、菟丝子、阿胶。

《本草汇言》云:“续断,补续血脉之药也。

所损之胎孕非此不安。

”中医认为,续断有补益肝肾,调利血脉,止血安胎之奇功,为胎产保健之佳品。

对于肝肾不足,冲任虚损之妊娠下血,胎元不固者,屡用屡验。

阿胶:性平,味甘,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安胎之功,适用于冲任不固或阴血亏虚之胎动不安、崩漏下血,可配生地黄、艾叶等,还用于治疗妇女月经过多、产后便秘等。

《神农本草经》载:“阿胶,主女子下血,安胎,亦云:久服益气。

《本草经疏》“阿胶,主女子腰腹痛,胎不安。

”中医认为,阿胶有滋阴补血,止血安胎之功。

为养血止血,调经安胎之组方。

对于妇女冲任虚损之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有温补止血,固护胎元之功。

由于体
弱而致胎动不安,屡有滑胎(习惯性流产)者,有良好的保健安胎之效。

竹茹:性微寒,味甘,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之功,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可单用,也可与黄芩、苎麻根等同用。

苎麻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安胎之功,适用于热毒炽盛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可单用,也可与阿胶、黄芩、当归等同用。

石菖蒲:性温,味辛、苦,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安胎之功,适用于湿浊中阻之胎动不安,对缓解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状有良效,常与砂仁、苍术、厚朴等配伍。

仙鹤草不但是一味止血的良药,可用于各种出血证,并有益气血、补脾肾、固冲任的功效,可用于妇科多种病症中,民间也常用其治疗妇女脱力劳伤,故又称其谓“脱力草”。

安胎必求其本,一补肾气, 肾旺自能系胎荫胎;二补脾气,脾健生血有源,以滋先天。

肾气旺盛,脾气健运,精血充足,自能促进胎儿发育生长。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菟丝子、杜仲、桑寄生、续断、阿胶有抑制子宫收缩,加强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能促进子宫发育,具有较好的保胎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