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主要技术原则介绍-江苏电力设计院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电气部分主要技术原则解读PPT共40页

பைடு நூலகம்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电气部分主要技 术原则解读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国网智能站通用设计主要技术原则介绍

主要设计原则
(4) 站控层设备配置方案 ➢ 除常规配置的主机及远动工作站外,配置1套状态监测及智能 辅助控制系统后台主机;保护子站整合于主机工作站中。(目前 站控层设计方案按照一体化监控系统方案配置)
(5)过程层组网(星型网,单网,双网) (6)组柜方案 间隔层设备按串或按间隔统筹组柜。(部分方案存在双套保 护共组一面柜情况。如何取得空间与运行安全之间的最佳平衡?)
(2011年版)
智能电网设计相关标准
设备类标准: 1、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Q/GDW 678-2011 2、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Q/GDW 679-2011 3、《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Q/GDW424-2010 4、《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Q/GDW425-2010 5、《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Q/GDW426-2010 6、《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Q/GDW427-2010 7、《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Q/GDW428-2010 8、《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 Q/GDW429-2010 9、《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 Q/GDW430-2010 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2012年版)
主要设计原则
(2) 保护跳闸方案 ➢ 采用直采直跳;
(3) 保护、测控方案 ➢ 500kV断路器宜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可采用保护、测 控独立配置方案;(目前设计方案一般采用独立保护装置) ➢ 220kV宜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 (目前设计方案一般采 用独立保护装置) ➢ 110kV及以下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无双测控问题, 但需考虑合理的硬件构架减少相互原则类标准: 1、《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383-2009 2、《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3-2009 3、《330-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394-2009 4、《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Q/GDW Z410-2010 5、《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 Z414-2010 6、《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 441-2010 7、《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GDW 534-2010 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
智能变电站功能架构及设计原则

智能变电站功能架构及设计原则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电力能源的应用需求也随之增长。
在电力系统当前的发展趋势之下,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前进方向。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智能变电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应当明确智能变电站的功能架构及设计原则,更好的推进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建设,从而提高电网供电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对智能变电站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对智能变电站功能架构及关键技术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功能架构;设计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整个电网系统的压力也在急剧增加。
伴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和网络系信息技术在电网系统中不断被应用,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电网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变电站作为整个电网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供电过程中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如何确定智能化变电站功能架构以及设计原则成为变电站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点1.1低碳环保很多新型设备应用在了智能变电站当中,例如光纤接线、低功耗电子元件等,使得变电站运行能耗大量降低,同时发挥出了一定的低碳环保效果。
智能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对低能耗设备进行应用,例如电子式互感器等。
这对于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化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1.2互动集成在智能变电站中,能够对运行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共享,同时能够联系设备和电网,加强二者之间的互动,确保电网的平稳运行。
在智能变电站中,融合了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数据采集流程进行了简化,确保实时传输信息数据,从而形成可靠、安全的信息互动平台,更好的确保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1.3安全可靠安全可靠性是智能变电站中最大的特点,由于将大量先进设备、现代化技术应用在智能变电站中,因而能够自动检测出电网中的故障,自愈能力十分良好,对于电网故障率的降低有着很大的帮助。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江苏电科院

目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式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验收规则、包装、运输、贮存、标志、标签、使用说的成套性及质量保证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微机型试验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定义DL/T 860、GB/T 20840.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基准值reference value基准条件之一的规定值,是与试验装置性能有关的影响量的规定值。
基准值应带有允许偏差。
3.2.基准范围reference range基准条件之一的规定值的范围。
3.3.真值true value表征在所处条件下,一个完全确定的量的值。
一个量的真值是一个理想概念,无法准确获得。
3.4.约定真值conventional true value一个量的真值的近似值,使用该近似值时,它与真值之间的差别可忽略不计。
—般用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来确定某量的约定真值。
3.5.总有效值total root mean square各次谐波与基波的方均根值。
3.6.影响量influence quantity影响试验装置的任一输出量的量。
影响量不是测量的对象,但影响试验装置输出量的准确度。
3.7.影响量的标称范围nominal range of an influence quantity在规定的条件下,试验装置能满足规定要求的影响量的值的范围。
在此范围内,测量试验装置的变量和工作误差。
3.8.影响量的极限范围extreme range of an influence quantity试验装置只经受自发的可逆变化而不必满足任何其他要求的影响量值的范围。
在此范围内,试验装置不致损坏;当恢复到基准范围时,试验装置的性能不应降低。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基本技术原则及具体实施方案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基本技术原则及具体实施方案一转眼,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仿佛就在昨天,今天我们来聊聊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应用,结合基本技术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案,让大家对这个领域有个全面的认识。
1.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这是最基础的原则,只有保证装置的可靠性,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2.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
根据不同的电力系统,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确保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环境。
3.优化保护配置。
通过合理配置保护装置,降低误动作和漏动作的风险,提高保护性能。
4.强化信息交流与共享。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应具备强大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功能,以便于实时监测和故障分析。
我们具体聊聊实施方案。
1.确定保护范围和对象。
我们需要明确保护的范围和对象,包括变压器、线路、母线等。
这一步是为了确保继电保护装置能够覆盖到电力系统的各个关键部分。
2.设计保护方案。
根据保护范围和对象,设计合理的保护方案。
这里要注意,保护方案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确保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起到保护作用。
3.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
根据保护方案,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
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保护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4.实施保护装置的安装与调试。
将选定的保护装置安装到指定位置,并进行调试。
这一步需要严格遵循安装规程,确保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5.建立保护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提高保护装置的运行效率,我们需要建立一套保护信息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故障分析、预警等功能。
6.定期检查与维护。
保护装置投入使用后,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这一步很重要,因为保护装置的故障可能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
8.加强人员培训。
对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9.建立应急预案。
为了应对突发情况,需要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影响。
实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方案时,有几个注意事项得特别留心:1.装置选型要慎重。
国网智能站通用设计主要技术原则介绍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成果形式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 变电站部分(2011版)》主要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纸质):总论、对应110(66)-750kV 6个不 同电压等级变电站设计技术导则。主要说明典设的使用方 法和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的智能化方案设计原则。 第二部分(光盘):对应110(66)-750kV 6个电压等级 84个方案的技术方案部分。内容包括方案说明(本方案二 次系统配置情况及技术经济指标)及与智能化相关的各专 业增补/修改图纸。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主要设计原则
(1)一次设备智能化 采用“一次设备本体+传感器+智能组件”方案; 互感器可采用电子式互感器、也可采用常规互感器;推 荐常规互感器。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主要设计原则
(2) 保护跳闸方案
采用直采直跳;
(3) 保护、测控方案
动力区
绑扎条(阻燃) 绑扎条(阻燃)
混凝土基础(示意)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3.2 系统继电保护
(1) 主要设计原则 继电保护装置除检修压板外其余均采用软压板。 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等智能电子设备间的相互启动、相互闭锁、位置状态等 交换信息可通过GOOSE网络传输。 一个半断路器接线型式,两个断路器的电流合并单元分别接入保护装置,电 压合并单元单独接入保护装置。 TV并列、双母线电压切换功能由合并单元实现。 采用纵联保护原理的保护装置的硬件配置及软件算法应支持一端为数字采样、 另一端为模拟采样或两端均为数字采样的配置形式。 取消母线保护柜上模拟面板,通过装置液晶面板进行查看与操作。
配送式预制舱智能变电站技术概要

技术与应用配送式预制舱智能变电站技术周文李杰(江苏凌创电气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镇江 212009摘要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是一种新兴的变电站建设方案。
本文主要介绍预制舱式智能变电站, 文章从预制舱结构及电气接口上探讨了预制舱式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的几项关键技术,着重分析了预制舱的结构、屏柜布局以及预制舱的配置方案,并对预制舱式变电站的电气接口形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配送式;智能变电站;预制舱;IEc 61850Distribution 1’ype Prefabricated Module of InteUigent Substation Z矗D“耽以己f 西P(Jiangsu Lingchuang Electric Automation Co.,Ltd,zhenjiang,Jiangsu 212009Abstract Distribution融pe intenigent substation is a new substation constmction proje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cabin type intelligent subst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key techniques of two Drecast deck sVstem of intelligent substation from prefabricated cabin strIlctIlre and electrical interface,configuration schem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九lcture,the cabinet layout and prefabri-cated c a_bin pref曲ricated cabin,and the pre class type transfomer substation electricalinterface studied。
智能变电站功能架构及设计原则

智能变电站功能架构及设计原则摘要:在我国的智能电网系统当中,智能变电站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也是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的变电站之间的差异所在。
其技术较先进、安全性较高、建筑成本低,并且维护方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小,在环境友好方面做的较好。
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智能变电站功能架构及设计原则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功能架构;设计原则引言目前,随着我国智能化变电站建设脚步的加快,智能变电站的管理也要跟上发展的步伐,为了有效提高设备的生命周期,并优化其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应当切实加强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工作,并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以便于灵活管理各种设备。
1、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通过先进、高效可靠和环保的智能设备集合而成,采用高速的通信网络为载体,能够自动的完成电力系统进行测量、控制和保护等基本功能。
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更加强调目的,即更加强调变电站具有的功能和目标,因此智能变电站概念中包含两个方面的集成:物理集成和逻辑集成,如图1所示。
坚强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
而高可靠性设备的大量投入则可以保证是变电站的坚强性。
变电站的自动化分析、综合和协调控制、设备信息的数字化、各种基本功能的集成化是智能变电站的关键,也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信息共享智能化和是最终目标。
智能化变电站相对与传统变电站的创新点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一次设备智能化。
即综合具有状态监测、检测与诊断、状态检修及资产评估等智能化功能。
(2)互动。
实现与大用户、其他变电站及调度中心的交流互动。
(3)协调控制。
电能质量监测控制、变压器电压/无功广域协调控制,保证全站的经济运行。
(4)智能应用。
高速采集实时数据,完成相应存储分析,并做出智能决策以提高变电站智能应用水平。
2、智能变电站构架的特点及功能2.1、智能化的设备在现在的数字化变电站当中,其一次设备的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2、技术导则
2. 配电装置布置
配电装置布局紧凑合理,主要电气设备、装配式建(构)筑物以及预制舱式 二次组合设备的布置应便于安装、消防、扩建、运维、检修及试验工作; 配电装置可结合装配式建筑以及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的应用进一步合理优 化,但电气设备与建(构)筑物之间电气尺寸应满足《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
主要技术原则介绍
太原 2013.08
目 录
1、研究背景 2、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技术导则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工作依据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主要技术原则
标准化设计 (1)应用通用设计、 通用设备。 全面实现设备型式、 回路接线、 土建设计标准化, 形成施工图深度通用设计 成果。 (2)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 二次设备间采用标准化连接 , 实现二次接线“即插即用” 。 (3)支撑“大运行、 大检修”,实现信息统一采集、 综合分析、 智能报警、 按需传送。 实现顺序控制等高 级应用功能模块化、标准化、 定制化。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重点技术研究专项
装配式构筑物 研究确定各类型变电站构筑物装配范围(包括构支架、围 墙、防火墙、电缆沟、设备基础等)。统筹考虑各变电站 类型、运行环境,研究各类构筑物结构型式、装配形式、 材料选择、工艺配合等。
1、研究背景 建设目标
第二阶段:建成后续25项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在 第一阶段基础上,全面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 装配式建设”。 (1)实现装配式GIS配电楼、生产综合楼等多层建筑。 (2)实现故障综合分析、智能告警等高级功能。 (3)高级应用功能全面实现模块化、标准化、定制化。 (4)实现自动化系统信息一体化、模型标准化。 (5)二次设备实现“即插即用”。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由预制舱舱体、二次设备屏柜(或机架)、舱体辅助设施等组成 ,在工厂内完成相关配线、调试等工作,并作为一个整体运输至工程现场。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2、技术导则
技术术语和定义
预制电缆 Prefabricated Cable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主要技术原则
工厂化加工 (1)建、 构筑物主要构件, 采用工厂预制结构型式。 (2)保护、 通信、 监控等二次设备, 按电气功能单元 采用“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 舱内接线及单体设备 调试均在工厂内完成。 (3)一、 二次集成设备最大程度实现工厂内规模生产、 集成调试。
电缆端头进行处理后,与电连接器进行组合从而达到满足要求的防护等级。通常为插座端 尾部接导线或电缆,插头尾部接电缆。
预制光缆 Prefabricated Optic Cable
光缆经过工厂预处理后, 在光缆的一端或两端根据需要连接各种类型的光纤连接器, 可 实现预制端在施工现场的无熔接接续点的连接或直连。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2、技术导则 装配范围
2. 户内GIS变电站
电气一次装配范围:主变压器、GIS 设备、35(10)kV 开关柜; 二次系统装配范围:模块化二次组合设备实现二次接线“即插即用; 土建装配范围:配电装置楼等多层装配式建筑、主变通用基础、围墙、防火 墙、电缆沟、小型设备基础。
深化智能变电站技术。实现高级应用功能实用化、模
块化、标准化,有效支撑“调控一体、运维一体”,
提升变电站智能化技术水平,提升安全稳定供电能力 。 集成应用成熟适用新技术、深化标准化建设。创新实 现二次系统设备集成、“即插即用”、建构筑物预制 技术等,形成各专业标准化技术方案,提升节能节资 环保水平。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重点技术研究专项
信息一体化及高级应用 分析“大运行、 大检修” 对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需求 ,研究一体化监控系统站控层优化整合方案, 实现信息 统一采集、综合分析、 智能报警、 按需传送。 研究高 级应用实施方案, 实现高级应用功能模块化、 标准化、 定制化。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关于开展标准配送式智能
变电站建设工作的通知》(基建技术〔2013〕11号):
2013年,创新变电站工程建设模式,开展标准配送式智能
变电站建设,推行“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全面提
升电网建设能力。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目的和意义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重点技术研究专项
二次设备“即插即用” 研究二次设备间预制光缆的选型方案、 预制光缆和光纤 连接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光缆布线敷设方案。 研究一次 设备本体与二次智能控制柜间采用航空插头的可行性、 航空插头的选型方案、性能要求及控制电缆敷设方案。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2、技术导则
电气一次
1.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同时应满足巡视、维护、检修要求。 变电站大门及道路的设置应满足主变压器、大型装配式预制件、预制舱式 二次组合设备等的整体运输; 户外变电站宜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宜利用配电装置附近空余场地 布置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优化二次设备室面积和变电站总平面布置。 户内变电站宜采用模块化二次组合设备,布置于装配式建筑内。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2、技术导则
装配范围
1. 户外变电站
电气一次装配范围:主变压器、GIS 设备、AIS 设备、35(10)kV 开关柜; 二次系统装配范围: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实现二次接线“即插即用”; 土建装配范围:主控通信室和35(10)kV 配电装置室等单层装配式建筑、构支 架、标准钢模基础、主变和GIS 通用基础、围墙、防火墙、电缆沟、小型设备 基础。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重点技术研究专项
二次系统信息模型通用设计 分析设计、 制造、 调试、 维护等不同业务需求, 研究 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信息模型的标准化设计和检验方法, 研制相关检测工具。 研究信息模型版本建立、 管理和追 溯方法, 建立全网统一的变电站二次系统信息模型标准 数据库。
术规程》 DL/T 5352 的要求,且不限制产品生产厂家;
户外配电装置的布置应能适应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的下放布置,缩短一次 设备与二次系统之间的距离; 户内配电装置布置在装配式建筑内时,应考虑其安装、检修、起吊、运行、 巡视以及气体回收装置所需的空间和通道。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2、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
技术导则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2、技术导则
概述
• 本导则作为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指导性规范,规定了标准 配送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 的建设技术原则和体系结构。 • 本导则适用于 110(66)kV~220kV 电压等级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 站。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工程试点
共计30座试点工程,第一批5座,第二批9座,第三批16座 。覆盖通用设计110kV~220kV主要典型模块。第一批试点 工程已于2013年6月30日前全部建成投产。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目的和意义
提高智能变电站建设效率。实现初步设计、设备采购
、施工图设计、土建施工、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等环节
有效衔接,提高变电站建设全过程精益化管理和建设 效率。
全面提高电网设计建设能力。形成系列技术标准、设 计规范、设备规范、工程典型设计,进一步提高公司 工程设计和建设能力。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2、技术导则
装配型式
单层建筑宜采用轻型门式刚架结构或钢框架结构; 多层建筑宜采用钢框架结
构。 围护结构宜采用装配式墙体; 围墙、 防火墙等构筑物宜采用装配式组合墙板体系; 构支架宜采用钢结构, 基础采用螺栓连接;设备基础宜采用标准钢模或通用基础; 变电站二次系统宜由集成商一体化设计、 安装、 调试和运输。 对于户外变电 站, 宜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 实现二次设备安装、 接线、 照明、 暖 通、 火灾报警、 安防、 图像监控等工厂集成。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1、研究背景 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2013年6月,建成首批共5项标准配送式智 能变电站,实现以下目标: (1)装配式主控通信室、35(10)kV配电装置室等单层 建筑; (2)装配式构支架、围墙、防火墙,智能控制柜等小型 设备基础; (3)主变和GIS采用通用基础、其它设备基础采用标准钢 模; (4)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 (5)顺序控制、定值管理等高级功能实用化;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6)标准化预制光缆。
1、研究背景 标准化成果(形成以下7项企标报批稿)
1.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技术导则》;
2.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技术规范》;
3. 《智能变电站预制光缆技术规范》;
4. 《智能变电站预制电缆技术规范》;
5. 《智能变电站保护动作信息故障分析判据导则》; 6.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信息模型校验规范》; 7. 《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技术导则》。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网址:
2、技术导则
技术术语和定义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 Standard Delivery Smart Subs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