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流程

合集下载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病症,发生时间短暂,病情危重,需要快速、准确的急诊服务。

为了提供高效、安全的紧急救治,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流程和规范。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的一般流程和规范。

一、急诊服务流程:1.病情初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等症状。

急诊医生应立即进行初步判断,确认是否为AMI,并对病情进行评估。

2.紧急召集医疗团队:一旦确认为AMI,急诊医生应立即召集相应的医疗团队,包括心脏科医生、护士、急诊技师等。

3.快速诊断:急诊医生应尽快进行急诊心电图(ECG)检查,以确定心肌梗死的类型和位置。

同时,还应进行血液检查,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 或肌钙蛋白T的测定。

4.同步治疗:一旦急诊心电图确诊为AMI,医疗团队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包括给予氧气、解痉、镇痛等。

如果出现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电除颤。

5.快速转运:AMI患者需要迅速转运至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进行血管通路重建。

转运过程中,患者应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6.院前指导:急诊医生要给予家属和患者合理、科学的院前指导,包括告知患者病情严重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等,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二、急诊服务规范:1.10分钟内进行初步判断:急诊医生应在病人到达急诊室后的10分钟内,尽快进行初步判断,识别可能的AMI病例。

2.15分钟内采集ECG:在病人病情初步判断为AMI后的15分钟内,最好能进行急诊心电图检查(ECG),以尽快确定AMI类型和位置。

3.30分钟内采样:为尽早进行AMI诊断,要求在急诊心电图确定为AMI后的30分钟内进行心肌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的检测。

4.60分钟内转运:将AMI患者迅速转运至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进行血管通路重建,最好在发病后60分钟内完成转运。

5.门到球计时:根据国际标准,要求门到球(即急诊室到冠脉介入手术室)的时间在90分钟以内。

急诊PCI操作与规范

急诊PCI操作与规范

手术禁忌症
出血风险高
对于存在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如严重 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活动性出血等,
急诊PCI应慎重考虑。
无法纠正的电解质紊乱
对于无法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患者,如 严重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急诊PCI
应暂缓。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对于心肺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急诊 PCI可能增加治疗风险。
其他严重疾病
对于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如恶 性肿瘤、严重感染等,急诊PCI应根 据具体情况评估。
出血、血肿、心梗、支架 内血栓形成等。
03 出血、血肿
及时发现并压迫止血,必
要时重新包扎。
02 心梗
给予再灌注治疗,如溶栓
或急诊PCI。
04 支架内血栓形成
根据血栓形成时间、部位
和程度采取药物治疗或再
次介入治疗。
05
急诊PCI的培训与资质认证
培训课程与内容
理论课程
介绍急诊PCI的基本原理、 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操作 流程。
03
急诊PCI规范
手术指征
急性心肌梗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是 快速恢复心肌灌注的有效方法。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心 源性休克,急诊PCI是紧急救治措施。
持续胸痛
对于持续胸痛患者,若怀疑为急性心 肌梗死,应尽快进行急诊PCI。
机械并发症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机械并发症, 如室间隔穿孔或二尖瓣反流,急诊 PCI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 · 急诊PCI定义:急诊PCI是一种紧急介入手术,用于迅速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灌注 ,减少心肌坏死,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急诊PCI的适用范围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流程2.120急救车到达:到达现场后,医务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处理,包括测量心率、血压以及进行心电图检查。

3.确诊与转运:通过心电图的分析,如果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血液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等)的检测以确诊。

同时,联络心内科专科医生,并稳定患者的情况,准备进行转运。

4.到达医院:患者在急诊科的接收后会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液化验等。

同时,安排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确定冠状动脉是否存在完全闭塞。

5.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转至心血管介入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医生通过在患者的腕部或腹股沟处插入导管,在X光透视下进入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来观察血管的情况。

通过造影图像,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和位置,判断是否存在完全闭塞。

6.血管成形术:如果发现冠状动脉有完全闭塞的情况,医生会立即进行血管成形术。

通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

医生在导管中插入细长的导丝和导管,并引导到闭塞的血管,然后使用球囊进行扩张,再在扩张后放置支架,使血管恢复通畅。

7.配合药物治疗:在血管成形术过程中,医生会同时使用血栓溶解剂和/或抗血小板药物,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和减轻血管痉挛。

同时,还会使用抗凝药物,以减少血液的凝结和进一步的血栓形成。

8.监测与观察:血管成形术完成后,患者会被转至监护室或中心医院病房进行观察。

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以及病情的变化。

9.心肌梗死后抢救与恢复:患者在治疗和观察期间,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此外,还会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流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心血管介入室、监护室等。

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医生还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病史、并发症、家族史等,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揭开介入治疗的面纱——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揭开介入治疗的面纱——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揭开介入治疗的面纱——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一、急性心肌梗死是什么呢?谈到急性心肌梗死,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但是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实际上,急性心肌梗死就是一种发生在人的心脏部位的疾病。

当人体心脏的冠状动脉出现急性病变,致使心脏供血功能发生异常而不能满足身体正常运转的需求,导致心肌缺血,让人出现骤发性心肌坏死时,这个人就是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它属于比较危急的一种心血管性疾病。

当病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会有拉长、变薄等不正常的现象,而没有梗死的心肌则会出现离心性肥厚,扩大患者的心室,最终重塑心室。

重塑的心室会使得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出现异常,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也就是说,人们一旦发生这种疾病就会面临着很大的死亡威胁,如果想要有效挽救病人的生命,就必须使病人在发病后的12h内得有救治,否则病人的死亡可能性极大,及时能够抢救成功也会对病人的日常生活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后果,致使生活很不方便[1]。

二、如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呢?既然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那么医院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就要给出及时的治疗,尽力去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临床上,医院通常会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药物治疗、直接PCI和延迟PCI。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可以采取直接的药物治疗。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尿激酶,给药剂量大约在100~150U之间,之后在24h内不间断的给心肌梗死患者滴注低分子肝素。

相对于直接的药物治疗,PCI能更好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那么PCI究竟是如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揭开PCI的面纱吧。

三、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流程是什么样的呢?首先呢,效果最好的也是医院第一选择的治疗方法是直接PCI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这种治疗方法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12个小时之内进行的一种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病程急剧,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本文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流程,包括急诊处理、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内容。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病因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流程1. 心电图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立即进行心电图监测,以确定心肌梗死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监测心电图可以提供有关冠状动脉闭塞程度和导联异常的信息。

2. 导联观察通过心电图导联,观察ST段抬高、T波倒置等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心率、心律、QRS波等变化。

3. 心肌标志物检测心肌标志物检测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心肌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CK-MB)等。

这些标志物在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升高,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心肌梗死的程度。

4. 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抗血小板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氯吡格雷可以阻断ADP受体,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5. 纤溶治疗纤溶治疗是指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常用的纤溶药物包括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

纤溶治疗一般在抢救开始后的3小时内进行,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6. 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药物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负荷等方式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

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7. 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对于一些高危及并发症的心肌梗死患者,可考虑进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等。

心肌梗塞急诊流程

心肌梗塞急诊流程

心肌梗塞急诊流程
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有效的急诊处理。

以下是心肌梗塞的急诊流程:
1. 立即呼叫120:在发现患者出现心肌梗塞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接线员患者症状和所在位置。

2. 现场急救: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安静,避免搬动。

如果患者出现胸痛,可以给予吸氧,并让其含服硝酸甘油。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或四肢抽搐,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 静脉通路建立: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后续的治疗和用药。

4. 药物治疗:给予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或替格瑞洛180mg等抗血小板药物,以防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5. 溶栓治疗或急诊介入治疗:将患者送往医院后,根据病情需要,医生会决定进行溶栓治疗或急诊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通常在患者
到达医院后30分钟内开始,而急诊介入治疗需要在90分钟内完成。

6. 进一步治疗:在完成急诊处理后,患者会被转入心血管病专科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

总之,心肌梗塞的急诊流程包括现场急救、呼叫120、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或急诊介入治疗等环节。

及时、有效的急诊处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流程图-心肌梗死紧急救治流程

流程图-心肌梗死紧急救治流程

流程图-心肌梗死紧急救治流程1. 患者抵达急诊- 患者到达急诊后,接待护士应立即将患者转交至急诊医生。

- 急诊医生应快速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并确定是否怀疑心肌梗死。

- 如果怀疑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下一步救治措施。

2. 心电图检查- 急诊医生应立即安排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 心电图结果应立即由医生确认,以确诊是否存在心肌梗死。

- 如果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下一步救治措施。

3. 药物治疗- 急诊医生应立即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包括:- 阿司匹林:口服给药,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栓塞形成。

- 抗凝药物:静脉给药,用于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展。

- 纤溶药物:静脉给药,用于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 药物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进行调整。

4. 导管介入治疗- 如果急诊医生认为存在必要,应迅速将患者转至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

- 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以恢复梗死区域的血流。

- 介入治疗的选择和实施应由有经验的心血管专家操作。

5. 腔内溶栓治疗- 对于无法及时施行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可考虑腔内溶栓治疗。

- 腔内溶栓治疗是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输送至梗死血管内,溶解形成的血栓。

- 腔内溶栓治疗应由有经验的介入放射科医生进行。

6. 医院转运- 在急救治疗完成后,患者可能需要转运至更高级别的医院。

- 转运时应注意患者的稳定性和可能的并发症,确保安全到达目的地。

7. 后续治疗- 患者在接受紧急救治后,仍需要进行长期的心肌梗死后综合治疗。

- 后续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

注意:以上流程仅为一般性参考,具体的救治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确定。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第41页
IVC期收缩开始时去充盈
去充盈益处
•降低后负荷
•缩短IVC期
•增加每搏输出量
•增加心脏前向输出量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第42页
适 应 证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 心源性休克 • 休克前综合征 • 大面积MI • 不稳定型心绞痛 • 顽固性室性心律 失常 • 感染性休克 • 心脏破裂
• 心源性休克:死亡率>30% • 无复流:死亡率16% • 心脏破裂:几乎100%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第9页
延迟治疗就是否定治疗
症状识别 呼叫抢救系统 院前处理
急诊科
心导管室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心肌细胞丢失增加
再灌注治疗时间延迟
第10页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第11页
为何要判断IRA解剖部位?
DES
Thrombus Removal and
Distal Embolization
Protection Devices
第6页
直接PCI优点
• 适应证扩大 • 即刻确定冠脉解剖和
左室功效
• 早期危险分层 • 快速开通闭塞血管,
恢复正常血流
• 再缺血、再梗死和再
闭塞发生率低
• 高危患者存活率高 • 再灌注损伤和心脏破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第1页
为何要治疗STEMI?
• 已成为常见疾病 • 死亡率高(30%) • 即使存活,心功效差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第2页
STEMI治疗方法
•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30% • 静脉溶栓可降低到15%-20% • 急诊PCI深入降低到5%-7% • 急诊CAB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AMI)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和凝血过程激活,引起冠脉血栓性阻塞所致。

尽早、完全和持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有效的心肌再灌注,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挽救心功能,改善临床预后。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冠脉闭塞超过20分钟即开始出现心肌坏死,超过6小时大部分心肌发生坏死,因此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关键,“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近年来,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较静脉溶栓疗法更能有效达到治疗目的,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再梗死、颅内出血和梗死相关动脉再阻塞率。

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卫生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中规定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就诊于具备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②高危患者。

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小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到达医院后应当立即启动院内绿色通道,将患者尽早转运到导管室,要求Door-Balloon时间<90 分钟。

路径一:院外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可电话通知介入医生启动导管室,直接将患者送导管室;
路径二:院外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如不能直接送至导管室,应当在重症监护病房给予患者吸氧,开放静脉通道,进行心电及血压监测;待导管室团队到达后,尽快开始冠脉造影检查。

路径三:未确诊的患者到达医院后,首诊医生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第一份心电图并取血进行心肌损伤标记物的检查。

确诊后立即开放静脉通道,进行吸氧监护,启动急诊PCI 治疗程序。

导管室团队应在30 分钟之内到达医院。

它要求有一组技术力量完备、工作态度及协作精神良好的医护人员,以便能够在术中及术后及时熟练处理各种紧急事件,并要求介入医生24小时随时手术,导管室24小时全天候开放,随时应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规范路径。

2 转运PCI
(1)患者就诊于无急诊PCI条件医院,如果预计首次医疗接触(FMC)至球囊扩张时间在2个小时以内的患者,应在抗栓治疗后转运至有急诊PCI条件的医院进行直接PCI治疗。

如果预计时间延迟大于2个小时(年龄<75岁且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延迟时间>90分钟),患者应就地接受溶栓治疗,并转运至有PCI条件的医院,在3-24小时内行PCI治疗。

(2)高危STEMI患者就诊于无直接PCI条件的医院,尤其是有溶栓禁忌证或虽无溶栓禁忌证但已发病>3 h的患者,可在抗栓(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同时,尽快转运患者至可行P CI的医院。

(3)低危STEMI患者溶栓后症状持续、怀疑溶栓失败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应尽快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必要时行PCI或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