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体适能知识点改

运动体适能知识点改
运动体适能知识点改

一、体适能的定义

1、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的定义是: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不仅表现在运动能力和工作能力上,也表现为对抗疾病的抵抗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

2、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认为:体适能由健康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技能体适能(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组成。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它不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而且还是机体保证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工作和降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

二、体适能分类

3、体适能依性质和需要的不同,可分为:健康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与技能(相关)的体适能(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简称技能体适能。

4、在技能体适能中又可以分为运动体适能。还可进一步分为一般运动体适能和专项运动体适能。

5、健康体适能与运动体适能各自包含的内容

(1)健康体适能内容

心肺耐力,肌耐力,柔软度,身体组成。

(2)运动体适能内容

敏捷性,速度,反应时间,爆发力,平衡感,协调性。

三、健康体适能与运动体适能关系

6、健康体适能与运动体适能的关系

四、健康体适能与运动体适能关系的比较

7、健康体适能与运动体适能的关系

五、运动与身体适应性变化

8、运动与身体适应性变化

身体对运动的适应可分为急性反应和慢性适应两种:

1,急性反应:因运动而使身体在功能上作出的突然和短暂的转变,而这些转变会在运动停止后很快恢复。

2,慢性适应:指人体经长期运动或训练后,身体在结构或功能上发生了持久的改变,得以适应该运动或训练的需要。

六、运动与身体适应性变化

9、运动引起的适应性变化

骨骼短期反应:无显著的即时变化

慢性适应:增加肌腱强度,增加关节中软骨厚度,

关节表面胶原纤维增多,增厚以加强保护,

在身体需要时可增加骨髓中红细胞及白细胞的生成能力,

增加骨密度,减少退化性骨质疏松症。

肌肉短期反应:增加肌肉细胞的ATP生成,增加肌肉温度,增加运动肌肉的血流量。

长期适应: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肌肉增粗,参与供血的血管增多,增粗,

最大摄氧量提高,

产生能量所用的燃料会由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渐变以脂肪为主,

肌纤维横切面面积改变:a,有氧训练---慢肌 b,无氧训练---快肌。

神经短期反应:无显著的即时变化。

长期适应:缩短反应时间,运动感增强,

减少交感神经的不随意运动。

心血管短期反应: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增加,内脏血流量减少,静脉回流增加,

收缩压上升,舒张压维持或微升降。

长期适应:安静心率下降,安静血压下降或正常化,

心室容量增加,总血量增加,心肌增厚及收缩力量增加,

运动后心率恢复加快。

呼吸短期反应: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吸深度和速率都增加,

可供换气的肺泡及有关的毛细血管增加,换气量增加,

肌纤维的换气量增加。

长期适应:安静呼吸深度增加,安静呼吸频率下降,

肺泡的血管数目增加,运动后较快恢复到安静呼吸频率。

消化短期反应:消化系统的供血量减少,

长期适应:内脏活动及食欲增加,吸收正常化。

新陈代谢短期反应:无。

长期适应:总胆固醇量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量提高,低密度脂蛋白量下降。

10、运动引起适应的要素

至少有:

1)合理的运动强度

2)长时间有规律运动

3)合理的运动方式

11、产生运动适应的分子机制

1)产生适应开始是从运动信号刺激;

2)运动或肌肉收缩能够产生多种刺激信号如下:

AMPK(蛋白激酶)AMP (腺甘酸)

运动/肌肉收缩基因表达 CAMK Ca2+ 运动激活的信号途径

整和素力学刺激信号

3)运动所产生的信号都会细胞中传递,其中蛋白激酶通过蛋白特定位点的磷酸化是传递

信号的重要方式;

4)多种信号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被传递,例如细胞中的 Ca2+和AMP/ATP分别可以通

过AMPK和CaMK所介导信号通路;

5)以一个信号刺激为例,AMP/ATP,就可以调控多个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和能量代谢。

6)长期的运动刺激可以使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不断表达,长期基因和蛋白不断表达就能够

使用细胞发生适应性变化,例如细胞内与运动相关的蛋白量、活性等发生变化,长期的这些变化会引起组织和器官的变化,最終达到器官功能上的变化而形成运动适应。

理解信号刺激、信号传递、基因表达、蛋白表达、细胞变化、组织变化、器官变化、系统变化是一个长期过程;

12、现代生活方式对于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基因产生不适应

13、身体的不适应性体能下降主要机制生命基因向运动发展安静的生活方

式引起疾病(基因表达不正常)

14、运动可使心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心脏是个分泌器官,具有可塑性)

AMP:心房肽(又称心房利纳因子)存在于心房肌细胞内的颗粒中,调节机体心肌细胞、水平衡和影响血压,分为Ⅰ、Ⅱ、Ⅲ和人-α心房肽。

运动使心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心脏越来越强大,相反不运动不分泌,心脏逐渐变弱。

15、运动训练原则的训练规律与训练原理:训练原理是对运动训练的普遍规律和训练实践中

总结出来的经验的理性升华,一般以某种理论和知识的形态表现出来,如训练适应原理超量恢复原理、动作技能形成原理等。

16、训练原则基本特征:反映训练客观规律(训练规律决定训练原则,训练原则反应训练规

律)

待解决问题:需解决从哪些角度反映客观规律

来源:教学论原则(移植或转义),训练经验的概括

重要导向:训练目标

围绕中心:成功比赛的需要

17、葛欧瑟训练原则(依生物适应过程)

为产生适应效果复合原则负荷与休息最佳关系原则逐步提高负荷原则跳跃式提高负荷原则④变换负荷形式原则

为保证适应性效果周期性原则重复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周期化原则

为在专门化方向上控制适应性的专门化原则区别对待原则调节和交替作用原则优先和针对性训练原则

18、田麦久(围绕“负荷”——训练过程中最活跃最基本因素)

运动负荷训练原则

19、哈雷运动训练学中的原则

①全年负荷原则

②负荷分期及周期安排原则

③渐进增加负荷原则

④自觉性原则

⑤系统性原则

⑥直观性原则

⑦可接受性原则

⑧持续性原则

20、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

的训练原则

21、动机激励原则作用:遵循这一原则可启发运动员更高的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

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促使他们以最大的动力、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训练任务。

22、动机激励原则的贯彻要点:

①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②满足运动员合理需要

③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

④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⑤注意教练员自身榜样作用

⑥注意正确的运用精神、物资和信息三种动力、互相补充、扬长避短、取得理想的效果

23、有效控制原则:指要求运动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训练中应准确把

握控制运动训练活动的各个方面,并对他们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节,以使得运动训练活动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式运行,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

24、信息在现代训练中的运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运用控制信息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运动员的训练

②运用信息反馈对正在进行的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控

③运用对运动员训练过程与状态的诊断,了解训练过程的进展情况,评价运动员的训练

水平

④运用对选材对象状态信息的测定,进行科学的选材

⑤利用比赛前和比赛进行过程中获得的比赛信息,有效地组织赛前训练和比赛中的战术

调控

⑥运用获得的信息改进训练工作,不断的创造新的技术、战术、训练方法与手段

⑦运用扩大知识信息获取量,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知识智能水平

⑧运用各种不同的信息,对训练过程进行多学科综合调控

⑨利用舆论信息的抗动,去影响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对手的战术决策等等

25、竞技状态形成之后,为什么不能将其长期保持下去(竞技状态暂时消失的原因)

①竞技状态的暂时消失是运动员长时间机体能量的消耗和疲劳累积的结果,在竞技状态

的保持阶段,运动员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都很大,机体内能源物质此时要极度消耗,从而产生深度的疲劳。因此,疲劳累积的结果使运动员难以把最佳状态长期保持下去,要出现暂时性消失。

②要求运动员的神经过程与构成竞技状态诸因素所需要的一切动力定型始终处于高度

的协调是困难的。神经系统调节各器官系统活动的最佳能力不可能维持很长时间,要衰退,这种调节能力的衰退,正式竞技状态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人们常说的竞技状态的某一阶段,即是相对于运动训练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适宜的阶

段转变来讲的在。运动竞技水平的发展,就必须打破不适宜的运动状态,以获得新的运动竞技状态,在旧的竞技状态被打破,而新的状态尚未出现时,竞技状态就表现出暂时性的消失。

26、适宜负荷原则(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前提:疲劳积累不能太大,不能始终都在机体疲劳未消除情况下进行训练,否

则将产生过度疲劳

27、达到超量恢复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①连续几次的负荷积累,一定要在运动员所能承担负荷能力的范围之内,不能达到过度

疲劳。

②几次的负荷积累后,安排的间歇时间要足以保证有机体能达到恢复和超量恢复。如

果长期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训练,迟早会产生过度疲劳,造成慢性机能衰竭。

③几次课的负荷要有大有小,各种性质不同的负荷内容要交替进行。

④在间歇时间里尤其是连续负荷后的间歇时间里,要采用积极的恢复手段和措施,以加

速机体的恢复

28、负荷增加形式

直线式、阶梯式、跳跃式、衡量式

29、运动训练基本操作方法类别: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

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

30、分解训练法: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逆进分解训练法

31、顺进分解训练法与逆进分解训练法的应用特点:

顺进:①训练内容发热进程与技术动作、战术配合过程的顺序大体一致②后一步骤的内容练习包括前一部分的③便于建立技术动作过程和战术配合的过程的完整概念,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和战术意识

逆进:①训练内容的进程与技术动作、战术配合过程的顺序恰恰相反②多运用于最后一个环境为关键环节的技术和战术的训练,如投掷、扣杀、踢踹等。

32、完整训练法: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的进行练

习的训练方法。

33、重复训练法:多次重复同一联系,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

作用机制:强化条件反射和痕迹累积效应

构成要素:单次(组)负荷量、负荷强度、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静止、肌肉按摩、散步

类型:短时间、中时间、长时间

34、持续训练法:负荷强度低、负荷时间长、无间断的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心率130-170

次/分

类型:短时间、中时间、长时间

35、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

练的方法

依据:人类先天竞争性

表现欲的本体性

竞技能力形成规律性

类型:教学性、模拟性、检查性、适应性

36、教学比赛训练法的应用

在训练条件下,根据教学的规律或原理、专项比赛的基本规则或者部分规则,进行专项练习的训练方法。(对抗性比赛、邀请赛、让先赛、战术对抗赛等)

37、检查性比赛训练方法的应用

检查性比赛方法是在模拟或真实的比赛条件下,严格按照比赛规则,对赛前训练过程的训练质量进行严格检验的过程。

38、检查性比赛训练方法的特点

①正式比赛规则的全部或部分进行比赛②比赛环境可以封闭或开放③心理压力大④设

置检查设备进行赛况监控。

39、检查性比赛训练方法的主要作用

检验运动训练质量,整体性分析运动员参赛能力

40、模拟的功效

①提高科学训练目的性②增强心理压力承受性③检查比赛战术的针对性④有助于提高

首场成功率

41、气功的作用

①练津化精②练精化气③练气还神④练神还虚

健康体适能及运动处方

伍、健康體適能與運動處方 一、運動處方的意義 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是運動指導員、運動教,乃至運動者本身,對所指導的運動者或自己,擬定出的運動內容。運動處方之稱為處方,祈望運動者,能遵循處方內容,持之以恆,獲得預期的訓練效果,就像患者的病痛,因醫師的處方,迎刃而解。運動處方之擬定,須有相當的背景知識;同樣的,運動處方的開立,對於運動者身體狀況,必須正確的把握。 二、運動處方的要素 運動處方的要素是指運動內容的組合,妥善的內容組合,使運動訓練的過程能夠循序漸進,有脈絡可循,確保運動訓練的成果。運動處方之要素,究竟有那些呢? 1.運動強度(Intensity):是指以多強、多激烈的意思,是運動的激烈程度。跑步時,跑多快,每分鐘多少公尺,或每小時多少公里、多少英里。跳繩的話,每分鐘跳幾下,上下台階則指每分鐘上下幾下。 2.持績時間(Duration):是指在強度設定了之後,此強度究竟要持績多少時間,是持續運動時間的長短。運動強度一定的條件下,持續時間增加一倍,則運動負荷量或運動的卡路里消耗量,大致也增加一倍。運動訓練強度強一些時,欲達相同訓練效果,訓練的時間可以短一些。同樣的道理,強度弱時,欲達相同的訓練效果,訓練的持續時間必須長一些。 3.訓練頻率(Frequency):是指每週運動多少天的意思。如運動的強度與持續時間一定,每週運動六天的運動負荷量或運動的卡路里消耗量大致是每週訓練三天的兩倍。 4.運動型式(項目) (Mode):是指選擇的運動種類,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車、或足球、重量訓練等的不同運動。由於不同的運動,引起身體不同的反應,訓練效果多少不同。譬如,無氧性運動訓練(如重量訓練)的效果,主要在於肌肉的發達,有氧性運動訓練(如慢跑)的效果,主要的影響,在於心肺耐力的提升。以及卡路里消耗後,體脂肪的減少。可見不是任何運動訓練都會有同樣的訓練效果。 (三)心肺耐力的訓練處方:

简述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

简述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 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注健康,而体适能,这一体育健康教育的外来术语,已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融入了我国体育健康教育领域。。对于体适能概念的解释则五花八门。有的认为是“体能”,有人认为是“身体素质”,有的则认为就是“健康”。体适能这一体育健康新概念,已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体育教育和健康观念,促使人们对体育的观念快速转变。对一般人而言, 他们关心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增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所需的体适能, 即健康体适能。以下就简单介绍体适能与健康及其关系,以便人们能更好的理解体适能和健康。 1 体适能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 或fitness), 是指个人能力足以胜任日常工作以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及压力之身体适应能力。也可以说是身体适应外界环境能力之简称。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 1.1 健康体适能顾名思义,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它不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还是机体保证愉快完成日常工作和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前提,其主要内容如下(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体成分保持在一个正常百分比范围对预防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重要意义,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柔软素质(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 1.2 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这些要素是从事各种运动的基础,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与健康和疾病有直接关系。 1.3 体适能的评价近年来有人提出以体适能商来评价体适能,体适能商是健康体适能商与技能体适能商的综合反映。体适能商的得分是两着之和,即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各占50%为记分依据,也就是说,手、肌力、肌耐力、柔韧度、心肺耐力及体脂百分比等项健康体能的总分为50,每一个分项的平均得分为10,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速度等6项运动。体能的总分也是50,每个分项的平均得分为8.33,健康体适能商和技能体适能商之和越高,则代表健康与运动的身体机能越好。在运动处方中,体适能商常被用作为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项目的参考。 2 健康 2.1 健康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解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一)填空题 1.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 和道德良好。 2.肌适能主要包括和。 3.体适能由和组成。 4.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和柔韧素质。 5.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协调和反应时间等。 6.有氧适能是指人体、和氧的能力。 7.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取决于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具体主要取决于下列因 素: ,,,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8.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可用氧的利用率来衡量,其具体数值可由算出。 9.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两类,其中后者有, 等。 10.有氧适能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体脂和等。 11.30岁以后有氧适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一半是由的增加造成的。 12.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 13.美国运动医学会针对普通人群的肌肉耐力标准评价方法是和。 14.依据运动时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分,及。 15.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每一次训练课都应包括三个部分,即, 和。 16.运动处方四要素包括度,,和运动时间。 17.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的用于发展和保持健康成年人有氧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具体 运动处方推荐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的持续或间歇有氧活动。 18.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采用抗阻训练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其运动处方建议采用 每周,一组改善主要肌群的练习,每次练习须完成重复。 (二)判断题 1.()目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健康”概念,一个人只要躯体和心理健康就可以 认为是健康的。 2.()人体在运动时,心输出量根据需要分配至各器官,心脏和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 明显增加,内脏及不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减少。人体安静心输出量则平均分配至各器官。 3.()许多研究证实,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决定氧运输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有 氧适能水平的重要因素。 4.()心输出量是限制人体劳动和运动能力 (特别是耐力运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换而 言之,发展和提高耐力运动员的心泵功能,是提高运动员耐力的重要方面。 5.()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高度相关,肌肉力量愈大,则肌肉耐力愈好。

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

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 一、体适能的理论基础 有关健康体适能的诠释有许多,如它是身体适应能力,是心脏、血管、肺脏与肌肉效率运作的能力,是指能完成每天的活动而不致过度疲劳,且尚有足够体能应付紧急状况(林正常)。 体适能是指人体组织器官,尤其是指呼吸、循环、心脏、肌肉、骨骼、神经等有效率地执行其机能,发挥其功能的能力;而体适能又分竞技体适能(sport-related phyical fitness)和健康体适能(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两类。竞技体适能又称运动体适能(motor fitness),这种体适能是运动员追求卓越、超越颠峰,所必备的,其内容包括动作技巧、心肺耐力、身体组成、协调性、敏捷性、反应时间等相关因子;而健康体适能是一般人想要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增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及享受休闲活动所需的体适能,而且也受身体活动习惯的影响(Hastad &Lacy, 1998;吕香珠)。 杨忠祥认为体适能亦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有良好体适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才能应付自如,也才能从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方进隆认为体适能为所有活动的基础,包括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的必要活动,它也影响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自我成长。阐述体适能是由身体几种不同特质体能所组成,而这些体能与从事日常生活或身体活动的质量或能力有关,因对象和需求不同,又可以分为:(一)竞技体适能(又称运动适能)往往是体能状况优异者或运动员所追求的体能,(二)健康体适能,是与一般人想要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与增进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需的体能,然竞技体适能与运动体适能有相同的诠释;健康体适能则包括有:有氧适能、肌肉适能、柔软度与身体组成,其解释如下: 1.有氧适能:又可称为心肺适能,指身体肺部吸入氧气,心肺循环系统携带、运送氧 气和肌肉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的能力。 2.肌肉适能:肌肉所具有的功能与特质,如从事某一负荷或活动的最大肌力或长久反 复收缩的肌耐力。 3.柔软度:身体于一关节或多关节内所能移动的最大范围。 4.身体组成:只身体内肌肉、脂肪等组织所占的比例。 卓俊辰指出:好的体适能就是人的心脏、血管、肺脏及肌肉组织等都能发挥相当有效的机能,也就是能胜任日常工作,有余力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以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身体能力。其健康体适能(health-realated fitness)的要素分成有肌肉力量、肌耐力、柔软性、心血管循环耐力及身体脂肪百分比等五大要素。而敏捷性、平衡感、协调能力、速度、反应时间、瞬发力则被列为竞技体适能(skill- realated fitness)要素。 林正常将健康体适能与竞技体适能做简单的比较如下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十二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健康、健康评价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健身运动处方的概念及要素、内容 3、掌握成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身体成分与运动的关系及运动减肥的作用机制 4、了解运动与免疫的关系 教学重点:健身运动处方的概念及要素、内容 难点:健身运动处方的概念及要素、内容 健身活动是人体旨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通过适宜的生理学方法可对健身效果进行评定。本章主要就健康[H1:]、健康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健身运动处方的要素与内容、身体成份[H2:]的测定方法、正常值以及肥胖和运动减肥、健身锻炼与免疫的关系等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合理的开展健身锻炼提供生理学依据。 第一节健身活动的意义 健身活动就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所进行的身体活动。通过健身活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使人的劳动强度减少,这也就客观上要求人们进行健身锻炼以弥补肌肉活动的不足,另外,人们可从健身中带来乐趣,从娱乐中增进健康,使健身活动与娱乐有机地结合。 一、健康的生理学评价 (一)健康的概述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着。以往人们普遍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而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痛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要求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状态。由于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甚至对社会都有影响,因此,更深层次的健康观还包括人的心理、行为的正常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对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可见,健康的含义是相当广泛的。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身心健康,或者说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就生理功能方面,健康人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强,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如抗寒、抗热能力及免疫能力提高。如表16-1[G1:]。(二)健康评价的方法 健康评价的方法很多,由于健身活动主要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故在此重点介绍评定人体有氧能力的方法。 1.台阶实验 台阶实验特别适应于作为平时的健身活动或很少活动者有氧能力的评定,因运动强度不大,

大学生健康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大学生健康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3个题,每题5分,合计15分 1、运动处方----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士)以及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根据患者或体育健身者的年龄、性别、一般医学检查、康复医学检查、运动试验、身体素质/体适能测试等结果,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主、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制订对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 2、体适能---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运动体适能----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为了夺取最佳成绩所需要的体适能。 4、健康体适能----是一般人为了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所追求的体造能。 5、身体成分----是指人体总体重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组织(瘦体重)重量的百分比。 6、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或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7、1梅脱---每千克体重,从事lmin活动,消耗3.5ml的氧气,其运动强度即为1MET。 8、F.C.---称为功能能力,是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值,或在有氧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活动的MET值。 9、E.C.--- 称为运动能力,是指在进行增强耐力的锻炼时,应达到并保持的运动强度。 10、THR----称为靶心率,是指在经过心脏功能能力评定之后确定的,锻炼者在进行锻炼时所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 11、ETT----称为运动耐量试验,用来测定机体对运动耐受能力的运动负荷试验。 12、最大强度负荷试验----要求测试终止于受试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吸氧量和最高心率水平。 13、次大强度负荷测试----在测试中采用低于测试者所能承受的次大强度的负荷,然后推测其最大强度的水平。14、GXT----为最大强度负荷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强度,同时测定某些生理指标,直到受试者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强度。 15、开放链运动---为运动时远端环节在空间是游离的,一个环节运动,可以不引起其他环节运动,肌肉收缩发生于一块肌肉,或一组功能相同肌群。

健康体适能论文

健康体适能报告与运动处方 一、健康体适能报告 心肺功能评定报告。身高158mm,体重44kg安静状态,心率80次/分。用ETT测试,第1级时的心率为137次/分。测得F.C.心脏功能能力为16.2MET。从女性F.C.值分段图上看,测试值明显高于相同年龄段的平均值13.9MET,心肺功能优秀。最大摄氧量相对值约57ml/kg/min,绝对值约为2.57L/min。F.C.是反映心肺功能的一个指标。F.C.值越高,说明与同龄人同性别的人相比,心肺功能越好,从事工作或劳动不容易感到疲劳,同时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也相对比较低。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的氧量为称为最大摄氧量,其表示方法有绝对值和相对值两种。由于人的个体间的身高及体重差异较大,因此,以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进行个体间的比较是不适宜的,而相对值消除了体重的影响,在个体间进行比较则更有实际意义。 平衡能力评定报告。通过分析双足睁眼,双足闭眼,单足睁眼,单足闭眼状态下的重心移动轨迹图,得出结论:我的重心容易向右后方偏移,偏移幅度值为2.0mm,反映我的重心偏移的幅度一般。测试评价为:视觉调节系数为8.3,中等偏上;平衡稳定性系数为15.4,优秀;本体感觉系数为11.7,良好。综合分析得平衡指数为59.3,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平衡指数平均值分布图,可以看到我的平衡指数目前属于高水平,说明我平衡能力很好。视觉调节系数反映视觉在姿势控制中的作用,该值越大,代表视觉在姿势控制中的作用越大,反之在没有视觉反馈的情况下,身体的平衡功能将变差。平衡稳定性系数反映身体的稳定性,系数越大,说明晃动程度越小,身体的稳定性就越好。本体感觉系数反映本体感觉在姿势控制中的功能情况,系数越大,说明本体感觉性姿势调节能力越强,相对更容易保持平衡。 脊柱机能评定报告。在直立、负重、前屈的状态下测得脊柱轮廓和倾角线,通过与正常值得比较分析评定本人脊柱机能良好,有一个伸展自如、功能良好的健康脊柱,可以通过腹背部肌肉的简单训练和有规律地拉伸大腿肌肉,来保持脊柱健康;脊柱姿势良好,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脊柱肌肉和伸展大腿肌肉来保持姿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一)填空题 1.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 和道德良好。 2.肌适能主要包括和。 3.体适能由和组成。 4.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和柔韧素质。 5.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协调和反应时间等。 6.有氧适能是指人体、和氧的能力。 7.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取决于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具体主要取决于下列因 素:,,,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8.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可用氧的利用率来衡量,其具体数值可由算出。 9.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两类,其中后者有, 等。 10.有氧适能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体脂和等。 11.30岁以后有氧适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一半是由的增加造成的。 12.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 13.美国运动医学会针对普通人群的肌肉耐力标准评价方法是和。 14.依据运动时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分,及。 15.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每一次训练课都应包括三个部分,即, 和。 16.运动处方四要素包括度,,和运动时间。 17.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的用于发展和保持健康成年人有氧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具体 运动处方推荐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的持续或间歇有氧活动。 18.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采用抗阻训练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其运动处方建议采用 每周,一组改善主要肌群的练习,每次练习须完成重复。 (二)判断题 1.()目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健康”概念,一个人只要躯体和心理健康就可以 认为是健康的。 2.()人体在运动时,心输出量根据需要分配至各器官,心脏和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 明显增加,内脏及不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减少。人体安静心输出量则平均分配至各器官。 3.()许多研究证实,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决定氧运输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有 氧适能水平的重要因素。 4.()心输出量是限制人体劳动和运动能力 (特别是耐力运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换而 言之,发展和提高耐力运动员的心泵功能,是提高运动员耐力的重要方面。 5.()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高度相关,肌肉力量愈大,则肌肉耐力愈好。 6.()除了最大吸氧量以外,乳酸阈也是反映有氧能力高低的指标。 7.()Ⅱ型肌纤维较Ⅰ型的有氧氧化能力高、收缩速度慢、收缩力量小、力量产生效率

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的指南设计说明

第八章健康人群及特殊情况下的运动处方 第一节妊娠 一、运动测试 除非医疗需要,孕妇不应该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测试。如果获准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测试,则测试必须在医务监督下进行。次极量运动负荷测试(如<75%储备心率[HRR]可用于预测最大摄氧量(VO2max),以制定更精确的运动处方。若孕妇在妊娠前是静坐步动者或有某些医学问题,在参加一项运动项目前应获得医生时许可。 二、运动处方 通常依据普通成年人群的运动处方向孕妇推荐。然而根据孕妇的症状、不适、妊娠中的运动能力以及妊娠过程中运动的禁忌证来监测和调节运动处方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3次,最好每天1次。 运动强度:中等强度(40%~60%的储备摄氧量[VO2R]。 由于妊娠过程中的心率不稳定,可以通过主观疲劳程度评定法(RPE) (6~20分级法中12~14分)或“谈话测试”(在活动中可以保持交谈状态)来监测运动强度。根据孕妇的年龄可设定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围。 年龄(岁)心率围(次/分) <20 140-155 20~29 135~l50 30-39 130~145 >40 125~140 运动持续时间:每天至少15分钟,逐渐增加至每天至少累计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 运动方式:大肌群动力性、有节奏的体力活动,如步行或骑车。 三、注意事项 ●有静坐少动生活史或医学问题的孕妇应逐渐增加活动以达到上述推荐水平。 ●有病态肥胖、妊娠糖尿病或高血压的孕妇开始一项运动项目之前应咨询医生,并由医生根据她们的医学状态、症状和功能能力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 ●孕妇应该避免可能导致身体失衡或引起母亲或胎儿损伤的接触性运动或活动,应避免的运动或活动有足球、篮球、冰球、骑马及较大强度的持拍运动。 ●如果发生下列情况应终止运动:阴道出血、运动前呼吸困难、眩晕、头痛、胸痛、乏力、小腿疼痛或水肿、早产、胎动减少、羊水、漏出。如果发生小腿疼痛或水肿,应排除血栓性静脉炎。 ●孕妇在妊娠前三个月应避免仰卧位的运动,确保没有发生静脉回流受阻。 ●孕妇在运动中应避免Valsalva动作。 ●孕妇应该在热平衡环境中运动,并保持良好的水合,以避免热应激。 ●在妊娠过程中,每天需要增加300kcal热能摄入,以维持代谢平衡。因此,孕妇应额外增加能量摄人以满足妊娠和运动的需求。 ●孕妇可以参加涉及主要肌群的力量练习,应采用多次重复的方式(如每组重复12~15次)直至中度疲劳点。应避免等长肌肉练习、Valsalva动作以及妊娠前三个月仰卧位运动。 ●产后健身运动可以在分娩后约4-6周开始。典型的低能状态可能出现在产后的早期阶段,所以产妇应逐渐增加体力活动水平直至达到妊娠前的体适能状态。 第二节儿童和少年 一、运动测试 通常成年人运动测试的标准也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是,运动时的生理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此需注意以下事项:

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运动处方-最新年精选文档

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运动处方 1健康体适能的定义与分类 体适能是指个人除足以胜任日常工作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压力与突如其来的变化的身体适应能力。体适能根据个体需求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关的身体适应能力,是指一般人为提高学习效率、工作效率、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体适能,它包括心肺耐力、肌力及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和神经肌肉松弛等素质。 2大学生对自己体适能的评估指标 大学生通过了解和掌握健康体适能的基本原理和健身原则,可以了解现阶段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从而运用体适能训练来进行科学锻炼;同时也能指引学生自己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主锻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成就感,唤起他们保持自己健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下是学生能对自己体适能直接评估的几个指标。 2.1 身体质量指数 人体健康体脂需要在一个合理范围以内,体脂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身体质量指数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质评价指标。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用来评估肥胖程度。理想的体脂肪百分比数值,女性约15%-20%男性约8%- 15%女性超过30% 男性超过25%皆属于肥胖的体型。

2.2 柔韧性 柔韧性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包括身体各 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关节的解剖特点是先天性的,而肌肉、肌腱、 韧带的弹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来改变。可以用坐位体前屈动 作来评估自己的柔韧度。 2.3 肌力和肌耐力 肌力是指机体一块肌肉或一个肌肉群收缩时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是一个人从事某种运动并且达到某种效果的保障,在体育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采取的评估指标是立定跳远。 肌耐力是指肌肉在静力性或动力性的工作形式下对抗负荷过程中抵抗疲劳的能力,肌肉耐力比较强的人可以长时间进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采取的评估指标是男生俯卧撑、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 2.4 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健康体适能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通常情况下,拥有良好心肺耐力的人运动耐力 和有氧耐力也比较强。采取的评估指标是男生1000 m,女生800 m 一分钟跳绳。 3大学生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3.1 运动处方的概念及分类 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可概括为:“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 结合生活环境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即为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可分三类:竞技运动处方、预防保健运动处方和临床治疗运动处方。 3.2 运动处方的要素 任何一类运动处方都应包括这五项内容: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

大学生健康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3个题,每题5分,合计15分 1、运动处方----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士)以及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根据患者或体育健身者的年龄、性别、一般医学检查、康复医学检查、运动试验、身体素质/体适能测试等结果,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主、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制订对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 2、体适能---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运动体适能----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为了夺取最佳成绩所需要的体适能。 4、健康体适能----是一般人为了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所追求的体造能。 5、身体成分----是指人体总体重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组织(瘦体重)重量的百分比。 6、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或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7、1梅脱---每千克体重,从事lmin活动,消耗3.5ml的氧气,其运动强度即为1MET。 8、F.C.---称为功能能力,是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值,或在有氧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活动的MET值。 9、E.C.--- 称为运动能力,是指在进行增强耐力的锻炼时,应达到并保持的运动强度。 10、THR----称为靶心率,是指在经过心脏功能能力评定之后确定的,锻炼者在进行锻炼时所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 11、ETT----称为运动耐量试验,用来测定机体对运动耐受能力的运动负荷试验。 12、最大强度负荷试验----要求测试终止于受试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吸氧量和最高心率水平。 13、次大强度负荷测试----在测试中采用低于测试者所能承受的次大强度的负荷,然后推测其最大强度的水平。 14、GXT----为最大强度负荷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强度,同时测定某些生理指标,直到受试者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强度。 15、开放链运动---为运动时远端环节在空间是游离的,一个环节运动,可以不引起其他环节运动,肌肉收缩发生于一块肌肉,或一组功能相同肌群。 16、闭合链运动---为运动时远端环节是固定的,其中一个环节运动,会造成其他环节同时运动,肌肉收缩为数块肌肉,或数组肌群同时收缩。 17、柔韧性----是指关节在最大的范围内活动的能力。 二、填空题10个空,每空2分,合计20分 1、20世纪60年代,由于运动处方被用于冠心病的康复,引起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而受到重视。 2、国外对运动处方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主要有美国医学家 kenneth H.Cooper, 他提出的“12分钟体能测验”被许多国家采用。 3、进入2l世纪以来,运动处方其发展趋势为, 由应用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由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发展到各种慢性疾病防治的运动处方;由单一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发展到多方位的力量处方、柔韧性处方;功能评定方法由繁到简;处方程序由手工制订发展到信息化处理等。 4、根据处方对象分类,可将运动处方归纳为两类:康复治疗性运动处方、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 5、康复治疗性运动处方主要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来制订,在社区中工作的高级健身指导员也会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6、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主要由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人来制订。 7、力量运动处方可用于因伤、病导致肢体长期制动、长期卧床等引起的废用性肌萎缩的康复,身体发育畸形的矫正等。 8、在康复医学中用“关节活动幅度”来衡量柔韧性的好坏。

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运动处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2267068.html, 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运动处方 作者:耿爱华 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25期 摘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大学 生在生理上、心理上的显著差异,导致体适能课程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任务和表现,研究高校体适能的教学,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创编新颖的体适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搞好体适能教学,从而使它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形成终身体育上发挥强大作用。 关键词: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18-01 1 健康体适能的定义与分类 体适能是指个人除足以胜任日常工作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压力与突如其来的变化的身体适应能力。体适能根据个体需求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关的身体适应能力,是指一般人为提高学习效率、工作效率、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体适能,它包括心肺耐力、肌力及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和神经肌肉松弛等素质。 2 大学生对自己体适能的评估指标 大学生通过了解和掌握健康体适能的基本原理和健身原则,可以了解现阶段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从而运用体适能训练来进行科学锻炼;同时也能指引学生自己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主锻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成就感,唤起他们保持自己健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下是学生能对自己体适能直接评估的几个指标。 2.1 身体质量指数 人体健康体脂需要在一个合理范围以内,体脂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身体质量指数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质评价指标。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用来评估肥胖程度。理想的体脂肪百分比数值,女性约15%~20%,男性约8%~15%,女性超过30%、男性超过25%皆属于肥胖的体型。 2.2 柔韧性 柔韧性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包括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关节的解剖特点是先天性的,而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来改变。可以用坐位体前屈动作来评估自己的柔韧度。

运动处方作业

运动处方作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何谓体适能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 答:体适能是指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健康体适能包括有氧适能、肌适能、身体成分和柔韧素质。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 3.何谓运动处方其四要素是什么 4. 答:运动处方是健身活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运动处方的四要素为: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 5.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如何分类? 6. 答: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分类为: (1)健身运动处方健康人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预防运动缺乏病为目的。(2)竞技运动处方专业运动员以提高专业运动成绩为目的。 (3)康复锻炼运动处方患者以治疗和康复为目的。 7.何谓靶心率法如何应用靶心率来确定运动强度 8. 答:靶心率是由卡沃南提出的一种用贮备心率和安静时心率同时来确定运动时的心率,从而控制运动强度的方法。 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0.6~0.8)+安静时心率 0.6~0.8为适宜强度系数,在此强度下运动能有效地提高有氧适能 论述题 1.如何控制运动处方的强度?为什么说确定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最核心和最 困难的部分? 答:可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运动处方中的强度: (1)心率 ①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最大心率=220-年龄 ②靶心率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0.6~0.8)+安静时心率 (2)代谢当量(梅脱) (3)自感用力度( RPE) (4)最大吸氧量贮备百分比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通过运动强度的设计可以将运动处方定量化。 只有合理的设计运动处方的强度才能达到运动处方所要达到的目的,强度过小不能起到锻炼的作用,强度过大还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不同目的和实施对象的运动处方其运动强度亦不相同。可见确定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最核心和最困难的部分 2.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和原则如何? 答: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第一步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PAR-Q筛选问卷;第二步推测有氧适能水平;第三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第四步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或微调;第五步实施运动处方。 原则:因人而异的原则、有效的原则、安全的原则、全面的原则 2

第1章 体适能与健康体适能的信息管理

第一章体适能与健康体适能的信息管理 关键术语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人们所具有的与其完成体力活动能力有关的一组身体要素,通常根据其与健康的关系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 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在身体、精神、行为和道德意识上适应人类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休闲的“身心合一”的完美状态。 健康体适能管理系统(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Management System):简称HEMS,是将会员信息的管理、健康/体质测试与评价、运动试验前的筛选、运动试验方案的确定、测试结果的收集、终止试验的标准、测试结果的分析、运动处方的制定、锻炼效果的前后对比、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初步统计、分析和导出等功能整合为一体,开发的软件系统。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集中识别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它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交叉学科,包括机

器学习、数理统计、神经网络、数据库、模式识别、粗糙集、模糊数学等相关技术。 第一部分体适能 健康(health)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然而,随着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的科学健康观念告诉我们,健康不仅是四肢健全、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是一种在身体、精神、行为和道德意识上适应人类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休闲的“身心合一”的完美状态。其中,具有良好的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PF)是身体健康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享受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对紧急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体适能的概念与分类 体适能一词来自英文的Physical fitness,最早出现在半个多世纪前由当时“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AAHPER)组织和制定的“国家青年适应能力测试”(National youth fitness test)的文件当中。起初,体适能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而其测试内容包括600码跑走、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码快跑、折返跑和垒球掷远7个项目。之后,不少学者和学术组织曾就体适能一词给出了多个不尽相同的定义和解释。1980年,Jensen及Hirst认为个人适应能力是指外在与内在活动能力的总合,而运动适应能力(即体适能)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