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新进展论文

合集下载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偏瘫在生活中又被称为半身不遂,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者一侧上下肢、舌肌下部、面肌的运动障碍,通常是发生于脑卒中之后,症状较轻者往往表现为患者进行上肢屈曲、走一步划半圈、下肢伸直等活动的时候存在障碍,症状较重的患者则会丧失生活能力、卧床不起,由于偏瘫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脑部及相关部位神经损伤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临床上常通过康复训练进行纠正。

中医对于脑卒中偏瘫的研究历时悠久,具有良好的效果,随着近年来中医干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中中西医康复护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偏瘫;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脑部血液供应异常造成缺血、缺氧,并进一步造成脑缺血性坏死及脑软化,若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可导致患者残废或死亡,偏瘫则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1]。

临床表明,由于脑卒中偏瘫的特殊性,单纯的采用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病情恢复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患者的治疗黄金时期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意义重大,能显著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对于提升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医对于脑卒中偏瘫的研究历时悠久[2]。

为此,本文就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

1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西医康复护理1.1.肢体按摩和主动运动,肢体按摩包括适度的按摩患者的四肢、腰椎、颈椎等部位,通常情况下每天按摩半个小时以上,以此预防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等并发症[3];主动运动则是以患者的恢复情况为基础进行,主动运动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施加一定的阻力协助患者开展运动;同时协助患者开展平衡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坐位平衡、爬行位、及双膝跪位和立位平衡等,并逐步缓慢的向步态训练过度[4]。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及时掌握患者的反应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训练活动,以调节训练的方式和强度,避免患者训练过度[5];2.基础护理,对就医环境进行优化,积极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环境,确保住院病房环境的清洁、干净和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养病环境,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为患者的康复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患者早期康复[6];3.安全护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流延、呕吐等表现,在患者出现以上表现时协助患者保持头偏向一侧的姿势,防止窒息发生[7]。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近年来,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仍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于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文中主要探讨了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

Hemiplegia is a common sequela of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seriously affect the normal life of patients, the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function of limbs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disease still present a rising trend, for cerebral apoplexy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nursing research is also in deepening.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d the stroke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and nursing effect.【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促进身体功能恢复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大量文献研究结果显示[1,2],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后期日常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目前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康复护理方法,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1 安全管理吴红霞等学者[3,4]研究指出,脑卒中偏瘫患者失去了正常的活动能力,很多行为、活动受限,加之患者术后仍需要使用药物,可能产生头晕等不良反应,在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容易出现摔跤、跌倒、坠床等问题,这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也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等问题。

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论文

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论文

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97-02脑卒中发病急骤,恢复较慢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在脑卒中的诊断治疗水平迅速提高,极大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同时,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通过感觉运动输入,打破或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建立分离、协调的运动模式的强化康复护理训练,使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能力的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

因此,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护理有重要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对我科2011.9——2012.9住院的3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护理(意识障碍及严重痴呆者除外)。

经颅脑ct或mri确诊脑出血16例,脑梗死21例。

女14例,男2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2岁,均系首次发病,发病即日住院,均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住院时间15——43天。

2 康复护理训练方法2.1 病情早期。

采用床上健侧卧位,每2h翻身一次,预防或减轻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预防下肢的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痉挛等异常模式出现和加重。

2.2 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功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要求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将整个上肢放在一个枕头上,肩外展50°,内旋15°,屈40°,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

下肢为屈曲位——髋、膝于屈曲位,踝关节于中立位,背屈90°,伸髋、膝,足下放置垫袋,防止髋内、外旋。

可用软枕帮助,无论仰卧位或侧卧位均应注意。

2.3 在无进行性卒中发生,生命体征稳定后48h,关键偏瘫的不同阶段和患侧肢体的功能状况循序渐进的进行。

(1)肢体康复训练。

对患侧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内的屈、伸、内旋、外展被动活动,主动辅助运动;借助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下肢的床上桥式运动,同时训练健侧肢体;(2)翻身训练。

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水平普遍较高,属于医学领域当中的一种重点危险性疾病,在治疗期间不仅仅要实施相应的治疗手段,还需要在早期阶段实施康复护理,对发生偏瘫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迅速恢复,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在发病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可塑性较为理想,重新组合能力较高,而在早期阶段实施康复护理,则能够有效挖掘损伤组织的修复潜能。

本文从早期康复护理作用、康复护理内容、早期康复介入时间、康复护理注意事项等几方面入手,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情况实施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脑卒中具体指的是,急性脑循环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局限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病变的发生。

临床上可以将其进一步具体的分为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隙出血等几种类型,病死率水平占10%左右[1]。

脑卒中目前已经成为临床神经内科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疾病,属于致死率水平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且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在全社会范围内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2]。

虽然通过现代医疗手段的介入,该病患者的存活率水平明显提高,可仍然会有偏瘫、失语等相关后遗症出现的可能[3]。

为使该病患者的致残率水平降低,改善生活质量,近年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在早期阶段实施康复护理及训练,对于防止肢体挛缩情况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使肢体障碍得到扭转,解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对并发症的发生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使生存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4、5]。

本文从早期康复护理作用、康复护理内容、早期康复介入时间、康复护理注意事项等几方面入手,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情况实施综述。

1康复护理的作用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对存在偏瘫问题的脑卒中患者而言,在早期阶段实施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可以使其康复信心与康复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帮助其在最大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且能够对中枢神经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重塑,使在中枢神经受到损伤之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减少,并逐步得到恢复,而在康复训练计划实施的过程当中,运动模式的选择必须保证正确,对传入与传出神经进行反复的良性刺激,在原有病灶的周围,能够形成一些新的神经通路,通过在早期阶段,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被动运动,能够使神经功能的残疾程度明显减轻,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6、7]。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论文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论文

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及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训练组介入早期康复护理,观察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训练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61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幸存者中约7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规范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有决定性的作用。

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脑卒中患者60例,早期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经ct或mri确诊脑出血31例,脑梗死89例,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

训练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岁。

脑出血16例,脑梗死44例;左侧偏瘫32例,右侧偏瘫28例。

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4岁。

脑出血15例,脑梗死45例;左侧偏瘫29例,右侧偏瘫31例。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和并发症预防常规护理,训练组介入早期康复护理。

观察指标:在患者入院第1周和出院前,对两组采用brunnstrom6级评价法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1],运用修订的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次评定由同1人员完成。

结果训练组与对照组康复护理训练前后的brunnstrom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barthel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见表1。

经x2检验,出院前与第1周相比,两组间上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间比较,对照组不如训练组。

上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论文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论文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摘要】早期康复护理能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对早期护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分为以下几步:首先确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节点,建立良好的姿势和观念;其次要确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和方法;最后要明确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各个阶段。

所以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为患者的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基础护理;主动性;康复训练1 引言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姿势和观念,为患者今后肢体康复和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一旦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肢体康复护理,调查显示,脑功能康复工作最好的时机是2-3个月之内,只有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我们可在3天内进行患者康复训练和诊断治疗。

2 脑卒中偏瘫患者初步诊疗2.1 患者心理方面诊疗脑卒中患者一般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病的,对于疾病还没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卧床不起还需要别人照理,都害怕以后康复不了在没人照顾或给家人添麻烦。

患者心理就会出现绝望,无助,对生活没有信心,所以对病人心理护理是康复成功的保证。

医护人员应于患者多交流,使病人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争取早日出院,患者亲人也要和医务人员多沟通和配合,只有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配合好了病人的心理才会得到更好的治疗。

2.2 急性期康复护理急性期是病人病情还没有确诊之前,脑卒中只要病情稍微稳定一些,就可以对患者进行体能康复训练,进行适量的变化体位和轻度的按摩,病人意识还在模糊期加上情绪很不稳定关键是要看病人配不配合治疗。

2.2.1 良好的姿势有助于治疗。

病情平稳以后,神经学病情得到控制后两天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其主要目的是预防或减轻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抽筋表现,每两小时翻身一会,保持抗痉挛体位。

2.2.1.1 仰卧位头枕枕头不要有过伸、侧卧把病人后背垫高,防止肩后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上肢伸展稍外展,前臂旋后,拇指指向外方;患髋垫起以防止后缩,患股外侧垫枕头以防止大腿外旋。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新进展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新进展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新进展【摘要】脑卒中目前在临床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致残疾病。

同时脑卒中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

尽管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如何控制高危人群发病,减少甚至避免患者出现功能残疾的作用更加突出,这也是早期康复护理的主要应用价值所在。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早在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当中也明确提到了“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国家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这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在这一战略要求之下能够针对患者的需求展开系统化的疾病管理,并且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医疗成本。

国内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也主要围绕功能恢复所展开。

1.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时机问题从早期康复时机的选择来看,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工作是降低致残率的重点要求,例如铜鼓康复训练就可以对大脑半球进行功能代偿和功能冲组,减轻神经系统的紧张程度和炎症反应问题,特别是对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这项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针对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干预措施来减少不良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1]。

相关研究表明,90%以上的脑卒中产生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相关,且脑卒中的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持久性复杂过程,需要多个学科协作支持下的家属、患者共同参与,康复护理正是关键的组成部分,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能得到稳定提升。

而对于早期康复的时机选择,只要脑卒中患者的神智保持清楚,且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严重时,应该在48h左右就开始康复治疗和护理。

且患者从入院开始就接受了整体的病情评估,明确了疾病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从而保障工作透明度。

2.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2.1 肢体功能恢复锻炼脑卒中对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程度明显明显,且急性期患者的病情较严重,很多患者需要长期地进行卧床休息,护理过程当中要关注患者的体位变换,让患者的肢体保持在良好的功能位,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进行临时性体位的变换,对于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等意义突出,也能避免患肢水肿、关节畸形等失用性综合征。

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康复护理论文

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康复护理论文

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早期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择5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组。

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常规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知道的自行锻炼。

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小时及治疗后7周进行评测,患肢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分期判定。

结果:经7周治疗后早期的康复活动在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64-01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收治的54例肌力2级以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 资料1.1 临床资料:病例全部为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住的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首次发病的急性期患者,均有一侧肢体瘫痪。

随机分为两组。

早期康复组:男 18例,女9例,平均61岁。

常规组:男16例,女11例,平均60岁。

康复护理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见表1)组681356160621121527 1.2 常规治疗:54例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以抢救生命为目标,主要是脱水剂的应用和保护脑细胞。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以溶栓、抗凝为治疗手段,恢复期给予营养神经性药物。

1.3 护理:急性期按昏迷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褥疮、呼吸道和泌尿道的感染,维持营养。

恢复期重视对患者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注重心理护理。

观察组给予早期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2 方法2.1 康复护理时间:重症脑出血患者,在监测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康复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20-01【摘要】目的脑卒中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许多患者疑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方法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足部畸形减少、关节畸形减少、日常生活独立者明显增多,早期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肢体的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结果加强脑卒中患者偏瘫的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患者、护士、家属的紧密配合。

同时,患者出院后在家庭或社区继续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致残率较高,高达87.3%[1]。

近年来早期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的发展,尤其是早期康复的介入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早期成功的康复护理,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早期康复训练在提高患者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药物治疗,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恢复,重返社会。

现结合文献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现状综述如下:1偏瘫的程度1.1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1.2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瘫痪、全瘫。

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工作。

不完全瘫痪:肌力2-4级。

全瘫: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2]肌力在iv 级左右的患者,可以在扶持下行走,给予一级护理,扶持入厕,并防止摔伤。

肌力在iii级以下的卧床患者需放置床档,以防患者自行翻身或坐起时坠床。

对偏瘫侧肢体肌力ii级以下的患者应定时翻身和进行肢体被动运动。

2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与实施时间2.1早期康复的意义: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3]。

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

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4]。

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恢复自我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因此,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着重要作用。

[5]2.2早期康复的实施时间: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

康复护理介入的越早,患者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

研究表明,90%神经功能的恢复出现在脑卒中3个月内[6]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无论脑出血患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的最佳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48~72h。

经实践证明早期康复介入能有效提高病人肢体运动功能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偏瘫早期综合康复护理3.1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病人由于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病人出现偏瘫、感觉及认知功能障碍,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异常和情感变化,常表现为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

[7]康复训练中,病人的心理状态能直接影响康复的进展,因此,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应有同情心和耐心,通过接触与交流逐一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尊重和体贴关心患者,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对于康复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表扬,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功能锻炼[8]。

早期康复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不仅能患者运动功能,而且能提高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

[9]3.2饮食护理:注意营养和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患者集中精力进食,因康复训练需消耗较多的能量,患者应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并摄入足够的水分。

可嘱患者自己进食,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独立了。

[10]3.3偏瘫肢体康复护理:肢体康复训练应根据病情,当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无进行性卒中发生后,应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11]。

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每日的训练次数视病情而定,一般1次/d,每次30~45 min。

[12]3.3.1早期良肢摆放位护理 [13]3.3.1.1仰卧位:头部垫枕头,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下方垫一软枕,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

在腘窝部外侧放置一小软枕,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

足底与床尾之间放一硬枕,使足底位于中立位,防止踝关节屈曲。

3.3.1.2患侧卧位:侧卧,头垫在枕头上,患者肩胛骨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其膝关节轻度屈曲。

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轻度屈曲,下面垫枕头,背部放一枕头,躯干取放松体位。

3.3.1.3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直,肩关节前屈约90度,下方用一较厚软枕支持,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摆放。

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

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伸屈曲,背后放一枕头,使躯干呈放松状态。

3.3.1.4床上坐位:髋关节保持90度的屈曲位,背部用枕头垫好,保持躯干伸展,双侧上肢伸展,体位放在床头桌上。

最好臀下置一坐垫,双膝屈曲50-60度,膝下垫一软枕,患侧足底抵一沙袋保持踝关节背屈或足中立位。

3.3.1.5端坐位:(轮椅坐位)在轮椅靠背处垫一块木板,使患者躯干保持伸展,臀部尽量坐在轮椅坐垫后方,双上肢伸展位放在轮椅前桌上,或稍屈曲放于轮椅扶手上,前臂旋前,手指伸展,膝关节伸展90度,双脚平踏于地板上或轮椅脚踏上。

[14]3.3.2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鼓励患者利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更衣、洗涮、吃饭、喝水、如厕,做家务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鼓励患者用正常的运动模式来进行日常活动,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主动性。

[15]3.4早期康复防治并发症:由于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处于瘫痪状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容易出现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

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5康复护理应注意的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要注意因人施治,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训练方式,由易到难逐步适应,训练时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肌力改善情况,训练要缓慢进行,勿使患者疲劳,切勿过猛粗暴的活动每个关节。

[16]4健康教育:保持血压稳定,积极治疗心脏病,控制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

生活规律化,调整心理状态,合理膳食营养,戒烟,戒酒。

合理安排工作,避免过度劳累。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变化及时就诊避免复发或加重。

总结加强脑卒中患者偏瘫的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患者、护士、家属的紧密配合。

同时,患者出院后在家庭或社区继续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

从心理、生活、功能锻炼各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反复讲解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改变患者及家属对药物的过分依赖,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及配合,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持之以恒,对取得的一点进步予以鼓励,是患者在成功中激发康复欲望,使患者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方面达到全面康复,为回归家庭、重返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1]耿蓄芳.脑卒中病人早期肢体康复护理进展.家庭护士,2008,6:16861687.[2]王新德.实用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12.[3]徐善芬,崔智娟,吴远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监护及其意义[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7(5):22.[4]黄萍.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进展.上海护理,2006,6:4041.[5]李花兰,戚艳丽. 54例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效果评价.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45146.[6]李丽.脑血管疾病偏瘫康复护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941095[7]自中岚浅谈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j] 家庭护士 2006 4(12b):48[8]曾萍. 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康复护理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马平都陶慧娥黄国秀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6 20(8):2098[10]赵丽娟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 jun.18(16)1939[11]贾瑞霞,宋俊兰.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8990.[12]周晓娟.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89792.[13]马诚成鹏实用康复治疗技术 [m] 上海第二军医大出版社2005:180[14]曹艳.脑卒中患者良肢位的护理体会[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07:589-590.[15]周良辅. 现代神经外科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290-1293[16]朱述风张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 [j] 齐鲁护理杂志2005 11.(7):7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