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驱动雾化

合集下载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技术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技术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技术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目的:比较采取和不采取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技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以及吸入技术的优点和护理要点。

方法:将62例患儿分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采取和不采取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技术辅助治疗。

结果:表明雾化吸入和抗菌抗病毒止咳喘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抗菌抗病毒止咳喘治疗,治疗天数明显缩短。

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技术辅助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静脉输液治疗,提倡优先选择。

标签: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护理肺炎系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1]。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小儿时期3岁以下婴幼儿最常见与最多发的疾病,起病急,四季均可发病,我国北方以春、冬季较多,南方以夏季多见。

因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而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粘液腺分泌不足而气道干燥,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力差,易于感染,感染时易致粘液阻塞呼吸道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合并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病情严重,常迁延不愈,病死率较高[2]。

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健全,加上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环境因素如居室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阳光不足、冷暖失调等均可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故婴幼儿易患肺炎。

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以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和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为主。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所致的肺炎日见增多病原体一般由呼吸道入侵,也可血行入肺,造成肺实质的病变、呼吸道粘膜及肺泡的炎症,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侵润,至管腔狭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支气管痉挛,轻型肺炎主要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大多数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和气促喘憋。

重症患儿明显表现出鼻煸和“三凹征”(即吸气时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上腹部凹陷),脸色苍白,口周发青,或出现紫绀,患儿常烦躁不安,呻吟不止;病情更重的患儿可合并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大部分病例治疗后均可缓解,极少发生死亡。

氧驱动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方法及评分修改后

氧驱动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方法及评分修改后

氧驱动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方法及评分修改后氧驱动雾化吸入技术(oxygen-driven nebulizer)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方法,其通过将药物转化为细小的颗粒,让患者通过呼吸方式将药物直接送到肺部。

下面将详细介绍氧驱动雾化吸入技术的操作方法及评分修改后的内容。

1.准备工作:-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并且已经过消毒。

-准备所需药物及药剂。

2.组装设备:-将压缩氧气瓶与雾化器连接。

-将药物放入雾化器杯内。

3.连接氧气源:-打开氧气瓶,调整气流大小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连接氧气管到雾化器的氧气接口。

4.调整药物浓度:-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调整药物的浓度。

5.设定时间:-根据医嘱设定雾化器的工作时间。

6.开始治疗:-将雾化器喷嘴置于患者的口腔或鼻腔,确保良好的密封。

-患者深呼吸,逐渐吸入药物颗粒。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避免活动过度。

7.监测治疗效果:-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来评估治疗效果。

-注意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嗜睡等。

8.治疗结束:-治疗时间到达设定值后,关闭氧气瓶。

-清洗和消毒雾化器及配件。

评分修改内容1.呼吸频率:观察患者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一般为12-20次/分钟。

评分范围:正常(0)、异常(1)。

2.呼吸深度:评估患者的吸气量和呼气量,观察是否有呼吸急促、扇动翅膀样呼吸等异常现象。

评分范围:正常(0)、异常(1)。

3.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血氧仪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正常范围为95%以上。

评分范围:正常(0)、异常(1)。

4.咳嗽频率:观察患者咳嗽的次数,正常情况下应有咳嗽反射,但过于频繁或持续性咳嗽为异常。

评分范围:正常(0)、异常(1)。

5.症状改善程度: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包括呼吸困难、咳嗽、痰液排出等。

评分范围:无改善(0)、轻度改善(1)、明显改善(2)。

6.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嗜睡等。

氧气雾化吸入的氧流量

氧气雾化吸入的氧流量

氧气雾化吸入的氧流量
雾化吸入如果用氧气来驱动,一般来说氧气的流量要达到6-8L/分。

对于二氧化碳潴留比较明显的患者,如果用氧气来作为驱动,有增加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这时候建议用空气压缩泵。

如果是对于缺氧的患者,比如间质性的肺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没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这时候可以用氧气作为驱动进行雾化吸入。

氧气雾化吸入的氧流量一般是需要保持在6~8升每分的。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在临床当中还是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操作简单,而且有的时候效果也是不错的。

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同时可以缓解患者缺氧,一般情况下氧流量需要保持在6~8升/分之间才能起到较好的雾化效果。

研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

研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

研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学习。

哮喘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分泌增多引起气道狭窄,进而导致呼吸困难。

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药物雾化吸入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能够通过呼吸道给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则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手段,其通过将药物雾化后与氧气混合,利用氧气流动将药物送入呼吸道,能够更快速地缓解呼吸道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

一、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原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一种通过将药物雾化后与氧气混合,利用氧气流动将药物送入呼吸道的治疗手段。

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中,首先将需要给药的药物溶液或悬浊液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雾化成微粒状,然后通过氧气作为介质将这些微粒送入呼吸道。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还具有操作简单、无疼痛、无损伤等优点,因此备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1. 提高吸收速度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

由于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够快速通过呼吸道进入到肺部,而在呼吸道中的微粒状药物能够随着氧气的流动快速进入到支气管和肺泡中,因此能够更快速地起到治疗作用。

相比于传统的雾化吸入治疗方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药物吸收速度更快,能够更快地缓解呼吸道症状,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2. 提高治疗效果3. 降低并发症风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由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够更快速地缓解呼吸道症状,降低了哮喘的发作次数,减少了因哮喘发作导致的并发症风险。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操作简单、无疼痛、无损伤等优点也能够降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进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已经在小儿哮喘的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雾化吸人疗法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因药物可直接到达病灶局部,不仅可以稀释痰液、消炎,还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及改善通气功能,与其它治疗手段相比具有用药量少,见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是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吸入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超声雾化吸人,另一类是由气体驱动的雾化吸入方式,分别包括以氧气为驱动压的雾化吸入方式和以压缩空气为驱动压的射流吸人方式。

我院在2015年1月开始运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且避免了超声雾化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

氧气驱动雾化简介定义:利用氧气雾化面罩内高速喷射的氧流造成的负压将雾化液撞击成微小颗粒,随氧气一起吸入肺部的一种雾化吸人方法。

方法:所需材料为一次性氧气驱动雾化面罩,在5ml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中可以有选择性地加入各种药物,直接连接在吸氧装置上,在药液罐中加入适量药物(最多不超过l0ml)打开氧气开关,将流量设定在5~6L/分,将雾化面罩外接于患者口鼻即可。

体位:选择进行雾化吸人时尽可能选择坐位,该体位使膈肌下移,并可以借助重力作用使雾滴深入到细支气管、肺泡,鼓励患者深呼吸,深呼吸能将雾滴深入到细支气管,甚至到达肺泡,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吸人雾滴在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沉降。

因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坐位,对意识模糊,呼吸无力者采取床头抬高30度的侧卧位,可使膈肌下移,增大气体交换量,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雾滴在终末支气管沉降。

优点:(1)治疗成本低;(2)雾量大小可以自行调节;(3)用药量少,全身副作用轻微;(4)氧气驱动雾化面罩可以随身携带;(5)氧气雾化面罩为一次性用品,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6)产生的雾化液对吸人氧浓度的影响较小,同时也不易使气道内痰栓吸湿膨胀;(7)霉化吸人同时还可以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不足和缺氧症状;(8)由于有气体吹入,还可以帮助解决因分泌物堵塞而造成的肺不张。

研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

研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

研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小儿哮喘的方法,其通过将药物以雾化形式送入呼吸道,达到缓解症状、控制发作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特征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以及呼吸困难。

其发作与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炎症与黏液分泌增多等因素有关。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一种给药方法,将药物以雾化形式送入呼吸道,能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缓解症状、扩张气道,并且能减少药物副作用。

过去的研究显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一项针对100名小儿哮喘患者的研究发现,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呼气峰流速(PEF)和强迫呼气容积(FEV1)。

该研究还观察到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够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和咳嗽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而另一项研究则比较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其他给药方法(如手持式喷雾器或干粉吸入器)的效果差异。

结果显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提高肺功能和缓解症状方面与其他给药方法无显著差异。

对于小儿哮喘合并急性加重的患者,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够更好地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和改善血氧饱和度。

尽管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已被证实,但仍需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头痛以及心悸等。

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哮喘治疗方法,能够改善肺功能、缓解症状,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机制以及与其他给药方法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提高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

氧动力雾化吸入

氧动力雾化吸入

氧动力雾化吸入什么是氧动力雾化吸入?氧动力雾化吸入是一种利用高压氧气雾化器将药物溶液形成微细气溶胶,通过呼吸道给患者吸入,以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

该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口罩、口香吸管等途径进行。

氧动力雾化吸入的原理氧动力雾化吸入的原理是利用高压氧气雾化器将液体药物制成微米级别的气态颗粒,通过呼吸道送入人体。

气态颗粒的直径一般在1-5微米之间,可以穿过呼吸道的细小结构(如支气管、肺泡等),达到治疗效果。

氧动力雾化吸入所用的压力大约在1-10巴之间,当气体压力施加在液体表面上时,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被破坏,使得液体分子能摆脱表面限制而散布到它们的自由状态中。

这些分子以非常小的颗粒大小(微米的大小)释放,经呼吸系统吸入体内。

而吸入的药物颗粒越小,越容易被吸收。

氧动力雾化吸入的优点•治疗效果好:氧动力雾化吸入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药物到达呼吸系统的各个部位,使药物充分发挥最大功效。

•无痛、安全:氧动力雾化吸入不需要在胃肠道吸收药物,特别适用于胃肠道不适应药物治疗的患者。

•用量小、手段简单:药物通过雾化器变成气态颗粒,用量小且能够快速地穿过狭窄的气道,从而快速达到治疗目的;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氧动力雾化吸入的适用范围•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生素治疗等氧动力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使用前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不适用于病情严重或需要紧急治疗的情况;•不适用于存在心脏病、肺部疾病等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

,氧动力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操作简便、无痛、安全、用量小、治疗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特别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但是在使用时仍需注意相关的使用说明书和禁忌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标签: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护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吸入呼吸道后起到止咳平喘,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和发声的功能,有效抑制分泌物的渗出,并可消除喉、咽、鼻部的水肿、充血状态。

与其他方法比较,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优点既方便、快捷、副作用又小,并且它可将氧气、给药、雾化有机结合起来,氧气携带药物顺利进入呼吸道,直接发挥各种药物的作用[1]。

同时,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可持续充足的供给患者氧气,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正常水平,吸入的气体对患者呼吸道刺激性较小,患者无不适感。

笔者所在科对764名患者的雾化过程进行调查显示,均有较好的效果,现就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1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原理1.1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原理是应用高速氧气气流将药物变成细微的气雾,吸入气管、支气管和终末支气管,将痰液稀释,使其顺利排出,并有抗炎平喘的作用。

1.2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颗粒小,直徑<5 cm,使湿化的气体对呼吸道的阻力减少,患者呼吸困难得到缓解,呼吸肌疲劳有效避免[2]。

1.3因吸入的雾量可自行进行调节,雾气分子小,黏膜容易吸收,疗效好,起效快,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与口服相比有副作用小、见效快、用药量少等优势。

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激素,患者只需被动配合,就能保证药物的发挥,是当今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

2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前准备2.1雾化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治疗目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适,使患者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主动配合,尤其是初次进行雾化者及老年患者。

保持病区温湿度适宜、整洁、安静,相对湿度50%~60%,室温18 ℃~20 ℃,决不能将易引起过敏的花卉及其他物品放在室内[3]。

2.2配制药液:调查764例患者的雾化过程,结果显示:传统配置液通常选用生理盐水,有一种咸、涩的味道。

现改用沐舒坦注射液、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液直接加入雾化器中,无需加生理盐水,即保证了给药浓度,口感相对好了很多,患者容易接受,使用药效果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雾化器应垂直拿。婴幼儿可抱起,用面 罩罩住口鼻;成年患者应坐起用口含吸嘴, 在吸入的同时应做深吸气,使气雾充分到 达支气管和肺内。
• 2.氧流量调至6-8升/分,请不要擅自调节 氧流量,禁止在有氧设备附近吸烟或燃明 火。
• 3. 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吸 入过程中气雾刺激,引起呕吐。 • 4. 年龄较小患儿应保持安静,避免哭吵。
使用方法
• • • • • ①将待吸入的药物放入贮液罐; ②将贮液罐中的药物稀释至4ml-6ml; ③调节气体的流量(常用6—8L/ min); ④将喷嘴和面罩与患者相连; ⑤嘱患者缓慢呼吸(正常潮气量),间隔 定时作深吸气到肺总量时可屏气4s-10s • ⑥持续雾化时间约15min; • ⑦观察患者雾化吸入后的效果及副作用。
• 5.每次雾化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 抹干净口鼻部留下的雾珠,防止残留雾滴 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 • 6. 每次雾化完后要帮患者喂水喝或漱口, 防止口腔黏膜二重感染。
THANK YOU!
操作目的
• 1、治疗呼吸道感染:消炎、镇咳、祛痰 • 2、改善通气功能:接触支气管痉挛、使呼 吸道通畅。 • 3、预防呼吸道感染:常用于呼吸道烧伤及 胸部手术前后。 • 4、湿化呼吸道,配合人工呼吸器,使呼吸 道湿化, • 5、治疗肿癌:吸入抗肿癌药。 • 6、呼吸道用药:吸入局麻药。
适应症
本疗法适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炎症、哮喘、 气管内膜结核、肺囊肿、肺癌等疾病。
氧气驱动雾化
主讲:
装臵原理
•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 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主要用于止咳平喘(支气管扩张剂、激素、 抗过敏药和抗生素等药物),帮助患者解除支气 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功能。 • 驱动气流量一般为6—8L/min,臵于贮液罐内的药 液为4ml-6ml,对与雾化粘性高的溶液,可加大驱 动气流,但最高气流不超过12L/min。
不良反应
• 1 、痉挛性呛咳 表现为吸入后呛咳较重, 气喘,呼吸困难比吸入前明显,听诊肺部哮 鸣音加重. 原因是:开始吸入时雾化量调至最大,大 量雾化液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气管痉挛; 患者本身气道反应性高,吸入方法不当后 症状加重; 部分药液颗粒过猛过快吸入呛入细支气 管或肺泡出现呛咳或支气管痉挛.
• 2 、口腔局部不良反应 表现为口干,恶心, 口苦,原因是:不注意口腔清洁,吸入浓度过 大,刺激性强的药液所致
• 3 、吸入损伤后咽喉部出现感染 吸入药 液浓度较高使咽喉部受到刺激,加上反复咳 嗽用力,导致咽喉部黏膜损伤,抵抗力下降 发生感染.

4 、呃逆 是由膈肌痉挛引起,是一种神 经反射动作,可能是雾化吸入治疗时,吸入的 大量气雾颗粒通过食管时刺激膈肌引起的, 也可能是气雾颗粒刺激迷走神经,膈神经反 射性地或直接诱发膈肌收缩所致. 5 、声带喉头水肿 吸入药液颗粒撞击声 带,沉积于声带引起机械刺激所致.患者声音 嘶哑,突然憋气,呼吸困难,窒息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