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

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
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

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

这次学习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专家对当前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中的都是角色的转换进行深刻分析;有对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技巧解答;有课堂实录;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经验之谈。本次培训,让我们有机会聆听众多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的讲座,让我们从各个层面更新理念,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新知识、新技术。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却带给我们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对于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课堂教学的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积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本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一、大数据时代下要有互联网思维

今天的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世界里,手机、电脑、网络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就是他们从小注定的生存方式。这些孩子的思维模式、学习方式、兴趣习惯等与多年前的学生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如果说,电脑和多媒体变化的传统的课堂教学,那么数字终端和互联网将会是下一波变革教学、颠覆课堂的强大外力。

2015年3月,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体现了国家和政府最高决策层对互联网推动社会转型进步的高度重视。在随后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是我们值得沉思与具体着手的方向,“互联网+”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求当代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教学思路。所谓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环境下,对学校价值链乃至整个教学生态系统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思考方式。而我们,在面对信息化的大风刮起来时,不要寄希望于自己被吹起来,而要创新教学、革新学习,立足于在没风的时候,自己也能飞起来。在“互联网+”时代下,冷静思考:教育信息化下我之未来;互联网环境下我之存在;微时代当道下我之忐忑;云计算技术下我之变化……当前以及未来,教育将变得随处可见、随处可教、随处可学,每一位教师都应在头脑中建立起互联网思维,每一位教师都应相信,只要有利于传授和接受知识的方法,都应该成为学习的新模式。

二、教育信息技术为教师的专业引领提供了有效平台

当前教师对于大数据的认识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线教育、慕课、翻转课堂、云端教学等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教育模式不断挑战和改变的背景下,我们更要关注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变,尤其是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学习,以促进教师教学实践。

我们正处在变革的时代,网络从思维与习惯上正在重构整个社会,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知识的获取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周雄俊教授的一句“知之为知之,

不知百度知”,虽是戏谑之语,却也道出了当前社会的学习现实。但是,数字化的学习,应当如何学习?

在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系统化的优点,而当前网络时代下,数字化的学习虽快捷,却也存在着不可轻视的不足:碎片化。数字化的学习存在着时间碎片化、内容碎片化、过程碎片化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可用的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至于内化于心。

周教授在报告的同时,还向老师们介绍了几种推送技术、数据交换工具以及教学中常用的APP软件,从实例中解释了“当改革无法触动教育,技术会触动它”的观点,描述了技术的作用将会从一般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转向为改变学的过程与方法的结构性变化,为我们呈现了未来的学习环境、未来的教师、未来的学生,从而提出了当前社会的数字化危机,为不会用科技、不愿用科技的传统教师敲响了时代的警钟。

三、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

张渝江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通过圣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介绍,向老师们解释了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异同点,深刻解答了当前大数据时代下,富媒体资源对于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

由三位优秀教师带来的精彩展示课无疑是对科技与课堂深度融合的最好诠释。微课的导入,为学生构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小组合作解疑答惑,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例题教学,通过电子书包进行解题练习,巩固知识,获得全面提升。几节展示课完美地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展示平台、师生互动平台、知识建构平台等优越性和现代化课堂的特征。

“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利用好优质学习资源,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模式,革新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优质资源进行学习的素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能力是我们当前所应思考的问题。在基础教育中,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与资源产物,实现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学中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杜局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王慧丽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加强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中心,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在全校开展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创建研究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会课改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模式创新活动
多年来,我校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生源、设施等),明确提出了“善导?互动?精练?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我校以全市第三次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把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目标确定、信息资源整合、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过程监控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引导教师进行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及时的宣传、动员、指导,组织所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文章,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教师创新的潜能;组织文科、理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用心了解师生们的想法,悉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各项工作;各教研组、备课组通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探讨适合学科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形成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喜人局面。 二、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新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我校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一、专家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所以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这种动力与支撑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⑵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⑶能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手段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具体包括五项内容:⑴建设若干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⑵开展新技术教育应用的试验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与装备。⑶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⑷通过信息化试验区与试点校的集成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信息技术、装备与教育的融合。⑸建设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跟踪、分析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评估教育信息化进展,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为教育信息化决策

提供咨询与参考。 既然用“深度融合”观念取代“整合”观念的目的是想要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方法——也就是能真正触及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的途径方法,可见“深度融合”观念和传统“整合”观念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要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后者则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从来不敢去触动(或根本没有想到要去触动)更深层次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众所周知,这也是除远程教育以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既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 自然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既然“课堂教学结构”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那么,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 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最主要的“结构性变革”,这应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 的确切内涵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众所周知,所谓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实际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上,也就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

生本为先融合教育

生本为先融合教育 李锦芳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未来教育的导向,也是高效率实现人本育人价值的根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育人管理也应该向着差异化的因材施教来进行,而融合教育理念是目前众多特殊教育学校育人管理的最新理念。文章结合生本为先、融合教育为辅的教育管理理念来谈特殊教育学校的育人管理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生本为先;融合教育;特殊学校教育;育人管理 20XX年,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发布“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发布,预示着新一轮课程育人革新又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特殊学校而言,儿童的教育管理难度较大,最主要的是要结合儿童的个性化和儿童的特殊需求创设更加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而这一点也是当下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管理的核心。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考量,来探究如何基于生本教育理念,采用融合教育来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管理的效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育人的价值。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育人管理中的生本教育与融合教育 生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由来已久,基本和新课程理念是同步的。生本理念的价值内涵在于“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根本来计划和实践教育雄伟”。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和课堂的协调者、引导者。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落实过程中,很多学校根本做不到坚持生本理念,依旧是教师完全主导和监控课堂。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因为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差异性较大,如果采用统一的育人模式就可能出现众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而言,更要积极落实“生本教育”,并且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育管理、个性化教学活动开发等几个方面来积极落实教育。这些育人理念综合起来就是“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融合教育是一种让特殊性积极存在的育人思想,允许在一个普通班级中混合编入有身心障碍的儿童,并和其他儿童一起参与学习。这样一来,整个学习环境是平等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虽然课堂教育管理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采用科学规范的教育引导,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实现较好的育人效果。融合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

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时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持久,并且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要素的变化 与一般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了自己新的特点: 1 、教育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者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仅注重教育者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仅把课堂上的活动看做是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者的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他们不但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加工,整理和创造教育信息;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且包括网络空间中的学生;他们不仅指导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要指导课堂外学生学习活动等。 2、教育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化,传递途径立体化。在信息表现方式上,可以用文本、图形、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在信息传递上,由过去印刷物的平面传递,到现在的通讯卫星、地面微波通信、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构成的立体化信息传递通道。 3、现代教育媒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4、学习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习者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讲授,指导,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获取其他的教育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这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主动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探求,搜索和加工信息,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育信息资源的变化 1、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反映教学内容 2、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交流,构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3、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可以超出了课堂和学校相对较小范围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陆宏冯学斌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和存储、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为迅猛,形成“知识爆炸”。这也使学校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学生学习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把人类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 那么,如何使学生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式呢?除了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以外,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创造新知识。 信息社会中,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子教育传播媒体被开发和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这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遇。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将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信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1. 概述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肩负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开发与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前身是电化教育,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育信息技术环境、教育信息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专业既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如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认知规律、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等),又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问题(如远程开放教育、教育信息化及其支撑技术、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及企业培训等),致力于培养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代码 040104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教育技术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及能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在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区域和行业特点,在现有办学基础与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学校各种资源优化配置的整体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9月10日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那天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在自己的节日对自己进行业务充电,让我感觉这个教师节过的充实、有意义。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平时积累的关于一些电子白板的知识碎片得到了系统化升华,现将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同仁共勉: 电子白板是一种综合利用文字、图形、视频、声音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让教师的教学游刃有余,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 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它就可以创设丰富的活动情景,呈现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这不仅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还能通过颜色、字体的变换,图像的闪烁,声音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做出提示。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二,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东西表现出来。科学课上,没有实验条件的的情况下,一般都是老师凭空讲解,学生凭空想象来进行教与学,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是有几张图片做参考。采用电子白板课件辅助教学,老师就可以在白板上模拟抽象

的东西,使教师讲课言之有物、具体实在,学生听课也不会云里雾里听不懂,课堂效果极佳。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三,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语文课上,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都可以运用白板中的勾画、拖放、照相等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读自悟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得到提高。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四,能够全面记录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复习和总结。电子白板教学,无论是老师的操作,还是学生答题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录播功能自动存储成视频文件,便于学生查找问题,进行总结和复习。 当今速度多变的时代,学生接触媒体比较多,接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电子白板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辅助工具,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应该认真学习和应用,并且还要用好。我们的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衙镇中心小学王红燕)第二篇、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 训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这次参加了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其中的课程:培训准备、编写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教学用的媒体、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体验单元教学设计、培训的总结与提高。在现代教育理念与实

浅谈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浅谈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着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正在成为可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作为教师,我们肩负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主动地进行思维探索,开拓创新。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激情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在每节课的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在趣味横生的情景中,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但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有趣的导入方法,创建生动的情景,以趣激学,以趣导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导入方法,以适当的问题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游戏导入法,故事感染法,动手操作法,形象直观法、新奇引趣法等,既适合学生的心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创造思维的过程,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中,尝试知识形成过程,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创造能力。 2.以趣励学,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问难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深入思考,敢于发问。深入钻研的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根本无所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这样,既要影响学生独特的思维,又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审美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可以设计有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步伐,特制订《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领导力标准》)。 一、基本理念 (一)引领发展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要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重要意义,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针政策与战略部署,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引领教育理念变革,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推进管理方式转变,不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步伐。 (二)协同创新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者。要深入了解信息化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努力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整合多方面资源,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要加强与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沟通,达成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共识。要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高新企业等合作,寻求多方面资源支持,推进学校信息化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素养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践行者。要遵守国家相关信息

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规范信息技术应用行为;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利用互联网实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关注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要求

三、实施建议 《领导力标准》是中小学校长信息化时代履行工作职责的准则,是各地开展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幼儿园园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可参照执行。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领导力标准》作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建立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培训质量保障体系,为实现中小学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鉴于地区差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该标准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实施意见。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校长培养培训机构要将《领导力标准》作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养培训的重要依据。

融合教育课堂教学策略

融合教育课堂教学策略 现代技术发展给知识的产生、传播、获取、管理与利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类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相应的,校园里传统的教与学的知识传授模式正在经受数字技术的洗礼和冲击。这样一个时代,技术到底如何作用于教育? 以前,我们对数学以及数学教学的认识总是和黑板粉笔或者纸笔联系在一起,人们局限在有限的空间中,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计算机使人脑得以大大的扩展和延伸,同时为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实,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感到很惭愧,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其实很少,几何画板这个在数学教学中非常好用的工具,我也是最近才开始研究的。下面仅就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谈谈几点思考。 首先是几何画板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能给学生以更多的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情况的快速反馈,老师的讲课时更具有针对性,并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或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3)有助于培养学生敏捷思维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数学实验,让学生自主“研究数学”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快速训练,有助于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挥。 我再来举几个常见的例子:几何画板可以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或数学问

题,把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数形结合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几何画板》为“数形结合”创造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它不仅对几何模型的绘制提供信息,同时,可以解决学生难以绘制的图形,而且提供了图形“变换”的动感,丰富多彩的“动画”模型,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使学生从画面中去寻求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依据,并从画面中去认清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基本概念。例如:在证明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应用几何画板就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全等的结果。二次函数图象变化,可以看出a、b、c对开口方向等的影响。(见几何画板) 创新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和难点,前形势下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数学只是符号与公式的组合,因此难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几何画板》改变了常规教学的陈旧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和生动。在《几何画板》中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和验证结论,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厚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揭示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从心理上所反映出来的是惊喜和兴奋,进而有一种强烈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学习活动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图所示,在勾股定理教学时,改变B点的位置和AC的长度,让同学观察相应地正方形面积的变化有何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

教学法学习笔记

教学法学习笔记 导论:从英语专业解读到师范课程学习 1了解我自己 2什么是大学?高等教育意味着什么? 3英语师范专业解读 4对2008级英语师范生的要求 专题壹: 英语教育专业素质能力及其发展 1 优秀或合格教师的标准维度有哪些? 2 英语教师成长与发展模式 3 英语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类型目标:研究型教师 1)为什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 2)什么是“教学研究” 3)如何从事“教学研究” 专题贰 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普通教育”到“英语教学” (一)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师角色论 1.什么是“角色”? 2、教师角色有何特点? 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 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二)The role of the teacher in ELT 1)Harmer’s framework 2)New roles of teachers 3)Two aspects to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or 4)邹为诚:教师必须摆脱过去的“教书匠”角色. 教师必须实现由“技术型”教师到“研究者型”教师的转变。 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型外语教师) 教师必须发展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促进者 教师的职能从传统的教书匠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自身必须是学习型的人(教师作为学习者)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生的心理教育者 (教学)行动研究者 专题叁: 了解英语学习者 一教育心理学视野中的学习者:聚焦“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浅谈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

浅谈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但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我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 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创新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动的灵感。)、创新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能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包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 传统的教育体制在创新型学生培养的许多方面都不尽完善,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在面临知识经济到来之际,为满足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下面我主要从课堂教学中创新谈谈自己得看法。 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新教育在教师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以及解答作用,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祝智庭 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值得指出的是,“信息化”这一概念基本上是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我们是在Internet上进行信息搜索时发现这一现象的。西方国家的文献中极少使用“信息化”之类的说法,而在许多东方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则大量使用“信息化”的概念,并且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英译法: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Informationization。笔者最近通过Alta Visa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得到4893个含有这三个名词的项目(网页),其中含Informatization的项目约占90%,含Informationalization的项目约占6.5%,含Informationization的项目约占3.5%,可见Informatization是比较受国际公认的“信息化”译名。但是,“信息化”并不是西方人公认的概念。笔者曾经就“信息化”的这三种译法请教过多名英国教授,但都不被认可。与信息化教育相对应的译法应该是IT-Based Education,但在西方文献中也不普遍。西方人似乎不喜欢像“教育信息化”或“信息化教育”之类高度概括的概念,他们用了许多不同的名称,例如Itin education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e-Education(电子化教育),Network-Based Education (基于网络的教育),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Cyber Education(“赛波”教育),Virtual Education(虚拟教育)等。笔者认为IT in education语义范围与教育信息化相近,e-Education与信息化教育的意义相近,而其它4个名词主要与网络化教育相关,代表着当今信息化教育实践的主流。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融合教育教案:《识字头》

《识字“头”》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

技术 评价方案设计 【主要内容】 1. 在课件的图片中圈出身体部位“头”;在课堂趣味活动中点击头的图片。 2.读儿歌,模仿做动作:这是头,摸摸头,点点头,摇摇头。 3.利用白纸正确朗读爆破音“t”以及生字“头”的读音,跟读、自由读、轮流读,观察白纸是否有被吹动。 4.字卡分组分类练习:A组学生把生字“头”和“人”做区别辨认并读一读;B组学生把图文卡“头”和“人”做区别辨认并读一读;C组学生把图文卡“头”和“人”做区别辨认。 【评价方式】 1.利用多媒体课件,趣味检测学习内容。 2.通过白纸的颤动,检测学生是否发音正确。 3.字卡分类练习,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生字字形。

【主要内容】 1. 与家长一起练习儿歌,模仿做动作或听儿歌做动作。 2.在家进行字卡认读和分类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3.常做头部运动,舒缓放松头部。 【评价方式】 以家庭作业形式巩固学习内容,特殊学生记忆力和理解力较弱,需联系生活场景多次反复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1. 教师利用蒙层擦出一幅卡通人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请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仔细观察,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他们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呢? 2.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 创设情境:今天这两个特殊的人物想跟我们一起学习,但是他们在来的路上被困住了,需要我们完成四个学习任务,才能把他们救出来。(教具箱展示困住的两个卡通人物玩偶,四个任务卡片贴在箱子的锁上。) 【设计意图】 1. 用蒙层擦出可爱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表达。 2. 通过创设任务情境,真实卡通人物玩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任务一:我会做,认识头的位置 】 1.师:头在我们身体的顶端,是身体重要的部位。 (1)教师示范,指着自己的头说“这是头”;在PPT 上圈出人物的头,说“这是头”。 (2)请学生指一指自己的头。 2.跟着儿歌做动作:这是我的头,摸摸头,点点头,摇摇头。 (1)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动作。 (2)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A 、B 组学生) 3.教师点评学生的动作,完成后撕掉箱子的任务一卡片。 【设计意图】 1.视觉图片和视觉动作是一年级特殊学生学习的优势通道,通过图片和动作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认识头的位置,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 2.通过简短的儿歌设计三个与头有关的动作,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同时能适时调整学习状态。 【 任务二:我会读,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 1.初读生字,了解学生的发音,感知学生的发音。 2.老师指导发音:舌头抵住下齿,向外吐气,嘴巴圆圆的,第二声调。 3.突破难点,发音t :老师用白纸放在嘴边,让学生观察,发声母t 的音时,白纸有什么变化:发音时白纸会因为气流颤动。

心得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_培训心得体会 在这次培训当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 一、理念上的更新 此次培训虽然是网上学习,但是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另外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同样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

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做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 三、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正真的学有所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笔记(完整版)

小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总结

小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总结 次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面貌一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校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思路。表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上,体现在人人都在深入研究教育科研教研上。学校已经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浓厚氛围。教师的理论前所未有的丰厚起来,教师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前卫”起来,教师的改革前所未有的大胆起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推动着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仅在**年下半年,我校就有韩芳、侯相荣、陈爱民三位教师参加济南市优质课评比,并全部荣获一等奖,居全区先进水平。此外,盛淑娟、刘潇、田燕、高林、鲁传红等老师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均获一等奖。我校创造教育小组成员韩芳、盛淑娟、徐万生、商和举、侯相荣、田燕六位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先锋”,刘兴芹、孙茂华、王芳等教学新星脱颖而出。学校全体教师求同存异,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教师们常常为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每个教师的标新立异而击节叫好。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长久的活力。 2、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知能合一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只要进入洪楼三小的课堂,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

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在**年下半年区质量抽考中,我校取得了全区总评第一的佳绩。 总之,我校的课堂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探索是深入的,变化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相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老师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 学的融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媒体,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它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有其独特的一面,但作为一门学科,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从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的意义出发,展开了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的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策略,为信息技术在今后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借鉴,并在各类深度融合的方法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在引领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思考和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相互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信息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将信息技术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复合交叉领域,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采用双重视角,就是要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互动性双

向融合。融合是彼此靠近,优势互补,寻求连接点与共同点,产生实质的、有意义的联系,最终成为一体的过程。融合必须要实现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系统性的改造与流程革新,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教育新形态,为师生的生活提供人本信息化空间。在该空间中,信息技术更多表现为文化性的存在和精神性的存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并不是教育信息化,将教育与技术双向融合才是教育信息化,然后,再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1] 二、加强教学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学创新是实现深度融合的指导思想,教学创新内容及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教学手段创新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要求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必然要求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我们可以建立学习平台,学习平台是实现深度融合的载体,是有支持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载体;是师生交流、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的平台,更是全校师生员工体验大学生活,共享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活幸福感的精神家园。[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