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文献综述

自2001年11月,经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试点组建的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分别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纷纷改制,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原来的农村信用社通过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从而改制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立农村商业银行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培育健康、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推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进行分析,学术界并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2]:

林毅夫(2000)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在一些农村地区观察到的信贷短缺可能是由于区域的不平衡,缺乏资金的横向流动、对机构农业信贷的总体限制以及非正式信贷市场发育不足造成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性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韩俊(2003)通过对农村金融体制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应在于,一是彻底解决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所有权不清晰,法人治理机构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二是通过加强对金融中介的监管、放松利率管制等措施,创造一个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有利环境;三是重新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建立一个更完善更有活力的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三农”、社区和中小企业。这些地区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辅助中小企业,客户的素质普遍偏低,经营产品的波动也比较大,不确定性比较大,具有它的特殊性。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银行界新生事物,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充分,主要集中在发展道路和经营模式上。对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陆建生(2004)提出了农村商业银行应该跨区域发展的观点。由于农商行自身经营地域范围较小,当地产业的单一化,使得农商行面临着较大的行业风险,只有通过跨区域经营,才能有效的分散风险。谈俊请(2006)对苏南多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采用SWOT模型分析了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指出农信社改革并未彻底解决法人治理结构等问题。张丽云(2007)探索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分析其面临的各种困境,认为提高农商行核心竞争力是深化和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李晓建(2009)年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出现了市场定位不明晰的问题,逐渐减弱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在业务幵展方面也缺乏创新,不能有效的满足三农的金融需求,同时仍存在着产权改革不彻底等制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3]。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处于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地位,它一方面与宏观经济总量相关,另一方面联系着广大的微观经济主体。商业银行的性质使得其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抗风险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有了大幅加强,但是在风险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以及监管能力的研究。

二、关于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大批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中小企业风涌进入市场,而实际情况是中小企业大多寿命很短,除去自身管理问题,中小企业面临资本市场融资困难的局面一直都未得到改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新兴股份制改造后的银行群体,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了视野,但是从农村商业银行角度,如何才能在合理贷款的同时合理规避风险,成为了很重要的命题。本部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分类与管理问题的研究。

1、国外文献综述

经济发达国家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研究比我国早许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关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问题,就因为麦克米伦缺口的提出而引起关注。接着,国内外的学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信贷约束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专题探讨和研究。

《麦克米伦报告》是Maclnilian爵士在1931年提出来的,他指出,中小企业即使能从金融机构中获得有担保的长期资金,但其仍然短缺长期资本,单靠投资人在创业初期投入的资金,已经远远达不到经营的需要,如果企业又无法通过公开途径融得资金,这种企业的短缺就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后来这种金融制度中存在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壁垒现象就被称为“麦克米伦缺口”,许多学者认为问题的主要根源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或渠道太少、市场失灵或存在高度的非自然垄断,导致无法进行融资,以致金融缺口的产生[4]。

20世纪70年代,Weston与Brigham提出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他们在理论指出,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普遍存在金融成长周期。企业的融资需求及选择会随着业绩和信息透明度的变化、经营记录发生改变。周期理论只是对企业融资路径进行了一般描述,由于企业的规模、年龄和信息不透明程度等并不是完全相关,所以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小企业。

1994年,国外学者Banerjee等人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能够节约信息成本,具相对的信息优势。在信息优势相关理论中,这些学者提出了“共同监督”和“长期互动”两种假说:“共同监督”假说认为,即使中小金融机构因为不能了解中小企业的信用、经营、财务等状况,无法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的监督和制约,但是,在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这些中小企业因为具有共同利益,会自动自发的进行相互监督,而这种自动自发的相互监督会比来自银行方面的监督更加有效,同时监督的力度也会更大;“长期互动”假说认为,多数中小金融机构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应当专门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在双方长期的金融业务合作过程中,中小金融机构会逐渐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信用状况等金融机构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互动式的合作过程中,会有效地以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1981年,斯蒂格利茨和韦兹提出了信贷配给理论,该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更加难于获得信贷支持的原因。因为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特点较为突出,容易导致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上缺乏可用于抵押担保的优质资产,经营风险较大型企业风险大,信誉度也较低,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非常谨慎。因此,银行优先把信贷资源配置给信誉程度高、风险程度低的大型企业,甚至把大型企业的利率降低到均衡利率水平以下,从而限制那些资信度低、风险偏好程度高的中小企业借款。因此,较大型企业而言,在银行信贷配给中,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美国学者Berl in和Mester (1997)指出,银行要想解决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

称问题,需要在和企业在业务合作的过程中,建立一种保持长期联系沟通的“特殊关系”。因此,根据这种关系的特征,他们将商业银行的借贷划分为关系型借贷和交易型借贷两种,其中

关系型借贷灵活结合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将难以规范和提供的财务报表、税务报表、资产证明等银行这样需要的“硬质信息”,有效转化为一些便于获取和传递的“软质信息”,从而改善中小企业先天不利的贷款条件,弥补因无法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造成的信贷缺口,这种关系型借贷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001年,尼尔.格雷戈里,斯托伊安.塔涅夫在解决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中指出,民营

企业融资只要依靠自身来解决,要引入民营产权,要加强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通过这些措施

来强化银行的利润动机是发展中小企业信贷的关键步骤。

由此可见,国外对中小企业信贷研究的成果很是丰硕,国外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控制上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我国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2、国内文献综述

高正平(2004)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然表面上反映的是融资渠道狭窄,但从深

层次来看,这与信息不对称强相关的诸多因素都有关系。

奕谨崇和于学花(2005)认为,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带来了其信贷资源配给不足,信贷配给既要受到在市场约束下的信贷配给的制约,又要受到传统计划、惯性作用、经济体制约束的信贷配给的制约,在“双重信贷配给”的制约下,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过度介入、信息不对称和内生融资约束。

顾雁峰(2006)对欧洲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策略研究进行了介绍,总结得出其业务流程三查紧扣、风险防范流程电子化等值的借鉴的经验。

黄臻(2006)指出“太过分强调直接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只是在理论上追求完美而无视实践上的紧迫性”。他认为,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的企业融资应该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应当是当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以后。

胡红业(2010)在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的分析中指出: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的借款企业数量众多,企业所在行业和地区范围大,因而中小企业信贷更加分散。同时中小企业经营信息严重不对称、抵质押物缺乏、企业管理落后,所以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更高,并要付出大量企业甄别和贷款管理成本。但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贷款的议价能力比较强,贷款利率往往大幅向上浮动,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收益[5]。

胡亚萍、赵海香(2007)在总结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难点与对策的时候提及,当前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特点主要呈现为需求额度小、时效性强、期限短、对利率因素不敏感、需求品种多样化等特点。他们认为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商业银行尚未完全建立起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制度和政策;其次,运营和管理成本较高,承担高风险的可能性较大;最后,对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信贷人员缺乏积极性,阻碍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

何国勇(2008)认为我国银行业在防控信贷风险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包括信贷政策不稳定、政府干预业务、贷后管理薄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全内控制度、设立风险防范基金等应对这些信贷风险的策略。王群(2008)认为商业银行要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就必须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特别是风险分类管理,化解金融风险,这是与金融风险存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始终相

一致的[6]。

林跃武、许大庆(2010)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八大信贷风险,其中涉及项目贷款、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以及中小企业贷款等八个方面的信贷風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郭毅飞(2010)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建立独立产权制度、强化内控建设的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在中小企业的信贷特点、信用等级的评定、信贷风险的成因及管理、规范化操作流程的完善等方面上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也总结出了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和具体实施措施以供国内银行借鉴。但在某些问题上诸如如何预防新的不良贷款的发生、如何量化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如何解决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等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普遍接受的标准信用评级理论,这需要今后更深入的研究。

三、关于风险控制方法综述

要合理的进行风险控制,必须有一套完整的风险度量手段。风险控制随着风险度量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起来。20世纪70年代以前,信贷风险的度量主要依靠各种财务报表提供的静态数据以及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对信贷风险进行相对主观的或定性的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全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银行业普遍开始注重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提出了信用风险的权数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银行业形成了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信用评分方法和神经网络分析法。

1、国外文献综述[7]

自19世纪末美国引入了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后,欧洲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开展了对企业的财务指标统计和评价工作,并逐渐形成多种企业信用评估模型,并在不同领域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VAR (风险价值法)模型以企业信用变化对贷款的影响进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估价,计算出了在概率给定情况下银行投资组合价值在下一阶段最多可"能的损失值;Credir Risk-模型运用保险精算理念,以每笔贷款的违约概率和给定违约概率下的损失为基础.对含有大量中小规模的贷款进行组合信用风险分析。

模糊数学、AHP法是综合对企业的战略定位、日常经营管理水平、过往信誉度、产品和市场前景、财务数据等进行的综合分拆,建立模型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联机分析挖掘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主要是将数学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大量的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从而建立企业评估模型。

贷款担保理论针对信用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大企业具有“硬信息”特征,而小企业拥有的更多的是“软信息”,小企业信贷融资更多是关系贷款,故银行对小企业应加大信贷风险的控制。

乔埃尔贝西斯(2001)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代理论与方法》著作中,对风险管理与风险资本的关系、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与绩效考核等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安东尼(2001)在《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一书中,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量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传统的专家评分法、信用评级,现代的KMV法、VAR法;爱德华爱特曼、约翰考埃特(2001)等对信用风险管理演进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信用风险评价方

法的发展轨迹:定性评估——财务指标模型——综合模型。

最为流行的四种现代信贷风险度量非指标模型分别为:J.P摩根银行开发的基于借款企业等级转移的CreditMetricS模型,穆迪公司开发的基于借款企业权益变动的KMV模型,瑞士信贷银行金融产品部开发的基于保险精算学原理的CreditRisk十模型,以及麦肯锡公司开发的基于宏观经济变量对企业违约概率影响的CrediPortfoliView模型。

2、国内文献综述

周小川(1999)介绍了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并提出包括债转股等解决企业债务为先导的银企债务重组方案[8];郑耀东等(1998)探讨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法在防范信贷风险中的作用[9];庄新田等(2001)从企业破产的深层次角度,对企业破产风险状态识别和破产概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生存函数的信贷风险控制模型[10]。冉赛光等(2002)对以法律控制信贷风险进行了探讨,强调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加强法律控制的必要性[11]。梁琪和黄骊皎(2002)从风险识别、组合量化度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入手,对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体系进行了研究[12]。蒋放鸣(2003)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落后产生信贷风险的内在机理,并从风险文化、风险监控模式、风险监控流程、风险度量和风险转移五个方面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13]。柯孔林等(2003)把银行的事前筛选和事后审查活动结合起来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两种行为的相互关系和它们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的作用[14]。张国容(2003)指出我国在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银企信息不对称、内部信用评级和风险量化管理的落后以及风险预警体系的不完善[15]。张守军(2005)从管理性监管和内控文化、风险认定与评估、控制行为与职责分工、信息与交流、监督行为与修正缺陷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基层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内控制度上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信贷内控制度、加强银行监管的意见[16].刘文辉和徐敏辉(2007)对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规避信贷风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过健全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疏通银行信息渠道、提高银行信息识别能力、建立有效的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与个人的信用等级制度和完善社会信用及法制环境等措施。

四、文献评述

通过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笔者发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这个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很丰硕了,但是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文献是少之又少。李蒲秋(2009)研究发现,当前一些地方商业银行为了加快本行发展,不断扩大信贷规模,而忽视了信贷风险。受财政部委托,湖北专员办在X 地XX 商业银行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发现,该行在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管理工作方面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安丽娟(2010)从贷款发放对象贷款发放贷款回收分析信贷风险产生原因,得出农商行要彻底杜绝和消除不良贷款实际上市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农商行能够从形成信贷风险的原因入手,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则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预防不良贷款的产生[17]

陈登程(2009)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进行了研究,发现信贷风险直接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供给。在探讨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对策。

赵建军(2007)从实践工作的角度对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根

据农村商业银行本身的特点,首先详细分析了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成因,既有与其它商业银行类似的共同外部原因,如信用环境差、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建设迟缓等,更多的是来源于自身的内部原因:基础较差、实力薄弱、政策约束多、营观念偏颇、行政干预严重、员工素质低下等等。然后结合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具体信贷操作实践,深入研究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也是按照“三查”制度在执行,即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如果能真正将工作内容贯彻下去,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将大大降低。而事实上,有许多条件限制农村商业银行无法完全按要求开展信贷管理工作,如行长负责制下的信贷管理工作缺乏独立性、农村商业银行落后的信贷管理手段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信贷风险管理的需要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对策与建议:改革组织架构,将信贷风险管理独立于行长领导之外;引入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技术;通过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的实施,引导实际操作部门重视信贷管理工作等。希望能帮助农村商业银行真正解决实际信贷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境,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快速地发展[18]。

薛峰和张瑞(2009)觉得农商行在发展过程中有帮助我国三农事业发展的任务,但自身又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说风险控制是农商行要取得长远发展的必要措施,农商行要从银监会的险管理规章里面充分学习,充分进行探讨,要建立风险管理体制,对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要把资产质量作为银行安全最后的一道防线[19]。

综上所述,我们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1)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2)缺乏完善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3)信贷风险控制文化的缺位。本文将以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为例,以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为切入点,全面系统的研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问题,以期为将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特别是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20]。

参考文献

[1] 叶艳.浅谈改制后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控制[J].财政金融. 2011(05)

[2]陈春鸿.体制机制创新改善金融服务的内在驱动力[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4,(02).

[3] 徐鹏.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实证分析[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4]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策略研究_张效英[D]山东:山东大学,2012

[5]胡红业:中小企业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 [J].金融研究.2007(10)

[6] 张谊成.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D] .河南:郑州大学.2010

[7]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_刘亚蕾[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8]周小川.重建与再生一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9]郑耀东.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分类改革研究[J].财贸经济,1998(7)

[10]庄新田,黄小原.银行信贷风险的测量域控制[l].信息与控制,2001,30(6)

[11]冉赛光,冯晓光.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法律控制[J].法学评论.2002

[12]梁琪,黄鹏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探索[J].南开经济研究,2002(6):61一65

[13]蒋放鸣.现代商业银行全面信贷风险研究[Jl.系统工程,2003,21(5)

[14]柯孔林,董颖颖,薛锋.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的事前筛选与事后审查分析[J].当代财经,2003(2):62一64

[15]张国容.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锄的思考[J],新金融,2003(4):17一19

[16]张守军.对信贷内控制度有效性的思考汇J].武汉金融,2005(8):47一48

[17] 魏滔.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18] 安丽娟.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初探[J].中国商界2010(01)

[19] 薛峰,张瑞. 村镇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优化作用初探[J]. 河北农业科学. 2009(5):25-27

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8484720.html, 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文献综述 作者:余峰 来源:《大经贸》2016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信用风险问题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和现代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研究几个方面对当前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最后对国内外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文献综述 一、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 信用风险(Credit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很多学者分别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定义信用风险。他们认为,狭义的信用风险一般是指信贷风险,而广义的则是指因债务人的违约而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其中包括在资产业务中因债务人没有及时偿还所借贷款而导致资产质量变换,负债业务中客户大规模提前支取导致挤兑从而加剧支付的难度等。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金融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三大类。麦肯锡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风险60%来自信用风险,其余40%来自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前银 监会主席刘明康也认为,信用风险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也是最大的风险之一。 二、传统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有信贷决策的“6C”模型和信用评分模型等。“6C”模型是指由有关专家根据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等六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和综合还款能力,决定是否最终发放贷款。运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专家用在“6C”上的权重有可能以借款人的不同而变化,专家难以确定共同要遵循的标准,造成评估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一致性。 而信用评分模型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对借款企业实施信用评分,并将总分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低于该值的企业被归入不发放贷款的企业行列。信用评分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爱德华·阿尔特曼(Altman)1968年对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企业进行观察,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的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Zeta”判别分析模型。将Z值的大小同衡量标准相比,可以区分破产公司和非破产公司。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及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X与对策分析 目录 摘要.............................................................................................I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隐患的主要表现 (1) (一)信贷风险削弱了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 (1) (二) 削弱了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 (1) (三)违规经营、违章操作造成信贷资产损失 (2)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2) (一)社会因素 (2) (二)企业因素 (3) (三)银行因素 (3)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策分析 (4) (一)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4) (二)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4) (三)完善经营人员激励机制 (5) (四) 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 (5) (五)完善对信贷企业的制度建设 (7) (六) 完善国家有关法制建设,加强与政府的沟通 (8) 参考文献 (10)

【论文摘要】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隐患的主要表现来分析其原因,从而制定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分析。【关键词】信贷风险不良资产信贷资产商业银行管理成因分析【Abstract】Credit ris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facing the state-owned mercial banks, is the main obstacle for state-owned mercial banks to establish a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for 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to analyze the reasons, so as to formulate a strategy analysis of credit risk of mercial banks. 【Key Words】Credit risk;Non-performing asset;Credit assets;mercial bank management;genetic analysis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doc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 世界上较早从事竞争力研究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 , 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IMD)。WEF和IIMD是从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研究竞争力的, 并于 20世纪 80年代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国家国际竞争力评估体系。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国内学者在学习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对企业竞争力也展开了系统研究。其中以金碚(2003)的成果较有代表性。金碚指出: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而理论界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还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对其研究的学者们各存己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焦瑾璞(2001)指出,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 朱新国和唐正科(2002)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及银行家合理的运用银行内外资源,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市场营销,提供市场和客户所需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和客户,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能力。 张新宇(2004)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其充分利用包括外部环境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综合竞争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彭晓寒(2005)认为:(1)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重要性。其对企业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我国对外贸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2)我国金融业的自身改革与发展方向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必要性。(3)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形势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紧迫性。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1.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对商业竞争力的评测主要有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设计的评价指标及其评测、标准普尔评价方法、《银行家》等杂志的银行排名。

中小企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正文 宁波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制度经济学分析及融资策略优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 刘卫柏(2005)通过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提出了美国企业融资对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经济的启示。其中包括: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拓展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重新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组织体系、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 杜锦兴(2006)提出拓宽融资渠道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杨思波,钟闺陈(2007)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认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在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内外兼修”。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内强素质,进一步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增强诚信观念,树立良好的形象等,另一方面,政府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充分发展引导和服务职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郁阳秋,黄伟(2008)认为中小企业对于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加就业、鼓励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传统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融资需要。产业投资基金的出现,可以从风险投资、并购、担保和公益投资四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帮助,不失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新工具。 倪杰,马凯(2008)认为融资制度变迁主体分为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行动团体的划分有利于对其责任的划分,要采取正确的行动必须对主体有明确的角色界定。 吴国栋(2003)提出融资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融资效率的这种不确定性和受多因素影响的特点,通过实例分析,给出了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价房地产企业融资效率的一般方法。 张维,钮元新,熊熊(2008)依据行为主体在中小企业投资和融资中的风险偏好及风险管理功能,文章界定了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成,构造了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研究了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评估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改进。 甘红莲(2006),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策略影响因素通过调研问卷和统计分析进行实证研究,从而获得了促进企业融资的策略。 高霁阳(2003)通过对江苏、山东两省八十家中小型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普遍存在融资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有:国有商业银行在机制、成本等方面与中小企业不对称,难以提供有力支持;金融市场功能不健全;风险投资运作有障碍;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经营风险较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调研数据的分析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各类民间金融机构;完善货币与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全国及地方性信用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与保护,提高企业素质。 张建宗,张茜,高伯文(2004)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其中包括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完善投资渠道、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陈丹红(2006)从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融资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占比高,信贷资产质量差,且信贷风险有加大的趋势。主要有内外两部分的因素,外部因素是:政府的行政干预使银行信贷风险不断累积,社会信用的缺失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制约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内部因素: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制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完善,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造成的银行信贷风险的加大等。 陈宏,2010年在《会计之友》中发表《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他认为今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投放行业较集中、缺乏不同等级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能力,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就需要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朱平安,王元月,潘永华2005年在《商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中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从其开发、建设、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银行贷款脱不开关系。银行为了争夺客户,放松贷款条件,甚至违规操作,房地产风险逐渐暴露。且近年来,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忠诚度逐渐下降,导致房地产信贷风险产生。 王磊,2006年在《金融论苑》发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他发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个人信贷风险和隐患还是很大。主要表现在征信系统、银行管理、相关法律不健全等原因。 王思,2010年2月在《商场现代化》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中说,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2005年后纷纷在内控制度上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内控方面任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原因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或者实施有效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信贷风险内部控制 缺乏独立性等。 徐杰,2004年在《商业银行》发表了《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因素分析》,我国当前银行信贷在总体发展趋势大致合理的情况下,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他觉得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存在结构型风险,贷款对象过于集中,且侧重于中长期贷款,且票据市场不规范,高增长的票据贴现风险不断积聚。且大多银行现行网上识别机制,给了不法分子伪造难以识别的假票据,给银行带来了不少的损失。 另外,2008年7月,媒体报道“雷智超特大贷款诈骗案”。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瑞北支行被骗贷金额高达8500万元,贵阳市商业银行瑞丰支行和贵阳市白云区信用联社涉案金额分别为6000万元和2000万元;2009年4月,上海大型国有企业上海广电集团深陷亏损泥潭,直接牵涉至少8家银行的大额贷款安全。以上案例,都是由信贷风险管理不力而导致的。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基本的金融风险。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准确度量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工作,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0709级金融学学号:070962883370011学习中心:庆阳财校姓名:段建梅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论文提纲: 一、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次贷危机的警示 三、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1、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 3、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4、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5、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 参考文献: [ 1 ]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 J ]. 人民论坛,2007, (17) : 32 - 33. [ 2 ]付敏.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4) : 75 - 79. [ 3 ] [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 方文等译. 改进银行监管[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徐孟洲,徐阳光. 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 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6 - 3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资金密不可分,银行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公司,风险管理是行业中永恒的话题。本文以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观察和调查法对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调查。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影响信贷业务的主要因素,结合信贷业务管理理论和当前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环境,为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提供一套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和一套全面控制管理银行风险的衡量标准、制度和技术方法要求,旨在对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太发达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策略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巴塞尔新协议,信贷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pital, and banking industry provides a sustained impetus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special company operating monetary capital, risk management is an eternal topic in th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Hang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using the observation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angchun.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redit business, combines the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theory with the current credit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Changchun rural commercial bank, and provides a set of new idea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a set of measurement standards, systems and technical method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Bank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of Hang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aiming at the credit risk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with underdeveloped insurance management provide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Rural commercial banks, Basel II, credit risk management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开题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开题报告

————————————————————————————————作者:————————————————————————————————日期: 2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学生姓名: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2011年12 月25 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信贷质量的好坏对银行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商业银行要发展,必然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我国创新业务尚缺的今天,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主要以来传统的信贷业务来实现。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是当前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 马莉,2003年在《当代财经》上发表《国有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治理》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占比高,信贷资产质量差,且信贷风险有加大的趋势。主要有内外两部分的因素,外部因素是:政府的行政干预使银行信贷风险不断累积,社会信用的缺失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制约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内部因素: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制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完善,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造成的银行信贷风险的加大等。 陈宏,2010年在《会计之友》中发表《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他认为今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投放行业较集中、缺乏不同等级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能力,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就需要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朱平安,王元月,潘永华2005年在《商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中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从其开发、建设、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银行贷款脱不开关系。银行为了争夺客户,放松贷款条件,甚至违规操作,房地产风险逐渐暴露。且近年来,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忠诚度逐渐下降,导致房地产信贷风险产生。 王磊,2006年在《金融论苑》发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他发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个人信贷风险和隐患还是很大。主要表现在征信系统、银行管理、相关法律不健全等原因。 王思,2010年2月在《商场现代化》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中说,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2005年后纷纷在内控制度上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内控方面任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原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专业金融学 2010年6月1日

摘要 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注和棘手的问题。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且面临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在经营中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降低;零首付或假首付情况下的断供风险频繁发生;个人住房贷款的成数普遍偏高等问题。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将受到更多的国际国内因素冲击,承受更多的内外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突出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大,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 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 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是否能很好的处理信贷风险,关系到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但只要各家商业银行树立稳健经营理念,坚持"三性"有机统一;构筑以人为本工程,健全贷款责任制度;实施客户授信管理,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促使质量关口前移,将很好的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和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防范措施 I

Abstract The credit risk is always a banking industry, and even the entire financial industry most main risk form, is the financial organ and the Supervisory department guard and the control main object and the central content. and the credit risk brought by credit operation is always the toughest issue for commercial banks and attracts most attention. Along with international money market's unceasing development, specially in 2008 the American loan crisis's eruption, cause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faced with the bigger service pressure, simultaneously the credit risk also even more increased. The credit operation is the Commercial bank most main asset operation, certainly faces the most main risk is also the credit risk, whether can the very good processing credit risk, relate Commercial bank's long-term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profit and minimize the risk, commercial bank should analyze the credit level and the repaying capability of customers on the basis of customer’s history credit data before lending money. Each commercial bank has tried to find a superior technology to evaluate the customer’s credit level instead of traditional manual calculation for a long time, but the result was far from satisfaction. As it can provide commercial bank with an objective, accurate evalu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hange the method of credit risk analysis from qualitative mode to quantitative mode, achieve rigorous control of non-performing loans, and raise the credit decision level, the technology of data min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and favorite tool for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risk analysis field. This article the reason which from credit risk's concept, the characteristic, the type and produces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makes the detailed elaboration and the explanation to the credit risk, and after distinguishing and determined that the credit risk, the establishment effectiv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strengthened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the circumvention, strengthened makes loans fund aspects and so on monitoring to propose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control's specific measures, how to will melt the current risk, the guard the risk to have the important theory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future. Key word: commercial bank;credit risk;precautions II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历史、现状与成因分析 王斐 (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信贷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信贷和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由此,信贷风险也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取得显著的工作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突出和信贷管理机制弊端显著,现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贷风险历史现状成因分析 作者简介: 王斐,男,1979年7月16日,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现任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财务部长。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从风险管理手段变迁的视角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历了限额管理、风险计量与分析、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以及积极的资产组合管理阶段。 1.限额管理阶段 限额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风险测量技术并不成熟,因此,风险限额是一个固定数值,该数值一般由信贷专家根据市场和企业情况,通过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来设定,如“5C”法、“5P”法等1。 2.风险计量与分析阶段 随着风险测量技术的发展,在限额管理的基础上,风险管理迈入了风险计量与分析阶段。在此阶段中,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给出各项信贷业务风险的定量值,在此基础上控制风险。 3.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阶段 风险管理的更高阶段是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管理。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商业银行逐步建立注重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管理文化,让这种管理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和日 1“5C”要素分析法主要集中从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5P”要素分析法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rospect)。

商业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1]陈晓莉,杨杨.汇率变动对银行业经营绩效的影响[J].金融 论坛,xx,(11):22-28 [2]陈建斌,龙翠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研究[J].当代经济 管理,xx,(5):99-104 [3]刘少波,贺庆春.货币错配下的央行行为选择:一个多重均 衡模型[J].财经研究,xx,(6):4-13 [4]陈建波.中国货币错配的非对称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xx,(8):19-21 [5]葛艳丽,刘颖.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金融 经济,xx,(6):39-40 [6]贺庆春,宋健.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绎济研究,xx,(2):127-136 [7]陈守东,谷家奎.我国境内银行货币错配比较研究--基于人 民币汇率变化不确定性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xx,(9):1-11 [8]乔海曙,李远航.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研 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xx,(11):16-22 [9]谭本艳,周先平.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徵观效应--基于制造业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J].财贸研究 [10]陈晓莉.本币升值冲击与银行业危机:一个基于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xx,(7):36-95

[11]陈文玲.论实物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从崭新的视角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J].管理世界(月刊),1998,(6):33-42 [12]陈守东,谷家奎.中国货币错配程度综合度量及影响因素实证检验[J].制度经济学研究,xx,C1):48-71 [13]唐伟霞,朱超.货币错配与净值损失:银行部门的经验证据[J].上海金融,xx,(8):40-45 参考文献二 [1]谷冰茹、刘春:《企业或有负债的分析与建议》,《中国市场》,xx年01期。 [2]连平:《21世纪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xx年版。 [3]伍德里奇:《横截面与面板数据的经济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4]艾迪。凯德:《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xx年版。 [5]朱巧:《多元化经营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xx年。 [6]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xx年版。 [7]高铁梅:《经典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商业银行无抵押贷款风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无抵押贷款风险问题研究 无抵押贷款,也叫作无担保贷款,具备信用贷款的所有特性和业务要求。我国自入世以来,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无抵押贷款作为新兴银行金融产品出现在国内市场。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要在这个市场上与外资银行竞相抗衡,则必须具备一套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因此对此种贷款潜在的风险隐患和防范措施研究着实必要。综观各国,发达国家的无抵押贷款业务无疑领先于我国,理论与创新性研究亦不在少数,对于开展此项业务不久的我国银行业,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国外先进经验都值得借鉴,并争取创新。 1 国外研究部分 由于国外无抵押贷款的的发展水平,研究相关内容的文献出现得较早,Charri. W 和R. Jagannathan(1993)在对商业银行的无抵押贷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时指出:美国各大商业银行通过对审批权限,审批制度进行量化处理,可以将贷款审批与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电子审批。对于那些特别符合条件,而且风险特别小的贷款业务,甚至可以实现自动化审批,以规避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原因导致的道德风险。 此后,James C. Van Horne和John M. Wachowicz Jr(2001)认为通过建立起完善的无抵押贷款风险控制的评估体系,不仅提高了业务管理效率,更有效地控制了由于商业银行管理人员业务管理素质与道德因素形成的不合理、不合法行为,遏制了最难以控制的“人为”的风险。Chatterjee等人(2002)通过建立一个具体化的模型反映了无抵押信贷中的破产内源性风险,并验证了一系列家庭贷款的现实问题。Millard Stephen 和Polenghi Marco(2004)基于隔夜银行无担保贷款与清算英镑支付体系的研究,认为支付系统的一次操作上的失误是处理结算这些无担保贷款过程中的重要风险。因为这种风险会导致结算银行无法清除与英国银行的盘中透支,导致结算银行损失利益。Fabrizio Perri(2008)对只使用具有价格竞争力的无抵押贷款投保来防范收入风险的家庭进行研究,得出无抵押信贷的使用不能在收入风险持续增加的情况下防范稳定的消费风险,且消费风险并不受收入风险的影响。Kartik Athreya, Xuan S.Tam和Eric R.Young(2008)指出无抵押贷款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债务已从1980年的2%上升到2005年的9%。Jose Divino, Edna Lima和Jaime Orrillo(2009)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无抵押贷款市场上利率如何影响违约的可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对策

目录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涵义及其特征 (3)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5) 三、中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之差异比较 (10)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14)

容摘要 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讨论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风险,并试图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众所周知,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而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心和棘手的问题。因为,信贷风险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还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手段、体制、控制制度等诸方面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异,管理权限过度集中,没有明确的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致使国商业银行尚未有效建立以风险防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存在的不良贷款还没有完全化解,新增风险不断出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以解决银行和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现象;必须坚持贷款的“三性”原则,合理安排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必须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考核机制和综合信用评级制度;进一步改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完善信贷风险防机制,培养健康正确的信贷文化,努力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信贷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最主要的盈利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而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心和棘手的问题。信贷业务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还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讨论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风险,并试图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涵义及其特征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涵义 目前在风险管理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是: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它包含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也有盈利的一面,狭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只有损失的一面,这正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也正是这种狭义的信贷风险。即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指银行贷款到期而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使银行信贷资产和收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