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效验方选

名医效验方选
名医效验方选

*外感发热良效验方:

银翘柴胡白虎汤:金银花、连翘、黄芩各15克、柴胡24克、生石膏(打碎)30克、知母、生甘草各10克。热重可加桑叶、菊花、葛根,咽喉痛加板兰根、元参、僵蚕,咳嗽加桑白皮、桔梗、瓜蒌、渴甚加竹叶、芦根。每日一剂,水煎分5次服.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经治感冒发热者无数,效果非常好,一般1—2剂愈。《医方拾遗》

荆防败毒散加味治风寒感冒:

荆芥、防风、苏叶、白前、杏仁、桔梗各10克、羌活、川芎各6克、生姜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或碾粉,每次6克开水冲服,每日3次。. 《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银翘散加味治风热感冒:金银花、板兰根各20克、连翘15克、桔梗、薄荷(后下)、杏仁、黄芩、牛蒡子、豆鼓、荆芥、防风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荆防银连汤治流感:荆芥、防风、苍术、白芷、黄芩、薄荷(后下)、生甘草各10克、金银花、连翘各20克、生地黄15克、川芎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乙肝专效方:

太子参、五味子、灵芝、甘草10克、柴胡、郁金、鳖甲各15克、茵陈、猪苓各20克、生地黄、薏苡仁各30克. 每曰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排毒、疏肝开郁。治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一般般连1—2个月,表面抗原可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肝炎诸症消失。方中太子参、生地黄、鳖甲益气护肝养阴。柴胡、郁金、丹参、白芍疏肝开郁、猪苓灵芝菌、甘草促肝细胞再生,茵陈、薏苡仁利湿排毒。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杀灭乙肝的病原体HBV, 乙肝携带者(即HBV表面抗原阳性),只要保持相对稳定,肝功能无异常的,都不要乱服药,以免增加肝脏负担,加重病情。《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 过敏性鼻炎:黄芪20克、苍术、白术各15克、防风、辜夷花、苍耳子、桂枝、益智仁各10克、麻黄3克、蝉蜕、五味子、生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益气固表、散寒通窍。一般连服20剂左右愈.《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黄一峰治鼻窦炎验方:

土藿香、苍耳子、辛荑、青木香、鱼脑石各15克、鹅不食萆9克。研粉,取少许用棉花包住塞鼻。《名中医病绝部招》

急性鼻窦炎:辜夷花、苍耳子、川芎、白芷、蔓荆子、菊花各10克、黄芩、连翘各15克、蒲公荚20克、生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清热解毒、宣通鼻窍,一般连服10

剂左右愈. 《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急、幔性鼻窦炎:金银花、蒲公荚、鱼腥草各20克、黄芩15克、辜夷花、苍耳子、川芎、白芷、桔梗、蒲荷(后下)各10克、黄芩15克、生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清热解毒、通窍排脓,一般连服20剂左右愈. 《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萎缩性臭炎:生地黄12克、玄参、麦冬各15克、石斛、辜夷花、苍耳子、川芎、白芷各10克、生甘草3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清热润噪、宣通鼻窍,一般连服20剂左右愈. 《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乌梅鼻痔散:乌梅肉(烘干)、枯矾各6克冰片1克。研粉,每天晚上用棉球蘸药粉塞鼻孔。连10余天愈. 《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热痹汤治痛风:土茯苓50克、萆解、黄柏、泽兰、车前子各20克、泽泻、知母各15克、忍冬藤、生地黄、薏苡仁、益母草各30克、稀莶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清热化湿、活血通鼻络,一般连服一个多月愈. 《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溶石排石汤

金钱草100克,海金砂(包),川牛膝、泽泻、赤芍,瞿麦,扁蓄各20克,生鸡内金、车前子、地龙、桃仁各15克、滑石粉(包)、王不留行各30克、琥珀、三棱,莪术、红花各10克。气虚者,可加黄芪30克、党参20克,肾气虚者可加菟丝子、补骨脂各10克,血尿加石苇10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治泌尿系各种结石疗效显著。一般直径小于1厘米内的结石,服药10余剂后,均可随小便排出,《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全竭治带状疱疹:

全竭30克,研粉分为10包,每天早晚各服1包。连服2剂痊愈.带状疱疹是特别疼痛的神经性皮肤病,全蝎止痛效果特好。《名中医治病绝招》

* 清肝解毒汤治带状包疹:

板兰根,生地黄各20克,龙胆草,黄苓,泽泻,延胡索各15克,柴胡,山栀子,生甘草各10克,薏苡仁,车前子(包)各30克,蜈蚣2条.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连服2周愈.要并用牛黄消炎片碾粉,白酒调糊涂擦特效. 或用雄黄10克,枯矾5克,冰片3克,蜈蚣5条.研粉,香油调糊涂,每天3_5次. 《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 治红眼病特效方:

胖大海用温水泡开,弃核,晚上睡前用眼罩外敷双眼,特效。一般第二天即愈。可并用桑菊消赤汤:桑叶、菊花、大青叶、生地黄、黄芩、山栀子、木贼、蝉蜕各10克、蒺藜、赤芍各15克、荆芥6克、生甘草5

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清热疏风解毒。《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治白癜风验方治白癜风验方

川芎10克,红花15克,密陀僧50克,硫磺30克,轻粉12克,冰片4克。研粉混匀,装瓶备用。取新鲜生姜一块,切成斜面,断面蘸药粉,用力搓擦患处,使局部有灼热感为度,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重者可连用2~3个疗程。张可堂《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疼痛一喝灵:特效风湿骨痛酒:

当归、防风。。。。。。。。。。。、土鳖虫、。。。。。。。。。全蝎各。。。。。。。。将药洗净捣碎,放入玻璃瓶或陶瓷容器内,加50多度的米酒。。。。。。,密封浸泡一个月以上,滤去药渣,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每次服20毫升左右,每日2次。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强筋壮骨、祛风止病,即喝即效。治疗受风寒引起的四肢麻木、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跌打扭伤等有奇效,无副作用。但不可过量服。陈东飚常用方

一抹“肿痛消”

疼痛一抹灵

名医治小儿鼻炎验方:

通鼻汤:辛夷,苍耳子,白芷,薄荷,白芍,黄芩各6克,黄芪,白术,连翘,白茅根、浙贝母各10克,防风,天花粉,桑白皮,路路通各6克,鱼腥草、薏苡仁各15克。桔梗,蝉蜕,甘草各3克。每日1剂,水浸泡30分钟,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煮约10~15分钟,煎2次,分2次服,10天为一个疗程。宣肺通鼻,疏风利窍,清热消肿。主治小儿各型慢性鼻炎及鼻窦炎、过敏性鼻炎。

治腰突灵验药酒方:

杜仲、制乳香、制没药、三七、土鳖虫、丹参各30克、血竭20克、红花10克、全蝎12克、蜈蚣两条、白花蛇2条。捣碎,用5斤米酒密闭浸泡15日。每日早晚各喝15毫升,连服一个月。

治腰突验方:

全蝎、炙鳖虫、炮山甲、乌梢蛇各60克,蜈蚣20条,上药共研末,每次服4克,每日服2次,黄酒送服效果更佳。舒筋活络,逐风搜邪,通痹镇痛。主治骨质增生、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配合内服“活络效灵丹”或“小活络丹”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敷方:

桂枝、川芎,三七、红花、香附,伸筋草各15克,当归、乳香、没药各12克,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土鳖虫各6克,秦九20克,赤芍、白芍,木瓜,骨碎补,威灵仙,海风

藤各30克。食盐3斤,白酒3~4两炒热敷腰部,每晚一次,一剂药用10~15日。切勿内服。

* 治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的外敷方:

大黄、独活、干姜、防风、荆芥、鸡血藤、威灵仙、透骨草、羌活、桂枝各30克,红花、桃仁、黑附子各3克。烘干研成粉末,放在铝盆里炒热,一边炒一边往里放白醋,以干湿适宜不淌水为宜,然后用白纱布包好,缚在患处,上面放塑料布,然后将热水袋放在上面保温,时间为40分钟,隔日一次,一剂药可用两次。另外可服专治腰间盘突出的特效药“姚氏通络活血胶囊”

*四神煎治鹤膝风(膝类节红肿疼):

生黄芪240克、石斛120克、川牛膝、远志各90克,加水10碗(约1000毫升)文火煎至2碗时,加金银花30克,煎为1碗(的150毫升)顿服,盖被使出汗,避风。数剂愈,神效。

《中医验方汇选》《验祉效方选萃》《名中医治病绝招》《偏方治大病》《家用特效方》《偏方奇效见闻录》《神奇药方》

*血余炭治血崩有特效:

血余炭每次1.5—3克,每日3次。每于月经来潮第二天开始,连服3—5天,血来多则多服,血止停服。血余炭止血散瘀,是治失血症的首选药,收集青年人头发制成的血余炭效果最好。每次月经来时如此服,其他一切药物及补品、补药都不要服。《名中医治病绝招》*治白发如神效方:治白发如神——让茯苓还你一头乌发

茯苓、何首乌各200克,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牛膝、补骨脂、黑芝麻各50克,蜂蜜适量。先把这些药材加水浸泡半个小时,然后用水煎两次,每次大约煎30分钟,然后去渣取汁,再用文火熬炼浓缩后加入蜂蜜,最后把它加热烧开至黏稠状态即可。每次10—20毫升用温开水冲服,每日两次。

*岳美中一味茯苓饮治秃发;一味药也能治发秃,绝招* (

茯苓500—1000克,研粉,每次6克白开水冲服,每2次,连服3个月后,会生新发《名中医治病绝招》

*治鹅掌风、灰指甲效方:

大枫子肉研碎、花椒、菟丝子各9克、明矾12克、皂荚、土槿皮各15克、风仙花15杂、加酸醋1斤浸泡1天后,把患手浸入药液8小时.开始浸泡起,七天内不能用碱水洗手。《名中医治病绝招》

*急、慢性兰尾炎验方:

白花蛇舌草60克、红藤、薏苡仁各50克、赤芍30克、蒲公英、败酱草、连翘各20克、桃仁、元胡、川楝子各15克、黄柏、木香各10克、芒硝(冲服)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清热解毒,化瘀通下。《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利湿解毒汤治丹参、治痛凤:

土茯苓、赤芍、薏苡仁各30克、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柏、川牛膝、车前草各20克、苍术、萆藓各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清热利湿,化瘀解毒。《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牛皮癣丸:

鸟梢蛇100克、蜈蚣30条、土茯苓、白癣皮各60克、生地黄、玄参、牡丹皮、丹参、蒲公荚各50克、露蜂房、紫草、赤芍、当归、防风、何首乌、白蒺藜、生甘草各30克。碾粉炼蜜丸重6克。每曰早晚各服2丸。连廒服3个月.养血润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专治银屑病。《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水火烫伤:

外用烫伤油膏:黄芩、黄柏、黄连、大黄、虎杖、山栀子、生地榆、生地黄、紫草各10克、苍术、白芨各5克,用芝麻油300毫浸泡3天,然后炸至药枯滤去药渣。白芷、儿茶、血竭各5克,五倍子、冰片各10克,共研粉,与药油混匀备用。

内服清热解毒汤:生地黄、金银花、、连翘、茯苓各20克、牡丹皮、麦冬各15克、石斛、苍术、泽泻各10克、黄连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骨折:

1、正骨麻药酒: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荜茇、蟾酥、冰片各10克、胡椒15克、细辛20克。碾粉瓶装密封备用。每用5克与白酒50毫升调和,涂擦患处,几分钟内即可止痛.开放牲损伤勿用,切不可内服!

2、外敷跌打损伤糊:三七、土鳖、白芨、香附各20克、红芘、血竭乳香、没药、姜黄、大黄、白芷各10克、五加皮、紫荆皮各15克、生栀子30克、冰片5克。碾粉备用。用黄酒调糊敷包扎2—3天换药1次,连敷2—3次可止痛。

3、内服特效接骨丹:三七15克、血竭、骨碎补、生麻黄各5克、土鳖、自然铜(醋缎)、乳香、没药、苏木、黄荆子各10克、西红花(草红花10克)、儿茶各3克、甜瓜子30克。烘干碾粉。每次6克,黄酒送服,每日2次《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外敷方治盆腔炎包块:

川椒、大茴香、降香末各12克、乳香、没药各9克,研粉,以面粉3匙,高梁酒少许调敷。并用热水袋温熨包块部位,每日2次,疗效极佳。《名中医经验撷》

白瘕风丸:

当归、何首乌、苍术各15克、白蒺藜、乌梢蛇各50克、丹参、白芍、黄芪各20克、川芎、灵芝、威灵仙、炙甘草各10克。打成细粉,炼蜜丸,重5克,每服1丸,每日3次,连3个月以上。《常见病中医效验方》

*顾伯华治白瘕风效方:

归脾汤加减:当归、川芎、丹参、生地、熟地、赤芍、白芍、党参、白术各9克、黄芪15克、煅自然铜12克、川桂枝、炙甘草各4克,每曰一剂,水煎分服,活血祛瘀、滋补肝肾、连4个月。《名中医经验撷》

*急性兰尾炎效方:

金银花、败酱草各30克当归、生山楂、香附、芒硝(冲服)各20克、川芎、牛膝、连翘、厚朴、大黄、木香各10克、每日1剂,水煎,红糖调服。清热泻毒。服后10余分钟会腹中雷呜,半小时后会连续泻下多次,随即腹痛减轻,感觉舒适。一般2剂即愈.

《杏林求索》

*治泌尿结石特效方;

三金灵仙汤:金钱草30克、鸡内金20克、海金砂、威灵仙、泽泻各15克、白芍18克、滑石12克、通草、木通各6克、生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后半小时可缓解疼痛,一般数剂可排石。

《杏林求索》

*风湿瘅痹酊:

生川乌、威灵仙、丹参、红花各30克、没药20克、血竭15克、捣碎,75%酒精500毫后浸泡10天后滤汁备用.外搽痛处,每曰3—5次,不可入口内服。活血祛风、温经去寒,通瘅止痛。治风湿痛痹、跌打损伤肿痛特效。《朱氏中医世家》

*灵辛祛痛酊:

威灵仙、冰片各20克、细辛、生草乌、洋金花、闹羊花子各10克、乳香、没药、血竭各6克. 捣碎。75%酒精800毫升浸泡10天后滤汁,冰片另用酒精200毫升浸泡.混合密封备用. 外搽痛处,片刻止痛,每曰3—5次,活血祛风,通瘅止痛、散瘀消肿。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诸痹疼痛、痈疽疔毒、跌打损伤皆效。不可入口内服。

《朱氏中医世家》

*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效方:

祛风克癣汤:蝉脱、乌梢蛇、苦参、地肤子、野菊花、赤芍、生甘草各10克、全蝎、黄连各6克、金银花30克、白癣皮15克、每曰一剂,水煎分服,搜风清热、祛湿解毒,连服10余剂可愈。并用乌梢蛇、乌梅、白癣皮各30克、生南星60克,白醋300毫升浸泡外搽.《朱氏中医世家》

*季德胜蛇药痛风:痛风发作中成药外敷(

季德胜蛇药片10片,捣碎末,用少许的白醋调成糊状,涂于纱布,外敷于关节肿痛处,再用胶布固定纱布,至少保留1小时,每天3次,连续3天。清热解毒、调畅气血、凉血消肿、通络止痛良效。

*痛风汤特效方:痛风汤特效处方(

土茯苓、萆薢、薏苡仁、车前子各30克、泽泻20克、威灵仙、苍术、山慈姑、胆星各15克、桃仁、红花、泽兰各10克。以土茯苓、威灵仙、萆薢三味为主药,有显著排尿酸作用。威灵仙辛散宣导,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对湿热性关节肿痛确有殊功。

*养生堂治腰突的外敷方:一套治疗跌打损伤、陈旧老伤、淤血... (

羌活、独活、当归、红花、川芎、生川乌、生草乌、桂枝、赤芍、或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寻骨风、元胡、儿茶、刘寄奴、杜仲、川断、牛膝、黄柏各30克,共研粗末,另加大青盐, 白酒各3两调匀分装两个布袋,放入锅中蒸30分钟,取出待温热敷患处。每天敷一次。一付药用15天。

活血止痛膏:

血竭、川芎各30克、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威灵仙、急性子、乳香、没药、元胡、天花粉、白及、明矾、儿茶、土鳖、地龙各20克、肉桂、丁香各15克、川椒10克、冰片5克。打成粉,蜂蜜调糊摊在钞纱布上敷患处,绷带固定,3—5日换1次. 治疗跌打损伤、关节炎肿痛、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疗效颇佳。

《医方拾遗》

*治疗跌打损伤神效方:

加味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柴胡各12克、生地黄、川芎、枳实杯牛膝、元胡各15克、赤芍、当归各24克、制乳香、制没药各9克、生甘草10克。大便干结者加酒大黄12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一般服1—2剂即可,愈人无数。用田七粉10克分3次冲服也有良效。《医方拾遗》

*治疗跌打损伤验方:一套治疗跌打损伤、陈旧老伤、淤血... (

内服药:三加皮、制乳香、制没药、桑寄生、自然铜、秦艽、独活、骨碎补、田七粉(分3次冲服)各10克、桃仁8克、制川乌4克(先煎20分钟)、生甘草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饭后服,一般服2—3剂即可。药力很猛,胃部不适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血液疾病和凝血功能不全者以及体质虚弱者慎用。

外敷药:红花、泽兰各6克、桃仁、狗脊、桂枝各10克、乳香、没药、制川乌、制草乌各12克、打成粉,用少许面粉、酒调和,蒸熟敷痛处,每剂药可连敷三个晚上,白天不用敷。有毒,不要敷伤口,不可内服。内服、外敷并用更佳,治疗跌打损伤、陈旧老伤、淤血不散特效。

*升麻葛根汤治颈椎间盘突出症:

葛根、白芍、赤芍、黄芪、桑枝、伸筋草各30克、升麻、姜黄各12克、制乳香6克、丹参20克、枸杞子15克、生甘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一般服10余剂愈。然后可服六味地黄丸善后。

《医方拾遗》

*桂枝葛根汤治肩周炎:

葛根、白芍、桑枝、老鹳草各30克、桂枝、秦艽、防风、威灵仙、羌活各15克、制川鸟6克(先煎半小时)、大枣、炙甘草各10克、生姜5片。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祛风散寒、舒筋止痛,治肩周炎、颈椎病隹效。《医方拾遗》

治腰椎痛、膝关节热敷方:

骨碎补、牛膝、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海桐皮、乳香、羌活各20克、独活、没药、红花、木瓜、大黄、川椒各15克、桑寄生、鸡血藤各30克、食盐、白酒100各克。粉碎,放在布袋子蒸沸10分钟后待温热敷一个小时,温通筋络。每天1次。每个药包可用5天,一般敷10次可见效。养生堂

颈椎病热敷方:

葛根30克、桑枝、当归、牛膝、片姜黄、川芎、桂枝、威灵仙、海桐皮各20克、红花、乳香、没药、川椒各15克、防风、防己各10克、食盐100克。粉碎,敷疼处每天1次。每个药包可用5天,温通筋脉。养生堂

*外感发热良效验方:

银翘柴胡白虎汤:金银花、连翘、黄芩各15克、柴胡24克、生石膏(打碎)30克、知母、生甘草各10克。热重可加桑叶、菊花、葛根,咽喉痛加板兰根、元参、僵蚕,咳嗽加桑白皮、桔梗、瓜蒌、渴甚加竹叶、芦根。每日一剂,水煎分5次服.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经治感冒发热者无数,效果非常好,一般1—2剂愈。《医方拾遗》

*音哑验方:蝉蜕30克、木蝴蝶20克.水煎代茶饮。《医方拾遗》

干咳妙方:

金银花、、瓜蒌、桔梗、枇杷叶、桑白皮各15克、蝉蜕、黄芩、浙贝母各10克、生甘草2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清热宣肺、化痰止咳,治干咳2剂愈.特效。

*急、慢性胆囊炎验方:

柴胡24克、黄芩、法半夏、党参、白芍、元胡、郁金各15克、枳实12克、川楝子9克、大枣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服.治急、慢性胆囊炎肋痛效果好。《医方拾遗》

*治青春痘良效方:

加味枇杷清肺饮:枇杷叶、桑白皮各15克、党参、黄柏、赤芍各12克、黄连9克、丹参、山楂、白花蛇舌草各30克、生甘草10克。水煎分两天温服。清肺热,治青春痘良效。可口服蛇胆川贝液善后。可并用美容水:庆大霉素20毫升、地塞米松、维生素B6各10毫升,加入甲硝唑100毫升中,用棉签蘸搽. 《医方拾遗》

*祖传小儿水痘秘方:祖传秘方:小儿水痘百治百愈渗湿解..

渗湿解毒汤:连翘、白鲜皮各15克,金银花、赤芍、丹皮各10克,生薏仁、大青叶各30克,薄荷、蝉蜕各5克。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三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混匀,分早晚两次服用。

治疗小儿水痘患者86例,100%治愈,多年未见复发。荐方人:王世斌

*痈疽疮疡验方:

金银花、野菊花各30克、鲜地丁120克、生甘草,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三剂愈,治热毒性疮痈良效。《医方拾遗》

*褥疮验方:

黄芪、红花各30克、白蔹20克、75%酒精500毫升浸泡7天后,去渣备用,外搽。《医方拾遗》

*扁平疣简易效验方:

地肤子15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约300毫升后去渣,加入白矾50克,溶化冷却瓶装备用,用棉签蘸药用力涂擦,每天5—6次,一般二周痊愈。治疗期间禁用化妆品。《医方拾遗》

*尖锐湿疣简易良方:

2.5%氟尿嘧啶注射液10毫升、加入利多卡因1毫升混匀。用棉签蘸取少许(不可过多)药液涂擦疣体表面,使之变白即可,不要涂到正常一皮肤上。每天只涂擦2次,一般一周痊愈。《医方拾遗》

*袁尊山治黄褐斑的良效验方:

疏肺散斑汤:防风、桔梗、百合、淡竹叶、木通、瓜蒌皮、法半夏、茺蔚子各10克、浙贝母、茯苓、夏枯草各15克、荷叶、蝉蜕、生甘草各6克。水煎分2天服,宣肺理气祛湿,治黄褐斑特效,一般连服一个月可愈。《新中医82.9》《医方拾遗》

*足癣验方:用广东顺德产的皮康霜外搽,效果较好。对于糜烂者可先用头痛粉10包,倒入温水中泡足,待干后搽皮康霜。《医方拾遗》

*手足脱皮特效验方:

金钱草、白芷、五倍子、苦参、当归、苍耳子各15克、狗脊30充.加水3000毫升,煎取2000毫升。浸泡患处10分钟,每天浸3次。每天1剂,1—2剂愈。愈后忌食辛辣和用碱水洗手。《医方拾遗》

五付中药即可排出肾结石:五付中药即可排出肾结石

熟地、海金砂各20克、金钱草、黄芪25克、桑枝60克、云苓、泽泻、川牛膝、山芋各12克、山药、车前子、杜仲、桑寄各生15克、丹皮、桔梗各10克、甘草5克。肾阳虚加附子10至15克、肉桂6至8克;肾阴虚加重熟地用量,另加黃精15克;湿热者加白茅根20至30克、虎杖15至20克、薏米30克、土茯苓20克;尿血者加茜草12克、三七粉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晩服。益肾排石。本人在多年的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结石多是和肾虚有关,桑枝化石效果好于其它药物。

*付济华烧烫伤奇效秘方:烧烫伤奇效秘方

生地榆50克、虎杖、紫草各30克、黄连、黄芩、大黄、白芨各20克。用芝麻油600毫升浸泡72小时,文火炸至枯黄,滤去药渣加入冰片5克、蜂蜡10克,即得烧伤油。再加石灰上清液500毫升混匀即可。取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经过临床反复验证,治烧烫伤疗效特别好。

* 治疗白癜风良效验方:自制治疗白癜风中药方,疗效迅速

当归、熟地、女贞子(打碎)、墨旱连、制首乌、杜仲、川芎、赤勺、僵蚕各15克、骨碎补20克、补骨脂、桑葚、白蒺藜、丹皮、葛根、乌梅各10克、黑豆30克、生地、甘草各6克、蝉蜕3克。每日一剂,文火水煎30分钟,煎煮三次,每次取200毫升,温服。一般服用40—60剂,效果迅速。时间太短药物作用不显著。服用10余剂后如果患处发红是正常现象,服用30余剂时患处变黑,可能脱一薄层皮。一般由于头面部接受日光多,效果最先出现变黑。一定要坚持服。此方平补气血肝肾去风,无毒副作用,长期服用同时对脱发、发白、发稀、发细、血虚、肾阴虚、肝阴血亏虚,也有很好疗效。同时配合患处晒太阳,效果更好。同时用:补骨脂50克(打碎)用百分之75的酒精适量没过药物2厘米,浸泡5--7天,用溶液少量外涂患处,每天3次。(要先用溶液少量涂一点,看看是否适应,如果不出现红疹或小水泡,就可以使用,如果不适应,可以用下个外用药:乌梅50克生姜50克浸泡于100毫升百分之95的酒精中,1-2周,过滤,使用滤出液,用力涂擦患处,每天3--4次,每次2--5分钟,最好白天用,配合光照效果才佳。

也可以用老中医朱良春的方法:蛇蜕50g,用水150ml煎汁,瓶贮,以棉球蘸药汁外搽白斑部,一日3~4次,坚持搽涂2~3月可以见效,因蛇蜕有祛风、通络、解毒之功。

说明:我是一名中医师,也是一位综合文化信息网、华严佛法网的忠实佛法学人,深感白癜风病人之痛苦,毕业9年来一直探索治疗此病的良方,曾研制过许多处方给病人内服外用,疗效一般。只好改变思路,此内服方是我综合我在河北医大西校区(原河北中医学院)的我们的教授治疗此病的思路和民间验方还有我在行医过程中有的病人自己找的偏方的思路而自创了一方,发现效果显著迅速,肯定,而且药物易寻,价格便宜,是一个救度众生的良方。

* 薛氏祖传白癜风秘方:图文:薛氏祖传白癜风秘方

蛇床子9克、密陀僧、苦参、白芷、硫黄、雄黄各6克、轻粉4克.研粉,醋调搽,每日2次.连1—2个月。经治17例,9例痊愈.

[转]郭中医家藏方---专治白癜风

苦参酊治白癜风:[转]苦参酊,治白癜风

“苦白酊”:苦参50克,丹参、当归尾各25克,川芎15克,防风20克等。拣去杂质、筛去泥土,再加工成碎如黄豆大的小块,用75%酒精500毫斤75%酒精密封浸泡1周后,过滤装入深色瓶中备用。每日3次外擦,7天为1疗程,连2—3个疗程。治疗20例均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病情轻者两周即获显效,病情重者月余病除。患者刘教师,女,35岁,手指发现有黄豆大小的白斑,前额等处有核桃大小的白斑,约有两月之余,奇痒难忍,倍感不适,经市有关医院皮肤科诊为“白癜风”。曾多次外用“白癜净”、中药煎剂外洗等方法治疗,疗效均不显著。后用“苦白酊”外3个疗程,一切症状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未见复发。来源:《中医杂志》1995年10期

* 银屑病(牛皮癣)秘方:银屑病(牛皮癣)秘方

银屑康复汤:土茯苓、菝葜各30克、白鲜皮18克、苦参、黄柏、金银花、连翘、拳参各9克、蝉蜕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2个月。清热解毒、祛湿止痒。治银屑病(牛皮癣)有特效。据说此方是一位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医生的祖传秘方,有一位牛皮癣患者,几经辗转才得到此方,治疗二个月,多年的牛皮癣完全康复,至今多年而未见复发。这位患者将此方视为珍宝,再三叮嘱切莫轻视,持方救人,造福一方。

*带状疱疹特效方:带状疱疹特效(转)

王不留行,紫草各50克,粉碎备用。每次用10克用香油调敷,一天两次。效果很好,当晚就不怎么痛了,睡了一觉就好,皮疹都已结痂。

*静脉曲张验方:外敷云南白药,能治静脉曲张(

云南白药适量,酒调糊敷患处,胶布固定,每24小时更换1次,干时宜滴酒保持温度,至局部肤色恢复正常,静脉隐退为止。一般用药3—10日即可见效。一女患者,34岁,下肢静脉曲张7年余,双下肢膝关节以下肤色略紫,多处静脉曲张虬结,按之硬。双下肢重胀、疼痛,行走困难,甚则不能站立。经多方治疗无效,敷药3次,肤色转正常,下肢重胀、疼痛及静脉曲张消失,随访1年未再复发。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症多例,疗效甚为满意。河北省迁安县中医院朱翠茹

论坛献方汇集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慈溪市人民医院林吉品院长查曲平胃散(希望加分)慢性萎缩性胃炎

焦山查20 神曲10 厚朴10(可易厚朴花6)陈皮10(有时可用青陈皮各6)清甘草6 阴虚加制玉竹10 石斛10纳差加炒二芽各20 灸鸡金10有小肠化加莪术20 蛇舌草

20 猫爪草30苍术一般改成白术,大便过稀用炒白术,大便不畅用生白术30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小肠化是指胃镜示有小肠化生(病理变化)的病人,苍术之所以改为白术,因为林师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苍术容易化燥生火

妊娠恶阻方

临床上妊娠恶阻很常见,我常用:化橘14、竹茹12、党参6、甘草4、姜半夏10、白术10、茯苓15、陈皮10、生姜4片、大枣10。正如版主所说,无需辩证疗效很好。

伤痛方:

大黄6、骨碎补10、没药6、当归尾10、赤芍15、红花6、自然铜2、炮山甲3、刘寄奴10、续断10、丝瓜络10 酒水各一碗煎分服。无论新久伤均适宜。

牙痛验方:

生地、熟地、元参、麦冬各15克、牛膝12克、知母10克、砂仁、附子各8克、黄柏5克、肉桂、细辛各4克、甘草3克、生石膏30克。牙痛多虚实夹杂,用此方基本不用加减屡试不爽.此方是玉女煎和三才封髓丹加减而成.银多患者都是经静滴抗菌素无效且痛疼剧烈情况下一剂而止痛.

虚火牙痛,口舌生疮:

生地30g、茯苓15g、泽泻15g、山药20g、山芋肉15g、丹皮10g、肉桂5g

胆囊炎验方:

柴胡,黄芩,半夏,郁金,枳壳,元胡,香附,生大黄(后入)各10克,木香12克,白芍15克。每曰1剂水煎分服。这是我实习时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主任宋景贵那抄的,据说来自天津南开医院。治疗气滞型胆囊炎,疗效确实特好,只要辨证准确,三付可愈。

治疗扁平疣:

香附木贼各等分煎水外擦

中医美容方

1.去皱膏用蜂蜜、白糖和牛奶各适量调为膏,每日早晨或晚上涂于面部,保留10~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去。经常使用可以减少或消除面部皱纹,并有润肤增白的作用。出处:《千金要方》

2.嫩肤去皱橘皮水橘皮内含多种维生素及有机酸,可用以营养滋润皮肤,有明显的抗皱作用。常用橘子皮浸水洗脸,美容效果很好。出处:民间验方

3.添容丸清初名医陈士锋应用古验方治疗粉刺效果很好。此方为轻粉、黄芩、白芷、白附子、防风各等量,共研为细末,用蜂蜜调好,做成丸子。每日洗脸后,用以擦面。本方也能治疗各种皮肤病,使容颜美好。出处;《石宝秘录》

4.菟丝子治面疮粉刺方茧丝子苗绞汁涂于患处,每日3~5次,连续涂抹至粉刺消失止。出处:《肘后方》

5.苦瓜除粉刺方苦瓜洗净挤汁加冰糖适量饮用。外用苦瓜汁擦患处。连用数日后,即可去除粉刺。出处:民间验方

6. 悦泽面容方取冬瓜仁250克,桃花2O0克,白杨树皮(去外面粗皮)100克,阴干研为细末,每日饭后服1克,日服3次。要想使脸面白一些可增加冬瓜仁剂量;要红一些则增加桃花剂量。据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介绍,服用3O天后颜面变白,50天后手足均白。另有一方,不用白杨树皮而用橘皮。出处;《肘后备急方》

7.天门冬美容方天门冬是常用中药,《本草纲目》云:“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白净,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还记载了诸多服食方法,其中有一方云:“用天门冬十斤,杏仁一斤,捣末,蜜渍。每服方寸匕。”用天门冬外敷,可起到“面黑令白”的作用。用天门冬晒干捣为未,同蜜捣作丸,每日用之洗面,使用不到1月后。皮肤就可变得洁白、细嫩。出处:《圣济总录》

8.鸡蛋清面膜用3牧鸡蛋放白酒中浸泡28天后,每晚取蛋清敷面,可使颜面变白如雪。此方简便易行,美容效果显著。出处:《普济方》

9. 牛奶护肤方牛奶是世界性营养保健饮料。在我国更有悠久的食用历史。牛奶内服、外用均有滋润皮肤的作用。民间传说一用牛奶洗澡可使皮肤细嫩,富有弹性。笔者不提倡

用牛奶洗澡,但可在洗脸或洗澡后用牛奶擦涂,10一20分钟后再洗去。

金菟排石汤治输尿管结石:

桑寄生20 川断20 牛七15 生地15 菟丝子15 木香10(后下) 桃仁

15 白花蛇舌草15 旱莲草15 北芪10 冬葵子15 海金沙20 生薏仁

20 车钱子15 金钱草15 青皮8 枳壳12 川朴15。先用5碗水煎成3碗水服,然后药渣用3碗水煎成2碗再服.目的是增加病人小便量,并且要嘱咐病人跳绳或者跑步,利于排石.非梗阻严重者一般3-5天可以排石. 此方尤其适用于输尿管下段小于10*10mm

形状较规则的结石,辨证为非实热证者。枳壳有舒张平滑肌的作用。这是我院一位主任医师的自创方,我也用过,很不错.

崩漏经验方:

茜根汤:桑寄生15 白芍15 茜根15 海螵蛸20 女贞子15 旱莲草

15 芥穗炭10 棕榈炭10 阿胶15(炀化) 生地20 麦冬15

这是我院老中医的经验方,用于妇女月经.恶露淋漓不尽,辨证属于肾阴不足之证.止血效果良好.

小儿出牙厌食方

银花6 连翘8 淡竹8 白薇6 蝉衣3 灯心草6 葛根10 谷芽6 麦芽6 钩藤6(后下)适用于小儿出牙烦热不安,厌食困倦,大便硬之证.此方我曾用于治疗我的小侄子,效果满意.这是我院老中医的经验方

我再贡献一方治疗中耳炎化脓特效方:

用猪苦胆一个,明矾适量,用火烤干碾成粉末,用吸管吹入患耳中.最多二至三次就好.

再献一方(昨天发的失去了,今天重发)

猪胎治疗小儿喘病

取猪胎或刚生下来尚未吸奶的猪仔一个,去毛及内脏后洗净、切碎、煮熟,加米粉及适量食盐再次煮熟成为糊状,l一2天内分次吃完。效果:经给6例小儿气喘病患者试用此法,全部有效,其中2例已观察24年无复发,其余4例均已观察2年亦末见复发。病例:徐x x,男性,患气喘病5年(发病作时阵发性喘息,气促,发绀,咳白色粘液痰、猫喘鸣音明显),于9岁时采用此法一次治愈,迄今已24年,末见复发。

水火烫伤:

大黄15 虎耳草10 黄柏10 地榆10 虎杖12 白及5 烘干碾细末过100目人冰片10 用香油20调糊清洗伤口后外用无须辨

证! 行医10年师传秘方,屡试不爽!主治浅深2度的

牙痛方:

大生地15克、生石膏30克、荆芥10克、防风15克、青皮10克、生甘草5克、丹皮15克。加减法;上正4牙痛属于心经,加川连15克、寸冬20克。上左3牙痛届胃经加白芷、川芎各9克。上左尽牙痛属胆经.加胆草12克、羌活9克。上右3牙痛属命门,加当归10克、羌活9克。上右尽牙痛属大肠,加川军10克、枳壳10克。下正4牙痛属肾经,加黄柏12克、知母10克。下左3牙痛属脾经,加白术10克、白芍12克。下左尽牙痛属肝经,加柴胡10克、栀子12克。下右3牙痛属小肠经,加木通13克、车前子13克。下右尽牙痛属肺经.加黄芩10克、桑白皮l 2克。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禁忌;辛辣、酒酪,鱼虾、羊肉等食物。法语:本方无论风火虫食痛照服即愈,如属虚火牙痛去生地加熟地黄。经临床应用确有特效。

慢性胃炎

健运麦谷芽汤(赵棻)

〔组成〕麦芽30克谷芽30克鸡内金15克山药15克党参10克甘草5克〔功能〕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主治〕慢性胃炎。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症应用。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佛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方解〕方中山药性平味甘,补脾气而益胃阴,合党参又能补气。内金甘平,运脾健胃,有以脏补脏之妙,非他药所能及。甘草引药入脾,再加麦谷二芽,共奏复元益气之妙。考麦谷二芽,多认为属于消积破滞之品,而怯用于内伤虚证,于是二药因此而用亦寡。大好良药,定效莫展,岂不可惜。实则二芽“开发胃气,宣五谷味”(《本草述》),其功用不在破,而在于开胃健脾,脾开胃健,则能运载药力,以达病所,而使药效发挥,功收倍盛。至于“化滞破积”乃脾胃功能得到开运的必然结果,亦二味功能之徐绪而已。再者二芽之丰功,古人亦早有说论,兹略举一二,以资借鉴。如缪仲淳谓:“此药具生化之性,政为脾胃要药”;王海藏谓:“胃所虚人,直取麦芽、神曲”,是皆不破积而轻视二芽。二芽性味平和,禀天地生发之气,开发脾胃而无升腾伤阴之弊。麦芽补脾,谷芽入胃;麦芽主升,谷芽主降,能使脾胃和合,升降有序。而用量特大者,欲使气机更加活泼。现代研究发现,二芽含有多种有益人体的酶与微量元素,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此亦类似元气在体内推动、激发功能的表现。

〔加减〕如伤风感冒加香苏饮合用;伤风咳嗽加三拗场合用;既腹胀满,大便塘薄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但无论成人、儿童,麦谷芽用量不宜减少。此方治慢性胃炎确实有效。另外,《施今墨对药》亦提过用麦芽与鸡内金治疗放化疗后的食欲不振。

治疗上感高热方

金银花15连翘15黄芩12枝子15生石膏30生地20元参20竹叶12柴胡8薏米20麦冬10甘草5三剂即可,疗效甚佳.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授--黄胜权教授的精练方.

斑秃:

熟地、首乌、肉苁蓉各15克,女贞子12克,桃仁、红花各9克,赤芍、川芎各6克,红枣7只、葱头3枚,生姜2片,米酒少许。麝香1克(分二次冲服),若无麝香可用白芷6

克入煎。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曾治三十多例经治不愈患者,均愈。一般需连续用药一至三月方收效。

安胎饮——防治流产卓效

党参20克,炙黄芪20克,焦白术12克,炙甘草3e,阿胶末6克,(烊化)砂仁3克(后下),续断10克,黄芩10克,菟丝子10克,桑寄生6克,糯米、苎麻各一撮为引。上药温水浸泡一刻,文火煎两刻后下砂仁,再煎一刻,滤出为头汁,放凉服下,静卧休息,切戒房事。二三汁,服、用法同上。:笔者数十年来临床运用本方保胎得心应手,疗效可靠。

糖尿病

湿浊困脾型路志正经验方藿朴夏苓汤加减。症见:头晕头重,胃脘痞满,纳呆腹胀,恶心欲吐,体胖身重,周身困乏,倦怠无力,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饭而饮水不多,便溏溲清,妇人带下。舌质淡,苔白或厚腻,脉濡缓。方药:藿香10 姜半夏10 猪茯苓各12 淡豆豉8 泽泻20 川厚朴15 生薏仁30 大腹皮30 槟榔10 此型糖尿病临床亦多见,本人试用多次,疗效确佳。

久咳

咳嗽日久不愈,咽痒机咳,辨证加减疗效不错,南沙参30 麦冬15 当归7 荆芥10 薄荷3 枇杷叶10 川贝10 杏仁10 甘草3

银地汤治血崩

血崩阴虚脉数洪,银地茅柏薇蒿同;芩断耦胶膘蛸发,热盛犀元竹茹功。我跟师的时候,一位80多岁的妇科中医的经验方,主治妇女阴虚血热之月经提前或经行不尽或少女青春期功血,有良效。一般的月经前期及经血过7日仍淋漓不尽的,我见他用:

银花15 生地15 白茅根30 焦黄柏10 白薇10 黄芩

10 川断10 耦节18 阿胶10 海鳔蛸15 元参

10 竹茹15 稍事加减,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用之亦很好。

腮腺炎处方;

板蓝根10一30,柴胡10一15,生石膏(打碎)15—20,葛根、天花粉、黄芩、连翘、牛蒡子、桔梗、升麻、甘草各5—10。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腮腺炎50余例,轻者1剂即愈,重者2剂愈。

急性泄泻常用方,

寒湿型,证见:水样便,处方:以胃苓汤加减行气利水、祛湿和胃。苍白术各15g 云苓30 g 猪苓30 g 泽泻30 g 肉桂6g 厚朴花9g 扁豆花30 g 苡米30g 佛手12 g 砂仁10 g 陈皮9 g 甘草6g 此属于水湿内停之泄泻。急性泄泻主要分为寒湿、湿热两型,都可以以胃苓汤加减,湿热泄泻加黄芩、公英、败酱草、椿根白皮等清热利湿。所谓利小便可以实大便,关键是使湿邪有出路,重在化湿、利湿、燥湿。胃苓汤中苍白术、茯苓、猪苓利水渗湿又可健脾,泽泻利水而不伤阴;肉桂温阳化气,助利小便。陈皮、厚朴行气祛湿。加扁豆、苡米、砂仁有和参苓白术散之义,共奏健脾渗湿止泻之功。临床常用,效果不错。

胆汁反流性的胃炎,

我喜欢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龙胆草加2——3g,不能用多,因为其性大苦大寒。处方:半夏8g 黄芩6 黄连5 大黄3 生地12 龙胆草3 柴胡6 甘草3为主方,随证加减。

==========================================================乳裂经验方

鹿角霜30G , 白芷30G, 研细拌蛋黄油涂患处,治疗哺乳期乳裂,效果100%.蛋黄油制法:取煮熟的蛋黄在铜锅内烧焦,即得蛋黄油.(忌铁).

传染性红眼病方

川连15克、当归l 5克、赤芍15克、大青叶30克、双花30克、菊花15克、石膏30克。上药置脸盆内,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钟。先熏后洗,日2次。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对传染性红眼病疗效良好。辛辣、鱼虾、酒酪等食物。

单味蒲公英治疗乳腺增生,乳痈等乳房疾病.

蒲公英10-20G泡水当茶喝,一日两次,连服数天. 效果非常好.

新加龙萸止汗汤

生龙牡各30山萸肉30首乌30枣仁20黄芪20金樱子15乌梅15本方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多汗盗汗均有良效,一般2付见效。曾试用多次,效果特佳。

三金排石汤

金钱草30 鸡内金15 海金沙20 (包煎)白矛根30 石韦30 栀子10 穿破石30 怀牛七25 滑石20 泽泻15 气虚者加黄芪

30 肾虚者加旱莲草15 女贞子15用于泌尿系结石,每天一剂,早上服为佳,服药一周,。

活血通脉散治疗痛经效果佳

当归、川芎、制乳香、制没药、红花、生蒲黄、川牛膝各10克,乌药、延胡素各12克,五灵脂、醋香附20克,沉香5克,血竭2克、桂枝5克、小茴香3克。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治疗时每次取60克,装入缝好的布袋内,置于小腹部,用胶布固定。布袋大小以上至脐上2cm,下至耻骨毛际,左右至两髂前上棘为宜。于月经前7天开始贴敷,3天更换一次,至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停用。本人运用活血通脉散治疗痛经52例,其中35例一个疗程痊愈,12例二个疗程痊愈,5例未愈者经进一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但用药时疼痛明显减轻。

家传无名肿毒秘方:

大蜈蚣12条,全虫6,银珠4克,樟脑4,冰片6克,生肌拔毒散1瓶.共研细末。用时洒一点到鱼石脂纱布上面就可,不需要切开引胧。治一切无名肿毒!

脱肛方

白糖250克.活的大且黑的地龙20个,将地龙放入盛有白糖的碗中使其蠕动出体液.用脱脂棉蘸上体液塞肛门.24小时换1次药我用了2次。就好了至今未发过.我在高中时还加入过举重队.经常处于高腹压状态下.都没复发过.我把我这个病例向成都中医药大学儿科李教

授请教.她认为向我这种病例不能光考虑中气不足还要想到湿热.,湿热揪伤脾胃中气引起

脱肛,这个方就是针对湿热所立的.

治疗跟骨骨刺验方:

青砖一块置于火中烧红,后将热砖置于地上,向上泼食醋长生蒸汽熏脚。一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胃溃疡

內金二钱乙金二钱枳売二钱;半下二钱厚朴二钱砂仁二钱;茯苓二钱欠實二钱山葯二钱吳茉五分山茱二钱五味五分;郁李仁二钱棗仁二钱陳皮二钱研为粉,服后有灼热感。

更年期综合症

对于更年期综合症的妇女,只要出现自己感觉阵发性发热(不一定是用体温计能测出来),然后伴随着汗出,导师必用下面这个方(柴胡桂枝汤加减):桂枝15 白芍15 柴胡20 黄芩12 法半夏12 合欢皮15 炒枣仁12 百合9 香附9 生地12 炒麦芽12 炙甘草6。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取得很好的疗效,一般三剂就能改善发热、汗出的症状,剩下的就要根据患者的证候表现灵活加减了。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拟马钱龙蝎散:制马钱子30g、全蝎20g、地龙30g、白花蛇20g、雷公藤60g、当归20g、桂枝10g、白术40g、黄芪80g、鸡血藤50g、伸筋草20g、千年健60g、威灵仙20g、骨碎补30g、淫羊藿50g、制川草乌各10g、淮山药50g,研末,每次9g,每日2次,30天为一疗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疗效显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顽痹。《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痹也。”笔者认为气血、肝肾亏虚为其本,风寒湿是发病之诱因,病变过程中病理产物湿、痰、瘀血又成为阻滞经脉关节的有形实邪,故本虚标实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自拟乌钱龙蝎散方中马钱子活血通络止痛,透达关节;雷公藤行十

二经,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地龙、白花蛇、全蝎搜剔祛风,通络止痛;重用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力;制川草乌、桂枝、鸡血藤、伸筋草、千年健祛寒活血,通络止痛;当归养血活血;碎补、威灵仙、淮山药、淫羊藿补肝肾,强筋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补肝肾,强筋止痛之效。

脑中风后遗症

某男,65岁,久患糖尿病。2002年4月,自觉口角流涎,入院(脑病康复医院)治疗,CT 诊为“双基底节区腔梗、大脑皮质萎缩”,中医诊为“脑中风”。并有“血胆固醇升高、血糖升高”,6月出院。左侧肢体不利,左肩及肘关节疼痛,入夜尤甚。上举不能过肩,无法触及口唇及耳,左下肢觉萎软无力,举步唯艰,致站立不稳。头部两侧时有抽搐性头痛,一过即止。诊时左脉寸关部弦细,尺部甚弱,重按始得,右寸似有似无,难触及,关尺脉细数。告知患者糖尿病需长期服药,以图稳定。脑中风后遗症可治。诊以肝肾亏虚并宗气不足。处以大剂敛肝益肾补气方剂,佐以活血、潜降之品。

熟地30克山萸肉30克山药30克代赭石20克(先下)党参15克怀牛膝20克知母10克制附子10克(先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乳香6克生没药6克生甘草6克二付、水煎服。:患者自言第一付药喝完头煎2小时左右,即感左肩痛大为缓解。至诊时左手已能触及口唇,但颇勉强。此后七天在此方基础上略有加减,有三七、川穹、地龙、黄芪等药。因本人是在2003年春节回家过年应患者家属之请为其诊疗,时间不够充裕,遂留一较平和处方嘱患者常服。颇感欣慰的是,虽前后只是近十付药,而患者左上肢疼痛已全部消失,可以轻松触及口唇及耳部,上举较前松快,略高于肩。左下肢自觉已有力,能独自不依赖拐杖行走百步左右。无头痛感。脉象趋于和缓正常。提示:1、对于慢性病患者,只要辨证准确,时机适宜,当可处以大剂方药,以图遏制病情发展,短期之内,也可见显效。2、山萸肉,现行教材归为收涩药,不主张重用。然其收涩之时颇具条达肝气之功,此体会得之于临床。又,《本经》言其逐寒湿痹。故大量用之。

治水泻中药秘方

车前草100克,萆解30克水煎服。

直肠癌

武XX,男,67岁,住址:竹条卓营。大便下血七年,加重一月,在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直肠癌。医院劝其住院手术,家属及其本人考虑:一是年纪比较大,再者害怕腰悬粪袋,三者考虑手术不一定成功。比较再三,决定放弃手术。于2005年6月22日,由其女婿介绍来我处寻求中医治疗。刻诊:精神可,常感乏力,每次大便均下血,无腹痛。苔薄,脉弦滑数。

方一:败酱草20 仙鹤草60 生地榆30 贯众10 炒地榆30 炒枳实10 黄芩15 白头翁20 苦参15 紫草10 薏苡仁30 鱼腥草20 山豆根

10 白花蛇舌草20 半枝莲15

七剂,每天一剂,水煎服。

方二:猫爪草100 莪术100 厚朴100 全瓜蒌100 苡米100 郁金60 仙鹤草60 炒枳实60 五灵脂45 火硝60 白矾30 干漆18 制马钱

30 山慈菇30 生地榆60 生川军45 大蜈蚣30条天龙60 碾极细末。水泛为丸,每天三次,每次服10克。

方三:蟾酥20 雄黄20 白及粉15 颠茄浸膏5 儿茶6 乳香5 没药5 血竭5 冰片8蛇床子5 轻粉3 三仙丹6 白矾270 。制法:先将白矾用开水溶化,和入药粉,最后加蛇床子、蟾酥、血竭,拌匀,制成鱼雷状栓子100粒。用法:每次一粒,插入肛门,深约10厘米,俯卧三十分钟。一天二次,三十天为一疗程. 2005年6

月29日二诊:服上方后大便次数减少,大哟两天解一次血便.方一基础上加藤梨根20 蛇莓20.败酱草20 仙鹤草60 生地榆30 贯众10 炒地榆30 炒枳实

10 黄芩15 白头翁20 苦参15 紫草10 苡米30 鱼腥草20 山豆根10 白花蛇舌草20 半枝莲15 藤梨根20 舌莓20 七剂,每天一剂,水煎浓缩,少量多次频饮。2005年7月8日,患者便血消失,无任何不适感。由于经济问题,停服汤药,只吃丸药。

一个老方新用治疗口腔嘴唇溃疡糜烂。

本方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一个成方,它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山药、炒扁豆、炒苡仁、砂仁、莲米、桔梗、大枣十二味中药组成。用量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通常用量为:人参15g(党参为40g)、白术20g、茯苓20g、炙甘草15g、陈皮12g、山药25g、炒扁豆25g、炒苡仁30g、莲米20g、砂仁15g、桔梗12g、大枣6枚。此乃成人量,小儿随年龄酌减。

参苓白术散为补脾良方。方中参、苓、术、草(炙),补脾肺之气;山药、莲米补脾固肠;扁豆、苡仁本是理脾渗湿的药物,炒黄入药就增加了健脾的功能;陈皮、砂仁可理气温胃;桔梗不仅能引诸药上行,它与山药合用还能防止辛温香燥的药损伤肺阴;大枣既可调和诸药,又有补养脾气的功能。因而,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肺气不足引起的饮食减少、体倦少力、短气心悸,以及呕吐泄泻等症。

然而,一个补脾益胃的专用成方,却可治疗口腔嘴唇溃疡糜烂。数年前遇一顽固性口腔嘴唇溃疡糜烂的中年男性患者。该患者在多方治疗无效后,经人介绍来陈氏处就医。初诊,陈氏以口渴,以及口中有腐臭味等症,诊断其口腔嘴唇溃疡糜烂为胃热上泛所致,投以清胃散加味(处方:升麻10g、黄连9g、当归12g、丹皮12g、生地15g、石膏30g、蒲公英30g、甘草6g),服两剂无效。继诊,根据食纳呆、大便溏以及消瘦等症,知其并非胃热实证,疑是脾虚之因,试投参苓白术散两剂,三日后病情大为好转。再诊,仍以前方两剂而收全功。以后类似患者,均以参苓白术散冶之,无不以全效收功。数年来,陈氏以参苓白术散治好口腔嘴唇溃疡糜烂近30例。

此是依据祖国医学之脾和四肢肌肉以及口唇的关系,而进行辩证论治。脾胃运化失常,消化力薄弱,则往往反应在四肢肌肉口唇上,故出现四肢无力,肌肉消瘦,口唇溃疡糜烂。再则,脾和胃相互表里,脾能为胃行津液。反之,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故出现口渴、口苦乃致造成口唇溃疡糜烂。实际上,这类口唇溃疡糜烂,并非实证,而是虚证。

蛋白尿

我亲戚蛋白尿3年我给他试过有效。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蛋白尿的出现,是人体精微物质外泄的一种表现。人体的精微物质,主要依赖睥进行生化与统摄,并通过肾来封藏与固摄。劳累、伤食、服药、妊娠等因素,部可引起脾肾两虚。如果再有湿热内蕴,水湿不化的情况,就容易产生蛋白尿,其治疗也颇为棘手。笔者在临床上尝试采用补肾固精、益气摄血治疗肾炎蛋白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生黄芪60克,太子参15克,焦白术10克,云茯苓10克,煨葛根15克,白茅根30克,干荷叶10克,旱莲草10克,金樱子20克,菟丝子10克,蝉衣6克,丹皮lo克,甘草3克。加味尿中蛋白较多,或久治不愈者,可加玉米须20克、桑螵蛸15克;尿中红细胞多者可加仙鹤草15克、茜草根15克;尿中白细胞多者加石苇15克、鱼腥草15克;尿中有管型者加丹参15克、通草10克;纳食差者加陈皮6克、薏苡仁12克;伴高血压者加杜仲15克;阴虚者加生地15克;阳虚者加仙灵脾10克、巴戟天15克。

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暇。一般服药1~2个月,尿蛋白可减少或消失。注意事项尿蛋自属于体内精微物质,宜藏不宜泻。因此在处方选药时,必须重视补泻两个方面的动态

平衡。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补气健脾,金樱子、菟丝子益肾摄精,茅根、茯苓清热除湿,葛根、荷叶升提举陷,丹皮、旱莲凉血摄血,蝉衣可消蛋白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补而不滞,固摄不留邪,除湿不伤阴,清热不苦寒,凉血不留瘀,消除蛋白尿有良效。

咽痒咳嗽经验方

桔梗10、荆芥10、冬花10、百部10、陈皮8、甘草6、蝉蜕6、射干10、生姜3片、防风6、白术10、黄芪15、茯苓20、半夏12主治咽痒咳嗽,咯痰不爽,痰稀薄色白.怕冷患者.本人用了几年,效果很好.

中药清宫方

归尾10、川芎8、赤芍15、川牛膝10、红花10、益母草15、车前子10、败浆草10、五灵脂10、炒蒲黄10、茜草10、丹参12、甘草6、主治:药流不全以及更年期功血淋漓不尽者。以上单位为克。此方和西药药流配合使用,药流不全的机会将下降90%。此方是本人结合几位老前辈的经验所得,已在临床上应用3年。

专治秃发

何首乌25g 续断10g熟地25g炖瘦肉服用,每日一次,只要是最近秃发,一般连服1个月后见效果

治疗宫颈炎的秘方

我就把我的祖上治疗宫颈炎的秘方献出来。珍惜啊

砂仁3 苍术10 知母10椿根皮15土茯苓20黄檗10柳树根30乌贼骨15白芷10十天一个疗程,治疗宫颈炎和一般带下之症百发百中。

胆囊结石效方

我是在一病人处抄来的,用几个人使用不错,

枳壳9 木香6 黄芩9 茵陈20 大黄10 芒硝10 虎杖15 金钱草60白术10灵仙60海金沙30珍珠母15煎汤服每天3次胃不好加红枣5个秦九10黄连10姜黄10茵陈15金钱草15内金10芒硝5大黄10研磨装胶囊每颗0.6克每次3-4颗TID

每周4一6次.4-6周一疗程我本身胆曩结石泥沙样常痛服2程后消失,

阑尾化瘀汤(天津南开医院)

川楝子15、金银花15、元胡10、丹皮10、桃仁10、木香10、大黄10(后入)功能:行气活血、清热解毒。用于淤滞型阑尾炎。效果很不错的!重者可以配合灌肠。

胃肠胀气方

柴胡6g 焦槟榔6g 枳壳6g 沉香3g

藿香10g 砂仁5g 香附15g 焦三仙各15g

陈皮6g 木香3g 甘草3g 莱菔子10g

本处方经过本院内科大夫验证,现作为我们的协议处方保存在药房。

主治胃肠胀气效果不错,欢迎同行给予指导,谢谢!

小儿腮腺炎验方

小儿腮腺炎比教有效的验方,我是用猪苦胆,加热后平铺在纱布上,包在患处,效果很好的

颈椎病基本方:

这是我在抄方时老师告诉的(基本是被我“缠”出来的,呵呵)

葛根30~50 郁金10~15 姜黄15 川芎10~15当归15 熟地30 补骨脂15~30 菟丝子15 桑枝15~30 桃仁10~15 红花6~10以上药物在颈椎病的辩证治疗中随证加减使用,屡试不爽。

治療低血壓的效方

當歸30克遼五味子30克云苓50克生甘草30

克水煎服日一付個方子我已經治好最少十人了,也不論什么型的只管用,一付見效。三付血壓就升上耒了記住用南五味子可不行喲

关节炎

鹤膝风

初服五积散独活寄生汤:当归川膝苍术姜活防风秦芄龟板蚕沙枸杞松节茄根炙甘草虎骨

关节炎

当归北芪付子桂枝姜后苍术川膝炮山甲红花桃仁赤芍

风湿关节炎

当归北芪姜活独活祁蛇全虫蜂房士别寻骨丰虎骨炙草虎骨可用30克狗骨代替

风湿久痛

祁蛇蜂房川芎全虫田七仙矛当归寄生白术炙草鹿胶

烊化成将为片另用还加收大升今青木香煎水送服

外用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附子赤芍炮姜肉桂细辛

共研酒调热敷患处用布包好日放一次

坐骨神经痛:

:蕲蛇10g 蜈蚣10g 全蝎10g 将上药培干,研成细末,分成8包,第一日上,下午各服一包。续之每日上午服一包,连服一星期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天。这可是师传秘方。治坐骨神经痛100%好用。降血尿酸方:

丝瓜络、玉米须、土茯苓、忍冬藤各30克,煲水当茶喝,一般一周左右可明显降低血尿酸。是某省中医院一位痛风专家的经验方。

四藤一仙汤"

我多次应用祝谌予先生的"四藤一仙汤"治疗末梢神经炎和上肢麻木疼痛,效果不错:鸡血藤30 海风藤15 络石藤15 钩藤15 威灵仙15,我在应用时气虚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瘀象重加虫类药如地龙、乌蛇。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

本方是从我朋友医院的院内制剂室里“借”出来的,呵呵,大家别去,效果很好, 威灵仙70 马钱子60 乳香50 没药50 桃仁45 红花45 僵蚕45 全虫40 蜈蚣40土元40 苍术35 甘草35 桂枝30 麻黄20

上药共为末,装胶囊,初期每次0.75克每天两次,一月后加至1.5克,三月后降为1克(服

药期间可以随症加服汤剂)仲景方在临床中只要辨证对都很有效,何必专注有效方?经常提到“效不更方”都说明了要辨证准确啊!

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痛风外用方:苏木30 银花30 威灵仙30 两面针30 薄荷30 黄檗12 生大黄15 制乳没各15 克

外用足浴,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痛风等使用均能减轻症状。

糖尿病方:盐酸黄连素片每次三片,日三次;谷维素片每次二片,日三次。注意饮食,运动,精神愉快。一般两个月就会有明显效果。此方经过多人验证效果相当不错,为我院一老中医之藏方。效果是可以肯定的,因为这位老中医是中医学院毕业的老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且自己也有糖尿病,就是用的此方,后我父亲也有这个病,才得知此方。

排石方:

绵茵陈40 金钱草30 鸡内金15 海金沙15 郁金15 金砂牛15 布渣叶15 太子参20 云苓25 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前列腺炎方

知母10克黃柏10克土茯苓15克萆薢20克二花20

克丹參15克當歸10克柴胡10克赤芍15克滑石20克車前子15克蜈蚣2條瞿麥15克馬鞭草15克蛇床子15

克甘草10克水煎服功能清熱解毒活血通淋

精液不液化方

太子參20克白術10克丹參15克花粉15克知母20克黃柏10克連翹20克二花20克車前子15克仙靈脾15

克浙貝15克萆薢15克生麥芽100克貫眾30

克土茯苓30克紫菀30克生苡仁30克甘草6

克水煎服功能補腎化液清熱助孕

少精弱精方

太子參10克白術10克山藥15克茯苓15克山萸肉10克當歸15 克菟絲子20克黃精20克丹參15克肉蓯蓉10克柴胡6克女貞子15克枸杞子15克鹿角膠15

克河車10克煆紫石英6克甘草6克水煎服虛熱加知母黃柏濕熱加萆薢車前子功

能養血補腎增精助育

死精方濕熱型

苡仁20克萆薢15克山茱萸10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知母10克黃柏10克花粉15克黃精20克二花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另外人參2克蟲草1克研面一日兩次分服

畸形加五味子瘀阻加鱉甲大黃桃仁三棱莪術

治疗颈椎骨质增生药酒方:

威灵仙30G 当归尾15G 红花10G 桃仁10G 川牛膝10G 全虫10G 白芍10G 桂枝10G 元胡(醋制)10G 羌活10G

医案六则投影(学生)

醫案六则 [题解与说明] 现存最早的医案专集→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 著名医案介绍:医案古称“诊籍”。 1、以病为纲合编 江瓘·《名医类案》,收集明代以前历代名医验案。 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以明代以后医案为主,本书温病医案较多。 清·俞震《古今医案按》,收集上至仓公,下至叶天士共六十余家,1600多案。 民国·何廉臣《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书中医案为作者登报征集,经作者精选,按病者、病名、病因、证候、诊断、疗法、处方、效果等内容顺序排列。 2、以人为纲合印 清·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含尤怡《静香楼医案》,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张仲华《爱庐医案》,曹仁伯《继志堂医案》。 民国·徐衡之《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3、个人医案 清·喻昌《寓意草》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叶氏门人华岫云整理而成。徐按很精采。 清·徐灵胎《洄溪医案》 清·吴瑭《吴鞠通医案》 清·丁甘仁《丁甘仁医案》 清·秦伯未《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一) 本医案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本案记述仓公诊断齐王侍医遂“病中热”的情景,劝告不可服用五石,并阐明其危害性。 练:通“炼”。动/把生丝煮熟使之柔软→名/白色的熟丝→形/熟练。 不溲sǒu:小便短少。 臃:非“癰”的异体。

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介词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以阴石治阴病,以阳石治阳病。 陰陽水火之齊:药石有寒性柔剂,有热性刚剂。 中熱,即為陰石柔齊治之:阴虚内热就用寒性矿物药组成的柔剂治疗它。 远:背离→错误。 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表裏、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人動靜與息相應,乃可以論。 语译:确立诊治疾病的标准(树立治疗法度,建立治疗规矩,确立治疗准则),结合病人色脉等外部症状、病位在表在里、病性是实是虚、病势是顺是逆,并参考病人脉搏动静与脉息相应情况。才可以据这些讨论疾病。 陽疾處内、陰形應外:真热假寒证。 辟:“襞”bì的古字。闭阻 宛气:指郁结之热气。宛:通“郁”,郁结。 二陰應外、一陽接内:与“陽疾處内、陰形應外”意同。 俞:“腧”的古字。 经纪:纲纪。 习:熟习。 (二) 本文是南宋医学家许叔微治伤寒病案。强调治疗伤寒病须“循次第”,顾及病证的表里虚实。 烦:《说文》“烦,热头痛也,从页,从火。”,引伸为烦躁、烦闷。 麻黄证:即麻黄汤证。《伤寒论》第35条是有关麻黄汤证的主要表现和治疗条文。 尺迟弱:指寸口尺部脉跳一息不足四至。此指迟而无力,表明营血不足,虽有表证,禁用汗法。《伤寒论》第50条。 建中汤:即小建中汤,有建中补脾,调和气血之功。 调荣:调和荣血。荣—营 尺部方应:寸口脉中尺部脉才应手→气血已旺,荣血调和。

老中医医案记录整理

老中医医案记录整理 医案记录 姓名:胡某性别:女年龄:79岁 民族: - 文化程度: - 籍贯: - 职业: -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4.5 主诉:间断性恶寒汗出多年,再发半月余。 现病史:每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通等无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半月前因受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无效。现症:恶寒,低热,夜间汗出,乏力。舌边尖红,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紧。 既往史(药敏史):40年前曾患疟疾 辅助检查:体温37.5℃。血常规:WBC 5.2×109/L,N0.65,L0.35。辨证分析:风寒袭表证 中医诊断:感冒(太阳少阳合病) 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 治法:和解少阳,解表温里。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0g,煅牡蛎30g,花粉15g,常山15g,茵陈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甘草10g。3剂,水煎服。

复诊:目前精神尚可,服药平和,畏寒减轻,汗出减少,仍感乏力。舌尖红,苔厚 腻微黄,脉弦细。以上方加黄芪30g,白术10g。3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脾肺气虚,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低热,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乏力明显。既往治疗大多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品,致使太阳之邪内陷,少阳枢机不利,又有内陷太阴之势。《伤寒论》原文提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历代医家均认为该方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伤寒论》中认为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签名: 年月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名: 年月日 医案记录 姓名:郭某性别:女年龄:51岁 民族: - 文化程度: - 籍贯: - 职业: -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5.15 主诉:咳嗽10余年,伴大便稀。

名中医医案-陆宏

杨巍名中医医案 记录:陆宏 一般情况:姓名:陈某性别:男年龄:31岁职业:公司职员 初诊日期:2018年3月2日 主诉:肛旁肿痛伴发热10日。 现病史:患者平素大便泄泻,自述近期因公司业务繁忙,应酬偏多,10日前突觉肛旁肿痛难忍,肛门有烧灼痛,持续加剧,伴有发热、全身不适感。遂至外院就诊,予抗生素及退烧药对症治疗后疼痛略有缓解,遂至我院就诊。 刻诊:患者现肛旁肿涨疼痛,伴有发热38度低热,大便稀薄晦臭,伴有脓液便,小便赤,纳佳,夜寐欠安,舌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数。 专科检查:截石位7至4点肛缘后侧皮肤红肿,肿块微微高出皮肤表面,色红暗,皮温高,触诊指下有波动感,压痛(+),肛门指诊可及饱满感,范围大,直肠腔内饱满感无上限,压痛(+),指套无染血有脓液。 辅助检查:暂无。 诊断:中医诊断:肛痈病湿热蕴结 西医诊断:肛周脓肿 治则:清热化湿,透脓散结 必要时切开引流 方药:肛痈方加实证肠炎方加减。 紫苏梗15克藿香梗15克马齿苋30克茯苓12克 山药30克黄连3克白芍30克白术炭9 苍术12克黄芩9克黄柏9克扁豆衣10克 豆蔻6后下陈皮6克皂角刺9克穿山甲粉3克冲 黄芪30克 ×14贴 医嘱: 1.煎药方法: 中药倒入药罐,头煎加温水500ml,浸泡2小时后大火煮沸,小火煎煮20分钟左右,取汁;第二汁也煎三十至四十分钟,然后去渣,将两煎相混,小火浓缩至

400ml,分早晚两次顿服,日一剂,药粉吞服。 2. 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畅情志。 3. 禁忌食物: 生冷油腻,海鲜发物。 二诊:2018年3月16日 患者服药后症状缓解,疼痛明显减轻,现一般情况可,无发热,但大便次数仍多,质稀。小便可,纳寐安。专科检查:视诊截石位7至4点肿块范围较前次缩小,无波动感,压痛 (-),指套无染血无脓液。 上方加芡实9克诃子9克防风炭9克葛根15克。预约磁共振检查。 ×14贴 【辨治分析】: 肛周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大便稀薄是肛周脓肿和肛瘘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对于肛周脓肿的及时和恰当的处理,有可能会降低肛瘘的发生,降低肛瘘发生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治疗率和生活质量。患者肛旁肿痛,此系患者劳累过度,饮食不节,恣食肥甘、辛辣、醇酒之品,致脾胃受损,失于健运,火毒蕴结,导致脏腑经络阻塞,气血凝滞,热盛肉腐,血肉腐败,酝酿液化而成脓,临床表现为肛旁肿痛不适。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高粱之变,足生大丁。”“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数,亦为火热之象。脉滑和舌边齿印为水停之象,四诊合参,故证湿热蕴结。 此方清热化湿,透脓散结,本方以黄芪为君,黄芪还具有托脓之功,乃“疮痛圣药”。臣以皂角刺和穿山甲,透脓散结;又臣以黄芩清上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共奏清热之效。脓为气血所化生,必耗气伤血。结合患者平素肠炎泄泻表现,以马齿苋、豆蔻、苍白术、山药、陈皮、扁豆衣等诸药合用,健脾化湿,并用紫苏藿香梗行气化湿,全方补泻兼施、攻防兼备,共奏清热利湿、软坚散结之效。二诊脓出症情好转,泄泻无好转,邪气衰而正气亦虚,故投以芡实、诃子、防风炭收敛止泻,佐以葛根清透湿热之邪外出。 指导老师:杨巍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退热的古今名医经典案例

退热的古今名医经典案例 *导读:古人治病,常有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已覆杯而卧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已覆杯而卧一服愈,不必尽剂的记载,难道这些都只是传说?中医是慢郎中?经方一剂能退热?退热仅有发汗一法?本文列举古今中外名医经方验案,向读者揭示经方一剂退热的神奇。 中医治疗发热有独特的优势,早在《黄帝内经》就总结了上古以来的热病诊治经验,在热病的发生、证候、转归和防治等方面,皆有翔实记载。《内经》首创了六经分证体系,提出了表里传变、经脉传变和直中脏腑的热病传变理论,以及以针刺为主的汗、泄治疗方法。 《伤寒杂病论》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统一的热病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尤其在热病的六经分证、传变规律、药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展和丰富了中医学热病理论,为后世温病学派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被称为经方,法度严谨、药味精简、层次分明、疗效卓著,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更是因此被誉为方书之袓。经方退热疗效神速,古今中外历代名医都有验案为证,但可惜的是,现在使用中药退热的临床中医越来越少,老百姓也不知道感冒发热完全可以吃中药一剂退热,其实西医也不了解中医在治疗此病上的特色,而大多数中医也退居慢性病的调理

之中,不敢接诊急危重症。 本文特此摘录古今名医使用经方一剂退热的经典案例,以飨读者。 许叔微医案 身疼痛发热体重 宋代医家许叔微对《伤寒论》研究颇深,对后世藏象学说发展也颇有影响。 毗陵一时官得病,身疼痛发热体重,其脉虚弱。人多作风湿,或作热病,则又疑其脉虚弱,不敢汗也。已数日矣。予诊视之曰,中暍证也。仲景云:太阳中暍者,身热体疼,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予以瓜蒂散治之,一呷而愈。 (《伤寒九十论》) 万密斋医案 小儿惊风后热不退 万密斋又名万全,明代著名医家,在诊治妇儿科疾病方面享有盛誉。 一儿惊风后热不退,群医有议用小柴胡者,有欲用竹叶汤者,有欲用凉惊丸者。余曰:大惊之后,脾胃已虚,宜温补之。三药寒凉,不可服也。乃作理中汤用炒干姜,一剂热除。 (《幼科发挥》卷二) 范文甫医案 伤寒发热身痛作喘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目录 (1-10辑共127本书)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一、二,三辑(47本) 1《中医临证备要》秦伯未著;2《施今墨临床经验集》;3《蒲辅周医案》4《蒲辅周医疗经验》5《岳美中论医集》;6《岳美中医案集》;7《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8《钱伯煊妇科医案》;9《朱小南妇科经验选》10《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11《赵锡武医疗经验》;12《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13《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14《中医入门》秦伯未著。15《章太炎医论》16《冉雪峰医案》17《菊人医话》18《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9《刘奉五妇科经验》20《关幼波临床经验选》肝病专家。21《女科证治》钱伯煊,妇科专家。22《从病例谈辨证论治》焦树德著。23《读古医书随笔》李今庸著。24《金寿山医论选集》25《刘寿山正骨经验》骨科专家。26《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眼科专家。27《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针灸专家。28《内经类证》秦伯未著。29《金子久专辑》30《陈良夫专辑》。31《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秦伯未编。32《清代名医医话精华》秦伯未编。33《杨志一医论医案集》34《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蒲辅周编著。35《赵绍琴临证400法》36《潘澄濂医论集》37《叶熙春专辑》38《范文甫专辑》39《临诊一得录》凌云鹏著40《妇科知要》徐荣斋编著。41《中医儿科临床浅解》王伯岳编著。42《临证会要》张梦侬著。43《伤寒擎要》刘渡舟等编著。44《金匮要略简释》秦伯未编著。45《金匮要略浅述》谭日强编著。46《温病纵横》赵绍琴等编著。47《针灸临床经验辑要》针灸专家焦国瑞著。

第四集(共6本)方药中专辑 48医学三字经浅说49温病条辨讲解50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51辨证论治研究七讲52医学承启集53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 第五集本(共19本) 54《医学特见记沈绍九医话》邹慎;55《应用验方》黄竹斋;56《金厚如临床经验集》北京市儿童医院;57《著园医话》杨熙龄;58《中医外科证治经验》段馨亭;59《妇科心得》陈稚泉;60《小儿诊法要义》何廉臣;61《现代医案选》肖龙友;62《马培之医案》马培之;63《六因条辨》陆廷珍;64《妇科经验良方》扬扶国;65《泊庐医案》汪逢春;66《治验回忆录》赵守真67《上海名医医案选粹》冯伯贤;68《中国针灸学》张效霞;69《内科纲要验方类编》秦伯未70刘奉五妇科经验71金针秘传72证治经验 第六集(共11本) 73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74潜厂医话;75东垣学说论文集;76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77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研究;78中医膏方经验选;79温病浅谈;80杂病原旨;81医中百误歌浅说;82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83赵文魁医案选; 第七集(共15本缺2本) 84清宫代茶饮精华;85清代宫廷医话;86中药的配伍运用;87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88伤寒论类方汇参;89针灸歌赋选解;90常见病验方选编;91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92罗元恺论医集;;93金匮篇解;94新编经验方;95中医实践经验录;96杂病论方证捷咏

八大医案让你初通中医免费

八大医案让你初通中医 学医难,学中医尤难!因此,元代名医王好古写的中医书名叫《此事难知》!而一旦通晓医理,就能以一当十,一通百通,就像清代名医陈修 园写的书《医学实在易》!学习中医最关键的是什么?是"实(寒热燥湿风)、虚(阴阳气血津)"这两大系统(共10项要素),再辅之于脏腑 (心肝脾肾胃)系统,基本上构成了中医的全部基础。由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可以推导、叠加出中医所有的内容。 事实上,要掌握中医复杂的基础理论,只需通读如下八个名医治病的真实故事,就能够轻松熟知中医经典的"八纲辨证、五邪六淫、治病八法、 中药方剂"等基本内容。 中医故事之一:死则甘愿偿命!(清代名医徐大椿) 清朝名医徐大椿碰到一位这样的病人:酷暑之天气,病人"暑病热极,大汗不止",而且"脉微肢冷,面赤气短"。众多医生按照"热症"来治,给 病人开出"寒凉之药"。 徐大椿的诊断却完全相反,认为这是"寒症",必须服用"温热之药"。结果病人的家人面有难色,不知道该听哪位医生的话。毕竟,夏天酷暑, 病人大汗,似乎按照"热症"来治更加稳妥一些。而徐大椿则开出完全相反的药物,万一有误,岂不是火上浇油?! 徐大椿斩钉截铁地说:"哪里有不自信而仅作尝试的道理,如果病人出现问题,我愿意以死来偿命!" 结果病人勉强喝下徐大椿开的"大热之药",结果一剂药汗就止住了;冷凉的身体变得温暖,也能够很好地睡觉了。随后,调节药方,不到十天 就病愈了。 徐大椿之所以敢用大热之药,是因为:这个病人虽然有"大汗、面赤"等热症,但也有"肢冷"等寒症,这是寒热并杂、真寒假热的病症,需要用 "参附汤"这样的热性药物进行救治。这是从"祛实"的角度来说的。 从"补虚"的角度来说,病人因热而大汗不止而产生"亡阳"这种阳虚病症,需要用"参附汤"这样的补虚药物进行救治。 徐大椿也很慎重地总结,如果病人不是有"肢冷"等寒症症状,则仍是热症,误用热性药物即死! 关键词:祛寒(补阳)参附汤[温法(补法)] [医案原文] 毛履和之子介堂,暑病热极,大汗不止,脉微肢冷,面赤气短,医者仍作热证治。余曰:"此即刻亡阳矣,急进参附以回其阳。"其祖有难色。 余曰:"辱在相好,故不忍坐视,亦岂有不自信而尝试之理,死则愿甘偿命。"方勉饮之。一剂而汗止,身温得寐,更易以方,不十日而起。同 时,东已许心一之孙伦五,病形无异,余亦以参附进,举室皆疑骇,其外舅席际飞笃信余,力主用之,亦一剂而复。但此证乃热病所变,因热 甚汗出而阳亡,苟非脉微足冷,汗出舌润,则仍是热证,误用即死。(《洄溪医案》) 中医故事之二:夫有是病,则有是药!(清代名医王孟英) 有位姓石的病人在夏天患病,广泛寻找名医,结果病势每日都在恶化,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这时才请王孟英诊治。王孟英根据各种复杂的病 症诊断后,说道:“这是暑热致病,服用寒凉的…白虎汤?就能马上治愈,怎么拖延了这么久呀?”

肾病名医医案

肾病名医医案 肾病名医医案发表者:赵东奇 2987人已访问1.何炎燊医案——阴虚湿热郁结吴××,男,12岁。 1989年初患肾炎,家人十分焦急,日日中西医药并进,西医用强的松,以致面目浮肿,中医见其肿,说是寒湿,用胃苓汤及防风羌活等药,又惑于肾病宜补之说,常用鲍鱼、鱼漂胶炖猪腰子等强之食,病遂缠绵不愈。 1989年乃专程来东莞就医。2月15日初诊,病孩面目浮肿而红,神气疲乏,自述时有头晕眼花,肌肉酸楚,烦躁咽干,口秽喷人,不思饮食,溺黄短味辣,大便两日一行,溏滞肛热,诊其脉弦滑细数,舌红苔黄腻浊,血压18.9/11.7KPa, 化验检查(摘要): BUN 7.8 mmol/L,Cr 140umol/L,尿蛋白3+,红细胞3+,白细胞+,现每日服驱风燥湿中药及强的松30mg。 【辨证】肾阴不足,湿热郁结。 【治法】清化湿热,兼顾肾阴。 【方药】生大黄20g,山药20g,茯苓30g(皮、肉各半),牡丹皮15g,泽泻15g,白花蛇舌草30g,崩大碗30g,黄

芩12g,滑石20g,冬瓜皮20g,白茅根30g,山楂20g,麦芽25g。每日1剂,连服7天。 并嘱从即日起激素减半,每日绝一切补品,饮食清淡。 再诊:家人因故未能及时来莞,见服药有效,已连服12剂,病孩面肿消退一半,夜睡颇安,大便成形,每日一行,小便量多,色黄稍淡,舌苔退薄,而口干、头晕、目花依然。此时湿热已去七八,转方以清养肾阴为主,驱湿清热为铺。未作化验检查。 生大黄25g,山茱萸15g,山药20g,茯苓20g,泽泻20g,泽泻15g,牡丹皮15g,龟甲25g,知母12g,天门冬12g,白茅根30g,白果肉15枚,川荜茇20g,冬瓜皮20g。连服15剂激素再减至每日7.5mg。 三诊:浮肿消退七八,面赤转黄,眠食好转,精神稍振,舌苔退薄大半,脉弦细略数,小便不黄量多。化验检查:BUN 6.2mmol/L, Cr 128 umol/L, 尿蛋白+,红细胞3~4,白细胞-,血压16/9.3KPa, 此时邪已去,正虚稍复, 转方以补肾阴为主(激素每两日5mg,1周后停用):生、熟地黄各12g,山茱萸15g,山药20g,茯苓15g,泽泻15g,牡丹皮15g,龟甲2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价值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医案对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历代医案著作均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内容贯穿其中,后世医家又将理论上的新发明、诊疗技术上的新方法,新体验,方药运用上的新见解,融入医案之中。随着医案记录及医案著作的不断涌现,中医医案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而且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 二、中医医案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整体性。每则规范完整的医案,在其分析病机、辨别证候、诊断疾病、选择处方、加减用药的过程中,均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方剂、中药等全方位知识,以及中医临床各科的基本知识,是中医的整体观特色的最好体现。 三、中医医案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最好教材。医案如实记录着各个学术流派独到的诊疗思想和临床技能,是流派传承人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那些濒临断代或已经失传的学术流派,后世医家仍可以依据医案类文献继续学习并发展流派精粹。 四、中医医案是中医药文化的特征体现。名医书写医案,风格各有千秋。行文之法有正叙、倒叙、插叙、夹叙之别;分析病机有的删繁存精,有的丝丝入扣、细致入微,有的猎险而惊人,有的则实录误案引以为戒,可谓风采各异,琳琅满目。与西医医案著作相比,中医医案著作更能展示医家的文化底蕴,是最好看的医学文献。 总之,历代中医名家丰富的临诊经验多以医案这一重要载体来传承和发扬,后世医家也多从中汲取精华,运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可以说,医案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医案作为中医诊疗资料的一种特殊载体,不仅是单纯医疗记录,更是医家诊病技艺、辨证思路、诊疗经验的体现。通过对古今医案,尤其是名医医案的整理研究,继承名医技医家流派独到的学术思想,是探寻临床诊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培养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 [清代医案概说] 时至清代,医案之作已至鼎盛。其标志有四: 一、个案专篇以非常普遍。现存清代医案有近300多种; 二、专门搜集整理的医案类书已不拘于以证类案一格,出现了多种编研 方式; 三、继续从理论上深入研究; 四、高度重视医案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清代的医案著作如春花怒放,而且医案的质量亦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个案专辑的概况,由学术思想发展的源流而论,当分为初、中、末三期。初期仍以私淑易水、专主温补的医案为主流。如以赵献可门人高鼓峰的《四明医案》及吕留良的《东庄医案》,其治法皆宗献可大倡的八味、六味;李中梓的弟子马元以的《印机草》及尤在泾的《静香楼医案》则喜用中梓的脾肾双补法。《张氏医通》之案及郑重光的《素圃医案》又皆以景岳温补为特色。温补而外,亦有各具特色的佳作,如王三尊《医权初编》之案,多得攻下而愈,沈鲁珍的《沈氏医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方药】吴茱萸三两(9克) 当归二两(6克) 芎劳二两 <6克) 芍药二两(6克) 人参二两(6克) 桂枝二两(6克) 阿胶二两(6克)生姜二两(6克) 牡丹皮(去心)二两(6克) 甘草二两(6克)半夏半升(9克)麦门冬一升(去心)(18克) 【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则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日: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九) 【解说】本方主治冲任虚寒兼有瘀血之证。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皆起于胞宫。冲任虚寒,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留,胞宫失养,于是崩漏下血,少腹冷痛,月经闭阻,久不受胎诸证作矣。其病机关键是冲任虚寒加瘀血内留,故治疗当主要用温经之法,《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此外,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津液失润,亦当佐以润养之法。温经汤集

温、润药物于一炉,阴阳兼顾,既能温经散寒,又能滋养阴血,务使寒者温而燥者润,瘀者行而下者断。本方用于妇女冲任虚损,月经不调,崩中下血,痛经,闭经,以及半产漏下,瘀血内留,少腹急痛,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久不受孕等证,都有较好疗效。 【运用】 一、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岳美中医案:周某某,女,51岁,河北省滦县人,1960年5月7日初诊。患者已停经三年,于半年前偶见漏下,未予治疗,一个月后,病情加重,经水淋漓不断,经色浅,夹有血块,时见少腹疼痛。经唐山市某某医院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注射止血针,服用止血药,虽止血数日,但少腹胀满时痛,且停药后复漏下不止。又服中药数十剂,亦罔效,身体日渐消瘦,遂来京诊治。诊见面色咣白,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七年前曾小产一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证属冲任虚损,瘀血内停。治以温补冲任,养血祛瘀,投以温经汤:吴茱萸9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12克,党参9克,桂枝6克,阿胶9 克(烊化),丹皮6克,半夏6克,生姜6克,炙甘草6克,麦冬9克。 服药7剂,漏下及午后潮热减轻,继服上方,随证稍有加减。服药2 0.剂后,漏下忽见加重,挟有黑紫血块,

名方一贯煎的探讨与临床应用

名方一贯煎的探讨与临床应用 南湖东园张莹【摘要】目的:观察一贯煎在临床中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许多治疗方法,其中,就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论。异病同治就是不同的病名,只要病证病机相同就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只要符合一贯煎的病证、病机就可以用此方冶疗。结果:尽管病名不同,只要符合一贯煎的病机、适应范围采用此方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虽然病机的名称不同,部位不同,但临床的病证、病机相同就可以采用相同的冶疗效果。此方法可以在临床上积极应用。 【关键词】一贯煎;临床应用 1 考源:“一贯煎”出自清代名医魏之王莠的《柳洲医话》,是临床上滋阴疏肝的首选方剂。本方重用生地为君药,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以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药,配合君药滋阴养血生津以保肝;用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气为辅佐,以达到滋阴柔肝的作用。其中,川楝子味苦、性寒,虽有“苦燥伤阴”之说,但若配在滋阴养血为主的方药中,却无伤阴之害,这是本方有别于其他理气疏肝诸方之处。 2 功效:滋阴舒肝。养肝血,滋肝阴,泄肝气,滋阴充液,疏肝调气。主治肝肾阴虚气郁所致胸胁上腹胀痛,吐酸作呕,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肝肾阴虚而腿膝酸疼,足软无力,或股部外侧、足跟疼痛者。 该方精髓之处是由大量滋阴养血药和少量疏肝理气药相伍,与麦门冬汤异曲同功之妙,该方补疏兼施,寓疏于补,滋阴柔肝,条达肝气,滋阴养血而不遏滞气机,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阴血,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畅。诸药合用共奏滋养肝肾之阴.疏肝理气之效,在临床应用中,通过随证加减,该方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极高医学价值. 3 临床应用:在临床门诊中把一贯煎的运用上 3.1 一般资料,以下病源选择于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间,门诊患者。 3.2 在乙型肝炎治疗的临床运用 吴某,男,36岁,2004年身体疲惫,伴白睛黄染,恶心、厌油,去医院化验诊断为乙型肝炎,2010年来我社区医疗求医,经询问, 六年来患者肝区疼痛,疲乏无力,在医院多次检查转氨酶均在500单位以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证见肝区疼痛,口干目涩,大便偏干,脉弦细滑数,舌质红苔薄黄干等,属于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者。用一贯煎加活血化瘀药化裁.生地24克、北沙参12克、当归12克、枸杞子12克、麦冬12克、川楝子5克、

名医经典医案导读

细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名医经典医案导读 原价:32.80元 作者:张栋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9123560 字数: 页码:234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名老中医学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中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之成就,医案最著。”医案作为名医学术经验的重要载体,在历代中医学术传承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内容提要 《名医经典医案导读》精选了近现代名老中医的经典医案,这些医案,或是有名医对处方用药的独到发挥,或是体现了名医辨证论治造诣水平,或是对中医治法的活学活用。医案作为名医学术经验的重要载体,在

历代中医学术传承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医案,都能给读者以启发,可以说是拓展临证诊治思路,提高中医临床水平的重要参考书,适合各级中医业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外感时病医案外感(刘惠民医案)感冒(章次公医案)风寒外束(章次公医案)挟湿感冒(黄少华医案)风温(赵绍琴医案)春温(赵绍琴医案)春温夹郁(张鹳一医案)凉遏(胃肠型感冒)(赵绍琴医案)寒凝(胃肠型感冒)(赵绍琴医案)冰伏(重感冒)(赵绍琴医案)伤寒表实证(刘渡舟医案)湿温(赵炯恒医案)夏季湿热(范仲明医案)暑温(李莲清医案)阳明温病(姚贞白医案)上呼吸道感染(胡建华医案)病毒性咽炎(胡建华医案)第2章内科医案咳嗽1(张之文医案)咳嗽2(黎炳南医案)咳嗽3(朱荩臣医案)咳嗽4(张之文医案)夜咳5(胡翘武医案)躁咳(潘龙田医案)久嗽(王祖贤医案)咳喘1(刘渡舟医案)咳喘2(龚士澄医案)咳喘3(李翰卿医案)咳喘4(王少华医案)咳喘5(刘渡舟医案)咳喘6(赵锡武医案)哮喘7(周仲瑛医案)哮喘8(董漱六医案)哮喘9(周仲瑛医案)哮喘10(胡建华医案)哮喘11(苏世屏医案)哮喘12(王焕禄医案)过敏性哮喘(周耀庭医案)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邵长荣医案)哮喘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胡建华医案)悬饮1(焦树德医案)悬饮2(池如勋医案)悬饮腑实(管光炜医案)胸憋咳逆(胡翘武医案)心悸1(连建伟医案)心悸2(伍炳彩医案)心悸(贫血待查)(赵绍琴医案)心动过缓(彭静山医案)心下满痛(张志豪医案)胸痛1(胡翘武医案)胸痛2(余发梓医案)胸痹1(万友生医案)胸痹2(陈瑞春医案)真心痛(高辉远医案)冠心病1(刘渡舟医案)冠心病2(张珍玉医案)高血压病(盛国荣医案)高血压病(朱良春医案)头痛1(陈苏生医案)头痛2(刘献琳医案)头痛3(钟耀奎医案)头痛4(陈苏生医案)头痛5(王祖贤医案)头痛6(周耀庭医案)头痛7(池如勋医案)头痛8(万有生医案)头痛9(三叉神经痛)(赵绍琴医案)头痛10(神经性头痛)(赵绍琴医案)风阳头痛(范文虎医案)头痛痰喘(秦伯未医案)风邪头痛(江克明医案)血管性头痛(胡建华医案)面神经麻痹(胡建华医案)眩晕1(乔保钧医案)眩晕2(胡建华医案)眩晕3(余发梓医案)中风1(裴一民医案)中风2(刘渡舟医案)中风3(颜乾麟医案)出血性卒中(邓铁涛医案)蛛网

刘渡舟医案经典

刘渡舟医案经典 刘渡舟医案经典五苓散是《伤寒论》的一张名方,其主要功能为健脾通阳,化气利水。《医方集解》谓“五苓散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等。现代临床医生运用五苓散治疗范围更广,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肠炎,泌尿系感染,心脏病浮肿等,但较少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病证。笔者在临床运用此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郁证)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熊某某,男,35岁,工人,缘于1995年7月酷暑之日,于大汗之后淋冷水浴,随即又在空调房中酣睡。当时甚觉凉快,醒后即感周身不适,说不出的难受,烦躁,口渴,心悸,自汗,且伴少腹拘急,小便涩滞灼热、淋沥不畅,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工作需要,症状无明显缓解即出院。后又回当地经用中、西药反复治疗,心悸、自汗症状时有缓解,然其心烦、尿频、小便灼热、少腹隐痛诸症不减,并在饮酒及劳累后加剧,且口干口苦,喜饮热饮,纳可,大便干结,睡眠尚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滑,1997年5月29日住省中医院,即辨证为膀胱湿热兼心气不足,治予清热利湿剂,拟八正散加减:生地20g,木通10g,

淡竹叶10g,生甘草10g,丹皮10g,生栀子10g,柴胡10g,枳实15g,白芍10g,乌药10g,川楝子15g,生山楂20g。&nbsp; &nbsp; 服上药5剂后,患者少腹胀痛依旧,尿频灼热,小便涩滞感反而加剧,大便通畅,但肛门出现灼热感,且心烦,渴喜热饮,舌暗红、苔薄稍黄,脉沉缓。考虑药不对症,当属辨证不确切。故又细究病因:病人缘于酷暑大汗之际淋冷水浴,睡空调房而致病,病因当为寒湿郁闭皮毛,风寒外束,内射于肺,肺失宣肃,津液输布失常,气机郁阻故致郁证,改用五苓散,取其通阳化气利水之功。处方:桂枝6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5g,茯苓20g,生甘草6g,玉米须30g,白茅根15g,郁金10g,远志6g,石菖蒲6g。服上药3剂,患者两便灼热感明显减轻,稍觉少腹隐痛。药已见效,守上7剂后痊愈出院此症历时2年,服用过许多中西药物,竟然以五苓散加味而收效。究其原因,乃五苓散通阳化气,健脾利水作用。病者缘于寒湿郁闭,肺失宣肃,津液失布,水道不调。虽有心烦、大汗出而口渴,不为下焦湿热,乃津液不布。张隐庵云:“大汗出而口渴者,乃津液之不能上输,用五苓散主之以助脾。”(《伤寒论集注·辨太阳病脉证篇》)患者口渴而喜热饮即可证明。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腠理毫毛与三焦膀胱显然有着表里对应关系,在病理状态下,是会互相影响。如膀胱气化正常,则将水精之清中之清者,经肺气与上焦的宣

伤寒大家刘渡舟 妙方治肝病

伤寒大家刘渡舟妙方治肝病! 2015-11-20 13:02 来源:悦读中医 评论 在中医里,肝的作用甚广,是最坚强的,但也是脾气最大的。肝为将军之官,能够顶很大的压力;肝在志为怒,却有着火暴脾气。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鸭梨山大,肝病的发生率也是逐渐增加。对于肝病的治疗,著名伤寒大家刘渡舟颇有良方妙法,下面不妨一道来看看吧。 中医学中有关肝的论述,内容甚为丰富,其生理病理极其复杂,头绪纷繁,病证广泛,变化多端。所以古人有“肝为百病之贼”和“肝病如龙”等说法。在临证所见杂病中,与肝有关之病,常在半数以上,因此,历代医家对肝病论治极为重视。刘老在《内经》《伤寒论》的基础上,总结前贤魏玉横、王旭高等医家对肝病的诊治经验,提出许多精辟见解,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临证诊治肝病,每多得心应手,疗效显著。 刘老认为,肝病表现复杂,变化多端,然从其发病来看,多从肝气郁结开始,进而可以及血、化火、伤阴、阳亢,甚至动风。现根据刘老的临证治验,遵循肝病的变化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肝病的论治。 一、肝气郁结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气喜条达舒畅,畏抑郁和怫逆,因郁则气结而不疏,怫逆则气屈而不顺,因而影响肝的疏泄和生、升的功能,发为肝气郁结。刘老强调指出,七情致病,多有气郁,气郁则肝病,并认为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一源,气机不利而抑郁则为肝气,郁久而发则为肝火,肝火盛而生风或血虚生燥生风,则为肝风。 “郁不离肝”。肝气郁结,开始病在本经,继而可侵犯他脏,如上犯肺、心,中逆胃、脾等,多为临床所习见。 1肝气郁结

症状:胸胁发闷,甚则胀痛,不欲饮食,善太息,嗳气则气闷得舒,面色发青而神情抑郁,女子乳房胀痛,脉弦,舌苔白。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处方:柴胡疏肝汤加减(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郁金)。 2肝气冲心 肝气冲心,能使心之血脉涩滞不利。 症状:除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出现心胸疼痛,甚则痛闷欲绝。脉沉弦迟涩,舌边尖青暗。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 处方:失笑散与金铃子散合方(川楝、延胡、蒲黄、五灵脂)。 此方亦治冠心病患者因气恼而出现心胸痛闷不堪或掣及肩背等症状,应在失笑散与金铃子散的基础上,加柴胡、香附、枳壳、橘叶、郁金等。 3肝气犯肺 肝气横逆太甚,可上犯于肺,迫使肺气不得下降而为病。 症状:除肝气郁结的症状外,可见突然胸痛,暴发气喘,胸中憋闷,呼吸不利。脉弦直,舌苔白。 治法:疏肝利肺理气。 处方:三皮汤(桑皮、瓜蒌皮、陈皮、杏仁、香附、郁金、苏梗)(刘老自拟方)。 4肝气犯胃 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影响胃的功能,使胃失和降,亦称“肝胃不和”(木乘土)。 症状:脘腹胀痛,呕吐酸水,嘈杂不适,嗳气呃逆,烦躁易怒。脉弦滑,舌边尖红,苔白腻。 治法:疏肝和胃。 处方:茱连二陈汤(黄连、吴茱萸、川楝、陈皮、半夏、茯苓、生姜、焦栀子)(刘老自拟方)。 5肝气乘脾 肝气乘脾,先因脾气之虚,然后肝气方得乘之,致脾不健运。 症状:胁腹皆胀,四肢无力,饮食不振,食后胀满。脉弦,舌淡苔白。 治法:疏肝健脾。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炙甘草、茯苓、半夏、生姜、陈皮、木香、砂仁)。 二、气病及血 肝气不舒,日久不愈,可使肝的血脉瘀滞,发生气滞血瘀的症状。 1肝着 症状:胸胁痛如锥刺,日轻夜重,得热则减。脉弦,舌边紫暗。 治法:疏肝活络。 处方:旋覆花汤加减(旋覆花、红花、茜草、当归须、青葱管、紫降香)。 若服上药效果不明显,为病重药轻,可酌加炒山甲、虫等破瘀之药。血脉瘀滞之冠心病,用之亦效。 2肝脾肿大 症状:胁下痞硬,疼痛不舒,面色黧黑,脘腹胀满,天气改变则肝区隐隐作痛。脉弦而涩,舌边有瘀血斑。 治法:疏肝活络,软坚消痞。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黄芩、党参、炙甘草、半夏、生姜、红花、茜草、赤芍、桂枝、生牡蛎、鳖甲)。 此方以小柴胡汤疏肝利气,健脾和胃;桂枝汤调和气血营卫;加红花、茜草活络;生牡蛎、鳖甲软坚消痞。此方须久服才能收效,亦可用治早期肝硬化。 刘老指出,肝旺太过,势必伤阴,治疗大法当重视养阴。若其人肝脾肿大,而又有阴虚之症状,如口燥咽干,五心烦热,低烧不退,舌光红无苔,脉来弦细或数,应治以滋阴柔肝,活络消痞。 处方:柴胡鳖甲汤(柴胡、鳖甲、生牡蛎、丹皮、白芍、红花、茜草、苏木、生地、沙参、麦冬、玉竹)(刘老自拟方)。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黄煌:所谓名中医,往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附黄煌26条经典语录)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名医刘炳凡脾胃28治法及医案赏析

名医xx脾胃28治法及医案赏析 xxxx脾胃治法28则 xx整理于2008-10-27晚。 (一)调和营卫法(营卫不和)[/B] xx认为: “脾为之卫”,脾虚时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内经》云: “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B]脾胃健运,阴裕阳充,则抵抗力自然提高,此法常用于表虚易感者。 如刘氏治康某某,女,40岁,常自汗出,易感冒,怠倦嗜睡,少气懒言,脉缓弱无力,与黄芪建中汤[/B]7剂而病解,此东垣五药之一,乃《金匮要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者。 尤在xx: “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芪尤有专长也。”所以固表止汗,可防复感,用之屡验。 (二)和胃疏肝法(附肝气犯胃案)[/B] “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宜降则和”。刘氏认为: 肝胆气郁,多见胃气上逆,故降胃必须平肝。胃寒不和则泛清涎;胃热不和则食入即吐;过饱不和则宜消其食;过饥不和则宜填其空。 和则纳,降则通,肝之疏泄利则气不滞血不瘀,而痛止矣。 如治范某某,女,42岁,患者精神不爽,胃脘刺痛连胁,影响睡眠,恶心欲呕,不思饮食。 经某医院用纤维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用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明显。察其舌质淡红而边紫暗,苔白薄,其脉弦涩。此乃肝胃不和,肝气横逆

犯胃,气滞血瘀而作痛。治宜和胃疏肝,调达气血。方用沙参、茯苓、怀山、炙甘草、法夏、广皮、灵脂、蒲黄、延胡索、白芍、甘松、砂仁。服上方14剂,胃痛缓解,恶心欲呕消失,食纳增加,拟原方14剂,服完病愈,未再复发。 xx认为: 本例患者久病体虚,精神不爽,气郁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气机阻塞瘀滞,胃失和降而痛连脘胁。故治疗用陈夏六君加砂仁,以健脾和胃,用沙参、怀山易参术者,养脾胃之阴也。《别录》云: “沙参疗胃痹心腹痛。”用延胡、白芍、灵脂、蒲黄、甘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不治“炎”而炎症自愈。 (三)和胃利胆法([/B]附胆囊炎医案) 胆邪犯胃,则痛呕胆汁,利胆而不和胃降逆,则非其治也。虽然,“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但调其升降者仍在脾胃,故立和胃利胆法。 如治谭某某,女,44岁。患者右上腹、胁下时痛,且向右肩放射,阵发性加剧,反复发作1年余,发时剧痛,呕吐黄水。到湖南省人民医院胆囊造影检查,发现胆囊肿大为7cm×4cm,诊断为胆囊炎,准备手术,患者不愿,于 1980年5月来院就诊。 初诊时,除上述症状外,并见面色萎黄,纳差,体倦,小便黄,舌苔薄白,质红,脉弦数。 此乃肝胆郁热,气滞血瘀而痛。治宜和胃降逆,疏肝利胆,佐以益气活血,欲降之必先升之。 方用四逆散加减: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太子参、沙参、丹参、女贞子、灵脂、蒲黄、郁金、金钱草,另加火硝(胶囊装吞)、鸡内金、隔山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