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总量及行业结构

中国碳排放总量及行业结构

表1:中国碳排放总量及其行业结构分解(1980—2007)(单位:万吨)年份排放总量第一产业排放第二产业排放第三产业排放1980 40502.99 1502.64 29209.39(72.11)9790.96 1985 51713.34 1805.24 36895.30(71.34)13012.80 1990 66477.80 1974.31 49848.38(74.98)14655.11 1991 69803.64 2018.94 52954.44(75.86)14730.26 1992 72628.48 1833.22 56497.55(77.78)14297.71 1993 77425.51 1737.27 60688.99(78.38)14999.25 1994 81704.41 1854.86 65731.80(80.45)14117.75 1995 87510.87 1989.15 71102.78(81.25)14418.94 1996 92442.54 2038.42 75031.02(81.16)15391.10 1997 91472.85 2070.76 74993.58(81.98)14408.51 1998 86440.26 2100.82 71080.43(82.23)13259.01 1999 85898.42 2107.43 69596.60(81.02)14194.39 2000 90202.34 2123.15 73604.55(81.59)14474.64 2001 92297.31 2157.33 75327.69(81.61)14812.29 2002 97535.49 2257.77 79792.91(81.80)15484.81 2003 114420.01 2295.97 95197.46(83.19)16926.58 2004 131500.90 2864.21 109713.14(83.43)18923.55 2005 144884.06 2957.90 121661.89(83.97)20264.27 2006 223098.05 3267.56 189832.17(85.08)29998.32 2007 317776.11 4643.38 272343.62(85.78)40789.11

表2: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迁(1990—2007)(单位:万吨)

年份消费总量煤碳石油天然气新能源1990 66477.80 1974.31 49848.38(74.98)14655.11 1996 92442.54 2038.42 75031.02(81.16)15391.10 2000 90202.34 2123.15 73604.55(81.59)14474.64 2001 92297.31 2157.33 75327.69(81.61)14812.29 2002 97535.49 2257.77 79792.91(81.80)15484.81 2003 114420.01 2295.97 95197.46(83.19)16926.58 2004 131500.90 2864.21 109713.14(83.43)18923.55 2005 144884.06 2957.90 121661.89(83.97)20264.27 2006 223098.05 3267.56 189832.17(85.08)29998.32 2007 317776.11 4643.38 272343.62(85.78)40789.11

车间废水排放管理规定(暂行)

车间废水排放管理规定 1目的: 1.1使各生产车间排放废水达到要求指标内,保证污水处理场运行, 实现生产的稳定、平衡、畅通。 2控制指标: 2.1各车间外排废水COD不得超过3000mg/L。 3 高浓度废水处理: 3.1高浓度废水各车间自行处理,不能进入污水场,经处理合格后方可排出。 3.2 高浓度废水在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后由调度安排有计划进入事故贮罐。 4 高浓度废水处理方法: 4.1 醋酸车间利用好200m3的废水贮池。 4.2其他车间利用闲置容器或其它办法对高浓度废水进行暂存后处理。 4.3 特殊情况必须排放高浓度废水,由排放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副总经理签字后由生产调度安排方可排放到事故贮池。 5 责任: 5.1 质检保证每班次正常检验2次(接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取样)特殊情况由当班调度指定检验项目及次数。

5.2 调度室负责执行监督本废水排放管理规定的实施。 5.3 供排水车间负责处理生产废水3000mg/L的全部废水和去往事故贮罐的高浓度废水。 5.4供排水车间负责每小时一次对调节池进口废水进行检测。发现超标及时报告当班生产调度。漏检造成处理池冲击,由供排水承担责任。 5.5对进入事故贮罐的高浓度废水,供排水车间负责制定处理方案,同时保证事故贮罐液位在1/3以下。 5.6废水超标不能排放造成局部停车或全部停车,由废水超标单位承担责任。 5.7 各单位严控其它污水不经污水处理直接进入工业废水池,或外排管网造成总排水超标,由污水排放单位承担责任。 5.8 责任人是各单位第一负责人。 6 处罚: 6.1 此项工作是生产必须达到的硬性指标,只罚不奖。 6.2 废水超标以化验室化验数据为准,一次超标50元。 6.3生产调度对超标情况填写通知单,由各单位值班长签字。 6.4污水、废水排放对生产造成影响的,处罚单位100-500元。 6.5 罚款对单位不对个人,从单位工资总额扣除,由单位落实责任人。 6.6罚款情况每月3日前由生产技术部送交办公室。 7 要求: 7.1 各单位一把手必须把此项工作作为主要大事进行安排、布置、

工业、生活废水处理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935 工业、生活废水处理管理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工业、生活废水处理管理制度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目的 控制公司各单位污水排放,使污水排放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2、职责 2.1 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检查公司办公、生产、生活区域对污水控制的有关要求。 2.2 各部室和生产车间负责本部室和生产车间的办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管理工作。 3、管理规定 3.1 本公司主要污水来源于: a)炼熄焦废水 炼焦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水封及熄焦废水,熄焦废水设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水封水送水处理工段,主要污染物为COD、挥发酚、硫化物等。 b)化产工艺废水 化产工艺废水来源于鼓冷剩余氨水、粗苯分离及废脱

碳排放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碳排放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逐渐增多,这种现象导 致了全世界共同注重一个重大问题———温室效应,在此宏观环境背 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并降低碳排放量是有效阻止世界气温持续上升的 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中国CO2排放 量与能源消费量迅速上升。依据国际能源署统计资料,中国CO2排放 量在2007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2009年12月,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50%,并将此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中。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省份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能源资源禀赋差异 很大,所以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这就要求在制定减排措施 方面有必要将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和影响因素考虑其中。所以,本 文首先对中国CO2排放的地区差异实行考察,然后深入探讨经济增长 与C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提 供参考和依据。 当前,研究CO2排放区域的差异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注重的热点。谭 丹等(2008)在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研究中发现,碳排放增长速度和排 放量最大的是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碳排放增长速度最慢,西部碳排 放量最少。此外,徐大丰(2010)[2]的研究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碳 排放量低于东部,且碳排放区域差异比较显著的行业为建筑业、工业 和运输业。不过,这些研究多是简单的概括和描述,并没有采用相关 的衡量指标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给予量化研究。岳超等(2010)利用 Theil系数研究了中国各省市碳排放强度差异的变化和来源,但因其测算公式不太准确而导致研究结果可信度不高。杜克锐(2011)在测算碳 排放效率时发现,中国各地区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且差异水准呈继续 扩大的趋势,制定减排措施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地区差异因素。国外相 关CO2排放区域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层面(Heil和Wodon,1997;Padilla和Serrano,2006;Duro和Padilla,2006;Groot,

工业、生活废水处理管理制度(2021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生活废水处理管理制度 (2021版)

工业、生活废水处理管理制度(2021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目的 控制公司各单位污水排放,使污水排放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2、职责 2.1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检查公司办公、生产、生活区域对污水控制的有关要求。 2.2各部室和生产车间负责本部室和生产车间的办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管理工作。 3、管理规定 3.1本公司主要污水来源于: a)炼熄焦废水 炼焦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水封及熄焦废水,熄焦废水设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水封水送水处理工段,主要污染物为COD、挥发酚、硫化物等。

b)化产工艺废水 化产工艺废水来源于鼓冷剩余氨水、粗苯分离及废脱硫液等,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氨氮、氰化物、石油类等。 c)其他废水 煤气管道冷凝液,含氰化物、石油类、挥发酚等。 生活及化验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SS、NH3-N等。 循环水排污,含SS、盐分等。 3.2管理规定: 3.2.1生产工艺废水处理规定 (1)储运车间负责炼焦水封及煤气管道冷凝液的搜集,厂区内煤气管线水封和厂至泡花碱厂煤气水封共检17个,要严格禁止冷凝液外溢。搜集后冷凝液送水处理工段进行生化处理。 (2)炼焦车间熄焦废水必须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得外排。 (3)化产回收产生的剩余氨水和粗苯分离水,必须经蒸氨塔将废水中氰化物,氨等杂质蒸出,蒸氨后的废水去生化处理装置。 3.2.2其它废水处理规定 生活及化验废水送水处理工段进行处理,提倡节约用水、减少排放。

我国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 而人均排放量远低于美国

我国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 而人均排放量远低于美国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的《自然气候变化》专刊在线发表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机构——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全球碳计划”2012年度研究成果。根据最新年度数据,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将在今年进一步增加,预计较去年增加幅度为2.6%,达到创纪录的356亿吨。 研究显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28%),美国(16%), 欧盟(11%)和印度(7%)。研究发现 ,尽管总量偏高,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为6.6吨,与美国的人均排放17.2吨相差甚远。同时,欧盟的人均排放量降至了7.3吨,仍高于中国的人均排放量水平。 专家对世界气候前景表示忧虑 研究指出,森林砍伐和其他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全球排放总量相对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又增加了10%。到2011年底,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391ppm。 在伦敦主持发布以上数据的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东英吉利大学教授科琳乐凯芮表示:“我很担忧,按照目前的排放趋势,全球气候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太高,我们必须采取更为激进的减排计划。”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的分析结果显示,为保证实现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全球排放在2020年之前必须大幅削减。 近期,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环境项目、世界银行、欧洲环保署等机构也分别发布报告,显示了碳排放情况的紧迫性,这些报告的分析均指出,目前全球的排放趋势已经非常危险,可能会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和巨大损失。 如何看待中国碳排放世界第一 英国丁铎尔中心报告发布后,复旦-丁铎尔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建民教授认为:“作为制造业 大国,中国接近全球30%的排放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国家消费的产品有关,所以全球碳排放责任的归属非常复杂。但是,中国在目前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了我们迎接挑战的能力。” 复旦-丁铎尔中心主管主任戴维斯教授指出:“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须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负主要责任。但 是今天的挑战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我们相信,中国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使得其有能力在面对这一全球挑战时起主要的引领作用。”

公司废水排放管理规定(暂行)

*******公司 废水排放管理规定(暂行) 1目的: 1.1使各生产车间排放废水达到要求指标内,保证污水处理场正常 运行,实现生产的稳定、平衡、畅通。 1.2确保总排放口的废水达到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 准》(GB18918-2002)中二级标准。 2控制指标: 2.1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废水COD不高于150mg/L。 2.2总排放口的废水COD不高于150mg/L。 3 管理办法 3.1生产技术部与安全环保部负责执行监督本废水排放管理规定的实施。 3.2质检中心保证每班次正常检验(接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取样)特殊情况由生产技术部与安全环保部指定检验项目及次数。 3.3 供排水车间负责处理进入污水处理场的生产废水和去往事故贮罐的高浓度废水。 3.4供排水车间负责污水处理系统各段废水进行检测。发现超标及时报告当班生产调度。漏检造成处理池冲击,由供排水承担责任。3.5对进入事故贮罐的高浓度废水,供排水车间负责制定处理方案,同时保证事故贮罐液位在1/3以下。 3.6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局部停车或全部停车,由废水超标单位承担相

应责任。 3.7 各单位严控高COD废水不经污水处理直接进入工业废水池,造成总排水超标,由污水排放单位承担责任。 3.8 责任人是各单位第一负责人。 4 处罚: 4.1 废水各项指标以质检中心化验数据为准。 4.2 废水排放造成总排口废水超标,处罚排放超标废水单位500元;超标排放废水造成严重影响后果的,处罚从严。 4.3 罚款对单位不对个人,从单位工资总额扣除,由单位落实责任人。 5 要求: 5.1 各单位一把手必须把此项环保工作作为主要大事进行安排、布置、检查。 5.2 各单位要针对此规定要求落实好本单位确实可行的保证措施。 生产技术部(印章) 安全环保部(印章) 二零零八年六月十月

中国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与人均碳排放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f17132426.html, 中国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与人均碳排放水平 作者:李博 来源:《软科学》2013年第01期 摘要:使用1999~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技术创新能力对人均碳排放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区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该相关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强;某一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会对降低其自身的碳排放水平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会对其邻近地区产生积极的空间外溢效应。因此,中国应当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并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激活良性互动,从而较好地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碳排放;空间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1-0026-05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福祉,也给世界各国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通过多轮磋商与谈判,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控制碳排放水平达成了较为普遍的共识。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经济增长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对于节能减排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不但积极加入多个国际公约,而且对碳减排工作提出了明确的量化目标。可以讲,低碳化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与此同时,中国仍是发展中的大国,正处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阶段,经济高速增长与刚性能源需求高速增长是其主要特征[1],因此如何降低经济发 展中的碳排放水平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广义角度看,对于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现有研究普遍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认为技术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驱动力量。Grossman、Krueger与Komen 等的研究指出,环境质量的改善是在技术进步的伴随下进行的[2,3]。Levinson的研究也表明,在1987~2001年间,正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才使得美国制造业产生的气体污染水平有所下降[4]。Carrion-Flores和Innes对1989~2004年间127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 现环境创新与有害气体污染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5]。 具体到控制碳排放的问题,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现代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大量消耗,正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2007)中所提出,人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而产生的碳排放是导致全球 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6]。一般认为,降低碳排放可以通过以下三种主要途径实现,即:使用 替代性的清洁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碳捕获以及碳储存技术,而这些都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Garbaccio等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发现技术变革是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的主要原因[7]。陈军和成金华指出,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必须首先展开区域发展中的内生性的

中国碳排放总量及行业结构

表1:中国碳排放总量及其行业结构分解(1980—2007)(单位:万吨)年份排放总量第一产业排放第二产业排放第三产业排放1980 40502.99 1502.64 29209.39(72.11)9790.96 1985 51713.34 1805.24 36895.30(71.34)13012.80 1990 66477.80 1974.31 49848.38(74.98)14655.11 1991 69803.64 2018.94 52954.44(75.86)14730.26 1992 72628.48 1833.22 56497.55(77.78)14297.71 1993 77425.51 1737.27 60688.99(78.38)14999.25 1994 81704.41 1854.86 65731.80(80.45)14117.75 1995 87510.87 1989.15 71102.78(81.25)14418.94 1996 92442.54 2038.42 75031.02(81.16)15391.10 1997 91472.85 2070.76 74993.58(81.98)14408.51 1998 86440.26 2100.82 71080.43(82.23)13259.01 1999 85898.42 2107.43 69596.60(81.02)14194.39 2000 90202.34 2123.15 73604.55(81.59)14474.64 2001 92297.31 2157.33 75327.69(81.61)14812.29 2002 97535.49 2257.77 79792.91(81.80)15484.81 2003 114420.01 2295.97 95197.46(83.19)16926.58 2004 131500.90 2864.21 109713.14(83.43)18923.55 2005 144884.06 2957.90 121661.89(83.97)20264.27 2006 223098.05 3267.56 189832.17(85.08)29998.32 2007 317776.11 4643.38 272343.62(85.78)40789.11 表2: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迁(1990—2007)(单位:万吨) 年份消费总量煤碳石油天然气新能源1990 66477.80 1974.31 49848.38(74.98)14655.11 1996 92442.54 2038.42 75031.02(81.16)15391.10 2000 90202.34 2123.15 73604.55(81.59)14474.64 2001 92297.31 2157.33 75327.69(81.61)14812.29 2002 97535.49 2257.77 79792.91(81.80)15484.81 2003 114420.01 2295.97 95197.46(83.19)16926.58 2004 131500.90 2864.21 109713.14(83.43)18923.55 2005 144884.06 2957.90 121661.89(83.97)20264.27 2006 223098.05 3267.56 189832.17(85.08)29998.32 2007 317776.11 4643.38 272343.62(85.78)40789.11

碳排放发展历史及现状

1.碳排放交易发展历史及现状 1.1.碳交易市场定位 一个标准化,规范运作的市场 全国统一的交易市场和体系 有足够分量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摆脱目前国内碳交易所分散,规模小的局面。由于没有真正意义的碳交易市场,导致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 需要政府明确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撑。 减少买卖双方寻找项目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 中国亟需建立一个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整合各种资源信息,通过市场发现价格,用市场化的方法去规范企业的单兵作战。而统一的交易市场的成立则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对话机制; 交易的模式也非常简洁,即通过引入竞价机制充分发现价格,从而有效地避免暗箱操作。同时,统一的交易市场还是一个更有利参与国际市场的途径。因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不仅有利于减少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还能极大地增强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可以设想,在现有的多家碳交易所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自动报价系统,将所有区域性交易所合并为国家级碳排放交易所,从而建立一个与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以及金融期货交易所相似的碳排放交易所。 1.2.碳排放现状 1)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世界碳 交易市场中具有示范作用,2010成交1198亿美元,占全球碳交易成交额的 84%。 2)2008年基于配额的市场交易占全球交易总量的73.15% ,其中EUETS的交易额占总 量的72% ,仍占主导地位;第二大交易市场是二级CDM市场。 3)主要国家和地区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根据发达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的减排承诺,发达国家需要实施比第一承诺期大得多的减排量,未来全球碳交易市场仍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1.3.碳交易历史起源 1)1990年,国际碳交易之父Richard Sandor大力推动美国国会通过了“清洁空气法 案修正案”,开始了二氧化硫的cap and trade (覆盖交易,衡量交易),20年来 效果显著,二氧化硫排放减少了50%,产生了substantial positive effects. 2)2003年,Sandor凭借着多年来运作二氧化硫市场的经验,创办了CCX(芝加哥气 候交易所)。可是由于后来美国没有签订京都议定书,便没有强制的cap(总量限 定)。于是Sandor选择将CCX主要进行自愿减排碳交易,经历了诸多困难后取得显 著成功。 3)2004年,Sandor又创建了ECX,在欧洲建立了碳交易平台。 4)二氧化硫交易与碳交易,本质都是气体的减排量交易,以相互借鉴。

中国碳排放分析

中国碳排放分析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就此西方国家经常借气候变化“说事儿”,对我国经济发展施加压力。不过,我们也认识到碳减排是迟早的事,我国需及早着手发展低碳经济,从而避免陷入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为此,需要对我国的碳排放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有个大致判断。 1、碳排放轨迹 中国统计机构对碳排放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已有的文献数据一般来源于以下四类:一是美国能源部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简称CDIAC)公布的年度数据;二是美国能源情报署(简称EIA)公布的年度数据;三是国际能源总署(简称IEA)公布的数据;四是根据IPCC指导目录和其他方法测算得到的数据。通过对比,不同的数据来源从统计角度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此我们采用如下公式对中国碳排放总量进行估算: c=∑m i×δi(1) 式(1)中C为碳排放量;m i为中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标准量;δi为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不同机构计算碳排放量时,确定能源消耗过程中的碳排放系数不完全相同,但差别并不大,收集到的不同文献的各类能源碳排放系数(表),然后取简单算术平均值为相应能源种类的碳排放系数,据此可以得出碳排放情况。 表1 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2、碳排放特征 经济发展一般是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时间体现了阶段性,所以根据碳排放总量及其增长率情况和碳排放强度可以观察我国碳排放变动的阶段性特征。 碳排放总量在1978-1996年为迅速增加阶段,1996-2000年为平稳阶段,2000-2012年为急速增加阶段。1990年以来,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化轨迹是,1992年达到高点,增长为14.2%,之后增速出现持续下降,1999年为阶段性低点,增速为7.6%,从2000年起,增速再度回升,到2007年达到高点,为14.1%,之后回落为平稳增长,但2010年出现了反弹。 从碳排放强度(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带来的碳排放量)看,中国碳排放强度在1980-2011年之间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在1980-1996年之间下降趋势较为明显,1997-2012年尽管总体趋势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是非常显著,其中2003年出现了反弹,2003—2007年的水平均高于2002年。

废水排放控制管理办法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废水排放控制管理办法FTG(HA)243000005.015.0-2011 发布日期:2011.5 实施日期:2011.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多功能汽车厂

废水排放控制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保护生活环境,完成工厂环保各项指标,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和有效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范围 本工厂所属生活及生产污水排放点及各操作点发生的工业污水。 3、引用及相关文件 FTG(HA).10019.003 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 FTCX(HA).10005.06 监测与测量控制程序 FTCX(HA).10005.05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4、术语 无 5、职责 5.1党群工作部负责雨水管网和排污管网的维护与管理。 5.2工厂污水处理站负责污水回收、处置、治理、监测,达标排放。 5.3制造部负责对污水排放的监督检查。 6、培训与资格 工厂污水治理的人员都应经过治理技术的培训。 7、内容和要求 7.1雨水管网的管理: 7.1.1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分别使用,雨水直接排出。 7.1.2雨水管网的排水口,不得倾倒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废油、残漆或乳化液;不得堆放、油类制品、其他固体废弃物。 7.1.3党群工作部应保证雨水管网的畅通,并经常检查雨水排放口有无堆放、堵塞现象。 7.2工业污水的管理 7.2.1控制对象: 7.2.1.1磷化发生的漂洗废水、沉降池废水、喷漆漆雾、化验室的化学残留物废水。 7.2.1.2各车间冷却、润滑、清洗、打扫卫生等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 7.2.2污水控制要求:

7.2.2.1污水处理站负责工业污水的治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总排出口废水排出。 7.2.2.2 各车间冷却水实现循环使用,进行一级处理。 7.2.2.3 各车间严格控制新鲜水用量,减少废水排放量。 7.3工业污水控制管理 7.3.1涂装部磷化发生的漂洗废水执行《涂装部二级污水处理作业指导书》;喷漆漆雾执行《喷漆净化系统管理作业指导书》。 7.3.2化验室清洗化学容器所产生的废水由化验室集中进行处理后排出。 7.3.3涂装部应加强废水治理设备、设施的管理,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定期对处理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转。 7.3.4当处理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其它突发事件时,造成或可能造成水体污染,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停产,并报工厂有关部门。 7.4处理要求 7.4.1污染较少,不能进行一次治理的污水排放点,又未设置污水排放口,应将产生的污水存入有标识的容器中,运送到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置; 7.4.2污水处理站严格按照污水处置步骤实施处理,对污水处理前进行监测,适量加入治理药剂,治理后进行监测,每日2次,如有一次检测不合格,从新处置后继续检测,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排出。 7.4.3污水处理站必须认真执行《监测与测量控制程序》中的要求。 7.4.4污水处理站,做好处理前监测和处理后监测的各项并填写记录“污水处理站水质化验表”。 7.4.5制造部应加快节水设备的改造,能回用的废水采取循环措施。 7.5生活污水的管理 7.5.1各部门加强对员工节约用水,减少环境污染的教育,减少生活污水的发生。7.5.2制造部应对生活用水点采用节水龙头,防止水的浪费。 7.5.3设备能源科经常巡回检查防止水发生跑、冒、滴、漏。 7.5.4工厂食堂发生的含油废水执行《隔油池清理作业指导书》。 7.6 检查、监测 7.6.1 制造部负责对排污单位每季进行一次检查,对工厂废水处理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执行《监测与测量控制程序》。

污水排放管理制度

1、目的 建立废水排放的程序和方法,以保证公司废水排放满足环境法律法规、目标和指标的要求。 2、范围 公司的废水排放。 3、职责 行政部执行此程序。 4、程序 4.1废水排放管理原则 4.1.1废水排放应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一级排放标准。 4.2废水的来源 a)生活污水:包括卫生间、淋浴废水和办公场所产生的污水; b)清洁污水:包括清洁废水和雨水; c)工业污水:生产过程中不存在工业污水; d) 施工期的施工废水:不存在; 4.3 废水排放控制 4.3.1公司内产生的生活废水经三级化粪池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处理后,外排。 4.3.2公司要求食堂必须使用无磷洗涤剂,要求员工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生活废水对水源的污染。 4.3.3行政部要将水龙头等生活用水源,设立责任者对生活用水进行管理,以减少生活废水的排放。 4.3.4食堂污水排放口需设置过滤网,滤出的垃圾按生活废弃物处理。 4.3.5公司生产作业区内的污水必须作到清污分流,不能将工业污水混在清洁污水一起排放,必须保持雨水沟的畅通。 4.3.6生活废水处理设施采用三级化粪池处理设施。 4.3.7生活废水的蓄水池中的废水经沉淀池后,捞出沉淀物、漂浮物后,用吸粪车运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沉淀池须能防止废水渗漏,不得让沉淀池的废水满溢到雨水沟或随处乱排。

4.3.8沉淀池根据固体沉积情况及时清理,沉积产生的固体废物,由行政部负责联系环卫部门运走处理。 4.3.9生产、维修产生的废油、残液、废化学物品等危险废弃液体不得倒入下水道,应妥善存放在专门容器,做好标识、妥善管理,集中送交到固废管理员,后由指定的专门单位回收处理。 4.3.10 对生产过程处理后的有毒有害废水,在废水处理站进行储存,循环使用。 必须按相应的环境作业指导书进行处理。 4.3.11生产部人员应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操作,减少过程的溅洒,保持车间地面的清洁,减少冲洗废水的使用,各部门应确保清污分流渠道畅通。 4.3.12禁止将废渣(如泥土、固体废弃物、垃圾等)冲入排水管道。 4.3.13生产部对各生产区域排水管道定期清理,行政部负责对生活区排水管道、水处理池的管理,要定期清理,保证沉淀池和水循环池正常运行,不得无故停堵。的清理,以免堵塞。 4.4污水的水质监测 行政部定期联系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公司的污水进行水质监测,具体按相关程序执行。 4.5施工期内的废水排放控制措施 (1)各类施工材料设置有防雨遮雨设施,工程废料及时运走; (2)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施工机械,安排好施工进度,计量避免在雨季及雨 天施工。 4.6应急处理 当监测发现超标,要及时并按相关程序执行。由行政部再安排环境监测,并做好监测结果的记录,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予以确认。 4.7 生产部因工艺改变或新增设施、设备可能增加水体污染时应及时向行政部报告。行政部协调生产部制定相应措施,防止产生污染。 5、相关文件: 无 6、记录: 污水监测报告(外部监测机构出具)

环保论文中国碳排放现状与发展

中国碳排放现状与减排 15 化学工程与工艺宇琪 目录 概要 (1) 一、发现问题 (2) 1.1 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 (2) 1.1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2) 1.2 对海岸带及低地的影响 (2) 1.3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1.4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1.5 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3) 二、我国与外国CO2历史排放对比。 (3) 三、解决问题 (4) 3.1 CO2性质 (4) 3.2 固碳 (4) 3.2.1.土壤固碳 (4) 3.2.2.海洋固碳 (5) 3.3 CO2资源化利用 (6) 3.3.1 物理利用 (6) 3.3.2 化学应用 (6) 3.4国家政策 (7) 概要 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降低碳排放将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持久战,相应的,“低碳”一词也被社会各界广泛引用。“低碳”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它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它既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发展中国家应遵循的发展道路。 如何实现“低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问题,解决方法涉及政治、经济、法

律、技术、人文等多个学科。总体来说,碳减排途径可分为两类:控制排放源头(通过提高能源系统各个环节的能源效率或引入低碳元素,以及降低终端能源需求,实现降低含碳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和碳排放后处理(针对能源系统产生的碳排放,采取后处理方式延缓或阻止CO2排入大气中,如CO2资源化利用。 一、发现问题 1.1 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 气候变化是关乎地球人类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问题,涉及水资源、农业、能源等敏感部门,并对陆地生态系统海岸带以及近海生态脆弱地区构成重大威胁,对全球产生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1.1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环境要素的灾变趋势 全球气候异常导致一系列环境要素的激变,如酷热、飓风、水涝、干旱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降水分布格局也在改变,冰川减退、冻土消融、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疫病频发等。所有这些都不是猜测,因为这些状况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在可预计的未来只能比现在更加严重。 ②自然生态系统的激变 全球气候异常将导致干旱地区的旱灾情况更严重,容易诱发更多的森林和地区性火灾,而森林火灾的增加更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温室效应。 环北极地区,如加拿、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一些永久冻土会因气温上升慢慢消融,当地的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土壤中的细菌活性将提高导致该地区由碳元素的存储地区变为碳素的释放源。 全球绝大部分淡水资源以固态方式储存在冰川中。冰川在世界围的大面积融化将根本改变全球的水循环系统并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冰川融化加快使得夏季冰川减少,从而降低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并可能导致中下游地区更频繁的水涝干旱灾害。 气候变化首先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而;其次,对受灾地区农作物产量产生负面影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迫使国家的粮食产业结构作出调整,草原承载力和畜牧量的分布格局会发生较大变化且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1.2 对海岸带及低地的影响 气候异常变化已经导致南极、北极冰冠融化和海平面升高,据估算,

世界各国每年碳排放量情况如何

世界各国每年碳排放量情况如何? 国家排放量(a)占全球百分比人均量(b) 1.中国7,219.219.12% 5.5公噸(72) 2.美国6,96 3.818.44%23.5(7) 3.歐盟5,047.713.37%10.3(39) 4.俄羅斯1,960.0 5.19%13.7(18) 5.印度1,852.9 4.91% 1.7(120) 6.日本1,342.7 3.56%10.5(37) 7.巴西1,014.1 2.69% 5.4(74) 8.德国977.4 2.59%11.9(25) 9.加拿大731.6 1.94%22.6(8) 10.英国639.8 1.69%10.6(36) 11.墨西哥629.9 1.67% 6.1(65) 12.印尼594.4 1.57% 2.7(101) 13.伊朗566.3 1.50%8.2(54) 14.義大利565.7 1.50%9.7(45) 15.法国550.3 1.46%9.0(47) 16.南韓548.7 1.45%11.4(31) 17.澳洲548.6 1.45%26.9(5) 18.烏克蘭484.7 1.28%10.3(40) 19.西班牙438.7 1.16%10.1(41) 20.南非422.8 1.12%9.0(48) 21.土耳其393.2 1.04% 5.5(73) 22.波蘭374.60.99%9.8(44) 23.沙国374.30.99%16.2(13) 24.泰国351.30.93% 5.6(71) 25.阿根廷318.30.84%8.2(53) 26.奈及利亞296.60.79% 2.1(112) 27.台灣271.20.72%11.8(26) 28.委內瑞拉266.30.71%10.0(43) 29.巴基斯坦240.60.64% 1.5(128) 30.荷蘭224.40.59%13.8(16)

工业废水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废水排放的管理,严格控制公司各类废水外排,避免水处理系统随意排放或超标排放,杜绝废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实现公司废水综合利用的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范围:适用于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其在公司管辖范围内的生产、检修、施工等外协单位。 第二章职责 第三条能源环保处 1、统筹公司各类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综合管理工作,是废水管理的职能部门。 2、负责制定公司废水综合利用规划和污染防治计划。 3、负责公司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与考核。 4、负责组织水污染事故的调查。 5、组织废水处理、综合利用研究。 6、是公司水资源的归口管理部门。 7、组织各单位进行用水控制,减少废水的产生。 第四条设备处 负责将水污染防治设施纳入与主体生产设备同等的管理。 第五条技术质量处 对废水水质进行检测分析。 第六条各生产单位 对本单位的废水排放去向和水质负责。 负责本单位节水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管理内容及要求 第七条生产过程中废水排放的管理 1、公司排水系统实行分流制,生产废水必须排入生产废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必须排入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禁止将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入雨排水系统,禁止用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冲刷地坪。 2、各生产单位要对生产全过程各排水口进行严格管理,制定有关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确保各种废水按技术标准排出,不对水处理系统造成负荷冲击。 3、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各类液体物质的跑、冒、滴、漏,禁止将生产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排入管网中。 4、发生水污染事故后,要积极采取应急措施,谁污染、谁处理,防止污染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并按岗位应急操作规程执行。 第八条水处理系统运行时废水排放的管理 1、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通过生产废水管网汇集到中央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2、异常情况需临时排放废水的,应进行临时排污申报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经能源环保处审核并报地方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排放,并由技术质量处进行监测。情况紧急的,应电话通知能源环保处管理人员,并于排放后24小时内补办临时排污手续。 3、废水处理系统的排放口不能任意更改,需要更改的应向能源环保处提出申请,经能源环保处确认后,才能更改。 4、所有通下水道的应急阀门,正常情况下应关闭、挂牌,并纳入生产方巡检点,按计划巡检。 第九条水处理系统检修时废水排放的管理 1、各生产单位要制定检修时废水排放的作业指导书,控制废水无组织排放,严格禁止检修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任意排放。 2、各生产单位在年修前10天,要做好废水排放方案,报能源环保处组织方案审定后方可按审定的方案排放。如需对部分外排废水进行监测,则先由水质检测单位对水质进行分析,经能源环保处确认,达标方可排放,若没有达标,则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污水排放管理制度

污水排放管理制度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规定对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产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其环境影响程度,实现公司环境表现的不断改进的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控制。 2 管理职责 2. 1管理者代表负责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2各责任部门负责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的控制,并切实予以落实; 2. 3 生产部是污水排放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污水处理、排放的管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 2.4全体员工有责任完成本制度规定的有关内容。 3 管理内容 3.1管理者代表根据《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列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源及其影响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产生的责任部门实施本部门污水控制措施。 3.2生产部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做出规定,确保排放的各项环境指标不超过相关法规、标准要求,本公司执行与金山区兴塔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协议排放标准。 3.2.1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是PH值、COD、悬浮物等,本公司主要通过兴塔污水处理中心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生产和生活污水的监测由技术中心负责,根据监测结果,确定对污水排放的控制;当监测结果不符合时,应及时停止污水的排放; 3.2.2有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通过沉淀达标后排放; 3.2.4食堂隔油池要定期清洁,含油较多的废水禁止不经分离直接排入下水道; 3.2.5食堂污水排放口设置过滤网,滤出的垃圾按《废弃物的管理规定》处理;

3.2.6污水管道要定期清理; 3.2.7垃圾要按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内,禁止将废渣(如各种废弃物、垃圾等)用水冲入下水道; 3.2.8各部门在使用水时应尽量节约,减少用水量和污水的排放量; 3.2.9办公室应采购无磷或磷含量低的洗涤剂; 3.2.10本公司对各雨水管道的入口要进行管理,防止含有害成分的污水进入雨水管道; 3.2.11禁止在公司内冲洗汽车,以免将油污冲入下水道; 3.2.12滴在地上的废机油及化学品要用抹布擦拭干净,将抹布放入指定的地方,禁止用水冲洗入下水道。 3.3各责任部门组织实施(3.2)污水的控制要求。 3.4综合部负责每年委托当地环境监测中心对公司污水排放达标情况进行监测,保存监测记录,特殊情况(本公司的工艺变化、使用的化学物资等发生变化可能造成对污水指标变化时)需要增加监测,对于监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管理者代表。 3.5综合部根据各责任部门实施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管理者代表。 3.6全体员工有责任将重大污水污染或异常情况向本部门负责人或综合部反映,经综合部现场观察后,责任有关部门负责采取纠正措施,并报告管理者代表。

废水管理制度

废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各企业生产、生活废水的管理,防止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 用,特制订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的生产、生活废水的管理。 3、管理职责 3.1总务部门负责对污水排放和雨水地下管网及相关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并进行排污申报工 作; 3.2体系推进部门负责废水日常排放和处理工作,并负责废水的检测工作; 3.3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污水控制,按规定要求排放。 4、工作程序 4.1各部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必须满足要求,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在满足污水100%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各部门应推行清洁生产,努力改进生产工艺,尽可能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提高废水的循环利用率,鼓励雨水回用和中水回用。 4.2排放的工业废水应当达到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水质标准,如果排放的废水中含有腐蚀性强、剧毒、放射性物质或其它妨碍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污染物,则应对其进行分散处理,或通过适当的预处理后再排入废水处理设施。 4.3各部门自有场地应建有雨污分流管网,无法实现雨污分流的场地,需限期进行改造。污水管网覆盖需满足污水100%收集。企划部门要编制废水处理控制分布图,包括排水沟或雨水、污水管网的平面布置图,明确污水处理站、化粪池、隔油池的位置和污水总排放口的标识等。 4.4制造部门、资源开发部、采购部门禁止采用国家规定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工艺名录和禁止进口、使用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设备。 4.5设备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环保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防止因设备事故或其他原因造成未处理的废水排放。 4.6相关部门必须配备满足当地环保部门要求的防污设备和器材,进行作业时,应当采取预防措施。 4.7化学清洗废液需交有资质的单位接收或经过预处理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