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合集下载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44张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44张
《咬文嚼字》优秀课 件44张
目录
• 引言 • 《咬文嚼字》概述 • 汉字基础知识 • 词语基础知识 • 句子基础知识 • 文章基础知识 • 《咬文嚼字》选读1引言目的和背景
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 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 咬文嚼字技巧和方法,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咬文嚼字》概述
02
《咬文嚼字》的由来
01
创刊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语言文字的规范 使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咬文嚼字》应运而生。
02
创刊时间与地点
1995年在上海创刊,由郝铭鉴先生创办。
03
刊物宗旨
以“咬文嚼字,正本清源”为宗旨,致力于推动语言文字 的规范使用,提高全民语言素质。
•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 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 种主张。
• 应用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国家机关、政党、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具 有明道、交际、信守和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文体。
《咬文嚼字》的意义
01
02
03
语言文字规范
通过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中 的错误,推广普通话和规 范汉字,提高语言文字的 规范化水平。
文化传承
作为一本文化类刊物, 《咬文嚼字》在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影响
刊物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成为推动社会语言文化进 步的一股重要力量。
《咬文嚼字》的流传和影响
汉字的结构和分类
汉字的结构
分析汉字的基本结构,包 括独体字、合体字等,以 及偏旁部首的概念和作用。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汉字的演变过程
详细阐述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 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 变过程,以及各阶段的字形特点和 代表作品。
汉字的文化内涵
探讨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天 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以 及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汉字结构特点及规律
汉字的结构类型
介绍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左右结 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 构、独体字和特殊结构,并给出相应 的例字。
近义词定义
意义相近或相似的词语。
辨析方法
从词性、词义、用法等方 面进行比较。
运用示例
通过具体句子展示近义词 的细微差别和正确用法。
成语故事及文化内涵解读
STEP 01
成语定义
STEP 02
文化内涵
具有固定结构和特定意义 的词组,通常来源于古代 文献或历史故事。
STEP 03
解读方法
通过讲述成语背后的故事 或典故,帮助学生理解其 文化内涵和正确用法。
授课方式与时间安排
授课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 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互动。
时间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每周2次,每次 2学时,共18周。具体授课时间和 地点由学校安排。
Part
02
汉字基础知识
汉字起源与演变过程
汉字的起源
介绍汉字的起源,包括结绳记事、 八卦、图画等早期记事方式,以 及仓颉造字的传说。
成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哲学等方面的意义。
修辞手法介绍与实例分析
01
02
03
修辞手法定义
在语言表达中,为了增强 表达效果而采用的修饰和 调整语言的特殊方法。

优秀《咬文嚼字》ppt课件

优秀《咬文嚼字》ppt课件

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
中华文化传承与拓展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针对性的语文知识与 能力训练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通过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中华文化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 强文化自信。
02
《咬文嚼字》杂志简介
创刊背景与历史沿革
创刊背景
为满足当时社会对于规范语言文 字的需求,提高全民语言文化素 养。
词语使用错误
褒贬误用
例如,“半斤八两”是贬义词, 用于形容两者差不多,但有人误
将其用于褒义语境。
对象误用
例如,“美轮美奂”用于形容房 屋高大美观,但有人误将其用于
形容其他事物。
谦敬失当
例如,“蓬荜生辉”是谦辞,表 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 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 己非常光荣,但有人误将其用于
荣誉
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期刊奖、编校质量奖等荣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
03
优秀文章赏析
精选文章概述
《咬文嚼字》杂志中 的经典文章,涉及语 言、文化、历史等方 面。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剖 析,可以提高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
文章主题鲜明,观点 独到,语言生动,富 有感染力。
文章风格与特点
敬辞。
标点符号错误
顿号误用
例如,“第一、第二、第三”中 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书名号误用
例如,将课程名称、会议名称等误 用书名号,应使用引号。
冒号误用
例如,“即”和“也就是”等词语 后面误用冒号,应使用逗号。
05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建议
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尊重语言文字
01
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尊重其规范性和约定俗成的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 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28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 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28张)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不即不离 若即若离 ①不知道你是否留意到,当一队自行车选手在公路上行驶时,他 们总喜欢不即不离、衔尾相随。 ②以上情况说明,湖南军队仍然不敢公开反对孙中山,孙中山对 他们也留有余地,双方保持了若即若离的关系。 提示两者构词形式相似,也都表示关系“不亲密”,但侧重点不同。 “不即不离”指既不接近,也不疏远,侧重点在“不离”。“若即若离”,好 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跟人的关系不很紧密,侧重点在“若离”。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 (1)难免 不免 ①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不免着急起来。 ②国庆小长假如约而至,出门旅行,你可以饱览风景、放松心情, 但也难免会遇上一点囧事。 提示这两个词意思比较接近,都用作副词。“难免”指不容易避免, 后面可以跟否定词,意思不变。除作状语外,还可以作谓语(常放在 “是……的”中间)。“不免”侧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不 免”和“难免”同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时,常常可以 换用,如“脱离实际,难免(不免)要犯错误”。
8
咬文嚼字
在现代汉语里,“咬文嚼字”用来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 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而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却借用这个 词语来提倡“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治学精神。学习本文, 一是要掌握文本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二是要养成咬文嚼字、随 处留心玩索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咬文嚼字》选自《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朱光潜先生 在本文中赋予“咬文嚼字”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写作时要字斟句 酌,讲究语言运用的准确、传神,力求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还涉及对作品语句的玩赏、品鉴。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与他 对文学创作的认识分不开的。作者认为: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 系,不是一表一里,一后一先,“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 事物的形象和语文,离开事物的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 进行。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因此,“咬文嚼字, 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 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些观 点,对理解本文至关重要。

咬文嚼字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咬文嚼字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咬文嚼字公开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现代汉语》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的内涵与外延、词语的语境意义、成语的来源及正确使用、以及常见词语误用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词语的内涵与外延,掌握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变化。

2. 学会正确使用成语,避免常见错误。

3. 提高学生对词语运用能力的认识,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的语境意义、成语的正确使用。

2. 教学重点:词语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咬文嚼字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讨论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变化,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词语的内涵与外延、语境意义、成语的正确使用。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一个具体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咬文嚼字地进行表述。

4. 例题讲解:分析常见词语误用案例,讲解正确用法。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现场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的内涵与外延2. 词语的语境意义3. 成语的正确使用4. 咬文嚼字能力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道路(2)风光(3)晴天霹雳答案:(1)道路:指地面上供人车通行的部分;比喻人生道路。

(2)风光:指风景;比喻荣誉、地位。

(3)晴天霹雳:比喻突然发生的令人震惊的事情。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词语的内涵与外延、语境意义,以及成语的正确使用,让学生认识到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课后,建议学生多阅读、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词语运用能力。

同时,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研究成语背后的故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课后作业:(1)画龙点睛(2)掩耳盗铃(3)滥竽充数2. 结合所学内容,尝试用咬文嚼字的方式,修改一篇自己以前的作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咬文嚼字》获奖完整版课件

《咬文嚼字》获奖完整版课件

《咬文嚼字》获奖完整版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内容概述•人物形象•语言表达•主题思想•评价与反思•结语目录01引言2016年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2017年获上海高校优质在线课程一等奖2019年获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认定获奖情况1获奖作品介绍23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语言和文字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功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01社会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创作背景及动机02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职场必备技能03创作团队希望通过本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0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和规范,提高沟通交流、表达和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02内容概述涉及《咬文嚼字》获奖的各个方面,包括背景、概览、目标、方法、范围、计划、成果、评价等。

重点探讨了该奖项的设立背景、基本情况、发展历程、获奖标准和评选方法,以及获奖作品的特点和影响等。

内容总览通过分析获奖作品的来源和类型,总结了该奖项的评选思路和特点,并探讨了获奖作品在文学、艺术、社会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对获奖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创作思路及手法通过对获奖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该奖项的评选规律和特点,并提出了针对文学作品的新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创新性地从获奖作品的主题、形式、风格等多个方面入手,深入挖掘了获奖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为文学作品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内容亮点及创新点03人物形象故事主人公,一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男孩,敢于和老师较劲,但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逐渐领悟到语文的魅力,并最终成为班里的语文尖子。

小强小强的语文老师,一个和蔼可亲、有教育智慧的老师,通过与小强较劲的过程,展现了他深厚的语文功底和人格魅力。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上课)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上课)
阅读理解技巧与方法
文章结构与逻辑关系梳理
写作技巧与实例分析
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与语文意识强化 善于总结与归纳,建立错题本与笔记
重视预习与复习,多读多写多练 多参与课堂讨论与课外活动,拓展视野与思维
02
咬文嚼字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指对文章的字词句进 行仔细推敲,以追求准确、生动 、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
过度咬文嚼字容易使读者脱离文章的语境,导致 对文章的理解产生偏差。
忽略读者的感受
过度咬文嚼字可能会忽略读者的感受,使读者感 到厌烦和无聊。
不够咬文嚼字的误区
缺乏分析能力
不够咬文嚼字往往导致读者缺乏分析能力,难以理解文章中的深 层含义。
忽略关键词
不够咬文嚼字容易使读者忽略文章中的关键词,从而对文章的理解 产生偏差。
处。
05
课堂互动与案例分析
课堂互动的设计与实施
互动游戏
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 积极性。
个别提问
个别提问,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高思维活跃 度。
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 果,增强自信心。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通过咬文嚼字,我们可以更好地感 染听众,使自己的演讲更具说服力 和感染力。
传达情感
咬文嚼字可以帮助我们传达出更丰 富的情感,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 到我们的情感和意图。
04
咬文嚼字的误区与对 策
过度咬文嚼字的误区
缺乏整体理解
过度咬文嚼字往往导致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不足, 忽略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意思。
脱离语境

《咬文嚼字》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咬文嚼字》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到达艺术完美
咬文嚼字
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与吻合 刻苦自励,推陈翻新,防止套板反应
12/19
探究1、课文贯通了一个总思想,就是文字和 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作者为何要强调这一 点? • 作者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亲
密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强调 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 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 “推敲”。 • 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本质,抓住了推 敲语言文字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根本路 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 所表示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 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 情感务求凝练,这么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 文字。
诧异意味
认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
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 截意味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 视之,石也。
6/19
“推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古今人都认为“敲”比“推”好 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
一个境界是他当初所要说而且与全 诗调和 。
斟酌(zhuó)
B、没鏃( mò zú ) 咬文嚼(jiáo)字
咀嚼( jué )
倒涎(yán) (xián)
C、蕴藉(jiè)
品茗(míng)
憎恶(zēng wù) 下乘(chéng)
D、尺牍(dú)
灞(bà)桥
剥啄(zhuó)
清沁(qìng)肺腑 (qìn)
3/19
郭沫若改台词 • 你是没骨气文人!
敲:最少也有一些温暖 推:自掩自推,独往独
人情;剥啄有声,打破 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岑寂,平添搅扰
冷寂 ,无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辈对幼儿:你这小淘气! ——具体问题具体
水牛
分析
郭沫若
活也牺牲,死也牺牲,
死活为了人民,你毫无怨艾。
你这和平的象征,
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
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
.
13
2. 讨论剩下的两个事例完成表格:
方法:分析改动的形式 找出段落中的关键性语言 分析、综合得出答案
.
14
实例分析:
幻觉、错觉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 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LOGO
咬文嚼字
第一PPT模板网,
解析标题:
例1、学习理论重在领会实质,切不可一味 地咬文嚼字 。
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
例2、有的人在谈话时总喜欢咬文嚼字。
卖弄才学。
例3、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没有 用处。
强词夺理或狡辩。
在文中作者赋予了“咬文嚼字”什么样的新 意呢?
zú •没 镞
yùn
•蕴 藉
qiáng
•王 嫱
míng 茗烟
bō 剥啄
làn
俗滥

尺牍
.
zī zhū 锱铢必较
cén
qìn
岑寂 清沁


灞桥 付梓
7
流弊: 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尺牍: 书信。
锱铢必较: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都十分计较。
推陈翻新: 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
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
请同学们阅读第三段,找出题目“咬文嚼字” 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题目《咬文嚼字》: ——贬词褒用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 字不肯放松的谨严。(p41第三段)
.
3
(1897-1986),安 徽 桐 城人。现代美
学家、文艺理 论家。笔名孟 实、孟石。代 表 作 <<文 艺 心 理 学 >><<诗 论 >><<谈 美 书 简 >>等 。

——绘景象
•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点作用
.
27
小组合作学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时间5分钟)
组长综合答案写在答题板上,交流 学习。(按归纳的方法作答)
.
28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 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字眼不同 意境不同。
.
16
谁是谁非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冷寂场合 敲——热闹场合
.
17
材料
郭沫若改台词
王若虚改《史记》
说明的道理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贾岛“推敲”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
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
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朱)
•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 •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 便不适宜。
说明的道理: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
11
材料
郭沫若改台词
说明的道理
不同句式,情感不同。
王若虚改《史记》
贾岛“推敲”
.
12
思考:“你这”真的“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 适宜”吗?
发展。
.
8
• 咬文嚼字是:
• (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的态度。
.
9
• 学生自读课文第1——5段: • 找出文章举了哪几个“咬文嚼字”
的例子。 • 郭沫若改台词 • 王若虚改《史记》 • 贾岛“推敲”
.
10
1、郭沫若改台词
•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 •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是坚决的判断比你是 更有力度(郭)
苞方
刘 大
姚 鼐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
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
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
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
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 议论形象。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
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 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
6
识记生词
xián •倒 涎
—— 唐·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清·杜甫
பைடு நூலகம்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
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

——清·沈德潜
.
24
• 学习“炼字”的方法。
.
25
更漏子
温庭筠 玉香炉,红蜡泪,偏
释字义
照画堂秋思。眉翠薄, 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绘
梧桐树,三更雨,不景 道离情正苦。一夜夜, 象
皇恩浩荡 (矣!)
臣节如山 (乎?)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情感不同。
欣赏小故事:
有一个乞丐,他面前的牌子上 写着:“本人自幼双目失明。”可 乞讨的效果很不好,一个诗人见到, 把他面前的牌子上的字改写为: “春天到了,可我什么也看不到。”
结果乞讨的效果非常好。
.
23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准、狠
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 意味
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 截的意味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
射,终不能入。
无惊讶之意
只表结果
非也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3 贾岛“推敲”的故事
鸟宿池边树,僧 推月下门。
随缘剥啄惊宿鸟, 月下来僧扰梦清。
自掩自推真自在, 人言冷寂我独闲
系。
.
18
因为文字和
( 思想

有着密切的关系。
.
19
二、 “咬文嚼字”的原因?
1、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 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 想情感。
2、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 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 的。
3、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 想情感上“推敲”。
仔细体会下面的例子,并分析印证了前面的哪一个道理?
空在句中指“没有”。 写出了雨滴滴落在无 人的石阶上,直到天 明的情景。
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赏析“空”字的妙处。
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 寂寞之情。
点作用
.
26
• 语文“炼字”三步曲:
•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 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 释字意
•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 述景象;
纪晓岚改《清明》: 字数不清同明,时意节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
味不同
行人欲断魂。
路上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借问酒家句何式处不有同,,情感不同遥指杏花村。
牧童遥指杏花村。
《早梅》
后人改对联:
前村深雪里,一? 数?
皇恩浩荡 (矣!) 臣节如山 (乎?)
昨夜( )枝开。
字眼不同,. 意境不同
21
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对 联以表彰他,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 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字来讽刺他。 怎么加呢?
三步曲:释字义 绘景象 点作用
.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