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试论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试论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发表时间:2018-05-21T17:17:06.93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1期作者:李生文[导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成为越来越多教师探讨研究的话题。语文教学不仅关系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对于学生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摘要】在素质教育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成为越来越多教师探讨研究的话题。语文教学不仅关系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对于学生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1-0054-01 在初中语文实践教学中,怎样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需要长期研究的一个主题。本文对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建议

一、初中语文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1.陶冶学生情操,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中学阶段,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学生的思想正由幼稚转向成熟,这个阶段对于学试论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生的教育十分重要。初中阶段,学生对于社会似懂非懂,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很可能会受到金钱、游戏等的诱惑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对于中学生的教育作用十分重大,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通过语言教育、名人事迹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高尚的情操,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

2.运用语文的人文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语文蕴含着极其深厚的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因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所处的环境、社会,纠正学生认识的错误。同时,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学科的科学性相结合,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__"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谓兴趣,指的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姆曾专门研究过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并最终证明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明显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之不足;持久的兴趣,能促成发明创造。就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来看,兴趣是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有兴趣才能有发展能力,才不至于对所学内容产生厌倦。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水平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指导者,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对于教学是否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程度,因此,教师要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有深切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够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人魅力,丰富自己的内涵,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喜欢,才能在教学中和教学外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鞭策学生好好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保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和潜力的前提。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是为了提升自我素养,而不是为了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和启发,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课堂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课堂线索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思维,在合理限度内自主理解课本内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语文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讲授课文时,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本内容并发挥自己的思维。

五、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语文教学,就是使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识别语法,修辞、逻辑、标点的用法,并达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之目的。读,就是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读。从读中认识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掌握语文双基知识;从读中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读中达到思想教育之效果。有些字、词、比较难读,要掌握,只有认真读,才能熟悉。此时,教师必须花些时间,利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这样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字句,不唱读。有必要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的口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情况,在小组开展讨论,在班上进行小组汇报、组与组进行交流,并互相评议。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广,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也增补了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读书、答问进行评议、补充,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评议"环节,要把这一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六、利用教学资源, 活跃课堂气氛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初中学校较多的配置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而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依然较为传统,也就是利用黑板和粉笔。教师应不断接受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这些高效的教学资源。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能够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记忆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盲点。同时,教师还应多听取学生意见,及时调整自己教学计划和内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刘俊玲.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学周刊》.2015.06

浅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

浅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 摘要: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是否得到发展已经成为教学的 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转变 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内容理解、情感体验、知 识运用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 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 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 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 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加强语文导课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好的开头是成 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导入十分关键,教师在导入阶段就引爆学生的“兴奋点”,有针对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使他们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 的求知欲,进入到教师为之精心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来。恰如其分的导入,就 好似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使语文课在最初四、五分钟的 间隙里开创出一个多彩的景观空间,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好 奇心的心理特点,通过故事讲述法进行导课设计。我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事先 辅导,让一个学生上课前登台讲给同学听:“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特别喜欢穿得漂亮。……最后,皇帝就这样光着身子参加完游行大典。”然后告诉学生:这个 荒唐的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这样的导课既 轻松自然,又能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知识理解 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认为语文课太沉闷,总是一讲字词,二分 层次,三归纳中心,堂堂都如此,天天一个样,自然提不起劲头。这就要求教师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经常改变教法。 例如,在学习蒲松龄的《狼》时,我一改以往的课堂讲授法进行教学,而是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我让三位学生分别扮演狼和屠户,来演绎整个过程。通过表演,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的思路: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掌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了解狼和屠户各自的 性格特点,从而认清狼的本性,领悟文章的主旨。这样做,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功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我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观看录像,播放录音,利用投影,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努力在板书设计上 下功夫,以板书的“新”、“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语文生活化教学,丰富学生内心情感 学生都喜欢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越是贴近生活的,越是容易引起学生的 兴趣,越容易被学生接受。由于个人阅历与经验问题,不能让学生去理解与他们 生活相隔太远的东西,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将课文中离 学生距离较远的事物用他们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联系起来,方便课堂教学。 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我们靖边的冬天在他们心目 中的印象,再谈谈他们心目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学生都认为北方的冬天在他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0-01-15T11:27:53.1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作者:白新茹[导读]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地作文教学可以创造具有活力、生机的课堂气氛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地作文教学可以创造具有活力、生机的课堂气氛,让初中生在兴趣的影响下投入到写作中,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在不断的写作练习中,可以培养初中生审美、情感等方面的情怀。本文分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法,希望对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引言: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在引导初中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存在一的局限性,使得初中生被动接受作文练习,造成初中生所写的作文内容比较空洞,或者写作素材比较贫乏,无法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同时,初中作文评改过程中基本是由教师评分,缺乏合理地评改方式,以及不能实现初中生自我修改,使得初中生写作水平无法有效提高。面对这些现状,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分析 写作能力是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为初中生认识世界、语言应用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了响应新课标对语文写作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尝试对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实现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传统写作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主要是以教师单一的讲述为主,一般利用一节课讲述写作方法、技巧,另一节课让初中生进行写作练习,初中生跟着教师的节奏模仿、练习写作,使得初中生写作思维受限,阻碍了初中生想象力的发挥[1]。同时初中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无从下手,被动的进行写作练习,一定程度扼杀了初中生的写作兴趣,所写的内容显得枯燥无味,无法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二)缺乏话题转化能力,写作内容乏味写作练习不仅要求初中生有写作的欲望、思维,更要的是面对一个话题可以成功地转化为自身熟悉的类型,进行个人情感的表述。而传统的写作教学对于话题有效转化能力培养有限,出现初中生所写的内容跑题的现象。众所周知,写作需要平时素材的积累,这样才能快速的进行创作,而实际写作教学中,初中生所积累的素材有限,存在同一素材被应用于很多写作中,使得文章读起来比较乏味。 (三)缺乏自我修改的机会在传统的语文作文评改环节,一般是通过教师打分的形式进行,由于缺乏初中生的主动参与,使得初中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无法有效地进行改正,写作方法、技巧等水平无法真正的提高。同时,在开展优秀作文赏析的教学活动中,初中生对其作文结构、立意等方面理解不透彻,不能有效地借鉴优秀作品中的修辞、语言表达等,使得写作教学的真正价值无法突显出来。 二、如何有效地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等资源针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的现状,可以将多媒体、网络等资源引入到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激发初中生写作的灵感,比如在讲述关于大自然的话题写作中,可以播放一些大自然的画面,让初中生对大自然有一定的感知,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快速进入状态[2]。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对文章中心进行确立,比如可以播放一些短片、故事,让初中生根据短片、故事来确立文章中心,由于不同学生所思考的角度不同,其确立的思想中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教师不同角度的方向进行总结,让初中生对不同角度的中心进行感悟。 (二)收集更多素材融入到写作教学中针对初中生由于素材积累比较少引起的所写内容缺乏创新性这种现状,可以收集课外一些素材,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一定的素材,教师可以每周安排一些阅读课,让初中生将所阅读的优美段落摘抄下来,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脑海中可以快速地反映出所收集的相关素材。比如在写关于感恩的话题时候,初中生可以应用自己所收集的关于感恩的素材,也可以让初中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写个人感受。同时可以关注最想励志故事,可以将最新的热点信息应用于文章中,可以让所写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颖度,能够给人留下耳目一新的印象。 (三)将情境与写作话题相结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情境设置,目的是让初中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其对应的写作话题,激发初中生写作灵感。比如在写关于人物相关描写的写作中,可以将《三国演义》章节中的相关人物描写引入到写作课堂,让初中生在自我观察过程中,掌握名著中人物语言、动作以及神情等方面的描写,然后通过对应的训练,让初中生掌握这些人物描写的手法,比如让初中生对熟悉的人进行特定描写[3]。同时可以让初中生相互进行作文修改、交流,让初中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学习别人作品中优秀之处,或者让初中生自我写作进行评定,将自己本次写作中不足之处指出来,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法。 (四)通过强化训练把握写作思路针对初中生写作跑题,所写内容比较空洞的现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初中生如何有效审题,以及在实际的训练中把握写作方向。比如在写作教学中训练不同话题的作文,让初中生在写作课堂上列出其提纲,然后教师对其进行讲述,初中生可以将自己的写作思路与所讲述的方向进行对比,分析自身审题不清的原因,在逐渐训练过程中实现准确把握写作方向。同时也可以对其写作范围进行扩展,让初中生日常记录一些随笔、日记等,将自己所见所闻写出来,或者将所阅读的杂志、报纸中的内容进行评论,写出个人感受,这样可以让初中生对不同类型的话题有所接触[4],在真正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快速找到写作的思路,进行创作。 三、结束语 语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个人见解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本文对当下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为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借鉴。同时在现代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写作课堂教学注入新动力,让初中生在感兴趣的环境下高效地进行自我创作。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论文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杨英鹏 博望镇第三初级中学 2016年9月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目前的是一种十分常的教学方法。因为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通过学习、交流和探讨、让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学握一些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找出在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则,为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不断创新。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措施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

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发表时间:2019-01-09T11:28:56.00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作者:雷艳[导读] 课堂是最能体现出时代意义的地点之一,而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就要把创新融进课堂里。主要从初中语文课堂对创新的要求和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雷艳(重庆市武隆区火炉中学重庆武隆 408500) 摘要:课堂是最能体现出时代意义的地点之一,而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就要把创新融进课堂里。主要从初中语文课堂对创新的要求和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关键词:创新教学;初中语文;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2-055-01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学好语文能促进对语言的运用,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创造思维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前途,要进行创新思维,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经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而发展成一个新课题。本人从教二十余年来,觉得语文创新教学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内外结合,精 讲多练”这一原则。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实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撑。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技巧主要表现为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既包括运用话语策略的技巧,也包括语用的技巧。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诱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独辟蹊径。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参与程度越高,课堂教学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语文教学是动态活动的互动过程,是一种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是一种复合交叉的互动,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对问题的设置,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将课文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1、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2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3、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 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人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结语 初中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人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中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不仅要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倪刚.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2):105. [2]刘金华.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J].神州旬刊,2013(3):102.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人物描写动作描写教案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人物描写--动作描写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动作描写的含义。 2、能将人物动作描写的准确、细致、生动。 3、动作描写要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重点4、能将人物动作描写的准确、细致、生动。难点动作描写要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一、新课导入: 回忆朱自清的《背影》中描写父亲翻过月台买橘子时的动作,你能 谈谈它的妙处吗? 二、什么是动作描写? 对人的手、脚、四肢、头部、五官以及身体的动作行为进行描写 的方法。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 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三、动作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②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 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材料分析: (一)《欧也妮葛朗台》 小说在写葛朗台看到查理留给女儿的那个金匣子时,他的“身子一 纵,扑向梳妆匣,好似一只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一“纵” 一“扑”强烈地辐射着葛朗台对金子的专注、贪婪,反映出他爱财如 命的本质。 学生了解概 念。 学生从学过课 文中举例,体 会动作描写的 作用。 学生阅读相关 材料,了解名 著中典型的热 舞动作描写。

教学过程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 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 “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 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 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对 自己的吝啬。 四、方法及要求 1、动作描写要准确 选用精准的动词,用动词来表现动作。 2、动作描写要细致 要想将人物动作写得细致,可以通过动作分解来完成。 3、动作描写要生动 在描写中加入适当的修饰语,或者与外貌、神态描写等相结合, 可以使动作描写变得生动起来。 (学生尝试删去动作描写中的修饰语,体会这些修饰语的作用) 五、课堂练笔: 偷玩电脑突然听到妈妈的开门声 六、课外作业: 在体育课中,肯定会有一些运动让你难以忘怀,请你写一段150 字左右的片段,把运动时的动作描绘出来。 学生读完材料 谈感受,并进 行小结。 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探究动 作描写的方 法。 创设情境:一 名学生背着书 包走出教室。 学生进行简短 口头作文。 板书设计(用案人完 成) 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每位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书面语言能 力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和语文学习水平的综合体现,作文水平可以很好地反映这些,因此,每位初中语文教师都把写作教学作为语文 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教得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没有随 之提高。那么,如何做到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则成为语文教师要首先思考的问题了。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 一、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写作的主体,要想使学生的作文优质出彩,首先要 保证学生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做到有感而发,而不是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写一些无趣、空洞的文字。那么,作为教师就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其可以 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有所感悟。生活永远是最好的写作内容, 是创造的源泉活水。教师要带领学生把目光转向生活实际,留心观察生活的点点 滴滴,激发学生把生活中的具体的、细微的情感抒发出来。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阅历不是十分丰富,因此教师可以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如组织班级 参观博物馆、参加公益活动等等,同时在活动中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 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激发其丰富细腻的情感,促使其有想要表达的强烈欲望;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写活动,如阅读交流会、作家见面会,讲授作家的生活经历、写作背景和创作动因,让学生爱上阅读,从名家那里受到感染和启迪,学习 作家的写作技巧和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作文竞赛,为学生动笔写作创造 机会,并且适当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消除畏难 情绪,激发热爱写作的情绪。 二、积累素材丰富学生写作内容 作文内容不是凭空想象的,写作不是无源之水,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实事, 写有意义的事情。生活是写作的最好土壤,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攫取素材,捕捉 灵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生活这潭活水,写作的灵感才 会源源不断地涌出。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多积累素材,把遇到的有意思的、有 意义的、值得深思的、触动人心的点滴都记录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小 本子专门进行这项记录。此外,还要注重引导其增加课外阅读量,读和写是密不 可分的,学生可以从课外书中得到许多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和新鲜事物,也 能拓展其眼界并且引发学生向新的角度进行思考。选择恰当的读物很重要,要符 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其身心发展特点,童话、科普读物、小说、寓言、诗歌等 等都在学生的阅读范围内。通过阅读,还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博采众长,积累好词佳句,启发其写作灵感。除了观察生活和课外阅读之外,思考也是很重要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对遇 到的事物、读到的内容、学到的知识进行沉思,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智慧,从而在写作时做到文思泉涌。 三、在写作中吐露真情实感 初中学生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仍不丰富,他们的作文中也难有十分精辟独到、针砭时弊的见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写不出好作文。生活中不起眼的、平 常的小事也可以作为写作内容,重要的是在平凡的事情中能抒发出自己细腻真实 的情感,往往细微处的情感表达更能触动人心。因此,教师要纠正学生的想法, 告诉他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要在作文中真正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曾经

[毕业论文]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初探The method of integration a

摘 要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阅读为写作积淀了很多富有价值的内涵,无论是深刻的思想,还是丰富的语言表达,长期的阅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写作,写作中产生的新的体验也会促使学生进行新一轮的阅读活动。通过这样一种阅读与写作互动的过程,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合龙,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但长期以来,众多语文教师忽视这二者的统一性,仅靠每周两节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不科学的一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乃至应用能力的形成。 “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初探” 这一课题立足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文本,使之成为读写结合良好的物质材料。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 写作 一体化

Abstract Reading and writing are intertwined. We can combine the two in Chinese teaching to improve reading ability and writing ability together. Long-time reading influences writing step by step, for it provides writing with valuable connotation, deep thoughts and large number of expressions. At the same time, something new gained from writing will contribute to another round reading activity. Through this interaction, reading and writing will work as a unity. However, many Chinese teachers ignore this point. They adopt an unsuitabl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give two composition lectures each week .This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developing students’ all-round ability, especially on developing students’ creativity. On the Unity of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in Middle School will focus on modern Chinese textbooks .It will serve as an excellent material for the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t’s wise to draw some good writing techniques and lead students to combine reading with writing. This will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s they are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ies. Key words: reading; writing; unity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高手著]

我们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这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关系。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 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不仅应该系统地总结语文学习方法,而且要认真地去研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艺术,也就是说既要设法寻找学习语文的"钥匙",还要去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当然这里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怎样对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语文学习方法,怎样采取不同的授受途径,等等。此外,还要从"学" 的方面,认真注意教法的改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一定的意义讲,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要他们改变笨拙的不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转变学生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困难的,要改变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摸索掌握新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过程。因而,一开始由于学生的不适应,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上会有一段暂时停顿时期。教师应向学生指出:不要被暂时的现象蒙住眼睛,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方法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巨大作用。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在知识的真空里进行,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赞科夫指出的,学习能力发展总是与情感、意志、注意、兴趣互相联系。所以,指导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孤立进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结合,又要与思想教育、感情培养结合。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在语文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储备了一定的词汇量,积累了一些文章,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为学生全面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心理学上分析,学生智力发展高峰在初、高中阶段。而智力正是构成学习基础的能力,中学阶段确实是掌握学习方法的最好时期。另外初中阶段又处于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像钟摆一样强烈的动摇特征。因此,在这时期里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就容易接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课堂的创设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课堂的创设-中学语文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课堂的创设 刘世玲 (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四塘中学广西百色533013)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得好,对学习其他各门学科必将产生积极地影响,而且在语文课堂内外培养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是一个人走向社会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可以说,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初中的语文教学里,要达到语文素养教育效果,就必须重视“创新课堂”的创设。 一、根据实情激发学生创新,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一言堂和满堂灌现象少了,但是,有相当多的教师,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他们仍把自己当做主体,把学生当做客体;即使承认学生是主体,也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指在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开始就未曾或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一切按既定教案办,不根据课堂情境及学生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厢情愿的单向流动。所谓视学生为客体,是教师把学生当成一只可以随意往里面填充东西的容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消极地位。不知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于教师只在方法的层面考虑问题,只能围绕多提几个问题、多让学生发言、多组织几次讨论等方面组织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只追求形式,不讲究实效。由此可见,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与之相适应,这是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任务。 二、改变教学观念,挖掘创新潜能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 激发学习主动,挖掘创新潜能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的“十性”,其中,“自主性”和“开放性”这两点可以说是创新思维能力或者创新教学方式的要点。挖掘学生自主思考优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大胆创新。 我认为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教师应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就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2. 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应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营造兴趣氛围,不断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

[语文,初中,教学]浅谈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摘要: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遵循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70-01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对此,笔者有几点体会。 一、运用课件,重组现行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语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大都以单元编写,每单元的课文内容往往围绕同一个主题,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比较单一,某篇文章只能出现在某一个主题单元,还不能充分挖掘其全部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把同一题材或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重组,让学生整体认识某一题材的写作特征或某一作家的作品风格、思想个性。如在初三总复习时,利用课件重组的语文教材,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比如综合性学习的复习,综合性类试题文字量较多,单凭口述或抄写既费时学生又不易掌握,但如果运用课件,就大不一样。教师可以把同一地区的试题进行纵向归纳分析,也可以把同年不同地区的同类试题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这样的课堂不仅容量大,效率必定也高。 二、引导自主探究,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时候应该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平台,让学生多探究,多尝试,多创新,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习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先是向学生出示自学探究提纲,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在牵头学生的组织下,进行独立思考,讨论研究,深入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启发引导作用,侧重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侧重于思维方式与解题思路方面的指导。通过自主探究模式教学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三、运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读课文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更不是教,而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自主学习;“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七年级语文罗康健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语文新课程实施五年来,经过艰苦摸索与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课堂阅读教学的状貌也大为改观。但教材编写中写作这一块存在不足,不成系统,并难以操作,致使作文教学不能有序进行,作文教学发展比较滞后。有必要对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一番分析,寻找对策,走一条弥补教材不足,符合写作教学规律、振兴写作教学、提升写作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 二、研究内容与步骤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材缺少写作系统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编排单元,单元选文配合人文主题,侧重于阅读。虽有写作内容的安排,以“综合性学习”带动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实现了写作教学的开放,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语文活动范围,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过程,学生围绕主题活动有感而发,这样编排有其特点。但从整体安排来看,明显缺少一个写作的系统,无写作知识,无写作技巧,无文体要求,无阶段作文侧重点要求。各单元、各年段只解决了写什么,没有按写作的规律指导学生怎样写,怎样有序渐进地写。这是教材编写的明显缺陷。 2、缺少各类文体的典范例文 新教材编写只考虑阅读教学,不兼顾写作教学;只考虑人文主题,不兼顾写作范例。学生写作难以仿效,作文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是为难的事,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写作,结果是文体感不强,写出的是“四不像”作文。我们说开放“以吾手写吾心”的作文理念是正确的,想打破传统的束缚的创意也是理想的,但学生心理、思维特点,写作基础、生活实际也应该考虑,目标的实现要从基础做起。如果初中学生没有典型的例文,写作不入门,基础没打好,创新当然也无从谈起。 3、话题作文消极影响下的套借作文泛滥 为拓宽学生的写作范围,倡导个性发展,避免考试中的偏题现象,推出了作文的新题型——“话题作文”,一用就是十年,操作上由于曲解了原意,宽泛的话题提供了套借作文的便利,而功利的动机推助了套借作文的盛行,抄袭作文、改头换面的作文、注重语言形式的文化散文大为流行,扎实而费力作文教学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功利的准备作文与作文嫁接,作文教学被边缘化,导致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严重退化,学生的作文能力明显弱化。 4、开放作文不利影响下的自我心绪宣泄 由于过分地强调“以我手写我心”,由于教材编写的开放性,由于家庭社会生长环境,由于自主选择题材与文体,由于综合性学习因开展的实际难度而不能有效实施,由于缺少作文素材积累的指导与学生思想的锤炼,由于教师布置作文的随意性,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现实的审视、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对人事的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抒写一己患得患失的文章,或是宣泄不健康的心绪,作文缺少思想深度与审美情趣。 (二)写作序列教学的构想 为改变当今作文教学的滞后现状,推进写作教学的规范、有序有效地实施,让写作教学符合规律,切合实际,形成系统,特作如下构想并付诸于实践。 1、建立一个写作序列教学指导体系 文体序列 依据初中作文教学目标分年段、分册编排出写作常见的文体序列,主要是两类:记叙类和议论类。记叙类包括一般的记叙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小说、童话、寓言,民间故事,以及新闻(报道、通讯)。议论类包括一般议论文,读后感,“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杂文,文艺评论(文学作品、影视剧)。并分别穿插到每册的单元中进行写作教学。 范文序列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做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老师的理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淡薄,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是一蹶不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非常低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形势的发展,新课程已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入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了一个台阶,达到“多向互动”;对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高效课堂目标呼之欲出。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氛围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身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角色,走下圣坛。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

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注意十分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想方设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关系。同时,作为教书育人的领军人,语文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为学习是促进知识更新,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关注时事,洞察天下大事;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三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增强教科研能力;四要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可以利用学生愿意看小说的优点,指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丰富多采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一上课时播放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究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究 摘要】课堂是最能体现出时代意义的地点之一,而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就要 把创新融进课堂里。主要从初中语文课堂对创新的要求和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 的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关键词】创新教学;初中语文;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214-01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一个 人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学好语文能促进对语言的运用,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创造思维直 接影响一个民族的前途,要进行创新思维,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经应试教育、素 质教育而发展成一个新课题。本人从教二十余年来,觉得语文创新教学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内外结合,精讲多练”这一原则。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实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 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撑。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 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 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 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技巧主要 表现为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既包括运用话语策略的技巧,也包括语用的技巧。课堂上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诱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独辟蹊径。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 要标志,学生参与程度越高,课堂教学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语文教学是动态活动的互动过程,是一种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是一种复合交叉的互动,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对问题的设置,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将课 文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 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1、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 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 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 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 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 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 可操作的平台。 2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 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 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 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 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 法。 3、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 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