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8南京汤山毒鼠强中毒事件
南京汤山投毒事

恐慌情绪
事件发生后,当地居民陷 入恐慌,纷纷抢购饮用水 和食品,社会秩序一度混 乱。
心理阴影
此次事件给当地居民留下 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许多 人长时间难以摆脱事件的 阴影。
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水质污染
投毒事件导致当地水源受到严重 污染,水质恶化,对生态环境造 成严重破坏。
生态恢复
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加大水质监测和治理 力度,努力恢复生态环境。
南京汤山投毒事件
contents
目录
• 事件背景 • 事件影响 • 事件处理 • 事件教训
01
事件背景
时间、地点
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
事件起因
01
汤山镇某小学学生家长发现孩子 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怀疑学校食堂卫生存在问题。
02
家长向学校反映情况,要求彻查 学校食堂卫生问题。
事件处理结果
投毒者被抓获
经过警方缜密侦查,投毒者被迅 速抓获并依法严惩。
赔偿与补偿
政府协调涉事企业给予中毒人员赔 偿和补偿,安抚家属情绪。
问责与整改
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问责,并督 促企业整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长 效机制建设。
04
事件教训
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保护水源
汤山投毒事件反映出当地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应加强水源地的监管,确保水源 不受污染,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现场封锁与调查
对事发地及周边区域进行封锁,展开 全面调查,追查毒源。
紧急救援
组织医疗专家赶赴现场,全力救治中 毒人员,并提供心理疏导。
社会各界的反应
民众关注
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民众对中毒人员表示关心 和慰问。
不明原因疾病调查

6.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
利用上述步骤所获得的信息来说明或推 测暴发或流行的来源。 假设中应包括以下几项因素:①危险因 素来源;②传播的方式和载体;③引起 疾病的特殊暴露因素;④高危人群。 特征:①合理性;②被调查中的事实所 支持(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特 点);③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
7.采取控制措施
资料汇总,表达
5.描述性分析(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 )
时间分布 在适当的间隔时间(X轴)内,描述所发生的病例数(Y 轴),用直方图表示,这种直方图称为”流行曲线”。流行曲线 对爆发可能的传播途径、流行的大致时间给予了非常深刻的描 述.比简单的病例线图要清楚得多。如果疾病的潜伏期是已知的, 就能相对准确地区别点源暴露、人传播绐人或是两者混合传播。 另外,如果流行在继续,你还可以预测可能发生多少病例。 地点分布在暴发或流行现场调查中,地区资料包括居住地(例如通 过人口调查追踪)、工作地点、学校、娱乐场所、旅行地点或其他 有关资料。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更深入描述在这些地区活动的特 殊资料,例如在建筑物内部或办公室活动的详细情况,并需了解 有关人员在这些地方停留的时间。 人群分布患者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或其他任何有 用的描述病例特有的特征。如果发现一个奇异的特征出现,通常 会对查找危险人群提供一个线索,甚至找出一个特异的暴露因素。 有些疾病首先侵犯一定的年龄组或种族;有时患某种疾病的人与 职业明显相关。
是否为多种毒物
广东高要事件
1995年广东省高要市出现一起持续一月余、数十人发病的 事件; 外界猜测为一金冶炼厂排放废物所知; 省委派出了调查组,卫生部派出了专家组; 考虑为钩端螺旋体病; 最后确诊为“氟乙酰胺”中毒; 测定发现,样本中除氟乙酰胺外,还有毒鼠强;不排除抗 凝血灭鼠剂存在;
不明原因中毒的诊断

来源
对生产此爽身粉的工厂调查结果显示, 厂家用了六氯酚的包装桶来盛装用于生产 婴儿爽身粉的滑石粉。受污染的滑石粉全身缺氧症状较轻应考虑高铁血红蛋 白血症;口唇面颊呈樱桃红色可见于部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脱发 见于铊、氯丁二烯中毒; (2)大汗见于有机磷农药、五氯酚钠、二硝基酚急性中毒;多汗 见于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无汗见于阿托品中毒。 (3)瞳孔缩小见于急性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吗啡、 安眠药中毒;瞳孔扩大见于阿托品类、甲醇中毒;两侧大小不等、 形态改变等见于急性中毒性脑病。 (4)有机磷中毒呼出气为大蒜味、硫化氢中毒呼出气为臭蛋味、 部分有机溶剂中毒呼出气有芳香味、甲醇或乙醇中毒呼出气有酒味。 (5)口腔溃疡、糜烂可见于急性汞中毒、口服腐蚀性毒物。 (6)四肢疼痛,四肢呈手套袜子样感觉异常,脚底触痛觉敏感, 常见于急性中毒所致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特别见于砷、铊中毒的 患者。
结论
临床资料、流行病学结果、实验室检 测及毒理学实验证实此疫情为六氯酚污染 婴儿爽身粉致使患儿中毒。
教训
从此事件处理过程显示,该疫情未能及时诊 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医师对类似事件和病例 的处理程序不甚了解,及未能及时汇总上报所致。 首发病例患者出现至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所得到 报告间隔达三个月之久,其间共售出污染产品 2699罐,结果使中毒范围蔓延,二次中毒患者增 加。如再不进行调查,当污染的产品售尽、用完, 将很难找出发病的原因。所以,当一种新的无法 解释的疾病在人群发生,并在时间和地理上呈一 定特征分布时,应考虑中毒可能,应及时上报卫 生行政部门。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及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ppt课件

《“健美猪”真相》
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 胺”,通常是指盐酸克伦特洛,一种肾 上腺类神经兴奋剂。将这类物质添加于 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 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从而降低 成本。目前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都规定 肉品不得检出瘦肉精。2009年2月,瘦肉 精导致广州70人中毒,成为近年最受关 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事故的原因
①该厂在生产豆奶过程中管式杀菌器出 现故障,未能达到规定的杀菌温度;② 一名磨浆工腹泻数天仍坚持上岗操作, 另外8名豆奶生产工人所用的容器、用具、 管道等生产前未消毒,造成交叉感染; ③储存豆奶的冷库太小,生产的豆奶未 能及时冷却。
案例二
2003年9月17日某市某国际学校,
学生统一在学校食堂进餐,晚餐 菜谱为青椒茭白肚丝、芋头炒肉 片、炒白菜和香菇木耳茭白汤, 其中肚丝为中午剩余且未冷藏的 熟食。
7、尽量购买有下列标志的食品
8、不要到无证、无照摊点上购买食品
脏
乱
8、要到正规的商店、超市和 标准化的农贸市场购买食品
9、大型集餐禁止供应以下食品
生食水产品 外购散装熟肉制品
隔餐剩余食品
各类含有天然毒素及限制加工条件
的食品,如:河豚鱼、鲜黄花菜、 发芽马铃薯、四季豆、家畜肝脏、 腌菜、不明野生菌等
三、食物中毒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由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食物 引起,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低,有明显季节 性。 化学性食物中毒: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 或过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超过允 许使用范围且造成中毒即可视为有毒有害物 质),如农药、亚硝酸盐。病死率较高。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误食有毒动植物或因加 工、烹调方法不当造成,如毒蘑菇、河豚鱼、 四季豆等。 真菌及霉变食品中毒: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造 成,如霉变甘蔗。
急性中毒课件

2、按毒作用部位分类 (1)神经毒 (2)血液毒 (3)酶系毒 (4)腐蚀毒 (5)实质毒
(三)中毒的分类
1、根据发生的原因分类 (1)意外中毒 (2)自杀中毒 (3)化学中毒 (4)灾害性中毒 (5)滥用药物 (6)环境污染
2、根据症状发作缓慢分类 (1)急性中毒:毒物入体内后24h内发生中毒
症状。 (2)慢性中毒:小剂量进入机体>30d在体内
蓄积到一定量后才出现中毒症状。 (3)亚急性中毒:毒物进入体内2~30d内发生
中毒症状。
(四)毒性指标
(1)LC50或LD50半致死浓度和半致死。 (2)LC100或LD100绝对致死浓度或剂量。 (3)MLC或MLD最小致死浓度或剂量。 (4)LC0或LD0最大耐受浓度或剂量。
急性中毒
突发中毒事件例况
1984年 印度波帕尔中毒事件。 1995年 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恐怖事件。 2002年 南京毒鼠强事件。南京汤山发生一起将毒鼠强投放
入食品原料中,致395人中毒,42人死亡。 2003年 8月4日齐齐哈尔芥子气中毒事件。建筑工地挖出芥
子气弹造成43人中毒,1人死亡。当年华日军在我 国19省市投放毒气弹,至今仍留200万枚,半个余 世纪以来,受日军遗弃化武直接伤害的我国公民达 2000余人。
2006年 永康毒鼠强事件。 2008年 丽水光气中毒事件。 2009年 9月东阳二硝基苯酚中毒事件,16人中毒,2人死亡。 2011年 4月~9月台州,湖州德清,绍兴杨汛桥等地铅中毒事件。 2013年 富阳,绍兴硫化氢中毒事件,金华氰化物中毒事件 2014年 5月7日杭金衢高速浦江县氢氟酸中毒事件,杭金衢
(二)中毒对酶的影响 1、竞争抑制和非竞争抑制 2、破坏蛋白质部分的金属或活性中 3、与酶的激活剂结合 4、与辅酶的作用 5、与基质直接作用
食物中毒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年指出的全球 食品安全存在五大问题 ●微生物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 ●天然毒素 ●滥用添加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美国每年7种食源性病原体(空肠弯曲 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O157:H7 大肠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弓形体虫) 造成330万~1230万人患病和3900人死亡。 每年的经济损失约65亿~349亿美元。
●
(4)鲭精毒素(组胺) ● 组胺污染食品后任何热处理、罐装和冷 冻等工艺都无法降低其毒性,爆发性中毒 事件多发生在集体食用罐装和冷冻海产品 中。 ● 可能含有组胺的主要食品是组织坏死的 鱼类及其制品,这些鱼类包括鲐鱼、沙丁 鱼、鲣鱼、黄鳍、竹夹鱼等。 ● 组胺首先是死亡的海产品在组氨酸酶的 作用下释放出组氨酸,再在微生物的脱羧 酶作用下脱羧形成组胺。
●
1998年2月,山西省朔州、忻州、大同 等地区连续发生多起饮用假酒引起的甲醇 中毒事件,有200多人中毒发病,27人死亡。
●
1999年美国发生了因食用污染了李斯特 菌的“热狗” 和熟肉而致密歇根州14人死 亡事件。
●
2000年底至2001年初,法国发生李斯特 氏菌污染肉酱和猪舌头事件,6人死亡。
●
2002年9月14日,南京市汤山发生 一起特大食物中毒事件,有395人因食 用某个体饮食店制售的面点引起“毒 鼠强”中毒,死亡42人。
●
一、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的概念与定义
“食物中毒”一词源于自古以来人们 对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感性认识和经 验总结,并且当作预防医学和食品卫生 学的专业术语沿用至今。 ● 古人所云的“食物中毒”一词不能全 面客观和科学地反映食物中各种病原物 质所致疾病的基本特性。 ● 现在的定义为 “摄入了含有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 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 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 病”。
南京汤山特大投毒案启示录

片 面的 发展 观 导 致政 府 控 制
减弱和社会整合程度下降
在社会 异质性增 强 、利益 多元 化的 格局下 , 国家对社会 的控制在减弱 , 社会
的 整 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也 在 下 降 。 市 场 经 济 是 法 治 经
其 承 担 的改 革 成本 与 其 收益 却 不成 比
例 。而 身 处 社 会 下 层 的城 市 产 业 工 人 和
南京汤山特
● ( 苏 ) 效 辉 江 崔
录
月 1 4日 ,发 生 于 南 京 汤 山 的 特 大
摄 影 / 全/ h tc me 安 p oo o
能导致社 会状况的 自然改善。在经济增
似 平常的小生意人 , 实际 上是 个赤贫者 , 对邻 店 生 意 比 自己 好这 一 状 况无 法 忍 受。 才有这次投毒 案的发生 。
之 间 的过 渡 ,可 能会 出现 一定 程 度 的
“ 范 ” 象 , 原 有 的 规 范 已 失 去 约 束 失 现 即
是一家饮食店 的 “ 老板 ”, 在邻居眼 中是 个很平 常的生意人 , 起早摸黑 干活 , 并没 有短 斤少两行为 , 也不见其他劣迹 。 房东 与邻 居都 说他是个从不 拖欠房租与水 电 费 的人 。 但媒体报道说 , 陈正平住 的房 间
外 , 是 否 还 要对 这 一 事 件进 行必 要 的 我们
长 的成果 和社会成 员的生活之间 ,经济
增长和社 会状况的改善 之间 ,出现 了断 裂。 这种 “ 断裂”主要是改革成本在社会
各 阶 层 中 分 担 不 均 所 引起 的 。 社 会 的主 导 性阶层是 社 会改革 的最 大受 益者 , 但
击 战”。 来用 工的歧视性规 定 , 外 针对城 市流动人 口的各种名 目繁多的不合理 收 费, 甚至禁止市 民沿街凉晒衣物 等 , 都有
食源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上)

写在课前的话“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Food security)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Food safety)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对其有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
一、食品安全的概述及引发疾病的分类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包括天然食品(水果、蔬菜等)和加工食品(以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制成品)。
所谓食品安全,从目前来看即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中难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所以总而言之,食品安全就是食品从种植到餐桌全过程的卫生担保。
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引起许多疾病,从临床疾病上分类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从疾病的进程而言,有急性、亚急性、迁延性和慢性之分,另外还有一部分为潜在再现性(食用有毒有害的食物以后,当时并无异常表现,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中毒腹泻等情况),另外还有更严重的致畸、致癌、致突变,这些都是可以由食品不安全引起的疾病,下面将就引发的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一)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临床上对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腹泻,统称为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分为炎症型和分泌型。
炎症型腹泻是指致病菌进入体内,引起的肠道炎症;而分泌型腹泻,就是指致病菌进入人体后并不造成炎症,而只是通过刺激肠细胞膜的分泌而造成的腹泻。
以下属于感染性腹泻的是()。
A.肠炎B.霍乱C.痢疾D.伤寒正确答案:A解析:A,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腹泻,统称为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由多种病原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这些病原有传染性的也有非传染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件8- 南京汤山“毒鼠强“中毒事件
1、事件简况
2002年9月14日(星期六)距南京市中心约二十八公里南京市近郊江宁区汤山镇,当日清晨该镇作厂中学和东湖丽岛工地的部分学生和民工在食用和盛园豆浆店出售的油条、烧饼、麻团等食物后,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意识丧失、惊厥及昏迷、鼻孔出血、严重者出现咯粉红色泡沫痰。
第一例患者出现在4:45,患者集中在5:00~7:00发病,后仍有少量散在患者出现。
该事件涉及汤山镇居民、学生和民工,中毒人数达到300多人,4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10:30南京市公安局在患者所食用的麻团、油饼中测出毒鼠强。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50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处理队伍,兵分两路,一路赶赴现场,实验室人员9:25都已到岗,做好了一切检测的准备工作。
10:45接到患者样本,12:15从中毒患者胃内容物中检出毒鼠强。
到14日晚21时,总筛查人数600余人,确诊中毒人数为394人,现仍有重症患者25人,累计死亡37人(男23人,女14人;学生16人,民工16人,儿童1人,身份不明4人),其他人员病情基本稳定。
根据当时的情况,卫生部专家组对事件处理提出下列建议:
一、除毒鼠强外,是否混有其他毒物,如氟乙酰胺等,需加以核实,并采取对应措施。
二、患者救治建议
1. 洗胃,争取及早洗胃治疗,24小时内未洗胃者均应洗胃,对重症患者可反复洗胃。
2. 活性炭的应用。
成年人50--100克,稀释后服用或灌服。
重症患者可重复半量使用。
3. 有效的控制抽搐。
4. 血液灌流。
对重症患者可反复灌流。
5. 对症支持处理
6.精神症状的预防与治疗。
三、及时发现新的病人(少数患者的潜伏期可达十余小时)。
四、严格出院标准,考虑通过患者表现和血毒鼠强浓度测定作为参考依据。
五、进一步防范措施
1. 继续对相关食品和水进行监控、抽检。
2. 毒物检测的相关部门,24小时热机值班,随时接受样本,加强对可能发生中毒事件的检测。
中国CDC中毒控制中心将为此事件提供24小时的信息、临床处理及毒物检测支持,随时对事件提供服务
事件处理过程
采样的品种:剩余物、呕吐物、血、便、尿、生产线残留
物、加工工具、炊具等。
血样采集方法:
1.采集所有现住院病人血样。
2.每位患者采集2-3ml血浆,可用肝素钠或EDTA抗凝。
3.分离出的血浆置于干净的塑料管中零度保存待查。
在标签上注明医院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和年龄。
现场调查的实验室支持
1. 样本采集
2.毒鼠强的提取分离
3.检验方法
化学法检测
薄层色谱法(TLC)
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其诊断尚需与其他神经毒性杀鼠剂如氟乙酰胺、磷化锌等
鉴别,但后者潜伏期较长。
氟乙酰胺潜伏期为2-12小时,
而磷化锌更长。
同时也应与癫痫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鉴
别。
通过流行病学、患者的表现及实验研究,最终确定本次事
件为毒鼠强和氟乙酰胺混合中毒。
16日,医院反馈,各医院在救治工作中,存留了大量中毒患者生物样本、透析液、患者的衣物的物品,总量已经超过8吨,请示如何处理?
9月16日11:50指挥部要求将所剩余有毒食品、病人呕吐物、污染物、排泄物、透析液处理。
通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两名专家及时赶往市卫生局,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对剩余食品、污染物、排泄物进行焚烧处理,透析液采用了活性炭吸附后焚烧,于当日18:00完成了任务。
调查场所
食物中毒发生地和肇事者所在地(事件发生所在地、中毒食品的流入)
2.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
发生事件单位基本情况、共同进食者、可疑食品的加工现场、可疑食品的现场快速检验和实验室检验、根据调查资料提出初步的中毒原因结果分析、提出防止中毒扩散方法和措施
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理中病因调查和应急措施之间的关系?
对中毒事件调查处理,其目标是“控制”。
从控制角度来讲,应该是最大限度减少事件对健康的危害。
所以,调查只是控制的一个步骤,对事件原因认识的每一个进展,都要体现在控制的措施中,同时,控制措施效果也会对事件原因的判定起到提示或检验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中,病因确定思路和方法
病因的确定依赖于证据,证据是判定的唯一依据。
证据来自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够获得正确的判定方向。
任何一个方面的偏废都会影响到事件调查的结果。
能够引起此类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原有四类,分别是生物因素所致的“传染病”疫情、化学因素所致的中毒、放射辐射所致的损伤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癔病等精神疾患。
事件发生后,有时难以从事件的表象判定事件原因,需要通过收集、调查、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现场、临床和实验室获得证据,综合分析才能正确的判定。
掌握每类疾病的特征是判定疾病原因的基础。
现场样本采集种类与方法?快速检测在突发中毒事件处理中的作用?
1. 2.采样要求:无菌、冷藏、短时间送样、接触与不接触的对照、采样器阳性干扰等。
3.采样的方法:肉与肉制品(不同的部位)、桶内食品(上、
中、下)、鱼类(数条、不同部位)、流体(充分拌匀)、呕吐物和粪便(50-100g)、尿(中段30-50 mL)、洗涤水(100-200mL)、静脉血(5-10mL)、尸体(胃内容物、脏器、淋巴、血)各10-20g
4.特殊情况时的采样:如病人用过抗菌素也按常规采样
5.样品的现场检测:有条件时
6.样品保管与送检:标识、贮运条件、签收
现场快速检测是中毒事件中初步筛选毒物类别的常用手段,有些检测方法还可以对现场毒物的浓度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测定。
准确、便捷的现场快速测定是进行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为进一步实验室确定毒物类别指明方向。
•实验室鉴定检测方向确定方法?
•原则是快速准确、多种检测方法并用及检验结果与现场调查相结合。
•1.了解中毒的情况
•了解中毒的经过、中毒的人群、性别、年龄、症状、中毒前吃过的食品或药品、用食者的情况、加工的原料加工的过程、盛食品的器皿、周围的环境、以及是否经医生的治疗、效果如何,对死亡者是否经过法医鉴定等
•2.检验程序的拟订
•(1)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消耗少量的检材的情况下,提供检验方向。
通过外观如颜色、气味、异物、酸碱性、灼烧实验、简易的化学反应等进行初步的判断。
预实验只能用到检材的1/3,其余用于确认或含量测定。
•(2)确认实验
•纯品:无机化合物,进行阴阳离子鉴别
•有机化合物,采用晶体、熔点、紫外、红外、核磁、质谱确定官能团,进行结构解析。
•混合物:进行提取分离鉴别,分离的方法有挥发、溶剂提取、固相萃取、蒸馏、色谱分离或采用GC、HPLC、HPLC-MS、GC-MS 进行分离鉴别。
•(3)含量测定
•一般在毒物分析中不经常采用含量测定,大多数情况下,确定是什么毒物就已达到检验的目的。
但在某些情况下含量测定对判断是否为该毒物引起中毒致死具有重要的意义。
•(4)动物实验通过对动物中毒的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的观察核研究,推断可能的毒物种类。
•动物实验简单、检材可不经过提取自然进食或灌胃,其缺点是,应用范围窄,许多毒物具有相似的生理反应,引起的中毒症状相似。
必须与化学分析结合起来。
•(5)微生物法
•对于细菌、霉菌、病毒突发事件常采用微生物鉴别手段:有培
养、显微鉴别、电镜、PCR等方法,对细菌和霉菌产生的毒素也可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
•3.实验的实施和结果判断。
•毒物鉴定检测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原则方法?
•建立与本单位相适和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人员、仪器设备、原料、方法、环境等诸因素进行控制。
编制本单位的应急处理的预案。
•建立常见毒物的检测方法,制订作业指导书,同时对人员加强演练,保持仪器设备在良好的运行状态,试剂(包括标准品)的贮备,注意实验室环境的保护。
•在实验中注意实验方法选择阴性和阳性实验的对照,进行平行样的测定(检材充足时)
•实验结果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当检测完毕时,作结论时,必须全面、细致地分析检验结果是否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
要防止简单、草率地下结论
•当检验结果为阳性时应考虑的问题
•(1)检验中所采取的检验方法是否特效、是否有物质的干扰?这些物质是否排除?是否采用多种检验方法,结果是否一致?•(2)全部操作过程或反应条件有无错误?包括化学试剂纯度、器皿是否被污染?
•(3)检材是否被污染?
•(4)毒物是否是检材的分解产物?如蔬菜腐败可能产生少量的
亚硝酸盐。
•当检验结果为阴性时应考虑的问题
•(1)检验方法是否恰当?灵敏度如何?
•(2)采取的检材是否恰当,用量是否充足?
•(3)分离提取率是否低?
•(4)毒物是否分解?
•(5)全部操作过程有无错误?
•当确认上述情况无误可确认检材是阳性还是阴性。
•事件现场环境恢复责任及方法?医学废弃物处理的原则及方法。
•环境恢复是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部分,与健康息息相关。
环境恢复评价是由环境保护部门作出的,我们要根据对事件及危害物的认识,提出建议。
•分类收集、安全运送、暂时贮存、最终处理。
•见卫生部《医疗卫生废物管理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