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业发展

合集下载

公路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公路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公路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引言概述:
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连接城市与城市、乡村与乡村,更是连接国家与国家的重要通道。

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便利交通
1.1 公路连接城市与城市,方便人们的出行
1.2 公路连接乡村与乡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3 公路连接城市与乡村,促进农村城市一体化发展
二、促进产业发展
2.1 公路便利了货物的运输,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2.2 公路连接了生产基地和市场,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
2.3 公路连接了不同地区的资源,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提升区域经济
3.1 公路改善了交通条件,吸引了更多投资
3.2 公路提升了区域的交通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3 公路连接了不同地区,促进了区域间的合作与发展
四、促进就业
4.1 公路建设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
4.2 公路维护和管理需要大量人力,提升了就业率
4.3 公路发展带动了周边服务业的兴起,增加了就业机会
五、推动经济全球化
5.1 公路连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国际贸易
5.2 公路提升了跨境物流效率,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5.3 公路作为国家的门户,推动了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
综上所述,公路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不可忽视。

通过不断完善公路建设,提升公路运输效率,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概述 (2)1. 定义与分类 (4)1.1 交通基础设施定义 (5)1.2 交通基础设施分类 (5)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7)三、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8)1. 区域经济发展定义与特点 (9)2. 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11)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2)1. 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 (13)1.1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14)1.2 引导产业布局优化调整 (15)2. 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 (17)2.1 提升物流效率与降低物流成本 (18)2.2 促进物流产业规模化发展 (18)3. 对区域就业与人口流动的影响 (20)3.1 促进就业增长与就业机会均等化 (21)3.2 引导人口流动与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 (23)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24)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介绍 (25)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实证过程展示与分析结果解读26一、内容简述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加快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流动速度,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提升区域可达性:提升区域的交通通达程度,能够改善区域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进而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直接创造了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筑、制造、物流等,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

优化区域经济结构:通过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引导区域经济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增强区域竞争力: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协调发展。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交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交通发展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交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资源流动:交通发展能够促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各地区之间的物资、人员和信息可以更加便捷地流动,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提高了经济效益。

2. 扩大市场规模:交通发展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扩大市场规模。

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更好地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材,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同时,交通发展也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交通发展可以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更好地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例如,交通发展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4.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交通发展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通过交通网络的建设,农村地区可以更加便捷地接入城市市场和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城市地区也可以更好地发展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推动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交通发展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增长:交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之一。

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提高物资流通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的增长。

同时,交通发展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材,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2.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交通发展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完善,资源可以更加便捷地流动和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交通发展可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减少区域差距。

通过交通网络的连接,不同地区之间可以更好地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交通发展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交通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交通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交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交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市场扩大随着交通工具和运输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商品流通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市场范围也得到了拓展。

这使得生产者能够更加迅速地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也使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加多样化、高品质、低价格的商品。

2. 提高了生产效率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使企业之间更快地进行物资运输、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配送等活动。

这些活动都是企业正常运营所必须依赖的环节,如果这些环节存在瓶颈或者效率低下,则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最终影响其盈利能力。

3. 促进了人员流动和就业机会增加交通的发展可以使得人们更加方便地出行,从而促进了人员流动。

这种流动不仅可以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和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交通对于经济发展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交通条件需要依赖于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铁路、机场等等。

这些建设不仅能够为交通提供支撑,同时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 促进了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使得城市之间更加互联互通,从而促进了城市之间产业合作和资源共享。

3. 提高了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众多领域,包括餐饮、住宿、景点门票等等。

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使得旅游业更加繁荣,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总之,交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它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交通运输、能源供应还是信息通信,都依赖于良好的基础设施。

本文将从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三个方面来探讨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良好的交通网络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地区间的贸易和产业发展。

公路、铁路、航空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加强地区间的联系、资源的整合和分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提高交通流量,缩短货物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同时也能够促进旅游和商贸等服务业的发展。

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关键。

能源基础设施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系统的建设。

电力作为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能源,它的供应稳定性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对于保障电力供应、推动工业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同样,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供应也离不开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油田开发需要建设石油钻井平台和输油管道等基础设施,而天然气供应则需要建设天然气储运管网等。

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信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促进信息传输、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如光纤网络、无线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等,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加强各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

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是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促进物流畅通、能源供应稳定和信息传输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建设水平和质量,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国家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是两个相互关联且相互促进的重要领域。

交通发展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经济发展也为交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动力。

本文将从交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对交通发展的需求以及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交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提高区域内外交流和联系能力交通发展可以缩短区域之间的距离,提高区域内外的交流和联系能力。

通过发展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具,可以加快人员、货物和信息的流动速度,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2. 促进劳动力和市场的流动交通发展可以促进劳动力和市场的流动。

当交通便利时,劳动力可以更加方便地到达工作岗位,市场也可以更加顺畅地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交易。

这将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率和市场的效率,推动经济的发展。

3. 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交通发展对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业通常需要便捷的交通条件来吸引游客,而服务业也需要高效的交通网络来提供及时的服务。

通过发展交通,可以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地区的经济收入。

二、经济发展对交通发展的需求1.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和保障。

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

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2. 加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物流是将产品从生产地点运送到消费地点的过程,而供应链管理则是对物流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和优化。

经济发展需要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来保障产品的流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提高人员流动和通勤的需求经济发展会带来人员流动和通勤的增加。

人员流动包括城市之间的人口迁移和人才流动,通勤则是指人们在城市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日常往返。

交通运输服务业经济发展措施

交通运输服务业经济发展措施

交通运输服务业经济发展措施交通运输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服务业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交通运输服务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交通运输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交通运输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政府可以加强对交通运输企业的扶持和引导,为其提供税收减免、融资支持等政策优惠。

此外,政府还可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交通运输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服务业也需要借助新技术来提升服务水平。

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起智能化的交通运输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高效率的服务。

其次,可以推广应用无人驾驶技术,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此外,还可以研发新型的交通工具和设备,如高铁、磁悬浮等,提高交通运输的速度和舒适度。

三、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交通运输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交通运输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支撑其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首先,可以加大对交通运输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可以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与交通运输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此外,还可以开展交通运输服务业的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交通运输服务业是全球性的产业,国际合作对于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发展。

首先,可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果。

其次,可以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共同解决交通运输服务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此外,还可以积极参与国际交通运输组织和论坛,拓宽交流合作的平台。

交通2024年工作思路及计划

交通2024年工作思路及计划

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2024年交通行业的工作思路和计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打造标志性重点项目:对已开工的项目要保证续建,对新开工的项目要做好战略性谋划。

这包括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规划,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2. 打造基础性民生工程:重点关注农村公路建设、危旧桥梁改造、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货邮综合服务站等,以扩大交通民生项目的覆盖面和受众面,提升共同富裕的交通辨识度。

3. 打造示范性交通临港产业:发展港航服务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将交通基础设施投入转化成产业收入。

这意味着要加强临港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加。

4. 打造一体化服务体系:在长三角一体化工作中,毗邻交通执法和内河港池协同治理要出成效,要突破平安交通建设机制革新,要重塑交通规划体系。

这表明要推进交通服务的整合和协同,提升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安全性。

5. 打造高质量交通铁军队伍:重点培养年轻干部队伍,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素质。

这意味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行业整体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6. 创新投融资机制:适度超前开展铁路基础设施投资,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以支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这包括创新资金筹集和使用方式,确保交通项目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7. 推动绿色航运和现代化水运企业的发展:研究交通临港产业和港航服务业的发展计划,推动绿色航运和现代化水运企业的发展。

这显示了行业发展的环保趋势,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8. 推动行业党建扩面、提质、增效:探索将维修驾培企业、交通建筑等纳入行业党建范围,加强党的建设,提升行业的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工作思路和计划反映了交通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旨在通过创新和改革,推动交通行业的持续、稳定、绿色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业发展作者:高翔龙小宁杨广亮管理世界 2019年11期一、引言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是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而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的经济部门。

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纵观国际经验,无论是同一国家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纵向比较还是同一时期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事实是服务业占GDP和就业人口的比重都随人均GDP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还能极大地促进制造业的专业化和创新(Burgess and Venables,2019),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发动机(Guerrieri et al.,2019),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和扩张(王小鲁等,2019)。

在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降低,出现“刘易斯拐点”(蔡昉,2019)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不断强调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然而,虽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长期强调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强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生产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总体而言中国服务业发展仍然相对落后(程大中,2019;江小涓、李辉,2019;刘培林、宋湛,2019;王恕立、胡宗彪,2019),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

另一方面,除了经济总量的持续快速增长,领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又一显著特征(张军等,2019;刘秉镰等,2019),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十分迅速。

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不仅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从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员在不同地区之间旅行的时间,提升了人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了服务业的贸易成本。

那么,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和促进了服务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呢?这一重要研究问题既关系到服务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对我们评价基础设施建设的绩效至关重要。

然而,现有文献对此问题的系统研究还很少。

本文使用县级高速公路和服务业企业微观数据,试图回答高速公路建设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服务业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处于什么位置、什么类型的企业受益更多,高速公路促进服务业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可能机制又有哪些。

本文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回顾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及局限性,并简要介绍本文的贡献。

第三部分从理论角度解释服务业及其贸易问题,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在服务业贸易和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理论假说。

第四部分是数据说明、估计模型和工具变量策略。

第五部分报告实证分析结果。

最后第六部分是结论和政策讨论。

二、文献综述已有大量文献研究了服务业的产业性质,发展规律及其与工农业发展的关系。

Grubel和Walker(1989)将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或生产者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和消费性服务业或消费者服务业(consumer services)。

前者主要包括管理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会计审计、会展广告等,后者主要有零售、教育、医疗、旅游、娱乐等。

他们把奥地利学派关于资本深化和迂回生产的观点引入到服务业中,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本质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深化,生产迂回程度的提高,通过将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投入到下游产业(既包括工业和农业,也包括其他服务业)中,使下游产业的人均人力和知识资本以及劳动生产率得以提升。

因此Grubel和Walker(1989)也将生产性服务业称为中间投入服务业,来突出它们像物质资本和中间投入品一样,通过增加生产的迂回度和专业化水平提高下游产业劳动生产率的特征。

另外一些学者在数学模型的分析框架下从理论角度研究了生产性服务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深化分工与专业化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Markusen,1989;Francois,1990a;Francois,1990b)。

现有文献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则探讨了中国服务业总体生产率的长期变化趋势(郭克莎,1992;程大中,2019;江小涓、李辉,2019;刘志彪,2019;杨勇,2019),各区域市场化进程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顾乃华、李江帆,2019)以及服务业各行业的生产率增长(吕秀萍,2019;原毅军等,2019;王恕立、胡宗彪,2019)。

这些文献强调了人力资本、技术、知识和政策环境等对于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理解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经济整体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些文献都没有考虑交通基础设施在服务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另外一类文献关注的是服务业的贸易问题。

由于大多数服务是不能存储的(not storable),服务的提供和消费需要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进行,所以传统观点认为服务业是不可贸易的产业,在贸易文献中针对服务业的研究曾经长期是一片空白。

得益于Baumol(1967)、Fuchs(1968)和Hill(1977)的开创性研究和对经济现实富有洞察力的观察,人们逐渐认识到服务业的可贸易性,特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将服务贸易纳入谈判范围后,关于服务贸易的研究文献增长非常迅速(Hoekman,2019)。

Grubel和Walker(1989)也研究了服务业的国际贸易问题,并指出服务业的特点要求其贸易必须以人或物品作为载体才能进行。

不少文献发现信息基础设施的改进和服务业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显著地促进相关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和经济整体的增长(Mattoo,Rathindranand Subramanian,2019;Eschenbach and Hoekman,2019)。

Freeman等(2019)还发现在美国各个学科的研究中,不同特长科学家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国内不同城市的专家之间和国际不同国家的专家之间的合作都在增加,并且他们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信息技术和交通手段的进步降低了合作成本。

更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降低人员的运输时间,允许企业和居民更多地购买和使用本地没有的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服务,从而有利于企业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经营,提高分工、专业化水平和经营规模,进而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了劳动生产率(Krugman,1980;Helpman and Krugman,1985)。

但是在笔者所了解的范围内,还没有文献直接研究交通基础设施通过提高人员运输效率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问题。

此处,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兴趣,产生了不少成果。

这些文献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胡鞍钢、刘生龙,2019;张学良,2019;周浩、郑筱婷,2019;Banerjee et al.,2019;王洋、吴斌珍,2019)、城乡收入差距(Liu et al.,2019)、工业增加值增长率(Faber,2019)和制造业企业发展(李涵、黎志刚,2019;刘秉镰、刘玉海,2019;龙小宁、高翔,2019)的影响。

但就我们所知,还未有文献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如何影响服务业的增长进行研究。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试图对上述几个方面的文献有所贡献。

首先,我们发现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了人员运输效率,能够显著地提升服务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从服务业发展这一新的角度评价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绩效。

其次,在关于服务贸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确实发现主要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受益的是可贸易服务业。

最后,我们还发现交通基础设施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是提高了服务业的分工水平,从而也有助于我们对服务业自身产业性质及其增长机制的认识。

三、高速公路、贸易成本与服务业企业生产率:理论基础与人们熟悉的制造业贸易一样,服务业贸易也是指一个地方生产的服务超过本地的需求而销售到外地。

但与制造业产品可以直接运输到消费者手中不同,大部分服务很难或几乎不可能像制造业产品那样生产后存储起来然后销售到需求地,因为服务业的贸易需要一个服务的载体(Bhagwati,1984;Grubel and Walker,1989),而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人依然是服务贸易的重要载体,需要通过人在空间不同位置之间的移动使得服务的买卖双方可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面对面(face to face)地进行服务的交易。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GATS)定义了4种服务业的贸易形式:(1)跨界提供(cross-border provision),比如一个地区生产的软件可以通过互联网销售给另一个地区的消费者。

(2)跨境消费(consumption abroad),比如一个地区的人到另外一个地方旅游度假。

(3)在境外的商业代理(commercial presence in foreign regions),比如一个餐馆在其他地区开设分店。

(4)自然人的暂时移动(temporary 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比如一个学者旅行到其他地区做会议报告。

由此可以看出除第一种形式外其他3种服务贸易形式都与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员运输有关,特别是对于第二种和第四种贸易形式,人员的旅行时间和运输效率直接影响着服务的贸易成本。

市场范围的扩大可以通过提高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这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而又获得广泛共识的命题。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开篇即提出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的深化,分工的水平则受限于市场范围的大小,而决定贸易距离和市场范围的是贸易成本。

我们认为,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服务业,也即交通条件改善可以降低人员的运输成本,从而扩大市场范围并提高可贸易服务业的生产效率。

此外,在Marshall(1890)和Jacobs(1970)思想基础上,城市经济学大量文献已经发现集中定位的同一产业内的企业以及不同但相互关联的产业中的企业可以通过共享信息、劳动力资源和中间投入品等渠道获得聚集经济效应,从而提高生产率水平。

并且Hill(1977)还专门论述了同一大城市中的不同服务业可以通过联合生产(jointness in production)来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集中分布的企业在向其他城市提供商品和服务时需要付出贸易成本的代价(其中交通成本占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贸易成本同样会限制各种聚集经济效应的发挥。

总结来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缩短不同城市之间人员运输的时间,节约交通成本,扩大了服务贸易的市场范围,从而一方面通过提高分工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各种聚集经济效应来提升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