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泛舟海上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教案一. 教材分析《夏日泛舟海上》是一首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夏天的海上泛舟游玩的场景。
歌曲采用2/4拍,结构简单,旋律明快,词曲作者通过音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歌曲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有一定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还不够到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夏天的海上活动可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向往之情,可以借助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把握。
2.音乐情感的传达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夏日海边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夏日海边图片、歌曲简谱等。
2.教学音频:歌曲《夏日泛舟海上》范唱。
3.教学视频:夏日海边游玩的视频资料。
4.教学器材:钢琴、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夏日海边游玩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夏日海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谈谈对夏天的印象和喜好,为歌曲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简谱,让学生对歌曲的结构和旋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韵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逐一纠正音准和节奏问题。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分段教学,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夏日泛舟海上

威尔第 (1813--1901)
《夏日泛舟海上》
回答问题: 1.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中速;情绪活泼欢快,富有跳跃性 2.歌曲的拍子有什么特点?强弱关系? ——三拍子的节奏,强弱关系为强弱弱
1.小声随音乐唱旋律,思考歌曲可以 分成几部分?怎样分?
2.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G 3/8
夏日泛舟海上
>
▼ ▼ ▼
p
充满活力地
▼ ▼ ▼
>
·
> >> >
> >>
▼ ▼ ▼
▼ ▼ ▼
·
f
▼ ▼ ▼ ▼ ▼ ▼
⌒ ·
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演唱?
欢快、活泼、充满活力地声音演唱
大海有博大的胸怀, 带给我们力量,带给我们信念;
大海有磅礴的气势, 带给我们希望,带给我们幻想。
让我们共同爱护我们的大海,热爱我们的家园大自 然!
小声随音乐唱旋律,思考歌曲可以 分成几部分?怎样分?
A段(1——16)小节(前四乐句) B段(17——24)小节(后两乐句)
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描写了夏日里,人们乘坐小船 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二乐句:
第三、四乐句:
一 、 二 乐 句 与 三 、 四 乐 句 旋 律 完 全 相 同 !
第五、六乐句与前四个乐句相比,旋律有 什么特点?
第五六乐句与前四句形成了对比, 旋律上扬了,更具有动感和活力。
3/
p
▼
▼
▼
>
▼
▼
▼
>
8
X
X
X
X
X
X
X
X
X
导读《夏日泛舟海上》的美学教案

导读《夏日泛舟海上》的美学教案概述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本质以及美的观念的学科,是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美学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一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夏日泛舟海上》这本书的美学特点以及美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夏日泛舟海上》的美学特点1. 描写手法《夏日泛舟海上》是一本以游泳与帆游为主题的小说,通过对一系列夏日航海的描述,阐明了作者对美的独特见解。
在描写方面,小说采用了多种手法,如具体的描绘、生动的对比以及意象的运用等,塑造了一个极具诗意的场景。
作者笔下的海面时而是温润柔和的,时而又是狂暴奔涌的,这种意象的描绘形象生动,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感受。
2. 文学风格《夏日泛舟海上》的文学风格深受现代主义的影响,突出了对视觉形式和情感细节的关注,充分展现了其美学内涵。
小说中的描写有很强的感性色彩,通过对细节的关注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感。
同时,人物刻画也非常细腻,个性独特,生动形象。
3. 所表达的美感小说中所表达的美感主要体现在对大自然、对人类活动的赞美和崇敬上。
作者笔下的海面,经过她的巧妙描写,具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精神内涵,令人深感它的庄严与神秘。
在亲身体验过海上的种种令人惊叹的景象之后,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使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情感。
二、美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1. 通过文本分析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教授美学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结构、语言、描写等方面的分析,在阅读和欣赏中发现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和美感。
在设计课程时,老师应通过丰富的教学材料和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
2. 通过生动的示范教学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在美学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学生表述能力的培养。
通过生动的示范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述能力。
同时,还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追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夏日泛舟海上寄语

夏日泛舟海上寄语
1. 愿这个夏天,你的心情像海水一样自由洋溢。
2. 在微风中畅游,感受夏日的海洋魅力。
3. 让海浪抚慰你的疲惫,带走你的烦恼。
4. 夏日泛舟海上,留下无数美好的回忆。
5. 愿夏日的阳光照耀你的心灵,让你的快乐如海洋般广阔。
6. 在清凉的海水中畅游,尽情释放自己的青春活力。
7. 乘着小船,迎接太阳的亲吻,让快乐随风飘荡。
8. 夏日的海上,听那悦耳的浪声,让心灵得到洗涤。
9. 在海的怀抱中,释放繁忙生活中的压力,放飞自我。
10. 愿你在夏日泛舟海上,收获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11. 夏日的海上,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12. 让夏风轻拂脸庞,带走你所有的烦恼和困惑。
13. 在海浪的抚摸下,感受到无限的力量与勇气。
14. 夏日泛舟海上,追逐自己的梦想与远方。
15. 在汹涌的波浪中,释放自己的激情与冒险精神。
16. 夏日的海上,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力量。
17. 在蔚蓝的海水中畅游,感受大海的广阔与深邃。
18. 愿你的夏日泛舟海上时,充满爱与美好的邂逅。
19. 在海的怀抱里,找到自己的方向与追求。
20. 夏天的海上,与深蓝相拥,与阳光相伴。
21. 以泛舟海上为契机,释放你内心深处的向往与欲望。
22. 在清澈的海水中洗涤身心,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23. 在船上享受海上风景,将美丽留在眼底。
24. 夏日的泛舟,是舒展心情的最佳方式。
25. 愿你在泛舟海上时,拥有快乐与安宁的心境。
五年级下册教案《夏日泛舟海上》

五年级下册教案《夏日泛舟海上》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夏日泛舟海上》,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夏日泛舟海上》,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3.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夏日泛舟海上》的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引入《夏日泛舟海上》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夏日的印象和经历。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边读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 学生跟读,模仿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3.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三、内容理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
2. 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四、鉴赏与表达(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夏日诗歌进行欣赏和表达。
3. 每组分享他们的选择和理由,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2. 学生默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3.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夏日诗歌进行阅读和欣赏,下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夏日泛舟海上》,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八年级下册《夏日泛舟海上》PPT课件

六、乐理知识
跳音记号:▼
重音记号:> 力度记号 :р、mр、f
连音 线:︵
延音记号 :
步) 2.用自制的打击乐伴奏
2、它的强弱关系是什么? 3、节奏练习
3/8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这首歌的题目是 《夏日泛舟海上》由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 创作。描绘的是在一 个明媚的夏日里,人 们乘坐小船,在海上 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 说说自己的心情。
• • • • • • • •
二、听一听,说一说
1.《夏日泛舟海上》,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 样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G 3/8
夏日泛舟海上
>
▼ ▼ ▼
p
充满活力地
▼ ▼ ▼
>
·
> >> >
> >>
▼ ▼ ▼
▼ ▼ ▼
·
f
▼ ▼ ▼ ▼ ▼ ▼
⌒ ·
四、复听歌曲,体会节拍
1、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夏日泛舟海上
东乡县瑶圩中小学 黄荣华
了 凉 爽 的 风 。
迎 面 吹 来 了 凉 爽 的 风
飘 荡 在 水 中
小 船 儿 轻 轻
四 周 环 绕 着 绿 树 红 墙
海 面 倒 映 着 美 丽 的 白 塔
小 船 儿 推 开 波 浪
让 我 们 荡 起 双 桨
一 、 听 让 我 们 荡 一 起 双 浆 导 入 课 题
五年级下册教案《夏日泛舟海上》

五年级下册教案《夏日泛舟海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想象夏日泛舟海上的美景。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文章的韵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体会作者对夏日泛舟海上美景的描绘,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与夏日有关的诗句或文章。
(2)展示夏日泛舟海上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组词练习。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泛舟海上的美景。
3. 理解课文:(1)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海上的美景。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自己眼中的夏日泛舟海上。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夏日美景的诗句或文章。
(2)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夏日泛舟海上的美景。
3. 写一篇关于夏日泛舟海上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生字词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学习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夏日泛舟海上教案

夏日泛舟海上教案教案:夏日泛舟海上教学目标:1. 了解夏日泛舟海上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水上运动兴趣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泛舟教具、救生衣等;2. 海上泛舟安全知识材料;3. 录制泛舟操作视频;4. 游艇俱乐部或者水上活动场所的安排;5. 教师准备好示范泛舟的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显示一些夏日泛舟海上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单介绍泛舟的概念和意义。
2. 泛舟基本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泛舟的基本知识,包括泛舟的种类、泛舟器材和装备、泛舟的技巧和安全知识等。
3. 泛舟操作视频演示:播放录制好的泛舟操作视频,让学生看到真实的泛舟情景,并带有教师的解说。
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泛舟的操作流程和技巧。
4. 泛舟实践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或者教练指导。
到游艇俱乐部或水上活动场所进行泛舟实践活动,确保学生佩戴救生衣等必要装备,学生轮流体验驾驶和乘坐的感受。
5. 安全知识学习:在泛舟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讨论和回顾泛舟的安全知识,包括遇到紧急情况的正确反应和自救方法等。
6. 总结和反思:请学生回顾整个泛舟过程的体验和收获,分享他们在团队合作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研究其他水上运动项目,如帆板、划桨等,了解更多水上活动的乐趣;2. 学生可以组织活动,邀请同学或家长一起参与夏季水上运动,增进交流和合作能力。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泛舟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驾驶和乘坐的技巧、安全意识等;2. 听取学生在总结和反思环节的发言,评估学生对泛舟活动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教学提示:1. 提醒学生在水上活动中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得随意靠近危险区域;2. 在泛舟实践活动中,教师和教练要提前进行安全检查和准备,保证学生的安全。
特别提示:泛舟活动涉及水上安全问题,请在专业人士或合适的场所指导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日泛舟海上》教学设计
教材:花城版小学第十一册第二课《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以音乐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学生主体的主线,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获得音乐学习的愉悦和成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花城版)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
它是一首根据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弄臣》中的片段《女人善变》重新配词而成的歌曲。
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在海上泛舟时喜悦幸福的心情。
歌曲共有六句组成,前四句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节奏平稳,旋律以模进的方式进行,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夏日里,人们乘坐小船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
第五、六句旋律上扬,充满活力。
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课堂反应的被动,因此我备课时的主要原则是既能调动学生兴趣,又能达成教学目标。
在教授本课时,运用奥尔夫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律动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模进”这一知识,为歌曲的学唱做好铺垫。
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竖笛辅助识谱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
带给他们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并在教学中注重用亲切的语调、即时的评价和鼓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树立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信心。
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
2、能选择合适的演唱方法或与同学合作表现等方式,富有激情地演唱这首歌。
3、能听辨出旋律进行中乐句的重复和模进的特点,并能用模进手法编写短句。
教学重点:
(1)在欣赏与学唱中初步掌握乐句的重复、模进等创作手法。
(2)引入竖笛辅助识谱
教学难点:结束句、三连音的处理。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采用×××∣×××∣这一节奏型)
二、感受音乐
1、节奏律动:×××∣×××∣
Ta Ta Ta ∣TiTi Ta∣
教师:“请大家随着老师来做一做律动。
”(跺脚、拍手等)
2、播放《夏日泛舟海上》的音乐,用上面节奏随音乐律动。
3、教师提问:“音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1、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感受《夏日泛舟海上》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关注音乐旋律的同时关注节奏的变化,通过拍手和跺脚的音响效果增加音乐的欢乐气氛。
3、将节奏融入律动表演中,进一步熟悉音乐旋律,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
三、学唱歌曲
(一)揭示歌名
1、教师:“听听这首歌,歌词唱了什么内容?”
学生:“……”
2、教师:“这首歌的歌名就是《夏日泛舟海上》。
它的作者是意大利伟大作曲家---威尔第,他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
《夏日泛舟海上》是取自于歌剧《弄臣》中著名的咏叹调《女人善变》改编而成的。
因为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在海上泛舟时喜悦幸福的心情,所以被改编成这首中文歌曲。
”(简介歌曲,介绍威尔第。
)
3、随音乐学唱一次歌曲。
(二)让学生初步了解旋律的重复和模进手法。
1、教师拍击出示节奏“×××∣×××∣”学生进行模仿。
可以做拍肩、拍腿、拍手、叉腰等身体语言。
2、教师用上面的节奏编唱,学生在另一高度上模唱。
3、简介“模进”,请一学生创作原型,另一学生进行音乐模进。
【设计意图:运用奥尔夫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律动、模仿、创编等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模进”这一知识,为歌曲的学唱做好铺垫。
】
(三)竖笛吹奏旋律,感受新歌的旋律走向
1、学生用竖笛吹奏《夏日泛舟海上》旋律。
并找出旋律中哪些用了“模进”。
2、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第一、二乐句的旋律线。
边画边说:“我用线条来表现这首歌的旋律路线,你们也来试试。
”
3、第三、四句请学生边唱边用手画出旋律线
4、第五、六乐句请一个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板书。
5、师生边唱边画出旋律线,感受音的高低,巩固音高概念,把握音准。
【设计意图: 引入竖笛辅助识谱,吹奏旋律,感受新歌的旋律走向。
感受音乐的重复与模进,体验歌曲音乐特点。
】
(四)演唱歌词。
1、随范唱听一遍歌曲,感受八三拍的这种强弱规律表现了歌曲的什么意境?(师在听录音时边提示学生随音乐做律动)
2、学生:“表现了小船在海上来回的游荡,也表达了人们喜悦幸福的心情。
”
3、教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
”
4、那么同学们用喜悦的心情来唱一唱。
(1)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在演唱时出现的难点处理:结束句、三连音的处理。
(3)学生:讨论。
找同学拍一拍。
(4)教师:拍这条节奏要注意什么?
(5)学生:三连音,三连音唱的要均等。
(6)共同处理难点。
(7)完整地演唱一次。
(师生边唱边律动)
【设计意图: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听赏、分析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在实践体验中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注重用亲切的语调,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
】
四:拓展练习
1、引入竖笛伴奏:两小节吹奏一个伴奏音符,吹强拍音符。
2、声势律动: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
bong-∣bong-∣
二组: 0 ××∣0 ××∣ 0 qi qi∣0 qi qi
三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各尽其能,各得其乐,各有收获,体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树立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信心。
】
五、小结评价,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1、《夏日泛舟海上》一课,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为主线,精心设计体验活动和学习方法,以及即兴创作和综合表演,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获得音乐学习的愉悦和成功体验的教学目的。
2、×××∣×××∣的基本节奏型贯穿全曲,我抓住歌曲的节奏特点,上课伊始就把歌曲的节奏提炼出来,通过有节奏的师生问好、律动等一系列活动,把节奏练习嵌入其中,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节奏,掌握歌曲的节奏型。
3、在教学中能注重用亲切的语调,能更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即时的评价和鼓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树立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信心。
4、教学中的遗憾:在歌曲演唱声音的指导中,通过指挥手势帮助学生虽然有效但巩固的还不够;在引入竖笛识谱这一环节还不能够很好地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并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