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将一副三角板放在同一平面内,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

(1)如图①,若∠AOB=155°,求∠AOD、∠BOC、∠DOC的度数.

(2)如图①,你发现∠AOD与∠BOC的大小有何关系?∠AOB与∠DOC有何关系?直接写出你发现的结论.

(3)如图②,当△AOC与△BOD没有重合部分时,(2)中你发现的结论是否还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

同理:

(2)解:∠AOD与∠BOC的大小关系为:∠AOB与∠DOC存在的数量关系为:

(3)解:仍然成立.

理由如下:∵

又∵

【解析】【分析】(1)先计算出

再根据

(2)根据(1)中得出的度数直接写出结论即可.(3)根据

即可得到利用周角定义得∠AOB+∠COD+∠AOC+∠BOD=360°,而∠AOC=∠BOD=90°,即可得到∠AOB+∠DOC=180°.

2.如图①,△ABC中,BD平分∠ABC,且与△ABC的外角∠ACE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

(1)若,,求∠D的度数;

(2)若把∠A截去,得到四边形MNCB,如图②,猜想∠D、∠M、∠N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BD平分∠ABC,

∴∠CBD= ∠ABC= ×75°=37.5°,

∵CD平分△ABC的外角,

∴∠DCA= (180°-∠ACB)= (180°-45°)=67.5°,

∴∠D=180°-∠DBC-∠DCB=180°-37.5°-67.5°-45°=30°.

(2)解:猜想:∠ D = ( ∠ M + ∠ N ? 180 ° ).

∵∠M+∠N+∠CBM+∠NCB=360°,

∴∠D=180°- ∠CBM-∠NCB- ∠NCE.

=180°- (360°-∠NCB-∠M-∠N)- ∠NCB- ∠NCE.

=180°-180°+ ∠NCB+ ∠M+ ∠N-∠NCB- ∠NCE.

= ∠M+ ∠N- ∠NCB- ∠NCE= ,

或写成

【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BC=37.5°,根据邻补角定义以及角平分线定义求得∠DCA的度数为67.5°,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D的度数;

(2)由四边形内角和与角平分线性质即可求解.

3.已知BM、CN分别是△的两个外角的角平分线,、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如图①;、分别是和的三等分线(即,),如图②;依此画图,、分别是和的n等分线(即,),,且为整数.

图①图②

(1)若,求的度数;

(2)设,请用和n的代数式表示的大小,并写出表示的过程;

(3)当时,请直接写出 + 与的数量关系.

【答案】(1)解:,

∵、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

(2)解:在△中, + ,

(3)解:

【解析】【分析】(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根据角平分线求出,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2)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 + ,根据n等分线求出,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代入求出即可.

(3)本题以三角形为载体,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的性质,熟记性质然灵活运用有关性质来分析、推理、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点C在∠AOB的边OA上,过点C的直线DE∥OB,CF平分∠ACD,CG⊥CF于C.

(1)若∠O=40°,求∠ECF的度数;

(2)试说明CG平分∠OCD;

(3)当∠O为多少度时,CD平分∠OCF?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DE//OB ,∴∠O=∠AC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O =40°,

∴∠ACE =40°,∵∠ACD+∠ACE= (平角定义)∴∠ACD=

又∵CF平分∠ACD ,

∴ (角平分线定义)

∴∠ECF=

(2)证明:∵CG⊥CF,

∴ .

又∵)

∴ (等角的余角相等)

即CG平分∠OCD

(3)解:结论:当∠O=60°时,CD平分∠OCF .

当∠O=60°时

∵DE//OB,

∴∠DCO=∠O=60°.

∴∠ACD=120°.

又∵CF平分∠ACD

∴∠DCF=60°,

即CD平分∠OCF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得∠ACE=40°,根据平角的定义以及CF平分∠ACD ,可得到∠ACF=70°,然后求出∠ECF的度数;

(2)根据∠DCG+∠DCF=90°,∠GCO+∠FCA=90°,以及∠ACF=∠DCF,可得到∠GCO =∠GCD,即可证明CG平分∠OCD;

(3)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DCO=∠O=60°,根据角平分线可得到∠DCF=60°,以此可得∠DCO=∠DCF,即CD平分∠OCF.

5.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 cm,CB=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

【答案】(1)MN=MC+NC= AC+ BC= (AC+BC)= ×(8+6)= ×14=7

(2)MN=MC+NC= (AC+BC)= a

(3)MN=MC-NC= AC- BC= (AC-BC)= b

(4)如图,只要满足点C在线段AB所在直线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那么MN就等于AB的一半.

【解析】【分析】(1)根据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我们可得出MC、NC分别是AC、BC的一半,那么MC、CN的和就应该是AC、BC和的一半,也就是说MN是AB的一半,有了AC、CB的值,那么就有了AB的值,也就能求出MN的值了;(2)方法同(1)只不过AC、BC的值换成了AC+CB=a cm,其他步骤是一样的;(3)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根据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我们可得出MC、NC分别是AC、BC的一半.于是,MC、NC的差就应该是AC、BC的差的一半,也就是说MN是AC-BC即AB的一半.有AC-BC的值,MN也就能求出来了;(4)综合上面我们可发现,无论C在线段AB 的什么位置(包括延长线),无论AC、BC的值是多少,MN都恒等于AB的一半.

6.如图1,已知,点A、B在直线a上,点C、B在直线b上,且于E.

(1)求证:;

(2)如图2,平分交于点F,平分交于点G,求

的度数;

(3)如图3,P为线段上一点,I为线段上一点,连接,N为的角平分线

上一点,且,则、、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答案】(1)证明:过作 ,

(2)解:作,,

设,,

由(1)知:,,

∴,

∴,

同理:,

(3)

【解析】【解答】解:(3)结论:或

I.∠NCD在∠BCD内部时,

过I点作,过N点作,设∠IPN=∠BPN=x, =y,

∴∠BCD=3y.

∵a∥b,

∴,,,

∴,,

∴,

II. 在外部时,如图3(2):

过I点作,过N点作,设∠IPN=∠BPN=x, =y,

∴∠BCD=y.

∵a∥b,

∴IG∥a∥

∴,,,

∴,,

∴,

∴.

故答案为:.

【分析】(1) 过作EF∥a,由BC⊥AD可知,由平行可知,,从而可得 = + = ;

(2)作,,设,,由平行线性质和邻补角定义可得,,进而计算出

即可解答;

(3)分两种情况解答:I.∠NCD在∠BCD内部,II 外部,仿照(2)解答即可.

7.

(1)如图,请证明∠A+∠B+∠C=180°

(2)如图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请证明∠A+∠B=∠C+∠D

(3)如图,E在DC的延长线上,AP平分∠BAD,CP平分∠BCE,猜想∠P与∠B、∠D之间的关系,并证明

(4)如图,AB∥CD,PA平分∠BAC,PC平分∠ACD,过点P作PM、PE交CD于M,交AB于E,则①∠1+∠2+∠3+∠4不变;②∠3+∠4﹣∠1﹣∠2不变,选择正确的并给予证明.

【答案】(1)证明:如图1,延长BC到D,过点C作CE∥BA,

∵BA∥CE,

∴∠B=∠1,

∠A=∠2,

又∵∠BCD=∠BCA+∠2+∠1=180°,

∴∠A+∠B+∠ACB=180°;

(2)证明:如图2,在△AOB中,∠A+∠B+∠AOB=180°,

在△COD中,∠C+∠D+∠COD=180°,

∵∠AOB=∠COD,

∴∠A+∠B=∠C+∠D;

(3)解:如图3,

∵AP平分∠B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

∴∠1=∠2,∠3=∠4,

∵(∠1+∠2)+∠B=(180°﹣2∠3)+∠D,

∠2+∠P=(180°﹣∠3)+∠D,

∴2∠P=180°+∠D+∠B,

∴∠P=90°+ (∠B+∠D);

(4)解:②∠3+∠4﹣∠1﹣∠2不变正确.

理由如下:

作PQ∥AB,如图4,

∵AB∥CD,

∴PQ∥CD,

由AB∥PQ得∠APQ+∠3+∠4=180°,即∠APQ=180°﹣∠3﹣∠4,

由PQ∥CD得∠5=∠2,

∵∠APQ+∠5+∠1=90°,

∴180°﹣∠3﹣∠4+∠2+∠1=90°,

∴∠3+∠4﹣∠1﹣∠2=90°.

【解析】【分析】(1)如图1,延长BC到D,过点C作CE∥BA,根据二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得出∠B=∠1,∠A=∠2,根据平角的定义得∠BCA+∠2+∠1=180°,再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A+∠B+∠ACB=180°;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在△AOB中,∠A+∠B+∠AOB=180°,在△COD中,∠C+∠D+∠COD=180°,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AOB=∠COD,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出∠A+∠B=∠C+∠D;

(3)∠P=90°+ (∠B+∠D),理由如下: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1=∠2,∠3=∠4,根据(2)的结论得出(∠1+∠2)+∠B=(180°﹣2∠3)+∠D ①,∠2+∠P=(180°﹣∠3)+∠D ②,由①得 180°﹣2∠3=∠1+∠2+∠B -∠D ③,②×2得:

2∠2+2∠P=2(180°﹣∠3)+2∠D ④,将③代入④即可得出结论:∠P=90°+ (∠B+∠D);

(4)②∠3+∠4﹣∠1﹣∠2不变正确. 理由如下:作PQ∥AB,如图4,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出PQ∥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PQ+∠3+∠4=180°,即∠APQ=180°﹣∠3﹣∠4,∠5=∠2,根据角的和差得出∠APQ+∠5+∠1=90°,再整体替换即可得出∠3+∠4﹣∠1﹣∠2=90°.

8.如图

(1)图中,∠ABC的两边和∠DEF的两边分别互相平行,既AB∥DE,BC∥EF,试说明∠ABC=∠DEF.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除了图1中相等情形外,是否存在其他不相等情形,探究此情形下两个角的关系(画出图形,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3)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是什么关系?(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结论)

(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其中一边互相平行,另一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是什么关系?(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结论)

【答案】(1)∵ AB∥DE,∴∠E=∠EOB,∵BC∥EF ,∴∠EOB=∠B,∴∠ABC=∠DEF;

(2)如图,

∵ AB∥DC,∴∠1=∠DMB,∵BE∥FD ,∴∠BMD+∠2=180°,∴∠2+∠1=180°;

(3)此题分两种情况,

如图①∵PE⊥OA,PF⊥OB,∴∠PEO=∠PFO=90°,∴∠P+∠O=360°-∠PEO-∠PFO=180°;

如图② ∵PE⊥OA,PF⊥OB,∴∠PEO=∠PFO=90°,∴∠P=∠O;综上所述: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如图所示,

①∵AB∥EH,∴∠ABC=∠BDE,∵BC⊥EG,∴∠CFE=90°,∴∠BDE+∠E=90°,∴∠E+∠ABC=90°;②∵BC⊥EG,∴∠CFE=90°,∵AB∥EH∴∠MBC=∠HDB,∵∠HDB=∠E+∠CFE=∠E +90°,∴∠MBC=∠E+90°,即∠MBC-∠E=90°,综上所述,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其中一边互相平行,另一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是和为90°,或差为90°。

【解析】【分析】(1)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E=∠EOB,∠EOB=∠B,故∠ABC=∠DEF;

(2)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1=∠DMB,根据二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BMD+∠2=180°,故∠2+∠1=180°;

(3)①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PEO=∠PFO=90°,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得出∠P+∠O=360°-∠PEO-∠PFO=180°;②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PEO=∠PFO=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P=∠O,综上所述: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①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ABC=∠BDE,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CFE=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得出∠BDE+∠E=90°,故∠E+∠ABC=90°;②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CFE=90°,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MBC=∠HDB,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得出∠HDB=∠E+∠CFE=∠E+90°,故∠MBC=∠E+90°,即∠MBC-∠E=90°,综上所述,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其中一边互相平行,另一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是和为90°,或差为90°。

9.如图1,直线CB∥OA,∠A=∠B=120°,E ,F在BC上,且满足∠FOC =∠AOC,并且OE 平分∠BOF.

(1)求∠AOB及∠EOC的度数;

(2)如图2,若平行移动AC,那么∠OCB: ∠OFB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

变化规律或求出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答案】(1)解:∵CB∥OA

∴∠BOA+∠B=180°

∴∠BOA=60°

∵∠FOC=∠AOC,OE平分∠BOF

∴∠EOC=∠EOF+∠FOC

= ∠BOF+ ∠F0A

= (∠BOF+∠FOA)

= ×60°

=30°

(2)解:不变

∵CB∥OA

∴∠OCB=∠COA,∠OFB=∠FOA

∵∠FOC=∠AOC

∴∠COA= ∠FOA, 即∠OCB:∠OFB=1:2

【解析】【分析】(1)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易证∠BOA+∠B=180°,即可求出∠AOB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得∠BOE=∠EOF,从而可推出

∠EOC=∠AOB,代入计算求出∠EOC的度数。

(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OCB=∠COA,∠OFB=∠FOA,再结合已知条件可证得

∠COA=∠FOA,从而可推出∠OCB: ∠OFB的值。

10.如图,直线CB和射线OA,CB//OA,点B在点C的右侧.且满足∠OCB=∠OAB=100°,连接线段OB,点E、F在直线CB上,且满足∠FOB=∠AOB,OE平分∠COF.

(1)求∠BOE

(2)当点E、F在线段CB上时(如图1),∠OEC与∠OBA的和是否是定值?若是,求出

这个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3)如果平行移动AB,点E、F在直线CB上的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当点E、F在点C左侧时,∠OEC和∠OBA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说明理由;若变化,求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式.

【答案】(1)解:,

平分,

(2)解:,,

又,

由(1)可知;

(3)变化,,

证明:当点E、F在点C左侧时,如图,

平分,

∴,

,,

又,

∴,

∴,

∴ .

即:

【解析】【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然后根据已知可得,由此计算即可得解;

(2)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 ,从而可得

,由此即可解题;

(3)同理(1)可得,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OEC=180°-(∠OBE+∠BOE),从而得到,由此计算即可得解.

11.已知直线AB//CD,P是两条直线之间一点,且AP⊥PC于P.

(1)如图1,求证:∠BAP+∠DCP=90°;

(2)如图2,CQ平分∠PCG,AH平分∠BAP,直线AH、CQ交于Q,求∠AQC的度数;【答案】(1)证明:过P作PQ∥AB,

∴∠BAP=∠APQ

∵AB//CD

∴PQ//CD

∴∠DCP=∠CPQ

∴∠BAP+∠DCP=∠APQ+∠CPQ=∠APC

又∵AP⊥PC于P

∴∠APC=90°

∴∠BAP+∠DCP=90°

(2)解:过Q作QM∥AB,

∵CQ平分∠PCG ,AH平分∠BAP,

设∠PCQ=∠QCG=a ,∠BAH=∠HAP=b,

∵QM∥AB,∠BAQ=180° b

∴∠BAQ=∠AQM=180°

又∵AB//CD,

∴MQ//CD,

∴∠CQM=180° a

∴∠AQC=(180° b)(180° a)=a b

又∵由(1)得∴∠BAP+∠DCP=90°

∵∠DCP=180° 2a ,∠BAP=2b

∴2b+180° 2a=90°

∴a b=45°

∴∠AQC=45°

【解析】【分析】(1)过P作PQ∥AB,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得出PQ//CD,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AP=∠APQ,∠DCP=∠CPQ,结合AP⊥PC,即可得到答案;

(2)过Q作QM∥AB,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角度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答案.

1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且满足

,线段交轴于点.

(1)填空: ________, ________;

(2)点为轴正半轴上一点,若,,且分别平分,如(图2),求的度数;

(3)求点的坐标;

(4)如(图3),在轴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三角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3;3

(2)解:∵AB∥DE,∴∠ODE+∠DFB=180°,∵,∴∠DFB=∠AFO=180°-140°=40°,∴∠FAO=50°,∵分别平分,∴∠OAN=

∠FAO=25°,∠NDM=∠ODE=70°,∴∠DNM=∠ANO=90°-25°=65°,∴∠AMD=180°?∠DNM-∠NDM=45°

(3)解:连结OB,如图,设F(0,t),∵△AOF的面积+△BOF的面积=△AOB的面积,∴ ×3×t+ ×t×3= ×3×3,解得t=,∴F点坐标为(0,);

(4)解:存在,∵,∴△的面积= ,设Q(0,y),

∵△ABQ的三角形=△AQF的面积+△BQF的面积,∴?|y? |?3+?|y? |?3=,解得y=5或y=?2,∴此时Q点坐标为(0,5)或(0,?2);

【解析】【解答】解:(1)∵(a+b)2+|b-a-6|=0,

∴a+b=0,b-a-6=0,

∴a=?3,b=3,

故答案为:-3,3;

【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a+b=0,b-a-6=0,然后解方程组求出a和b即可得到点A和B的坐标;(2)由AB∥DE可知∠ODE+∠DFB=180°,得到∠DFB=∠AFO=

180°-140°=40°,所以∠FAO=50°,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OAN=∠FAO=25°,∠NDM=

∠ODE=70°,得到∠DNM=∠ANO=90°-25°=65°,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MD=180°?∠DNM-∠NDM=45°;(3)①连结OB,如图3,设F(0,t),根据△AOF

的面积+△BOF的面积=△AOB的面积得到 ×3×t+ ×t×3= ×3×3,解得t=,则可得

到F点坐标为(0,);(4)先计算△ABC的面积=,利用△ABQ的三角形=△AQF 的面积+△BQF的面积得到?|y? |?3+?|y? |?3=,解出y即可.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汇编整式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汇编:整式 (31题) 一、选择题 1. (2018四川内江)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2.(2018广东深圳)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3.(2018浙江义乌)下面是一位同学做的四道题:①.② .③ .④ .其中做对的一道题的序号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6.下列运算:①a2?a3=a6 ,②(a3)2=a6 ,③a5÷a5=a,④(ab)3=a3b3 ,其中结果正确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8.计算的结果是() A. B. C. D. 【答案】B 9.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10.计算的结果是() A. B. C. D. 【答案】C 1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12.下列计算结果等于的是() A. B. C. D. 【答案】D 1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1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1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y)2=x2+y2 B.(-xy2)3=-x3y6

C.x6÷x3=x2 D.=2 【答案】D 16.下面是一位同学做的四道题①(a+b)2=a2+b2 ,②(2a2)2=-4a4 ,③a5÷a3=a2 , ④a3·a4=a12。其中做对的一道题的序号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1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3+a3=2a3 B.a3·a2=a6 C.a6÷a2=a3 D.(a3)2=a5 【答案】A 18.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1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20.在矩形ABCD内,将两张边长分别为a和b(a>b)的正方形纸片按图1,图2两种方式放置(图1,图2中两张正方形纸片均有部分重叠),矩形中未被这两张正方形纸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设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1 ,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2 .当AD-AB=2时,S2-S1的值为() A.2a B.2b C.2a-2b D.-2b 【答案】B

中考数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3分)(2015?崇左)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规定向右运动4m记作+4m,那么向左运动4m记作() 1.A【解析】根据用正负数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可得:向右运动记作+4m,,则向左运动4m,记为-4m. 备考指导:此题主要考查了用正负数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是互相依存的两个量,它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二是它们都是数量.2.(3分)(2015?崇左)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 .... 2.C【解析】

点评:常用的判断两角关系的方法根据:平行线性质、对顶角、互余互补及其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等. 3.(3分)(2015?崇左)下列各组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a 3. D【解析】数字都是同类项,故A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两单项式所含字母相同,但相同字母系数不同,故不是同类项,故D符合题意. 备考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4.(3分)(2015?崇左)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3+=3 4. C 【解析】 点评:①有理数减法要转化为加法来计算,遵循先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的运算顺序;②只有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③常用的幂的运算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n m a a n m a +(m 、n 为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 m a a n m a -(a≠0,m 、n 为整数,m>n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n m a )(mn a (m 、n 为整数);④积的乘方法则: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有的幂相乘。即=n ab )(n n b a (n 为整数). 5.(3分)(2015?崇左)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我”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

七年级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下图所示,已知AB//CD, ∠B=30°,∠D=120°; (1)若∠E=60°,则∠F=________; (2)请探索∠E与∠F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3)如下图所示,已知EP平分∠BEF,FG平分∠EFD,反向延长FG交EP于点P,求∠P的度数; 【答案】(1)90° (2)解:如图,分别过点E,F作EM∥AB,FN∥AB ∴EM∥AB∥FN ∴∠B=∠BEM=30°,∠MEF=∠EFN 又∵AB∥CD,AB∥FN ∴CD∥FN ∴∠D+∠DFN=180° 又∵∠D =120° ∴∠DFN=60°∴∠BEF=∠MEF+30°,∠EFD=∠EFN+60° ∴∠EFD=∠MEF +60° ∴∠EFD=∠BEF+30° (3)解:如图,过点F作FH∥EP

由(2)知,∠EFD=∠BEF+30° 设∠BEF=2x°,则∠EFD=(2x+30)° ∵EP平分∠BEF,GF平分∠EFD ∴∠PEF= ∠BEF=x°,∠EFG= ∠EFD=(x+15)° ∵FH∥EP ∴∠PEF=∠EFH=x°,∠P=∠HFG ∵∠HFG=∠EFG-∠EFH=15°∴∠P=15° 【解析】【解答】解:(1)分别过点E、F作EM∥AB,FN∥AB,则有AB∥EM∥FN∥CD.∴∠B=∠BEM=30°,∠MEF=∠EFN,∠DFN=180°-∠CDF=60°, ∴∠BEF=∠MEF+30°,∠EFD=∠EFN+60°, ∴∠EFD=∠BEF+30°=90°. 【分析】(1)分别过点E、F作AB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FN=60°,∠BEM=30°,∠MEF=∠NFE,即可得到结论;(3)过点F作FH∥EP,设∠BEF=2x°,根据(2)中结论即可表示出∠BFD,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EF=x°,∠EFG=(x+15)°,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综合题 (1)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 (2)对于(1)问,如果我们这样叙述:“已知点C在直线AB上,且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答案】(1)解:∵AC=6cm,且M是AC的中点, ∴MC= AC= 6=3cm, 同理:CN=2cm, ∴MN=MC+CN=3cm+2cm=5cm, ∴线段MN的长度是5m (2)解:分两种情况: 当点C在线段AB上,由(1)得MN=5cm, 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

历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数学)

第一篇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章数与式 §1.1实数 A组2015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湖州,1,3分)-5的绝对值是() A.-5 B.5 C.-1 5 D. 1 5 解析∵|-5|=5,∴-5的绝对值是5,故选B. 答案 B 2.(2015·浙江嘉兴,1,4分)计算2-3的结果为() A.-1 B.-2 C.1 D.2 解析2-3=-1,故选A. 答案 A 3.(2015·浙江绍兴,1,4分)计算(-1)×3的结果是() A.-3 B.-2 C.2 D.3 解析(-1)×3=-3,故选A. 答案 A 4.(2015·浙江湖州,3,3分)4的算术平方根是() A.±2 B.2 C.-2 D. 2 解析∵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选B. 答案 B 5.(2015·浙江宁波,3,4分)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收入将超过6万亿元,其中6万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0.6×1013元B.60×1011元 C.6×1012元D.6×1013元 解析6万亿=60 000×100 000 000=6×104×108=6×1012,故选C.答案 C 6.(2015·江苏南京,5,2分)估计5-1 2介于() A.0.4与0.5之间B.0.5与0.6之间C.0.6与0.7之间D.0.7与0.8之间解析∵5≈2.236,∴5-1≈1.236, ∴5-1 2≈0.618,∴ 5-1 2介于0.6与0.7之间. 答案 C 7.(2015·浙江杭州,2,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3+26=29B.23-26=2-3 C.26×23=29D.26÷23=22 解析只有“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故选C. 答案 C 8.★(2015·浙江杭州,6,3分)若k<90<k+1(k是整数),则k=() A.6 B.7 C.8 D.9 解析∵81<90<100,∴9<90<100.∴k=9. 答案 D 9.(2015·浙江金华,6,3分)如图,数轴上的A,B,C,D四点中,与表示数-3的点最接近的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练习题(Ⅰ卷)(最新整理)

七(下)数学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 1.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是( ) A.线段B.直线C.射线D.线段或射线 2.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和∠5是同位角B.∠5和∠2是内错角 C.∠3和∠4是同旁内角D.∠2和∠4是对顶角 第2 题第3 题 3.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若∠ 1与∠ 2 的关系为同位角,∠ 1=40° ,则∠ 2的度数是( )

A.40°B.140° C 40°或140°D.不确定 5.下列各组的三条线段中,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2 cm,2 cm,1 cm B.5 cm,2 cm,4 cm C.1 cm,1 cm,2 cm D.5 cm,6 cm,7 cm 6.如图,AB∥ CD,则图中∠ l、∠ 2、∠ 3 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1+∠2+∠3=180°B.∠1+∠2+∠3=360° C.∠1+∠3=2∠2D.∠1+∠3=∠2 第6 题第7 题 7.如图,在△ABC中,点D、E 分别在AB、BC 边上,DE∥AC,∠B=50°,∠C=70°,那么∠BDE的度数是( ) A.70°B.60°C.50°D.40° 1 1 8.在∠ABC中,∠A= ∠B= ∠C,则△ABC为( ) 2 3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9.下列角度中,是多边形内角和的只有 ( ) A.270°B.560°C.630°D.1800° 10.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 2 倍,它的外角和( ) A.扩大2 倍B.缩小一半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 1l.如图,等腰△DEF是由等腰△ABC平移得到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 与EF 是对应线段B.AB 与DF 是对应线段 C.∠B与∠E是对应角D.点A 与点F 是对应顶点 第11 题第12 题 12.如图,在宽为20 m、长为30 m 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耕地面积为( )

份全国中考数学真题汇编

份全国中考数学真题汇编

100份全国中考数学真题汇编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B=90°, ∠A=30°,AC=4cm ,将△ABC 绕顶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至△A ′B ′C ′的位置,且A 、C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A 所经过的最短路线的长为( ) A. B. 8cm C. 163cm π D. 8 3 cm π 【答案】D 2. 如图2,AB 切⊙O 于点B ,OA =23,AB =3,弦BC ∥OA ,则劣弧 ⌒BC 的弧长为( ). A .3 3π B .32π C .π D .32π 图2 【答案】A 3. (2011山东德州7,3分)一个平面封闭图形内(含边界)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值称 为该图形的“直径”,封闭图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图形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 B′ A′ C B A (第11题图)

图形(依次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1a ,2a ,3a , 4a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4a >2a >1a (B )4a >3a >2a (C )1a >2a >3a (D )2a >3a >4a 【答案】B 4. (2011山东济宁,9,3分)如图,如果从半径为9cm 的圆形纸片剪去1 3 圆周的一 个扇形,将留下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接缝处不重叠),那么这个圆锥的高为( ) A .6cm B .35cm C .8cm D .53cm 【答案】B 5. (2011山东泰安,14 ,3分)一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2的半圆,则该圆锥的全面积是( ) A.5π B. 4π C.3π D.2π 【答案】C 6. (2011山东烟台,12,4分)如图,六边形ABCDEF 是正六边形,曲线 FK 1K 2K 3K 4K 5K 6K 7……叫做“正六边形的渐开线”,其中1FK ,12K K ,23K K ,34K K ,45K K , 56K K ,……的圆心依次按点A ,B ,C ,D ,E ,F 循环,其弧长分别记为l 1,l 2,l 3,l 4, l 5,l 6,…….当AB =1时,l 2 011等于( ) (第9题) 剪

七年级数学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提优训练

七年级数学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提优训练 1 / 3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B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C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D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ABC 的高的交点一定在外部的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 3.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分别是40 cm 和50 cm ,若要钉或一个三角形木架,则在下列四根木棒中应选取( ). A .10 cm 的木棒 B .40 cm 的木棒 C .90 cm 的木棒 D .100 cm 的木棒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 ,4 cm ,则它的周长为( ). A .10 cm B .11 cm C .10 cm 或11 cm D .无法确定 5.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2∠B 一3∠C B .∠A+∠B=2∠C C .∠A 一∠B=30° D .∠ A= 12∠B=13 ∠C 6.在四边形的4个内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多为( ). A .1 B .2 C .3 D .4 7.如图,已知直线AB ∥CD ,∠C =115°,∠A=25°,∠E=( ). A .70° B .80° C .90° D .100° (第7题) (第10题) 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 A .三角形 B .四边形 C .五边形 D .六边形 9.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边长为4,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 ). A .7 B .6 C .5 D .4 10.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边BC 、AD 、CE 上的中点,且S △ABC =4 cm 2,则S △BEF 的值为( ). A .2 cm 2 B .1 cm 2 C .0.5 cm 2 D .0.25 cm 2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一个凸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它是_________边形. 12.如图,线段DE 由线段AB 平移而得,AB=4,EC=7-CD ,则△DCE 的周长为______cm . 13.如图,直线a ∥b ,c ∥d ,∠1=115°,则∠2=________,∠3=__________. 14.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72°,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边形,它的内角和为_____. 15.根据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已知角的度数,求出其中∠α的度数: (1) ∠α=_________°;(2) ∠α=_________°;(3) ∠α=_________°. 16.教材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时,都是将多边形转化为________去探索的.从n(n>3)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画出______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把n 边形分成_____个三角形,分成的三角形内角的总和与多边形的内角和___________. 17.如图,AB ∥CD ,∠B=26°,∠D=39°,求∠BED 的度数. 解:过点E 作EF ∥AB , ∠1=∠B=26°. ( ) ∵ AB ∥CD(已知),EF ∥AB(所作), ∴ EF ∥CD .( ) ∴ ∠2=∠D=39°. ∴ ∠BED=∠1+∠2=65°. 18.中国象棋中的马颇有骑士风度,自古有“马踏八方”之说,如图(1),按中国象棋中“马”的行棋规则,图中的马下一步有A 、B 、C 、D 、E 、F 、G 、H 八种不同选择,它的走法就象一步从“日”字形长方形的对角线的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不能多也不能少. 要将图(2)中的马走到指定的位置P 处,即从(四,6)走到(六,4),现提供一种走法: (四,6)→(六,5) →(四,4) →(五,2) →(六,4) (1)下面是提供的另一走法,请你填上其中所缺的一步: (四,6) →(五,8) →(七,7) →__________→(六,4) (2)请你再给出另一种走法(只要与前面的两种走法不完全相同即可,步数不限),你的走法是:

推荐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因式分解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因式分解1.(2018安徽)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2.(2018四川绵阳)因式分解:________。 【答案】y(x++2y)(x-2y) 3.(2018浙江舟山)分解因式m2-3m=________。 【答案】m(m-3) 4.(2018浙江绍兴)因式分解:4x2-y2=________。 【答案】(2x+y)(2x-y) 5.因式分解: ________. 【答案】 6.分解因式:________. 【答案】a(a+1)(a-1) 7.分解因式:________. 【答案】ab(a+b)(a-b) 8.分解因式:=________. 【答案】(4+x)(4-x) 9.因式分解:________. 【答案】 10.分解因式:x3-9x=________ . 【答案】x(x+3)(x-3)

11.分解因式:________. 【答案】 12.因式分解:________. 【答案】 13.分解因式:________. 【答案】 14.分解因式:________. 【答案】a(a-5) 15.因式分解:________ 【答案】 16.对任意一个四位数n,如果千位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为9,百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也为9,则称n为“极数”. (1)请任意写出三个“极数”;并猜想任意一个“极数”是否是99的倍数,请说明理由;(2)如果一个正整数a是另一个正整数b的平方,则称正整数a是完全平方数,若四位数m 为“极数”,记D(m)= .求满足D(m)是完全平方数的所有m. 【答案】(1)解:如:1188,2475,9900(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猜想任意一个“极数”是99的倍数,理由如下:设任意一个“极数”为(其中1≤x≤9,0≤y≤9,且x、y为整数), =1000x+100y+10(9-x)+(9-y) =1000x+100y+90-10x+9-y =990x+99y+99 =99(10x+y+1),∵x、y为整数,则10x+y+1为整数,∴任意一个“极数”是99点倍数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初一)

平面图形的认识(练习二) 提高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1080°,则这个多边形是 ( ) A.六边形 B.七边形 C.八边形 D.九边形 2.已知一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9,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可能是 ( ) A.4 B.5 C.9 D.13 3.在如下图的△ABC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图形是 ( ) 4.如图,∠ADE和∠CED是 ( ) A.同位角 B.内错角 C.同旁内角 D.可为补角 第4题第5题 5.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若∠1=∠2,则AD∥BC B.若∠1=∠2.则AB∥CD C.若∠A=∠3,则 AD∥BC D.若∠3+∠ADC=180°,则AB∥CD 6.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直线a∥b的是 ( ) A.∠2=∠3 B.∠1=∠3 C.∠4+∠5=180° D.∠2=∠4 第6题第7题第10题7.如图,点E在AC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 ) A.∠3=∠4 B.∠1=∠2 C.∠D=∠DCE D.∠D+∠ACD=180°

8.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若第一次拐角∠A=120°,第二次拐角∠B=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为( ) A.120° B.130° C.140° D.15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在△ABC中,∠A:∠B=2:1,∠C=60°,则∠A=_________. 10.如图,直线a与直线c的夹角是∠α,直线b与直线c的夹角是∠β,把直线a“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α与∠β满足______时,直线a∥b,理由是_______. 第10题第11题 11.如图,∠1=120°,∠2=60°,∠3=100°,则当∠4=_________时,AB∥EF. 12.如图,AB∥CD,CE平分∠ACD,∠A=110°,则∠ECD=__________. 第12题第13题 13.因修筑公路需要在某处开凿一条隧道,为了加快进度,决定在如图所示的A、B两处同时开工.如果在A地测得隧道方向为北偏东62°,那么在B地应按_______方向施工,就能保证隧道准确接通.14.如图,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为θ,入射光线AO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O′R平行于α,则角θ等于_________度. 第14题第15题 15.如图,已知∠ABE=142°,∠C=72°,则∠A=________,∠ABC=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6分) 16.(10分)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比外角和的4倍多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及内角和度数.

2018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全集(共21套)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实数与代数式(解答题21题) 解答题 1.计算:. 【答案】原式=1-2+2=0 2. (1)计算: (2)化简:. 【答案】(1)解:原式=1+2× -(2- )-4=1+ -2+ -4 = (2)解:原式= = = 3. (1)计算: (2)化简: 【答案】(1)=4- +1=5- (2)=m2+4m+4+8-4=m2+12 4. (1). (2)化简. 【答案】(1)原式 (2)解:原式

5. (1)计算: (2)解分式方程: 【答案】(1)原式= ×3 - × +2- + , = - +2- + , =2. (2)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2得: x-1+2(x-2)=-3, 去括号得:x-1+2x-4=-3, 移项得:x+2x=-3+1+4, 合并同类项得:3x=2, 系数化为1得:x= . 检验:将x= 代入最简公分母不为0,故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 . 6. (1)计算:2(-1)+|-3|-(-1)0; (2)化简并求值,其中a=1,b=2。 【答案】(1)原式=4 -2+3-1=4 (2)原式= =a-b 当a=1,b=2时,原式=1-2=-1 7. (1)计算: (2)解方程:x2-2x-1=0 【答案】(1)解:原式= - -1+3=2 (2)解:∵a=1,b=-2,c=-1 ∴?=b2-4ac=4+4=8,

∴x= x= ∴x1= ,x2= 8.计算:+-4sin45°+. 【答案】原式= 9.计算: 【答案】原式=2-3+8-1=6 10.计算: 【答案】解:原式= = 11.计算:. 【答案】解:原式=4+1-6=-1 12.计算或化简. (1); (2). 【答案】(1)解:()-1+| ?2|+tan60° =2+(2- )+ =2+2- + =4 (2)解:(2x+3)2-(2x+3)(2x-3) =(2x)2+12x+9-[(2x2)-9] =(2x)2+12x+9-(2x)2+9 =12x+18 13.计算: 【答案】解: =1+2+

第七章_平面图形的认识(二)自我评价测试卷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自我评价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 150分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如图,在所标识的角中,同位角是( ) A .1∠和2∠ B .1∠和3∠ C .1∠和4∠ D .2∠和3∠ 2. 如图所示,两条直线AB 、CD 被第三条直线EF 所截,∠1=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4=75°,则AB ∥CD B. 若∠4=105°,则AB ∥CD C. 若∠2=75°,则AB ∥CD D. 若∠2=155°,则AB ∥CD 3. 下列说法: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 ( ) A.① B.②和③ C.④ D.①和④ 4. 对于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平行,但不一定相等;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相等,但不一定平行,有可能相交;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也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④有可能所有对应点的连线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5. 如图所示,如果AB ∥CD ,则∠1、∠2、∠3之间的关系为( ) A.∠1+∠2+∠3=360° B.∠1-∠2+∠3=180° C. ∠1+∠2-∠3-180° D.∠1+∠2-∠3=180° 6. 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组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 ( )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D.相交 7. 在以下现象中,属于平移的是 ( ) ① 在挡秋千的小朋友; ② 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运动; ③ 钟摆的摆动; ④ 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 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 A.1 cm 、2 cm 、3 cm B.1 cm 、4 cm 、2 cm C.2 cm 、3 cm 、4 cm D.6 cm 、2 cm 、3 cm 9. 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此一点定在( ) A. 三角形的内部 B.三角形的外部 C.三角形的一条边上 D. 不能确定 10. 如图,A D ⊥BC, A D ⊥BC, GC ⊥BC, CF ⊥AB,D,C,F 是垂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 B. △ABC 中,GC 是BC 边上的高 D. △GBC 中,GC 是BC 边上的高 D. △GBC 中,CF 是BG 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1. 如图,能与∠1构成同位角的角有____________个 12. 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若第一次拐角是150°, 则第二次拐角为________. 5 4 3 F E D C B A 2 1 3 2 1 D C B A

2020年中考数学真题汇编 锐角三角函数

中考数学真题汇编:锐角三角函数 一、选择题 1.的值等于() A. B. C. 1 D. 【答案】B 2.如图,过点,,,点是轴下方上的一点,连接,, 则的度数是() A. B. C. D. 【答案】B 3.如图,一把直尺,的直角三角板和光盘如图摆放,为角与直尺交点,,则光盘的 直径是( ) A.3 B.

C. D. 【答案】D 4.如图,旗杆及升旗台的剖面和教学楼的剖面在同一平面上,旗杆与地面垂直,在教学楼底部E点处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升旗台底部到教学楼底部的距离米,升旗台坡面CD的坡度 ,坡长米,若旗杆底部到坡面CD的水平距离米,则旗杆AB的高度约为 () (参考数据:,,) A. 12.6米 B. 13.1 米 C. 14.7 米 D. 16.3米 【答案】B 5.一艘在南北航线上的测量船,于A点处测得海岛B在点A的南偏东30°方向,继续向南航行30海里到达C点时,测得海岛B在C点的北偏东15°方向,那么海岛B离此航线的最近距离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 两位)(参考数据:)() A. 4.64海里 B. 5.49海 里 C. 6.12海 里 D. 6.21海里 【答案】B

6.如图,两根竹竿AB和AD斜靠在墙CE上,量得∠ABC=α,∠ADC=β,则竹竿AB与AD的长度之比为() A. B. C. D. 【答案】B 7. 如图,已知在中,,,,则的值是() A. B. C. D. 【答案】A 8. 如图,电线杆CD的高度为h,两根拉线AC与BC相互垂直,∠CAB=α,则拉线BC的长度为(A、D、B 在同一条直线上)()

A. B. C. D. h?cosα 【答案】B 二、填空题 9.如图.一-艘渔船正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在处测得岛礁在东北方向上,继续航 行1.5小时后到达处此时测得岛礁在北偏东方向,同时测得岛礁正东方向上的避风港在 北偏东方向为了在台风到来之前用最短时间到达处,渔船立刻加速以75海里/小时的速度继续航 行________小时即可到达 (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10.如图,旗杆高AB=8m,某一时刻,旗杆影子长BC=16m,则tanC=________。 【答案】 11.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点都与点重合,折痕分别为,,得到 ,若厘米,则的边的长为________厘米. 【答案】 12.如图,在菱形中,,分别在边上,将四边形沿翻折, 使的对应线段经过顶点,当时,的值为________.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附答案解析)

201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数学真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的相反数是( ) A .2- B .12 - C . 1 2 D .2 2.下列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为调查某大型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以下样本最具代表性的是( ) A.企业男员工 B.企业年满50岁及以上的员工 C.用企业人员名册,随机抽取三分之一的员工 D.企业新进员工 4.把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其中第①个图案中有4个三角形,第②个图案中有6个三角形,第③个图案中有8个三角形,…,按此规律排列下去,则第⑦个图案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12 B .14 C .16 D .18 5.要制作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cm ,6cm 和9cm ,另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长为2.5cm ,则它的最长边为( ) A. 3cm B. 4cm C. 4.5cm D. 5cm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B.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D.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7.估计() 1 230246 -? 的值应在( ) A. 1和2之间 B.2和3之间 C.3和4之间 D.4和5之间 8.按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能使输出的结果为12的是( ) 40° 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矩形

A.3,3==y x B.2,4-=-=y x C.4,2==y x D.2,4==y x 9.如图,已知AB 是O e 的直径,点P 在BA 的延长线上,PD 与O e 相切于点D ,过点B 作PD 的垂线交PD 的延长线于点C ,若O e 的半径为4,6BC =,则PA 的长为( ) A .4 B .23 C .3 D .2.5 10.如图,旗杆及升旗台的剖面和教学楼的剖面在同一平面上,旗杆与地面垂直,在教学楼底部E 点处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58AED ∠=?,升旗台底部到教学楼底部的距离7DE =米,升旗台坡面CD 的坡度1:0.75i =,坡长2CD =米,若旗杆底部到坡面CD 的水平距离1BC =米,则旗杆AB 的高度约为( ) (参考数据:sin580.85?≈,cos580.53?≈,tan58 1.6?≈) A .12.6米 B .13.1米 C .14.7米 D .16.3米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的顶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k y x =(0k >,0x >)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单元测试卷(C)及答案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测试卷C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如图,由六个大小相同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了六边形,其中可以由 △OBC 平移得到的是 ( ) A .△OCD B .△OAB C .△OAF D .△OEF 2.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角度可能是 ( ) A .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B .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C .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140° D .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3.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21∠=∠时,一定有a // b B .当a // b 时,一定有21∠=∠ C .当a // b 时,一定有 18021=∠+∠ D .当a // b 时,一定有 9021=∠+∠ 第3题 第4题 4.如图,若AE 是△ABC 边上的高,∠EAC 的角平分线AD 交BC 于D ,∠ACB=40°,则∠DAE 等于 ( ) A .50° B .40° C .35° D .25° 5.如图所示,AB ∥CD ,CD ∥EF 且∠1=30°,∠2=70°,则 ∠BCE 等于 ( ) A .40° B .100° C .140° D .130° 6.将下图剪成若干小块,再分别平移后能够得到①、②、③中的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7.如果三角形有一条高与三角形的一条边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8.小明同学在计算某n 边形的内角和时,不小心少输入一个内角,得到和为2005°.则n 等于 ( ) A .11 B .12 C .13 D .14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9.如图所示,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交点分别为M 、N 的同位角是 ____________.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10.如图,直线l 1∥l 2,AB ⊥l 1,垂足为O ,BC 与l 2相交于点E ,若∠1=43°,则∠2=____________°. 11.在△ABC 中,若∠A= 12∠B=1 3 ∠C ,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__________. 12.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C′的位置,ED ′的延长线与BC 交于点G .若∠EFG=55°,则∠1=__________. 1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7,周长为奇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 14.假若将n(n ≥3)边形切去一角,则切去后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与n 边形的内角和之间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5~18题每题7分,19~21题每题8分,共52分)

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圆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圆(填空+选择46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的半径为,的半径为,圆心距,则与的位置关系是( C ) A. 外离 B. 外 切 C. 相 交 D. 内切 2.如图,为的直径,是的弦,,则的度数为( C ) A. B. C. D. 3.已知半径为5的⊙O是△ABC的外接圆,若∠ABC=25°,则劣弧的长为( C ) A. B. C. D. 4.如图,在中,,的半径为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 ) A. B. C. D. 5.如图,AB是圆O的弦,OC⊥AB,交圆O于点C,连接OA,OB,BC,若∠A BC=20°,则∠AOB的度数是( D )°°°° 6.如图,蒙古包可近似看作由圆锥和圆柱组成,若用毛毡搭建一个底面圆面积为25πm2,圆柱高为3m,圆锥高为2m的蒙古包,则需要毛毡的面积是( A ) A. πm2 C. πm2 7.如图,从一块直径为的圆形铁皮上剪出一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则此扇形的面积为( A ) A. B. C. D. 8.用反证法证明时,假设结论“点在圆外”不成立,那么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只能是( D ) A. 点在圆内 B. 点在圆 上 C. 点在圆心 上 D. 点在圆上或圆内

9.如图,AB是圆锥的母线,BC为底面直径,已知BC=6cm,圆锥的面积为15πcm2,则sin∠ABC的值为( C ) A. B. C. D. 10.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PA切⊙O于点A,线段PO交⊙O于点C,连结BC,若∠P=36°,则∠B等于( A )。°°° ° 11.如图,过点,,,点是轴下方上的一点,连接,,则的度数是( B ) A. B. C. D. 12.如图,AC是⊙O的直径,弦BD⊥AO于E,连接BC,过点O作OF⊥BC于F,若BD=8cm,AE=2cm,则OF的长度是( D ) A. 3cm B. cm C. D. cm 13.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4,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边AB于点D,则的长为( C ) A. B. C. D. 14.如图,点A,B,C在⊙O上,∠ACB=35°,则∠AOB的度数是( B ) A. 75° B. 70° C. 65° D. 35° 15.如图,一把直尺,的直角三角板和光盘如图摆放,为角与直尺交点, ,则光盘的直径是( D ) B. C. D. 16.如图,已知AB是的直径,点P在BA的延长线上,PD与相切于点D,过点B作PD的垂线交PD的延长线于点C,若的半径为4,,则PA的长为( A ) A. 4 B. C. 3 D.

南昌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南昌市2015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数学试题卷 说明:1.本卷共有6个大题,24个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答题,否则不给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计算0(1)-的结果为( ). A.1 B.-1 C.0 D.无意义 2.2015年初,一列CRH5型高速车组进行了“300 000公里正线运营考核”.标志着中国高铁车从“中 国制造”到“中国创新”的飞跃.将数3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3×106 B. 3×105 C.0.3×106 D. 30×104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236(2)6a a = B. C. D. 4.如图是将正方体切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 (第4题) 正面 D C B A 5.如图,小贤同学为了体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矩形框架ABCD ,B 与D 两点之间用一根橡皮筋...拉直固定,然后向右扭动框架,观察所得四边形的变化,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四边形ABCD 由矩形变为平行四边形 B. BD 的长度变大 C. 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不变 D. 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不变 6.已知抛物线2 (0)y ax bx c a =++>过(-2,0),(2,3)两点,那么抛物线的对称轴( ). A .只能是1x =- B .可能是y 轴 C .在y 轴右侧且在直线2x =的左侧 D .在y 轴左侧且在直线2x =-的右侧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7.一个角的度数是20°,则它的补角的度数为 . 第5题 D A B C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单元检测试题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单元检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平移是移动的和所决定的,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且 2.如图,∠1和∠2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2和∠3是直线 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角。 3、如图,(1)∵∠1=∠2,∴∥(); (2)∵BE∥FD,∴=∠3( ); (3)∵AD∥BC,∴∠BCD+∠ADC=180°(); (4)∵∠ADC+∠BA D=180°,∴∥()。4、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所示的零件,工人师傅告诉他:AB∥CD,∠A=40°,∠1=70°,小明马上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得出了∠C的度数,聪明的你一定知道∠C= 5、在ΔABC中,∠A-∠B=20°,∠B-∠C=20°,那么∠A= ,∠C= 6、等腰ΔABC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8cm和6cm,则它的周长是 7、ΔABC的三个外角之比为2:3:4,则与它对应的三个内角之比是 8、一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BA垂直于地面AE与A点,CD平行于地面AE,则∠ABC+∠BCD= 9、若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其相应外角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是边形。 10、若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之比是1:2:3:4.则它的最大内角是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 A.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 D.以上结论都不对 12、以下是各组数据为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5,13,10 B.5,2,7 C.3,3,8 D.2,9,7 13、如图,画ΔAB C的边BC边上的高,正确的是() A. B. C. D. 14、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的是() A.∠1=∠3 B.∠2=∠3 C.∠4=∠5 D.∠2+∠4=180° 15、下列说法中,其中错误的() ①ΔABC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相等;②ΔABC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 段一定平行;③ΔABC在平移过程中,周长不变;④ΔABC在平移过程中,面积不变。 A.① B.② C.③ D.④ 16、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内错角的角平分线的关系是() A.平行 B.垂直 C.相交但不垂直 D.以上都不对 A 第8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