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18例临床分析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18例临床分析
李 锋, 张福维, 陈凤坤, 微型腹腔镜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疗效研 等.
究[ ]医学创新研究, O ,() 1 2 J. 2 63 5 : - . O 李 锋, 张福维 , 兴, 喉返神经解剖在迷你腹腔镜 甲 张 等. 状腺手术 中的应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J. 加∞, () 1 — 1 2 1:2 1 . 4 1 3 张 兴 , P 池, i . 梁友君, 微型腹腔镜 甲 m 等. 状腺手术两种非全麻麻醉 方式探讨[]医学创新研究 , O , 9 : . J. 2 63 )3 O ( 9 李 锋, 陈凤坤 , 张 兴, 27 m针式腹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 等..m J. ( 收稿 日 20- - 惨回日 20 - ) 期: 8 3 9 0 02 期: 8 2 0 1 中国铹 夕 志 , 0 , 1) 1 B 11 创 『 币 2 7 (0 : 0 一 0 5 O 7 o (.
行切 口, 显露双侧股动脉 ; 引入普通猪尾导管至肾动脉上方主动 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l 8例患者 中男性 l , 3例 女性 5例, 年龄 3 7 7~ 6
岁, 平均 (16 28 岁。慢性 Saf dB夹层动脉瘤 l 例 , 5 . ±1.) t o nr 2 急性
Sn r B t fd 夹层动脉瘤 3 , 主动脉瘤 3 ao 例腹 例。l例患高血压病 , 5 1 例为马方综合征 , 2 其余 例病 因不明。1 例合并左 侧血胸 , 例有 1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 1 例临床分析 8
5 I 6 7 兰 I 苎 8 I 9 I 竺 O I 龙小毛 林 辉 李香伟
( 广西壮族 自治区人 民医院胸 心外科 , 南宁市 5(2) 3o1 }
【 关键词 】 主动脉瘤; 带膜支架; 血管内植入 【 中图分类号】 R68R643 0 ; 5.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6 冠 (0 )4 B1 3 20 O 7J 8 0 眩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吸情况,发现呼吸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4.3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遵医嘱使用阿托品,在静滴解毒剂的同时适量输液,以补充水分和丢失的电解质,注意输液的速度、成分,防止肺水肿、脑水肿。

4.4 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避免合并症的发生。

密切观察病情,每10min 检查、记录生命体征1次,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瞳孔大小及皮肤、口腔流涎、神志、尿量、有无眼泪等情况。

4.5 阿托品应早期、足量、反复给药,直至阿托品化,在用阿托品过程中,注意达到“化量”指标,当瞳孔散大,不再缩小,面色转红,皮肤干燥、心率增快、肺水肿好转时,开始减少阿托品用量。

(收稿日期:2008205228)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张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44)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覆膜支架 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6,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6975(2008)1721583202 作者简介张楠(),女,北京,大专,护师,研究方向血管外科 腹主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破裂变性后形成永久性异常膨胀、扩张、屈曲延长,是一种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

临床上把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上的腹主动脉瘤称为胸腹主动脉瘤,而将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称为腹主动脉瘤[1]2622307。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唯一有效手段。

由于腔内隔绝术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愈后效果满意,目前成为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我院2005~2006年对2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34~83岁。

临床表现腹痛并伴有腹部搏动性包块13例;表现为腹部不适、饱满感、食欲下降者5例;其中15例合并高血压病史;无症状5例。

术前破裂死亡2例,保守治疗1例,其余20例全部治愈出院。

本组患者均经过C T 、腹部B 超明确诊断,动脉瘤直径在4.5~8cm 。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高龄胸腹主动脉瘤的疗效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高龄胸腹主动脉瘤的疗效
r t o p ctV y an y ed.The e f c fs r e y,c e r s e iel alz f e to u g r om plc tonsa t u g r nd m or aiy r ew a um m a i e Re i a i fers r e y a t lt at ss rz d. 。
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1 年 1 01 2月 第 2 O卷第 6期 ChnJC rivs h bl d, cmb r 0 1 Vo i ado ac Re aiMe Dee e 1 , l 2

覆膜支架腔 内隔绝术治疗高 龄胸 腹主动脉瘤的疗效
曹 华 ,江德 斌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主动 脉 腔 内 隔绝 术 治 疗 高 龄 患 者 胸 腹 动 脉 瘤 的 临 床 效 果 。方 法 : 回顾 性 分 析 我 院 2 0 04年 2月 至
Do :1 . 9 9 jis . O 8 0 7 . 0 1 O . 2 i 0 3 6 /.sn 1 O — 0 4 2 1 . 6 3
Op r t ers l fe d v sua tn-r f x lso n ae ainswi h r ca d mia o tca e rs C eai eut o n o ac lrse tgate cu in i gd p t t t to ao b o n la ri n u y m/ AO a v s e h Hu ,
a d a mis n tme a t ro e a i n wa ( . 04 1 5 )d.C n l s n: En o a c l r se tg a t e cu i n te t n n d si i f e p r t s 9 5 - . 8 o o o cu i o d v s u a t n — r f x l s r a me t o

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杂交手术进展2024(全文)

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杂交手术进展2024(全文)

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杂交手术进展2024(全文)摘要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被称为血管外科技术领域的最具有挑战性的手术之一。

近60年来,以人工血管置换为主的开放修复术一直是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随着血管微创腔内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两种新的手术方式:全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和逆向去分支内脏动脉重建联合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杂交手术(简称杂交手术)。

尽管全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创伤小、恢复快,但由于对主动脉解剖形态要求高、费用高昂、缺乏通用腔内覆膜支架产品等问题,在临床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杂交手术结合了主动脉腔内修复微创的治疗理念与内脏动脉区去分支重建技术,逐渐成为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术式之一,尤其针对不能承受开放手术和由于主动脉扭曲、夹层真腔狭小等解剖形态不适合全腔内治疗的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近年根据杂交手术血流动力学分析不断优化内脏动脉重建策略,以及探索分期及同期手术的优劣。

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通常由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进展而来,是胸腹主动脉瘤中一种特殊的亚型,在需要手术治疗的胸腹主动脉瘤中占30%~40%[1]。

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压、遗传性胸主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外伤等。

以Marfan综合征为代表的遗传性胸主动脉疾病是导致年龄小于50岁中青年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主要原因[2],而高血压是引发中老年患者急性夹层和慢性期夹层进展至动脉瘤形成的最重要的风险因素[3]。

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危害主要源于夹层的进展及其相关并发症,如主动脉破裂引发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内脏器官缺血及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合适的手术干预对于降低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危害至关重要,笔者将重点讨论杂交手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相关优化。

1 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杂交手术发展历程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杂交手术指的是利用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通过解剖外路径逆向重建内脏动脉,并联合近端胸腹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完成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隔绝。

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治疗腹主动脉瘤13例临床分析

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治疗腹主动脉瘤13例临床分析

腹 主 动脉瘤
( dmia arc aers b a o n oi n u m, l t y
器 官 病 变 而 不 能 或 不 宜 进 行 手 术 治 疗 . 19 9 1年 Prd 等[ 覆膜 ( aoi 2 1 用 人工 血 管) 支架 腔 内植 入 治疗
be o st ei e h ief rt ete t n f c me h d a c o c o a me t l h r o AAA.
1 yw rs b o ia arc n u s o d A d m n o ia e r m;E dvsua p r Se t Ke l l t y n oac lre a ; t ri n
维普资讯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2 0 ,( :1 1 1 4 0 8 2) 4 — 4
CN 3 —1 4 ,R 5 O9
J u n lo n n e ia ie st o r a fKu mig M d c lUn v riy

腔 内覆 膜 支架 植 入 治疗 腹 主 动脉 瘤 1 临床 分 析 3例
p r r d i 3 p t n s Re u t T e o e a in o 3 c s s we e s c e su l e o me .L w r e t mi e f me n 1 a i t . o e s l s h p r t f 1 a e r u c s f l p r r d o e xr t o y f e y ic e ah dh p e e f r p r t n i a e . F l w— p f r o2 B h , l c s ss r ie s h mi a a p n d a t e ai 2c s s e o o n o o u t 4 mO t S al a e u v v d, a d s r ias o 3 n u v v l

手术讲解模板: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手术讲解模板: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适应证: 2.远端瘤颈≥1cm者,可采用直管型或分 叉形移植物。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适应证: 3.瘤体侵及主动脉分叉,远端瘤颈消失者, 必须采用分叉形移植物。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适应证: 4.瘤体侵及髂总动脉者,需在分叉形移植 物基础上加套延长单支,有时甚至要延长 到髂外动脉(封堵一侧髂内动脉)。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 内隔绝术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科室:普外科 部位:胸部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概述:
许多高龄病人或伴有心、肺、肝、肾等基 础疾病者因无法耐受此种手术而失去了治 疗的机会。1990年Parodi首先开展腔内隔 绝术,其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并不断 完善,为腹主动脉瘤病人开辟了新的治疗 途径。腔内隔绝术是将支架-人造血管复 合体(外层为涤纶人造血管,内层为可充 张的金属支架)导入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注意事项:
6.扩张移植物远侧端时,应掌握好力度, 防止造成动脉破裂。一旦发生破裂,可立 即用球囊阻断破裂部位,暂时控制出血, 同时准备一段口径适宜的移植物,导入至 适当部位,将破裂处封闭隔绝。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术后处理: 1.严密监护24h。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并发症: 用药物控制。如果肾动脉完全闭塞,需行 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手术。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并发症: 3.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并发症:
有些病人手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一 般不超过38.5℃,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 板计数下降,一过性C-反应蛋白升高,但 无感染证据,故笼统称之为“术后综合 征”。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瘤腔内 血栓形成后的吸收、移植物的异物反应、 移植物对血细胞的机械性破坏等因素有关。 对症治疗可用非甾体类镇

腹主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分析

腹主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分析

腹主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讨论腹主动脉瘤患者介入手术之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中所收治的腹主动脉瘤且需要执行介入手术的患者90例,利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和个观察组(45例),为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上的具体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上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为腹主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进行综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介入手术;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腹主动脉瘤具体是指患者的腹部主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其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且腹部的主动脉壁有着永久性的扩张和局限性的扩张等特点[1-2]。

有相关研究内容显示,动脉硬化是腹主动脉瘤主要的致病原因,占总数的九成以上。

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手术这种方式进行治疗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

虽然在手术之中会为患者使用严密的护理措施,但是还是有部分的患者会在术后出现多项并发症,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针对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所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患者90例,并利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12例,年龄在58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2.4)岁;观察组男35例,女10例,年龄在56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5±2.6)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为对照组的患者执行常规的护理方式。

为观察组的患者执行术后护理方式,其具体方式为:1.基础护理。

在患者术后要为患者进行基础的心电监护,相关的医护人员要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如果有异常现象要及时的汇报给主治医生。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术期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2017年1月到2019年5月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60例患者均实施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对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评分及依从性评分。

结果:干预后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和依从性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与干预前对比P<0.05。

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术期护理的临床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促使患者不良情绪改善,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术期护理;临床效果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指腹主动脉发生瘤样扩张且直径增加50%以上的情况,发病群体以老年男性多见,尤其是吸烟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1]。

腔内隔绝术是临床上用于腹主动脉瘤治疗的常见方法,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腹主动脉血流状况,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但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时围术期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导致其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本研究针对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实际情况,分析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7年1月到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6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15例,年龄42~79岁,平均(60.19±5.72)岁,其中3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9例合并冠心病,10例合并糖尿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并在围术期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术前为患者详细介绍腔内隔绝术的方法和优势,对手术步骤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说明,让患者对手术有足够的了解。

对于术前不良情绪较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为其介绍医生的专业水平及相关信息,介绍以往成功治愈的病理,并强调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联合家属不断给予患者鼓励,以此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

术前应指导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患者发生碰撞或受伤,禁止患者在术前对腹部进行挤压和按摩,并且要严禁患者吸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2.25,026 作者单位:430079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33岁。4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3例下颌骨角化囊肿,2例下颌骨 中央性血管瘤,骨损长度7—15 cm,其中下颌骨全段损伤l例;移
万方数据
者耐受EVAR的能力高于一般的传统开腹手术【6】。
住院的时间和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各方面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人造的血管置换术在我们医院开展了很多年, 我院已经在缩短手术时间,特别是缩短腹主动脉时间上有成
血管化腓骨移植修复颌面部缺损的手术配合
王晓红
颌面部的缺损多为颌面部肿瘤切除所致,随着生活质量 的提高,患者往往不仅要求切除病灶,而且要求恢复功能,尽 可能地修复外貌,整形外科专家也正顺应这一趋势,探索更多 的修复方法。血管化的腓骨移植修复颌面部缺损也开始用于 临床,然而由于手术的复杂性,创伤的广泛性,选择适应证的 严格性,使之接受的群体有限,因而仅在少数医院开展。血管 化腓骨移植是连同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以及准备移植的腓
骨段一起移植到缺损部位,有助于迅速建立新的循环功能及 感觉功能…,适用于大范围颌骨缺损的修复。本研究总结下颌 骨切除后,以血管化腓骨移植的手术配合,阐述了一种全新的 修复手术,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血管化腓骨修复下 颌骨缺损的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8~38岁,平均年龄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效果观察
腹主动脉瘤(AAA)指的是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腹主动 脉瘤发生后可逐渐增大,破裂出血,最后可导致患者死亡。随 3.数据处理。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收 集到的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者构成比表示,用卡方检验。
生国塞用坦理塞盍2Q12生!旦!旦筮28鲞筮25翅£h也』里婴盟H望,曼!p堡竖逊堕1
2Q12,y!!:2S,盟Q125
・53・
.夕卜科护理・
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效果评价
王变丽施敏张丽娟
【摘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的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覆膜支架
腔内隔绝术与人造血管置换术进行对比,分析其效果,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确诊的腹主动 脉瘤患者60例,将实施覆膜支架隔绝术的25例患者列为实验组,接受人造血管置换术的35例患者列 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前情况,手术中的失血量以及输血量,ICU观察时间,住院的费用和手术后的 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47.2 min,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要少63.1 min,实验组的 失血量和输血量以及ICU观察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住院费是13.2万元,对照组为3.9万元。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造 血管置换术仍然是腹主动脉瘤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手术较为熟练,开腹手术的效果并不比实验 组的总体效果差,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的恢复期短,在条件允许下可以用于手 术高危的人群。
结果
着疴『青的逐渐恶化,此类疾病的死亡率也逐步增加,高达90%t,1。
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是人造血管置换术以及覆膜支架腔内隔绝 术。据实践显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往往更加优于人造血管 置换术。本文就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效 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确诊的 腹主动脉瘤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82岁, 平均年龄43.1岁。临床表现腹部不适、食欲下降患者有16例, 腹部搏动性包块17例,有2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史,无症状患 者8例,在术前经过cT以及腹部B超明确诊断,动脉瘤的直 径在4~8 cm。纳入标准:(1)患有症状患者,比如腹部剧烈疼 痛,并触及腹部无痛性搏动包块,共有10例。(2)没有症状的患 者,瘤体的直径>5 cm或者直径<5cm但增长速度>1 em/年趋 向于破裂者,有35例。(3)瘤体直径<5 cm,但主动要求治疗的 患者有1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35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实验组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照组接受人 造血管置换术组,比较2组手术前情况,手术中的失血量以及 输血量,ICU观察时间,住院的费用和手术后的并发症等。手 术后3,6个月以及每年复查cT或者彩超,通过了解人工血管 吻合的情况以及支架的形态来判断术后的康复情况。
熟的技术,而且我院开展的手术术后恢复好,并发症较少,腔 内修复术的远期效果暂时还不是很明显。考虑到腹主动脉瘤 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大多数比较易出现心肺以及肾脏功能的 并发症,而且实验组手术费用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增高明显并且 需要长期的检测,所以它随访观察的费用较高,因此增加了实 验组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关于手术并发症,我们并未在数据表格中反应出相关的 并发症情况,而是大体统计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最容 易出现的问题是内漏,这个问题是由积极进行腔内修复手术 的医学中心发现的,并统计出内漏的发生率为24%。 总而言之,就目前而言,人造血管置换术仍然是腹主动脉 瘤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手术较为熟练,开腹手术的效果并 不比EVAR的总体效果差,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创伤小,失血量 少,术后的恢复期短,在条件允许下,可以用于高危手术的人群。 参考文献
[1]潘晓琳,朱成河,张丽丽,等.腹主动脉瘤腹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 围手术期护理.实用医药杂志,2010(1):45・46. [2]李新喜,王洋,罗军,等.腹主动脉瘤人造血管置换术与覆膜支架 腔内隔绝术对比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8):4353—4355. [3]刘淑艳.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护理.内蒙古医 学杂志,2011(6):758—759. [4]陈卓,丁文彬,袁瑞凡,等.国产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 动脉瘤的临床评价.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3):88-90. [5]邬涛,罗艳丽,万娟,等.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腹主动脉 瘤的护理.华西医学,2011(2):255—257. [6]辛世杰,郭伟,张健,等.开窗型支架治疗胸腹主动脉瘤(附l例报 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8):756—759.
min,
覆膜支架隔绝术组的失血量和输血量以及ICU观察时间等指 标均显著优于人造血管置换术组,而且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 低。但是覆膜支架隔绝术组的住院费是13.2万元,相比于人造 血管置换术组的3.9万元,相当于后者的3倍。2组的住院时 间差异性不大,因此,我们可以说覆膜支架隔绝术的手术效果 还是优于人造血管换置术的[2--3]。 腹主动脉瘤指的是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腹主动脉瘤发生 后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出血,可导致患者死亡,腹主动脉瘤主要 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男女比例为10:3,通常伴有高 血压和心脏疾病,但是年轻人偶尔也可见,男性的发病率高于 女性,该病的发生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瘤体直径<5 Cm,瘤体
万方数据
・54・
生国塞厦拉理基壹2Q12生2月!旦筮28鲞筮2§翅£h也』P避盟丛堕,&P堡里照£1
2鱼12,y!!:28,盟Q12§
破裂的发生率约为3%,瘤体直径>5 cm,破裂发生率每年升高 10%,死亡率可高达90%,现如今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人造血管置 换术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AR)t41。 EVAR是指先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CTA动脉造影等的 影像学检查,从而获得主动脉瘤的精确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 据进行选择或者是制定口径与大小适合的大动脉覆膜支架,通 过一定的送放系统达到病变的动脉部位,使得病变扩张薄弱的 主动脉壁和高速高压力的主动脉瓣血流隔绝的手术过程。人造 血管置换术是此类疾病目前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患 者严重程度不一样,我们不能只采取一种术式治疗,要根据患 者情况选择相对适应患者的手术方式。EVAR出血量小,ICU 病程短,手术时间短都是人造血管置换术所不能媲美的,但是 由于价格的高昂,因此目前仅用于重症患者的救治,但是医疗 技术的发展,EVAR的广泛使用也是指日可待的【5l。 1958年,Debakey和Codey第一次成功地实施AAA切除 手术之后,1991年第一次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的肾动脉平面 之下的AAA,随着EVAR的发展推广,焦点聚集在EVAR能 否取代开腹手术。本研究中2组患者在年龄、瘤体直径、吸烟 史以及累积髂动脉和并发症情况基本相类似。覆膜支架内隔 绝术的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和ICU观察时间明显比开腹 手术所用的时间短。手术时间的缩短和失血量以及输血量比 开腹手术的明显减少,手术造成的创伤以及人体生理状态被 干扰程度比较小,另外,ICU的观察时间同时表示,患者的术 后体征更加稳定,全身各项状况恢复较快。另外,年龄大的患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2.25.025 作者单位:45005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相关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相关|青况的均值比较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覆膜支架隔绝术组的手术时间平均 为147.2 min比人造血管换置术组的手术时间要少6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