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艺术..

合集下载

唐卡

唐卡

图注:传统的热贡唐卡艺人,手艺只传亲属或徒弟,不传女孩子; 现在唐卡艺人不仅带女徒弟,而且还建立了规模很大的画院。吾屯村的 这个画院里不仅有来自牧区的藏族孩子,也有来自北京、西宁等城市的 汉族徒弟。
隆务河两岸,小桥流水,绿树成荫, 鸡犬之声相闻,土路两边是“里不见土, 外不见木”的农家小院。与寻常农村不 同的是,在热贡的村庄里,走几步路就 有一家画店,要么是工作室、画院、艺 术公司。全国360多位“中国工艺美术 大师”,青海省有4位,4位大师全在吾 屯。村中行人,一个扛着锄头下地的农 夫,一个手捻念珠的僧人,或许就是大 名鼎鼎的唐卡画家。隆务河谷中的这些 艺术村落洋溢着一种儒雅气质,人人安 静如水,然而静水深流,深不可测。 一般县城,如果哪位画家的作品被卢浮 宫收藏,肯定全县名闻遐迩。在隆务河 谷里打听“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那位画 家住在哪”,热贡人问,他是哪个村儿 的? 42岁的僧人角巴加就是“作品被卢 浮宫收藏的那位画家”,他住在吾屯上 寺的僧舍里。 图注:绘制唐卡的成败取决于“开 眼”,即眼睛、嘴唇、鼻孔等关键部位 的绘制,这一般由大事或者修行大德来 绘制。
选画布是唐卡绘制的第一道程序,画布多采用厚实的白棉布,裁剪后绷在画架上。逢晴天在画 布上涂一层木胶,再涂一层石膏,晾干后用细石反复碾磨布面,磨到光滑平整,没有细微的洞眼为 止。 接下来就可以打底稿了。打底稿的笔是桦木棍削尖烧制而成的炭笔,先按《度量经》画好格子,再 在格子里勾勒出造像草图。 图注:藏区多数佛寺每年有晒佛节,届时都像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卜楞寺这样,巨大 的佛像由上百人从寺庙里抬出,铺展在山坡之上供信众瞻拜,其中多数佛像出自热贡年都乎村的工 匠之手。
藏语唐卡一词有平坦、辽远、原野、广场的意思,也有展开、摊开的意思,另外 也指皮料、皮画;从渊源上说唐卡来自苯教传道用的卷轴画,词意则可以看出画的原 料及形态。如果不求甚解,一句话就能说明唐卡的分类——手绘而成唐卡的叫“止唐”; 丝绸剪裁粘贴或缝纫而成的唐卡叫“规唐”。约定俗成,现在提起“唐卡”一词,专 指手绘的“止唐”,丝绸粘贴而成的“规唐”则被称为“堆绣”。 图注:过了同仁县隆务河峡口这尊十余米高的摩崖浮雕彩绘大佛,即进入“金色 河谷”热贡地区。热贡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其中心隆务河谷两岸农牧 业都很发达,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热贡艺术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西藏的传统艺术欣赏唐卡绘和藏戏表演

西藏的传统艺术欣赏唐卡绘和藏戏表演

西藏的传统艺术欣赏唐卡绘和藏戏表演西藏作为一个神秘而特别的地方,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在西藏的传统艺术中,唐卡绘和藏戏表演是两个备受推崇的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两种传统艺术,让我们一同探索西藏独特的艺术世界。

一、唐卡绘唐卡绘是西藏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以精细的线条和瑰丽的色彩,塑造出神秘而庄重的形象。

唐卡绘大多用彩绘布幅制成,内容囊括佛教故事、宗教图像和历史事件等。

唐卡绘的绘制过程非常严谨和繁琐,必须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在欣赏唐卡绘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西藏人民对佛教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细致入微的线条勾勒和绚丽多彩的颜色运用,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精神世界中。

观看唐卡绘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到西藏独特的宗教文化。

唐卡绘承载了丰富的佛教思想和教义,传递给我们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体验。

二、藏戏表演藏戏是西藏最主要的传统戏剧表演形式之一。

它集戏曲、舞蹈、音乐和文学于一体,以塑造人物形象和叙事为特点。

藏戏通常在西藏的寺庙或宗教节庆期间上演,也是当地民众庆祝重要节日的活动之一。

藏戏的表演形式独具一格,充满了神秘感和戏剧性。

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在激烈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舞蹈和表演。

藏戏剧情多与佛教故事和传说相关,塑造了许多仁者、圣者和恶魔的角色形象。

观看藏戏表演,我们不仅仅能够欣赏到精美的表演艺术,还能够深入了解西藏的历史和文化。

藏戏是西藏人民心灵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传承和保护着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情感。

通过藏戏表演,我们可以一窥西藏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总结:西藏的传统艺术---唐卡绘和藏戏表演,无疑展现了西藏独特的文化魅力。

从唐卡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西藏人民对佛教的虔诚与敬畏,体会到佛教的深邃与思索。

而藏戏表演则将西藏的历史和文化以戏剧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给人以惊喜和感动。

欣赏西藏的传统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性的享受,更是对西藏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唐卡绘和藏戏表演都是西藏独有的艺术符号,通过它们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藏的宗教信仰、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西藏民族艺术唐卡

西藏民族艺术唐卡

刺 绣
织 迦锦 摩 尼 佛释
——
织 锦 —— 观 世 音
缂 丝
贴 花
印版
唐卡绘制步骤


选择画布,用画框裱好后绑在大画架“唐卓”上面。 上底色。在画布上涂上薄薄一层胶水作为“底色 ,晾干。 (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 )再薄涂一层有石灰的浆糊 打磨。用一块玻璃或贝壳、圆石等光滑的东西反复摩擦画布 面,一直到画布的布纹看不见时为止 起稿作画 勾金线和复勾墨线,最后华商眼睛二Leabharlann 唐卡的种类

唐卡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1、笔绘唐卡:画布、娟、纸 2、刺绣唐卡:是运用锁绣、网绣等手法,以各色丝线绣成 3、贴花唐卡:俗称堆布绣,先画好纸稿,再描绘到各色绸 缎上,然后剪下,继而拼凑缝接在一张大的底布之上 4、缂丝唐卡:是采用“通经断纬”的方式织成的,而且颜 色正反两面相同,但图案左右相反 5、版印唐卡:是一种印刷着色唐卡,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 雕版,用墨或朱砂为颜料印于薄绢或细棉麻布上,然后着色 装祷而成
1鲜明的民族性2浓郁的宗教色彩3艺术风格独特4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三毒六道天阿修罗人地狱饿鬼畜生缘的形成有生老死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猪蛇仇恨愚蠢鸽贪婪天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人道畜生道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 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 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 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 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 作品。 唐卡的起源历史悠久, 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 唐卡至今已经有1300年多的历史,据《大昭寺志》记 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 绘制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亲手装帧。这就是 藏民族的第一幅唐卡,从此唐卡作为一种新颖绘画艺 术兴起。唐卡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艺术与西藏佛教文化的融合

唐卡艺术与西藏佛教文化的融合

唐卡艺术与西藏佛教文化的融合西藏佛教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备受推崇,唐卡作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在西藏佛教文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唐卡美学呈现了佛教教义和哲学思想,得到了信仰者的认可和崇拜。

在这种背景下,唐卡艺术与西藏佛教文化进行了深度的融合,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和西藏文化的交流桥梁。

本文将从唐卡艺术介绍、唐卡艺术和西藏佛教文化的关系分析、唐卡艺术作者的技艺与方法论等角度探讨唐卡艺术与西藏佛教文化的融合。

一、唐卡艺术介绍唐卡是一种源于印度而受到西藏文化影响的佛教绘画艺术。

唐卡以精细的线条、细腻的色彩、表现精神生活的方式,把抽象的佛教思想表现出来。

唐卡相对于其他绘画艺术在表现佛教意象上具有独到的优势,这与其作品审美特点有关。

唐卡撕裂同辈的艺术形式,借助于人们对佛教信仰的理解,使艺术得以更好地展现出来。

二、唐卡和西藏佛教文化的关系唐卡艺术作为西藏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佛教思想在西藏文化中的地位。

唐卡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唐朝时期,而在明清时期,唐卡艺术在西藏地区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

西藏佛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合得以体现在唐卡艺术中。

唐卡艺术承载了西藏佛教文化中的信仰和教义,其透过画面的表现,使人们更好地从美学上理解佛教思想,引导人们在信仰中得到更多心灵上的富足。

三、唐卡艺术作者的技艺与方法论唐卡艺术的作者身怀绝艺,行业内常有“师曰绘线,大师曰挑色,宗师曰看经”的说法,即唐卡艺术家,中央大师(真彩粉),时空大师(黄金粉),修行大师(修行成就)等等的角色。

唐卡艺术家的绘制需要具有精细、恒心和耐心的特质。

唐卡绘制过程是艰苦卓绝的,常需要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此外,唐卡绘制过程中,色彩和线条的处理极为重要,这是体现作者技术和对作品的专注程度的标志。

需要把握住大小、距离、背景色彩、前景色彩等并巧妙地运用,不能出现瑕疵或错误。

唐卡艺术的作者经由持续的精神修行,才能在绘画过程中将佛法的信仰、哲学、善良和美学精神运用到唐卡艺术中,而这也是唐卡艺术精神的体现。

唐卡艺术

唐卡艺术

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 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 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 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 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 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 有的还在五彩续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 间,珠联璧合。
勉唐画派
该画派造像法度精 严,尤其注重线条 的运用,线条工整 流畅,色调活泼鲜 亮,变化丰富。画 风承袭了印度一尼 泊尔绘画样式,但 在背景处理上加进 了带有地方特色的 风景和花卉纹饰, 线条匀称精到,浅 淡施色加金线勾勒, 的特点是 施色浓重,对比强烈, 画面富丽堂皇,有一套 颜料制作与使用的特殊 技法。创作中以白、红、 黄、蓝、绿为母色,噶 孜画派有一套研制金汁 及涂金、磨金、勾金线、 刻金、染金的绝技,可 将金色分成多种冷暖变 化,可在黑地上用金线 勾画十几种不同的层次 效果,还可在大片涂金 的地方用九眼石制成的 笔摁出各种线条(俗称" 宝石线")。
唐卡的起源历史悠久, 从有文字记载唐卡至今已 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 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 历了盛衰,融合,传承后, 从地域上形成了三大主流 画派。即:卫藏地区(西 藏自治区)的勉唐画派, 康巴地区(以四川甘孜藏 族自治州为中心、青海玉 树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 区昌都地区、云南迪庆藏 族自治州)的噶玛噶孜画 派,安多地区(青海地区) 的热贡画派。
制版的材料工 具有:吹塑纸 (单片)、无色 圆珠笔、剪子、 铅笔、泡沫水彩 笔、电烙铁等。 用于印刷的工具 材料有:水粉广 告颜料、白乳胶、 橡胶滚筒、水粉 笔,油画棒、三 夹板、纸、水桶、 夹子等。

非遗系列之藏族唐卡

非遗系列之藏族唐卡

艺术流派
齐岗画派
齐岗画派由雅堆·齐乌岗巴创立,这一画派主要流行于13世纪的卫藏地区,它一方面继承了吐蕃时期和分治时期 的绘画神韵,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尼泊尔画风的某些特色,主要在于构图上既继承了尼泊尔画派的构图,又稍有变 化。中央的主尊所占有的位置相对减少,在色彩上仍然以暖色为主凋。
勉唐画派
• 勉唐画派(另译门赤画派、勉塘画派)艺术产生并形成于赞普时代,兴盛于帕竹时代中期至甘丹颇章时代。 画派出创始人为勉拉·顿珠嘉措,其传世之作《造像量度如意宝》 [9],详细论述了绘画和雕塑的造像量度,指 出了某些书籍在造像量度上出现的错误及由此带来的恶果,阐述了藏画的实践方法。并博采诸长,该画派造 像法度精严,与传统的块面表现相比,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工整流畅,色调活泼鲜亮,变化丰富。
唐卡是由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苯教僧侣实用便携布画以便传教布道,后被佛教所用
第贰章
绘画题材
绘画题材
教一 类般 和可 非分 宗为 教, 类宗 。
第叁章
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
尼泊尔画派
尼泊尔画派主要流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松赞干布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随同公主进藏的有尼泊尔艺 术家,他们把尼泊尔的艺术风格融入于西藏本地艺术之中,形成了唐卡中的尼泊尔流派。这个流派的绘向 以暖色调为主,画面中央的主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护法诸尊被安排在四周整齐的小方格内,造像较为简 单,身段僵硬,着衣少而单薄,饰物沉重感强
绘制流程
把上面所说的部分画完后,用金色画衣服上的图案(这些金色图一些画面装饰和画面其他地方也用各色线条来勾边
开眉眼包括画眼睛、嘴唇、鼻孔、手足指甲等,是唐卡绘制过程中最后一道工

序,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幅唐卡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眉眼开得是否成功。所

唐卡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唐卡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唐卡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唐卡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藏传佛教绘画艺术,起源于7世纪,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唐卡绘画在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也有影响,是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设计领域中,唐卡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其应用不仅可以丰富设计元素,还可以传承佛教文化精髓。

本文将从唐卡艺术的特点、设计应用与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设计师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一、唐卡艺术的特点唐卡绘画具有鲜明的宗教性和装饰性特点,它在表现形式、构图结构、色彩运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

唐卡作品的题材多以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和宗教人物为主题,通过图像和色彩来诠释佛法的思想和内容。

在构图结构上,唐卡绘画注重对称均衡、神秘而又富有韵律感的布局,采用精心设计的装饰性边框,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而在色彩运用上,唐卡作品以深沉、鲜艳的色彩为主,它既表现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又体现出对心灵世界的深刻诠释。

唐卡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性、神秘性和文化独特性,这些特点为其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二、唐卡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1. 艺术品饰品设计唐卡艺术的精美图案和独特色彩使它成为设计饰品的理想灵感源泉。

可以将唐卡中的佛教图像、吉祥物等元素融入首饰、文具、家居饰品等设计中,通过工艺品的制作和雕刻工艺,将唐卡的美感和神秘感完美展现出来。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2. 室内装饰设计唐卡艺术丰富的纹理和浓烈的色彩使其成为室内装饰设计的理想素材。

可以将唐卡的图案和色彩融入墙绘、壁画、嵌板、窗帘等装饰中,为房间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境。

无论是在佛教寺庙、宗教场所,还是在现代家居设计中,唐卡艺术都能为空间增添一份特殊的文化气息,增强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唐卡图案的应用可以为空间增加神秘感和艺术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力量和美好。

3. 平面设计与包装设计唐卡艺术的图案和色彩还可以应用于平面设计和包装设计中。

西藏艺术 唐卡

西藏艺术 唐卡

《论唐卡绘画的艺术风格特点》、 《探索世界屋脊的美——唐卡绘画艺术》、
《解读唐卡艺术与艺术绘画》
《浅析唐卡绘画艺术》、 《论唐卡绘画艺术的意境美》、
《西藏历史与文化艺术》、
《发现美——西藏唐卡的绘画艺术》、
色彩在唐卡绘画中的运用
唐卡绘画在色彩运用上十分考究,色彩冷暖对比 强烈,而且运用的色彩也比较多,通常在一副唐卡作 品中,会出现30多种颜色,有的甚至多达40-50种,甚
黑财神黑金唐卡
金财神金唐卡
释迦摩尼佛
文殊菩萨
唐卡绘画及其艺术风格
唐卡的取材主要以宗教主题为主,表现不同形式的 佛尊造像、佛本生故事。因此,唐卡自诞生之日起 就被深深地印上了宗教的烙印。
唐卡绘画及其艺术风格
一、 构图饱满厚重,形式丰富多样 二、以线描为造型的主要手段来自三、色彩丰富,对比强烈
四、浓郁的装饰韵味和题材的广泛性 五、独特的裱衬装潢和开光仪式
《关于色彩在唐卡绘画艺术表现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 引言 第一章:唐卡绘画艺术现状 第二章:唐卡的艺术表现形式 第三章:色彩在唐卡中的绘画艺术表现 3.1色彩在唐卡绘画艺术中的运用
3.2唐卡流派中的色彩分析
总结 参考文献
至上百种颜色,用色细腻,十分美观。
藏族人民由于生存在雪域极地,高原空气稀薄, 透明度强,自然山川、雪山草原色彩纯度很高,故此, 审美视觉养成了对三原色的偏爱,喜欢红、黄、蓝、 绿、白等鲜亮的色彩。




《基于色彩在唐卡绘画艺术中的运用的研究》 《关于唐卡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色彩的运用与设计的分析》
世 界 屋 脊
人 间 圣 地
唐卡,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 式,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 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 世界。按照质地和制作方法主要分为绘画唐卡 和织绣唐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类似于藏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

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

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 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基本品种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

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

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

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

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

缂丝是中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

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

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

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后着色装裱而成。

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

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
效果。

二.历史发展
第一个时期是7至9世纪的槛筋期,即造像之初期,也就是藏传佛教的滥觞期。

构图简练,多用青、黄、赤、白4种根本显色绘成。

人物造像几乎全裸,仅以梵绳、八宝为庄严,主尊画得较大,多直线。

第二个时期是12世纪左右,即藏传佛教的后宏期。

西藏江孜地区形成了一种以印度健陀罗、尼泊尔、汉地和西藏本土艺术风格相互影响融合的地方艺术风格流派,即江孜画派。

其特点是造型比例适当,着重心理表现,突出个性特征的写实手法。

第三个时期是15至16世纪,即藏族佛教艺术的繁盛期。

宗教上层参与唐卡的创作活动,产生了著名的“门者画派”、“门萨画派”和“嘎玛贡画派”。

第四个时期是18至19世纪,也就是唐卡绘画的鼎盛时期。

这时期的艺术风格主要受到汉地工笔重彩技法的影响。

它的发展前后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18世纪八邦寺高僧多倾觉和曲吉牛勤所创的“新嘎玛贡”画派为其代表。

这一画派学习汉族工笔画传统,重晕染、烘托、勾勒,艺术上已不满足原有的朴素、简洁风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所谓“二十四次明暗渲染”法来丰富画面效果。

第二阶段是19世纪初所形成的“汉风”时期。

“新嘎玛贡”画派在第一阶段华丽富贵的风格基础上,开始追求汉画设色雅致、清新的风格,并将一些汉地通用的“福”、“寿”之类吉祥词绘于画中,形成了今天的唐卡艺术风格。

三.代表作品
现存世界最大的一幅西藏刺绣佛像“唐卡”——“刺绣红夜魔唐卡”,制作于中国明朝年间。

“刺绣红夜魔唐卡”以驱除邪魔为题材,高三点三米,阔二点一米,“唐卡”中央为践踏死亡之神、手抱明妃“毗陀利金刚”、怒目圆睁的红夜魔。

佛像刺绣采用各色丝线,色彩绮丽缤纷,部分丝线还裹幼细金箔,更添富丽堂皇。

右上方有“大明永乐年施”年款。

据介绍,此唐卡与西藏大昭寺密室发现的两幅大型唐卡应属同一出处。

据载,一九四0年锡金法王札西南嘉将这幅唐卡送给一位英国友人,并于一九九四年在纽约以一百万美元拍卖成交。

元代《时轮坛城》唐卡。

坛城即曼陀罗,佛教密宗里主要指诸佛、菩萨、圣者所居之地。

时轮坛城里外三层,是以时轮金刚为中心的世界。

此卡设色要求严格,配色和谐。

坛城上黄下绿,左红右白,采用冷暖对比,立体感强,寓意深刻。

唐卡四周绘有密集金刚、喜金刚和胜乐金刚等百余座本尊像,整幅作品线条流畅,画风极为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明《多吉丹佛塔》唐卡。

多吉丹佛塔位于印度伽耶,被认为是释迦牟尼涅磐的地方,是佛教徒向往的朝拜圣地。

多吉丹意为金刚座,作为菩提道场象征坚固永恒。

此卡塔形别致,主塔居中,中央有一尊释迦牟尼等身像,小塔林立四周。

画中共有1000多个佛龛,内有1000多座佛像。

画属勉唐派风格,工笔绘成。

有的人物不足一厘米,仍眉清目秀,栩栩如生。

绘工之细简直难以令人置信,相信观者必会拍案叫绝的。

清《松赞干布像》唐卡。

此画属噶赤画派。

形成于16世纪。

画派创始人南喀扎西将勉唐画派技法与印度金铜造像直接摹写风格相结合,风格为工笔重彩,色偏青绿。

图中间为松赞干布像,人物造型优美自然,画下方两侧为赤尊公主、文成公主及两位大臣。

四.绘制过程
绘制唐卡前首先要根据画面的大小来选择尺寸合适的画布,沿画布的四边把它缝在一个细木画框上(画框的框都是用和普通铅笔粗细差不多的树枝制成),把细木画框上的画布绷紧,再用结实绳子把细木画框牢牢地绑在大画架“唐卓”上面,按“之”字形的绳路式样把细木画框的四个边同大画架的四个边绑在一起。

画布一般是浅色画布,不要太厚太硬。

画布太厚太硬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皱裂。

最合适的画布是织工细密的纯白府绸或棉布,没有图案的白丝绸做画布也非常合适。

有的唐卡尺幅很大,用一块画布根本不够,这样只好把好几块画布用非常细密的针脚缝合在一起,缝好的两块布的接缝不能有碍于唐卡画面的完整。

把画布固定在“唐卓”上之后,就着手进行以下工作:首先在画布上涂上薄薄一层胶水作为“底色”,然后晾干。

涂淡胶的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渗入颜料;防止颜料在画布上“变花”,使颜料涂上面布对不会失掉本色。

此后,再薄涂一层有石灰的浆糊。

等第二层涂料干后把画布铺到木板或桌
面之类的平坦地方,用一块玻璃或贝壳、圆石等光滑的东西反复摩擦画布面,一直到画布的布纹看不见时为止。

接下来便是画出主要的定位线。

其中有边线、中心垂直线、两条对角线和其他任何需要标出的轮廓线。

用炭笔画出佛像的素描草图“白画”之后,再用墨勾成墨线(墨线草图即线描草图称“黑画”)。

勾墨之后再根据画面描绘的水泊、岩石、山丘、云雾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涂上相应的颜色。

一次只上一种色,先上浅色,后上深色。

绘佛像时,先绘莲花座,再画布饰,最后画佛身。

画背景时,先浅色后深色。

把上面所说的部分画完后,用金色画衣服上的图案(这些金色图案称“金画”)。

一些画面装饰和画面其他地方也用金色来勾边,称“金线”。

最后,将所有需要用墨勾的线再勾勒一遍,然后再画上眼睛。

所绘佛像的衣着和装饰图案的构图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画家学习绘画所从师的画派,他对这个画派技法的纯熟程度也许是最值得考虑的条件。

绘画的时间、艺术家自己的能力,以及订画雇主的要求等等都可能影响构图和画面装饰。

除了用水色(指用水调和的颜料,犹如水粉和水彩)画的唐卡外,还有另外三种类型的唐卡:金唐(金色唐)卡)、朱红唐(朱红唐卡);黑唐。

这三种唐卡的名字来自于唐卡空白背景所填的颜色名称。

举例来说,金唐的背景全是金色;朱红唐的背景全是朱砂色;黑唐的背景则全是黑色。

以上三种唐卡所有颜料都掺有石灰和胶水,轮廓线必须
用与底色对比度鲜明的色彩绘制。

如金唐,它的底色是金色,就用朱砂画轮廓线;朱红唐和黑唐的底色是朱色和黑色,就用金色画轮廓线。

假如没有金色,黑唐的轮廓线可以用朱砂来画。

在一幅金唐中通常只有嘴眼睛指甲、毛发等处使用其他色彩;在朱红唐和黑唐中、使用水色的地方与金唐有所不同,在唐卡习墨的地方也可以使用焦麦水,这样画面光洁平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