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尺校准指导书

千分尺校准指导书
千分尺校准指导书

外径千分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机械式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1、机械外径千分尺的简介: 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 测量仪器,常见的机械千分尺如下图所示。它的量程为0~25mm ,分度值是。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 2、外径千分尺刻度及分度值说明: 1) 固定套管上的水平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 1mm 的刻度线,上侧刻 度线在下侧二相邻刻度 线中间。 2) 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 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 平线,它是作旋转运动 尺测测 微固旋测力锁隔 水刻

②不重合时的处理方法:先旋转旋钮, 至螺杆快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 置,当螺杆刚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 喀喀声,停止转动确认是否重全合。 如仍不重合,送(品管)计测室处 理。 4、外径千分尺的测量方法: 步骤一:将被测物擦干 净,千分尺使用时轻 拿轻放; 步骤二:松开千分尺锁 紧装置,校准零位,转动旋钮,使 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的距离略大于 被测物体; 步骤三:一只手拿千分尺的尺架,将待测物 置于测砧与测微螺杆的端面之间, 另一只手转动旋钮,当螺杆要接近 物体时,改旋测力装置直至听到喀 喀声后再轻轻转动~1圈; 步骤四:旋紧锁紧装置(防止移动千分尺时 螺杆转动),即可读数。 5、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1)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 2)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

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度的十分之一,即; 3)如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 4)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 6、外径千分尺零误差的判定: 校准好的千分尺,当测微螺杆与测接触后,可动刻主上的零线与固定刻度上的 水平横线应该是对齐的,如下图1所示; 如果没有对齐,测量时就会产生系统误差 ——零误差。如无法消除零误差, 机械式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游标卡尺内校作业指导书

游标卡尺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保证本公司使用卡尺的测量准确度,实现量值统一与溯源,规范卡尺的校准程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AML内测量范围≤500mm的卡尺。 3 计量标准 经外校合格的量块,外径千分尺及配套装置。 4 校准条件 温度: 22±3oC;相对湿度: 10%RH~70%RH。 5 校准周期 三个月 6 校准过程及方法(参照国标 JJG30-2002) 准备 校准前,先清洁量具,卡尺、量块及千分尺应平衡温度1~2小时。 外观检查 6.2.1 卡尺表面应镀层均匀,标尺标记应清晰,表蒙透明清洁。不应有锈蚀,碰伤,毛刺,镀层脱落及 明显划痕,无目力可见的断线或粗细不均等影响测量准确性和读数准确性的外观质量其他缺陷。 6.2.2 卡尺上的标识完整:制造商,CMC及序列号等。 各部分相互作用 6.3.1 尺框在尺身上顺畅地滑动, 无阻碍。 6.3.2 制动螺丝作用可靠。 6.3.3 尺框与尺身配合良好, 无明显间隙。 内爪的示值误差. 两个外量爪及两个内量爪能很好地并拢, 游标上的第一刻线及最后一刻线均能与尺身上的相应刻线对齐。 放一个10mm的量块在卡尺的外量爪中间, 锁紧制动螺丝,量块可以移动但不会掉下来, 在此时沿着卡尺身方向测量两个内量爪之间的距离,测量三个点, 其中有最大偏差的读数即为测10mm

量块时的误差值,最大误差不超过±, 最大与最小值之差为内量爪的平行度,不可以超过下表规定。 测量范围(mm) 内量爪平行度 0-150 0-200 0-300 外量爪的示值误差 用外量爪测量量块, 记录卡尺上的示值。 下表列出了外量爪的测量点及允许测量误差: 卡尺类型测量范围(mm) 分度值(mm) 允许误差(mm) 测量点(mm) 数显式 0-150 ± 10 20 0-200 ± 20 0-300 ± 243 游标式 表盘式 0-150 ± 10 20 0-200 ± 20 0-300 ± 243 0-500 ± 75 150 250 468 对于每一测量点,用外卡测量时应使用两个位置,靠内的位置及靠外的位置;用内爪测量时使用中间位置2.(图见下页) 深度尺校准 深度标尺, 检查20mm处的深度值.将20mm的量块放在一级平台上, 用尺身端部与量块接触, 滑动深度标尺与平台面接触, 卡尺的示值误差不能超过下面中的列出值: 卡尺类型测量范围(mm) 分度值(mm) 允许误差 (mm) 数显式 0-150 ± 0-200 ± 0-300 ± 游标式 表盘式 0-150 ± 0-200 ± 0-300 ± 7、结论 校准结果在合格范围内,卡尺为合格,贴上合格标贴并填写校准报告,否则为不合格,不合格根据其实际情况做出维修和报废处理,维修后须再做校准。

千分尺校准规程

千分尺校准规程 1、目的:通过对外径千分尺进行校准,执行量值传递工作,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厂内0-300㎜范围、分度值为0.01㎜的外径千分尺的校准指导。 3、环境要求:室内温度要求控制在20±5℃,湿度控制在60±15 RH%。 4、校准方法/步骤: 4-1、外观: 4-1-1、要求:千分尺表面应无锈蚀、碰伤或其它缺陷,刻线和数字应清晰、均匀,不应有脱色现象,千分尺上应标有分度值、制造厂名、工厂标志及出厂编号,使用中及修理后的千分尺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1-2、方法:目视 4-2、各部份相互作用: 4-2-1、要求: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可换或可调测砧的装卸或调整应顺畅,其作用可靠,锁紧装置应切实有效,测微螺杆无明显的轴向窜动与径向摆动。 4-2-2、方法:手感 4-3、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的距离: 4-3-1、要求:对准零位时,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允许压线不大于0.05㎜,离线不大于0.10

4-3-2、方法:调整好千分尺的零位,转动微分筒使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相切,并按微分筒读出零刻线相对于固定套管纵刻线的偏移量,该数值即为离线、压线的数值。 4-4、示值误差: 4-4-1、要求:千分尺的示值误差不超过下表一的规定: 4-4-2、方法:以5等或2级或相应等级量块,依下表一规定之受检点进行校准。 4-5、校对量杆的尺寸误差 4-5-1、要求:校对量杆尺寸误差不超过下表一的规定:4-5-2、方法:校对量杆尺寸误差在三座标上进行校准。 表一:单位mm

5、校准周期为12个月 2016年10月

千分尺作业指导书

深圳市盛荣鑫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管理制度 文件名称:千分尺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RX-WI-008 编写单位:品质部 版本:A 发行日期:2012.08.01 机密等级: 绝密 机密 普通 合计页数:共 2页 核准复核审核制订 颜国林郑建华

版本/改次 A 深圳市盛荣鑫科技有限公司千分尺作业指导书 修改日期 生效日期2012.08.01 页次/页数1/2 修订履历 制/修订日期修订內容制/修订者审核核准2012-08-01 初次制定郑建华颜国林

版本/改次 A 深圳市盛荣鑫科技有限公司千分尺作业指导书 修改日期 生效日期2012.08.01 页次/页数2/2 1.目的:为规范千分尺操作/保养作业,便于操作人员正确迅速方便地使用该量具,减少测量误差。 2.范围:使用于本厂千分尺之操作。 3.作业内容 3.1注意事项 3.1.1首先用无尘布和无水酒精将千分尺表面擦试干净 3.1.2检查千分尺无污渍锈迹,微分筒转动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 3.1.3检查测量接触面和量杆是否完整无损,定位螺丝是否松动 3.1.4千分尺使用时要轻拿轻放,操作时不能太用力,不用时把千分尺清洁干净,并且用定位锁锁 死(测砧与测微螺杆保留一定间隙) 3.2操作步骤 3.2.1在测量产品前,先将千分尺归零,转动微分筒,当测微螺杆即将碰到测砧时,改用微调旋钮缓 慢推进,直到听到”咔咔咔”三声时,检查微分筒零刻度与固定套管零刻度应对其 3.2.2测量产品时,要将产品放平,旋转微分筒,使测微螺杆与测砧分开适应距离,再把测砧紧贴待 测件(保持待测厚度所在面与测微螺杆垂直),旋动微分筒,使测微螺杆往待测件靠近,当测微螺杆顶端即将接触待测件时,改为旋转微调旋钮推进测微螺杆,直到听到“咔咔咔“三声时,判断测微螺杆顶端与待测件到位 3.2.3读取数据:眼睛平视刻度线,所读取的数据就是实测数 4.附件:无 制订郑建华审核颜国林核准

作业指导书标准格式

检修作业指导书 作业项目:给水泵 作业日期: 批准:XXX X年X月X日 审核:XXX X年X月X日 编制:XXX X年X月X日 2009-12-31修订2010-01-01实施 大唐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给水泵检修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1.1规范检修行为,确保给水泵修后达到原设计要求。 1.2本作业指导书为所有参加本项目的工作人员所共同遵循的质量保证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上海水泵厂生产的FK5D32LI型水泵标准检修。 3 职责 3.1 工作负责人职责:组织得当、分工明确,对安全和质量负责,指定专人做好记录, 确保记录真实、准确。 3.2 监护人职责:按安规要求对检修工的安全进行监护。 3.3 其他工作人员职责:按安规要求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完成工作负责人布置的任务。 3.4 质检员职责:负责项目质量验收、签证。 4 人员资质及配备 4.1 专责检修工1名:具有从事水泵专业五年以上工作经验,通过厂部组织的安规考试及拥有检修上岗资格证,熟悉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具备较高的转动机械检修技能的资质或条件。 4.2 检修工3名:具有从事水泵专业三年以上工作经验,通过厂部组织的安规考试及拥有检修上岗资格证,了解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具备基本的转动机械检修技能的资质或条件。 4.3 其他:行车司机和起重工各1名,具有通过厂部组织的安规考试及拥有特种检修上岗资格证的资质或条件。 5 检修内容(或流程) 本给水泵的检修作业内容包括给水泵抽芯包及水泵本身的解体检修。 5.1 给水泵检修的准备工作。 5.2抽出芯包。 5.3芯包解体。 5.4检查、更新和修理及清洗各零部件。 5.5芯包组装。 5.6芯包回装。 5.7小汽轮机与给水泵找中心。 5.8靠背轮检查及装复。 5.9装复各连接管道及仪器仪表。 6 质量标准 6.1导叶紧固蝶形弹簧不变形、无裂纹、所有螺杆无裂纹,螺纹完好、套装松紧适度。 6.2齿轮联轴器齿面啮合均匀,无严重磨损,光洁平整无毛刺。联轴器喷油管清洁畅通。6.3泵壳表面光洁,无裂纹,无吹蚀,各密封面平整无沟槽。叶轮、导叶轮流道光滑,密封环处无严重磨损,叶轮两端面与轴线垂直,平面光洁平整,无吹蚀。泵轴表面光洁无吹蚀、裂纹、丝扣完好。 6.4轴承清洁、无锈垢杂质、轴瓦、推力瓦块合金无夹渣、气孔、凹坑、裂纹、脱胎。 6.5泵轴弯曲度及推力盘瓢偏≤0.02mm。转子小装测量:传动端密封轴套处、各级叶轮密封环处、平衡轴套处、自由端密封轴套处径向晃度均≤0.05mm。 6.6轴径的椭圆度和不柱度应小于0.02MM(要改为mm),轴的径向晃度应小于0.03 mm,轴的弯曲度不大于0.02MM。 6.7叶轮和挡套等套装件的内径与轴的配合间隔,一般为0.03∽0.05MM,最好在0.03MM 以内。

外径千分尺校准方法

外径千分尺校准方法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修订状态: B0 分发号: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会签与修订页:

1 目的 为了在公司内部开展校准工作,进行量值传递保证测量准确有效。

2 适用范围 本校准方法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测量上限为500mm的外径千分尺;以及分辨率为0.001mm,0.0001mm,测量上限至500mm的数显外径千分尺的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的检验 3 依据 3.1 JJG 21-2008 千分尺计量检定规程 3.2 JJF 1088-2002 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500mm~3000mm)校准规范 4 职责 4.1 计量中心负责外径千分尺校准方法的制定和修订。 4.2 计量人员负责按照规定进行外径千分尺的校准和作出判定并做好相应记录与标识。 5 工作程序 5.1环境条件 5.1.1 校准的环境要求:温度:20±4℃;湿度:≤70% 5.1.2 校准前应将被检仪器及标准检具同时置于平板上让其在平衡温度放置足够长的 时间。 5.2校准项目 5.2.1 外观各部分相互作用检查 5.2.2 示值最大误差校准 5.3 千分尺的校准方法 5.3.1 外观用目视的方法检查,千分尺测微螺杆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碰伤锈蚀或其 它缺陷;微分筒上的刻线应清晰均匀;数显千分尺数字显示应清楚,完整,数字 无跳动。各部分相互作用通过手动实验及观察检查各部分配合有无明显松动,微 分筒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测力装置应完好等。 5.3.2 示值最大误差校准方法;用千分尺专用2级量块或相应的专用量块检定,各受检 点应均匀分布于测量范围的5个校准点上,各校准点上的最大示值误差均不应超 过相应规定。测量上限大于100mm的千分尺,将专用量块依次研合在相当于千分 尺测量范围下限的量块上依次进行校准;对于测量上限大于300mm的千分尺在其 他计量性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用专用量块和专用检具只校准测微头的示值 误差。 5.4 判定要求: 5.4.1对于测量上限大于300mm的千分尺可只校准测微头示值误差,测微头各点相对于 零点的示值最大误差不超过±3umm 5.4.2 千分尺示值最大允许误差:(表1)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法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法 外径千分尺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常见的一种如图 2.4-1所示, 它的量程是0-25毫米,分度值是0.01毫米。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毫米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二相邻刻度线中间。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一一0.5 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 X0.5毫米=0.01 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 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开锁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的水平横线重合),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丝松动,用专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丝拧紧。不同厂家生产的千分尺的调零方法不一样,这里仅是其中一种调零的方法。 检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准时,要使螺杆和测砧接触,偶而会发生向后旋转测力装置两者不分离的情形。这时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顶住尺架上测砧的左侧,右手手心顶住测力装置,再用手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 可以使螺杆和测砧分开。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读数时,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岀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只读岀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岀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 0.5毫米,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如图2.4-2读数为8.384毫米,图2.4-3读数为7.923毫米。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 1、目的 为规范质量检验人员正确地使用公法线千分尺, 测量准确结果,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公法线千分尺结构 图外径千分尺 1-尺架;2-测砧(zhen);3-测微螺杆;4-锁紧装置; 5-固定套管;6-微分筒;7-测力装置;8-隔热装置 3. 公法线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3.1使用前验查千分尺是否完好,有无校验合格标识。 3.2使用时,将千分尺测量面及测量玻璃表面清洁干净。 3.3 使用时,必须首先归零。在归零时,缓慢地使测量杆与测砧接触,所用的力须和测量时保持一致(国家标准规定用力为2~3N) ,考虑到测量的不确定性, 一般都要置零两次以上, 测量次数不低于3次。 3.4将被测产品移入两测量面之间,调微分筒,使工作面快接触到被测物件后,调测力装置,听到三声“咔咔咔”时停止。 4.千分尺读数 4.1整数部分:主刻度上读出,以微分筒端面所处在主刻度的上刻度线确定。 4.2小数部分:固定套管上读出,以主刻度的下刻度线和微分筒上读出。 A、下刻度度线出现,0.5+微分筒数。 B、下刻度线未出现,微分筒上读数。 5 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5.1千分尺是紧密量具,使用时要轻拿轻放,用完之后在裸露部位涂上防锈油,并放进盒内,放置通风干燥的地方,不可随意丢置乱放。

5.2随时注意电池电量情况, 如出现闪数或跳数应及时检查电池电量是否足够。 5.3在进行测量操作时, 应注意操作的速度和力度, 调节微分筒时,不可用力过猛,且不可在调节微分筒时,使两卡脚卡紧物件,要充分使用测力装置功能。 5.4在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时, 严禁单手操作, 最好采用千分尺底座或辅助设备。 5.6 由于千分尺为精确测量仪器, 考虑到其测量时的重复性因素, 测量时应多取几次测量值。

千分尺的校准

千分尺的检定/校准作业指导书 依据:JJG21─2008千分尺检定规程 注意事项: 检定过程必须带手套,防止标准器生锈。标准器应放在干燥和温度适宜的检定室内,注意保持清洁,使用前应将各工作面用汽油擦试干净。每次使用完毕必须用汽油擦洗干净并涂上防锈油,放入盒内。检定条件: 温度(20±3)℃湿度:不超过70%RH 应将被检卡尺及量块等检定用设备同时置于平板或木桌上,其平衡温度3h。(根据测量范围~100mm) 外观: 标尺标记清晰,无目力可见的断线或粗细不均。数显千分尺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无黑斑和闪跳现象。各按钮功能稳定、工作可靠。各部分相互作用: 主要指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摩擦,在测力的作用下全程运行灵活,不得有卡住,或一段行程灵活、一段行程不灵活等现象。千分尺的锁紧装置作用要可靠,能保证测微丝杆运行到任何部位都能可靠止动;对大于300mm的千分尺可调或可换测砧的调整或装卸应顺畅,。 测微螺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 测微螺杆的轴向串动和径向摆动均不大于0.01 mm。 一般情况下凭手感觉,左手拿住千分尺弓架,右手拿住活动套管

前后推拉和左右摆动,只要感到有活动量就说明测微螺杆有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 轴向串动用杠杆千分表检定。检定时,杠杆千分表与测微螺杆测量面接触,沿测微螺杆轴向方向分别往返加力3N~5N。杠杆千分表示值的变化,即为轴向窜动量。 径向摆动用杠杆千分表检定。检定时,将测微螺杆伸出尺架10mm后,使杠杆千分表接触测微螺杆端部,再沿杠杆千分表测量方向加力2N~3N,然后在相反方向加同样大小的力,此时杠杆千分表示值的变化,即为径向摆动量。 测力: 用分度值不大于0.2N的专用测力计校准。校准时,使测量面与测力计的球工作面接触后进行。千分尺的测力应为(5~10)N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 当微风筒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对准后,微风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若不相切,压线不超过0.05mm,离线不超过0.1 mm。 测量面的平面度:

千分尺校准规范

菲恩(江门)科技有限公司 千分尺校准规范 文件编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目的 对内部的千分尺校准,确保准确度和实用性保持完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 JJG 21-2008 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3、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分度值为0.01mm,测量上限到500mm外径机械千分尺;测量上限至25mm的板厚、壁厚千分尺;以及分辨力为0.001mm,0.0001mm,测量上限至500mm的数显千分尺校准。 4、校准条件 校准测量范围不大于100mm的外径千分尺,其室内温度和被检千分尺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应符合 5、通用技术要求 5.1外观 5.1.1千分尺及其校准用的量杆不应碰伤、锈蚀、带磁或其它缺陷,标尺刻线应清晰、均匀,数显外径千分 尺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 5.1.2千分尺应有调整零位的工具,测量上限大于或等于25mm的千分尺应附有校对用的量杆。千分尺应具 有测力装置,隔热装置和锁紧装置。校对量杆应有隔热装置。 5.1.3千分尺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商(或厂标)及出厂编号 5.1.4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检验的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2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4.2.1微分筒传动和测微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 4.2.2可调或可换测砧的调整和装卸应顺畅,作用要可靠,调零和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有效。 4.2.3数显外径千分尺,各工作按钮应灵活可靠。 6计量性能要求与校准方法 5.1示值误差 5.1.1外径千分尺示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出表-2的规定:数显外径千分尺的示值得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出 表-3的规定。

数显千分尺的校准方法及保养技巧【干货】

数显千分尺的校准方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一、简介 数显千分尺具有极高的测量精度和优秀的性能。分辨率1μm/.00002",精度+-2μm,可保证很高的测量精度;可通过一个手持式控制器(或RS -232C 接口) 实现远程控制;内置模拟指针显示可轻松实现跳动测量。 二、千分尺的正确使用及保养: 1. 检查零位线是否准确; 2. 测量时需把工件被测量面擦干净; 3. 工件较大时应放在V型铁或平板上测量; 4. 测量前将测量杆和砧座擦干净; 5. 拧活动套筒时需用棘轮装置; 6. 不要拧松后盖,以免造成零位线改变; 7. 不要在固定套筒和活动套筒间加入普通机油; 8. 用后擦净上油,放入专用盒内,置于干燥处。 三、数显千分表内校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的,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为0-50mm 的

大量程百分表及分度值为0.001mm,测量范围为0-25mm的数显千分表的校准。 2、室内温度应在20±8℃范围内,校准前受检的百分表或千分表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不少于2H,相对湿度不大于80%。 3、校准规程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千分尺自校指导书

外径千分尺自校指导书 1 目的 为保证本公司使用的千分尺的测量准确度,实现量值统一与溯源,规范千分尺的校准程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的测砧为固定式的普通千分尺。 3 计量标准 标准量块。 4 校准条件 温度: 22±5℃,恒温2小时。 5 校准周期 十个月 6 校准过程及方法(参照国标JJG21-2008) 6.1 准备 校准前,先清洁量具,千分尺、量块恒温2小时。 6.2 外观与各部分相互作用 6.2.1 千分尺不得有碰伤,锈蚀,带磁或其他缺陷,标尺刻线应清晰,均匀,完整。 6.2.2 千分尺上的标识完整: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商,全长,型号及序列号等。 6.2.3千分尺调整时应顺畅,平稳,无卡滞现象,调零与锁紧装置的作用切实有效。 6.3 测微螺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 6.3.1 要求 测微螺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均不大于0.01mm. 6.3.2 自校方法 测微螺杆的轴向窜动,用杠杆千分表检定。检定时,使杠杆千分表与测微螺杆侧量面接触,沿测微螺杆轴向方向分别往返加力3 -5 N,如图1所示。杠杆千分表示值的变化,即为轴向串动量。 测微螺杆的径向摆动亦用杠杆千分表检定。检定时,将测微螺杆伸出尺架1 0mm后,使杠杆千分表接触测微螺杆端部,再沿杠杆千分表测量方向加力2 ~3N,然后以相反方向加力2~3N。这一检定应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径向方向检定。如图2所示,杠杆千分表示值的变化,即为径向摆动量。

图1 图2 6.4 测砧与测微螺杆工作面相对偏移 6.4.1 要求 不超过下表要求 6.4.2 自校方法 在平板上用杠杆百分表检定。对于测量范围大于300mm的千分尺用百分表检定。检定时,借助千斤顶将千分尺放置在平板上,如图3所示,调整千斤顶使千分尺的测微螺杆与平板工作面平行,然后用百分表测出测砧与测微螺杆在这一方位上的偏移量x,然后将尺架侧转90°,按上述方法测出测砧与测微螺杆在另一方位上的偏移量y。测砧与测微螺杆工作面的相对偏移量△按下式求得: △=(x2+y2)1/2 此项检定也可用其它专用检具检定。 图3

千分尺游标卡尺内校规程

千分尺游标卡尺内校规程 文件名称:千分尺、卡尺内校指导书文件编号:3,品管,05 制订部门:品管部制订日期:2001年月日页数:6 文件制修订记录 1.目的: 为确保千分尺、卡尺精密度符合要求,及经常保持正常状态,以验证产品品质,使仪器能事前保养重于事后故障维修。 2.范围: 本公司所有千分尺、卡尺维护与校验(含外借)均适用。 3.作业内容: 3.1千分尺校验指导书 3.1.1千分尺外观检验: 3.1.1.1利用目视,各部的的涂层及电镀层,不得脱落及生锈。 3.1.1.2各部的形状,抛光情况,打印,分度等不得有缺点,注:分度面应施无光处理,分度打印应使用黑色。 3.1.1.3利用目视,螺纹部分应良好,全程应圆滑,而且动作应敏捷。 3.1.1.4视筒与套筒的间隙应均一,回程时套筒所生之振摆应不显明。 3.1.1.5心轴与砧座闭合误差,不得防碍使用。 3.1.1.6手动套筒之扫零调整应容易确实,视筒分度刻线应与套筒读取值 一致。 3.1.1.7棘轮弹簧钮之旋转应圆滑。 3.1.1.8固定钮夹紧心轴应简单确实。 3.1.2综合经度之检验:

以块规覆验校正千分尺标准10mm 20mm及块规。 3.1.3判定标准: 3.1.3.1最小刻度为百分之一公厘,其误差在?0.03mm内为合格。 最小刻度为千分之一公厘,其误差在?0.05mm内为合格。 3.2游标卡尺内校作业指导书 3.2.1校验前: 3.2.1.1以目视检视,外部不得有弯曲变形。 3.2.1.2检验游标卡尺与本尺全程滑动时是否顺畅。 3.2.1.3扫零后以目视观察内外侧量面是否密合。 3.2.1.4检查深度测定杆之磨损状况。 3.2.1.5做好游标卡尺之积屑清洁,上油保养等工作。 3.2.2校验中: 3.2.2.1校验时必须要戴手套(皮质). 3.2.2.2游标卡尺校验点为下列几点: 150mm:41.2 81.5 121.5mm 200mm:20 41.2 121.5 191.8mm 300mm:41.2 81.5 121.5 191.8 291.8mm 300mm以上:以上述类推 3.2.3标准判定: 校验结果之误差值应在附表之误差范围内方为合格。本公司采用二级公差(单位:mm) 3.2.4校验后: 3.2. 4.1校验后判定游标卡尺合格应在卡尺后方贴上“量具检验合格”标签。 3.2. 4.2不合格游标卡尺要在高度规后方贴上“不合格”标签,待调整或送 修。

外径千分尺校验规程

外径千分尺校验规程 1.0目的 规范外径千分尺校验的操作,确保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精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结果真实、可靠,以确保产品品质。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测量上限至100mm外径千分尺;测量上限至25mm 的板厚、壁厚千分尺;以及分辨力为0.001mm,0.0001mm,测量上限至50mm的数显外径千分尺的内部校验。 3.0校验设备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0环境条件 室内温度和被检千分尺在室内平衡温度时间,应符合表1的规定。 室内湿度不大于70%RH。 表1 室内平衡温度时间 5.0通用技术要求与校验方法 5.1外观要求 5.1.1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碰伤、锈蚀、带磁或其他缺陷,标尺刻线应清晰、均匀,数显外径千分尺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 5.1.2千分尺应附有调整零位的工具,测量上限大于25mm的千分尺应附有校对用的量杆。千分尺应具有测力装置,隔热装置和锁紧装置。校对量杆应用隔热

装置。 5.1.3千分尺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名(或厂标)及出厂编号。 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检验的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5.2各部分的相互作用要求 5.2.1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 5.2.2可调或可换测砧的调整或拆卸应顺畅,作用要可靠,调零和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有效。 5.2.3数显外径千分尺,各工作按钮应灵活可靠。 5.3计量性能要求与校准方法 5.3.1示值误差 5.3.1.1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出表2的规定,数显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出表3的规定。 表2 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及两端面的平行度 表3 数显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及两端面的平行度 5.3.1.2外径、壁厚、板厚千分尺示值误差用5等或3级专用量块校准,数显千分尺用4等或2级专用量块校准。各种千分尺的受校点应均匀分布于测量范围的5个点上,如表4所示。得出千分尺示值与相应量块尺寸的差值,各点上

计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0. 总则 为测试人员的重要测量作业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导。具有标准度、稳定性、量程、分辩力等计量特性的所有公司计量检测设备,均纳入本作业指导书的管理范围。 1. 定义 1.1计量检测设备 所有(工作)计量器具、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以及进行测量所需的辅助设备和规范。该术语包括测试和检验过程中使用的以及校准使用的计量检测设备。 1.2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2. 指导书基本内容 2.1对于公司大型、精密计量检测设备,如一米测长机、直角尺检定仪、二等活塞式压力计等〈详见测量设备项目清单〉,本着就地就近原则,送上级政府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检定。不能送检的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请上级政府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派人检定。 2.2对于一般工作用计量器具,在公司计量室建标项目条件下,可自行开展检定业务。2.3 对于公司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等大型测量设备、测量仪表、如50t汽车衡、20t 地中衡、制氧设备上的氧压表,执行强度检定。〈详见测量设备项目清单〉 3. 检测对象:钢卷尺检定 3.1所属计量标准名称:钢卷尺标准装置 3.2 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4-1999钢卷尺 JJG5-86布卷尺 3.3开展的检定项目: 0-50m钢卷尺 5-50m布卷尺 3.4检定条件 3.4.1检定I级钢卷尺时应为20±5?C 3.4.2检定Ⅱ级钢卷尺时应为20±8?C 3.4.3钢卷尺检定时的张紧力为50N(如需要时,张紧力可为100N,但必须在检定书上标明) 3.4.4钢卷尺的检定项目和检定工具列于表1 表1

3.4.5示值误差 要求:1.在标准条件下,对任意两线纹之间的示值允许误差,按不同准确度等级由下列公式计算:Ⅰ级?=±(0.1+0.1L)mm Ⅱ级?=±(0.3±0.2L)mm 式中:L是以米为单位的长度,当长度不是米的整倍数时,取最接近的较大的整“米”数。 2. 使用中的Ⅰ级钢卷尺,经检定不符合Ⅰ级标准要求时,允许降级使用。 3. 钢卷尺各项示值允许误差是在温度20?C,张紧力50N情况下的数值。(如果使用中的温度与标准温度相差较大时,应对钢卷尺的示值进行修正) 3.4.6检定方法 1> 钢卷尺示值误差的检定,是将钢卷尺的尺带平铺在摩擦力很小的水平台面上(一般不超过4N)和标准钢卷尺进行比较(标准钢卷尺的示值误差应小于被检钢卷尺示值误差的1/5)。 2> 全长不足3米的钢卷尺,受检段应不少于3段。 3> 如被检钢卷尺的全长大于检定台的长度时,可用分段法进行检定,其全长误差为各段误差的代数和。 3.4.7检定结果的处理和检定周期 1>经检定符合本规程各条规定的钢卷尺,应加盖相应等级的印记并开具检定证书,不合格者,应予降级或作废处理。 2>使用中的钢卷尺的检定周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3.4.8附钢卷尺检定记录表。 4. 检测对象:游标卡尺检定 4.1 所属计量标准名称:检定游标量具标准器组。 4.2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30-92。 4.3 游标卡尺的检定项目和主要检定工具列于下表1 表1

外径千分尺作业指导书

外径千分尺内校作业指导书 编制日期版本:页次 2012-7-10051/6 外径千分尺内校作业指导书 版本日期描述编制者审核批准2012-07-14编制原始版本文件 目录 1.0目的 (2) 2.0范围 (2) 3.0外径千分尺作业指导参照依据 (2) 4.0校准条件 (2) 5.0主要内容 (2) 6.0校准结果的处理和校准周期 (3) 7.0相关表格 (3)

外径千分尺内校作业指导书 编制日期版本:页次 2012-7-10052/6 1.0目的 为本公司的外径千分尺的校准工作提供文件依据。 2.0范围 本校准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测量上限至700MM的外径千分尺的首次校准、后续定期检定、使用中发生异常时校准。 3.0外径千分尺作业指导参考依据 此校准作业指导是参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21-2008千分尺检定规程)编。 4.0校准条件: 环境温度:20℃±5℃ 相对湿度:≤80% 校准前,应将被校千分尺及量块、校棒等校准用工具同时置于平板上。 5.0主要内容 1.千分尺是由尺架、测砧、测微螺杆、测力装置、锁紧装置和读数装置等组成。如图所示:

外径千分尺内校作业指导书 编制日期版本:页次 2012-7-10053/6 2.先目测下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是否有锈蚀、碰伤、毛刺、镀层脱落及明显划痕现象,如有需用干布、酒精等擦拭干净或修复。 3.查看千分尺盒中附有调整零位的工具、校对用的校棒是否完整。 4.旋转千分尺看是否归零位,如不归零位用盒中调整零位的工具即(小扳手)归零位。 5.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可调或可换测砧的调整或装卸应顺畅,作用要可靠,调零和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在效。 6.用杠杆千分表校测微螺杆的轴向串动和径向摆动,一般情况下用手感检查测微螺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有异议时,可按下列方法校准:a测微螺杆的轴向窜动,用杠杆千分表校准。校准时,杠杆千分表与测微螺杆测量面接触,沿测微螺杆轴向方向分别往返加力,如图1所示,杠杆千分表示值的变化,即为轴向窜动量。

千分尺校准规程【技巧】

千分尺校准规程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目的:确保千分尺校准严格按规定操作、保证校准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普通千分尺内部的校准。 3.量块:指专为千分尺校准设置的标准长度量块。 4.测试条件:温度20±5℃,湿度不超过75%. 5.内部校准测试步骤: 5.1校准前将千分尺清洁干净,准备好校准工具。 5.2确认尺架、测微装置、测微螺杆、固定套筒、微分筒、等是否完好,检查方法: 目测。 5.3.校准项目 5.3.1外观校准方法:目测 5.3.1.1 要求没有碰伤、锈蚀、带磁性、或者其他缺陷; 5.3.1.2 必须具有调整零位的工具; 5.3.1.2 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名及出厂编号; 5.3.2 各部分相互作用校准方法:实验和目测

5.3.2.1 微分筒的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无卡死现象; 5.3.2.2 锁紧装置有效; 5.3.3 测微螺杆的径向,轴向窜动检查方法:固定千分尺后用杠杆千分尺测量;要求 窜动量不大于0.01。 5.3.4 测砧和测微螺杆的相对偏移量校准方法:校正测微螺杆同平板水平后,用杠杆千 分尺测量;偏移量不大于0.1。 5.3.4 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校准方法:表面粗糙度标准样块比对。 5.3.4 示值误差的校准方法:采用标准量块均匀测量千分尺1.005、1.500、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等7点,测量3次,测量值相对零点不超过 正负0.004mm。 5.3.4 量杆的校准方法:采用标准量块比对测量,误差不允许超过正负0.004mm。 5.4 校准合格贴上合格标签或者暂停使用标签,并填写《卡尺检定记录表》,合格标签上 面必须填写校准修正值。 5.5 注意事项: 5.5.1 拿取时轻拿轻放。 5.5.2 校准完成,需在千分尺移动滑动部位涂上防锈油,放置时测砧和测微螺杆必须留 有间隙。 5.7.3 归零或者测试时,松紧度以听到测力装置响3声为准。 6.相关使用者日常点检:卡尺校准合格期内,测试产品前,首先日常点检测量工具,确认测量工具测量准确性。

测量内尺寸千分尺校准方法

测量内尺寸千分尺校准方法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修订状态: B0 分发号: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会签与修订页:

1 目的 为了在公司内部开展校准工作,进行量值传递保证测量准确有效。 2 适用范围 本校准方法适用于分度值0.01mm,测量范围为(5-30)mm的内测千分尺及分度值为0.005mm,0.01mm测量范围为(6-200)mm的孔径千分尺(三爪内径千分尺)的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的检验。 3 依据 JJF 1091-2001测量内尺寸千分尺校准规范 4 职责 4.1 计量中心负责测量内尺寸千分尺校准方法的制定和修订。 4.2 计量人员负责按照规定进行测量内尺寸千分尺校准和作出判定并做好相应记录与 标识。 5 工作程序 5.1 环境条件 5.1.1 校准的环境要求:温度:20±5℃;湿度:≤80% 5.1.2 校准前应将被检仪器及标准检具同时置于平板上让其在平衡温度放置足够长的 时间。 5.2 测量内尺寸千分尺校准项目 5.2.1 外观检查和各部分相互作用 5.2.2 内测千分尺测量面平行度。 5.2.3 示值误差校准 5.3 测量内尺寸千分尺的校准方法: 5.3.1 外观用目视的方法:内测千分尺测微螺杆及其校对用的环规不应有碰伤锈蚀或其 它缺陷;微分筒上的刻线应清晰均匀,不能有影响校准计量特性的因素。各部分 相互作用通过手动实验及观察检查各部分配合有无明显松动,微分筒和测微螺杆 的移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测力装置应完好等。 5.3.2 内测千分尺测量面平行度用杠杆千分尺测量,分别在量爪的两端进行测量,所得 尺寸的差值即为测面平行度。 5.3.3 示值误差校准:内尺寸千分尺示值误差用符合规定的3等标准环规,在固定套筒 和微分筒的全部刻度范围内均匀分布的,不少于5个点进行校准。校准时应先校 好零位,然后在环规工作面的中间截面上进行。也可用5等量块和量块附件组成 的内尺寸校准。 5.4判定要求:

外径千分尺作业指导书

HD/ZTJC 钻探集团机械厂作业文件 HD/ZTJC/7.6-1-2-02 外径千分尺检定作业指导书 2006-11-1发布2006-11-20实施 大庆石油管理局钻探集团机械厂发布

外径千分尺检定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外径千分尺的检定,适用于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0-1000mm的外径千分尺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2 引用文献 JJG 21-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千分尺) 3检定条件 3.1检定室内温度:20±5℃ 3.2检定室内湿度:≤85%RH 4检定方法和技术要求 4.1 检查外观 4.1.1检查方法:用专用擦布擦试尺身表面,保持表面清洁、无油污,目力观察卡尺。 4.1.2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碰伤、锈鉵或其他缺陷; 4.1.3千分尺应附有调零位的工具,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名及出厂编号。 4.1.4 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千分尺,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2检查各部分相互作用 4.2.1检查方法:目测和手动检查 4.2.2轻轻转动微分筒,使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 4.2.3 搬动锁紧装置,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有效,带有表盘的千分尺、表针移动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4.3检定微分螺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 用杠杆千分表检定,检定时使杠杆千分表与测微螺杆测量面接触,沿测

微螺杆轴向方向分别往返加力3N-5N。 4.4检定测力 用分度值不大于0.2N的专用测力计检定,检定时使工作面与测力计的球和工作接触后进行。 4.5检定微分筒锥面棱边上边缘主固定套管纵刻线表面的距离。 4.5.1在工具显微镜上检定,也可以用0.4mm的塞尺置于固定套管刻线表面上以比较法检定; 4.5.2微分筒锥面棱边上边缘不应高于塞尺表面,这一检定应至少使微分筒在一周范围内每90度角位置上进行。 4.6检定微分筒锥面端面至固定套管上横刻线的距离 将千分尺零位调整好后,此时微分筒锥面端面应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的右边缘相切。如不相切时,转动微分筒使其相切并按微分筒读出零刻线相对于固定套管纵刻线的偏移量,此值即为离、压线的数值。 4.7检定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用比较法进行检定。 4.8检定测量面的平面度 测量面的平面度用技术光波干涉法检定,新制及修理后的可用二级平晶以技术光波干涉法检定,使用中的千分尺也可用1级刀口尺以光隙法检定。 4.9检定两测量面的平行度 测量上限至100mm的千分尺两测量面的平行度用平行平晶检定,也可用量块进行检定,0级千分尺用4等量块,1级千分尺用5等量块。 4.10示值误差 0级千分尺用4等或1级量块或相应等级的专用量块检定,1级千分尺用5等或2级量块或相应等级的专用量块检定,千分尺的受检点应均匀分布于测量范围和5点上。

内校作业指导书

内校作业指导书 QR/TH7.6-17 1、目的 对于现有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仪器设备进行内校,以达到测量的精度。 2、范围 适用于所有监视和测量装置仪器的内校管理。 3、校正环境 20℃±5℃ 4、校正周期 内校为6个月,外校为1年。 5、内校程序 5.1.1 校正基准: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或外校的深度尺。 5.1.2 校正步骤: 校正前 1、检查深度尺是否有碰伤、锈蚀、带磁或其他缺陷; 2、检查深度尺的刻度线及数值是否清晰可见; 3、检查是否有影响测量精度的外观缺陷; 4、尺框在尺身上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 5、锁紧装置的作用是否效; 校验中 1、选择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标准)对深度尺进行校正; 2、量程为200㎜的分别取51.1㎜、121.5㎜、191.8㎜;量程为300㎜的分别取51.1㎜、101.2㎜、151.3㎜、201.5㎜、250㎜每点校正两次取平均值; 3、取用标准量块时,须戴好手套,并小心不可将其掉落地上; 4、将量测读数值减去标准量块值,即为误差值; 校验后 1、深度尺遇有外观不良或须调整时,转校验单位判定是否暂停使用,并安排校验; 2、标准量块使用完毕后,须擦拭干净,并喷上防锈油,放回固定位置保存; 5.1.3 判定标准:测量值误差不超过±0.04㎜,即判为合格。 5.2 外径千分尺内校程序: 5.2.1 校正基准: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或外校的千分尺。 5.2.2 校正步骤: 校正前 1、检查千分尺是否有碰伤、锈蚀、带磁或其他缺陷,检查千分尺的刻度线及数值是否清晰可见; 2、检查是否有影响测量精度的外观缺陷; 3、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衡、无卡住现象; 4、锁紧装置的作用是否有效; 5、测钻及测微螺杆端面是否有严重偏斜; 校验中 1、选择适当和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标准件)或外校的千分尺进行校正; 2、各校件作五点不同尺寸校正,每点校正两次取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