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体格检查
执医考试心脏体格检查步骤

执医考试心脏体格检查步骤好的,以下是执医考试心脏体格检查步骤:首先呢,让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体位,一般就是仰卧位,这一点可别小瞧了啊,患者要是躺得不舒服,可能会影响后续检查呢。
我之前就遇到过,患者一直扭来扭去,结果听诊就不太准确了。
一、视诊眼睛睁大好好看胸部哦。
看看心前区有没有隆起啊,搏动的位置是不是正常的。
正常的心尖搏动是在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 哟。
这一点要记好,要是发现位置不对,那可能就是有问题了。
我有次就差点判断错误,还好反复确认了。
这里还有个小窍门,如果看不太清楚,可以从侧面斜着看,这样心前区的起伏会更明显呢。
二、触诊1. 心尖搏动用右手手掌的小鱼际或者示指、中指并拢去触诊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
这个操作要轻柔啊,感觉就像轻轻摸着一个易碎的东西一样。
我刚开始学得时候,按得有点重,患者都不太舒服了。
记住,心尖搏动正常的时候,是很柔和的搏动,范围也不是很大。
2. 震颤这个要手掌触诊完,再用指腹稍微用力一点去感觉有没有震颤。
各个瓣膜区都要检查一下哦。
从二尖瓣区开始(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接着是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三尖瓣区(胸骨下端左缘,也就是胸骨左缘第4、5肋间)。
容易忽视的就是不太仔细检查每个区域,一定要逐个探查。
之前有同学就因为少查一个区,差点丢分呢。
三、叩诊采用间接叩诊法,板指方向与肋间平行。
一般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侧2 - 3cm处开始叩诊,逐渐向内侧叩。
这时候呀,心里得有个大概的图像,正常心脏的相对浊音界是什么样的。
二尖瓣相对浊音界在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距离前正中线大概9 - 10cm。
敲的时候声音要均匀,别一会儿轻一会儿重的。
我试过好多次,力度不均匀就会判断错误心界的大小。
四、听诊这可是很关键的一步呢。
还是按照刚才触诊震颤的顺序听诊各个瓣膜区。
听诊的时候要全神贯注听心音的频率、节律、强度、性质。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泵,日夜不停地为身体各个部位输送血液和养分。
而心脏体格检查则是医生了解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方法和技巧,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心脏体格检查通常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四个方面。
视诊是首先进行的步骤。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比如患者的体位、呼吸频率、面色等。
重点观察心前区,看是否有隆起或凹陷。
还要注意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和范围。
正常情况下,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 05 10 厘米处,搏动范围直径约为 20 25 厘米。
如果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或范围发生异常,可能提示心脏存在病变。
触诊在心脏体格检查中也十分重要。
医生会用手掌或手指轻轻触摸心前区,感受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和节律。
同时,还会检查有无震颤。
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它通常提示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比如狭窄性瓣膜病。
另外,医生还会通过触诊来判断心界的大小。
心界是指心脏相对浊音界,通过触诊可以初步了解心脏的大小和形态是否正常。
叩诊主要用于判断心脏的大小和形状。
医生会沿着心脏的相对浊音界进行叩诊,通过叩诊音的变化来确定心界的范围。
正常人心左界在第二肋间位于胸骨旁 2 3 厘米处,第三肋间位于胸骨旁 4 5 厘米处,第四肋间位于胸骨旁 5 6 厘米处,第五肋间位于锁骨中线内 05 10 厘米处。
如果叩诊时发现心界扩大,可能提示心脏肥大或心包积液等问题。
听诊是心脏体格检查中最关键的环节。
医生会使用听诊器在心脏的各个听诊区进行听诊。
心脏的听诊区通常有五个,分别是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和三尖瓣区。
通过听诊,可以了解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等情况。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 60 100 次/分钟。
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心脏疾病的表现。
心脏体格检查基本知识

心脏体格检查基本知识1.心脏视诊(0)病人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
检查者两眼与受检者的胸廓平齐,切线位观察心前区。
(1)看:胸廓有无畸形,主要指的是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或凹陷。
①若无特殊,可口头报告:胸廓无明显畸形,心前区未见异常隆起或凹陷。
②胸廓畸形较为常见的是:鸡胸、漏斗胸、桶状胸、扁平胸。
(2)看:心尖搏动情况,是否看得见搏动?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节律、有无负向心尖搏动。
①坐位时,正常人的心尖搏动一般是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 cm处,距正中线约7.0~9.0 cm,搏动范围直径约2.0~2.5 cm。
②体胖者或女性乳房垂悬时,心尖搏动不易看见。
③(示例)可口头报告: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处,强度一般,范围约2cm,节律整齐,未见负向心尖搏动。
(3)看: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异常搏动,例如剑突下搏动?①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搏动:见于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扩张时,有时也可见于正常青年人。
②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胸骨上窝搏动:见于升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弓瘤。
③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可见于右心室肥大或瘦弱者。
④剑突下搏动:可为右心室的搏动(心脏垂位或右心室肥大),也可为腹主动脉搏动(正常的腹主动脉搏动或腹主动脉瘤)所致。
⑤(示例)可口头报告:心前区未见异常搏动。
2.心脏触诊(0)被检者完全暴露胸部,取仰卧位或坐位。
全手掌->手掌尺侧->指腹,轻贴于胸壁上。
(1)触:心尖搏动(验证视诊)①(示例)做出动作后,口头报告: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处,强度一般,范围约2cm,节律整齐,未触及震颤。
(2)触:有无震颤①用小鱼际,在各瓣膜区依次触诊②胸骨右缘第2肋间震触及收缩期震颤: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③胸骨左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可见于肺动脉瓣狭窄④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可见于室间隔缺损⑤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可见于二尖瓣狭窄⑥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触及连续性震颤:可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心脏体格检查是我们健康评估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心脏就像我们身体的发动机,保持着血液的循环,供应每个细胞所需的氧气和养分。
检查心脏的状态,能够早期发现潜在问题,绝对是“防患于未然”的好办法。
在进行心脏体格检查时,医生会先观察病人的外观。
这不仅仅是看脸,而是要注意肤色、呼吸情况,还有有没有水肿。
肤色苍白可能预示着贫血,发绀则可能是心脏或肺的问题。
注意呼吸,听听有没有喘息声,毕竟“病从口入”,有时呼吸困难也是心脏病的表现。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体检。
触诊、叩诊、听诊,缺一不可。
手指轻轻一按,心脏的搏动就会传递出很多信息。
心脏的边界、大小、震动感,这些都是判断健康的关键。
“心脏如鼓”,鼓动的节奏正常,才会有力量。
听诊器是医生的“秘密武器”,清晰的心音、杂音,甚至是心脏杂音,都是重要的线索。
我们常常忽视心脏健康,但其实心脏病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
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远离心脏病的“魔爪”。
有些人以为“我年轻,就没事”,但其实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保持警惕才是“明智之举”。
在诊断过程中,心电图(ECG)是不可或缺的。
它能记录心脏的电活动,识别不规则的心跳。
医生通过波形的变化,可以判断心脏的健康状态。
心电图就像一幅心脏的“照片”,清晰地展现出心脏的秘密。
心脏超声波检查更是“窥探心脏”的绝佳工具。
通过超声波,可以看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它能评估心脏瓣膜的健康情况,了解心脏的泵血能力。
心脏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任何零件的异常,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转。
而对于有家族心脏病史的人,定期体检更是“安全网”。
遗传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保持关注,才能做到未雨绸缪。
有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如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心脏状况。
在心脏体格检查中,沟通也非常重要。
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话,能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病人的状况。
《心脏的体格检查》课件

03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
学员学习了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
病等,能够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
下一步学习建议
深入学习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学员可以进一步学习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 准和治疗方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实践操作和经验积累
学员应该多进行实践操作,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和 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学习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
学员可以学习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了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 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血管杂音
主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代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律失常
心律不齐
心音强弱不等,节律绝对不齐。
心脏停搏
在较长时间内听不到心音。
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心率超过100次/分或低于60次/分。
血管杂音
颈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代 表血管狭窄或阻塞。
06
心脏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与伦理问题
检查前的准备
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病史和其他 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 状况。
分析心脏杂音和心音,判断是否存在 心脏疾病。
将检查结果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判断 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给出相应的诊 断和治疗建议。
05
常见心脏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
心力衰竭
呼吸困难
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或端坐呼吸。
规范操作
按照专业规范进行心脏体 格检查,避免误诊和漏诊 。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生命的质量和延续。
心脏体格检查是评估心脏功能和发现潜在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心脏体格检查的相关内容。
心脏体格检查通常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这四个主要部分。
视诊,就是用眼睛观察。
首先,我们会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比如是否有呼吸困难、发绀(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或者水肿等情况。
然后重点观察心前区,看看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和范围。
正常情况下,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 05 10cm 处,搏动范围直径约为20 25cm。
如果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或范围发生了异常改变,可能提示心脏存在问题。
比如,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能是左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减弱,可能是心肌收缩力减弱。
触诊,这需要医生用手指去感受。
触诊心尖搏动时,除了要确定其位置、强度和范围外,还能感知其是否有抬举性搏动。
如果有抬举性搏动,往往提示左心室肥厚。
另外,医生还会通过触诊来检查心前区是否有震颤。
震颤是一种细微的震动感,出现震颤通常意味着存在器质性心脏病,而且震颤出现的时期、部位和强度对于判断心脏病的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收缩期震颤,可能提示主动脉瓣狭窄。
叩诊,主要是为了判断心脏的大小和形状。
通过叩诊,可以确定心界的范围。
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在胸骨右缘第 2 肋间位于距胸骨中线约 2 3cm 处,在第 3 肋间位于距胸骨中线约 35 45cm 处,在第 4 肋间位于距胸骨中线约 5 6cm 处,在第 5 肋间位于距胸骨中线约 7 9cm 处。
如果心界扩大,可能是心脏肥大或者心包积液等原因导致的。
听诊,这是心脏体格检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医生会使用听诊器在心脏的各个听诊区听取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等。
心音包括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第一心音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主要由房室瓣关闭产生,听起来比较低沉、长而响亮。
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主要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产生,听起来比较清脆、短而高。
《心脏体格检查》课件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电生 理检查等
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是心脏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心脏杂音可以分为生理性杂音和病理性杂音 生理性杂音通常无害,病理性杂音可能提示心脏疾病 心脏杂音的检查方法包括听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心包摩擦音的意义及处理
心包摩擦音:心脏跳动时产生的摩擦声,常见于心包炎、心包积液等疾病 心包炎:心脏周围组织炎症,可引起心包摩擦音,需要抗炎治疗 心包积液:心脏周围积液,可引起心包摩擦音,需要抽液治疗 心包摩擦音的处理:根据病因进行抗炎、抽液等治疗,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06
心脏体格检查的评估和 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评估心脏功能:通 过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等检查评估心 脏功能
诊断疾病:根据检 查结果诊断心脏疾 病,如冠心病、高 血压等
制定治疗方案:根 据疾病类型和严重 程度制定治疗方案 ,如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预防措施: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 预防心脏疾病的发 生和发展。
听诊技巧:掌握听诊技巧,如听诊 时保持安静,避免干扰等
04 心脏体格检查的内容
心率、心律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律:心脏跳动的规律性,正常心律为窦性心律,其他心律可能存在异常 心率、心律异常可能提示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心率、心律检查方法包括听诊、心电图等,可辅助诊断心脏疾病
检查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避 免说话、咳嗽、打喷嚏等干
扰检查结果的行为
检查结束后应听从医生的建 议,及时进行治疗或调整生
活习惯
03 心脏体格检查的方法
心脏体格检查ppt课件

S1 S1产生机制:
➢ 出现在心室等容收缩期,
➢ 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 Ø心室收缩,二、三尖
➢
瓣突然关闭
➢ Ø室壁和大血管壁的
➢
振动
➢ Ø半月瓣的开放
S1听诊特点:
➢ 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 音调较低(55—58Hz),性质较钝 ➢ 历时较长(持续约0.1s) ➢ 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S2 出现在心室等容S舒2张产期生,机制:
➢ 心音异常.rm
5.额外心音
舒张期额外心音:
• 舒张期奔马律:
• 概念:由出现在S2之后的病理性S3或S4
•
与原有的S1、S2组成的节律,在心率
•
>100次/min时,极似马奔跑时的蹄
•
声故称奔马律。
• 种类:按出现时间的早晚,可分为早期、晚
•
期中期三种。
•
舒张早期奔马律
➢产生机制: ➢ 由病理性S3与S1、S2所构成的节律 , ➢ 又称S3奔马律。 ➢ 舒张期心室负荷 过重,在舒张早期 心 ➢ 房血液快速注入心室,引起已过度充 ➢ 盈的心室壁 产生振动所致,也称室性
➢
正常中年人 P2 = A2
➢
正常老年人 P2 < A2
S1和S2的鉴别
➢鉴 别 点 ➢最响部位 ➢声音强度 ➢S1和S2间距离 ➢与心尖搏动关系
S1 心尖区 响 较短 一致
S2 心底部 弱 较长 不一致
S3正常第三心音third heart sound S3.mp3
➢
产生机制:
➢
➢ 出现在心室快速充盈期, ➢ 心室快速充盈,振动室壁。
常见疾病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检查一、视诊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2、心尖搏动:正常位置;移位:横膈、纵隔、心脏增大、体位改变;强度和范围的改变;负性心尖搏动。
3、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剑突下搏动:鉴别右心室搏动和腹主动脉搏动;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或右缘第二肋间。
二、触诊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与视诊互补。
心前区抬举性搏动。
2、震颤: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部位时相常见病变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心尖区心尖区收缩期收缩期收缩期连续性舒张期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狭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3、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前倾坐位、呼气末更明显。
三、叩诊1、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2(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3、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移位、房室增大、心包积液。
①左心室增大:心界向左下增大(靴形心);②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向左显著,但不向下增大;③左、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普大型);④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界增大,心腰饱满(梨形心/二尖瓣型)。
⑤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且随体位改变,坐位烧瓶形,卧位心底部浊音界增宽。
四、听诊1、听诊体位:平卧位或坐位;疑有二尖瓣狭窄,取左侧卧位;疑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取前倾坐位。
2、各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 a、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点(心尖区);b、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c、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e、三尖瓣区——胸骨下段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3、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①心率:正常成人60~100次。
成人>100次/分,婴幼儿>150次/分,为心动过速;<60次/分,为心动过缓。
②心律:窦性心律不齐;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快于脉率(脉搏短绌)。
③正常心音:S1与S2的鉴别(下表),S3: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可及,S4:病理性,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
④心音改变A、心音强度改变S1增强: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甲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炮音)S1 S1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P-R间期延长;心肌炎、心肌梗塞、心肌病、心力衰竭S1强弱不等:房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炮音)S2 = A2 + P2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增加或血流量增加S2增强 A2 增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S2 P2 增强: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减少或血流量减少,瓣膜关闭不全、低血压S2减弱 A2减弱: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P2减弱: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B、心音性质改变:钟摆律或胎心律钟摆律:心尖部第一心音性质改变,音调类似第二心音,心率快,心室收缩与舒张时间几乎相等,两个心音强弱相等,间隔均匀,有如钟摆的嗒声音,故称钟摆律。
若同时有心动过速,心率120次/min以上,酷似胎儿心音称为胎心律。
临床意义:主要由于心肌有严重病变,心肌收缩无力,第一心音的低钝性音调改变而似第二心音,常见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
C、心音分裂S1分裂:生理儿童与青少年病理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右心衰竭等S2分裂:生理儿童与青少年病理任何原因引起一侧心室排血量过多或排血时间延长生理性分裂通常分裂(P2落后于A2):右室射血延长:完右,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左室射血缩短: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
固定分裂:房间隔缺损反常分裂(逆分裂即A2落后于P2):完左,主动脉瓣狭窄,重度高血压。
⑤额外心音A、舒张期额外心音奔马律:S2之后出现的响亮的额外心音,心率常增快,每分钟在100次以上。
与S1、S2所组成的韵律如奔弛的马蹄声。
舒张早期奔马律:实为病理性S3,出现在舒张中期,短促而低调收缩期前奔马律:S1之前出现一附加的声音与S1、S2组成奔马律。
此音较低钝,为病理性S4重叠型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与收缩期前奔马律在心率相当快时互相重叠所引起开瓣音:二尖瓣狭窄;S2后0.07s,音调高、响度强、时限短促的尖锐拍击性附加音心包扣击音:舒张早期附加音,S2后0.1s,心尖区和胸骨下段左缘,见于缩窄性心包炎。
肿瘤扑落音:性质类似开瓣音,但出现时间较晚,音调较低,且随体位改变,心尖内侧。
B、收缩期额外心音收缩早期喷射音:收缩早期紧随第一心音之后,音调高而锐,清脆呈爆裂样声音收缩中、晚期喀喇音:非喷射性,性质与前相同,常见于二尖瓣脱垂,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 收缩晚期杂音=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C、医源性额外心音:人工瓣膜音,人工起搏音。
⑥杂音最响的部位传导方向听诊要点杂音发生的时间杂音的性质强度与形态杂音与呼吸、运动及体位的关系A、最响的部位:往往就是杂音发生的部位心尖区-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病变肺动脉瓣区-肺动脉瓣病变胸骨左缘3、4肋间的粗糙收缩期杂音-VSDB、传导方向:MR-左腋下,AS-颈部,MS-无传导C、杂音发生的时间:首先识别S1与S2,此点对判断瓣膜病变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收缩期杂音:器质性、功能性;舒张期杂音:器质性连续性杂音:器质性双期杂音早期、中期、晚期、全期。
MS:舒张中晚期 MR:全收缩期D、杂音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心脏杂音的音色和音调(声波的频率)。
音调(柔和、粗糙):功能性杂音往往柔和,器质性杂音往往粗糙。
音色:吹风样、隆隆样、雷鸣样、机器样、喷射样、叹气样、乐音样、鸟鸣样等。
E、强度与形态杂音的强度:即杂音的响度及其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
Levine 6级分级法用于收缩期,舒张期不分级,也可分为轻、中、重。
杂音的形态:是指在心动周期中杂音强度的变化规律。
用心音图记录类型:递增型:MS;递减型:AR;递增递减型:菱形 AS;连续型:高峰在S2处,下一个S1前消失 PDA;一贯型:MR。
F、杂音与呼吸、运动及体位的关系体位:左侧卧位-MS↑,坐位前倾-AR↑,由卧位或下蹲改为站立(回心血量减少):MR、TR、AR、PS、PR↓,HOCM↑;呼吸:深吸气(回心血量增加):TS、TR、PS、PR↑;Valsava 动作:HOCM↑。
运动:使杂音增强G、杂音的临床意义:有重要价值,但并非必备条件,分:功能性杂音与器质性杂音。
功能性杂音:生理性杂音、无害性杂音、相对性杂音:有临床意义(与器质性杂音可合称病理性杂音)。
器质性杂音: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杂音。
收缩期杂音的临床意义:二尖瓣区功能性:运动、发热、贫血、妊娠、甲亢。
特点:柔和、吹风样、短促、2/6级、局限。
相对性:左室扩大引起相对关闭不全。
高心病、冠心病、贫血性心脏病、扩心病。
器质性: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
特点:粗糙、吹风样、高调、全收缩期、3/6级以上、向腋下传导。
主动脉瓣区器质性:主动脉瓣狭窄。
特点:A2减弱、喷射性、响亮、粗糙,常有震颤、向颈部传导。
相对性:升主动脉扩张,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特点:A2增强、杂音柔和。
肺动脉瓣区生理性: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特点:柔和、吹风样、短促、2/6级以下相对性:肺血增多或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扩张产生肺动脉瓣相对性狭窄。
见于:ASD、二尖瓣狭窄。
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
特点:P2减弱、喷射性、响亮、粗糙、常有震颤。
三尖瓣区相对性:右室扩大引起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
柔和、吹风样、短促、3/6级以下,吸气增强,右室扩大时杂音可移向心尖。
器质性:极少见。
可伴有颈静脉及肝脏的收缩期博动胸骨左缘3、4肋间:室间隔缺损(VSD)、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
舒张期杂音的临床意义:二尖瓣区器质性:二尖瓣狭窄。
S1亢进、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递增型、震颤。
相对性: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ustin Flint 杂音)。
二尖瓣器质性与相对性狭窄杂音的鉴别主动脉瓣区:各种原因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特发性主动脉瓣脱垂、梅毒性升主动脉炎、Marfan 综合征。
坐位前倾、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清楚;舒张早期、递减型、叹气样、向胸骨左缘及心尖传导。
肺动脉瓣区相对性:肺动脉扩张。
P2亢进、递减型、吹风样、柔和,称Graham Steell 杂音,见于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
器质性:极少三尖瓣区:胸骨左缘4、5肋间隆隆样,三尖瓣狭窄。
连续性杂音的临床意义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2肋间,机器样伴震颤收缩期生理性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要点⑦心包摩擦音:心包脏、壁两层因炎症渗出,表面变得粗糙,而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发生摩擦所发生。
音质粗糙、高调、搔抓样、很近耳,与心搏一致,收缩期与舒张期均能听到,来回性,与呼吸无关,见于各种感染性心包炎、或AMI、SLE、尿毒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