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而新奇的美感——萨满教文化对东北作家群的美学影响

合集下载

论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论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摘要:作为现代东北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女作家萧红自1933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算起,在短短9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出版过11部集子:《跋涉》、《生死场》、《商市街》、《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小城三月》、《呼兰河传》和《马伯乐》。

这些作品的绝大部分中,无论是创作心理、文本世界以及美学风格等都与她所成长的地域文化——萨满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萧红的创作文本世界、人物及其他形象的塑造、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独特的美学风格进行解析,探索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并且试从萨满文化的内容、精神以及美学风格三个方面,对萧红的创作进行解析,诠释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萧红;文本;萨满文化;人物塑造AbstractAs a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the modern northeast literature, female writer Xiao Hong from 5 January 1933: first novel "the outcasts", in just nine years of her career were published 11 Album: "journey", "life and death", "commercial street" and the bridge "," Chinatown "," shout in the weald ", the memories of Mr. Lu Xun," the prose of Xiaohong "," small town in March "," Hulan River "and" Bole ".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se works, whether it is the cre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the text of the world, as well as the aesthetic style and so on with the regional culture she has grown - the Shaman culture, there is an inevitable link.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shaping of Xiao Hong's literary creation world, characters and other image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unique aesthetic style through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haman culture creation of Xiao Hong. And try to lear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Shaman culture, spirit and aesthetic style, the creation of Xiao Hong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impact of Shaman culture on Xiao Hong's creation.Key words: Xiao Hong; text; Shaman culture; character creation论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的影响绪论 (5)一、萧红的创作研究概况 (5)二、从萨满文化为切入点研究萧红的创作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5)第一章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中文本内容的影响 (7)第一节对萨满宗教仪式的呈现 (7)一、萨满仪式在文本中的呈现 (7)二、对“跳大神”的批判 (8)第二节对原始崇拜的书写 (10)一、生殖崇拜——对女性生殖的批判 (10)二、自然崇拜——宏大的自然景象描写 (14)三、鸟图腾——对鸟类的书写 (15)第二章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中人物塑造的影响 (16)第一节萧红创作中的复仇精神与英雄主义 (16)一、富有反抗精神的人性形象 (16)二、冒险家与流浪者形象 (17)第二节萧红创作中的原始崇拜精神的体现 (18)一、祖先崇拜——慈爱的长者形象的书写 (18)二、女神崇拜——通灵的女孩形象 (19)三、自然崇拜——“人性化”的自然景物 (20)第三章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中情感表达的影响 (21)第一节萧红创作中“日神精神”的表达 (21)一、歌哭式的情感表达 (21)二、“力”的突显 (21)第二节萧红创作中泛神论的呈现 (22)一、平民化形象的倾心书写 (22)二、对人物的悲悯情怀 (23)三、启蒙与反思的自救情怀 (24)第四章萨满文化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影响 (25)第一节萧红创作中的“外倾”情感的流露方式 (25)一、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的无间歇性转换 (25)二、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自由转换 (26)第二节神话书写形式的影响——“越轨的笔致”散文化书写 (30)一、无主线及中心人物 (30)二、少量的人物形象 (31)三、富有跳跃性的情节 (32)结语 (34)一、萨满文化在萧红创作中既批判又欣赏的矛盾心态 (34)二、从萨满文化为切入点研究萧红的创作研究的文化价值 (35)参考文献 (37)绪论一、萧红的创作研究概况不到十年的文学历程,萧红创作了近百万字作品,尤其是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贡献了《生死场》和《呼兰河传》这样不可重复的珍贵文本。

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美术造型艺术

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美术造型艺术

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美术造型艺术北方少数民族中的萨满教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宗教信仰系统,其所涉及的美术造型艺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这些艺术作品通常表现了人们对神灵、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崇拜,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神秘的艺术语言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美术造型艺术以其独特的符号和象征语言而闻名。

这些符号和象征通常是用来表达神灵、精灵和自然元素的形象。

比如,萨满教中常见的动物形象包括狼、鹿、熊等,它们被视为神的化身或象征。

同时,各种几何图形和纹样也是萨满教美术作品中常见的元素,它们传达了一种象征性的意义,与自然界的力量和平衡紧密相连。

二、宗教仪式的视觉表达萨满教在宗教仪式中运用美术造型艺术来表达信仰和崇拜。

仪式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绘画、雕刻、装饰等多种形式。

其中,绘画是最常见和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萨满教画家通常使用自然颜料和特殊工具,将神话故事、神灵形象绘制在画布上,营造出神秘而生动的艺术场景。

三、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美术造型艺术也表现在人们的服饰和装饰品上。

这些装饰品通常由美丽的宝石、动物骨骼、图案繁复的刺绣等制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萨满教的服饰和装饰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民族文化和信仰的象征意义,传递了神秘和神圣的力量。

四、影响力与传承萨满教美术造型艺术对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通过艺术的表达和传承,萨满教信仰得以传播和延续,使得这些北方少数民族在自然与信仰之间建立起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同时,萨满教美术造型艺术也受到了当代艺术家的关注和研究,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参考。

总结: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美术造型艺术以其独特的符号和象征语言为人们所熟知。

这些艺术作品通过神秘的语言表达了对神灵、自然和生活的崇拜和理解。

同时,萨满教的美术造型艺术还以绘画、装饰等多种形式在宗教仪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展示。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更承载了民族文化和信仰的象征意义。

萨满教对东北地区风俗文化的影响

萨满教对东北地区风俗文化的影响

萨满教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后,它的基本内容已经演化成为了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一旦确定下来,就成为北方民族在萨满教的影响下形成的风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是以北方民族的萨满教情节,为基础的包括民居习俗、消灾治病习俗、曲艺习俗、岁时岁月习俗、文学艺术习俗、地域习俗等等。

这种具有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是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需要人们了解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民俗文化。

1萨满教对东北地区传统民居格局的影响清末在东北任职的刘兆禔所作《吉林纪事诗》中,有这样一首:“直立庭前木一根,祭天祀袒百神存。

禳祈祸福凭义勇,切肉同餐俎上豚。

”诗中所咏即旧时东北满族宅院中所立的“索罗竿”。

索罗竿民间称“神竿”,其形式有几种,比较“标准”的如现存沈阳故宫清宁宫门前所立者,选用碗口粗细,一丈多长的笔直树干,去掉树枝和树皮,并把顶端砍削成渐尖的开状,套上一只空底的锡碗,使之卡在距竿顶一尺多的地方,下面立在高约二尺的石座上,这根做竿子的“神木”,必须由本家主人亲自从山林中砍来,否则就是心不诚,竿子也不会有“灵气”。

比较简单的“神竿”,则可用数枝、秸杆临时捆扎制成。

树竿子的地点,一般在宅院的东南方向正对屋门的位置,比较宽敞的庭院索罗竿位于院心的砖砌或木制影壁之前,因竿子较高,人们从院外就可以看到,也成为满族人家的标志。

2萨满跳神是东北地区居民消灾治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萨满教观念中,人患病源自超自然力的作用,因而萨满治病也主要是通过祈神诊病,跳神治病的形式来实现的。

跳神治病是萨满的重要神事活动,无论是萨满,患者及其亲人,还是参祭的群众,态度都极其认真,整个治病过程是在虔诚的气氛中进行的。

萨满跳神主要经过请神、降神、送神三个阶段。

其中第二个阶段最为重要,萨满通过脱魂或凭灵,即使灵魂出体或降神附体来诊断病情,并根据病因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除祛疾患的目的。

古代萨满治病多恪守族制,谨依程序而行。

延至今天许多仪式已经简化。

拜请萨满,病家请萨满治病,必先拜请萨满,以表示对萨满的尊敬和虔诚信仰,由“博”接待(男巫,二神)并经过“鄂都干”(女巫,大神)的同意,可以治病。

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中的萨满教文化因素

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中的萨满教文化因素

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中的萨满教文化因素摘要:本土的地域文化内核是地域文学生存、发展的真正源泉。

就黑龙江流域文学来说,原始萨满教文化是其重要的生发原点。

萨满教文化因素在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中经历了一条从批判到爱恨交织,再到敬畏颂扬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地域文学萨满教文化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的兴起,直接的来源可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狂飙。

但是,注意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巨大影响的同时,还需关注本土的文化传统,考察某一特定的区域文学,不可忽略其自身文化的内在规定性,本土的地域文化内核才是地域文学生存、发展的真正源泉。

就黑龙江流域文化来说,原始萨满教文化是其重要的生发原点。

据有关学者考证,黑龙江流域是萨满教的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无论从自然条件还是从社会环境来讲,黑龙江流域都天然地具备产生原始宗教的丰厚土壤。

萨满教文化历史悠久,作为原始古老的自发宗教,历史上它一直活动频繁,在黑龙江流域影响非常深远。

萨满教是一种以氏族为本位的原始自然宗教,发轫并繁荣于母系氏族社会,到原始社会后期,其观念和仪式日臻成熟和完备。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不断地受到来自政治、经济以及外来文化包括人为宗教的渗透和冲击,萨满教的观念和形态也随之发生了某些变异,但其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核却基本保存完好。

在黑龙江流域这个天高皇帝远的旷野蛮荒之地,萨满教文化在民间的影响一直比较广泛和深刻,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取向发挥着能动作用,因而成为塑造黑龙江流域民间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

时至今日,在黑龙江流域民风民俗之中仍然可见萨满教文化影响的痕迹。

这种浸润了萨满教精神的民间文化势必对近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萨满教是黑龙江流域民间文学的启蒙者、创造者和传承者,萨满即是实现这种文化活动的主体。

张光直曾说:“萨满式的文明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一个特征”①,是独立于儒教和道教之外的另一种古老文明。

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

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

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

萨满教作为东北地区古老而独特的宗教信仰,对东北文学的艺术表现、主题选择和审美取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现代东北文学作品的深入剖析,本文将揭示萨满教文化在现代东北文学中的多维度呈现,并阐述这种呈现对于丰富和提升东北文学艺术价值的重要意义。

本文还将关注萨满教文化在现代东北文学中的创新与转化,分析作家们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将萨满教文化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现代东北文学的独特魅力,还能够对萨满教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萨满教文化概述萨满教,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原始宗教,深深植根于东北亚的广大地区,特别是对中国东北的各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文化体系复杂而独特,包含了丰富的神话传说、祭祀仪式、巫术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表达。

萨满教信仰的核心在于万物有灵论,认为自然界中的山川、动植物乃至无生命的物体都拥有灵魂,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在这种信仰下,萨满——作为人与神之间的中介者,扮演着沟通天地、祈福禳灾的重要角色。

他们通过复杂的祭祀仪式和神秘的巫术手段,帮助人们实现与神灵的交流,以求达到治愈疾病、保障丰收、祈求平安等目的。

在萨满教的祭祀活动中,歌舞、面具、神服、神鼓等元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歌舞是萨满与神灵沟通的主要方式,通过特定的舞蹈动作和歌声,萨满能够进入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从而与神灵建立联系。

而面具、神服等则是萨满身份的象征,它们能够帮助萨满在仪式中转换身份,化身为不同的神灵。

萨满教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极为丰富多样。

无论是雕刻精美的神像,还是色彩斑斓的神服,都体现了萨满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艺术品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载体,更是东北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东北文学中,萨满教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

许多作家在创作中融入了萨满教的元素,通过文学作品展现了萨满教文化的魅力。

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

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

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在一起进行研究,而这种比较的方式更能反映出迟子建的艺术特性"(四)从审美追求和艺术特色角度来分析作品迟子建是一个在艺术上不落集臼的作家,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一贯追求小说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对其作品艺术性的研究也一直为评论界所瞩目"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篇论作:唐韵5色彩之美与距离之美)比较迟子建两类题材小说的创作风格6,分析了迟子建的农村题材与历史传奇小说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该文论述角度新,一方面运用艺术的相通性,把绘画艺术分析引用到文学艺术分析;另一方面把/距离产生美0,用于作家与作品创作的艺术处理"方守金的系列论文5童年视角与情调模式)论迟子建小说的叙事特征6!5论迟子建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6!5意象叙事:迟子建小说的艺术亮点6!5迟子建小说的情调模式6从叙事特征!语言上的诗化!独特的意象等方面,系统论述了迟子建小说艺术上的特点"除上述主要研究方面,评论界也有论者对迟子建的死亡观!历史观进行解读,比较有分量的论文有巫晓燕的5历史叙事中的审美想象)评迟子建长篇小说<伪满洲国)6!闰秋红5迟子建小说的/死亡艺术0"此外,目前研究迟子建的专著有一部:方守金5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加02年),专门研究迟子建小说创作的论文有六篇,研究综述一篇:秦殿启5迟子建文学创作20年研究综述6综上观之,在迟子建创作研究方面,以小说评论为主,对散文的研究相对薄弱;从评论的内容来看,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上述四个方面,尽管这些都不失为解读其作品的好角度,但笔者注意到从宗教角度解读迟子建创作的尚乏人问津"目前从宗教角度分析其创作的,只有门秋红的5神性的异彩6一文,而该文也只是把迟子建作为当代东北作家群体的一员,大略提及了萨满教对她的影响,并未展开专门论述"而以宗教为切入点无疑是深入解读她创作的全新且有效的途径:从致思方式看,万物有灵论是其主导的文化观念"正如龄可训所说:/迟子建的作品是-泛神.或-泛灵.的,万物有神或万物有灵,可以看作是她的作品尤其是她早期作品的一种主导的文化观念,尽管这种文化观念对于她本人来说未必自觉,但却浸润在她的作品的字里行间,,,0101"从情感投入看,迟子建是一个有着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的作家,如同冰心对基督教/爱的哲学0的笃信一样,迟子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红迟子建比较论之一6;从民俗这一地域文化角度阐释其创作的有修宏梅的5迟子建小说与黑土民俗6"这些论文从不同视点阐释了东北地域文化对迟子建的深刻影响,揭示了地域文化在其文本中的具体呈现方式"(二)从人性和人文情怀角度阐释其创作围绕迟子建的作品,有十多篇论文从人性视角切入,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对她/温情主义世界观0的理解与阐释上"对此评论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对她的温情观推崇有加,如刘传霞的5温情就是力量)论迟子建的人性观6,认为/她对温情的力量和人性善的信奉,让我们对人类的发展有了崭新的认识,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期待,同时,也开拓了女性写作的文化视域0I.],单元的5人性的温馨与美丽)评迟子建小说<鸭如花>6,肯定了小说的人性魅力,谢有顺的5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6一文认为/迟子建的人性思想总是在苦难的缝隙中提出一种希望来反抗这种黑暗0[sl;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她的温情表达过度泛滥,其消极的一面在5岸上的美奴6和5白银那6这两篇小说中表现得相当突出"代表性的论作是方守金的5美丽却无限度的温情6,该文认为/她这太过温情的笔触确实.遮蔽了人生中残酷的一面,,看来一味的温情,有时也会阻遏作家对人性之恶的更深一层的探究和揭示01el"(三)从童年视角衡量作品童年视角是迟子建叙述上的一大特色,这方面的专论主要有梁爱民的5聆听天籁感悟童心)迟子建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6,该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将其儿童视角从叙述人角度分为纯儿童视角与准儿童视角,认为迟子建独特的儿童叙述视角,/对读者来说,是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是审美期待视野的改变和刷新0v]l;单元的5论迟子建小说的自然美与童心美6指出/善于用儿童视角与童心世界去观察!映照自然,这使她的小说具有纯净!奇幻!美妙的独特魅力0slj;此外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论作主要集中在她和萧红的比较研究上,有张苗的5失落的小世界)萧红!迟子建儿童叙事小说比较6,单元的5童心映照的自然之美)萧红!迟子建比较论之一6!刘永泽的5试论萧红与迟子建叙事视角与创作风格之比较6!孙丽玲的5独特的视角诗意的抒写)萧红!迟子建乡土抒情小说论6!胡亭亭的5童年物语:对家园的回望)萧红!迟子建小说中童年视角的运用6等,由于迟子建与萧红在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等方面的相似之处,评论界经常把她们放引言东北作家迟子建自八十年代登上文坛以来,始终坚持高品位的美学追求,深情而执着地注视着故乡的山川河流与民间的日常生活,将个人的情怀与民众的生活相交融,把个体的困境与人类的困境相联系,一往情深地传达着她对人类向善的坚定信念,以浸透着宗教情怀的温情书写着对人生独特而温馨的理解"面对大众文化的消费浪潮,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写作立场,不媚俗!不惑众,笔耕不辍的奉献给文坛500余万字的创作成果,出版单行本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5树下6!5晨钟响彻黄昏6!5伪满洲国6!5热鸟6!5额尔古纳河右岸6,小说集5北极村童话6!5白雪的墓园6!5向着白夜旅行6!((逝川6!((白银那6!((清水洗尘6!5当代作家选集从书)迟子建卷6等,出版有5迟子建文集6四卷和5迟子建作品精华6三卷"曾获得鲁迅文学奖和澳大利亚/悬念句子奖0等中外奖项,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尽管成绩斐然,但她仍很难被归入任何流派,这也给评论者从多种角度解读其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自八十年代至今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从地域特色角度解读作品迟子建对故乡大自然和黑土地文化的无比钟情,以及渗透在其文本中的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使得从地域文化角度解读其创作一直是评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郭亚明的5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文化色彩6,认为迟子建故乡北极村/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她神奇的感觉,神奇的感觉滋养了她神奇的信仰,神奇的信仰营造出其作品神奇的情感氛围0川,这些因素构成了迟子建小说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美学特质;杨莉的5论迟子建的乡土小说创作6论述了迟子建/笔下的乡土是诗意的乡土,生灵是诗性的生灵0]zI这一观点,并由此认为她的乡土小说有/一种凌驾于作品中人!物!事件之上的形而上性质0sJf;陈颖的5迟子建的地域情缘一一试析黑土地文化对迟子建及其小说创作的影响6则从创作动因!创作视野!情感观照以及叙述视角等角度探究黑土地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此外用比较的方式解读其小说创作的地域性特征,主要有三篇论文:张华的5诗意下的书写)迟子建铁凝小说创作谈6!喻晓薇的5张力与和谐:东北女性乡土抒情文学的两种美学建构)萧红迟子建创作审美风格比较6!单元的5童心映照的自然之美)萧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建固执地信奉温情的力量,她的笔下充溢着对自然!人生无限的爱意;当我们困惑于迟子建近乎固执的温情观和她作品中弥漫的泛神泛灵的气息,聚焦迟子建故乡盛行的萨满教,这种原始宗教文化的影响便成为一条般解谜团的可行性道路"因为文学的神秘在于心灵的神秘,心灵的神秘在于某种哲学统率下文化的神秘"由于萨满教文化在东北尤其大兴安岭一带的盛行,这种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萨满教宗教氛围下所形成的一整套观念!意识!思维!习俗和仪式"注释:=]l郭亚明:5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文化色彩6,5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65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63页"[]z[al杨莉:5论迟子建的乡土小说创作6,5信阳师范学院学报6(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110页"[.1刘传霞:5温情就是力量)论迟子建的人性观6,5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12页"梦>谢有顺:5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6,5当代作家评论619%年第1期,第71页"[6l方守金:5美丽却无限度的温情6,((JL国的精灵一一迟子建论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29页"[7]梁爱民:5聆听天籁感悟童心)迟子建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65江苏大学学报6(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85页"[8>单元:5论迟子建小说的自然美与童心美6,5喀什师范院学院学报62002年第5期,第74页"[9:龄可训:(主持人的话)),5小说评论62002年第2期,第27页"。

《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中的萨满文化因素》范文

《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中的萨满文化因素》范文

《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中的萨满文化因素》篇一一、引言北方游牧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其中,萨满文化作为其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不仅在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更在造型艺术中留下了丰富的痕迹。

本文旨在探讨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中萨满文化因素的表现及影响,通过对该文化的分析,以期深化对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萨满文化的历史背景萨满文化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游牧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

萨满教信仰的核心理念是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拥有神灵,这些神灵通过萨满与人类进行沟通和交流。

萨满作为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具有沟通天人、祈福禳灾的重要职能。

三、造型艺术中的萨满文化因素(一)图案与符号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中,萨满文化的图案与符号随处可见。

这些图案往往以动物、植物、自然景物等为题材,寓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和敬畏。

例如,在北方民族的刺绣、服饰、器物等艺术品中,经常出现鹿角、鹰爪、鱼尾等动物形象,这些形象既是装饰元素,也蕴含着萨满教信仰的象征意义。

(二)色彩与形式色彩和形式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元素,也是萨满文化在艺术中的体现。

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中,常使用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形式来表现萨满教信仰的神秘感和神圣感。

例如,在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常常使用红、黄、蓝等鲜艳的色彩来表现神灵的形象和场景,同时通过夸张的构图和形态来展示神灵的威严和力量。

(三)装饰与造型装饰和造型也是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中萨满文化因素的重要体现。

在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具有装饰性的物品,如头饰、佩饰、服饰等。

这些物品往往采用动物形象或神话传说中的形象作为装饰元素,同时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形态的夸张,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装饰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敬仰。

四、萨满文化对造型艺术的影响萨满文化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视角下东北民间美术的阐述-以《萨满绘画研究》为例

文化视角下东北民间美术的阐述-以《萨满绘画研究》为例

理论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当前,东北的许多学者对民间美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创作的东北民间美术作品充分展示了文化的力量与魅力。

从文化的视角对东北民间美术进行解读和诠释是新颖的,王纯信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文章以王纯信先生的代表作《萨满绘画研究》为例,从文化的视角对东北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解读,以此彰显东北民间美术的魅力。

一、东北民间美术研究的文化背景——基于萨满教的文化研究萨满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一种特别的信仰,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发展过程中显示了浓厚的原始民族审美意识。

尽管这些原始的民族审美意识比较朦胧、简单,但是为后来的文化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东北大地上与萨满教相关的文化艺术,学者都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萨满文物经过长期的历史洗礼,已经大量遗失,但是王纯信先生收藏了许多历史文物的原件及复印件,为研究东北民间美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东北民间美术——萨满绘画的文化阐述萨满绘画从本质上来说,是历史悠久的萨满文化的一部分。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萨满文化的研究为王纯信先生的东北民间美术研究提供了参考,也给笔者对萨满绘画的文化阐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从文化视角来看,萨满绘画其实不是当前社会上所指的单纯的绘画创作,而是萨满民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萨满绘画中所包含的宗教色彩使其体现了极大的实用性,如各种祭祀活动中器物或者活动的装饰性绘画等。

王纯信先生通过对萨满文化的调查研究对东北民间美术——萨满绘画的文化艺术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彰显了萨满绘画的文化价值与内涵。

从王纯信先生的解读中,我们可以了解萨满绘画的历史渊源,进而追溯到远古时代,又从远古时代的理解中回到了今天。

也就是说,我们从萨满绘画的解读中可以了解东北民间美术的生成过程以及发展过程,可以得到更多的文化启示。

王纯信先生的《萨满绘画研究》也是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并对东北民间美术进行了文化视角的阐述。

萨满绘画也是在优胜劣汰中流传下来的历史精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马 贼 ”沈 从 文 笔 下 的“ 大王 ” 盗 , 山 。在 这 些胡 子 身 上 , 有 杀 富 济 贫 、 天 行 道 , 键 时 刻 放 弃抗 战 的 英 雄 气 概 , 有 杀 人 越 既 替 关 也
货 , 恶不 作 的恶 行 。他 们 的 “ 面 人 生” 在 萧 军 的《 月 的 乡村 》 《 三代 》 端 木 蕻 良 的《 远 的风 砂 》 都 有 体 现 , 木 蕻 无 双 , 八 、第 和 遥 中 端 良笔 下 的 东北 汉 子 , 般 都 具 有大 海 般 的 深沉 和 强 猛 , 有 野性 的力 量 。《 远 的 风砂 》 的胡 子 头 “ 黑 子 ” 性 烈 如 火 , 一 具 遥 中 煤 , 杀人 、 抢 掠 , 恶 不 作 , 在驻 地 强 迫 房 东用 粮 食 喂 马 , 他 做 可 口的 饭 菜 , 里 强 奸 房 东 的 女 人 并 在 队伍 离 开 后 , 找 借 口回 去将 无 如 为 夜 又 队长 交 给 房东 的食 宿 钱 洗劫 。但 是在 紧要 关 头 , 舍 命 掩 护 部 队 突 围 , 立 了 功 勋 , 示 出 了 深 明 大 义 和 大 智 大 勇 。他 的 身 他 建 显 上 就有 原 始 的 丑 和 恶 , 也有 原 始 的 善 和美 。它 们 平时 掩 盖在 常 规 的 生 活 秩 序 内 , 旦 被激 发 , 北 胡 子 身 上 的 正 义 的力 量 就 一 东
第 2 2卷
第 4期
长 春 工业 大 学 学报 ( 会科 学 版 ) 社
J u n lo a g h n Un v r iy o c o o y( o i lS i n e ii n o r a fCh n c u ie st fTe hn l g S ca ce c s Ed to )
VoI 2 N o 04 .2 .
21 0 0年 7月
J 12 1 u. O O
口 文 学 ・新 闻 学 ・语 言 学 研 究
பைடு நூலகம்
独 特 而 新 奇 的 美 感
萨 满教 文 化对 东北 作 家群 的美 学 影响
邵 丽 坤
( 吉林 省 社 会科 学 院 图 书 馆 , 林 长春 1 0 3 ) 吉 3 0 3
[ 摘 要 ] 东 北 文 学 浸透 了萨 满教 精 神 , 萨 满 文 化 的 氛 围 中 , 北 作 家 的创 作 充 满 了神 秘 而 灵 动 的 色 彩 , 满 教 在 东 萨
文化 因子 不仅 仅 作 为 文 学创 作 的 因 子 而直 接 呈现 于文 本 之 中, 为 重要 的是 其 影 响 着东 北 作 家群 创 作 的美 学风 格 。 更 [ 键词] 萨满教文化; 关 东北 作 家 群 ; 说 ; 学 风格 小 美
影响 着 东 北作 家 群 创 作 的美 学 风 格 。


东 北 作 家 群 的 作 品 表 现 出 强 有 力 的 雄 浑 壮 阔 的 美
与渔 猎 文 明结 合 在 一 起 的 萨满 教 始终 具 有 原 始 野 性 的 民族 个 性 和 气 质 。 萨 满 是 部 族 的 灵 魂 和 智 者 , 在 很 多 时 候 平 衡 他
和 调节 了部 族人 际间 的经 济关 系和 其 他事 务 关 系 。古 道 热 肠 与 强 悍 凌 厉 这 两 种 民 风 结 合 在 一起 , 造 了 东 北 人 双 重 的思 想 塑
性 格 。原 始 的 萨满 教 与 “ 明 ” 文 的儒 释 道思 想 相 比 , 者 更强 调 一 种 原 始 旺 盛 的 生 命 力 , 多地 张扬 了人 的个 性 自由 。在 对 生 前 更 命 力 的张 扬 中 , 品 会渗 透 出强 烈 的力 的美 。 作 ( ) 子在 东 北 作 家群 小 说 的 出现 一 胡 由于 东北 民众 天 生 的 自然 生 存 环境 和 后 来 的社 会 环 境 , 得 他们 在 适 应 环 境 的过 程 中 , 现 出 执 着 的 生 命 意 识 和 生 命 力 使 表
量 。这 种力 量 是 通 过 强悍 的性 格 和心 理 状 态 表 现 出来 的 。因此 , 东北 作 家 群 的 作 家 塑 造 了一 些 充 满 激 情 和 力 量 的人 物 , 显 凸 了力 的 美 。端 木 蕻 良《 尔沁 旗 草 原 》 《 地 的海 》 《 江 》 科 、大 、大 中的 抗 日英 雄 大 山 、 老 头 、 老 爹 、 岭 。 艾 艾 铁
东北 文 学 浸 透 了 萨满 教 精 神 , 时这 种 文 化 精 神 以一 种非 常稳 秘 幽 微 的 方式 参 与 到社 会 生 活 当 中 , 仅 使 东 北 人 民的 日常 生 同 不 活迥 异 于 其 它任 何 一 个地 域 民族 , 同时 也 影 响着 人 们 对 于 文 学 、 术 审美 等 方 面 的 选 择 和 取 向 。 在 萨 满 文 化 的 氛 围 中 , 北 艺 东 作 家 的创 作 充满 了神 秘 而灵 动 的色 彩 , 满 教文 化 因 子 不仅 仅 作 为 文 学创 作 的 因子 而直 接呈 现 于 文本 之 中 , 为 重 要 的是 其 萨 更

纵 观东 北 作 家群 的创 作 , 曾在 他们 的作 品 中 出现 了一 类 粗 野 强 悍 的 特 殊 形 象一 胡 子 。萨 满 教 ~ 方 面 强 调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和 睦相 处 , 团结 如 一 家 , 是 , 也极 崇 尚武 力 , 导 以武 力 争 胜 。 萨满 教 不 像 一 神 教 那 样 封 闭 和 压抑 个性 , 但 它 倡 因而 , 萨满 教熏 受 陶 和 浸染 的 东 北 人天 性 即 存 在 着“ 胡子 ” 神 。萨 满 教所 张 扬 的 原始 野 性 的 生 命 力 , 追 求 的 超越 自然 束 缚 的 意 识 , 精 所 以及 征 战 好 斗 的 品格 血质 , 在客 观 上 助 长 了东 北 人 的“ 子 ” 神 。他 们 完 全 迥 异 于 中 国现 代 文 学 史 上 的 土 匪 形 象 , 艾 芜 笔 下 的 都 胡 精 如
[ 者简 介] 邵 丽坤 (9 9 )女 , 作 1 7 一 , 吉林 省 社 会 科 学 院 图书 馆 助理 研 究 员, 主要 从 事 东北 地 域 文 学 研 究 。
在东北历史 t, 萨满教是一种最古老 、 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原始 的土著 的民间宗教形 态, 是东北文学及民间文化的母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