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临床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引言消化内科是以研究人体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的专科。

在临床工作中,消化内科医生经常面临着患者各种各样的消化系统疾病,而治疗这些疾病的关键往往在于合理用药。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不合理的用药问题时有所存在,例如滥用抗生素、过度服用胃药等。

这些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既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导致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本文将结合消化内科临床实践,对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但在消化内科中,一些患者却存在着滥用抗生素的问题。

例如一些患者常常因为轻微的肠胃不适就自行服用抗生素,或者医生在没有充分检查的情况下就擅自给患者开抗生素。

这些不合理的用药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不仅治疗效果差,还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在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时,医生应该首先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明确病因。

对于轻微的胃肠道不适,首先应该调整饮食结构,如少吃生冷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适当喝些姜茶、枸杞茶等,也可以选择甘草片、小儿胃散等中成药。

如果患者确诊为细菌感染,医生应该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解决方案:加强医学人员的规范用药培训,提高医生对于抗生素合理用药的认识,对于患者的抗生素使用也要加强指导,引导他们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二、过度服用胃药消化内科患者中,患有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的患者常常需要服用胃药。

然而一些患者存在着过度使用胃药的情况,长时间大剂量地服用胃药,不仅对肠胃道产生依赖性,还容易降低胃酸的分泌,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影响患者的健康。

临床分析:目前,一些患者习惯性地使用抗酸药物来缓解胃痛、胃灼热等不适,甚至不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使用。

有些患者由于长期大剂量口服抗酸药导致胃酸分泌过低,不但降低了胃酸对某些细菌、病毒的灭菌作用和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而且还影响了营养成分的吸收。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消化内科是内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消化系统的疾病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

在临床实践中,消化内科医生经常会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患者和病情,因此不合理的用药问题也时常出现。

不合理的用药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耐药性的产生等问题。

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有必要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1)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消化内科实践中,一些医生可能会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出现。

尤其是在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时,医生往往会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这不仅增加了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还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减弱。

(2)盲目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治疗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疾病时,医生可能会盲目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期快速控制病情。

这些药物具有很强的副作用和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感染风险增加等问题。

(3)过度使用药物组合:在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时,一些医生可能会过度使用药物组合,导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尤其是在年老体弱的患者中,过度使用药物组合可能会导致中毒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问题。

2. 临床分析(1)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治疗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并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在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时,应优先考虑使用抗生素的替代治疗方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和剂量。

(2)谨慎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治疗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疾病时,医生应谨慎选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时机和剂量,避免过度使用。

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及时调整和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3)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避免过度使用药物组合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1. 引言1.1 消化内科疾病的重要性消化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消化系统内的各种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胰腺疾病等。

消化内科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消化内科疾病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消化内科疾病是人体重要的消化系统发生问题的表现,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营养吸收和代谢。

消化系统是人体获取营养和能量的主要器官,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疲劳等情况,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消化内科疾病往往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一些消化内科疾病如消化道肿瘤、胃溃疡等在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一旦延误治疗,病情可能会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消化内科疾病的症状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适,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胃肠道疼痛、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症状常常让患者感到不舒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消化内科疾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预防和及时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建议人们加强对消化内科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就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000字】1.2 临床常见问题及预防的重要性在临床上,消化内科疾病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患者因为消化内科疾病而频繁就医的情况。

我们也不可忽视消化内科疾病的预防工作。

预防消化内科疾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预防消化内科疾病的意义不仅在于减少患者就医的次数和费用,更重要的是可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及时的医疗干预,我们可以有效预防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临床常见问题及预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认真对待消化内科疾病的预防工作,才能降低患者的痛苦和疾病负担,让更多的人能够健康地享受生活。

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消化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消化系统内的各种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肝病、胆道疾病等。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对于消化内科疾病,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下面将对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胃肠道疾病1. 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有上腹部不适、胃灼热、恶心、呕吐等。

预防措施包括定时进餐,不要暴饮暴食,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不要吃过辣、过酸、过咸的食物。

3. 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

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饮用干净卫生的水,食用熟透的食物,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

避免与患胃肠道感染的人接触,避免在公共场所接触污染物。

二、肝病1.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肝脏内积聚过多脂肪而导致肝细胞受损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胀痛、乏力、食欲下降等。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适量运动。

2. 肝炎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饮用不干净的水,断奶期儿童要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不要共用注射器。

1. 胆囊炎胆囊炎是指胆囊内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吃过多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保持正常体重,定期运动,避免长期压力大。

预防消化内科疾病的关键在于饮食、生活方式和态度的调整。

适量的饮食、规律的生活、积极的心态都能够帮助我们远离消化内科疾病的困扰。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做到预防在前、治疗在后,从而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消化内科是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合理用药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消化内科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和相应的临床解决方案。

1.抗生素滥用问题临床分析:一般来说,抗生素主要用于消化道感染、肠胃炎、胰腺炎等,以及肠胃道细菌感染性疾病。

然而有些医生在面临消化道疾病时,往往将抗生素当做第一选择的药品,这样会导致许多问题。

解决方案:1) 加强医学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医师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理解。

2) 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病情:更好的了解病情和诊断结果,避免盲目用药。

3) 避免长期应用抗生素:抗生素仅能应用于细菌感染的疾病,不适用于非细菌感染性疾病。

2.止痛药滥用问题尤其是对于慢性胃病患者来说,每天都大量地滥用止痛药。

1) 真正了解担负止痛药的原因:其实胃病治疗并不一定需要大量地使用止痛药,评估病情后开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应用。

2) 注重预防胃病的发作:营养均衡、合理饮食、定时作息等都是预防胃病发作的有效措施。

3.胃黏膜保护药滥用问题消化内科中的一些患者往往会滥用胃黏膜保护药,导致药物滥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胃黏膜保护药即贝西地尔、奥美拉唑等药品,具有相对较高的副作用风险,如肝肾损伤等。

1) 滥用胃黏膜保护药主要是担心药物会对胃黏膜产生侵害,所以需要加强宣传,以病理生理学的角度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应注意事项。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饮食、合理饮食、不饮酒等都有助于保护胃黏膜,可以适当减少胃黏膜保护药的使用。

4.酸中毒问题一些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认为,如果胃酸过多,就需要过多地服用制酸药,这样会导致酸中毒。

胃酸是一种正常分泌物,它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但酸度过高时,会影响胃黏膜的健康。

1) 在使用制酸药时需要找出其使用的根源,加强患者理解制酸药的作用。

2) 给定准确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方式,即避免误吸。

3) 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高脂、高蛋白、高咖啡因等食物过多超过胃的消化负荷。

医生在消化科疾病诊治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医生在消化科疾病诊治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医生在消化科疾病诊治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在消化科的日常工作中,医生经常面临各种疾病的诊治,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讨论医生在消化科疾病诊治中常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患者症状描述不准确在病源未明的情况下,患者对病情的描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患者有时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这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困扰。

为解决这个问题,医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医生应该细心倾听患者的述说,并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了解病情的具体表现。

其次,医生可以使用问卷调查等工具,通过系统性的问题来收集更准确的信息。

最后,医生可以考虑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血液检验、超声波等,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症状。

二、病情复杂难以诊断在消化科的诊治过程中,医生常常面对复杂的疾病,如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等。

由于这些疾病的症状多样化,诊断难度较大,需要医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为解决这个问题,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判断。

此外,医生可以借助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技术手段,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三、治疗方法选择困难在治疗消化科疾病时,医生常常需要面临多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但有时治疗方案并不明确。

为应对这个问题,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

医生可以参考相关的专业指南或文献,借鉴其他医生的经验,并进行多学科的协作,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患者对治疗方法的疑虑和担忧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对治疗方法产生疑虑和担忧,这可能影响其积极性和治疗效果。

对此,医生需要耐心地与患者沟通,解答其疑问。

医生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的原理、可能的风险和效果,帮助患者消除疑虑和担忧。

同时,医生也可以提供一些支持性的治疗措施,如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五、治疗效果不明显部分消化科疾病的治疗效果难以及时评估,患者可能会对治疗进展感到不满。

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消化内科疾病是指影响消化系统的疾病,包括胃、肠、肝、胆等器官。

以下是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1. 胃病问题:常见的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预防措施包括:- 避免吃辛辣、油腻、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 吃饭时细嚼慢咽,不要过度饱腹。

- 减少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问题。

2. 胆病问题:胆病主要包括胆囊炎、胆结石等。

预防措施包括:- 饮食要健康,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 少吃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膳食均衡。

-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 饮食规律,不要过度进食或暴饮暴食。

3. 肝病问题:肝病主要包括肝炎、肝硬化等。

预防措施包括:-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他人的刀具、牙刷、针头等。

- 防止性传播感染,使用安全套。

- 饮食卫生,不吃生腊肉、生贝壳类食物等。

- 不乱服药和滥用药物,避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4. 肠胃炎问题:肠胃炎是指肠道发炎引起的一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恶心等。

预防措施包括: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 饮食要清淡,避免吃生冷、变质食物。

- 蔬菜水果要洗净煮熟。

- 避免饮用未经过滤的水源。

预防消化内科疾病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保持健康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问题,都对预防消化内科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延长患者的病程和增加治疗的难度,还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后果,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

消化内科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在消化道感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一方面,患者过于追求快速痊愈,对于各种消化道症状都急切地要求开具抗生素,导致了肠道菌群失调和多药耐药菌的出现。

医生因为时间紧迫或者急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往往忽视了病情的细致分析,过度使用抗生素。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教育,让他们了解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和副作用,并且尽量减少滥用抗生素。

对于医生而言,应该通过临床病程观察和病原学检测等手段,明确感染的类型和致病菌敏感性,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第二个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是过度使用抗酸药。

抗酸药广泛应用于消化内科,尤其是胃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

一些患者和医生滥用抗酸药,长期使用或者超量使用,导致了胃酸分泌功能的丧失和胃肠道菌群失调。

针对这个问题,对于患者来说,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吃药,并且根据病情进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调整,避免过度使用。

对于医生来说,应该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合理地选择抗酸药的种类和剂量。

最后一个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是滥用利胆药。

利胆药在治疗胆道疾病中应用广泛,但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滥用的问题。

一些患者和医生认为利胆药可以改善胆道功能,提高胆汁排泄,因此长期使用或者过量使用利胆药,导致胆汁分泌过多和胆石形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包括滥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抗酸药和滥用利胆药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强患者宣教和教育,让他们了解用药的原理和方法,并且建立合理的用药观念;对于医生来说,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科临床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发表时间:2016-11-25T14:06:53.0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作者:曹静[导读] 消化内科是临床专业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需要临床医务工作者具备高超的诊疗水平。

四川省甘孜州藏医院四川省甘孜自治州 626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消化内科临床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方法将98例消化内科患者纳入研究,分析临床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结果消化内科临床常见问题包括:患者防御功能降低明显、腹水杀菌能力减弱明显、菌血症学与跨膜前移以及不合理用药等。

结论消化内科临床常见问题较多,需加强病原学的检测治疗以及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使消化内科临床诊疗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消化内科;问题;应对策略【 Abstract 】Purpose: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ommon clinical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medicine.Methods:9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dise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alyzed the common clinical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Results: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including common clinical problems: the defense function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sterilization ability weakened significantly and ascites, bacteremia transmembrane forward and unreasonable use of drugs.Conclusion:There are more common clinical problems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medicin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hogens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gestive internal medicine.【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problem; coping strategy 消化内科是临床专业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需要临床医务工作者具备高超的诊疗水平。

长期临床工作实践发现,在消化内科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比如:不合理用药、患者自身问题等[1]。

本次将98例消化内科患者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分析探讨消化内科临床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纳入研究的98例消化内科患者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我院,均经临床确定存在疑难问题[2]。

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分布在23岁到78岁,年龄均值(52.6±3.1)岁。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

1.2方法对本次纳入研究的98例消化内科患者成立分析小组,主要针对临床问题进行分析。

总结出各大问题及所占百分比后,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提高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水平[3]。

2.结果消化内科临床常见问题包括:患者防御功能降低明显、腹水杀菌能力减弱明显、菌血症学与跨膜前移以及不合理用药。

其中,不合理用药问题最为明显,一共42例,所占比重为42.86%。

相应的比例数据如下表1:3.讨论3.1消化内科临床常见问题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现,消化内科临床常见问题诸多,主要的疑难问题如下:(1)患者的防御功能明显降低。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对于消化内科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大部分有血清补体水平降低、调理素活性降低以及白细胞趋化因子活力降低等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状况存在。

此外,临床还发现,对于肝硬化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情况也可能存在。

当患者存在上述各项防御功能下降的情况下,会使肝硬化患者引发心室收缩症状。

(2)腹水杀菌能力减弱。

腹水为细菌的有效培养基,可为心室收缩的发生提供契机。

然而,基于肝病外的腹水中,心室收缩的产生几率偏低,这表明肝硬化患者发生心室收缩与腹水自身的性质有所关联。

相关研究发现:腹水中的低蛋白属于心室收缩的一大易发因素,当肝硬化腹水蛋白浓度偏低的情况下,其杀菌活力也明显降低。

对于腹水蛋白≤10g/L的患者,50%到80%均有可能有心室收缩状况发生;但如果腹水中的蛋白浓度>10g/L,则产生心室收缩的几率通常<1%[4]。

除此之外,基于肝硬化患者中,若是由于肝脏病在生理以及患者解剖的多层面变化而引发的,则可能经常发生短路循环,同时剩下的Kuffer细胞浆难以展现有效作用,并且其细胞的吞噬作用将弱化。

总体而言,腹水杀菌能力减弱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问题之一,有必要引起重视。

(3)菌血症学与跨膜前移。

在消化内科,细菌向腹膜入侵的情况非常常见,其途径较多,包括:阴道输卵管侵入、血行感染、淋巴途径感染以及胃肠道透壁性感染等。

而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主要是因肠道细菌而引发菌血症的。

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情况下,超过50%的患者的小肠内会有微生态失衡状况发生,其中的革兰阴性杆菌最为显著;同时,患者肠道内也经常会有微生态失衡状况出现。

此外,在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下,细菌会绕过肝脏以直接的方式进到人体循环中。

责任言之,菌血症学与跨膜前移是消化内科较为常见问题,需及时排除,确保患者获得全面、有效的诊疗。

(4)不合理用药。

在本次研究中,不合理用药一共42例,所占百分比高达42.86%。

由此可见,在消化内科临床中,不合理用药是非常常见的问题。

不合理用药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一,药物剂量偏大;其二,重复性用药问题明显存在;其三,存在药物配伍不够合理的情况;其四,在药物合用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由于不合理用药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问题,因此需要及时解决此类问题,进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3.2相关应对策略探讨由于消化内科临床常见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应对策略。

具体策略如下:(1)加强腹水细菌的培养。

在腹水细菌培养期间,若肝硬化患者有发热、腹痛、白细胞升高以及肝功能受损等临床症状,则可能患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所以有必要行腹腔穿刺,同时对腹水细胞进行计数,并进行腹水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5]。

若是因心室收缩引发的致病菌,患者肠道内的细菌通常会比非肠道菌更多,且大多数均为并单株细菌感染,当中的混合感染是比较少见的。

总之,为了使腹水杀菌能力增强,有必要加强腹水细菌的培养。

(2)加强患者体内毒素血症的检测。

在临床中,对于肝脏患者体内的毒素血症进行检测,如果患者的肝病情况非常严重,那么其近端小肠内细菌便会逐渐增殖,这样也使原本偏弱的空肠黏膜屏幕受到破坏,所以在患者体内毒素血症检测过程中,需对上述问题加以重视。

此外,在检测过程中,需采取正确的方法,加强对患者心室收缩能力的了解,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3)加强血浆降钙原水平的检测。

进行降钙素原检测,能够为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浆降钙素原水平以及内毒素含量的检测,这两项指标均明显要比正常人体要高。

总得来说,对患者加强血浆降钙原水平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此类检测方法能够起到了解患者体内毒素情况的作用,进而为进一步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必要依据支撑。

(4)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上述提到,在消化内科临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突出,因此有必要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一方面,对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合理控制。

对于消化内科患者,其使用药物通常持续时间很长,并且作用强度比较多。

所以,临床用药间隔时间在18h 为合适;当然,对于特殊药物或特殊情况,需另行处理。

另一方面,对于类似以及相同的药物,需避免重复使用,进而避免由于重复使用同种或类似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需对药物的使用时间规范控制,确保药物的效果达到最佳化;同时,对于药物的联合使用,需谨慎;在联用药物之后,需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严密观察,看是否存在不良反应;若存在,需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3结论通过本次研究,认识到消化内科临床常见问题较多,包括:患者防御功能降低明显、腹水杀菌能力减弱明显、菌血症学与跨膜前移以及不合理用药等。

因此,需加强病原学的检测治疗,比如:加强腹水细菌的培养、加强患者体内毒素血症的检测以及加强血浆降钙原水平的检测等;此外,还有必要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使消化内科临床诊疗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1]罗琪明.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9(25):180-181.[2]王丽萍.探讨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用药情况[J].中国处方药,2015,03(12):97-98.[3]石珍.消化内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4(11):793-795.[4]宫健,李雪松,王明涛,张慧宇,张博.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02(13):1976-1977.[5]王娜,仵文英,张抗怀.消化内科临床药师工作探讨[J].西北药学杂志,2012,02(09):177-1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