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脑垂体瘤

合集下载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直视下切除垂体瘤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直视下切除垂体瘤

其 正确率 与检测 医师的经验密不可分 , 临床检 查 中常会 遇到

的部位 、 病 理类型 、 T N M分期及 年龄等多种因素 , 采用个体化 的手术方案 。对颈淋 巴结 的处理亦 主张结合 术前超声 , 根据 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采用个体 化、 多样化 的手术方案 。
些不典 型的病例 , 给 诊断 造成 困难 。如 : 结节 性 甲状腺 肿
像 图未呈现浸润性生 长的特性 , 而此种 特征更 常见于 甲状 腺
[ J ] . T h y r o i d , 2 0 0 2 , 1 2 : 1 4 1 — 1 4 9 . [ 2 ] 李树玲 . 新 编头 颈肿瘤 学 [ M] . 北京 : 科 学技 术文献 出版社 ,
2 0 0 2: 8 3 8~8 4 7.
究[ J ] . 中华普通 外科 杂志 , 2 0 0 8 , 2 3 ( 5 ) : 3 2 1— 3 2 5 .
腺瘤 , 此类病灶的鉴别诊断仍是超声 所面 临的一个难题 。因 此, 应用单一标准对 甲状腺 结节 良恶性 难 以作 出鉴别 , 如能 结合 以上标准进行综合分 析 , 则有助 于提高 甲状腺 癌结超 声 诊断符合率 , 必要 时对可疑 甲状腺结节进 行超声 引导下穿刺 活检或行 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 , 有助于提高诊 断准确率 。
周 围的重要解剖关 系 , 术前应合理评估 、 精 确分期 , 根据肿瘤
恶性 甲状 腺结 节具 有边 界 不清 、 形 态 不规 则、 低 回声 、 不 均 质、 无声 晕 、 较少有囊 性成份 、 内部微小 钙化 、 周边 浸润 等声
像 图特征。但 超声检查作为诊断 甲状 腺癌 的一 种辅助手 段 ,
i n c r e a s i n g i n c i d e n c e o f p a p i l l a r y hy t r o i d c a r c i n o ma( 1 9 8 2—1 9 9 7 )

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老年人垂体瘤.

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老年人垂体瘤.

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老年人垂体瘤老年人体质差,手术风险大,加之垂体瘤位置深,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常令神经外科医师困惑。

本文总结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老年人垂体瘤24例的经验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3例,女性11例。

年龄60~65岁15例,65~69岁8例,70岁以上1例。

病程小于1年4例,1~3年6例,3年以上14例。

主要临床表现: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17例,伴有视野缺损13例,头痛为首发症状5例,垂体功能低下13例,共济失调1例。

影像学检查:22例术前行瘤区轴面薄层增强扫描加矢、冠状重建行肿瘤立体定位,2例行MR矢、冠状扫描。

肿瘤直径2cm以下2例,2~2.9cm4例,3.0~3.9cm7例,4.0cm以上11例。

其它合并疾病:仅5例患者未合并其它脏器疾病,其中心脏疾病13例,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2例,慢性肺气肿2例,胃溃疡2例。

手术方法与结果:手术均在C-臂X线机透视监测及显微放大5~15倍下进行,鞍底应尽可能开大,一般前后径不少于1.2cm,横径不少于1.0cm,切瘤自下向上分层刮除,肿瘤质地坚韧或鞍上残瘤用双极电凝或CO2激光反复烧灼,切瘤充分后可见鞍隔下陷,脑搏动良好。

术中见20例肿瘤液化或质脆易刮除,仅4例肿瘤质地韧,难以刮除。

本组镜下全刮除11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5例,2例术后脑积水缓解不明显再行右侧V-P分流术。

1例术后合并脑出血死亡,3例出现术后瘤腔出血经再手术止血治愈。

视力改善13例,无改善2例,恶化2例。

垂体功能好转8例。

病理检查:无功能腺瘤17例,混合性腺瘤7例。

术后治疗及随访结果:镜下全切除病例口服少量溴隐亭1.25mg~2.5mg1年左右,次全切除病例口服溴隐亭2.5mg~5.0mg6例,其余病例加用放射治疗一疗程。

随访6月~6年,获得随访20例,CT扫描肿瘤消失12例,残瘤静止4例,肿瘤复发2例,1例经蝶窦手术,1例开颅手术。

2例患者因其它疾病死亡。

经口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配合及体会

经口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配合及体会

点 为 头 端 , 周 拉 拢 为尾 端 , 将 四周 纱 布 纤 维 拉 四 并 下 , 之 不 掉 纤 维 , 经 鼻 窦 入 路 等 显 微 手 术 试 血 使 为 用, 1 每 O条绑 扎一 束 。 2 3 2 长纱 条 规格 1 0c .. 0 m×5c 为经 口鼻 蝶 窦 m,
蝶 窦显微 手术 已作 为治 疗 垂 休 腺 瘤 常 规手 段 [ ¨。该
手术 较之 颅 内进路 , 伤小 、 瘤 方 便 、 术 时 间 短 、 创 取 手
睑上 下 闭合 , 抗 生素 眼膏 , 片 敷 盖 在 双 眼睑 处 用 涂 棉 保 护 膜粘 贴 , 防角 膜受 消毒 液 损 伤 , 手术 显 微 镜 以 将
3 2 1 消毒及 切 口 颌 面部 用 0 5 聚 维酮碘 消 毒 . . .
铺 巾后 , 连接 好 双 极 电凝 、 引 器 、 光 源 并 调 节 好 吸 冷 强度 及亮 度 , 用 0 5/ 维 酮 碘 棉 球 消 毒 口腔 , 再 . 6 9聚 外
6 月 ~1年 , 瘤 大小 直径 0 8 m, 床表 现 视 个 肿 . ~4c 临 力下 降 3 O例 , 视野 缺损 2 6例 , 经 不 调 1 月 6例 。 乳 泌 1 5例 , 高 血压 者 1 伴 2例 , 部病 例 均经 X线 、 T、 全 C 内 分泌 功能及 视 野检 查 , 确诊 为 垂 体瘤 , 病 多发 生 于 此 3  ̄5 0 0岁 的成年 人 , 小儿 、 青少 年 及老 年人 少 见【 。
2 术 前 准 备
鼻及 鼻前庭 皮 肤 , 浸 以0 0 肾上 腺 素 盐 水 纱 条 将 .1 分别 填塞 于两 侧 鼻腔 内 , 采用 唇 龈 切 口, 即上 唇 内面
距 粘 膜 反褶 0 5c 两犬 齿 问作 横切 口约 3 m, 贴 . m, 紧 c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垂 体 肿瘤 的根 治 方 法 。 着 显微 外 科 技 术 的 发 展 , 随 经蝶 窦 人 路 作
为切 除 垂 体腺 瘤 的 首选 手 术 方式 , 已成 为 颅 底 外科 行 垂体 腺瘤 切
除 术 的 主要 途 径I l t 。
1 资 料与 方 法 1 1 一般 资料 .
3 讨 论 3 1 单鼻 孔 经蝶 窦 手术 适 应 证 .
径<lm( c 微腺瘤)0 , ~3m( 1例 l c 大腺瘤)2 , c 巨大腺瘤)5 l例 >3m( l
例。 1 2 方法 . 术 前 3 应 用抗 生 素 滴 鼻液 , d 术前 l 修 剪 鼻毛 。 者仰 卧 位 , d 患 头
现 暂时 性 脑 脊液 鼻 漏 , 不 需 再 次手 术 修 补 , 过 半卧 位休 息 、 均 经 腰
穿及 腰 蛛 网膜 下腔 置 管 引流 后 痊 愈 , 鼻腔 粘 连 者 行 分 解 后治 愈 ,
本组垂体腺瘤患者3 例 , 中男性1 例 , 7 其 7 女性2 例, O 年龄3 4~
尿 崩 症 患 者 经 过 补 液 、 射 垂 体 后 叶 素 或 口服 去 氨 加 压 素 治 疗 注
后, 尿量 控 制 在 正 常 范 围 。 前 内 分 泌指 标 异 常 者 3 例 , 后 3 术 3 术 个
月复 查 内分 泌 指标 恢 复 正 常 2 例 。 后随 访 复 查 内分 泌 指标 及 鞍 8 术
垂 体腺 瘤是 常 见的 颅 内肿 瘤 , 人群发 病 率 一般 为 1 l万 。 治 /o 其 疗 方 法包 括 药物 治 疗 、 术 切除 和 放 射 治疗 等 。 中 , 手 其 手术 治 疗 是
2 结 果 术后 复查 MRI全 部 切 除 l例 , 部 分 切 除 l 例 , , 9 大 6 部分 切 除 2 例 。 要 并 发症 为脑 脊液 漏 8 、 腔 粘 连 1 及 尿 崩 症8 。 后 主 例 鼻 例 例 术 患 者 症 状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恢 复 及改 善 , 野 缺 损 偏 盲者 在 术 后 l 视 周 内 基 本恢 复 , 力 减 退者 有 明 显提 高 , 乳者 术后 停 止 。例 出 视 泌 8

手术讲解模板: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讲解模板: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层而在内外两层间进行分离,则可误入静 脉窦内造成出血。硬脑膜切口边缘电凝后 可收缩成圆形。一般正常垂体与硬脑膜无 粘连,两者间容易分离,在显微镜下垂体 被膜稍有闪光,容易辨认。垂体微腺瘤 (Ⅰ级)生长于垂体内,未突破垂体被膜, 硬脑膜切开时仍保留硬脑膜下间隙,垂体 表面被膜完整,仅在靠近肿瘤处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分离鼻中隔粘膜-骨膜层亦可以从左侧 鼻孔进行(图4.3.1.2.1-7A~G)。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2)进入蝶窦:完成上述操作后,便可开始在显微镜下操作。用骨凿或 微型钻切除部分骨性鼻中隔,看清蝶窦前壁及犁骨隆突。将粘膜-骨膜层从 蝶窦前方骨面向外剥离,在上方中线两侧1至数毫米处可见蝶窦开口,于 其下方用骨凿或微型钻打开蝶窦腹侧的前壁骨质便可进入蝶窦。
手术禁忌: 3.蝶窦气化过度,视神经与颈内动脉可暴 露在蝶窦粘膜下,术中易致损伤。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禁忌:
4.冠状位CT扫描见鞍上与蝶鞍内的瘤块呈 哑铃状,示鞍隔口较小,经蝶窦手术不易 达到鞍上,且鞍内瘤块切除后,鞍上瘤块 不易在颅内加压时降入鞍内。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经蝶窦入路垂 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经蝶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 切除术
科室:耳鼻喉科 部位:鼻子 麻醉:全麻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概述:
垂体瘤的手术途径曾有许多变更,大体上 可分为经额颞开颅与经蝶窦入路两种。其 中经蝶窦入路始于Schloffer(1906), 同年Hirsch采用鼻小柱切口,经鼻中隔蝶窦入路;1911年Chiari创用经典的眶旁 切口,经筛窦-蝶窦入路;此3种入路采用 者众多。Cushing于1907~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目的:总结40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

方法:主要从患者入院健康宣教、术前指导、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入手,使患者减少术前的恐惧心理,取得术中配合。

结果:本组40例中无1 例发生任何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标签: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护理垂体腺瘤起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发生率高,约占颅内肿瘤的12%,多系良性,以中年人多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1]。

主要表现为垂体分泌功能障碍,视力减退。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具有并发症减少、创伤少、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痛苦少、花钱少、恢复快等优点[2],是治疗垂体瘤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科于2012年10月—2013年6月用此方法治疗垂体瘤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2~67岁,平均37.89,其中视力障碍35例,伴有视野缺损28例,垂体功能低下9例,头痛18例,肢端肥大3例,尿崩4例。

均行CT扫描和内分泌检查确诊。

均行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视力改善30例,内分泌改善19例,死亡1例。

2术前护理2.1术前常规准备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药敏试验等,术前8 h禁饮食、禁水,术前晚保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口服镇静药物,术晨留置尿管。

若体温39℃以上时,需要暂停手术。

同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

若血压高术前口服降压药,如有视力、视野障碍应加强护理,必要时设专人专护,以防发生意外,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2.2心理护理垂体瘤由于病程长,常伴有头晕、头痛、视力减退、肢端肥大、性功能障碍、闭经泌乳等症状,使患者思想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常有恐惧、焦虑和不安。

入院后护理要热情主动、关心体贴、加强沟通和交流。

从患者最关心的疾病入手,详细讲述手术目的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垂体瘤经鼻蝶手术

垂体瘤经鼻蝶手术

通常正常垂体组织呈淡黄色,质软带韧性,不易被刮除或吸除,相反瘤体组织,多呈白色或暗红色,质脆易于刮除或吸除,对于大腺瘤或巨大腺瘤,在切除鞍内瘤组织后,一般鞍上瘤组织通过脑搏动可自行落人鞍内,如不能自行落人,为使突人鞍上的瘤体获得彻底切除。

可请麻醉师增加胸腔内力,利用相应增高的颅内压将瘤组织挤人鞍内。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功能性微腺瘤的早期诊断成为现实,垂体腺瘤的手术不再仅满足于视神经减压为目的,而要求达到减少激素的分泌亢进,因而,垂体腺瘤经蝣人路手术方式受到极大重视,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对于非机能性和机能性垂体腺瘤的手术目的有所不同,前者旨在解除肿瘤的占位效应使视神经和垂体区获得充分减压,后者在于将肿瘤切除后,尽快恢复神经内分泌功能,认为在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同时,对于大腺瘤还应考虑非机能性和机能性腺瘤之手术目的,作相应的处理。

对向鞍上扩展的大型腺瘤,应先将鞍内瘤组织切除,然后采用增高颅内压的方法促进鞍上瘤组织下移,以利切除;术中无CSF溢出者一般无须修补鞍底,有CSF溢出者必须用肌肉组织及骨片,用医用胶粘合,行鞍底修补,防止CSF鼻漏。

电灼鞍底硬膜,试穿刺无出血后,“十”字切开硬膜,通常即可见灰白或黄色肿瘤组织涌出,用取瘤钳留取标本后,以环形刮圈和吸引器分次切除肿瘤。

对向鞍上发展的大、中型肿瘤,先切除鞍内部分,待肿瘤下陷入鞍内后再予切除。

肿瘤切除顺序为:先后方,再两侧及前方。

肿瘤切除后,可见蓝色鞍隔呈球形降至鞍底。

术中可将内镜置于鞍内近距离观察肿瘤切除情况,肿瘤切除后鞍内残腔填塞止血纱布及明胶海绵.鞍底以明胶海绵加EC耳脑胶封闭,鼻中隔黏膜复位,局部少量填塞油纱条,于72h内取出。

经鼻蝶入路内镜下垂体腺瘤手术切除垂体瘤,手术创伤小、安全、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目前已成为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术式。

内镜的优点有①对鼻腔正常结构骚扰小,分离黏膜范围小。

②手术入路每一步均有标记,可以显示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鞍底及斜坡凹陷。

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手术记录

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手术记录

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手术记录
一、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52岁
身高:160cm
体重:65kg
诊断:垂体腺瘤
二、术前准备
全身检查:患者无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全身疾病,手术耐受良好。

头颅CT及MRI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

术前用药: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抗焦虑药物缓解紧张情绪。

三、手术过程
麻醉方式:全麻下气管插管,行控制性低血压麻醉。

手术步骤:
(1)常规消毒铺巾,鼻毛备皮。

(2)鼻腔黏膜切开,显露蝶窦前壁。

(3)用咬骨钳咬除蝶窦前壁,暴露垂体窝。

(4)用刮匙及吸引器清除垂体窝内肿瘤组织,注意保护周围正常垂体组织。

(5)用明胶海绵填塞垂体窝,止血。

(6)逐层缝合鼻腔黏膜,术毕。

四、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药物控制出血。

监测患者激素水平,了解垂体功能恢复情况。

给予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

五、手术总结
本次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肿瘤组织切除完整,周围正常垂体组织保护良好。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将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资料 男 21 例, 女 24 例; 年龄 18 ~ 89 岁, 平 均 46 岁。病情 2 天 ~ 8 年。大腺瘤 27 例, 巨 大腺瘤 18 例, 其中 5 例为复发性。头痛 19 例; 视 野 缺损、 视 力 下 降 25 例; 失 明 1 ; 、 7 ; 4 ; 例 闭经 不育 例 泌乳 例 肢 端 肥 大 5 例; 外 展 神 经 麻 痹
康, 彭

江门 529100 )
摘要: 目的 总结经鼻 - 蝶窦入路切除脑垂体瘤的 手术 经 验、 技 巧 及疗 效。 方法 回顾 性 分析 45 例 显 微 镜下经鼻 - 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大腺瘤 27 例, 巨 大 腺 瘤 18 例( 复 发 性 5 例) 。 功能 性 腺瘤 26 例, 其中混合性腺瘤 12 例; 无功能腺瘤 19 例。均 在显 微 镜 下 行 经 鼻 - 蝶窦 入 路 脑 垂 体 瘤 切 除 术。 结 大腺瘤全切除 19 例, 大部分切除 8 例; 巨 大 腺 瘤 全 切 除 7 例, 大 部 分 切 除 11 例, 术 后 辅 予 γ - 刀 治疗 13 0 。 ( 6 2 , 例, 死亡 例 术后并发尿崩症 一过性) 例, 其中 例 伴 有明显 电 解 质 混 乱 脑 脊 液 外 漏 1 例。 平均 住 院 时 果 间 12d。随访 3 个月 - 5 年, 复发 8 例, 复发率 17. 8% 。结论 经鼻 - 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脑垂体瘤创伤少, 出血少, 并发症、 后遗症少, 手术比较安全, 住院时间短, 是脑垂体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中图分类号: 关键词: 脑垂体瘤; 经鼻 - 蝶窦入路; 显微镜 R736. 4 文献标识码: B
术后随仿 3 个月 ~ 5 年, 平均 25 个月。根据术后 3 个月 的脑垂体 MRI 结果, 大腺瘤 27 例: 全切除 19 例, 大部份 切 除 8 例; 巨大腺瘤 18 例: 全 切 除 7 例, 大 部 份 切 除 11 例。 复 发 13 例 辅予 r - 刀 治疗。 术 后 除 1 例 病例中 5 例需再次手术, ( 失明) 视力, 5 例肢端肥大体 征 无明显 改 善 外, 其 余 症 状、 体 征均有消失或改善。6 例 出 现 一 过 性 尿 崩, 其中 2 例比较顽 固伴有明显的胃肠功能及电解 质 混 乱 ( 2 例均 用 止 血 纱 + 明 1例 胶海绵 + 链霉素粉混合物修补 鞍 底 ) , 经 药物 治疗好 转, 于手术后 2 周出现脑脊液外漏, 经卧床 2 周治愈。0 死 亡 率, 0 输血率, 平均住院时间 12d。 3 3. 1 讨论
第 20 卷第 3 期 2012 年 3 月
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Vol. 20 No. 3 Mar, 2012
·临床研究·
经 鼻 - 蝶 窦 入 路 显微手术 切 除 脑 垂 体 瘤
卢天喜, 陈永群, 苏苟大, 钟立行, 张欣瑜, 陈栩俊, 王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 神经外科, 广东
3 例; 动眼神经麻痹 2 例; 脑 脊 液 外 漏 2 例; 无 症 状 6 例。 功 能性腺瘤 26 例, 其中混合性腺瘤 12 例. ; 无功能腺瘤 19 例。 1. 2 影像 学检 查 均行 头颅 正 侧 位 片、 脑 垂 体 MRI 及 鞍 区 薄层扫描 + 矢 冠 状 头颅 CT 重建, 肿瘤 直径 1. 0 ~ 5. 8cm, 其 3. 0 ~ 5. 8cm 18 例。 有 侵袭 表现 的 31 中 1. 0 ~ 2. 9cm 27 例, 例, 亚玲型 12 例。蝶窦气化良 好 41 例, 气 化 不 良 4 例, 其中 甲介型 1 例。 1. 3 手术方法 全麻( 气管内麻) 下进行。先于大腿 外 上 侧 取肌肉约 3 - 4g 备用( 36 例 ) 。使 用 德 国 蔡 司 显微 镜。 经 上 唇 - 鼻中 隔 - 蝶 窦 入 路 18 例, 经右 鼻 孔 - 蝶 窦 入 路 27 例。 病人仰卧头稍后仰位, 使上门齿与外 耳 道 连线基本 与 地 面 垂 直。暴露双侧蝶窦前壁, 用咬骨钳或 磨 钻 打 开双 侧 蝶 窦 前 壁 2 并扩大至约 1. 8 × 1. 5cm 。 烧 灼 蝶 窦 粘 膜 暴露 鞍 底, 用磨钻
2 或骨凿打开鞍底并扩大到约 1. 2 × 1. 0cm 。用细针穿刺确定 “+ ” 非血液或脑脊液后, 烧灼并 字 切 开 鞍 底 硬膜, 用不同型
垂 体 腺瘤 起 源 于 蝶 鞍 内 脑 垂 体 细 胞, 约占颅内肿瘤 12% 。随着影像学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 垂 体 腺瘤的经 鼻 - 蝶 窦 入 路 垂 体 瘤 切 [3 , 4 ] , 除术的方法已趋成熟 因其具有创伤少, 并发症及后 遗 症 少, 死亡率低, 住院时间短而费用低 的 优 点, 逐渐取代传统的 开颅手术。但要求 医 生 要 有 良 好 的 显微 技 术 及 先 进 的 显微 镜, 经蝶显微器械及 C - 臂 X 光机。 3. 2 操作技巧及经验 严格消 毒: 因 口 鼻 腔 间 隙 多, 微生物 多, 尤其是患 有 慢 性 副 鼻 窦 炎 的 病 人, 所 以 必 须 严 格消 毒。 “氯 霉 素 眼水 ”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d 及 滴 鼻 3d, 术 中可 用碘伏及双氧水交替 消 毒 3 - 4 次 鼻 腔 及 鼻咽 部 粘 膜, 打开 蝶窦后再用双氧水冲洗 2 次, 这 是 预 防 术 后 感 染 的 关 键。 本 组没有围手术期 感 染 的 病例, 可 能 与 此 有 关。 定 位 与 方 向: 病人仰卧头稍后仰位, 使上门齿与外 耳 道 连线基本 与 地 面 垂 直, 在行单鼻孔入路时, 可于后鼻孔上 1cm 处向上 切 开 粘 膜, 2 直至 蝶 窦 开 口 上 0. 5cm。 蝶 窦 前 壁 应 扩 大 至 1. 8 × 1. 5cm 左右, 太小会阻碍 以 后 的 显微 操 作; 如 遇蝶 窦 分隔 多 而 复 杂 时, 此时容易搞错方 向, 最 好 应用 C - 臂 X 光 帮 助 对 位。 鞍
当脑垂体瘤需要手术治疗时, 传 统 的 方法 往往 是 采 用 经 翼点或额底入路开颅手术, 这种方法 创 伤 大, 出血 多, 手术 并 发症及后遗症多, 死亡率高, 住 院 时间 长 而 费 用 昂 贵。 目 前, 在显微镜下经鼻 - 蝶窦入路脑垂体 瘤 切 除 术 已 趋 成 熟, 正被 [1 ] 。 2003 1 我院自 年 月至 越来越多的 神 经 外 科医 生 接 受 2011 年 6 月已行经鼻 - 蝶 窦 入 路 垂 体 瘤 切 除 术 45 例, 疗效 较好, 总结如下。 1 1. 1 资料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