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在晚期肝癌中的应用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闫绿茵;李颖霞;姜利彬;温洪涛【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22(31)7【摘要】目的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
对照组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
观察组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
根据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肿瘤治疗效果,并分析用药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03个月)较对照组(3.77个月)长(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15.15%、42.86%,对照组和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7.58%、80.00%。
观察组ORR、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1a累积生存率为62.86%,中位总生存期为16.33个月,对照组1a累积生存率为45.45%,中位总生存期为10.90个月。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1%(30/35)]与对照组[81.82%(27/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或致死性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与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相比,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更加显著。
【总页数】5页(P1203-1207)【作者】闫绿茵;李颖霞;姜利彬;温洪涛【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短期疗效及疗效相关性分析2.扶正消瘤颗粒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与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3.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致手足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4.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不同微卫星状态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5.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胆管细胞癌患者1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16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8 No.15 August2018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陈耀成 廖亚勇 林婉明 管 静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广东江门 529200[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经过三线或以上化疗的晚期肿瘤的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我院2015 年7 月~2017 年7 月经过三线或以上化疗后仍在进展的晚期肿瘤患者47 例,包括胃癌、肺癌、肝癌、鼻咽癌、卵巢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阿帕替尼0.75g 一次/d, 实验组使用小剂量阿帕替尼0.25g 一次/d,联合低强度化疗,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 两组均无CR 病例,对照组无PR 病例,SD 9 例,PD 16 例,实验组PR 4 例,SD 6 例,PD 12 例,对照组组与实验组的ORR 和DCR 分别是(0 vs 18.2%) 、(36.0% vs 45.5%),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纳差、口腔炎、声嘶、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蛋白尿及高血压,两组耐受性均良好。
结论 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低强度化疗对于经过多线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客观有效率高,使用方便,费用低,不良反应可控,是经过多线抗肿瘤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一个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阿帕替尼;低强度化疗;晚期肿瘤;疗效[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8)15-16-04Clinical study of the combination of low-dose apatinib and low-intensity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malignant cancerCHEN Yaocheng LIAO Yayong LIN Wanming GUAN JingDepartment of Oncology, Jiangmen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men 529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low-dose apatinib and low-intensity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malignant cancer after three or more line of chemotherapy. 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7, 47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who still progresses after three or more line of chemotherapy in our hospital, including gastric cancer, lung cancer, liver cance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ovarian cancer, breast cancer and colorectal cance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ose of apatinib, 0.75g once a da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w-dose of apatinib, 0.25g once a day, combined with low intensity chemotherapy.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CR cases in both groups. There were no PR cases, SD 9 cases and PD 16 cases in control group, PR 4 cases, SD 6 cases and PD 12 cas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ORR and DCR in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0 vs. 18.2%) and (36.0% vs. 45.5%) respectively. Adverse reactions were mainly fatigue, decreased appetite, stomatitis, hoarseness, hand-foot syndrome, myelosuppression, proteinuria and hypertension. Both groups were well tolerated. Conclusion Low-dose apatinib combined with low-intensity chemotherapy is a reasonable choice for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multi-line therapy because of its high objective efficiency, convenient use, low cost and controllable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Apatinib; Low-intensity chemotherapy; Advanced cancer; Efficacy甲磺酸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被证实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其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 的ATP 结合点,阻断下游信号通路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的生成[1]。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效果

- 141 -①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 福建 南平 354200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效果葛超杰①【摘要】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肿瘤科的84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
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雷利珠单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存期和生存率。
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随访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晚期肝癌患者给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方案治疗效果好,能保障用药安全、改善生存情况。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阿帕替尼 晚期肝癌 客观缓解率 不良反应 生存期 doi:10.14033/ki.cfmr.2023.28.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28-0141-04 Efficacy of Tislelizumab Combined with Apatinib in Advanced Liver Cancer/GE Chaojie.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28): 141-14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islelizumab combined with Apatinib in advanced liver cancer.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84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iver cancer who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ncology, Jianyang First Hospital of Nanping City from December 2018 to December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way of medic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patinib,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errezolizumab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survival time and survival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 The objective remission rate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6-month, 12-month and 24-month survival 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islelizumab combined with Apatinib is effective, which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 and improve survival. [Key words] Tislelizumab Apatinib Advanced liver cancer Objective remission rate Adverse reaction Survival time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yang First Hospital of Nanping City, Nanping 354200, China 肝癌是发生在肝脏组织的恶性肿瘤病变,以原发性肝癌为主,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具有发病率高、进展迅速、致死率高和预后不良等特点[1]。
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王锦祥;刘特彬;李晓辉;卢智略;张卓敏;张建;巫浩荣【摘要】目的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PHC)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晚期PH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平均生存期(6.53±1.81)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93±1.25)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PHC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用药安全性高,故推荐使用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24【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晚期原发性肝癌;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安全性【作者】王锦祥;刘特彬;李晓辉;卢智略;张卓敏;张建;巫浩荣【作者单位】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PHC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资料显示, 全世界每年初诊PHC患者高达150多万, 且PHC在癌症相关死因中其居于第二位[1]。
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手术及索拉菲尼为PHC的主要治疗手段, 部分患者由于个人或家庭原因无法接受TACE手术, 而索拉非尼价格昂贵而无法服用。
近年来, 临床发现PHC为富血管肿瘤, 在治疗时加强抗肿瘤血管生成有重要的作用[2]。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度的肿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肝癌的治疗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有效,但是近年来,肝癌的靶向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些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和应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肝癌靶向治疗的概念肝癌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肝癌细胞内某些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化疗,肝癌靶向治疗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二、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癌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
和传统的化疗药物不同,免疫治疗药物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免疫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人工制备的基因剪切后再重新组合成可以切入肝癌细胞的细胞中,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由于基因治疗具有针对性,因此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认可。
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肝癌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在肝癌细胞内对某些分子进行定向攻击,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靶向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还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三、肝癌靶向治疗的应用肝癌靶向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放射性核素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
其中,药物类肝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
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的肝癌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索拉非尼具有很强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能够有效地控制肝癌的发展和转移。
2.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肝癌的免疫治疗药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贝伐珠单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阿帕替尼阿帕替尼是一种针对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对肝癌细胞内的某些分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TACE术后应用阿帕替尼联合胸腺肽α1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影响

TACE术后应用阿帕替尼联合胸腺肽α1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影响吕亚丹【期刊名称】《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年(卷),期】2024(46)1【摘要】目的:观察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应用阿帕替尼联合胸腺肽α1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TACE后,对照组选择晨间皮下注射胸腺肽α1,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晚饭后增加口服阿帕替尼。
治疗后,复查上腹增强CT或MRI,根据动脉期强化显影,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肿瘤标志物。
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PHC患者TACE术后,采用阿帕替尼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可有效提高TACE的疾病控制率和治疗有效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肿瘤发生、发展离不开新生血管形成,而不断增生的新生血管更加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VEGF/VEGFR)信号通路则是诱导血管新生最重要的调控途径,同时也是多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的关键靶点之一。
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在基础及临床研究中,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本文就阿帕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在胃癌及其他多种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前期及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逆转耐药及生物学标志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关键词】阿帕替尼;恶性肿瘤;抗血管生成;临床试验甲磺酸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基础及临床试验研究中,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本文就阿帕替尼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1.抗肿瘤作用机制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高度选择性抑制细胞内VEGFR-2 的ATP结合位点,从而阻断下游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1],并且通过与VEGFR-2结合,阿帕替尼能够竞争性抑制和阻断VEGF/VEGFR-2的结合与VEGFR-2的自身磷酸化,同时也能阻断下游细胞外信号相关的激酶磷酸化进而发挥强效的抗肿瘤作用[2]。
2.临床前期研究Tian等[1]发现阿帕替尼能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从而阻断大鼠主动脉环的出芽;同时,在人肺癌、胃癌、结肠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中,阿帕替尼单用或与多种化疗药物联用对其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
Lin等[3]发现阿帕替尼对于VEGFR-2、p-VEGFR-2和VEGF过表达的胃癌细胞株有明确的抑制作用,也可以显著抑制该类细胞株VEGF的自分泌,并且在该类细胞构建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
阿帕替尼治疗46例晚期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治疗46例晚期肿瘤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4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阿帕替尼500mg/日至750mg/日口服,直至患者病情进展。
结果:2月评估PR为7例,为15.2%,SD为25例,为64.1%,疾病总控制率为81.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血压、皮疹、心悸、手足综合征、纳差、腹泻、乏力,但均能耐受,较为轻微,为Ⅰ级或Ⅱ级。
结论:阿帕替尼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毒副作用轻微,安全、有效。
【关键词】晚期恶性肿瘤;阿帕替尼【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082-01进入21世纪,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发现恶性肿瘤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其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信号通路是诱导肿瘤血管新生最重要的调控途径,也是多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的关键靶点之一[1]。
我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运用阿帕替尼治疗(包括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腮腺癌软、组织肉瘤等)晚期恶性肿瘤46例,观察临床疗效,分析相关不良反应。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6例,年龄30~75岁,中位年龄55岁,男性28例,女性16例,其中消化道肿瘤26例,非小细胞肺癌8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3例,软组织肉瘤1例,腮腺癌1例,ECOG评分为0~2分,血常规、肝肾功、心脏等情况综合分析,无使用禁忌症。
1.2 方法所有患者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500~750mg/日,每日服用1次,直至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如500mg/日,不能耐受者减量为250mg/日,750mg/日者减量为500mg/日、250mg/日或暂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mela D2, 0D2uf0o/u1r 1J-/F4. J Hepatol 2004;41:864–80
4
VEGF/VEGFR是血管生成的重要通路
VEGFR1
VEGFR3
VEGFR1 主要负责对单核细胞和巨 噬体迁移的正调控。
VEGFR3 主要与淋巴管的生成相关。
VEGFR2
VEGFR2 在血管内皮激活的下游效 应包括细胞增殖,迁移,通透性和 生存,在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中起 首要作用。
11
奠定索拉非尼肝癌适应症的大型研究
2020/11/4
12
索拉非尼联合TACE的探索:START研究
试验设计 ——单臂、探索性研究
入组标准
•肝癌患者 •无法切除HCC •ECOG PS 0,1 •Child-Pugh score ≤7 •多结节或单个结节 >3cm •最大肿瘤不超过 10cm • 既往未接受TACE 治疗
沈艺南,等20。2肝0/细1胞1/癌4相关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130-3
3
HCC与血管发生
• 在HCC中, 许多促血管生成因子过度分泌,包括: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 胎盘生长因子 • 转化生长因子α与β • 基本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 表皮生长因子(EGF) • 肝细胞生长因子 • 血管生成素 • 白介素(IL)-4, IL-8
中期肝细胞癌患者 (N=606)
TACE+索拉菲尼 N=202
TACE alone N=404
随访至疾病进 展或符合终止
标准
主要评估 ✓TACE联合索拉菲尼对比TACE的疗效 ✓联合治疗组中皮肤不良反应≥2级患者较单纯TACE患者的OS
2020/11/4
15
2015 ASCO annual meeting. Abstract 4080.
TACE±索拉菲尼治疗中期肝癌患者
mOS比较:
83例患者皮肤不良反应≥2级定义为有效,经过第二次倾向评分匹配 mOS比较:
2020/11/4
6
Holmes K, et al. Cell Signal. 2007;19(10):2003-12.
TACE术后残余癌组织VEGF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
VEGF阳性肿瘤细胞通过褐染鉴别
对照组
TACE组
Wang B(1), Xu H, Gao ZQ,er al.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hepatocellular
Differences of data caused by TACE: VEGF-A (pg/mL)
Rapid growth of HCC (+) (n =25)
Rapid growth of HCC (-) (n =15)
Hsieh MY, Lin ZY, Chuang WL. Serial serum VEGF-A, angiopoietin-2, and endostatin measurements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Int.J.Canc2e0r:21302/,12414/84-2458(2013)
13
START中国患者亚组结果
中位TTP:12.3个月
START研究20中2国0/患1者1/亚4组统计报告
中位OS:25.1个月
14
TACE±索拉菲尼治疗中期肝癌患者 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
中期肝癌患者 ECOG ps:0-1 Child-Pugh class A-B ( ≤ 7)
2020/11/4
5
Anna-Karin Olsson et al.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7, 359-371 (May 2006)
VEGFR2在血管生成中起首要作用
•VEGF与VEGFR2的胞外区特异性结合,激活MAPK、PI3K、PKC、FAK等多条下游信号通路,参与 了内皮细胞芽生、迁移、血管通透性、肿瘤细胞存活。
阿帕替尼在晚期肝癌病人中 的应用
恒瑞艾坦学术专员
2020/11/4
1
Contents
目录
01
HCC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02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肝癌诊治中的应用 及肝癌靶向药物的研发进展
03
阿帕替尼在肝癌诊治中的研究探索
04
阿帕阿替帕尼替在尼肝治癌疗诊H治CC中临的床研病究例探索
2020/11/4
2
HCC相关信号通路
02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肝癌诊治中的应用 及肝癌靶向药物的研发进展
03
阿帕替尼在肝癌诊治中的研究探索
04
阿帕替尼治疗HCC临床病例
2020/11/4
9
抗VEGF/VEGFR的主要药物概览
2020/11/4
10
肝癌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数据来源 2. 0cl2in0ic/a1lt1ri/.
2ca0r2c0in/o1m1/a4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cta Radiol. 2008 Jun;49(5):523-9.
7
TACE术后快速进展患者VEGF-A水平显著升高
127.6 pg/mL, vs. 46.1 pg/mL, p=0.057
索拉非尼 400 mg BID 第1次TACE后 第4-7天
N = 300
TACE* 阿霉素30-60 mg
TACE 阿霉素30-60 mg
1周期:6周-8周
终点指标
• 安全性#和耐 受性(主要) •TTP • PFS • OS •TACE次数 •有效率和疾病 稳定率 •血清AFP变化
*选择性对营养肿瘤的血管给予碘油乳剂(5-20mL)及阿霉素(30-60 mg) 化疗,并利用可吸收微粒(明胶海绵)进行栓塞; #安全性—根据NCI CTCAE version 3.0进行评估。 TTP=至疾病进展时间,PFS=无疾病进展时间,OS=总生存期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b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Kaohsiung J Med Sci. 2011 Aug;27(8):314-22.
2020/Leabharlann 1/48Contents
目录
01
HCC信号通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