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运动技能的迁移

合集下载

第三节 运动技能的迁移

第三节 运动技能的迁移

[主要参考文献]来自①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2 ②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③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 究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谢谢大家
[2]公共要素说;


①发起:20世纪初,桑代克+武德沃斯; ②含义:若两种情境含有共同的要素, 不管学习者是否觉察到这种要素的共同 性,总有迁移现象发生;反之,有迁移 现象发生必须有共同的要素存在,两者 不仅关系密切,而且大致成正比。 ③强调客观刺激物间有无共同要素的存 在。
[3]经验类化说;
[作业题]



1、运动技能的迁移 2、各迁移理论对运动技术学习有什么指 导作用? 3、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认知结构对技能学习有什么影响? 5、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产生技能迁移?
本单元的总结:
[讨论题] 1、各学习理论联系运动技能学习,并提 出质疑。 2、谈谈你在学习运动技能时的心理过程。 你认为书上的心理系统分析对你当前的 运动技能学习是否有帮助?
[3]运动对运动的迁移
①含义:就是一个运动技术学习向另一个运 动技术学习的迁移问题。 ②实例分析: 徒手操——单杠、双杠; 短跑——足球; 足球——篮球; 武术——体操
3、运动技能迁移的规律:

①动作控制的意识性; ②线索的利用; ③肌肉的协调配合; ④运动程序的作用; ⑤动觉反馈的作用。
1、运动技能的迁移
[1]概念(P154):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 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 [2]作用:正+负 [3]测量:实验过程;结论
2、运动技能的类型
[1]两侧性迁移 (1)概念:是指身体一侧器官的学习向另一侧 器官的迁移。 (2)部位: ①对称部位:左右手,左右腿; ②同侧部位:右手、脚,左手、脚; ③对角线上部位:左手右脚,右手左脚

体育心理学---第四章 运动技能的迁移(2)

体育心理学---第四章  运动技能的迁移(2)

代表人物
– 桑代克(Thorndike) – 武德沃斯(Woodworth)
桑代克认为,两种心理机能只有当它们具有共同 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 能的改进。 桑代克所谓的“共同因素”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 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实验:判断图形面积
Phase 1 Phase 2 Phase 3

两侧迁移:
指的是任何一种动作技能从身体的一侧到另
一侧的迁移,或称为交叉迁移。

零迁移:
前后学习的两种动作技能之间没有任何影响,
这种现象称为零迁移。
四、体育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的 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加强对学生动作概念和动作原理的教学

要为迁移而教
要注意两种动作技能学习的时间间隔

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
动作技能的迁移和干扰

一、什么是动作技能的迁移 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另一些新技 能的形成发生积极的影响,能促进新技能 的形成和发展;或者反过来,学会了新的 动作技能对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的保持产 生积极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动作技能 的迁移,又成为积极的迁移或正迁移。
例如:
学会了篮球之后,再学手球,能 促进新技能的形成。 新的动作技能 原先的动作技能
结果:更灰 结论:被试的选择不是比较刺激的绝对性质,而是由两 种刺激的相对关系所规定的。
五、从认知结构的观点看迁移
1、一切有意义学习都包含有迁移; 2、所谓先前的学习不是一组S-R联结,而是按层 次组织起来的、与当前任务有关的知识体系;
3、先前学习对新学习影响是通过影响原有认知 结构的有关特征(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 性与清晰性)来实现的。
四、关系理论

技能学习

技能学习

技能学习活动心理内容第一节技能学习的概述第二节第三节操作技能的学习技能学习的过程什么是技能学习技能的种类动作及动作系统123•什么是技能学习•广义的技能学习就是在特定目标指示下的操作顺序。

•技能学习包括智力技能和运动技能的学习。

•技能可以看作是组织化的结构,而组成技能结构的基本单位在不同类型的技能中是不同的。

智力技能的基本单位是产生式(规则)运动技能的基本单位是动作。

•技能的种类(一)操作技能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实际活动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动作方式。

(二)智力技能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知的活动方式。

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动作及动作系统(一)动作系统概念及基本原理•动作系统是指人所能执行的一组外显的肌肉活动。

•基本原理:肌肉对一个特殊的知觉线索作出特殊的运动反应,这个线索本质是外部刺激,为S-R形式,一个“S-R”就是一个动作,或者说是简单连续的动作。

•运动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即按照某种结构组织起来的动作序列。

如写字、游泳、修理自行车、安装收音机等等。

(二)运动技能的构成1.运动技能包括三类成分:一是执行程序;二是知觉反应线索;三是肌肉运动反应。

运动技能总是包含和伴随着智力技能。

2.运动技能可以分为两类循环。

内循环的运动技能是一种肌肉反应,或多或少的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

有些类型的外循环技能的刺激作用要受到外部程序的控制。

3.动作技能的种类(1)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连续技能是指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所完成的一系列动作,如说话、唱歌、打字、滑冰、弹琴等。

非连续技能是指具有可以直接感知的开端和终点的技能,完成这种技能的时间相对短暂(少于5秒),如投掷标枪,射击,伸手推门,挪动棋子的位置等。

(2)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当一种技能主要靠内部的、由本体感受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时,这种技能叫封闭技能,如体操、游泳、急行跳远、掷铁饼等。

当一种技能主要依赖周围环境提供的信息,而正确地感知周围环境成为运动调节的重要因素时,这种技能就叫开放技能,如打篮球、排球和棒球等。

体育教学训练运动技能迁移的应用

体育教学训练运动技能迁移的应用

体育教学训练运动技能迁移的应用摘要:学生在新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已有的经验与知识会对新知的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此现象被人们称之为技能迁移,充分运用积极影响,可以有效的增强教学成效,让学习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会新动作,让教学与训练实现最优效益。

关键词:技能迁移;迁移理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一、运动技能迁移的概念运动技能迁移是在学习运动技能期间,学生原先已掌握的技能在一定意义上也许会对新技术的形成产生影响,也就是迁移,其可进一步划分成正、负迁移,其中前者是已掌握的技术会对新技术的学习带来了积极影响。

(一)正迁移,其是自身学习获得的技能对于新技能的掌握带来了正面推动作用。

诸如,排球当中的扣球和羽毛球当中的扣杀动作,其在发力的次序和动作结构上几乎相同,均属于鞭打动作,因此,已具备羽毛球基础的学生在排球扣球动作的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更为轻松。

(二)负迁移,其是指已会的技能对于新技能的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诸如在篮球运动中,选手可将传球停留在手里几秒之后再传出,但是在排球运动当中,传球需要借助下肢蹬地的力量,配合手臂发力,在接触到球的瞬间把其传出,如果学习者已有篮球经验,在学习排球传球过程中便很容易发生持球问题。

(三)零迁移,其是已掌握的技能对于新技能的学习没有形成丝毫影响。

二、运动技能迁移理论的研究现状何慧[1]借助比较分析法,由不同维度入手对武术套路和男子自由体操之间展开对比研究,由此得知,二者在动作结构上拥有同样的因素,诸如平衡、翻腾等。

由选手选材角度来说,二者对选手有着类似的体型要求。

由制胜因素角度来说,二者对选手的柔韧性、力量等身心素质有着基本上相同的标准,这意味着二者在教和学上可借鉴对方的动作方法,促使选手对动作学习效率更高。

唐梦巍[2]针对排球和羽毛球二者间的相似因素展开了探究,由此可知,二者在扣杀球技术、鞭打动作中运用到的肌肉群以及完成扣杀动作应当拥有的素质这三个方面基本上相同。

运动技能迁移实验报告

运动技能迁移实验报告

运动技能迁移实验报告引言运动技能迁移是指将已经掌握的一项运动技能迁移到另一项运动中的过程。

如何有效地进行技能迁移一直是运动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运动技能之间的迁移效果,为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设计与方法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参与者在进行技能迁移训练之前,先学会了一项基础运动技能A;对照组参与者没有接受过基础技能训练。

实验组和对照组参与者均进行了相同的技能迁移训练。

实验方法1. 参与者选择:从学校体育课堂中招募20名参与者,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2. 测量基础技能水平:使用动作评估仪器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基础技能水平的测量。

3. 技能学习训练:实验组参与者接受技能A的学习训练,对照组参与者无训练。

4. 技能迁移训练:实验组与对照组参与者均进行技能B的迁移训练,训练时间相同。

5. 测量迁移效果:使用同样的动作评估仪器对所有参与者进行技能B水平的测量。

6. 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迁移效果的差异。

结果与讨论结果在迁移训练后,实验组的参与者在技能B水平的测量上表现出明显的提高,而对照组的参与者没有明显的变化。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已经掌握一项运动技能A的参与者更容易将其迁移到另一项技能B中。

这可能是因为技能A的学习过程中,参与者已经培养了一定的动作感知、肌肉记忆和协调能力,使得技能B的学习更为顺利。

而对照组的参与者没有进行基础技能训练,因此无法有效地将技能B进行迁移。

在实际运动训练中,可以通过类似的技能迁移训练来提高参与者的运动表现。

首先,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技能训练体系,使参与者掌握多项基本运动技能。

然后,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设计相应的技能迁移训练项目,帮助参与者快速掌握新的运动技能。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已经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参与者更容易将其迁移到另一项运动技能中。

2. 建立基础技能训练体系是提高运动技能迁移效果的关键。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迁移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迁移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迁移作者:李培文牛鹏飞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第07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迁移现象,体育运动也不例外。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迁移现象一般来说是自然产生的,而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迁移则多为非自然现象,它不仅在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与形成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等方面也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体育教师应进一步研究运动技能的迁移现象,寻找其发生与作用的规律,并将其主动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和实践中来指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育教学中迁移的基本形式1.学习态度的迁移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和技能练习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自身的学习态度,而这种学习态度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

正面积极的学习态度会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产生正迁移,而负面消极的学习态度会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产生负迁移。

例如,学生成功地完成了一段武术动作练习,教师当众给予肯定或表扬,使他获得了精神上的支持与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他对武术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可能成为终身从事的体育锻炼。

这就是体育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

因此,教师要注意扩大视野,努力寻求发现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他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并及时予以赞美和鼓励,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和技能的兴趣,使之多产生有效的正迁移效果,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能力。

2.知识的迁移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又具有动态、非自然的特殊性,纯知识性的教学甚少,绝大部分体育知识寓于体育技能学习或身体素质练习提高之中,教师的讲解、示范、辅导既是教授动作技能,也是将传授体育知识两者融于一体的教学过程。

因此,我们应努力扩充教师自身的智能结构,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不限体育知识)、认知结构,因势利导去促进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学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在学习短跑起跑的练习时,教师简洁地重述牛顿第三定律的“支撑反作用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跑的动力,以及为什么在跑的过程中要加强后蹬的道理,使学生将物理学的力学知识迁移到体育教学的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我能力之间存在不平衡时,出现--2形成:
应激源--对威胁和知觉和评价--身心的反应 3控制的策略:
#认知策略 #身体技术 4体育运动与应激
紧张应激的表现
生理的
心理的
行为的
HR 升高
担忧
谈话速度变快
血压增加 觉得头脑中塞满东西 咬手指、手足无措
排汗增加
难以做出决定
踮前脚掌
脑电波活动增加 觉得思维混乱
体育心理学
基本内容
绪论 体育与心理的关系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运动技能学习 心理技能训练 体育教学心理 体育教师的领导行为 体育比赛心理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一章
第一节 回顾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三节 体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体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2.用文献综述法对体育与心理的关系进 行分析与评论(某一专项与某一心理品 质).
第二章 体育与心理的关系
体育活动中的认识活动是在肌肉运动和训练比赛 中完成的,因此它同其它活动中的认识活动有明显的 区别,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运动员在比赛和训 练中,需要更多地依靠肌肉运动感觉来感知、理解和 记忆,需要不断地根据对手和环境做出调整。需要更 多地利用形象思维和操作思维来快速分析和决策。 第一节 体育运动与感知觉 一、体育运动中的一般知觉问题 二、体育运动中的复杂知觉问题 三、专门性运动知觉
三、心理测量法
(一)纸笔测量 问卷调查、心理测验 (二)非纸笔测量 仪器、图片、游戏、积木
四、实验法
在明确的理论导向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 确定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进行实验设计 必要时对主试进行培训 实施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数据 撰写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
作业:
1.试述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的区别 与联系.

运动技能学的迁移——作业PPT课件

运动技能学的迁移——作业PPT课件

.
35
相关研究
.
36
.
37
No Image
.
38
No Image
谢谢您的观看!
.
39
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 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以原有知识为 基础的,不受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知识结构 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
.
4
运动技能的迁移
运动技能迁移(transfer in sports skill)指已经 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 影响,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也称运动 技能的积极迁移或正迁移
.
5
运动技能的迁移现象
掌握了手榴弹“ 投掷步” 技能可以使学生 较快地掌握掷标枪的“ 投掷步” 动作。
学会了“ 两腿予先后摆分腿腾越纵跳箱” 就不难学会双杠“ 支擒椒动后摆挺身下” 等, 这些都是运动技能的迁移现象。俗话的 “ 举一反三” 、“ 触类旁通”
.
6
关于迁移研究的发展主要特点
迁移的种类重新划分的研究 迁移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打网球 ( 不压腕)
.
10
负迁移
跳远踏跳要求保持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 踏
跳时身体重心较高。而跳高的踏跳则要求
把向前助跑的水平速度迅速改变运动方向,、
充分向上腾起, 踏跳时身体重心较低。学生
掌握跳远踏跳技能后, 再学习跳高踏跳技能
就往往容易重心过高, 不易掌握“ 屈膝送靛,
由脚跟过渡到全脚掌” 等踏跳技术。不会
.
23
动作技能迁移图
.
24
举例
在跳高和跳远的技术学习过程中,跳远对跳 高有比较明显的正迁移,同时也会产生一定 的干扰。
学习完跳远再学跳高时就容易产生起跳后 向前冲的现象,学完跳高再学跳远就容易产 生跳远时见高不见远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操作练习
请将下面的运动项目按“避免干扰,促 进迁移”的原则重新安排顺序。 [1]篮球 排球 手球 足球 [2] 羽毛球 跳高 跳远 铅球 [3] 铁饼 技巧 武术 乒乓球

[小结]

[1]运动技能的迁移、类型 [2]运动技能迁移的规律 [3]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 [4] 运动技能迁移的理论
4、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
[1]学习的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 (1)条件:充分的学习是产生有效迁移的一个有力 条件。 (2)练习过程: ①练习先快后慢:如短跑、跳远; ②练习进步先慢后快:如游泳; ③练习进步的高原现象:如乒乓球; ④练习进步的时起时伏: 健美操,武术套路。
[2]运动技能与难易程度与迁移


①发起:贾德; ②含义: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 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境到另一情景的迁 移是可以完成的。 ③强调主体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概括。
[4]关系理论;


①基础:格式塔理论的主张; ②要素:有机体在迁移中是对新情境中 的关系作出反应,而不是对共同要素作 出反应,这种反应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 ③强调主体对觉察事物之间关系的概括 化的能力
第四章
第三节 运动技能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一般理论(重点) [2]掌握运动技能的分析理论(难点) [3]会分析运动技能迁移的影响主因素 [4]自述运动技能迁移的学习经验
[内容回顾]
①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②形成运动表象 ③掌握动作概念 ④运动技能形成的主体因素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①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2 ②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③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 究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谢谢大家
1、运动技能的迁移
[1]概念(P154):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 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 [2]作用:正+负 [3]测量:实验过程;结论
2、运动技能的类型
[1]两侧性迁移 (1)概念:是指身体一侧器官的学习向另一侧 器官的迁移。 (2)部位: ①对称部位:左右手,左右腿; ②同侧部位:右手、脚,左手、脚; ③对角线上部位:左手右脚,右手左脚
(3)影响因素:
①语言自我暗示;②视觉标志; ③肌肉的放松与紧张程度; ④身体的方位和姿势; ⑤对复杂知觉的适应能力; ⑥情绪的适应;⑦对练习内容的认识; ⑧确定最佳练习方案和方法; ⑨较高的自我效能。
[2]语言-运动的迁移
①意义:语言的自我指导有助于运动对侧迁 移。 ②语言向运动迁移是依运动技能的性质和学 习程度等不同而有所区别 正迁移的条件: 一是在语言的反应不干涉受试者的动作时; 二是语言能提高知觉辨别力时。

①简单任务:容易——困难; ②复杂任务:较难——较易; ③最好的迁移应当发生在从容易到较为 困难的运动技能中(判断)
[3]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
①奥苏泊尔(1978):一切新的学习都是 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 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 ②学习原认知结构的三变量:可利用性、 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③组织者的分类:陈述性组织者,提供 类属信息;比较性组织者,提供相似资 料中的异同点。
④组织者的作用:把学习者已有的运 动技能与新的运动技能建立联系。 ⑤应用:当学习者运动技能不稳定或 不清晰时,比较性组织者的提供新 旧技能的异同,有助于巩固动作; 当学习者运动技能已经巩固或清晰 时,过度练习可以提高运动技能的 清晰度。
4、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说; ①起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 流行; ②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③意义:对人的各个官能和肌肉的教育 与训练的积极作用 ④不足:过分强调迁移,教条主义严重, 理论不充实
[2]公共要素说;


①发起:20世纪初,桑代克+武德沃斯; ②含义:若两种情境含有共同的要素, 不管学习者是否觉察到这种要素的共同 性,总有迁移现象发生;反之,有迁移 现象发生必须有共同的要素存在,两者 不仅关系密切,而且大致成正比。 ③强调客观刺激物间有无共同要素的存 在。
[3]经验类化说;
[作业题]



1、运动技能的迁移 2、各迁移理论对运动技术学习有什么指 导作用? 3、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认知结构对技能学习有什么影响? 5、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产生技能迁移?
本单元的总结:
[讨论题] 1、各学习理论联系运动技能学习,并提 出质疑。 2、谈谈你在学习运动技能时的心理过程。 你认为书上的心理系统分析对你当前的 运动技能学习是否有帮助?
[思考题]



1、运动技能特性与形成运动技能的关系 2、你能想出更多更好的使学生形成运动表 象和掌握动作概念的方法吗? 3、你能对书中介绍的方法产生质疑吗? 4、个性与运动技能学习有什么关系? 5、为什么要研究运动技能的迁移?它的价 值所在?
[自学内容]:

运动技能迁移的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
[3]运动对运动的迁移
①含义:就是一个运动技术学习向另一个运 动技术学习的迁移问题。 ②实例分析: 徒手操——单杠、双杠; 短跑——足球; 足球——篮球; 武术——体操
3、运动技能迁移的规律:

①动作控制的意识性; ②线索的利用; ③肌肉的协调配合; ④运动程序的作用; ⑤动觉反馈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